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lio (芷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岳飞必须死(3 )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19 20:50:06 2005), 转信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岳飞必须死(3 )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4年12月03日00:00:14 星期五)

    就这样,到公元1127年,金国骑兵打击宋朝军队时,确实可以使用“摧枯拉
朽”这个词来形容。事实上,这一时期前后,宋朝的正规军已经土崩瓦解。中兴
四将所领导的四支大军加上吴玠率领的川陕部队,是在后来近十年的抗金战争中
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十年,整个是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大重组的十年。南宋政
权在生死线上苦苦支撑,没有必要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实行以文制武这一套。一
切都在适应战争的需要而自然成长。于是,这五员大将对他们所领导的军队,也
自然而然地具有了极大的权威。因此,民间自发地称呼韩世忠部队为“韩家军”、
张俊部队为“张家军”、刘光世部队为“刘家军”、岳飞部队为“岳家军”、吴
玠部队为“吴家军”。

    公元1135年,即绍兴五年,几经变化后,南宋军队形成了以这五支部队为核
心的行营护军建制:

    韩世忠部为行营前护军,兵力八万人,以淮东楚州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为大
本营;

    张俊部为行营中护军,兵力八万人,以建康即今日南京为大本营;

    刘光世部为行营左护军,兵力五万二千人,先后以池州即今日安徽贵池和庐
州即合肥为大本营;

    岳飞部为行营后护军,兵力十万人,以鄂州即今日武昌为大本营;

    吴玠部为行营右护军,兵力七万人,以兴州即今日陕西略阳仙人关为大本营
(10)。

    如今,按照皇帝赵构的内定安排,岳飞接管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同时节制
吴玠的行营右护军,让他统帅全国五分之三左右的兵力,在淮西、川陕、荆襄三
个主要正面战场上,对金兵形成全面反攻的战略态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具有战
略眼光和魄力的安排。其激动人心之处自不待言。岳飞感奋不已。如果这一切顺
利实现,这位青年将军与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青年皇帝,君臣二人的人生事业将可
能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光辉顶峰。

    于是,公元1137年,就是南宋绍兴七年三月十一日,即皇帝在寝阁亲切召见
的两天之后,岳飞给皇帝上了一份奏疏。可以看出,岳飞写这份奏疏时感情相当
激荡,以至于八百年之后读起来,仍然会令人感慨,叹息造化弄人之残酷。

    岳飞写道:

    “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雪复雠耻之心。陛下录
臣微劳,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又增重使
名,宣抚诸路。臣一介贱微,崇荣超躐,有逾涯分;今者又蒙益臣军马,使济恢
图,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
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
世忠、张俊,亦可便下。”

    从后来岳飞取得一连串大捷,一再重创金兵主力,一直所向披靡地打到距开
封只有四十五里路的朱仙镇来看,岳飞的确不是在这儿说大话。

    岳飞最后说: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
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

    赵构读了岳飞的奏疏后,当即批示道:

    “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惟敕诸将广布宽恩,无或轻
杀,拂朕至意。”意思是说,有这样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在收复故土
的战斗中,我不会束缚你的手脚。只是你要告诫将军们,不要滥杀无辜,这是我
最不愿意看到的。云云(11)。

    这里表现出来的君臣风云际会与默契,相当动人。

    至此,岳飞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黄金岁月。

    揣度此时岳飞的心情,他的自我感觉肯定非常好。这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对。
毕竟,这一切荣誉、地位、权力、威望,都是他在枪林箭雨中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他完全受之无愧。但是,另一方面,这一切,很有可能也造成了他对皇帝赵构的
错觉,使他把适用于普通人之间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崇高感情与信条,应
用到了皇帝身上,这就大错特错、错尽错绝了。

    原因很简单,在中国的帝制文化之下,任何将普通人的感情加诸皇帝的行为,
都会被视为对皇家权威的冒犯,从而形成对于行为者本人的绝大杀伤力。不管这
种感情多么真挚、多么可贵。从历史记载上判断,岳飞很有可能为了报答皇帝的
知遇之恩,就是犯了这种错误,而且错得至矣尽矣!

    大约就在这段时间里,有一天,岳飞与皇帝赵构谈话。君臣二人十分投机。
可能是谈得兴起,岳飞突然相当莽撞地提出,希望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
题。此言一出,谈话的气氛立即急转直下。尽管当时正值岳飞的声望如日中天、
最受信任最受宠爱之际,赵构仍然丝毫也不假以辞色地呵斥道:“你虽然出于忠
心,但是,手握重兵在外,这种事情不是你所应当干预的。”岳飞的脸色当时就
变了,十分尴尬。他退出去后,皇帝立刻接见了岳飞的参谋官薛弼,赵构对他讲
了这件事情,并关照这位参谋长说:“看样子岳飞不太高兴,你可以去开导开导
他。”(12)

    几年前,在金兵的追杀下,赵构由于惊怖导致阳痿,并丧失了生殖能力;如
今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医治。他刚刚三十出头,毕竟还存着很大的希望。前些时候,
他又遭遇了一个更加惨痛的事件:唯一的儿子,因为宫女不小心踢翻一个铜鼎,
而被惊吓抽搐致死。这两件最深的隐痛,如今被岳飞的一句话都给钩了起来,其
心情之灰恶恼怒可以想见。

