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隋唐以前的将军名号考订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2月24日11:12:5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发信人: firstduck (努力学习~~~~再想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隋唐以前的将军名号考订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un Feb 23 18:41:51 2003)

   将军之名,春秋以前和卿一样,为高级武官通称。自战国起将军开始正式作为武将的官
称,如上将军、大将军、将军、裨将军等,一旦受命,即握有战场指挥的全权。自西汉始
,开始在将军之前加以各种名号。以后,将军逐渐分途:象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均不常设,地位崇高,位同公卿,成为重号将军;此外还
有为数不少的将军,或以征伐的地名、对象,或以其所领的兵种,或以其所负的特别职务
,确定官名。他们出则领兵,入则另有任用,多根据需要设置,称为杂号将军。另外,部
分宿卫军将军也很重要。隋唐以后重号、杂号将军之制废而不用,其名称在武散官中尚存
留一部分。

一、两汉时期的将军名号
1、西汉将军名号:
注:以下人物名录不完全,作参考用
1)大将军:地位崇高,位上公,武帝后大将军同为大司马。韩信、窦婴、卫青、霍光、王
凤先后担任此职。
2)骠骑将军:武帝元狩二年置,与大将军同列大司马。霍去病曾任此职。
3)车骑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靳歙、卫青、张安世、王音等曾任此职,掌宫卫禁军。
4)卫将军:汉高帝时就有,王恬启、宋昌、张安世等曾任此职,掌南北军。
5)上将军:吕后七年时以吕禄为之。
6)前将军:武帝时赵信、李广曾为之。
7)左将军:武帝时公孙贺、荀彘曾为之。
8)右将军:武帝时苏建、赵食其曾为之。
9)后将军:武帝时李广、曹襄曾为之。
10)中将军:武帝时公孙敖曾为之。
11)游击将军:汉高帝时就有,陈豨、苏建、韩说曾为之。
12)复土将军:文帝七年以张武为之。
13)将屯将军:文帝七年以属国悍为之,武帝时王恢为之。
14)骁骑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李广为之。
15)护军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韩安国为之,诸将皆属之。
16)轻车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公孙贺为之,后李蔡曾任此职。
17)材官将军:武帝元光二年以太中大夫李息为之。
18)骑将军:武帝元光年间以公孙敖为之。
19)伏波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路博德为之,击南越。
20)楼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杨仆为之,先后击南越、朝鲜。
21)戈船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严为之,击南越。
22)下濑将军:武帝元鼎五年以归义越侯甲为之,击南越。
23)横海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韩说为之。
24)浮沮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公孙贺为之。
25)匈河将军:武帝元鼎六年以赵破奴为之。
26)十二部将军:武帝元封元年置十二部将军伐匈奴(?)。
27)拔胡将军:武帝元封四年以郭昌为之。
28)因杅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公孙敖为之,因杅为地名。
29)贰师将军:武帝太初元年以李广利为之,征大宛。因贰师城而得名。
30)浚稽将军:武帝太初二年以赵破奴为之,征匈奴。因浚稽山而得名。
31)强弩将军:武帝时李沮曾以左内史为之。
32)度辽将军:昭帝元凤三年以中郎将范明友为之,因度辽水而得名。
33)虎牙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顺为之。
34)蒲类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赵充国为之,因蒲类泽而得名。
