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lio (芷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都是王安石惹的祸?(6 )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19 18:21:17 2005), 转信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都是王安石惹的祸?(6 )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4年12月02日07:22:38 星期四)
司马光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坚定反对派之后,曾经以他特有的方式,连续三次
致信王安石,劝告他重新考虑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王安石的反应是那封
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从此,二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遂成为政治死地,不
共戴天;在个人友情上则彻底决裂,从此终身不再往来,直到公元1086年,二人
同年去世。
决裂后,司马光在神宗皇帝的宽容庇护下,躲到大宋帝国的西京洛阳去,专
心致志地致力于《资治通鉴》的撰写。没有证据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他曾经组
织或者参与过反对变法的实际活动;他的反对派领袖地位,此时更多地表现为精
神领袖的作用。有史书记载说,此时,他极少谈论现实政治。
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表明了他的人格立场:皇帝曾经准备任命他为枢密
副使,相当于主管全国军事工作的第二把手,司马光坚决予以谢绝。他直截了当
地告诉皇帝:除非皇帝准备彻底放弃变法运动,否则,自己不会考虑出任朝廷的
任何高级职位。这和王安石除非皇帝准备进行变法,否则拒绝出任朝廷高级职位
的做法如出一辙。两位政治家,同殿为臣,其政治信念、操守、道德文章同样如
此令人仰慕,而政治上的作用力却完全相反。造化之弄人,实令人感慨万端。
从公元1069年即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官拜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
主持变法开始,到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丰八年三月,神宗皇帝去世为止,王安
石及其追随者在皇帝支持下所倡导的变法运动,被称为“熙宁变法”;其间跌宕
起伏,颠三倒四,前后历时十七年。
神宗皇帝去世后,继位的哲宗皇帝只有九岁,由宣仁太后同处分军国事,实
际就是垂帘听政。司马光在皇帝去世后,由洛阳返回开封,参加皇帝的治丧事宜,
曾经被京城百姓数百人拦截在首都街头,群众高呼:“请先生不要回洛阳,留下
来辅佐皇帝,救救百姓”(27)。史称,司马光相当恐惧,迅速离开开封,返回
洛阳。
当年五月,司马光奉坚决反对变法的宣仁太后之命返回京城,开始主持中央
工作。到第二年九月病逝前,以一年半时间及其与王安石同样不听任何反对意见
的精神,将十七年变法新政全部废除。包括于民于国两相便利的免役法在内。史
称“元祐更化”。坚决反对变法,但赞成实行免役法的苏东坡、范纯仁等人,建
议司马光区别对待,保留那些经实践证明合理的新政,免得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糟
蹋了老百姓。结果,遭到司马光断然拒绝。致使苏东坡、范纯仁等人相当惆怅地
叹息:奈何又一位拗相公。意思是,怎么又出了一个和王安石一模一样刚愎执拗
的宰相(28)。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王安石不惜与众多亲人、朋友、同事反目,也要忠实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
念,坚定而执着。如今,司马光表现出了同样决绝的坚定与执着。这种政治非理
性令人感到极度不安。当这种令人敬重的品质与完全拒绝不同意见相结合时,在
这两位伟大人物身上,同样使人产生了一种感觉:美好的品格被不适当地、过分
地滥用了。于是,政治宽容、理性精神、必要的妥协与长远的目光全部不见了,
坚定与执着变成了执拗与刚愎自用,帝国的政治空气之中,被两位政治领袖从不
同方向注入了一股同样强烈的、带有戾气的不祥气息。它是一把双刃剑,锋芒所
向,丝毫不留余地,在伤害了对手的同时,势必同时伤害自己所钟情的事业。从
此,我们只能无奈地看到,在两位领袖开辟的道路上,他们那些不成器的继承人,
越走越远,越走越趋向下流。
公元1086年,即宋哲宗元祐元年,四月,王安石在江宁府,就是今天的南京
去世,时年六十六岁;九月,司马光病逝,时年六十八岁。此后,到公元1093年,
即宋哲宗元祐八年,在宣仁太后主导下,帝国政府致力于清除王安石变法影响、
恢复祖宗旧制的工作,前后历时九年。至此,支持变法的政治派别,被时人称之
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一派,则被称之为“元祐党人”。帝国政治陷入党争
的泥沼,不可自拔。
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这位可能有某种心理生理缺陷的十八岁皇帝,再
一次起用变法派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祐党人,前后历时六年有
余。苏东坡等元祐党人在元丰党人章惇这位昔日朋友的苛酷荼毒之下,陷入晚年
极为悲惨黯淡的境地。以王安石事业继承人的姿态,出现在帝国政坛最高层的章
惇宰相,不计后果不留余地地整治政敌,他甚至正式提出,要将司马光的坟墓掘
开,暴骨鞭尸;同时制订了一整套摧残元祐党人及其子女后代的计划。只有当他
的同志警告他不要开这种先例,免得冤冤相报时,他才勉强放弃了这个诱人的念
头。
公元1100年,二十四岁的宋哲宗病死。宋徽宗赵佶继位,由讨厌新政的向太
后垂帘听政。其间,再次起用元祐党人,废除变法新政。九个月后,向太后患病
归政,宋徽宗正式执掌大权。
上帝仿佛存心要毁灭北宋帝国一般,数年间,波诡云谲,政潮叠起。每翻覆
一次,便使帝国的元气正气衰减一分,直到病入膏肓。
随着两位具有大家风度的政治领袖去世,两派政治力量由道义与治国理念之
争,蜕变成私利、意气与权力之争,由确曾有过的君子之争,堕落为真正的小人
之争。从此,在大宋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再就很少见到那种信念坚定高远、人格
高尚纯粹、学术博大精深的伟大人物了。
不久,随着苏东坡与范纯仁的黯然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正式结束。从此,
帝国正儿八经进入了一个政治伦理急剧沦丧,政治空气迅速恶化,是非善恶观念
完全丧失的时代。整个帝国官场完全趋向厚颜无耻与卑贱猥琐,到处充斥着道貌
岸然的衣冠禽兽,他们兴高采烈地奔走于堂皇神圣的庙堂之上,探囊取物般地攫
取着国家的权力与财富,直到将北宋帝国导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注释:
(1 )《饮冰室合集》第七册,专集第27《王荆公》,中华书局1989年版。
(2 )同上。
(3 )张白山《王安石前期诗歌及其诗论》,载《文学遗产》1980年第二期。
(4 )见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王安石变法》。
(5 )见《中国宋辽金夏习俗史》第三章《宋代物质生活习俗》。
(6 )苏洵《辩奸论》。
(7 )《宋词选》第37页《柳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 月新版。
(8 )见林语堂《苏东坡传》第74—75页。
(9 )同上书,第71—72页。
(10)同上书,第71页。
(11)同上书,第96页。
(12)见《治乱警鉴》第三卷,第223 页。
(13)见林语堂《苏东坡传》,第96页。
(14)《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60,与王介甫第一书。
(15)《宋史》卷327 《王安石传》。
(16)《宋史》卷336 《司马光传》。
(17)(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0.
(18)《宋史》卷336 《司马光传》。
(19)《嵩山文集》卷1 《元符三年应诏封事》。
(20)(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2 ,兵制四。
(21)同上书,卷124 ,国用二。
(22)同上。
(23)见柏杨《中国人史纲》,第608 页。
(24)(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之七,熙宁二年。
(25)见林语堂《苏东坡传》,第77页。
(26)《史记》卷53,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27)(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之九,元丰八年。
(28)同上。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http://bbs.sjtu.edu.cn/showfile?name=cd_01.jpg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8.79.196.49]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