    问题的严重还不仅仅在于岳飞哪壶不开提哪壶。最要命的是,岳飞触犯了皇
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我们知道,皇权继承问题,
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为此所导致的皇家骨肉相残比比皆是
;为此形成臣僚或飞黄腾达或家破人亡的故事也史不绝书。人们历来特别容易把
这个问题和那些手握重权、重兵的文臣武将们的政治野心联系起来。

    谁知,后来,岳飞在一封密奏中,又一次谈到这个问题,希望皇帝尽快确定
过继皇子的继承名分。这就表明他并不是谈得高兴一时口滑所致。事实上,这件
事情确实是岳飞的一块心病。当时,金国人扣住宋徽宗宋钦宗不放,有着相当重
要的政治原因。赵构称帝以后,金人就曾经考虑将宋徽宗放回去,用以削弱赵构
的影响。后来一直存在着一种可能,就是金人以武力扶植一个宋钦宗嫡系的傀儡
皇帝,这位傀儡皇帝具有赵宋帝国先天的大宗正统地位,将使南宋政权相当难堪、
被动,甚至对其存在的合法性都可能形成挑战。当时,部分地为了对抗这种可能,
赵构从太祖赵匡胤一系挑选了两位皇室子孙,过继到自己名下,但还没有确定究
竟由哪一位继承皇位。岳飞的提议,从抗金斗争的现实出发,显然是好意。而且
是那种忠心耿耿地把皇帝当成自己人、不见外的那种好意。但是,这种好意是否
能被皇帝愉快地接受,却大成疑问。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住在茅棚里的人
和住在皇宫里的人,想的不可能一样。诚哉斯言。赵构对岳飞的呵斥明白地说明
了这一点。

    随后,就发生了对岳飞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淮西事变”。

    刘光世是南宋初年的“中兴四将”之一。此人出身于名将之后。他的父亲是
战死沙场的著名将领。到绍兴年间,南宋政权稳定下来之后,这位将军厌倦了刀
头舔血的戎马生涯,陶醉于酒色之中,对于什么光复国土抵御外侮之类毫无兴趣。
于是,他统帅的五万大军便成了“军律不整”的骄兵悍将。打起仗来不行,欺侮
百姓、骚扰地方很凶。因此,朝野上下颇有烦言。听到风声之后,正中这位仁兄
下怀。他倒是不贪恋权位,马上上书,称自己身体不好,希望能安排一个闲职。
赵构赏赐给他了一些珍宝古玩,刘光世大喜,津津有味地把玩到了后半夜四更时
分。就是赏玩了一夜,天都快亮了。这种表现,令皇帝相当满意。在中国,这种
人政治上的安全系数一般都会很高,而且生活幸福。赵构的此次安排,主要就是
让岳飞接管他的部队。

    皇帝为了岳飞能够顺利接收刘光世的部队,专门为岳飞写了一道下达给刘光
世及其主要将领的手诏。手诏中要求这些人,听从岳飞的号令,就像皇帝亲自在
场下令一样;如果有人胆敢违反,“邦有常宪”,就是依法严惩不贷的意思(13)。

    谁知,皇帝的这个安排,遭到了时任宰相张浚和刚刚出任枢密使的秦桧的反
对。而且,反对的理由极其强有力,那就是我们已经十分熟悉的大宋防范与裁抑
武将的帝国传统和祖宗家法。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有不少文臣陆续谈
到了应该防止武将坐大的问题。但是,战争的需要,使南宋君臣很明白,他们不
可能一边限制和得罪这些将军,告诉这些正在出生入死的人们:你们是靠不住的,
是一些潜在的坏蛋;一边要求他们奋力保卫自己的家国。因此,尽管皇帝和他重
要的文臣们为此相当焦虑,但是,他们不能也不敢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轻举妄动。

    如今,活着还是死去似乎已经不成问题了,那么,君臣议论过不止一次的恢
复以文制武政策,就理所当然地提上议事日程了。张浚与秦桧认为,委托岳飞统
领大军北伐,可能是在生身父亲宋徽宗去世噩耗的刺激下,皇帝短暂地发生心智
失常所致。因此,作为臣子有责任提醒皇帝,这是违背帝国传统与祖宗家法的。
于是,宰相张浚忠告皇帝:让一员武将掌握过大的兵权,一旦此人功盖天下,威
震人主,便悔之莫及了。所谓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此之谓也。

    赵构听了张浚和秦桧关于“以合兵为疑”的陈述后,深以为然,当即给岳飞
另外写了一份手诏,告诉他:合军一事,“颇有曲折”,委婉地取消了成命。然
后,让张浚想办法处理善后(14)。

    翻阅当时与后代的史书,对这位张浚的评价都不算低。在像我们这种普通中
国人一般会肃然面对的“二十四史”《宋史》中,甚至将这位南宋初年的宰相,
与诸葛亮作过一番比较,认为他对王事的忠诚,很像这位极受中国人敬爱的诸葛
孔明。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http://bbs.sjtu.edu.cn/showfile?name=cd_01.jpg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8.79.213.251]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