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singh (tsingh),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战国中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 孙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7 21:41:14 2003)

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晚年的孙膑深居简出,潜心于军事
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时值深秋时节,这一天,孙膑从堆满简牍的几案上抬起头,望着窗外
瑟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枯叶,目光不由地转到了那双残废的双腿上,昔日那些艰难坎坷
、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仿佛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下山遇害 壮志不泯

  孙膑,齐国阿地(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他的真实名字今已不可知,因为他曾遭受过
膑刑(被去掉膝盖骨),所以后人就称他为孙膑。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膑是孙
子的后代,孙子死后一百多年而有孙膑。

  孙膑在青年时期,曾和魏人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这鬼谷子是位德行高
深的隐士,有通天彻地之才。他精通数学,日星象纬,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又广记多闻
,明理审势,出词吐辩,莫口难当;还精通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祛病延年;尤
其精通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列兵,鬼神莫测。据说,他的弟子众多,战国
时代著名兵家尉缭和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出于他的门下。孙膑为人淳朴厚道,谦虚谨
慎,加上学习勤奋刻苦,颇得鬼谷子的器重。一天,鬼谷子对众弟子说:“我夜间讨厌听
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宿,替我驱鼠。”这天夜里,轮到孙膑值宿,鬼谷子将孙膑叫
到跟前,从枕下取出一卷文书,对他说:“这是你的祖先孙子留下的《孙子兵法》13篇。
当年你的祖先曾将它献给吴王阖闾,阖闾用其策,大破楚军。后阉闾惜此书,不欲广传于
人,乃置于铁柜,藏于姑苏台屋楹之内。自越兵焚台,此书不传。吾向与汝祖有交,求得
此书,亲为注解;行兵秘密,尽在其中,未尝轻授一人。今见子心术忠厚,特以付子。”
并告诫道:“得此书者,善用之为天下利,不善用之为天下害。”于是,孙膑携归卧室,
昼夜研习。3日之后即能背诵无误,对答如流。鬼谷子逐篇盘问,孙膑对答如流,一字不遗,并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发挥。鬼谷子很是惊讶,高兴地说:“你
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孙武先生后继有人了。”

  谁知,此事后被庞涓所知,庞涓对孙膑顿生嫉恨之心。此人本来就生性奸诈,嫉贤妒
能,怎能容忍孙膑超过自己。然而,他非常善于伪装自己,曾与孙膑结为兄弟。一天,弟
子们下山汲水,听到路人传说魏国厚币招贤,访求将相,庞涓心动,欲往魏国应聘。鬼谷
子见貌察情,早知其意?便放庞涓下山去了。下山前与孙膑相约,此行倘有进身之阶,必
当举荐孙膑,同立功业,如若失言,当死于万箭之下。孙膑感佩莫名,挥泪与其告别。


  时值战国中期,秦齐楚燕韩赵魏七雄争立,都想依靠武力一统天下。当时战国七雄里
头要数魏国最强。魏惠王听说有个自称鬼谷子的弟子前来应聘,便欣然接见了他。庞涓拜
见魏惠王,指画敷陈,倾倒平生所学,惟恐不尽。魏惠王问道:“我们的东边有齐国,西
边有秦国,南边有楚国,北边有韩国、赵国、燕国。周边都是大国,我们怎么能在列国之
中站稳脚跟呢?”庞泪大夸海口:“大王要是让我做将军的话,我敢说,就是把他们灭了
都不难,还用得着怕他们吗?”要是办不到,我情愿受罚。”魏惠王很高兴,便拜庞涓为
大将,另兼军师之职。他的儿子庞英、侄儿庞葱、庞茅都当上了将军。这一批“庞家将”
整日操练兵马,雄心勃勃。不久,便率军进攻较弱的卫、宋等国,屡屡获胜,还击退了前
来进犯的齐国。一时间,庞涓名声大噪,魏惠王也更加信任庞涓了。

  庞涓在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后来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
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

