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ldknight (Knight(强盗)),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 西戎争霸 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Apr  3 13:50:28 2004), 站内信件


  也许,让你选择回到历史的某个时代,你越会向往美丽的春秋。如果让你选择生活在
春秋的某一位恐龙的地盘,估计楚国的云梦和性开放的齐国会人气最旺。

  而我会选择去公元前七世纪中叶的晋国,当时的晋国类似如今的美国,是个移民涌入
的国家,狄人、戎人、巴尔干人、楚国人,都在晋国混生活。那里没有盘根错节的公族势
力(都被晋献公杀群公子杀光了),异姓的外来打工者很容易在官府找到饭碗。而如果你
去齐国,那里分封制积累的大家族势力相当顽厚,一般外人只能当个抱关击柝、拣垃圾、
炸油条的,或者建筑队的小工。去楚国也不太好,王权集中,有点类似未来的皇帝专制,
没有个人的自由空间。

  去秦国的人估计也不多。虽然说,中国的文明据说是从西往东传递的,陕西关中是神
农氏、黄帝的起源。但到了西周东迁以后,秦国的境遇则类似老少边穷,大西北,到处跑
着的都是狄人。从中原跑去西北打工的高级知识分子只有百里奚和蹇叔两个老大爷。百里
奚不知什么时候死了,蹇叔更是老得不堪,后来者却还没有。所以你可能也不要去。如果
你非要去秦国,也一定不要赶在公元前627年,因为那一年的秦国,有着血光之灾。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相饶。公元前627年,秦国领导人秦穆公老爹这时也五十
多岁,两鬓都染上了人间的白霜。而在前一年,他的好朋友,晋国的晋文公重耳也死了。
屈指计算,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成王都死了。从前秦穆公惧怕这个,惧怕那个,
轻易不迈出国门。如今老一辈恐龙都入土为安了,换上新一帮嫩稚的毛头小伙。秦穆公成
了最长寿的孤独一枝,他感到无限的孤独和空虚的伟大。他觉得,只有冲击中原,才能避
免自己在空虚的伟大中突然疯掉。

  于是,他把老的不堪的蹇叔叫来密谈:“蹇叔啊,晋文公重耳刚刚死了。饿想趁晋国
新丧,无力经营中原,出兵中原争霸,打下郑国,我们就成了中原霸主,取代重耳的地位
,实现我一生的最高理想。您老高兴吧。”

  “我高兴啊。但这么做,晋国恐怕不会高兴吧。”蹇叔说。

  “呵呵。前两年,郑大夫烛之武的一番话把饿说得茅塞顿开。我才明白自己想挺进中
原,中间隔着的拦路狗,不是别人,正是饿们一直呵护栽培的晋国啊。饿一辈子帮了晋国
许多忙,路线全错啦。我们有必要修正邦交政策了。”

  “您是想走修正主义道路哇?跟晋国翻脸?”蹇叔说。

  “是啊。”

  “三年前,您和重耳合围郑国,暴师劳久,都没有打下来,咱们一人去,能有戏吗?


  “咦,这回饿改用偷袭了。像郑国那样的城墙,没有内应是打不进去的。饿们驻郑国
大使馆的特务杞子,掌握了郑国北门钥匙。趁郑文公刚死,饿们偷袭……”

  “主公,从我们雍城到郑国,千里之遥,沿途尽是穷山恶水和羊肠小道,急行军也要
十几天。劳师袭远,必定泄密,补养运输也跟不上啊。”

  穆公说:“我老啦,等不及啦,郑国是饿的东道主,郑国人民也等不及啦。这兵非出
不可,饿已经决定了。”

  公元前627年,陕西的报春花开了,秦都雍城的东门外,旌旗飘扬。秦穆公命令“百里
孟明”(百里奚的儿子),以及西乞术和白乙丙(蹇叔的儿子),率领一支三万人队伍,
高歌阔步,挺进中原,和那个拿着郑国大门钥匙的人,汇聚起来,干一番事业了。

