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古代民族之鲜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02日10:19:2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鲜卑
鲜卑,古游牧部族,与乌桓同为东胡的一部分。原活动于辽东塞外鲜卑山,今内蒙古
东部科尔沁旗西哈古勒河附近。汉武帝时乌桓降汉以后,南移至老哈河流域,鲜卑也跟着
向西南推进,移居于今西拉木伦河流域。其语言风俗与乌桓同。常以春季大会,作乐水上
。嫁女娶妇,髠头饮宴。鲜卑的土特产,以野生动物最为出名,有野马、羊、端牛。鲜
卑以野生动物之多而著名,说明其经济生活主要是狩猎和畜牧,而农业似乎尚不占重要位
置。
鲜卑移居于西拉木伦河流域以后,因西拉木伦河及其以北地带,西部系草原和湖泊,
宜于游牧;东部系山陵森林,宜于狩猎。南边的老哈河流域则宜于种植和渔业。公元二世
纪中叶,檀石槐统一草原东部之时,鲜卑的社会经济始变成“田、畜、射猎”而又“捕鱼
以助粮食”的混合经济。虽然如此,在三世纪初期,鲜卑的生产仍以畜牧为主,他们经常
以牛羊与曹魏互市。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向曹魏贡献的牛马达七万多头。
鲜卑的社会组织,略与乌桓相同,也是邑落公社。二世纪初,鲜卑大人朝汉,汉于宁
城下筑南北两部质馆,以处乌桓、鲜卑邑落大人的人质和市客。鲜卑大人燕荔阳率邑落二
十(或一百二十)部入馆互市,与《后汉书·乌桓传》所云“邑落各有小帅,数千百落自
为一部”,是相合的。因此,可以推知鲜卑也实行邑落公社制。若干邑落组成部,部与邑
落各有大人与小帅为首领,均由选举产生。违大人言,处死罪,但可以牛羊赎。 东胡
部落自被匈奴击破之后,鲜卑和乌桓一样,成为匈奴统治和奴役的对象。西汉一代,鲜卑
未曾与汉通使。东汉初年,才开始与汉发生关系。当时,鲜卑与匈奴、乌桓侵犯汉的北部
边塞。汉辽东太守祭彤乃利用鲜卑对抗匈奴。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鲜卑大人偏何
至辽东归附,祭彤嗾使偏何反击匈奴左伊秩訾部,从此双方岁岁相攻,匈奴衰弱。不久,
偏何又攻下赤山,杀乌桓大人歆志贲。从此,乌桓在塞外的根据地尽失,转入塞内,鲜卑
遂在塞外占居优势。鲜卑的实力既日益壮大,在元和二年(公元85年)鲜卑、丁零、南匈
奴以及西域各国联合起来,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全面攻击。《后汉书·南匈奴传》云:“时
北虏(北匈奴)衰耗,党众离畔,南部(南匈奴)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
域侵其右,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北单于在各族沉重打击下从蒙古草原远走中亚,鲜
卑趁势占领匈奴故地。当时匈奴“余种十余万落,诣辽东杂处,皆自号鲜卑兵”。遗留在
草原上的十多万落匈奴人,皆改称为鲜卑。鲜卑从此更加强盛起来。北方草原的政治局势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匈奴占居优势转为鲜卑占居优势。
公元二世纪中叶,鲜卑在檀石槐统领下,成立了一个草原部落军事大联盟。设庭于高
柳(今山西阳高)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歠仇水上,“兵马甚盛”。他统率部众“南抄汉边
,北拒丁令,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
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这个军事大联盟的范围很广,包括整个蒙古草原的东部、中
部和西部。东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与夫余、貊接壤,共二十多邑。中部——从
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共十多个邑。西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共二十多邑。
整个大联盟的十二个大人皆为大帅,都受制于檀石槐。这个部落大联盟的意义,只是在“
割地统御,各有分界”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对于若干跟共同利益有关的公共事业,特别是
对外贸易,军事上的攻守等方面,采取一致行动。
其时西部鲜卑诸部相率叛击,漠南自云中郡以东分裂为三个部分。一个是檀石槐后裔
步度根集因,拥众数万落,占有云中、雁门、代郡以及太原等郡。一个是轲比能集团,拥
有十多万骑,据有自高柳以东的代郡、上谷郡边塞内外各地。另一个,在辽西、右北平、
渔阳塞外。还有素利、弥加等原来所谓“东部大人”的若干小集团。鲜卑统治集团政治上
虽然分裂为几部分,但其与汉族加强联系,并接受汉族封建经济、文化影响的趋势并未中
止,而且仍在不断扩大。《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载:轲比能“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
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
,建立旗麾,以鼓节为进退。”总的来说,东汉以来汉人逃往鲜卑地区的数目,相当可观
。这些人,大多数属劳动人民,或者帮助鲜卑人兴城筑塞,发展农田和手工业,对于开发
边疆的生产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另外,不少汉人原来在内郡参加农民起义失败了,他们
有一定的文武技能和军事经验,逃往鲜卑地区。其中,有的作了鲜卑上层的“谋主”;有
的教授鲜卑人制造兵器铠楯;有的教鲜卑人学习汉语、汉文。这样就不只改进了鲜卑的各
种制度,而且有助于鲜卑的富强,所谓“兵利马疾,过于匈奴”。东汉末,轲比能集团逐
步统一了漠南。
--
他沿着走廊走到峡谷边的露台上,一股月光下花的芬芳向他袭来,在中国这种
气味被称作"月光之芳香",他想象如果月光也能发出声音,那一定能够发出刚
才他才听过的声音。
詹姆斯·希尔顿《失去的地平线》美国纽约袖珍书社1939年袖珍版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