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lio (芷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岳飞必须死(7 )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19 20:53:09 2005), 转信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岳飞必须死(7 )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4年12月03日00:03:26 星期五)
接待金国使节时的一幕极为有趣,相当富有文化意味。
和议其他条款还都好说,唯独宋要对金称臣,接受金国册封一条引起轩然大
波。因为,这就意味着宋高宗赵构必须在金国使节面前下跪,接受册封诏书;意
味着堂堂大宋不再是主权国家,变成了别人的藩属;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一个妇
人孝敬公婆侍奉丈夫,好好过着日子,突然从“正室夫人”变成“小妾”,皇帝
成了别人的臣子,臣子自然成了臣子的臣子、奴仆的奴仆。对中国人来说,这份
面子栽得实在不轻,比赔银子还万难接受得多了。因此,一时间群情激愤。京城
临安,也就是杭州街头,甚至出现了认为当朝宰相秦相公是金国特务的标语。在
推翻帝制将近一个世纪、并且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很难理解在另外一个时
代、另外一个社会所发生的事情。或者,今天的人们,如果没有其他人在场观摩
时,可能宁愿下跪,也不愿赔银子。但在当时,在“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的观
念下,这一条确实激起了众怒,以至于时刻已经临近公元1139年春节了,街头不
但没有年关将近的喜庆,反而笼罩在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之中。
就连一贯顺从皇帝的几位中央军事机关和警卫部队的首长,也给宰相秦相公
送来一份意见书,并且抄送御史台,对御史中丞说:“不是我们没事找事,只是
因为那三个大家伙(指韩世忠、张俊、岳飞)驻防在外,日后他们来责问我们,
说:你们这些亲信将领是怎么搞的,居然让老爷子屈膝下跪接受敌人的诏书?我
们该怎么回答他们?”相当于我们今天监察部长加中纪委第一书记的御史中丞,
无话可说(35)。
皇帝赵构的心情也很坏。从来都是别人给自己下跪,如今,众目睽睽之下,
自己要给别人,而且是给敌人的使臣下跪,而且这个敌人偏偏与自己又有着亡国
灭家、杀父夺妻之恨。这让他如何丢得起这份人?可是,这份和议又是自己特别
想要的。想想看,只要磕头称臣,就可以收回河南陕西两个省的失地,再也不用
打仗,再也不用担心武将们功高盖主尾大不掉。这是多好的事情!于是,夹缝中
的皇帝油然想起当年在海上逃亡时的情景,痛恨臣子们不体谅自己的苦心,得了
便宜还卖乖。皇帝说:“想想当时在海上,我就是跪下磕一百个头,也不会有这
么多废话!”(36)
于是,君臣共同努力想主意。其中有一个算是有一点创意:将列祖列宗的画
像挂出来,让金国使节拿着诏书站在画像前面,这样,就可以说成自己是在跪拜
祖宗了,面子上可以圆过去。仔细推敲后,又觉得不妥:这样一来,不但跪拜了
敌人,而且说起来,敌人岂不是也成祖宗了?
终于,一位先帝在世时,曾经依附过蔡京的聪明人为大家解脱了困境。他的
主意是:根据古代经典《尚书》“谅阴三年不言”的教导,可以由宰相代替皇帝
前去跪拜接受这份诏书。这句话的全文是:“谅阴三年不言,百官总已以所于冢
宰。”意思是:遇到君王死去这样的国丧,后继君王三年不问政事;官员们都要
听命于宰相。
此时,来到宋京城的金国使者也感受到了人们的紧张焦虑,害怕激出意外,
同意了这个作法。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文武百官必须在场观礼。这是小事一桩,
不可能难住智慧的中国人。当时,秦相公也同样不想激出意外。于是,下令政府
机关里的收发人员、保安人员、勤杂人员和清洁工们,一律换上各级各类政府官
员服装,化装成政府要员参加观礼。这一天,是公元1138年,即绍兴八年十二月
二十八日,距离农历大年三十还有两天时间。据说,这天杭州城罕见地下了一场
