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hl (飘渺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4 红夷大炮与明清战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5 10:52:36 1999), 转信
发信人: bluebird (子衿),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Jun 24 12:46:37 1999), 站内信件
五、星斗与火炮的瞄准
虽然铳规、铳尺和矩度的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火炮在曲射时的准确度,然而
距离百发百中的程度,仍有未逮。故明末清初的炮手往往将大炮当作平射武器使用,
如此即可在近距离发挥极大威力。惟因受到当时铸造技术的局限,不仅炮膛不易做
到光滑平直,即使炮身的厚薄轻重也很难一致,如此,放炮时就会出现偏差,且由
于红夷大炮的炮身多是由前至后渐粗,亦即炮的中心线与炮身并不平行,故在平射
瞄准时也会产生误差。炮术家于是发明星斗以解决此一问题,此处所谓的星斗,实
为两物,分指在炮口的口箍之上所立的星表(或称准星、照星)和在炮底外缘所安
装的照门。
南怀仁在康熙二十二年撰成的《穷理学》中,曾论及应如何改正炮的偏向,他建议
在炮上安放用蜡制成的星斗,先令经过星斗之视线与炮膛的中心线尽可能平行,次
从星斗瞄准标靶,再由弹著点左右或上下所偏的距离,透过几何学的法则估算并调
整准星的左右位置或高低。
康熙二十年正月,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 1623-1688)将奉旨铸成的两门
神威战炮的样炮运往清河试放,圣祖在亲临观看后谕旨曰:「大小铳炮之准法,原
在星斗相对。著那而泰、苏达同南怀仁将新式二炮带往御前山,正对星斗试放」。
八月,南怀仁据前述样炮铸成铜炮三百二十位,经钦定命名为「神威将军」。南怀
仁随即以三个月的时间督率两百四十名八旗炮手学习正对星斗之法,务求各兵均能
连中一百步弓(约合200m)远的鹄心至少三、四次。
康熙皇帝对南怀仁的表现异常满意,盛誉在历来所铸之炮中,「从未有如此准
者」,南怀仁则将功劳转归于皇帝,回奏曰:「此准炮之法,出自皇上创立指示使
然,微臣何敢冒为有功」,又称:「其口箍上立星表高度几何分等项,皆我皇上亲
历较定已经试验者」,并谓:「皇上睿创准炮之法,乃千古所无,允宜传于后世,
永远遵行,故阐明其所以然,遂备二十六题之理论、四十四图之解说,并加数端同
类之用法,缮写进呈」,且于二十一年正月进呈《神威图说》(已佚)。
虽然南怀仁声称「正对星斗之法」乃康熙皇帝的创见,但这应纯属官场上的阿
谀之辞。此故,他在《穷理学》中详述应如何安放星斗时,即完全未提及此法为康
熙皇帝所发明。星斗在火炮上的使用,很可能是南怀仁最早引进中国的,在其于康
熙二十年铸成的「神威将军」上,除刻有应用的火药和铅子重量之外,即首度出现
「星高七分」的铭文,至于南怀仁在康熙二十八年铸造的「武成永固大将军」上,
也记星高为六分三厘。惟清朝军队随后对星斗的重视渐减,故今在十八、九世纪所
造大炮的铭文之上,即少见有关于星斗高度的数据。
--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修改:.coco 于 Jul 4 22:49:43 修改本文.[FROM: 202.96.]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6.]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o.bbs@bbs.m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