  孙膑接到庞涓的信后,感念庞涓的举荐之恩,立即打点行装奔赴魏国。庞涓见到孙膑
后,假意欢迎,并盛情款待。然而不久,庞涓便伪造书信,设计陷害孙膑。在魏惠王面前
诋毁孙膑,说其私通齐国。惠王一气之下,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取孙膑所学的兵法,
又假惺惺地以同学的面孔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了膑刑。挖去了孙膑的双膝盖骨,又用
针刺面,然后以墨涂之。孙膑变成了一个废人,天天依靠着庞涓过日子,老觉得对不起人
家。为了报答庞涓的恩情,他答应把《孙子兵法》13篇背诵下来写在竹筒上。

  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在一旁侍奉他的童仆实在看不下去,便把实情告诉了孙膑
。直到此时,孙膑才恍然大悟,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庞涓控制着
,膝盖已去,两腿无力行走,好不凄惨。但孙膑是个意志非凡的人,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
,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他一方面与庞涓巧妙周旋,—方面在努力寻找时机,尽早
摆脱庞涓的监视,心想有朝一日驰骋纵横,报仇血耻。他开始装疯,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
一片一片地烧毁,一会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唾沫横流,就是
张目乱叫不绝。来人惊恐万状,急忙将此事告知庞涓。庞涓亲自察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
,时而伏地哈哈大笑,时而又嚎啕大哭起来。庞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将他拖
人猪圈中,孙膑披发露面,倒身卧于粪秽之中。庞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则较从前大为松
懈了。孙膑整日狂言诞语,或哭或笑,白日混迹于市井之间,晚间仍归猪圈之内。数日后
,庞涓始信其疯。

  后来,齐威王派辩土淳于髡到魏国去拜访魏惠王。孙膑乘人不备,秘见齐使,以刑徒
的身份,慷慨陈词,打动了齐使。于是,淳于髡偷偷将孙膑带离魏国,回到了齐国临淄。



田忌赢马 初试锋芒

  齐使把孙膑带到齐国后,把他推荐给将军田忌。田忌很欣赏孙膑的才能,也很同情孙
膑的不幸遭遇,招他为宾客,以上礼待之,言听计从。当时,在齐国的王室贵族之中,流
行一种赛马游戏。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时胜少负多。孙膑在场观察了多次,发现双方出场的
马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准,每一种水准的马力相仿,于是对田忌说:“下次赛马
,我可以使将军获胜,赌注不妨下得大一些”。田忌非常高兴,和齐威王赛马“逐射千金
”。比赛当天,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让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
齐威王的下等马;最后再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恍然大悟,依计而行,结果,
田忌两胜一负,赢得了千金的赌注。这就是“田忌赛马”故事的来历。这个小故事揭示军
事上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就是在战争中要从全局着眼,善于统筹,为了总体的胜利,可以
牺牲局部利益。正确地运用这一规律,就可以从全局上看处于劣势的—方,采取出奇致胜
的战术,做出某种让步,而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达到的以弱胜强的预期目的。正因为“
田忌赛马”这个小故事里蕴含着真理的内核,所以一直传为佳话,流传深远。另外,孙膑
在“田忌赛马”中所采用的方法,也被视为“策对论”的最早运用。

  其实,对孙膑来说,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获胜不过是略施小计,田忌却由此对孙膑更加
折服,并把他正式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和他交谈兵书战策,孙膑尽吐平生所学,两人谈
得十分投机,齐威王认为孙膑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立即拜孙膑
为军师。这样,通过这次赛马谈兵,孙膑一鸣惊人,由—个“刑余之人”一跃而成为统帅
齐国大军的首领,在战国群雄角逐这个动荡的大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大显身手。


围魏救赵 桂陵大捷

  战国中期,魏国已发展成为中原大国,国势日强,曾先后攻占过秦、楚、齐等国的大
片土地,对赵国更是觊觎已久,早有独霸之野心。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
大将庞涓统兵8万、战车500乘大举进攻赵国。魏军长驱直入,很快就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
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企图一举灭赵。邯郸守将连战连败,情势万分危急,赵成侯急
忙派人火速前往齐国求救。齐威王自知唇亡齿寒的道理,答应救赵,拟拜孙膑为大将。孙
膑辞谢道:“臣乃刑余之人,而使主兵,显齐国别无人才,为敌所笑,请以田忌为将。”
齐威王于是听从了孙膑的建议,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居于辎车之中,出谋划策,
率领8万齐军大举攻魏。