35)祈连将军:宣帝本始二年以田广明为之,因山得名。
36)破羌将军:宣帝神爵元年以辛武贤为之。
37)护羌将军:王尊曾为之。
38)奋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太常任千秋为之。
39)建威将军:元帝永光二年以韩次君为之。
40)步兵将军:平帝元始五年以执金吾王骏为之。
41)文成将军:武帝元狩中,以少翁为之。
42)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元鼎四年,拜栾大五利将军,并佩天士
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43)天道将军:封禅书中说,天子刻玉印为“天道将军”。
2、新莽将军名号: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官职改动甚多。新朝以四辅、三公、四将为十一公,其中四将为
更始将军(曾改宁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另设置不少杂号将军,如:
司命将军、五威将军(五威中城、前关、左关、右关、后关将军)、九武将军(九人,均
以武为号)、虎贲将军、厌难将军、震狄将军、振武将军、平狄将军、相威将军、镇远将
军、诛貉将军、讨秽将军、奋武将军、定胡将军、田禾将军、著武将军、平蛮将军、填外
将军、捕盗将军等。
   王莽始建国三年,曾令七公(太师、太傅、国师、国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
六卿(纳言、作士、秩宗、典乐、共工、予虞)号皆兼称将军。地皇元年又设前后左右中
五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连帅、大尹为偏将军,属令长裨将军,县
宰为校尉。
3、东汉将军名号:
   东汉大致沿袭西汉,将军可大致分为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重号将军不常置,比公者有
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职;位上卿者有前后左右将军等。光武帝时,吴
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
,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
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
大将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
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复罢。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
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以后,大将军常录尚书
事,东汉外戚多以此职而秉朝政,如梁冀、窦武、何进等。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侯,初为大将军,后让大将军位与袁绍。除以上将军外,明帝初所置的度辽将军,职掌护
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以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东汉前后的杂号将军甚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杂号将军中加“大”者权力也大,常
节制数路将军。有史可查的东汉杂号将军以及担任人员有:
骠骑大将军(杜茂、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祐)、强弩大将军(
陈俊)、虎牙大将军(盖延)、征南大将军(岑彭)、征西大将军(冯异)、河西大将军
(窦融)、西州大将军(隗嚣)、横野大将军(王常);骁骑将军(刘振、樊崇、刘歆、
刘喜)、建威将军(邓寻)、振威将军(宋登、马武)、强弩将军(陈俊)、积弩将军(马
音、傅俊)、积射将军(焦进)、征西将军(耿秉、马贤、司马钧)、征虏将军(祭遵)
、诛虏将军(刘隆、王霸)、捕虏将军(马武)、威虏将军(冯骏)、越骑将军(刘宏)、
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康)、辅威将军(臧宫)、武威将军(刘尚)、武锋将军
