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lio (芷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解读赵构:骑泥马渡江的皇帝(5 )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19 20:46:46 2005), 转信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解读赵构:骑泥马渡江的皇帝(5 )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4年12月02日23:54:32 星期四)

    金国铁骑来去如风,狂飙般所到之处一片血雨腥风。这还不算,赵构面临的
内忧也挺吓人。建炎二年,实际当了刚刚一年皇帝的赵构,东躲西藏地逃到了扬
州。一口气还没有喘匀,就在金兵的追击下,溃逃到杭州。随后,建炎三年年初,
他当时的一支主力部队——护卫亲军统制苗傅和刘正彦等人——按理说应该是他
比较信任的部队和将领——就发动兵变,逼迫这位当了一年半皇帝的赵构退位。
实际情况是,很有可能,他还根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真正能够信任的部
队。

    这次兵变给赵构的打击极大,以至于韩世忠等人平息了叛乱后,这位已经二
十三岁的青年皇帝当众拉着韩世忠的手大哭不已。他泣不成声地问韩世忠:“中
军吴湛最坏,现在还留在我的肘腋之间,你能帮我先干掉他吗?”韩世忠二话不
说,立即去见吴湛,这位中军吴湛大约相当于皇家部队的一个分部司令。韩世忠
见到他后,握手致意间,突然发力,当场将吴湛的手骨头捏断,随后将其斩首
(36)。就此,韩世忠深得赵构信任,并在未来的岁月里,逐步锤炼出一支令金
兵闻风丧胆的韩家军。

    当年六月,金国铁骑再次南侵,直下江南。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赵构
及其朝廷被敌人追得一路奔逃,从杭州逃到越州,就是今天的绍兴,再逃到明州,
即今天的宁波,再跳上海船逃到定海,就是今天的浙江镇海,从镇海逃到昌国县,
即舟山群岛,从舟山群岛又逃到台州的章安镇,即今天的浙江临海,最后逃到温
州,并准备南逃福州。

    这次逃难充满艰险。在明州,也就是今天的宁波,准备下海船之前,又一次
发生兵变。起因是皇帝的卫队亲兵因为无法把自己的亲属全部带上船,而喧闹不
止。宋高宗此次行事很果断。他亲自布置,指挥部队将这些卫士们解除武装,并
披带铠甲,弯弓搭箭,将两个爬到房上的卫兵射落下来。结果众卫士“骇惧,悉
就擒”。这种情形再一次表明,这位青年皇帝身边,连一支忠心耿耿的卫队都还
没有建立起来(37)。

    建炎四年大年初一,赵构君臣就是飘荡在大海的波涛上度过的除夕与春节。
第二天,正月初二,他们才靠岸停泊下来。

    这一次,赵构在茫茫大海上东躲西藏了四个多月。个中滋味,大约苦不堪言。
最惨的一次,众多臣僚将士只找到五块炊饼可以充饥,赵构一个人就狼吞虎咽地
干掉了三块半,还意犹未尽。这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赵构君臣苦中作乐,过
得相当别致,起因于他们收购了两船的橘子。史料记载说:当时,君臣将士“常
郁郁不乐”,十分郁闷烦躁。突然,发现两艘海船鼓着风帆,乘风破浪,直冲皇
家逃难船队航来。大家吓坏了,很紧张。因为当时的确切消息是,金兵打到宁波,
已经组织船队下海追来。经拦截盘问,知道是贩运橘子的商船,装了满满两船橘
子。于是,赵构下令全数收买,分给皇家卫队将士们吃。正月十五这天入夜,赵
构让大家把油灌进橘子皮里,点灯放到海上。当夜,“风息浪静,水波不兴,有
数万点火珠,荧荧出没沧溟间”,景致很有看头。当地民众奔走相告,大开眼界。
至今,民间传说中仍然津津乐道。可惜,逃难之中,这种快乐不会很多;到后来,
连宰相这个级别的官员都穿起了草鞋。君臣境况之狼狈不难想见(38)。

