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11)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Mar 24 14:19:42 1999), 转信
保路运动:经济排外主义、地方主义与立宪派的结合
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的失败,还与保路运动声
势浩大的抗争有关。保路运动之所以形成强有力的具
有高度社会动员力与号召力的政治抗争运动,乃是因
为它是观念层面的经济排外主义思潮;社会层面的地
方主义势力与政治层面的诺议局力量这三方面的因素
彼此密切结合的产物。
首先,保路运动的思想基础是经济排外主义。这
种思潮主张的是“文明排外”,与近代历史上的保守
排外派不同,经济排外主义已经认识到工业文明的强
大力量。但它却认定,只要激发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
与爱国良知,就足以解决中国实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
资金、技术与管理问题。经济排外主义者对现代实业
所需要的条件的复杂性,知之甚少。这实际上是一种
传统封闭心态在新的条件下的延续。
另一方面,经济排外主义高扬民族主义的道义
原则,并认定只要唤起每个人的爱国良知以及对道义
原则的效忠,就可以解决包括铁路集资在内的一切“事
功”问题。这种思维方法与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的“人
心正,则天下无不正”的思维价值模式具有深层的同构
性。一旦把铁路问题“道德化”,就会把“商办”简单
地视为“爱国”,把“借款国有”简单地视为“卖国”,
把与他们观念相左的“铁路国有源”视为“卖国”的邪
恶势力来加以抨击。这种传统的“两值分类”的道德判
断,与民族主义的激情相互渗透,就使这种思潮具有强
烈的抗争性与社会动员力。
其次,保路派的力量还在于,经济排外主义者所高扬
的道义理念,被商办公司的地方主义与分利集团势力所
利用,后者以“爱国主义”的堂皇口号,来抵制政府要
求铁路建设中央集权化的努力,这些地方势力以“反对
外国资本侵夺中国主权”为理由,来抵制铁路国有,冠
冕堂皇地以此来维护地方分利集团的利益。这样,他们
就在爱国的旗号下,取得了“话语霸权”,把民众中的
朴素的爱国情绪激发起来,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混杂
着既得利益的自私算计与爱国主义的民众激情的保路运动。
保路派的政治动员力量,还在于地方主义的分利集团
与经济民族主义者成功地利用了地方格议局作为自己的
政治舞台。溶议局成为地方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者发起
保路运动的大本营。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各省报刊这些大众媒体均掌握在
地方士绅与知识分子手中。而这些士绅商人又是深受占
主导地位的经济排外主义与地方主义思潮的影响的,他
们与谘议局互通声讯,其结果则是,清政府的任何中央
集权的政策行为,均会在地方馏议局与报刊上受到猛烈
抨击与抵制。
而在一个刚刚从文化专制“大一统”的社会中脱逸出来
的变革社会中,在国民教育水平尚不发达的条件下,报刊
舆论缺乏多元制衡机制与传统,一种社会思潮成为主流后,
整个舆论几乎完全是“一边倒”,大众对于铁路国有政策
的背景,商办铁路政策何以失败且不可行,借款条约为什
么对中国有利,后发展各国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从铁路商
办改为铁路国有等等,对这些基本问题没有几个人说得清
楚,也根本无法通过这些充满情绪化的报刊来了解。而人
们受到的则是报刊杂志煽情性的“话语轰炸”,对于政府
一方的观点几乎可以说一无所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立宪与地方自治不但没有达到改革
发起者原来所以为的那样,实现民族新的认同,在政治
分歧日益扩大的危机时期,反而成为反对源与政府分庭
抗争的舞台与基础。
于是,这里就可以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
日本与其它后发展国家现代化历史上,以国家为本位
的民族主义,成为民族的聚合中心。中国在清末的情况则
相反,分离主义、地方主义、铁路商办却成为民族主义的
认同基础,而国家集权措施则被视为“卖国”的同义语。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2.12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