  出兵前,田忌与孙膑一起研究作战方针。田忌认为应该率军北上直趋邯郸,与魏军决
一死战,以解赵围。孙膑不赞成这种打法,他审时度势,提出了一个“批亢捣虚”,“围
魏求赵”的作战策略。他对田忌说:“目前的形势犹如丝线夹缠成一堆,如要解开,万万
不能使力乱扯。人家打架,你想拔刀相助,但不能不弄清情势就挥拳加入殴斗。如今魏国
把整个战斗力全部投入了这场战争,国内只留下了一些不堪一击的老弱病残之兵。如果我
国趁虚率兵攻向魏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后方,那
么魏军主力必然要放弃攻打邯郸而回师自救。这样,既可解邯郸之围,达到救赵的目的,
又可在魏军长途跋涉,疲于奔命之际,抓住时机,狠狠打击魏军,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田忌听罢,心中大喜,立即采纳了孙膑的计谋。

  为了迷惑庞涓,使其无法把握齐军的真正意图,孙膑又对田忌说:“请将军先向南进
攻魏国的平陵。平陵这地方,城邑虽小,但管辖的范围却很大,人口众多,兵强马壮,是
东阳这个地区的战略重镇,很难攻取。我准备用假象来迷惑敌人。我们去进攻平陵,途中
必经魏国的市丘,我军的粮食补给道路肯定会被魏军轻易切断。我们进攻平陵就是为了向
敌人显示我们不懂军机的假象。”于是,田忌率齐军拔营,以急行军的速度直趋平陵。大
军快到平陵时,田忌把孙膑请来问道:“现在该怎么办?”孙膑说:“你看军中诸大夫中
谁是不通晓军机的一勇之夫?”田忌不知其意,随口答道:“齐城;高唐两位大夫可以。
”孙膑说:“请命令你所选的齐城、高唐两位大夫,各率所属部队在平陵城邑的外围进行
包围封锁,隐蔽地从四面绕过环涂,列好进攻平陵的阵势.并把阵势的薄弱易攻的部位暴
露给环涂的魏军”。田忌更是不解,孙膑望着田忌困惑的神情,、进一步解释道:“环涂
是魏军的驻扎地,我军的前锋要猛烈进攻平陵,后续部队亦不断增援;驻在环涂的魏军,
一定会攻击我军阵势后背的薄弱之处,这样,两位大夫便可以被魏军击败了。”田忌听完
孙膑解释,如坠五里烟云,疑惑地问道:“我们此次出兵援救,应力克平陵守敌,以壮军威,为什么反而故意败给魏军,示弱于敌呢?”孙膑笑而未答,只是颇�
行┥衩氐厮盗司洌骸敖兰贫芯褪橇恕!碧锛尚闹兴淙徊簧趺髁怂镫鞯囊馔迹钪
镫鞯闹悄保膊蛔肺剩氯ゲ贾萌チ恕S谑牵锛山氤恰⒏咛频牟慷臃治铰罚北
计搅辍F刖棵窍衤煲弦谎实窃铺莨ゴ蚴爻俏壕P潞突吠苛降氐奈壕淮
颖澈罄醇谢髌刖氤呛透咛屏轿淮蠓蛟诔且氐拇蟮郎洗蟀芏椤�

  其后,将军田忌又把孙膑请来,问他说:“我军进攻平陵没有取胜而损失了齐城、高
唐两位大夫的部队,在城邑的大道上吃了大败仗,下一步该怎么办?”孙膑说:“请将军
再派遣出游用的轻车向西直奔魏都大梁城郊,以此激怒敌人。只派少数部队跟随在车后,
以显示我军力量单薄。”田忌依计而行。