  然而蹇叔拄着拐杖,看见的只是一场惨剧的序幕被拉开。他蹒跚着送到城外,哭着对
儿子们说:“儿啊,崤山的两座山冈,一座埋过后杲氏的骸骨,一座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
地方,你们的尸骨,大约我也要到那里去收了。”崤山山谷是陕西省通连中原的咽喉要道
,两边悬崖排列,山石峭立,抬头只有一线蓝天,是个天然的大棺材。蹇叔能掐会算,预
见秦军葬身崤山,于是哭得很伤心,哀嚎着:“多么可爱的军士啊。可是,吾见师之出,
不见师之入也!”旁边秦穆公听了,给气坏了:“哭什么丧,扰乱军心,太不吉利。死有
什么可怕的?你活得还不够长吗?咱们秦国多少人才活了你一半岁数,他们死后的坟树也
都合抱粗啦。你还不知足吗!”

  蹇叔被从路边拉开,嘴巴上还挂着鼻涕眼泪,但不敢哼泣了。秦军们唱起高昂的调子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如果我牺牲,请把我埋在——
那高高的山冈。”事实上,这支挺进中原的大秦军,结果竟是全军覆灭,匹马只轮无还者


  这些可怜的去执行荒唐任务的秦军战士,背影越来越远了。他们一路东下,翻越愚公
挖过的王屋山,滑入中原。这些人全套盔甲加上随身携带的必需品,负重好几十斤,一边
还要拎着沉重的兵器,千里奔袭,真让人吃不消。我们光说那头盔吧。青铜头盔像一个扣
着的钟,顶子部分隆起得比现代头盔高,那是为了容纳古人的大发髻。顶上还浇铸成各种
兽面形状,用来吓敌人一跳,表面经过打磨,比较光滑,但里面粗糙不平。因此,要先裹
上头巾再戴盔,以免蹭掉头皮。古人体格比现代人好,秦人身材也必现代人高,平均一米
八零,所以能顶着这样笨大的头盔走路。此外身上还穿着坚硬的牛皮甲。皮甲弄不好会磨
伤皮肤,所以里边必须垫一层夹衣,于是又要长虱子。每天晚上,他们就依附于路边的传
舍休息,忍着虱子痒痒。长官们睡传舍里边,是房子。级别低的长官睡帷幕(帐篷),兵
士就露宿数星星,或者是极为简单的帐篷。遇上下雨的时候就难受了,好在他们所尊沿的
道路,都是诸侯间的国道,夯土路面,下雨也不太起泥泞。

  路上的辛苦可以克服,不能克服的是给养问题。按《孙子兵法》说:出动战车一千乘
,就需要另一千辆车运输给养。向前方转运三十石粮食,最终只有一石能抵达目的地,因
为半路损耗很大,运输的人马自己也要吃(要吃掉一半儿)。一旦一只牛闹肚子走不动了
,整个一车粮食都只好抛弃路边。总之,当时运输能力是不能支持远距离运动作战的。“
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而且秦国师出无名,它刚刚接受烛之武的说合跟郑国结盟
,现在无缘无故又去袭击人家,背信弃义。

  秦军一路急行,迅速向东推进中原,进入洛阳地区,这是老周天子的地盘。就像衣冠
不整者不能进宾馆一样,携带凶器的异国部队也不能穿行洛阳,否则就是谋反的罪。如果
非要穿行,需要改扮成平民的样子,把皮甲卷起来,头盔放到书包里去。可是这帮快活的
年轻军汉不懂这个礼仪,只是乱糟糟地跳下战车,脱去青铜头盔,乱点了一下脑袋,然后
跳跃上车,奔腾而去。前后三百辆兵车,多是如此。跳跃上车也不对,战车的车厢开门在
后,门旁有绳,应该拉着这个绳子爬上去,这是礼仪。可这些快乐的军汉,就像坐拖拉机
赶集的农民一样,为了炫耀脚力,都直蹦上车去。

  王孙满这时候还年幼,从门缝里观看了秦军的表现,对爷爷周襄王发表了一番感想:
“爷爷,秦师必败。”

  “为什么啊?”