(竺曾)、平狄(一作平敌)将军(庞萌、朱鲔、孙咸)、赤眉将军(耿訢)、中坚将军(
杜茂)、宣德将军(梁统)、伏波将军(马援)、汉忠将军(王常)、度辽将军(明帝以后常置)
、荡寇将军(周盛)、讨虏将军(王霸)、破虏将军(邓奉、贾复、董卓)、破奸将军(侯进)、
刺奸将军(祭遵)、游击将军(邓隆)、楼船将军(段志)、孟津将军(冯异)、都护将军(贾复)
、扬化将军(坚镡)、忠义将军(陆康)、扬武将军(马成)、威寇将军(杨茂)、偏将军(王霸)
、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等。
   其实以上这些还很不完全,据《通典》记载,还有征东将军(汉献帝初平三年以马腾为
之,或云以张辽为之)、征南将军(汉光武建武二年置,以冯异为之)、镇东将军(后汉末曹
操为之)、镇南将军(后汉刘表为之)、镇西将军(后汉刘表为之)、安东将军(后汉陶谦、曹
休曾为之)、安南将军(光武元午以岑彭为之)、安西将军(后汉末段煨为之)、平北将军(汉
献帝以张燕为之)、鹰扬将军(后汉建安中魏武以曹洪为之)、讨逆将军(后汉末以孙策为之
)、凌江将军(后汉置,以罗献为之)等等。
二、魏晋时期的将军名号
1、魏国将军名号:
1)第一品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曾先后为之。
2)第二品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中军大将军:曹真。
上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甄息。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南中大将军:吕兴。
辅国大将军:甄温。
二品将军还有四征(征南、征东、征西、征北)、四镇(镇南、镇东、镇西、镇北)将军

3)第三品
领军将军、四安将军(安南、安东、安西、安北)、四平将军(平南、平东、平西、平北
);前、后、左、右将军;诸三品杂号将军(征虏、征蜀、镇军、镇护、安众、安夷、安
远、平寇、平虏、龙骧、辅国、都护、轻车、虎牙、冠军、度辽、平狄、平难等)。
4)第四品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诸四品杂号将军(中坚、骁骑、游击、左卫
、右卫、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
、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弩、积射、强弩等)。
5)第五品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
虎威、宁远、荡寇、昭武、昭德、讨逆、讨寇、破虏、殄吴、建忠、立义、怀集、横野、
楼船、复土、翼卫、讨夷、怀远、横海、忠义、建节、绥边、牙门、偏、裨等杂号将军
2、蜀国将军名号:
大将军(蒋琬、费褘、姜维)、右大将军(阎宇)、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班)、右
骠骑将军(胡济)、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右车骑将军(张翼
、廖化)、卫将军(姜维、诸葛瞻)、镇军大将军(宗预)、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
南,资深者为大将军)、四镇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辅国将军、辅汉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
威将军、扬武将军、安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文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讨寇将军、
讨虏将军、秉忠将军、忠节将军、建信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镇远将军、执慎将军
、抚戎将军、绥武将军、翊武将军、兴业将军、副军将军、翊军将军、辅军将军、绥军将
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3、吴国将军名号: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孙震)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施绩、张布、孙韶、朱宣)、车骑将军(朱然、刘篡)
