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奔涌的星空),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唐朝军事制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14日19:15:58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唐朝(618—907)全国境一,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以汉族为主体的各 民族广泛融
合,与亚洲各国友好交流频繁进行,农业、手工业蓬勃 发展,商品交换空前活跃,先
后出现过贞观、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后,国家由盛转衰,集中统一的政治局面遭到破坏
,中央与藩镇、朗 官与宦官的矛盾斗争长期困扰.国力严重削弱。这种盛衰反差也反
映到军制上,从各项军事制度的制定到施行,从军权的集中到各类 军队的消长,都经
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军队的消长,都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
军事领导体制
    唐建国后,沿袭随朝三省六部制,实行统一的 中央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尚书省厂
设兵部为中央最高军事行政领 导机关。置尚书一人为长,侍郎二人为副,下领兵部、
职方、驾部、库 部四司,各置郎中、员外郎一或二人。兵部统掌全因军政事务,凡各
军事单位的编制定额及其审定,征召或增减兵员,调遣兵马,选拔 武官,以及全国地
图、甲仗、监牧的管理,皆由兵部负责,或会同有 关机构共办。
中央统率全国府兵的机构是十二卫和太子东宫六率。卫各置 大将军和将军、率各
置串和副率为正副长官,以其僚属分掌具体事务。府兵以外直隶于皇帝的左右羽林、左
右龙武、左右神武等北衙 禁军,置大将军和将军统领。战时则临时任命行军元帅、行
军总管 和招讨使、都统等为帅,统军征战,战毕即回原任。 在地方,于各州和边镇设
大总管府或总管府(后分别改称大都 督府和都督府),出地方高级军政机构,分别置大
总管、总管为长。 中唐以后,又于边镇和军事冲要置节度使或经略使,为统辖各地区
军、政、民、财的最高长官。同时、边境要镇还没有军、守捉、坡、镇、 戊等军事机
协,负责戊守事宜.
唐朝还实行监军制度,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自唐初至武后时 期,主要派遣御史
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 任出征军队的都监或都都监,一方
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 唐朝军事统领机构和将帅:一般直
隶于皇帝,由皇帝决定建裁和任免。安史乱前,中央尚能有效地控制军权,安史乱后,
中央集权 大为削弱,出现了港镇拥兵割据日趋严重的局面。正是这种割据,最终导致
唐朝灭亡。

兵役制度
    唐前期主要实行府兵制条件下的征兵制。府兵从 军府州21~60岁的成丁中征发,3
年或6年选点一次。一旦确定 军名,即成为府兵,隶属于折冲府,定期上番服役,冬季
农闲参加军 事训练。府兵服径自备衣粮、驮马、部分轻武器。兵募,名义上为招 募,
实质上是强制征发。高宗、武后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失地的农民无力
承担自备戊具、资粮,兵士逃亡日多。开元二 产五年(737),庸玄宗诏令各道节度使,
招募自愿长驻镇、戊的健 儿,并允许家口随军,官给田地屋宅。天宝八年(749)玄宗宣
亦停止 折冲府上下鱼书,府兵制遂废止,兵募也大致同时结束。唐王朝一 度依靠招算
兵士组建的扩骑来充当宿卫。
唐后期行募兵制。神策军、藩镇兵大多是招募来的。代宗大历 十二年(777)诏:“
兵士量险隘招募,谓之健儿,给春冬衣,并家口 粮。”募兵制的主要内容:①招募数