  再说庞涓见齐军攻打平陵连遭败绩,认为齐兵并无多强的战斗力,根本没把齐军放在
眼里,于是集中兵力进一步猛攻邯郸,想一举攻下邯郸。在激烈的鏖战中,魏军损失惨重
。庞涓竭尽全力,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终于于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攻克了赵国都城邯
郸。就在庞涓陶醉于胜利之时,魏惠王派人告急,说齐军以轻锐之师进逼大梁,命庞涓火
速班师自救。大梁乃魏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得失关乎魏之存亡。庞涓刚刚拿下
邯郸正在得意忘形,忽闻齐军兵临大梁,真是又气又急,顾不得休整军队,更顾不得将士
们的疲惫和损伤,日夜兼程,回兵援救大梁。

  庞涓放弃了随军辎重,昼夜不停地急行军,赶来与齐军决战。但他万万没有料到,攻
击大梁的齐军仅仅是齐军的一部分,其主力早已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县东北)埋伏妥当,以
逸待劳,只等魏军钻进口袋。当庞涓匆匆渡过黄河,刚刚走到桂陵时,战斗力相当旺盛的
齐军潮水般地从四面涌过来,直杀得魏军丢盔卸甲,四处逃散,几乎全军覆灭,庞涓只带
了少数残兵败将逃出重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这次战争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孙膑出色的军事智
谋和才干。孙膑所制定的围魏救赵的战略,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战例。


  “桂陵之战”后,魏惠王被迫讲和,把邯郸归还赵国,赵国也因齐军的援救而复存。



减灶诱敌 设伏马陵

  魏国在桂陵之战后,尽管遭受了挫败,元气却并未大伤,久霸中原的余威还在,稍加
休整后,便又恢复了生机。桂陵之战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52年,魏国便联合韩国在襄陵打
败了齐、宋、卫的联军,齐国不得不与魏国讲和。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魏国又向
西边的秦国反攻,不但收复了失地,还围攻秦国的定阳(今陕西宜川县西北),闹得秦孝公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也被迫与魏国讲和。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了
逢泽(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之会,参加会盟的共有12个诸侯国,会后还一同去朝见周天子。
至此,魏惠王独霸中原的野心又开始膨胀了。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即桂陵之战后13年,魏惠王以韩国没有参加当年的逢
泽之会为由,派太子申和庞涓率兵大举进攻韩国,企图一举亡韩。在魏军的强大攻势下,
弱小的韩国岌岌可危。眼前魏军兵临国都,韩哀侯异常恐慌,遣人星夜告急于齐,求其出
兵相救,以存社稷。

  齐宣王早就想侍机再攻魏国,所以接受韩国告急后,便决定发兵击魏救韩。齐宣王召
集群臣,共议国策。宰相邹忌认为,韩魏相煎,这是齐国之幸,可以隔岸观火,齐国自身
也需要加强治理,以不发兵相救为宜。大将田忌则认为,魏韩相斗,韩败魏胜是其必然的
结果,魏国的势力就会因此大增,则祸必殃及齐国,绝不能袖手旁观,坐失攻魏良机。两
人争执不下,齐宣王征询孙膑的意见,说道:“军师不发一言,难道说救与不救,二策都
不妥当吗?”

  孙膑说道:“魏国自恃其强,伏赵之后又起倾国之兵伐韩,其野心须臾也未忘记伐齐
。如果任韩降魏,只能使魏国更加强大,从而形成对齐国的巨大威胁,因而弃韩不救是不
明智的。然而,齐国的军队必须为齐国的利益而战,如果过早地出兵救韩,就等于齐国代
替韩国作战,韩享其安,我受其危,主客颠倒,那对齐国是十分危险不利的。”齐宣王听
罢,频频点头。接着问道:“军师所言极是,那到底该怎么办呢?”孙膑说道:“从齐国
的根本利益出发,应该许韩必救,以安其心。韩知有齐相救,必然尽全力抗魏以自卫,魏
军见韩不降定然会倾其全力以攻韩。待魏韩两军撕杀实力消耗殆尽之际,我们再出兵攻击
疲惫的魏国,拯救危亡的韩国,用力少而见功多,才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齐宣王听了孙膑的建议,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韩国使者,并答应说:“齐救兵旦
暮将至。”韩哀侯大喜,奋力抵抗进犯的魏军。然而毕竟弱不胜强,前后交兵五六次之后
,韩军尽皆大败,不得不再次派使来齐,请求齐宣王速发救兵。魏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也有
一定的伤亡,实力有所削弱。于是,齐国抓住韩危、魏疲的最佳时机,任命田忌为大将,
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统兵数万,兵车数百乘,浩浩荡荡地离齐攻魏救韩。

