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gic (从头再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一章 中华北疆——外蒙古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4日15:22:2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一章 中华北疆——外蒙古
第一节 悠悠高原情
中华大地的正北部,横卧着广袤、多山的蒙古高原。在这里,绵延着一片辽阔
的富饶的沃土,她就是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过去中国人习称为外蒙古的地方。
不熟悉外蒙古的人,常常觉得那是一大片宽阔无垠的浩瀚沙漠、除了苍茫沙野
、
骆驼刺和荒原孤烟等混合而成的一副雄浑、古朴和静寂的景象外,再也没有什么可
人的景致,置身其中,难生激荡的情怀。事实果真如此吗?我要告诉你:不!决不
是这样。这里的地型风貌,和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的民族,都有一种奇异的迷
人风采,一种与众不同的超凡情调,令人神往,令人忘返。
这是块真正的热土。
她有无穷的魅力,这不仅是因为她有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外貌,气度阳刚而又
不失阴柔,更因为她哺育着一个神勇、剽悍的民族,这个马背上的部落总是顶着一
个灵气十足、万人景仰的光环。
正是靠着这些天赋异禀,在奔流不息的苍茫历史长河中,她虽然没有那种气吞
山河、发聋震聩的大手笔,但却是独树一帜,大有任你姹紫嫣红,风景这边独好的
气势。
多么神奇的地方!
袅袅的炊烟。
熊熊的篝火,
这里是蒙古人生长的地方。
……
古老的民谣是高原情调的真实写照。是啊,白烟人云,牛马粪干燃起篝火,每
当蒙古人用他们那独具特色的悠扬长词吟诵时,整个高原上都流动着一种自豪,回
荡着那一声声“我是蒙古人”这肃穆的宣告,委实让人神往、陶醉。
真正的高原情调远比这些民谣内涵丰富。
蒙古几乎没有象撒哈拉或阿拉伯半岛上那洋的沙漠,这里的沙漠大都镶嵌在山
脉之间,象依偎在母亲怀中酣睡的孩童,虽然面积不小,但由于山峦的分割,并未
形成一望无际的气势,没有构成地貌的主流。这就给另外一些有灵性的天地造化留
下了些许裕余,使得那山泉、瀑布、草木和湖泊,在群山和大漠共同装扮了这片沃
土,使她阴阳兼具,物华天宝。
蒙古多山。但山的王国里弥漫着钟灵毓秀。西北部和北部,蜿蜒着阿尔泰山、
唐奴乌拉山、萨彦山和肯特山,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只可惜,它既挡不住年复
一年的西伯利亚寒流,使这里的生灵免受酷寒的肆虐;也未曾挡住沙皇俄国的大举
入侵,使这里的先民免受异族的蹂躏,横亘在版图中段的广阔的杭爱山,和在疆域
南部伸展开的蒙古阿尔泰(阿尔泰奴鲁),都改变不了这种地理的、历史的命运、
只能默然挺立着,为历史作见证。
这里的山太柔和、太可爱了。它们大多轮廓柔和、连绵,很少有鬼斧神工、陡
岩峭立的悬崖绝壁。或许是因为无力使生灵免受气候、异族侵袭的缘故吧,这里的
山峰大多终年戴孝,银装素裹;那散居其间的冰河,大概就是她们的眼泪凝成的!
?
