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lio (芷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岳飞必须死(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19 20:48:49 2005), 转信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岳飞必须死(1)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4年12月02日23:59:08 星期四)
公元1127年,岳飞二十四岁,时任东京留守司七品统制,用现代语言描述,大约相当
于帝国首都留守军事管制委员会下属部队的团职军官。十五年后,公元1142年初,岳飞被
杀死在帝国临时首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时年三十九岁。死前,他刚刚被解除帝国最
大一只部队的统帅职务不久,时任枢密副使。
说岳飞必须死,并不意味着赵构与秦桧合谋冤杀岳飞是可以原谅的;这是中国历史上
最令人寒心的一桩罪行。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上,只要曾经发
生过一次这样的罪恶,就值得这个民族永远反省自己所拥有过的那份政治遗产。
岳飞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他的故事,成为后代中国人许多民间传奇
中经久不衰的主题。唯一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武士,大概只有一位三国时代的关羽。如果
说在武艺高强、忠肝义胆上二人不相上下的话,在文化素养上,岳飞可能就要高出一筹了
。今天杭州西湖边上的岳王庙里,那一幅“还我河山”,据说就是出自岳飞的手笔。那四
个字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功底和代表的意思,让人觉得只有岳飞才配得上写它。而那首壮
怀激烈的《满江红》词,人们也普遍愿意相信是岳飞所填。八百年后,在面临亡国灭种的
岁月里,许多中国青年就是吟唱着这首词,走上抗击倭寇的战场的。直到今天,它仍然会
在许多场合,让那些具有正直信念的人们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据说,有一本以岳飞的名义撰写的军事著作,名叫《武穆遗书》;是一本可以让人攻
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事圣经。在中国的传奇文学中,为了得到这本书,江湖上的各种人物
展开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争斗,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最后,终于由代表正义的一方得到了
它,并通过学习它,将邪恶势力一网打尽。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这种美好的想像,常常会在现实面前被击打得粉碎。
我们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别容易看到一个景象:年长的人们,时常用他们阅尽
沧桑所悟出的人生智慧与政治智慧,满怀忧虑地告诫那些初出茅庐血气方刚的年轻一代人
。代表这些智慧的古老格言在中国特别多,雅致一些的比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
于众,众必毁之等等之类。市井气息浓厚一些的比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比如出头的椽子
先烂等等。假如不怕武断的话,大约没有哪个中国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接受过这样
的劝告。
可以肯定,这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许多来自其他民族与文化背景的人们,
完全无法理解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的这种智慧。在他们看来,这种所谓人生智慧恰恰刚好
是反人生的;在这种智慧指导下的生活,不太可能是明朗的健康的有活力的;结出的果实
,必定压抑而郁闷,阴冷柔滑,带有浓厚的阴谋气息。事实上,即便是在现代,中国人许
多阴郁的挫折感和烦闷不安,都与此干系甚深。奇怪的是,这个优秀的民族很少有人去探
究,事情何以竟会如此?