  “轻佻的人都没脑子,无礼的人疏于防备。一旦遭遇险情而又疏于防备,还是没脑子
的人,能不败吗?”这个有脑子的小孩聪明得骇人。

  周襄王目送远去的秦国兵马,那些魁梧的陕西军汉,盔顶上插着一簇簇鸟雀羽毛,在
夕阳下煞是好看,仿佛一只只不会说话的、奇怪的、有触角的甲壳虫。有谁会知道,戴安
全帽的这些可爱脑袋,不久就将被大石头砸瘪。

  过了洛阳,再往东不远就是此次偷袭的终点——河南新郑(郑国),秦穆公的作战地
图上,已经把这里画了个红叉。为了尽量减少与行经地区的接触,秦军偃旗息鼓,不露声
色,但还是被一队郑国商人的骡子迎面拦住了。

  就像政客会对钱感兴趣,有钱的商人也会对政治感兴趣。郑国商人“弦高”就是一个
热衷于政治的爆发户。它正去洛阳拿政府定单,路上遭遇了秦军。听说秦军是来攻打自己
祖国郑国的,弦高突然激发了浓郁的爱国热情。他用四张熟牛皮做见面礼,又拿十二条牛
去犒劳秦军,并假用郑穆公名义宣布:“鄙国国君作为东道主,已经给你们准备了热洗澡
水,还派出卫戍部队,保障你们的安全呐。Welcome!”

  总司令“百里孟明”和两个军长面面相觑,吃惊而无奈地说:“看来郑国人已经知道
我们的偷袭计划了,怎么办?”

  弦高当晚用国道上的传车,星夜把情报送回郑国。郑穆公闻报神情惶恐,赶紧侦察“
秦国驻郑大使馆”。哇塞,秦国大使馆里的人正准备里应外合了:甲胄都已上身了,厉兵
秣马(磨砺兵器,给马喂草),就等着开杀了。弦高情报一点没错。郑穆公赶紧宣布秦国
大使杞子为不受欢迎的人,驱逐出境。鉴于杞子掌有郑国北门钥匙,郑国北门的锁,连忙
换了把新的(当时已经有青铜锁了,常常作成鱼形,因为鱼很警醒,即使睡觉也睁着眼)


  百里孟明听到这些消息,望着郑国的天空,喃喃地说:“我们的卧底也被赶跑了。”
副司令白乙丙发言道:“看来不幸还是被我爹说中了,千里袭人不好办。”

  “没办法了。我宣布,偷袭计划作废。还是按蹇大叔的意思回去吧。”百里孟明总司
令说。

  “好啊,但是我们的给养快不够了,司令。”白乙丙提醒说。

  是凡战争,给养线总跟不上进攻部队——进攻部队是轻车肥马跑得快,给养部队则老
牛重车,连跑带喘跟不上。更何况秦军是偷袭,属于急行军,一天走两天甚至三天的路,
给养更跟不上了。给养跟不上也有办法,士兵可以散到附近,抢敌人田野里的小米或稻子
。这就是孙子所谓:“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武器从本国解决,粮草从敌国解决。所
以当时打仗最好是秋收季节,只有傻瓜才会在坚壁清野的东天出征。然而现在正是清冷的
春天,田野里啥也没有呐。