山亦有情,“阿尔泰”一语源于“阿尔坦”,原意是“金”。在蒙古高原上,
“阿尔泰,表示阿尔卑斯那样的草地,和可以游牧的山峦。“杭爱”,则表示水草
肥美、森林茂密、气候凉爽。绿色是生命之色,是灵异之色;她使绿山脉脉含情,
显示出一种高贵的气度,依托起一个坚韧的民族。
蒙古多戈壁,文人多雅致,所以汉语中变幻出了“瀚海”、“大漠”“龙沙”
“朔漠”等,不一而足;用作蒙古高原的代词。其中,“瀚海”一说广为流传,浮
想连翩的文人雅士。往往情怀激荡地意会:黄沙飞腾,似浊浪滔天,人或马消失就
象沉人海底一样,不露痕迹:当然,看起来象海,但绝不是真正的海域。对于其中
的浮夸之处,却无心甄别。
渤海,外貌“山阜连绵、沙石间杂”,脾气变化无常。当气侯稳定时,她是那
样的无边的平静敛声息气,而当风翅骤展,天色突变的时候,她就变得狂暴、躁动
,
而到了严冬,她又是“渤海阑干百丈冰,悉云惨淡万里凝”,令人怯步。
渤海非旱海,这里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窥布尔”(浅泉),随便用手清理一下
,
水就能涌出。流动的泉水汇成小小的沼泽,招来水鸟翔集,游人至此莫不流连忘返
,
忘记这是在沙漠瀚海之中。这里青草肥美,色泽洁白,是牛羊驼马的上好饲料,也
是编织艺人采用上乘的原料。这里多碛石,五色兼备,玲珑透剔,很象琥珀;每天
旭日东升之际,远远望去,到处铺锦,极为壮观,似乎顽石有灵,在娓娓述说关于
远古苍茫浩荡的水域的故事。
翰海的灵异,更在于她拥有海市蜃楼的奇景,蒙古高原雨水稀少,天空非常晴
朗。白昼一片蔚蓝,夜里星光闪烁,在阳光充沛、视线清楚的日子里,翰海温顺至
极,平等至极,偶而能触动人的感觉,使人摆脱那种死寂的,只有海市蜃楼——瀚
海之梦,在沙漠和辽阔的平原上,眼前骤然涌现湖泊、河流、沙野、绿地,层次分
明,近在咫尺,历历如画,恍若仙境。探险家们称瀚海之行为“梦之旅”,这大概
是一种祝愿,也是一种推崇,不管怎样,能亲眼看到海市蜃楼,可算是达到旅行的
最高地界,才可以说不虚此行。
蒙古多河湖,有高原母亲河之称的色楞格河气度雍容,河宽流朴,水质清澈,
流域长达千里。沿途,到处绿草畅茂,野花烂漫,铺地如画,牧草和田禾一色、畜
群与犁锄齐驰。克鲁伦河、鄂嫩河、翁金河……,群星拱月,小心翼翼地保卫着、
服侍着母亲河。河水,应该说地天造化的乳汁,哺育着万世臣民,支撑着这里的文
明,难怪游牧人世代依恋!
“陂陀折叠路回环,到处盐场死水湾”。这是元朝人邱处机对高原的记述。
“死水湾”是由内流河水在一些洼地潴集而成的湖泊。高原平湖,水泊连天,自然
为静寂、变幻的高原增色不少。湖水或咸或淡,或温。咸湖中水不用煎熬,不必风
吹日晒,可以随便取用;淡湖多鱼,潮涨时鱼出水无数,足以养活人家;温泉经常
是在千山回合处,形成云蒸气吐的气象。
……
蒙古高原的奇异难以描摹。
她绝不是古人眼中的“山无绿兮水无情,风既毒兮沙亦腥”,或者“云沙映茫
天光闭,河色阴沉海色凝。”
但是,她也并不优越:地处内陆,没有出海口;酷寒、大旱、使马背上的人终
年艰辛。的确,蒙古高原先天不足。神奇的她,似乎是神话中身有残疾的佳丽,她
那美丽中总有几分哀怨,几分凄楚。一方水土一方人。
正是这样的高原,养育出了有铁一般性格,不怕苦,不辞贫,不避风寒,不羞
简陋,纵横驰骋的马背上的民族。这个民族的独特风采是高原赐予的。
文明,起源于马背,又从马背开始延伸。
历史,始于游牧,更从游牧开始嬗变。
于是,在宏阔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许多痕迹,是涂鸦,是妙手丹青。自然,那
入画的不仅有毡鞋、骏马、蒙古包、更有那凝聚着千年文明的蒙古魂,查甘沙拉
(白月),那达慕:
日日的日子来到了
在院子里铺上自檀
我向明朗的天空鞠躬
我向美丽的
羊任、杜力木叙述
自己秘密的思想
