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lio (芷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宋徽宗的浪漫生活(6 )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19 18:32:40 2005), 转信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宋徽宗的浪漫生活(6 )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4年12月02日07:32:54 星期四)

    皇帝宠信的道士不少,像张虚白这样自爱的则不多。这些牛鼻子老道,各自
都有自己的高招。比如,一位叫王老志的人相当绝。他见到皇帝时,先递给皇帝
一个大信封,皇帝打开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里面装着他早年写给爱妃们的艳
诗,内容很隐秘,就是说很下流。皇帝立刻就被镇晕,马上就找不着北了。

    最有名的,当属林灵素。此人深得神灵鬼怪之精髓,最大的特点就是满嘴巴
跑舌头。而且胆子极大,口气极大,极其坚定果断。他相貌极为奇异。据说,因
为好酒贪杯,又没有钱,于是向人家赊账,欠多了酒账,债主前来讨债,他“举
手自折其面”,结果,导致他一半脸干枯如骷髅,一半脸则滋润如常人。平心而
论,单凭这副尊容,一般人见到,先就会拿他当半个神仙了。而我们的教主道君
皇帝本不是一般人。因此,皇帝一见到林灵素,顿时就懵了,他疑疑惑惑地发问
:“先生过去当过官吗?曾经见过我吗?”道家大师林灵素答道:“我往年在天
上玉皇大帝那儿当差时,曾经侍奉过圣上您的大驾。”皇帝道:“那段事如今我
还恍惚记得。我记得你好像是骑一头青牛,那青牛如今哪儿去了?”灵素回答:
“我把它寄牧在外国了。不久就会来此。”皇帝又惊又喜,不但知道了自己的前
世,还找到了天上的仙伴。皇帝的心情无比喜悦。

    林灵素象现代心理治疗的催眠大师似的,索性唤醒了皇帝所有沉睡的前世记
忆。他告诉皇帝:天有九霄,神霄为最高,其办公场地叫府,上帝的大儿子是神
霄府的玉清王,负责主持南方的工作,号称长生大帝君,这位神灵就是陛下。然
后,林灵素谦逊地告诉皇帝,自己就是府中那个名叫褚慧的仙卿。如今主子下凡
为帝,自己当然也要降临凡世辅佐君王。林灵素指着蔡京问皇帝:您不记得了吗?
这是左元仙伯呀。他讲得兴起,把满屋子的人一一指给皇帝:王黼乃文华吏,盛
章为宝华吏,而貌美如仙备受宠爱的刘贵妃正是九华玉真安妃。童贯等一干人也
都名列仙班。如此一来,搞得大家欢天喜地:怪不得大家伙儿聚在一起如此开心,
闹了半天,原来上辈子在天上就是老朋友了。

    徽宗皇帝弄清楚自己的前世今生后,相当感慨。他派人宣谕有关部门:自己
是上帝长子,只因为怜悯中华大地到处都是金狄之教(指佛教),因此恳求上帝
父亲,愿意下凡为百姓之主,令天下归于正道。于是,道箓院请示了上帝之后,
正式册封我们的徽宗皇帝为“教主道君皇帝”。

    教主道君皇帝曾经亲自参加褚慧仙卿林灵素大师的讲经会。当时,在皇帝的
倡导下,全国的道士都有官职级别,按资格享受工资俸禄和福利待遇,致使人们
趋之若鹜。为扩大影响,每次讲经大会都设有大斋饭,就是一顿相当不错的饭局,
而且听经者可以得到三百文钱的施舍。结果,很多贫民买块青布,打扮成道士模
样前来听讲。据说,每次讲经大会的花费都要高达相当于今天的百万元人民币左
右。

    而林灵素林大师的讲经格外好听。史书记载说,林大师讲经,虽然没有什么
殊绝之处,但时时杂以滑稽,语言生动而智慧,搞得听众一惊一乍亦喜亦悲,不
时地爆发出哄堂大笑,气氛特别热闹而且热烈。事实上,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
特别是听过各类大师传法的中国人,对此应该并不陌生。而教主道君皇帝每逢此
种时刻,也乐不可支,“莫有君臣之礼”。恍惚之间,皇帝可能已经真的把自己
当成了玉皇大帝的大儿子。

    在此期间,道家的修行、典礼、仪式、经典与生活方式,成了我们帝国国家
元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相当自觉地以此要求自己,陶醉而且乐此不疲。
于是,在此期间,中国道教的势力远远压倒佛教,达到了自己发展的顶峰。为此,
道家弟子们,实在是应该感谢这位教主皇帝。