  “看来,我们只好抢滑国人国库里的粮食了。”孟明说。秦军三帅于是并力袭破附近
的滑城(河南偃师,从前的商朝大城),尽掠滑国子女、玉帛、宝器、粮草。然后载上车
,在不祥的空气中,这伙忧心忡忡的秦国战士决定返回祖国。他们西行三百里,登上他们
所熟悉的黄土高原,才略略放松了脚步。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秦军很快来到老头子蹇叔预言的崤山鬼门关了,
这是从中原进入陕西的大门,在陕西省东南角。崤山主峰一千七百多米,群山烂漫一片,
只在中间开裂出一条深沟,七十多公里,仿佛一个长条大棺材。车马想在沟中通行,都需
要提前大声吆喝,让远在深沟对面十里外的人听到,设法提前避让,如果双方不期而遇,
在这仅容一车通过的山路上,只好彼此商量,让一方退回原处。这个深沟是外界进出陕西
的必经之路,如果在这深沟两端设人把手,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来战国时期,
果真在沟的东端修了著名的函谷关,西边修了著名的潼关。两道关口,易守难攻,捍卫着
陕西关中的秦国人,是秦国的东方要塞。秦国在这个关的内部,所以叫关中平原,后来秦
汉都定都关中平原的西安,正是看中了这些易守难攻的要塞。)

  晋军元帅先轸也知道这个深沟,先轸说:“我们晋文公重耳刚刚驾崩,秦人就蠢蠢欲
动,兵进中原,跑去与我们晋国人抢肉,妄图撼动我们的霸主地位。秦国是我们潜在的敌
人,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康,为了百年基业的稳固,请让我们打秦国人吧。天奉我们一个大
机会,奉不可失,敌不可纵。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啊。”

  “那我们应该怎么打?”

  “崤山地区山高涧深,都是绝壁峻岭,沟中马不能行,车不能转,是秦军回国的必经
之路。如果我们在那里伏击秦军,就可以全部歼灭之。”

  晋文公重耳的儿子晋襄公批准了先轸的作战方案。晋军在崤山的峭壁绝顶上完成作战
部署,以逸待劳。公元前627年4月13日,先轸从壁顶往下眺望,看见轻率的秦军终于在大
笨蛋孟明的带领下,终于慢慢走进了棺材。两侧都是悬崖绝壁,面前是一条幽谷狭道,这
支几千里奔走、长期暴露的军队携带着从滑国抢来的给养,疲劳不堪,谁也没有力气去侦
察前方和头顶安全。在他们头顶上,身穿黑色军装的晋国埋伏军,已经像乌鸦那样,等待
着深沟底的尸体了。

  晋国伏兵们静静地掩藏在草丛里,向下眺望,他们看见在只可容纳一辆战车的谷底小
道上,秦军行动迟缓。你甚至可以看清秦人的鼻子。除了牲口的嘶叫和车轮的辚辚,你甚
至可以听见秦国人的呼吸。其实那是你自己紧张的呼吸,埋伏在草丛中蓄势待发,你手心
里渗出汗水。为了避免谁激动得忍不住大喊一声,埋伏者们都口中含枚——含枚就是横含
着一个竹筷子样的东西,这导致很多人的口水流出到草上,招来很多古代得蚂蚁。

  最后的惨剧如期而至,先轸挥令击鼓。这时候,春秋时代流行的各种青铜武器,都不
如满山遍野的石头最有攻击效力——放箭还有个命中率的问题,石头却一定会滚到谷地。
满山的石头轰击而下,秦军三百辆战车就像三百只弱不禁风的虱子,扑哧扑哧全部稀烂。
你知道“掐虱子”吧,把虱子放在背对背的两手拇指中间,指甲背互相一挤,虱子就爆炸
了。三万骁勇的秦国军汉(相当于现代五个师)的脑袋,全部在石头轰击中爆炸。秦军在
不见天日的狭沟里发出短暂的鬼哭狼嚎之声,很快哭声被石头掩埋,化为满沟的肉饼,成
为山脉的一部分。这还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牺牲。牺牲者甚至至死都不知道
敌人是谁,这挨千刀的坏事是哪个混蛋干的。

  笑着从山腰站起来的山西人,赢得了阻遏秦国东向争霸的决定性胜利。先轸由此一战
成名,载名史册。先轸早年以九袋长老身份跟随重耳流浪,回国后,长期担任三军元帅,
多谋善断,性格刚直,先后指挥“城濮之战”和“崤之战”,均获得压倒性胜利。特别在
此“崤之战”首创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第一次伏击歼灭战形式(一个活口都没留下),俘
虏了秦军三个统帅,达到其个人军事生涯的辉煌顶峰。超群出众的俊义之士“先轸”,也
因此成为春秋时代最牛的军事战略家和战术指挥家,并为晋文公、晋襄公两代霸业打下强
硬的军事基础。晋文公生前常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先大将军。”