大雪,天气奇冷。不过,在秦宰相的率领下,毕竟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使“大宋”
变成“臣宋”的典礼(37)。
和议达成后不久,绍兴九年正月,宋朝君臣隆重地欢送金国使节回国,韩世
忠则派出一队杀手,化装后潜伏在楚州淮阴县洪泽镇,治下在今天的江苏省清江
市西南,准备杀掉该使节,破坏和议。不料,被一个曾经深受韩世忠知遇之恩的
人密报朝廷,结果,金使改道。韩世忠没能得手(38)。
此刻,岳飞更加郁闷。和议达成后,他连续三次上书皇帝,请求到金国归还
的河南地区去一趟,名义上是祭扫皇陵,实际上是去窥探虚实。皇帝本来已经同
意了,后来和宰相一商量,觉得不对,就下令不许他去,不给他惹是生非的机会。
后来,接管这些地区防务时,也舍近求远,大老远地从临安派出部队,却不让距
离开封最近的岳飞部队插手。显然,赵构对岳飞的防范与疑心已经相当重了(39)。
对于赵构来说,他很有可能是真诚地欢迎这次议和成功。因此,对军队干部,
从上到下普遍给予赏赐,重要一些的中高级将领则“进秩一等”,就是普调一级
的意思。对此,岳飞连续三次坚决谢绝。他认为,此时的局面,“可危而不可安,
可忧而不可贺”,认为朝廷这么论功行赏,很有拿丧事当喜事办的嫌疑,让敌人
耻笑;搞得自己在向部队传达时,感觉很丢人,愧对大家。云云。这种表现,令
沉浸在成功之中、感觉极佳、兴高采烈的皇帝与宰相心中极度不快(40)。
谁知,事情偏偏又让岳飞的乌鸦嘴说中了。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公元1140年,
即绍兴十年,在金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中,兀术为首的强硬主战派击溃厌战主和派,
执掌大权。决定收复被归还给南宋的河南与陕西地区。于是,金兵真的在墨迹未
干的情况下,撕毁和议,再一次大举南下,一个多月时间,就将上述广大地区全
部重新夺走。并准备乘此余威,一举灭掉南宋政权。
这一次,金兵彻底打错算盘了。此次南侵,他们在顺昌、颍昌、郾城和距离
开封只有四十五里的朱仙镇,遭遇了一连串重创。其主力部队中的精锐拐子马与
铁浮图也被打得七零八落。金兵统帅兀术不得不退守开封,甚至命令将燕地,即
今天北京地区的辎重珍宝北运,作好了放弃该地以南地区的准备。据说,就在兀
术准备北撤之际,有一个青年书生用一句话点醒了他,这句话是:“自古未闻有
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这句后来成为历史名言的话,使他豁然开朗,
决意坚守汴京开封。同时,写信给秦桧,威胁说:“你们天天请求和谈,,而岳
飞却要图谋河北,还杀了我的女婿,此仇是一定要报的。你们必须杀掉岳飞,然
后和议才能成功。”意思是,指责南宋朝廷言行不一,没有议和诚意。要想证明
诚意,就要杀掉岳飞(41)。
此时,太行山脉与河南河北地区的抗金武装,据说有四十多万人,打着岳家
军的旗号,乘势而起。其中,许多都接受岳飞的节制,配合打击金兵。从而,出
现了自宋金开战以来,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最佳时机。岳飞相当激奋,对手下
将领说出了同样成为历史名言的一句话:“这一次,我们要直捣黄龙,与诸君痛
饮黄龙府!”黄龙府治下在今日的吉林农安,并不是金国首都。这样讲实际上是
一种习惯说法,将其比喻成金国都城而已。然后,岳飞秣马厉兵,准备直捣开封,
横扫燕云,恢复两河之地为汉家江山。
就在这种情势下,发生了历史上特别有名的一天之内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
故事。
金牌,不是金的,是一面一尺长的朱漆木牌,上面写着“御前文字,不得入
铺”的金字,用马匹接力传递,不许进入递铺稍事停留,日行五百里,是宋代最
高一级的官方机要邮政快递方式。凡是皇帝下发的急件,均以此递送。臣僚送往
朝廷的急件,则用“急递”,最高为日行四百里。
岳飞一日之内收到十二面金牌,内容完全一样:“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
速撤军返京述职。”
据说,岳飞的反应是,长叹一声:“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而后,泪如雨
下。
撤军命令发布后,许多当地百姓拦在马前哭诉:“官军说要收复中原,把金
人打出去。我们支援大军粮草,金人知道得清清楚楚。你们一撤,我们怎么办呐?”