、卫将军(全琮、士燮、滕胤、全尚、孙恩、濮阳兴、滕牧)、镇军大将军(孙虑、陆抗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四镇将军、四安将军(缺安西)、四平将军(缺平
东)、前后左右将军、虏将军、镇军将军、安远将军、平戎将军、平虏将军、辅国将军、
辅吴将军、虎牙将军、冠军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
、扬武将军、奋武将军、折冲将军、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绥远将军、荡寇将
军、昭武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荡魏将军、平魏将军、辅义将军、扶义将军、横江
将军、绥南将军、安国将军、抚边将军、抚夷将军、抚越将军、威南将军、威北将军、威
武将军、威烈将军、厉武将军、灭寇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4、两晋将军名号:
   西晋开国,立八公,大将军为其中之一。此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伏波、
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皆为
位从公。骠骑以下及诸大将军若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则品秩第二。四征镇安平加大将军
不开府、持节都督者,亦品秩第二。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西晋以领军、护军、左右卫、
骁骑、游击六将军为六军,为宿卫亲军。前后左右军将军为四军,也属京城及宫内外宿卫
军。各种杂号将军略同于魏。东晋变化不大。品级为:
一品:大将军;
二品: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
三品:四征镇安平、中军、镇军、抚军、前后左右、征虏、辅国、龙骧将军;
四品:武卫、左卫、右卫、中坚、中垒、骁骑、游击、前后左右军、宁朔、五威(建威、
振威、奋威、扬威、广威)、五武(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将军;
五品:鹰扬、折冲、轻车、武牙、威远、宁远、虎威、材官、伏波、凌江将军;
八品:宣威以下杂号将军。
   十六国的将军设置略同于西晋,如汉―前赵设有上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
车骑(大)将军、卫(大)将军、抚军(大)将军、龙骧大将军、都护大将军、中军大将
军、冠军(大)将军、四征镇安平(大)将军、灭晋大将军、前军大将军、右军将军、忠
义大将军、前将军、右将军等以及各杂号将军:建武、虎牙、平晋、左卫、右卫、护军、
平虏、辅汉、卫军、征虏、镇远、讨虏、荡晋、冠威、中护军、骑兵、振威、镇军、辅威
、安国等将军。其他诸国大同小异,不一一列举。
三、南朝的将军名号
1、刘宋将军名号:
宋将军名号略同于东晋,各品级为:
一品:大将军;
二品: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
三品:四征镇安平、中军、镇军、抚军、前后左右、征虏、冠军、辅国、龙骧将军;
四品:左卫、右卫、骁骑、游击、前后左右军、宁朔、五威(建威、振威、奋威、扬威、
广威)、五武(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将军;
五品:积射、强弩将军,鹰扬、折冲、轻车、扬烈、宁远、材官、伏波、凌江将军;
八品:宣威、明威、骧威、厉威、威厉、威寇、威虏、威戎、威武、武烈、武毅、武奋、
绥远、绥边、绥戎、讨寇、讨虏、讨难、讨夷、荡寇、荡虏、荡难、荡逆、殄寇、殄虏、
殄难、扫夷、扫寇、扫虏、扫难、扫逆、厉武、厉锋、虎威、虎牙、广野、横野、偏将军
、裨将军。
2、南齐将军名号:
1)大将军,骠骑、车骑、卫、镇军、中军、抚军、四征、四镇将军,诸大将军,皆位从公

2)四安、四平将军、左右前后将军,常为诸王加官,崇重。
3)征虏、冠军、辅国、宁朔、宁远、龙骧将军,以及诸小号将军。
此外,象领军、护军、二卫(左右卫)、骁骑、游击、四军(前后左右军)、积射、强弩
、武卫等将军,齐也沿置。
 
3、南梁将军名号(天监时制):
   梁朝时,将军名号之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建国之初,尚与宋齐相仿,到梁武
帝天监七年,改文武九品为十八班,班多者为贵。其中将军的班次为:
第18班:大将军;