与此相关,中国人以很高的频率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而
,在长达四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始终没有能够建立起一套实现它的机制。于是,这个民族
中那些最优秀的人物,便常常面临极端悲惨的命运。
岳飞和秦桧的命运,典型地表现了上述文化与社会机制,是如何实现善有恶报、恶有
善报的。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南宋初年的“中兴四将”里,岳飞出身农家,年纪最轻,资历最浅。他比张俊小十
七岁,比刘光世和韩世忠小十四岁。1129年,就是建炎三年,平定护卫亲军叛乱时,韩世
忠与张俊已经官拜节度使,成为相当于今天大军区司令一级的人物;岳飞则是正七品的东
京留守司统制。如果硬要比喻的话,那么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正团级军官。而且,张俊还曾
经是岳飞的老领导,多次重用、提拔、奖励过岳飞。刘光世则是将门之后,其家世背景、
资历和经历都是岳飞所不能比拟的。
到绍兴六年,即公元1137年时,八年左右时间,岳飞已经官拜太尉,担任宣抚使兼营
田大使。太尉是宋代武将的最高头衔,宣抚使则是仅次于宰相的执政级实职差事,一般情
况下,要由现任执政官充当。至此,岳飞成为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驾齐驱的高官。
而且,由于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岳飞艺高胆大敢打会拼,且治军严谨身先士卒,富
有军事洞察力,从而数次创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因此,他的声望后来居上,
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几位。
这一切,大约使上述几位的心头相当不舒服。
为此,岳飞曾经给他们写了数十封信,殷勤致意,联络感情,均没有得到响应。平定
杨幺之后,岳飞特别将缴获的大型战船配备好全套人员和装备,赠送给韩世忠和张俊。韩
世忠毕竟是一个坦荡磊落的人,他相当高兴,与岳飞尽释前嫌;而张俊则认为岳飞是在向
自己炫耀,反而更加嫌恶起来。
假如用今天人的语言形容,很有可能人们会说岳飞是个性情中人。若用民间的说法形
容,大概会说他相当“一根儿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倘不是至情至性之人,断然写不出如此壮怀激烈之词。而纵观岳飞一生为人行事,又
与这首词惊人地吻合。因此,尽管学术界对这首词是否为岳飞所作尚有争议,学术界之外
的人们却大多不由分说地愿意相信这首词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公元1127年,也就是建炎元年,赵构称帝不久,岳飞前去投效。当时,岳飞二十四岁
,只是一个低级军官,相当于如今的营连长之类。他满怀热情地给皇帝写了一封信,指名
道姓地建议这位时年二十一岁的皇帝,不要受黄潜善、汪伯彦之流的影响,要锐意恢复,
不辜负中原人民的希望,等等(1)。这里提到的两个人,正是刚刚帮助赵构当上皇帝的两
位宰相。若干年后,在二十四史的《宋史》中,这两位宰相都被列进了奸臣的行列。不过
在当时,他们还算宽大,没有灭掉岳飞,只是下令把这个年轻人遣送回老家。
岳飞很郁闷。他转了一圈,又去投奔河北招讨使张所。这一次,张所相当欣赏他,让
他以中军统领的名义,隶属王彦领导,渡河抗金(2)。
这位王彦很有可能是建炎初年最了不起的将领。此人素有名将之称,并且也确有名将
之实。他在金国骑兵所向无敌围攻首都汴京之际,慨然弃家从戎,奔赴战场。河北招讨使
张所“异其才”,就是惊异于他的才华,委任他为都统制,担任当时的前敌总指挥。他出
手不凡,率领岳飞等十一员将领和七千士兵,屡破大敌,威震当时。致使金兵把他们当成
了宋军主力部队,调动大军前来对决。当时,金兵重金悬赏要王彦的脑袋,搞得他很难受
,连晚上睡觉都要一夜换好几个地方。他的部下们了解了这种情形后,相率在脸颊刺上了
“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大字,表示愿意不留退路地追随他,决无异心。这就是当时
极其有名的八字军的来历。没有多久,中原地区各义军首领纷纷归附,一时间,八字军达
十余万人众,绵延数百里,“皆受王彦约束”。为此,王彦成为金兵的心头大患。金军专
门召开军事会议,准备集大兵攻打王彦的营垒。结果,一位剽悍的金兵首领居然跪在地上
哭泣着说:“王都统的营垒坚如铁石,实在是不太好办。”
遗憾的是,岳飞与这位王彦对不上眼,二人发生冲突。而且一气之下,岳飞拂袖而去
。按照大宋军法,凡部属擅自离开主将,均以逃兵论处,罪当斩首。岳飞不可能不知道这
条军律。但是宁愿顶着如此重大的罪名离去,很有可能是这两个人同性相斥、实在是互不
相容的结果(3)。
他们都自视甚高,个性都很倔强,军事才华不相上下,同样是坚定的主战抗金派,两
个人对当朝的两位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同样不以为然,同样当面言辞激愤地忤逆过两位宰相