额由中央确定,各藩镇具体负责募集。一般号召自愿应募,以身体健壮、有一定身高、
会使用某种兵 器为应莫条件。2.允许家属随军居住。3.按规定给士兵发放衣、粮和酱
菜钱。4.赏赐。应募、征战、捉贼等皆有赏赐。这实质是政府 发给兵士养活家口的薪
俸。5.拣放。招募兵士无服役年限规定,但 有淘汰老弱病残即拣放的要求。6.优恤。
因作战阵亡的将士.允许 其子弟从军,如无子弟,死者家属可领其3~5年的衣粮;伤
残者终 身不停衣粮。这些,对五代、宋朝募兵制有重大影响。
府兵制
  隋唐都沿袭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度,但唐朝又有所改革。唐代府兵的中央领导机构
主要是十二卫,一小部分归东宫六率。府兵的基本单位是设在各地的折冲府。由折冲都
尉和果毅都尉统领。折冲府下有团,每团200人;团下有旅,每旅100人;旅下有队,每
队50人;队下有火,每火10人。折冲府有上、中、下三等,上府6团,领卫士1200人;
中府5团,领卫士1000人;下府4团,领卫士800人。全国设置的折冲府最多时达634个,
总兵力68万人。
   府兵的来源,是由军府所在地从“六品以下子孙及白丁无职役者”中挑选,每三年
选拔一次。府兵从21岁服役,60岁免役,服役期间免本身租调。府兵经常性的任务,是
轮班到京城宿卫,叫做“番上”,有时也到其他地方出征和戍防。除外出执行任务时期
外,府兵不脱离自己的乡土和农业生产,只有冬季集中进行军事训练,实行所谓兵农合
一制。府兵的戎具、军粮大多要自备,因此府兵制必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如果农
民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就无力负担这种沉重的兵役。   唐代的府兵制贯彻着加强
中央集权的原则。当时关中的兵力最集中,拥兵26万,约占唐朝兵力的40%左右。府兵
的调遣由中央兵部牢牢掌握,地方官乃至中央十二卫都没有调兵的权力。战时,中央从
各地调集军队,高级将领都是临时委派,战争结束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有利
于防止将帅的专兵跋扈。
府兵制度的瓦解
  玄宗后期,边镇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使唐的军事形势由原来的“内重外轻”逐渐
变成“外重内轻”,这个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唐玄宗穷兵黩武,喜立边功,另一方面则与
府兵制度的瓦解也有密切的关联。
  由于府兵必须自备兵甲衣粮,所以服兵役是一项极其沉重的负担。在均田制推行较
好时,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这种兵制还能勉强维持。后均田制逐渐解体,农民便无
法负担沉重的兵役。这是造成府兵制破坏的主要原因。原先规定戍边和出征实行三年一
轮换制,但以后士兵服役的年限日益延长。边将们对待士兵极其残酷,他们为了侵吞士
兵携带的财物,强迫他们白天服苦役,夜间住地牢,折磨致死。到京师宿卫的府兵,境
况也极差。他们不仅“番役更代,多不以时”,甚至被卫佐借给豪家当奴仆。以上种种
原因,使人们视兵役为畏途。这样,府兵的兵源就渐渐枯竭了。到749年(天宝八年)
,“折冲府至无兵可交”,因此唐政府不得不下令停止对府兵的征发,实际上宣布废除
了府兵制度。
武器、马政和军需供给制度

    兵器大多由官府作坊制造、中央设军器监,辖  坊署,从事甲?、筋角的生产;弯
  署掌矛头、弓矢、 排管、刃族的制作。乾元元年(758),改军器监为军器使,由宦官
担任。地方州府亦设置作坊制造兵甲。河中的弓,浙西的弩,安定的 甲,都是比较有
名的。根据步兵、骑兵实战及朝廷仪仗的需要,弓、 驾、箭、刀等都分成许多种类和
不同形制。每件重要兵器要刻上工 匠姓名、制造年月,以备检查。由中央卫尉卿与地
方政府所属武库 分别保管,奉皇帝救命才予以调发。
唐朝骑兵庞大,马政地位重要。中央设太仆寺主管,在陇右及其他地区设置国家牧
监(养马场),具体负责战马的牧养、管理与供给。监分上、中、下三等,有马5000匹为
上监,3000匹以上为中监,不足3000匹为下监。各监置牧监一人,副监一或二人。此后