第17班:诸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者;
第15班:领、护军将军;
第12班:左、右卫将军;
第11班:左右骁骑、左右游击将军;
第10班:云骑、游骑将军;
第4班:积射、强弩将军;
第3班:武卫将军;
第2班;材官将军;
第1班:二卫殿中将军。
   以上将军多为有职事之官,其中领、护以下主要都是宿卫军军官。同时,无明确职掌的
将军名号进行了增减改动,比以前有很大区别。各将军共分10品、24班、125员,实际上相
当于军阶(而非军职),并且明确了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的区别:
二十四班:镇卫、骠骑、车骑将军,内外通用;
二十三班:四征(东南西北,止施外)、四中(军、卫、抚、护,止施内)将军;
二十二班:八镇(东南西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后,止施在内)将军;
二十一班:八安(东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后,止施在内)将军;
二十班:四平(东南西北)、四翊(左右前后)将军。
以上35号将军为一品,是为重号将军。以下19班90号将军为杂号将军。
十九班:忠武、军师将军;
十八班:武臣、爪牙、龙骑、云麾将军,代旧前后左右四将军;
十七班:镇兵、翊师、宣惠、宜毅将军,代旧四中郎将。
以上十号为一品。
十六班: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将军,代旧征虏将军;
十五班:智武、仁武、勇武、信武、严武将军,代旧冠军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所谓五德将军者也。
十四班:轻车、征远、镇朔、武旅、贞毅将军,代旧辅国将军;
十三班:宁远、明威、振远、电耀、威耀将军,代旧宁朔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十二班:武威、武骑、武猛、武壮、飚武将军;
十一班:电威、驰锐、追锋、羽骑、突骑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十班:折冲、冠武、和戎、安垒、猛烈将军;
九班:扫狄、雄信、扫虏、武锐、摧锋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八班:略远、贞威、决胜、开远、光野将军;
七班:厉锋、轻锐、讨狄、荡虏、荡夷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六班:武毅、铁骑、楼船、宣猛、树功将军;
五班:克狄、平虏、讨夷、平狄、威戎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四班:伏波、雄戟、长剑、冲冠、雕骑将军;
三班:佽飞、安夷、克戎、绥狄、威虏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二班:前锋、武毅、开边、招远、金威将军;
一班:绥虏、荡寇、殄虏、横野、驰射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此外,其不登二品,应须军号者,也有十四号,别为八班,以象八风,所施甚轻:
八班:牙门(代旧建威)、期门(代旧建武)将军;
七班:候骑(代旧振威)、熊渠(代旧振武)将军;
六班:中坚(代旧奋威)、典戎(代旧奋武)将军;
五班:戈船(代旧扬威)、绣衣(代旧扬武)将军;
四班:执讯(代旧广威)、行阵(代旧广武)将军;
三班:鹰扬将军;
二班:陵江将军;
一班:偏将军、裨将军。
还有10品、24班、109号将军,正施于外国:
二十四班:武安、镇远、雄义将军,拟车骑将军;
二十三班:四抚(东南西北)将军,拟四征将军;
二十二班:四宁(东南西北)将军,拟四镇将军;
二十一班:四威(东南西北)将军,拟四安将军;
二十班:四绥(东南西北)将军,拟四平将军。
以上十九号,为一品。
十九班:安远、安边将军,拟忠武、军师将军;
十八班:辅义、安沙、卫海、抚河将军,拟武臣等四号将军;
十七班:平远、抚朔、宁沙、航海将军,拟镇兵等四号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十六班:翊海、朔野、拓远、威河、龙幕将军,拟智威等五号将军;
十五班:威陇、安漠、绥边、宁寇、梯山将军,拟智武等五号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十四班:宁境、绥河、明信、明义、威漠将军,拟轻车等五号将军;