    据说,当时仅林灵素一人,就有弟子两万多人,锦衣玉食地在京城内外招摇。
他的势焰极盛,甚至被人们称为“道家两府”,意思是此人的权势已经可以和宰
相并列了。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褚慧仙卿林灵素林大师的一番做作,导致了徽宗皇帝对
于元祐党人案和上书言事获罪者们的重新思考。

    史书记载说,有一天,皇帝在太清楼设宴,林灵素侍宴。恰巧太清楼下就有
一块元祐党人碑。林灵素走到碑前,纳头便拜。皇帝大为讶异,问他何以如此?
大师庄容回答道:“这块碑上的名字大都是天上的星宿,臣大模大样地不稽首致
礼,今后回到天上大家如何相处?”而且,据说这位牛鼻子老道还随即吟诗一首。
诗曰:

    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翻为社稷臣。

    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人们找不到这位林灵素与苏东坡、黄庭坚这些人有什么瓜葛、渊源的证据。
道士忽然为那些倒霉蛋儿说话,由不得徽宗不信。这可能是促使宋徽宗对元祐党
人的态度明显好转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前后,还有一位道士,也曾经以类似的方式,使皇帝感受到了一种特殊
的压力。据说,有一次皇帝巡视一座道观。观中的道士在皇帝面前,向上帝伏地
拜章,过了很久才起来。皇帝在诧异中等了相当长时间,于是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体?这位道士回答说:“刚才到上帝办公的地方,正好赶上奎宿在向上帝汇报工
作,很久才完,臣只能等他完毕才能上达奏章。”皇帝听了,感叹不已;又问那
奎宿是什么人?向上帝汇报了些什么事情?道士回答:“臣离得远,听不清,对
于他们谈的事情不得而知。不过那位奎宿臣倒是看清了,就是以前的端明殿学士
苏轼苏东坡。”据说,徽宗皇帝一听之下,大为改容(35)。随后,对元祐奸党
一案的态度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

    平心而论,这种变化特别令人心惊胆战。想想看,作为一位国家元首,在我
们的皇帝身上,时不时地就会以此种方式,发生着治国方略的变化,这实在很难
让人对这个国家的前途产生什么乐观的想像。

    而在此时此刻,艺术家宋徽宗的想像则已经插上了道教的翅膀,正在现实生
活中的此岸世界上空,尽情地翱翔。

    应该说,道家的思想观念与皇家的思想观念是最为默契的,因为两者的追求
高度一致。对于道家人士来说,此岸也就是今生今世的快乐追求是最重要的,—
—健康长寿,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白日飞升等等。如果今生今世就能够修炼成
仙的话,也就意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来生来世的问题。与此种聪明作法比较起
来,苦巴巴地修炼来世的佛家人士,实在是显得特别愚蠢。

    一般说来,我们帝国的皇帝多数都很聪明。他们内心深处最焦虑的问题,实
际上有两个:一个是坐稳屁股底下的这把龙椅,不要让别人抢了去;第二就是怎
么样才能尽可能坐得时间长一点,最好是长生不老地永远坐下去。这两个根本性
的焦虑,是我们大多数聪明的皇帝们特别喜欢道家的主要原因。

    而且,道家修炼时的美妙也实在不错。比如,对于皇帝这样的男性修炼者来
说,健康长寿是可以通过采阴补阳来实现的。采阴补阳的过程,可能是全世界古
往今来的男人们,除了生理心理失常者外,全部心神向往的。这个过程要求:采
阴的对象,最好是芳龄二八、也就是十六岁左右的处女;她应该皮肤白嫩细腻,
气色白里透红,骨骼玲珑细致,头发油光黑亮,五官和谐标致,实际上就是一个
标准的美貌处女;而且,数量越多越好。采阴的场所,最好是有山有水,林木葱
茏,鸟语花香,配以潺潺流水和恰到好处袅袅不绝如缕的音乐等等。采阴的时间,
最好是万物复苏的阳春时节等等。按照伟大的弗洛伊德学说,无须解析,这显然
是全世界男人们的梦。

    能够把全世界男人统统比下去,从而最有条件实现这个梦的,肯定首推我们
帝国的元首——皇帝。

    徽宗皇帝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相当浪漫,也相当漫长。在这浪漫而漫长的过
程中,宋徽宗从一位好学上进的青年皇帝,一步一步蜕化,最后,终于蜕化成了
一位彻底地、昏天黑地地追逐声色犬马的昏庸天子,成了中国历史上数得上的几
位败家皇帝。

    这个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相当有趣。

    比如:

    有一次,当上皇帝不久的宋徽宗,拿出一些玉制的盘碗杯盏来,小心翼翼地
问大家:“我打算在国宴上用这些东西,又怕别人觉得太奢华,说三道四。你们
认为怎么样?”