,又相继置陇右诸监牧使、群牧都使、闲厩使等,统领各地牧监。为加强管理,朝廷对
马匹的繁殖、死耗、烙印、奖惩等,都有具体现定。每年秋天登记马籍,区分良马、驾
马,定期上送殿中省尚乘局、各级官府及 军队使用。遇有大的战事,还随时向民间征
发马匹。安史乱后,由宦官充当的内飞龙使控制全国监牧人权。但由于陇右地区被吐蕃
占领,牧监全部丧失,政府主要以高价购买回鹘马以供军需。
唐朝军需供给有两种情况:一是前期的府兵和兵募,服役和番 上期间,实行衣粮
和部分武器自备的制度,出征作战才由官府全部 供给,所以军费开支有限。二是中后
期即府兵制破坏以后,骑、神 策禁军、藩镇兵、边防军等,武器、衣粮皆由官府供给
,全国军队百 余万人,军费开支大增。掌管全国军费筹措和开支的是尚书省户部 度支
即中,各沿边车、镇则设支度使承办。为及时将军需衣粮送到 军队,官府在长安、洛
阳以及靠近运河沿线城镇建立仓库,储存粮、 绢,以便就近供应。战时则随时设置粮
料使、军粮使、供军院使等,绢,以便就近供应。战时则随时设置粮料使、军粮使、供
军院使等, 专门负责向前线运输衣、粮、器械。军费主要来源是租税和屯田收 入,全
国租税收入2/3被用于军需。
唐朝军事制度变化的明显表现,同政治、经济制度一样,前盛 而后衰,“其始盛
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X骑,X骑又废,而方镇 之兵盛……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
禁军”(《新唐书·兵志》)。自 西魏开始而盛极于唐前期的府兵制败坏后,取代府兵
支撑唐朝统治的军队是神策禁军、藩镇军等,军制由此而混乱多变,藩镇势力 急剧膨
胀,从而加速了唐王朝的覆灭,酿成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 祸患。
军队体制编制
    唐前期,军队以府兵为主体,同时还有北衙禁 军、兵募、边防军,以及不脱离生
产的团结兵等。 府兵。泛指军府统领的兵士,是唐前期军队的主体。高祖武德 二年
(619),开始恢复府兵组织,设膘骑、车骑军府若干、贞观十年 (636),太宗整顿府兵
制,军府更名为折冲府。全国折冲府最多时有 633(或634)个,其中关内道261个,占全
国总府数40%以上,其次 是河东、河南两道,其他各道府数很少,形成了军事上届重
驭轻的 局面。中央统领府兵的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十二卫即左右卫、左右 骁卫、左右
武卫、左有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谙卫置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左、
右卫皆领60府,其他诸卫领40~50 府。东宫六率即太子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
清道率,各领3~ 5府。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1ooo人,下等
800入。每府置折冲都尉为长,左右果毅都尉各二人为副。每军府 辖4~6团,团200人(
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 旅,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
,队设队正。每队分 为5火,火10人,火置火长。府兵总称为卫士,善弓马者为越骑,
余为步兵、排矛手、步射。府兵平时讲武习射,上番前进行试阅,每 年冬季由军府组
织教战。府兵的主要任务是轮流到京师长安宿卫,其次是出征作 战或戍守边防 府兵
上番,按距长 安远近确定番 期,如5oo里 内五番,1000 里七番,1500 里八番,即将
全府兵士分成5组,7组或8组,轮流到京师宿卫,每番一个月,期满后返回军府。府兵
服役和从事农业生产密切结合,体现了兵农台 一的历史特点,既减轻了国家经费开支
、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 行。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高宗以后,土地兼