    从常理推断,没有人会喜欢这种境况。任何人但凡有一点能力,恐怕都不会
愿意如此狼狈,何况是在臣民面前至高无上的中国皇帝。因此,把我们皇帝遭遇
到的一切,理解成是实力对抗与对比的结果,可能是比较起来最贴近实际情况的。
当时,民间产生康王赵构“泥马渡江”的神话,显然带有相当深切的同情、理解
与祝愿的成分在。实际情况很有可能是当时他连像样一点的马匹都没有。这里面
包含的天命因素,恰恰是中国人表达自己爱憎的惯用手法。比如,面对为非作歹
的大坏蛋,在现实中无法惩治他时,中国人就会加上天命的成分,在想像中认为
这个坏蛋将会或者已经受到了神灵的惩罚。多亏有这样的联想或想像机制,不然,
漫长的两千多年里,在如此悠久的帝制传统下,面对历朝历代数不胜数又让人基
本无可奈何的坏蛋们,中国人的心理平衡如何保持,实在是一件无法想像的事情。
有一些现代历史学家认为,这一切是赵构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执行投降主义路
线的结果。这种说法气壮如牛,永远都不会错,却也让人无话可说。

    从二十一岁到二十四岁,赵构就是这样度过了他登极之初几年的岁月。这样
的经历,想必给他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从而影响到他的一生。应该说,任何
人有了如此经历,恐怕都很难不受影响。

    公元1130年,即南宋建炎四年春天,横扫大江南北的金兵终于决定从江南撤
兵。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金兵耐不住江南渐次来临的卑湿闷热气候;同时,在军
事上,蛛网般密布的河湖港汊水田丛林,也不利于骑兵的大兵团奔腾驰骋、展开
攻守。

    这种看法可能是一部分实情,但是,忽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事实:

    五百年后征服全中国的满洲骑兵,就是今天这些金兵的正宗后代,来自一模
一样的自然环境。满清的辉煌成功表明,自然条件并没有成为他们勇猛善战文治
武功的障碍。使他们夺取胜利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基本的条件是:他们远远比
自己五百年前的祖先更加成熟,更加富有政治智慧,他们的雄心与目光更加远大,
同时也具备了象皇太极、多尔衮这样雄才大略、文武双全的领袖人物。

    而此时,公元1130年,即南宋建炎四年春天,赵构们所面对的金兵,从最高
统帅,到一刀一枪拼杀的士兵,他们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念念不忘的只有金银
财宝子女玉帛。这些骁勇剽悍的北方骑士,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用自己勇猛绝伦
的武力,去攻占、征服、烧杀抢掠和不由分说的敲诈勒索;然后,把抢来的女人、
财宝、奴隶源源不断地运送回寒冷的老家。在溃不成军、望风而逃的大宋君臣、
军队面前,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也可以做这万里锦绣江山的主人。因
此,在以往胜利的鼓舞下,他们的表现相当轻率而野蛮,总是来去如风,除了烧
杀抢掠敲诈勒索,从来看不到他们有过像皇太极、多尔衮那样目光深邃胸怀远大
的从容展布。

    好像是宿命一样,女真人似乎注定要统治中国,只是这项工作要在五百年后,
由他们的子孙来完成。

    毫无疑问,金兵北撤使赵构获得了极其宝贵的喘息时机。与五百年后的情形
比较,北宋和明朝的崩溃同样根源于帝国内部的朽烂,他们面对的也同样是女真
人的铁骑。不同的是,南宋高宗赵构君臣显然比南明弘光皇帝朱由松及其马士英、
阮大铖们要高明得太多了。这使风雨飘摇、艰难困苦中的南宋帝国终于站稳脚跟,
并坚持了一百五十多年。成为当时中国汉族人最后的一点体面与希望。

