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古代民族之契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02日10:15:14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契丹
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与奚同为源出鲜卑宇文部的
一支。北魏登国三年(388),魏军破之,避居于潢水(今
西拉木伦河)以南,和龙(今辽宁朝阳)以北,从事游
牧。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440~451)以来,朝贡于魏,
以名马、文皮在和龙、密云等地与中原进行交换。还有
少数内迁,与汉族杂处。
  契丹在北朝时,分8部。隋唐时期分10部(一说唐时
为8部)。当时北方草原上,突厥称雄,契丹酋长就辗转
臣服于唐朝和突厥之间。唐太宗贞观以后,酋长窟哥率
部内属,唐置松漠都督府,其各部分置十州,授窟哥为
使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封无极男,赐姓李。和以前
附唐的部落首领敖曹、曲据内部虽然并不完全统一,但
都隶属唐朝。
  唐武后时,契丹首领李尽忠,因营州都督的侵侮,起
兵反抗,称号“无上可□”。以万荣为将,率族众数万,
击破唐朝曹仁师、张玄遇等28将的兵力,玄遇、仁师均
被俘。武后又动员全国力量,派王孝杰统兵17万进讨,仍
被契丹打败,孝杰战死。又命武懿宗率兵20万迎战,契
丹更南侵瀛州属县。唐朝后来籍奚和突厥的兵力截击后
路,才把契丹打退。当时朝廷内外,文武官员,共庆大
难解除,改元“神功”。这不仅说明契丹族兵勇马壮,战
斗力很强,也表明他们有统一的指挥和组织。此后的一
段时间,对唐朝有朝贡,也有冲突,直到武宗会昌二年
(842),契丹才与唐朝正式恢复臣附关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日渐强大,于
907年即可□位,公元916年称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契
丹,民间或称大蕃。太宗大同元年(947)改国号为大辽;
圣宗统和元年(983)又改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
复号大辽。根据契丹文和女真文的解读情况看,即使在
称辽的时期,在契丹语和女真语里仍叫契丹,也就是说,
始终以族名为国名,这和突厥文碑文称契丹是一致的。
  契丹建国之前,唐昭宗天复二年(902)秋,阿保机率
领骑兵40万侵入长城以南,在今山西、河北一带掠获汉
人95000多人,驼马牛羊不计其数,都被赶到潢水(今西
拉木伦河)南岸,建立城栅围起来。这些人口、牲畜,全
部成了契丹的财富。契丹不时南来攻掠,把汉人掳到草
地,让其成批住在一起,一般仍用原来州县的名称。在
契丹境内,特别是阿保机的部落里,有俘奴和流人从事
农耕和手工业,不仅使契丹贵族的财富日益积累增多,也
促进了契丹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契丹社会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俘奴和流人进行耕作,在牧场
边缘还出现了插花田,从而使游牧的契丹地区也逐渐出
现了定居放牧。
  契丹建国以后,南唐、吴越常有使节来联系,石晋、
北汉又依赖契丹作靠山,吐蕃、吐谷浑、党项包括西夏、
回鹘部落以及阿萨兰□,都常来朝贡,也进行定期的交
换。对国外的朝鲜、日本、波斯、大食都发生各种不同
程度的联系。契丹人作为中国北朝的统治者发挥了管理
组织才能。他们积极学习唐朝,学习中原文化,并与草
原传统相结合,呈现出民族文化新面貌。
  由于境内有大量的汉人,尤其燕云地区主要是汉人
居住,契丹人包括奚、室韦等族在内,和汉人杂居,各
种公私生活促使彼此之间互相吸收生产与文化知识。上
层契丹人在优裕生活中,学习诗文,羡慕科举,有的参
加科举考试,有的通习契丹文、汉文,有诗文集行世。在
北境山林草地上,大多数契丹人主要从事放牧与射猎,但
由于在同一朝廷之下,也受到新因素的影响。至于五京
州县,显然磨掉了很多以前的南北(农牧)隔阂。
  契丹人信萨满教,敬天神。但中原流行的佛教里有
密教真言宗,祈祷求福和萨满教一致。在契丹后期,佛
教大盛,高僧辈出,译经训解,刻大藏经,镌石经,质
量都超越宋朝。契丹人对科学技术、医药也有出色的贡
献。
  1125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灭辽后,契丹人多归附
于金;一部分于辽亡前一年(1124)随耶律大石西迁,建立
西辽;有的拥雅里转移;有的随库烈儿北撤。在金代,附
金的契丹人曾不断起义,以后投附蒙古并参加南征。契
丹人多同化于汉人、蒙古人中。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
达斡尔族较多地保存了契丹传统,是契丹的后裔。

  参考书目
 《魏书·契丹传》卷一百,中华书局,北京,1974。
 《资治通鉴·唐纪》,中华书局,北京,1982。
 《辽史》,中华书局,北京,1974。
                   (陈述)

--
他沿着走廊走到峡谷边的露台上,一股月光下花的芬芳向他袭来,在中国这种
气味被称作"月光之芳香",他想象如果月光也能发出声音,那一定能够发出刚
才他才听过的声音。

          詹姆斯·希尔顿《失去的地平线》美国纽约袖珍书社1939年袖珍版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