岳飞是河南汤阴县人。在家乡父老面前,其尴尬难受可以想见。据说,当时岳飞
无法解释,只是让大家看那十二面金牌。史书记载说,一时间,哭声遍野,岳飞
挥泪而去。有记载说,在此次撤兵中,收复的失地旋即全部丧失,而且由于金兵
的追杀,岳家军损失相当严重。回军后,另有记载说,岳飞又一次递上辞呈,然
后离开部队,回庐山守孝。
此时,距离宋高宗赵构诛杀岳飞,还有一年多一点时间。
公元1141年,即绍兴十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刚过,就传来金兵在兀术率领
下,又一次南侵的紧急军报。
这次战役,成为这一阶段宋金两国关系史中的又一个转折点。
双方交火之后,先是宋军取得柘皋大捷,地点在安徽巢县西北;紧接着,金
兵在淮西之战中,又大败宋军;随后,金兵撤军。这也是岳飞所参与的最后一次
抗金战争。
通过这次战役,金国强硬主战派领袖兀术和南宋皇帝赵构,都意识到了双方
战略态势的逆转。兀术意识到这一点后,采取的措施是,一边虚声恫吓,一边放
出允许和谈的信息;赵构意识到这一点后,对和谈第一次有了比较切实的把握,
于是,大胆裁抑武将,加紧了恢复以文制武传统的步伐。
当年四月,朝廷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将各地领兵将领特别是韩世忠、张
俊、岳飞三大将紧急召回京城。在盛大的庆功宴会上,宰相秦桧突然代表皇帝发
布诏书,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三人均不得返回部
队。皇帝煌煌天语,相当亲切与堂皇,让人听起来心里很舒服:以往,朕只是把
一路宣抚的职权托付给你们,权力还是小了些;如今,我要将国家军机中枢本兵
之重大职权托付给诸位。你们同心协力,不分彼此,集全军之力谁能抵御?扫除
兀术之流何足道哉(42)?意思是,这样重用他们之后,扫荡金国就根本不在话
下了。
由三位领兵大将同时入主枢密院,在宋朝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当时的秘书少
监是秦桧的养子秦熺。宋代制度,秘书少监是秘书省的负责人,掌管古今图籍、
国史实录、天文历数等等。当时国家政令与各项政治措施的记录,就是由这位秘
书少监执笔的。在职期间,这位宰相的养子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南宋初年国史实
录中不利于养父秦宰相的内容,或者毁弃,或者改易,胆子相当大。于是,这一
时期的南宋官方史料,便大多出自此公的手笔。使后代研究此段历史的人们,倍
感痛苦。但是当时,他对此次解除三大将兵权的记载倒是显得特别坦率:“主上
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
“有识之士方惧金人之平,四方底定,而此辈跋扈自肆,意外事有叵测者”。这
就明白说出了皇帝的心里话:金人平不平尚在其次,将“叵测”的意外消灭在萌
芽状态才是首要的。说到底,对这几员大将不放心、不信任才是真的(43)。
当时,在形容帝王受到臣下威胁的时候,有一句很形象的话,叫做“太阿倒
持”,意思是本来应该握在皇帝手中针对臣子的宝剑,现在反过来握到了臣下手
里。“积岁倒持之患”,可见皇帝赵构感到来自领兵武将的威胁,已经不是三天
两天,至少已经有好几年了。
随后,朝廷宣布撤销三大将的宣抚司,解散了他们的统帅部,规定:“遇出
师临时取旨”;将调兵权收归朝廷,将管理权分散到了偏裨诸将手中,而统帅一
级的将领则临时由皇帝派出。从而,大体上实现了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
权。
实际上,这是一次军事体制的重大改组。强行剥夺三大将兵权的同时,先后
压缩各路大军编制,将行营护军的番号改为御前诸军,并且将各路大军拆散肢解,
化整为零。由过去的四路驻屯大军,改编为十路驻屯大军;加上南宋初年以来,
三衙统兵制度已经在事实上宣告废除,三衙首长成为殿前司三支兵马的统兵官,
此次这些部队有增无减,使三衙军成为与御前诸军平衡制约、内外相制的力量。
这种设计的潜台词相当明确,差不多等于公开宣布:帝国将要全面采取收敛
的战略防守态势,将要全面恢复以文制武、守内虚外的帝国传统。也就是说,帝
国军事战略的重点在于防止内部的叵测之事,对外则以称臣、纳币为条件,换取
和平;军事力量只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或者顶多形成一种平衡与威慑就足矣。
从绍兴十一年开始,这种思路成为南宋政权的基本国策,再也没有得到改变。于
是,收复失地,恢复中原,便与当年的燕云十六州恢复一样,成了一句口号、一
个帝国的梦想,一个历时一百五十年,直到帝国覆灭都没能实现的夙愿。
至此,张开已经几年的那张大网终于落下,将大大小小的领兵将领们一网打
尽。此后的命运,就看各位自己的造化了。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http://bbs.sjtu.edu.cn/showfile?name=cd_01.jpg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8.79.213.251]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