  说先轸是最牛的军事战略家,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主张和推动发起的“崤之战”,对
于保持晋人中原霸权地位,扼制秦人东出,具有重要意义。说他是著名战术家,因为他首
次利用山地复杂地形给敌人设套,伏击敌军,一改从前打仗是观兵的文雅古风,彻底结束
了二十年前宋襄公时代“为战以礼”的奥林匹克公开精神,开创了“战争诈谋化”。

  先轸勇创“诈谋化”的心路,缘因他是山西晋国人,脑皮层多多,给人设套是山西人
的传统,早在“假虞灭虢”就开始用套了。还最有趣的一次,晋国人跟楚国人打仗,晋国
人想逃跑,就告诉楚人说:“你们后退三十里,腾出个地方咱们好好打一场。”楚人傻呼
呼地一退,晋人却转身平安跑掉了。楚人想追,却来不及了。晋人一边跑,还一边欢呼:
“我们把楚人打退三十里了!!乌拉!!”晋人的多智多诈常如此。先轸成长于这样的环
境,必然受其传统影响。后来他跟随重耳流浪期间,又“备尝艰难阻险,尽知民情真伪”
——意思是把自己磨练得很精,打仗就更精了。“城濮之战”和“崤之战”,先轸都使劲
设套。他这种“战争诈谋化”的实践,被后来的孙武子总结为“兵不厌诈”革命性新军事
思想。

  关于“兵不厌诈”,我们也可以说出它的一大串坏话来:从此打仗开始坑蒙拐骗,无
所不用其极,宋襄公“不伤二毛”的精神再也没有了。甚至不打仗的时候也开始坑蒙拐骗
,导致世道开始浇漓、人心慢慢不古,每个人都很机巧,绝对不让自己吃亏。交际也好、
上班也好,干活也好,当官也好,都是稳赚才行,付出的尽可能最少、获得的尽可能大,
那才算本事呐。“亏了单位也不能亏个人”是一度常闻的口头词儿。至于做实业的人不走
正轨竞争,造造假货、偷偷税款、走走捷径、钻钻漏洞、利用利用特权,那就是更符合“
诡诈致胜”之道了。所以《孙子兵法》被津津乐道,不光是因为能经商致用,更迎合了中
国人不肯打正规战的行事心态和机巧的文化心理。不是常听人说吗:中国人聪明、中国人
确实聪明、太聪明了!——这大约就是从先轸的时候开始“聪明”起来的罢。

  不管你赞同也好,批判也好,先轸开创的“兵不厌诈”后来成为东方中国人战争术的
最大特色,《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打仗几乎都是这个(而西方则不太这样),慢慢形成
中国人重智谋而轻实力的特色,即便民间比武打擂,也是赞赏“四两拨千斤”的巧劲而轻
视巨拳粗膀的挥舞。中国人不如西方人喜爱户外体育锻炼运动,而强调内心体验修养(练
心练气、休禅打坐),大约也可以归结到这一点上。它甚至把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也培养成
求巧求奇,比如把大树弄成盆景,天足缠成小脚。如果说,春秋战国时的中国人显得大气
滂沱、慨慷直朴(而不像真正的“中国人”),到了“兵不厌诈”的后代就更机巧玲珑、
奇思善想——像“中国人”了。春秋时代的中国人,像“老外”。


--
对属于你的一切应倍加珍惜,
也许它微不足道;
但同一无所有相比,
它就是无穷多。
http://211.147.4.173/home/UserFiles/00/69/29/18/album/692918_1062399706546.gif
http://img.piclib.net/sunvv/images/pic/new20_42.gif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217.226.3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