    蔡京马上回答说:“天子本来就应该享受天下的荣华富贵,区区几件玉器算
什么?何况是在国宴上使用,完全合情合理。合乎情理的事情,别人说什么也就
不必放在心上。”(36)

    这可能会使皇帝的感觉相当舒服。

    我们知道,蔡京饱读诗书,而且极有才学。他引经据典的理论阐述,可能是
帮助皇帝最后解除顾虑的重要原因:

    蔡京援引《易经》,发展出了一个丰、亨、豫、大理论。用今天的语言表述,
其核心的意思大致是:在太平时节,君王要有天子的气派,要敢花钱,敢于纵情
享乐,不必拘泥于世俗之礼。否则,反倒会——变化——易,——失去上天的眷
顾,变得不吉利起来。

    他还援引了《周礼》中的一个说法,叫做“唯王不会”。这里的“会”是会
计的会。蔡京告诉皇帝:周礼的意思就是说,自古以来,只要是君王,其花费都
是不必计算、不受限制的;陛下过分节俭,苦了自己,就和那些土得掉渣的农民
一样了。对于君王来说,这样做是可耻的(37)。

    这番理论,实在是太善解人意了,已经不能用一般的“卑鄙”、“无耻”来
形容。

    按照儒家传统理论,逢君之恶,乃标准的奸佞之徒。

    不幸的是,这套理论被宋徽宗全盘接受,成为皇帝本人、他的宰相和整个徽
宗一朝的基本施政纲领。

    有一次,蔡京的儿子蔡攸劝告皇帝:“所谓人主,就应该以四海为家,以太
平岁月娱乐自己。人生几何,岂可徒自劳苦?”

    皇帝深以为然。转过头,在一次宫中的宴会上,对梁师成说:“先皇为天下
欢乐,也为天下忧愁。如今四海太平,我才有机会放松一下,游玩游玩啊。”

    梁师成回答说:“对呀。圣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的就是
陛下您这种情形呐。”

    这一番对话,将现实的享乐和圣人的境界联系在一起,可能令皇帝特别欣慰。

    大约与他的艺术气质相关,宋徽宗酷爱稀奇古怪的石头。中国皇家贵族、文
人雅士赏玩奇石的历史相当悠久。不过,玩儿得这么大的,徽宗皇帝可能是第一
份。按理说,一个皇帝不是喜欢肉林酒池金山银海,而是喜欢赏玩石头,这岂不
是臣民的福气?谁知,皇帝的爱好和宰相的逢迎结合后,却生出了一个极其可怕
的怪胎。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在北宋帝国的败亡中起到重要作用的
“花石纲”。

    崇宁元年,即公元1102年,朝廷在杭州增设造作局,由童贯主持,每天役使
工匠数千人,专为皇室制造金玉牙角竹藤织绣等物品。所需物料,全部由民间征
敛。

    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是蔡京当上宰相的第三年。这一年,朝廷又在苏
州增设应奉局,由蔡京的心腹朱勔主持,专门在江浙一带为皇帝搜罗珍奇物品与
奇花异石。结果,发展为灾难性的、遍及全国规模的“花石纲”大劫难。

    花石纲的本意指的是运送奇花异石的船。当时,管成批运送的货物叫“纲”。
动用大批船只向京都运送花石,每十艘船编为一纲,于是就称之为“花石纲”。
据史书记载,起初,这种花石贡品的品种并不多,数量也有限,征集区域只是在
东南地区。后来,皇帝对这些贡品大为赞赏,进贡者纷纷加官晋爵,恩宠有加。
于是,化为一道无声的号令,迅速演变成举国为之骚动。

    政和年间,安徽灵壁县进贡一块巨石,高、阔均二丈有余,用大船运送到京
师汴梁,拆毁了城门才算进得城中,上千人都抬不动这块大家伙。宋徽宗大喜,
亲笔御书曰:“卿云万态奇峰”,并加金带一条悬挂其上。

    随后,太湖鼋山又采得一石,长四丈有余,宽二丈,玲珑剔透,孔窍天成。
又有一树,相传是唐代白居易手栽,故名白公桧。连石带树,预备一股脑献给皇
帝。为此,特造大船两艘,花费八千贯钱才送到京师。八千贯钱,大约相当于当
时二百户人家的一年生活费。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http://bbs.sjtu.edu.cn/showfile?name=cd_01.jpg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8.79.196.49]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