十三班:安陇、向义、宣节、振朔、候律将军,拟宁远等五号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十二班:平寇、定远、陵海、宁陇、振漠将军,拟武威等五号将军;
十一班:驰义、横朔、明节、执信、怀德将军,拟电威等五号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十班:抚边、定陇、绥关、立信、奉义将军,拟折冲等五号将军;
九班:绥陇、宁边、定朔、立节、怀威将军,拟扫狄等五号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八班:怀关、静朔、扫寇、宁河、安朔将军,拟略远等五号将军;
七班:扬化、超陇、执义、来化、度嶂将军,拟厉锋等五号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六班:平河、振陇、雄边、横沙、宁关将军,拟武毅等五号将军;
五班:怀信、宣义、弘节、浮辽、凿空将军,拟克狄等五号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四班:捍海、款塞、归义、陵河、明信将军,拟伏波等五号;
三班:奉忠、守义、弘信、仰化、立义将军,拟佽飞等五号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二班:绥方、奉正、承化、浮海、度河将军,拟先锋等五号将军;
一班:怀义、奉信、归诚、怀泽、伏义将军,拟绥虏等五号将军。
以上十号,为一品。
4、南梁将军戎号(大通时制):
   梁大通三年,又重新定制,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班即阶,同班以优劣为前后。镇
卫、骠骑、车骑同班。四中、四征同班。八镇同班。八安同班。四平、四翊同班。忠武、
军师同班。武臣、爪牙、龙骑、云麾、冠军同班。镇兵、翊师、宣惠、宣毅四将军,东南
西北四中郎将同班。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同班。智武、仁武、勇武、信武、严
武同班。谓为五德将军。轻车、镇朔、武旅、贞毅、明威同班。宁远、安远、征远、振远
、宣远同班。威雄、威猛、威烈、威振、威信、威胜、威略、威风、威力、威光同班。武
猛、武略、武胜、武力、武毅、武健、武烈、武威、武锐、武勇同班。猛毅、猛烈、猛威
、猛锐、猛震、猛进、猛智、猛武、猛胜、猛骏同班。壮武、壮勇、壮烈、壮猛、壮锐、
壮盛、壮毅、壮志、壮意、壮力同班。骁雄、骁桀、骁猛、骁烈、骁武、骁勇、骁锐、骁
名、骁胜、骁迅同班。雄猛、雄威、雄明、雄烈、雄信、雄武、雄勇、雄毅、雄壮、雄健
同班。忠勇、忠烈、忠猛、忠锐、忠壮、忠毅、忠捍、忠信、忠义、忠胜同班。明智、明
略、明远、明勇、明烈、明威、明胜、明进、明锐、明毅、同班。光烈、光明、光英、光
远、光胜、光锐、光命、光勇、光戎、光野同班。飙勇、飙猛、飙烈、飙锐、飙奇、飙决
、飙起、飙略、飙胜、飙出同班。龙骧、武视、云旗、风烈、电威、雷音、驰锐、追锐、
羽骑、突骑同班。折冲、冠武、和戎、安垒、超猛、英果、扫虏、扫狄、武锐、摧锋同班
。开远、略远、贞威、决胜、清野、坚锐、轻锐、拔山、云勇、振旅同班。超武、铁骑、
楼船、宣猛、树功、克狄、平虏、棱威、昭威、威戎同班。伏波、雄戟、长剑、冲冠、雕
骑、佽飞、勇骑、破敌、克敌、威虏同班。前锋、武毅、开边、招远、金威、破阵、荡寇
、殄虏、横野、驰射同班。牙门、期门同班。候骑、熊渠同班。中坚、典戎同班。执讯、
行阵同班。伏武、怀奇同班。偏、裨将军同班。凡二百四十号,为四十四班。
   其将军施于外国者,雄义、镇远、武安同班,拟镇卫等三号。四抚同班,拟四征,四威
同班。拟四安。四绥同班,拟四平。安远、安边同班,拟忠武等号。抚河、卫海、安沙、
辅义同班,拟武臣等号。航海、宁沙、抚朔、平远同班,拟镇兵等号。龙幕、威河、和戎
、拓远、朔野、翊海同班,拟智威等号。梯山、宁寇、绥边、安漠、威陇五号同班,拟智
武等号。威漠、明义、昭信、绥河、宁境同班,拟轻车等号。候律、振朔、宣节、向义、
安陇同班,拟宁远等号。振漠、宁陇、陵海、安远、平寇同班,拟威雄等号。怀德、执信
、明节、横朔、驰义同班,拟武猛等号。安朔、宁河、扫寇、静朔、怀关同班,拟骁雄等
号。度嶂、奉化、康义、超陇、扬化同班,拟猛烈等号。宁关、横沙、雄边、振陇、平河
同班,拟忠勇等号。凿空、浮辽、弘节、宣义、怀信同班,拟明智等号。明信、陵河、归
义、款塞、捍海同班,拟光烈等号。立义、仰化、弘信、守义、奉忠同班,拟飙勇等号。
奉诚、立诚、建诚、显诚、义诚同班,拟龙骧等号。尉辽、宁渤、绥岭、威塞、通侯同班
,拟折冲等号。扫荒、威荒、定荒、开荒、理荒同班,拟开远等号。奉节、扫节、建节、
效节、伏节同班,拟超武等号。渡河、陵海、承化、奉正、绥方同班,拟伏波等号。伏义
、怀泽、归诚、奉信、怀义同班,拟前锋等号。凡一百二十五将军,二十八班,并施外国
戎号,准于中夏。