……
这是蒙古民谣描述的查甘沙拉(白月)——新年节。按月历算,它是第一个春
季月份的第一天。在这一天,人们穿着盛装,赞颂蔚兰的天、亲爱的富有的养育者
——土地,和即将到来的春天、灿烂的阳光、崇高而忠贞的山峰。
“那达慕”,意为游戏、娱乐。古时,每一家族的亲属,为了分配牧场,检查
自己的力量,每年夏季都要举行和平的竞技活动,通过共同参与骑马、射箭,摔跤
等骑士“三艺”,祀祭保护神。
每年七、八月份,辽阔草原上,人群川流不息,熙熙攘攘。蒙古族人身着五颜
六色的盛装,闪着绚丽的光彩。游人群群聚集,花团锦簇,就象织在地图上的图案
一般。喧闹声、笑语声更使这场面增添了活跃的气氛。每当此时,蒙古人常常千方
百计地用华美词藻夸赞自己的伙伴和良友——骏马,赞赏它跑起来象草原上的疾风
,
漫步如海上的浪花一样柔和,毛色象闪电那样火红;往往千方百计地赞扬、敬酒,
歌颂蒙古勇士的丰功伟绩和灵巧技艺。每当此时,蒙古人那粗犷、刚强兼忧郁凄凉
的长调,总会响彻高原:
它那飘飘欲舞的长鬃,
好象闪闪发光的金伞随风旋转;
它那炯炯发光的两只眼睛,
好象一对金鱼在水中游玩;
它好宽阔无比的胸膛,
好象滴满了甘露的宝壶;
它那精神抖擞的两只耳朵,
好象山顶上盛开的莲花瓣;
它那宽阔而舒适的鼻孔,
好象巧手编织的吉祥结;
它那潇洒而蓬松的尾巴,
好象色调明快的绵缎;
它那坚硬的四只立蹄,
好象风驰电掣的风火轮
他从七勃里处挥舞而来,
震得山岳动荡不已;
他从八勃里处跳跃而来,
踏得大地震撼颠簸;
从前面猛一看云,
犹如一支斑虎;
从后面乍一看云,
犹如一只猛虎。
他有雄师般的力气,
他有巨象般的身躯。
这摔跤手的功夫呀,
实在令人惊奇!
骏马、勇士伴着颂歌,分明在展示一个民族的英魂,分明在呐喊“我是蒙古人
!”。
这种自豪、自信、感染了神奇但并不豪阔,优越的那山、那“海”和那河湖,她们
为子孙骄傲;于是,那山、那“海”和那河湖愈发神奇、奇异。
高原,情悠悠。
蒙古人,情亦悠悠。
第二节 一代天骄撼欧亚
一、高原鹿正肥
蒙古高原上的游牧人,首先是匈奴人、他们自称先祖是夏人苗裔。
在蒙古人心目中,“匈奴人——原始蒙古人”其颠朴不破的,同样是神勇、剽
悍、刚毅,同样是大漠驰骋,同样是攻城掠地、威震朔方,从那金戈铁马、血雨腥
风的历史中,他们似乎很容易就找到了自己民族魂的根源。
触目所及,今日已经没有匈奴这个民族了。后世蒙古高原的游牧人相继兴起,
其实未必是它的嫡裔。
云雨高原草木青,风尘战地山河腥。
在匈奴人的生命记录中,有和平、辛勤的劳动,也有激烈的浴血奋战,而战斗
的号角往往比竹野芦笛吹得宏亮、吹得持久,他们在马背上称雄,在马背上衰落,
在马背上消逝。
匈奴先人的强盛,少有具体、直接的反映,但间接的印证,还是有的。秦、赵
、
燕曾竞相构筑长城,那长城的亭燧箭垛,面对着的不就是匈奴吗,涛朝有个胡曾的
人作诗“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其实,“防胡万里城”可不是虚设
,
实在是很必要。
可到了头曼单于时,情况已大不相同了。烽火连天,匈奴已经被驱人一条败亡
的狭谷。东胡轻视他。月氏又要他的太子冒顿充人质,在南边,他又不是秦朝的对
手。可昏庸的头曼只管与爱妻打猎取乐,还废太子另立爱妻生的少子。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冒顿登上了历史舞台。
羁旅异域,饱尝屈辱的冒顿,是从月氏那里盗马逃回的。父亲头曼根本没料到
他能生还,就在仓促中封他为“万骑”。历尽磨难的冒顿决意不等待、不乞求,他
时刻提醒自己:“要篡夺!一定要篡夺!”
他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终于研制了一种发响的箭族——鸣镝,他命令下属:
“鸣镝射向那里,你们就射向那里,违者立即斩首!”