。王彦领导八字军抗金,威震河朔,并屡屡冒犯当朝权贵;于是,很早就犯了忌讳,被剥
夺兵权转成文职官员,成为治理一方的地方大吏。当时的舆论相当为他不平和惋惜。但是
王彦却由于事亲以孝,居官清廉兼才干出众而很快在文官的职位上也享有了很高的声望。
就这样,他们本来应该是相当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同志和战友。结果,极其可惜地却反目
成仇。我们只能用一句俗不可耐的成语来形容,就是一山难容二虎。而且,二人之间的嫌
恶如此之深,以至于七八年以后,岳飞成为方面大军统帅,驻屯在襄阳;王彦也成为声名
卓著的文职大吏,被委派为知襄阳府、京西南路安抚使。这时,已经年届知命的王彦,宁
肯辞职,也不愿和岳飞同处一地共事。这真的令人十分惋惜(4)。
就这样,岳飞离开王彦的八字军,辗转来到京城开封。结果,在开封街头,真的被人
认出,当作逃兵给抓了起来。就在即将被砍头的危急时刻,岳飞碰上了当时京城的最高负
责人——开封尹兼东京留守宗泽,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兼军管会主任。这位令
人尊敬的老人一眼看出这个小伙子不是凡俗之辈,喝令刀下留人。交谈之下,宗泽认定这
是个有出息的年轻人,将他收留在自己帐下。当时,正值金兵来犯。宗泽令岳飞率五百名
士兵出战。岳飞勇猛善战,以少胜多,大捷而返。从此深得老人的喜爱,被破格提拔为正
七品的东京留守司统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团级干部。岳飞一战成名,就此进入人们的视
野(5)。
宗泽当时年届七十,威望极高,连金兵都很敬畏,每每提到他时,必定称呼他为“宗
爷爷”。老人家爱人以德,正确地指出,岳飞虽然具备了不亚于任何古代良将的优秀资质
,但自恃勇力武艺过人,太喜欢野战,忽略行军布阵,缺乏兵法造诣。因此,倾己所学,
教授岳飞阵图兵法,为他成为一代名将打下基础(6)。
不久,宗泽老人在忧愤之中去世。临死时连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意思是,
打过黄河,收复失地。可惜,这个愿望历南宋一百五十二年都没能实现。
接手宗泽职位,成为岳飞顶头上司的是杜充。此人特殊地残暴,特别喜欢以微小的过
失杀人立威。谁知,在赵构眼中,居然认为这一点表明此人果决有为,拥有大才。于是,
连连委以重任。最后,拜他为宰相,将十余万大军交给他,令其负责南宋长江防线中最紧
要的建康一线的防守。建炎三年六月,金兵大举,直下江南。在杜充的指挥下,宋军长江
防线全线崩溃。赵构君臣被追杀得在茫茫大海上奔逃飘荡了四个多月。而杜充也成了南宋
第一位叛国投敌的宰相。现在,这位宰相终于有机会用自己的无耻,来证实赵构皇帝的嘴
上无毛,办事不牢了。
直到这时,岳飞终于获得了一个独当一面、施展才华的机会。他收拢溃散的兵马,带
领他们转战于宜兴、常州一带。黄天荡一战,是韩世忠创下的虽败犹荣的辉煌战例。倘若
不是几个小汉奸见利忘义,这一仗很有可能会使后来的历史重新写过。令人回肠荡气的巾
帼英雄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次战役。岳飞配合韩世忠,设伏于牛头
山,也参与了是次大战。这一年,岳飞二十六岁。
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春天,金兵北撤。他们错过了消灭南宋政权的最佳时机,从
此再也没能渡过长江。南宋帝国利用这宝贵的喘息机会,下力气平息疆域内几股叛乱、割
据巨患,稳定政权,渡过了风雨飘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张俊的推荐、重用下,岳飞
在一连串恶仗、硬仗中,以少胜多,连战连捷,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整个帝国最为耀眼的
一颗将星。1133年秋天,皇帝赵构将他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
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
—大敌未灭,要家干什么?这情形,很像汉代名将霍去病的故事——“匈奴未灭,何以家
为?”为此,皇帝赵构相当喜悦,很亲切地征求岳飞的意见:“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
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据说,赵构很吃
惊,没有想到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不久,刚过三十而立之年的岳飞便被授清
远军节度使,封武昌县开国子,成为整个长江中游的最高军事指挥官(7)。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http://bbs.sjtu.edu.cn/showfile?name=cd_01.jpg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8.79.213.251]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