  孙膑认为:“夫解纷之术,在攻其所必救,今日之计,惟有直走魏都耳!”所以,这
一次,孙膑又一次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战术,大军直奔魏都大梁。魏惠王见齐军又杀气
腾腾地直扑大梁而来,鉴于13年前桂陵之败的惨痛教训,再也不敢让魏军在韩恋战,急令
调回魏军主力。庞涓传令大军离韩归魏;率兵10万企图与齐军进行一次殊死决战。

  孙膑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这一次魏军有一定的准备,兵力也较多较强
,而且是主动迎击齐军,来势凶猛。于是,他决定改变战术,以计胜之。他对田忌说:“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上也说,被利诱而深入百里,去追击敌军,必丧失大将;追
击50里,势必折损—半士兵。我们就要在这上面想办法。”田忌问道:“如何因势利导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道:“彼三晋(这里专指魏)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我军
便将计就计,主动引兵东撤,装作惧怕魏军的样子,设法诱其中计。”田忌又问:“依军
师之计,具体应该如何做呢?”孙膑说道:“我们不妨在退兵途中,第一天造10万人做饭
用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为3万人。魏军追兵见我军锅灶逐日减少,
一定认为齐军怯战,逃亡过半,从而助长其骄傲轻敌的思想,诱其拚命猛追,其力必疲,
然后再以计取之。”田忌听罢大喜,决定依计而行。

  再说庞涓怒气冲冲地率兵以急行军的速度从韩返魏,望西南而行,快要抵达大梁城时
,不料齐兵又撤退逃窜,于是整顿兵马,紧紧追赶。庞涓生性狡黠多疑,惟恐齐兵有诈,
开始追击时还是比较谨慎的,行军速度也不算快,各队之间联络照应有致。后来他发现齐
兵的锅灶一天比一天减少,这才放下心来,以为齐军果然怯弱,闻魏兵将至竟不战而逃亡
过半,土气已经低落到不堪一击的程度,这是雪桂陵之耻的天赐良机。处于亢奋之中的庞
涓当即传令,将步兵留后继行,自己亲率精锐骑兵,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地沿着齐军撤退
的方向猛追不舍。

  田忌与孙膑从容地率兵撤退,同时派出许多侦探,观察并随时报告魏军动态。当孙膑
得知魏军已过沙鹿山时,屈指计程,料定魏军日暮必到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马陵地势
险峻,一条窄道夹在两山中间,道旁树木丛生,是设伏歼敌的好战场。于是孙膑命令齐军
停止前进,砍伐树木,堵塞道路,设置障碍,布下重重埋伏,准备围歼追敌。孙膑还特意
命兵士把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白色的树干上用黑煤书写了8个大字:“庞涓死
于此树之下”。一切准备就绪后,孙膑挑选了弓弩手1万人,埋伏在山路两旁。然后对弓箭
手发出命令说:“天黑时候,只要看见火把就一齐射箭!”