他先后选择了野兽、自己的骏马和美貌的爱妻作目标,诛杀了那些胆小的士卒
,
用鲜血染红了自己的训令。当他确信自己的训令已经足够神圣时,他就把鸣镝射向
了头曼。
鸣镝一支定龙庭,冒顿自立为单于。
雄才大略的冒顿征东胡,讨户氏。蒙古高原上出现了大强国。
西起今鄂毕河上游和叶尼塞河上游,中经安加拉河上游,东至贝加尔湖以东。
确实是泱泱大国,威震朔方。匈奴人不仅在百蛮中首屈一指,而且使当时的汉
朝也不敢小瞧。
只可惜,有盛有衰,枯宽松常更迭。匈奴人虽然曾经有过使汉兵卒”平城之下
祸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那样的军事上的辉煌,但在之后的岁月里,和亲
加征讨,使匈奴木叶离落,当年那种际会风云,纵横天下的盛景,日趋颓萎。
祸起萧墙,匈奴合了分,分了又合、再分……分崩离析的匈奴,或者归汉,或
者灭亡。
东汉时,鲜插人从发源地辽东往西迁移,占据了曾经是大国的匈奴旧地,漠北
高屋子,即今逢春。
北魏时,游牧部落丁零改称高车,但丁零人自称救勒,古民谣有救勒川:
阴山下;
天似弯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救勒人臣服北魏。后来,柔然占据了漠北。
北魏末年,突厥灭了柔然,威服朔方,漠北重现大国。
东起辽海西,西到里海,南起漠北,北到贝加尔湖。
之后,突厥内乱。历史的悲剧再度重演,或者归顺,或者灭亡。隋朝时,突厥
就开始南下归顺,唐朝时,南投的趋势仍在继续。
唐朝贞观年间,太宗在色楞格河上游、鄂嫩河与克鲁伦河之间、肯特山一带、
鄂嫩河上游、乌兰巴托东北、杭爱山东端等处,设六府七州;又在阴山南麓设燕然
都护府,统辖上述州府。后来,又多次改制。
唐后,这里相继出现过契丹族(辽)、女真族(金),那时的中华北疆,西起
叶尼塞河上游东至黑龙江上游,其间包有贝加尔湖周围地区。
朔漠高原,征战未息。
二、弯弓射大雕
“蒙兀室韦”中的“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汉文译名。“蒙古”最初
出现在元代文献中。
“蒙冗”(蒙古)原先只是古代民族部落群中的一支,后来演化成这些部落的
统称。
“蒙兀室韦”发源于额尔古涅·昆,也就是额尔古纳河山谷。统冶北方的回纶
部瓦解后,他们就开始向西迁移,占据了东起兴安岭,西至三河源头的广阔森林和
草原,游牧狩猎,生息繁衍。慢慢地这里变得人丁兴旺,部落星罗棋布。只是,
“人多散居,无所统一”。
在现今的杭爱山·肯特山脚下,色楞格河叶尼塞河河畔,当年的蒙古人征战不
休,到处血腥弥漫。
《蒙古秘史》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
星空团团作转,
各部纷纷作乱,
谁能在床上安眠!
都去劫掠财源。
大地滚滚翻腾,
天下到处作乱。
谁能在被窝里安睡,
人们相杀相残。
蒙古高原一片凄凉。
天下扰攘,互相攻伐。谁都相信“强权即正义”,谁都希望占有对方。可以想
见当时的暴虐和野蛮!
时势造英雄。高原上升起一颗璀璨的明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名字叫铁木真。他生逢乱世,九岁时,戎马倥惚的父亲也速该死在
塔塔儿人部的筵会上。曾经是八面威风的也速该没能护住先人传下来的权力,没能
庇护自己的后裔。他死后,部属鸟散,家庭破败财物被洗劫一空。成吉思汗的母亲
和弟兄们穷途末路,感到“深池已经干枯了,坚石已经破碎了”。
为了生存,年幼的铁木真跟母亲、弟兄们流落远方,靠钓鱼、打猎,挖野葱、
草根谋生。在窘迫中铁木真的母亲经常教导他,鼓励他恢复家庭霸业。
宝剑锋从磨砺来。铁木真变得冷酷、权力欲强烈,英勇善战。在火与剑中,他
终于成长起来。
他称雄高原,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称成吉思汗。
蒙古人齐心协力,箭上弦,弓满月。
在成吉思汗称雄二十年的时间里,蒙古铁骑已踏遍了半个亚洲,所到之处,无