5、陈朝将军戎号:
   陈承梁制,除部分有职事之实任将军(多为宿卫军将军,与梁略同)外,也广设各种无
职掌的戎号将军,自一品至于九品,共237号(包括部分中郎将、护军、校尉等):
第一品:镇卫、骠骑、车骑等三将军,比秩中二千石;
第二品:四中(军、抚、卫、权)、四征(东南西北)、八镇(东南西北、左右前后)等
十六号将军,秩中二千石;
第三品:八安(左前右后、东南西北)、四翊(左前右后)、四平(东南西北)等十六号
将军,秩中二千石;
第四品:忠武、军师、武臣、爪牙、龙骑、云麾、冠军、镇兵、翊师、宣惠、宣毅等将军
,四中郎将,智、仁、勇、信、严等五威、五武将军,合二十五号,秩中二千石;
第五品:轻车、镇朔、武旅、贞毅、明威等将军(将军加大者至此,凡加大,通进一阶)
,宁、安、征、振、宣等五远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小府、蛮越校尉中郎将,合十八号;

第六品:十威(威雄、猛、烈、震、信、略、胜、风、力、光)、十武(武猛、略、胜、
力、毅、健、烈、威、锐、勇)、十猛(猛毅、烈、威、震、锐、进、智、胜、骏)、十
壮(壮武、勇、烈、猛、锐、威、力、毅、志、意)、十骁(骁雄、桀、猛、烈、武、勇
、锐、名、胜、迅)、十雄(雄猛、威、明、烈、信、武、勇、毅、壮、健)、十忠(忠
勇、烈、猛、锐、壮、毅、捍、信、义、胜)、十明(明智、略、远、勇、烈、威、锐、
毅、胜、进)、十光(光烈、明、英、远、胜、锐、命、勇、戎、野)、十飙(飙勇、烈
、猛、锐、奇、决、起、胜、略、出)等将军,平越中郎,广、梁、南秦、南梁、宁等州
小府。西戎、平戎、镇蛮三校尉等,一百零四号,并千石;
第七品:龙骧、武视、云旗、风烈、电威、雷音、驰锐、追锐、羽骑、突骑、折冲、冠武
、和戎、安垒、超猛、英果、扫虏、扫狄、武锐、摧锋、开远、略远、贞威、决胜、清野
、坚锐、轻车、拔山、云勇、振旅等将军,共三十号,并六百石;
第八品:超武、铁骑、楼船、宣猛、树功、克狄、平虏、棱威、戎昭、威戎、伏波、雄戟
、长剑、冲冠、雕骑、佽飞、勇骑、破敌、克敌、威虏等将军,镇蛮护军,西阳、南新蔡
、晋熙、庐江郡小府、镇蛮安远护军、度支校尉,安远护军,度支校尉巴陵郡丞等,共二
十三号,并六百石;
第九品:前锋、武毅、开边、招远、金威、破阵、荡寇、殄虏、横野、驰射等将军,共十
号,并四百石。
四、北朝的将军名号
1、北魏将军戎号:
   北魏孝文帝时曾两次制定百官品级。太和初年定制的百官,每品分上中下,共九品五十
四阶,其中有关将军的品级为:
大将军,第一品上;
骠骑、车骑、卫将军,第一品下(前两者加大者为第一品中,卫大将军在骠骑上);
四征将军,从一品中(加大者次卫将军);
四镇将军(加大者从一品上),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加大者次四征),从一品下;

领军、护军二将军,第二品上;
四安将军(加大者第二品上),三至五品将军加大者,第二品下;
前后左右将军、四平将军(加大者第二品中)、左卫将军、右卫将军,从二品上;
武卫将军,从二品下;
征虏、辅国、龙骧将军,第三品上;
诸中郎将,第三品中;
骁骑将军,前后左右军将军,昭武、显武、直阁将军,从三品上;
镇远、安远、建远、建中、建节、立义、立忠、立节、恢武、勇武、曜武将军,从三品下

中坚、中垒、宁朔、扬威将军,第四品上;
建威、振威、奋威将军,第四品中;
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广威将军,第四品下;
戟楯虎贲、募员虎贲、高车虎贲、左右积弩射、强弩将军,从四品下;
鹰扬、折冲、宁远、扬烈、伏波、陵江、平漠将军,第五品上;
轻车、威远、虎威将军,第五品中;
武士、员外将军,从五品上;
宣威、明威、襄武、厉威将军,第六品上;
威烈、威冠、威虏、威戎、威武将军,第六品中;
绥远、绥虏、绥边将军,第七品上;
讨虏、讨寇、讨难、讨夷将军,第七品中;
荡虏、荡寇、荡难、荡逆将军,第七品下;
殄寇、殄虏、殄难、殄夷将军,第八品上;
扫虏、扫寇、扫难、扫逆将军,第八品中;
厉武、厉锋、虎牙、虎奋将军,第八品下;
广野、横野、偏、裨将军,第九品上。
   太和二十三年,重新制定品级,简化为九品三十阶,魏宣武帝时开始实行,成为永制。
其中关于将军的品级为:
大将军,第一品;
骠骑、车骑(以上加大者为第一品)、卫、四征(以上加大者在骠骑上)将军,第二品;

四镇(加大者次于卫将军)、中军、镇军、抚军、领军、护军将军,从二品;
四安、四平、左右卫、前后左右将军,第三品;
武卫、冠军、辅国、龙骧将军,从三品;
骁骑、游击将军,第四品上;
镇远、安远、平远、建义、建忠、建节、立义、立忠、立节、恢武、勇武、曜武、昭武、
显武将军,第四品下;
中坚、中垒、前后左右军将军,从四品上;
宁朔、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将军,从四品下