  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庞涓率领魏军黄昏时分赶到了马陵道,其时十月下旬,又五月色
。魏军人困马乏,极度疲劳,都想停下来歇歇脚。这时,前军回报说,有断木塞路,难以
前进。庞涓以为是齐兵惧怕魏军追赶,故设障碍,便命人搬木开路,忽然抬头看见树上砍
白处,隐隐有字迹看不真切,庞涓命军士取火照之,众军士一起点起火来,庞涓于火光之
下,看得分明,大惊中计,急令退兵,怎奈为时已晚。齐军万名弓弩手一见火光立刻万弩
齐发,喊声四起。魏军顿时大乱,被齐军四面围住,既无法抵抗,又无路可逃,死伤殆尽
。庞涓在乱军中,身中数箭,自知“智穷兵败”,无法挽救危局,仰天长叹道:“吾恨不
杀此刖夫,遂成竖子之名!”说罢拔剑自刎而死。庞涓所率精锐被歼后,齐军乘胜发起进攻
,魏兵心胆俱裂,无人敢战,各自四散逃生。10万魏军曾经不可一世,如今尸横遍野,全
军覆灭,统帅太子申成了俘虏,魏军轻重军器,车马粮草,尽归于齐,齐军取得了战略决
战的胜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孙膑因势利导,又一次灵活地运用“围魏救赵”之战术,以强示弱,减灶
诱敌,设伏马陵,一举全歼了魏军,取得了决战的胜利。马陵之战,同桂陵之战一样,是
孙膑军事生涯中的“杰作”,也是我国军事战争史上的两朵并开的“奇葩”,充分显示了
孙膑过人的军事谋略和杰出的指挥才能。马陵之战后,魏国元气大伤,国势从此一蹶不振
,失去了中原霸权。齐国则声威大振,威服诸侯,称霸于中原。孙膑则由此而名扬天下,
实现了他平生的抱负。


急流勇退 兵书传世

  再说田忌等班师回国,齐宣王大喜,设宴犒赏全军将士,并亲自为田忌、田婴、孙膑
把盏斟酒。相国邹忌妒火难忍,自思昔日私受魏贿,制造谣言,阴谋陷害田忌之事,心中
有愧,于是称病辞去了相位。齐宣王就拜田忌为相国,田婴为将军,还要加封军师孙膑。
孙膑不愿受封,而且去意已决,便亲手把《孙子兵法》13篇写出来,献给了齐宣王。齐宣
王恳词慰留,田忌也苦心相劝,却都动摇不了他激流勇退的决心,他对宣王说:“臣以废
人,过蒙擢用,今上报主恩,下酬私怨,于愿足矣。臣之所学,尽在此书,留臣亦无用,
愿得闲山一片,为终老之计!”宣王只好设宴送行,并把石闾之山封给了孙膑。孙膑隐居山
中,不知所终。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就这样在激烈争斗的战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后人曾有
诗赞道:“孙子知兵,翻为盗憎;刖足衔冤,坐筹运能。救韩攻魏,雪耻扬灵;功成辞赏
,遁迹藏名。揆之祖武,何愧典型!”

  孙膑死后,给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古称
《齐孙子》。原有89篇图4卷,内容十分宏博,可惜在东汉末年失传。直至1972年4月,山
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部分孙膑谈兵的竹简,经专家们长期研究整理,最后确定为16篇
。这16篇虽然远非《齐孙子》的原貌,但理论价值却十分珍贵。它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
大量战争实践,从基本理论到战术原则,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例如,《
孙膑兵法》提出“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充分肯定统一战争的进步意义和作用,极力主
张用统一战争去克服战国七雄并立的封建割据局面,这较之《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
事”的认识前进了很大一步。《孙膑兵法》提出以“道”制胜的原则,强调必须遵循战争
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去指导战争,夺取胜利,这显然是对《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
、“兵以诈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道”制胜较之以“诡”、“诈”制胜体现了更为
深刻的理性认识。

  《孙膑兵法》提出“必攻不守”的作战指导理论,其实质就是运用大规模机动野战的
作战方式,在战略和战役上实施广泛的“批亢捣虚”、“围魏救赵”、争取主动、避免被
动,这也是对《孙子兵法》避实击虚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孙膑兵法》提出“富国”
而“强兵”的国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较之《孙子兵法
》中“因粮于敌”的思想,更是一个重大的继承、发展和进步。《孙膑兵法》中有专讲军
政训练的《五教法》一篇,提出对部队实施严格的政治教育、队列训练、行军训练、阵法
训练、战法训练,这是我国先秦时期最完整系统的军队教育训练理论,较之《孙子兵法》
中“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无疑是更全面的继承、发展、丰富、提高。《孙
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即把两“孙子”并
称,说二者是“一家”之言的“孙氏之道”。在《汉书·艺文志》中则更为明确,把《孙
子兵法》列为所有兵书之首,而《齐孙子》则位居第二,在吴起兵法、范蠡兵法以及其他
所有兵法之上。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217.252.7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5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