并日重, 均田制遭到破坏,加之士兵逃散,府兵制急剧衰落,府兵土崩瓦解。 兵莫。
是唐前期临时征募民丁组建的军队.又叫募人、征人、募 兵。一般选取富户多丁、人
材骁勇者充当,举荐前资官(非现任文武 官)、勋官或有才能的人任各级将领。兵募的
装备由当地政府供给, 不足则由本人自备或由亲邻互相资助。由于府兵主要分番赴京
师 宿卫,从事征成的兵员有限,所以多次征战主要征发兵募进行,如 高宗征伐辽东,
一次出兵50余力人,大多是兵募。玄宗时沿边镇兵60余万人,其中兵募的比重很大。兵
募戍边年限不固定,有时长达 五六年。
禁军。除十二卫所领上番府兵(南衙禁军)保卫京城外,还有单 独组建守卫宫禁的
北衙禁军。北衙禁军原为元从禁军,后来改从卫 士简补或召募。太宗于玄武门置左右
屯营,号称“飞骑”,挑选其中 骁健善射者百人r名为“百骑,武后再扩大为“干骑”
,中宗又改名 为“万骑”。高宗、玄宗又分别建立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官员、
名秧与诸卫相同。此后,肃宗置左右神武军。史籍统称左右羽林、 龙武、神武为六军

边防军。各边防军事机构军、守捉、镇、戍所辖的屯戍部队。镇、 戍各分上中下
三等.500人为上镇,300人为中镇.不足300人为下 镇;50人为上戍.30人为中戍,不
足30人为下戍。每镇、戍分别置 镇将、镇副,戍主、戍副各一人。军、守捉自高宗起
逐渐增多。各置使 和副使,所领兵数比镇、戍多。随着边防线的延长和战争的频繁,
遂 设节度使为边境区域性的最高长官。景云二年(711),首以贺拔延 嗣为河西节度使
,即军区的固定长官,至大宝九年,沿边地区已有 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
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九节度 使、一经略使,节度使所辖军、守捉、镇、戊
的边防体制更加完备。
团结兵。又称团练兵,土团,是由各州刺史统掌的不长期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武
后万岁通天元年(696),为防御契丹的需要,始 于山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圣历元年
(698),河南、河北置武骑团 防备突傲:每150户征兵15人,马一匹。代宗大历十二年
(777)规 定,团结兵春夏归农,秋冬追集,服役期间发给身粮酱菜。各地征召 的数量
也越来越多。团结兵不入军籍,一般在本境内防守,或应调 配合作战,军事任务结束
,即囚乡耕种。
唐后期的军队,主要是神策六军、藩镇兵。神策军,原先是陇有 临挑郡的一支边
军。安史乱起,神策军干人奔赴中原平叛,屯驻陕 州。后进入长安禁苑升为天子禁军
。贞元十二年(796),分神策军 为左、有两军,命宦官窦文场、霍仙鸣为左、右神策护
军中尉,从此开创宦官统领神策军的固定制度。宦官还进一步控制了人数不多 的左有
功林、左右龙武、左有神武等六军。神策军在宦官的统领下, 响赐优厚,发展到18万
多人,分别屯驻于京师及京西北谙镇,在保 卫唐王朝及平定地方动乱中起过重要的作
用。至唐末,经过黄巢起 义军的打击和朱温的诛杀,歼灭殆尽。
藩镇军,即节度使统领的军队。唐后期,全国有四五十个藩镇, 各藩镇节度使都
拥有军队,少则数干.多至10万人。各藩锗兵,由 于屯驻地区与担负任务不同,分为
牙兵(又称中军、牙中军、牙内兵,屯驻在节度使治所)、牙外军(又称外营兵,屯驻在
节度使治所的外城)、外镇兵(屯驻藩镇属郡关津要地)等。牙兵系节度使的亲 兵,人数
较多,战斗力强,给唐朝社会、政治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河 朔三镇牙军,长期父子世
袭,互通婚姻,享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 形成桀骜不驯的骄兵集团,动轨发起兵变
,驱逐将帅,或支持节度 使窃地割据,反抗朝廷,危害极为严重。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2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