宁远、鹰扬、折冲、扬烈将军,第五品上;
伏波、陵江、平汉将军,从五品上;
轻车、威远、虎威将军,从五品下;
宣威、明威将军,第六品上;
襄威、厉威将军,从六品上;
威烈、威寇、威虏、威戎、威武、武烈、武毅、武奋、积弩、积射将军,第七品上;
讨寇、讨虏、讨难、讨夷将军,第七品下;
荡寇、荡虏、荡难、荡逆、强弩将军,从七品上;
殄寇、殄虏、殄难、殄夷、殿中将军,第八品上;
扫寇、扫虏、扫难、扫逆将军,从八品上;
厉武、厉锋、虎牙、虎奋将军,员外将军,从八品下;
旷野、横野将军,第九品上;
偏、裨将军,从九品上。
2、北齐将军戎号:
北齐与北魏比较,略有删减和改动:
大将军,第一品;
骠骑、车骑(以上加大者为从一品)、卫、四征(以上加大者在骠骑上)将军,第二品;

四镇(加大者次于四征)、中军、镇军、抚军、领军(加大者在骠骑上)、护军、翊军将
军,从二品;
四安、四平、左右卫将军,第三品;
冠军、武卫、辅国、龙骧将军,从三品;
镇远、安远、武骑、云骑、骁骑、游击将军将军,第四品上;
建忠、建节将军,第四品下;
中坚、中垒、前后左右军将军,从四品上;
振威、奋武、直阁将军,从四品下;
广德、弘义将军,第五品上;
折冲、制胜将军,第五品下;
伏波、陵江将军,从五品上;
轻车、楼船将军,从五品下;
劲武、昭勇将军,第六品上;
明威、显信将军,第六品下;
度辽、横海将军,从六品上;
逾岷、越嶂将军,从六品下;
戎昭、武毅、积弩、积射将军,第七品上;
雄烈、恢猛将军,第七品下;
扬麾、曜锋、强弩将军,从七品上;
荡边、开域将军,从七品下;
静漠、绥戎、殿中将军,第八品上;
飞骑、隼击将军,从八品上;
武牙、武奋将军,员外将军,从八品下;
清野将军,第九品上;
横野将军,第九品下;
偏将军,从九品上;
裨将军,从九品下。
3、北周将军戎号:
周初沿魏制,后改周之六官,官品更为九命,官职多有改动。其中各戎号将军命级为:
柱国大将军、大将军,正九命;
骠骑、车骑大将军,九命;
骠骑、车骑将军,正八命;
四征、中军、镇军、抚军将军,八命;
四品、前后左右将军,正七命;
冠军、辅国将军,七命;
镇远、建忠将军,正六命;
中坚、宁朔将军,六命;
宁远、扬烈将军,正五命;
伏波、轻车将军,五命;
宣威、明威将军,正四命;
襄威、厉威将军,四命;
威烈、讨寇将军,正三命;
荡寇、荡难将军,三命;
殄寇、殄难将军,正二命;
扫寇、扫难将军,二命;
旷野、横野将军,正一命;
虎威、虎牙将军,一命。
4、隋初将军戎号:
   隋文帝时,将军一职,主要用于勋官和府兵十二卫府的军官等等。其中十二卫府的长官
为大将军、将军,下辖骠骑府以及车骑府。同时,保留了若干将军散号。自十二卫府大将
军以下的将军戎号为:
诸卫府大将军,正三品;
诸卫府将军,从三品;
骠骑将军,正四品上;
车骑将军,正五品上;
翊军、翊师将军,正六品上;
四征、内军、镇军、抚军将军,正六品下;
四平、前后左右将军,从六品上;
冠军、辅国将军,从六品下;
镇远、安远将军,正七品上;
建威、宁朔将军,正七品下;
宁远、振威将军,从七品上;
伏波、轻车将军,从七品下;
宣威、明威将军,正八品上;
襄威、厉威将军,正八品下;
威戎、讨寇将军,从八品上;
荡寇、荡难将军,从八品下;
殄寇、殄难将军,正九品上;
扫寇、扫难将军,正九品下;
旷野、横野将军,从九品上;
偏、裨将军,从九品下。
   隋炀帝即位后改革官制,骠骑、车骑将军分别改称统军、别将,并革除翊军将军以下三
十四号将军名称。至唐以后,将军多为环卫官和武散官。宋元明时,除武散官外,殿廷武
士也称将军。明清时,临时出征也设将军、大将军名号,事毕即罢。清代宗室封爵(可参
见历代封爵制度)、各省八旗驻防首领也称将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老袁建立了将军府
,将军的称号又盛行了十几年(可参见北洋政府时期的将军府)。总体来看,隋唐以后,
戎号将军使用已远不如以前那些兴盛了。

参考文献:
《西汉会要.职官》
《汉书.王莽传》
《东汉会要.职官》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三国职官表》
《晋书.职官志》
《汉赵国史》
《宋书.百官志》
《南齐书.百官志》
《魏书.官氏志》
《北周六典》
《通典.职官》
《隋书.百官志》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FROM: 172.16.5.243]

--
   
    携书弹剑走黄沙
    瀚海天山处处家
    大漠西风飞翠羽
    江南八月看桂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0.0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