    从仅仅完成于北宋覆灭几年前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知道了北宋首都开
封是如何令人悠然神往的。这座城市的繁华富裕,在当时即便不是世界第一,也
肯定可以名列前茅。有资料显示,此次金兵北撤后,这座三、四十万户、百万人
口的大都市,剩下的成年男子还不到一万人。

    南宋立足的江浙地区,号称东南膏腴之地,“天下赋税,尽出其半”,是当
时世界上最为富庶的区域。经过宋徽宗二十多年花石纲的征掠、席卷几百万人口
的方腊起义和此次金兵的荼毒,这里人口锐减,满目荒凉,已经变成土匪、盗贼、
武装割据者、叛乱者和豺狼出没的地方。

    此次金兵南侵北撤,还有一个副产品,那就是一位名叫杜充的人公开投敌。
此人手握重兵,身居宰相名位,是岳飞的老上级,也是南宋时期变节投敌者中名
位最高的第一人。他的无能与投敌是宋军长江防线全面崩溃的重要原因,并形成
强大心理效应,影响相当一批军政要人先后叛变,对抗金战争的民心士气打击相
当大。其情形酷似八百年后日本人侵入中国时的情景。中国人习惯上称呼这些人
为“汉奸”,并归因于他们个人品行上的缺陷。至今还没有见到什么人在文化与
制度的层面上,探讨何以中国历史上每到关键时刻,就会经常大批量地产生此类
人物。

    杜充叛变,使赵构的自尊心备受伤害。据说,他闻讯后整天不吃不喝,祥林
嫂似的见人就唠唠叨叨,说:“我对杜充这么好,从普通官员一直提拔,直到拜
他做宰相,他怎么可以这样做?”(39)

    上述一切,资料来源于南宋时期的各种记载;假如这些记载与当时发生的实
际情况误差不太大的话,那么,至少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应该不算特别冒昧的判断


    其一,有一个极端的说法,认为赵构从当上皇帝那一天起就开始对金求和,
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一大历史谜团。上述资料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了他这样做的部
分理由。用西方哲学家的术语表达,叫“环境的力量胜过父母的遗传”;用我国
的谚语描述,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用今天中国人喜欢说的话讲,则
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现代心理学研究则认为:如果条件允许不做,却还
甘愿低三下四的天生贱骨头不是很多。对古人,大约也可以作如是观。

    其二,这一轮金兵南侵,事实上形成了物极必反的分水岭:赵构与南宋政权
在金兵的打击下,终于跌入谷底;之后,开始了虽然并不强劲,但却很有后劲的
反弹,并从此由没头没脑的全面溃败进入战略相持之中。

    有证据显示,经过金兵的打击,北宋的正规军大部分已经崩溃。翻开当时的
历史记载,几乎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大宋的文官武将们叛乱、投降、城池陷落、溃
败、全军覆没、战死、自杀、逃跑、下落不明的记载。南宋的军队建设差不多是
从头开始的。赵构利用金兵北撤的喘息间隙,指挥他的追随者们,剿抚并用,迅
速平息了散处各地的土匪、盗贼、割据者、叛乱者和与金国势力相勾结的异己力
量,使健康的规范化社会力量开始复苏并成长。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岳飞领
导的军事力量正是以此为契机发展壮大起来,并在未来的若干年里逐步成长为历
史上著名的“中兴四将”。南宋政权相当艰难地一点点培养着与金国抗衡的政治、
经济、军事实力。

    从这些史实中可以看出,从北宋崩溃到南宋站稳脚跟,其间充满惊涛骇浪。
艰难困苦的程度实不亚于创建一个新的朝代。赵构表现得并不昏庸,也不怯懦,
显示出了不错的政治才能。历史上欲求偏安而不可得的事例触目皆是,或许这是
赵构在南宋人的诸多记载中被称为“中兴之主”,受到相当推崇的原因所在。应
该说,在这一点上,此人做得并不是特别糟不可言。甚至可以说相当不错。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http://bbs.sjtu.edu.cn/showfile?name=cd_01.jpg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8.79.213.251]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