不臣服。
铁蹄翻飞,谱写血泪史诗……
当年征服世界的人,
原是沙漠出生,
他们离别未婚的情侣,
佩挂锋利的刀剑出征。
蒙古快骑在成吉思汗副将哲别和速不台率领下,由里海口南绕道北上,横扫高
加索。挥舞大刀,征服这里的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和异教徒。将士们在基辅大公
的尸体旁,摆酒庆功。
到1237年时,蒙古人的征服浪潮再度冲击欧洲。这里的王国仍旧是四分五裂,
人们仍然沉浸在因征服而引起的恐怖中。拔都(木赤之子、成吉思汗孙)和速行台
率领游牧铁骑,使那些异族部落、王国象烧焦的牛皮纸一样枯萎凋落,大败波兰、
匈牙利军队,兵锋逼近维也纳,整个欧洲在颤抖。蒙古铁骑的狂飙,席卷了整个欧
亚大陆。
蒙古人经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马背上托起了泱泱大国。元朝一统中国,震撼
欧亚。
后人曾这样追忆当年蒙古铁骑西征:铁装骑手打马飞奔,铁蹄踏出的印痕,就
是蒙古的疆域。具实,汉骑西征充斥着血与泪、剑与火。元朝统治者非常珍惜这来
之不易的成果,他们设置行中书省,有效管辖急剧膨胀的北方疆域:鄂嫩河、克鲁
伦河河域,时尼塞河流域,安加拉河流域。
铁木真称雄百余年后,蒙古人合力创建的元朝帝国大厦气数渐尽。1368年,元
顺帝杯揣玉玺,带妻子、老小,一只逃回蒙古高原,虽然国亡:但蒙古铁骑雄风犹
在。明朝多次动刀兵,但蒙古余部败后分裂。使得明朝不得不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
,
从军事征服转为招服贸易等怀柔政策,明代勉强维持着对中华北疆的控制。西起叶
尼塞河上游,东到黑尔江上游往北,包括现今贝加尔湖地区,悉数归中华。
疆域依旧人己非。昔日金戈铁马。铁骑撼欧亚的族人已退出历史舞台。那些悲
壮、雄浑的历史场面,仍旧为游牧人传唱。那种用长调唱出的英雄史诗,在讴歌先
民千秋功业的同时,也流露着几许无奈、几许凄凉。
第三节 大清帝国擎天柱
在松花江东、长白山麓、鸭绿江源头、渤海之滨等处,曾经生活着这样一个民
族:
性格悍剽勇猛,喜好战斗,能忍耐饥渴,不畏艰辛,在陡峭的山坡上打马如飞
,
在河上纵马飞渡。喜欢射箭,打猎。
一个神勇、强劲的民族!
他们就是女真人。
女真人,曾经有过阿骨打那样的英雄,箭无虚发,出生入死,率领族众建立金
国。南下入关,掳走大宋皇帝徽宗、钦宗。女真人,也曾用兵如神,使得在两年时
间内从阿穆尔河打到黑海和波罗的海的蒙古铁骑,不遗余力地征战三十年,才制服
女真人。
潮涨潮落,天地造化。女真族人的命运也是如此。
四百年一次轮回。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立后金。女真人花开两度,
再次挥师入关。逐鹿中原,终于得到了天下。自此,大清王朝置上了历史舞台。
靠坚兵利刀夺得龙庭的大清王朝,在中原的地位还不稳固。而此时,边疆烽火
已起。“北极熊”(俄罗斯)在黑龙江流域虎视耽耽,随时准备着燃起入侵之火。
边疆多事、实为大清隐患。到底该怎么办呢?
清朝当权者认为,“鄂(俄)罗斯僻处西北”,而蒙古和大清干系很多。因此
应该和蒙古和平共处,多多仰仗、合力对付“鄂罗斯”,“软硬兼施,控驭藩服,
稳定北疆,维护清廷”,是大清王朝奉行不谕的准则。
早在满族兴起,图谋称雄中原的时候。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中出现了一些杰
出的人物:巴图尔珲台吉,噶尔丹,顾实(始)汗,达赖汗,林丹汗。他们势均力
敌。别人征服不了他们,而他们也无法统一蒙古。
后金掘起后,他们中的一些人曾和后层发生过摩擦。后来,许多蒙古部为了逃
避其它部的攻击,摆脱被奴役的地位,归顺后金。1636年,漠南蒙古各部首领同满
汉贝勒(王公)一起,尊奉皇太极为“宽温仁圣皇帝”,自此,漠南蒙古归顺清朝
。
漠北喀尔喀蒙古、西北厄鲁特蒙古,也纷纷向清朝交纳贡品。喀尔喀蒙古还有
了固定的贡品:自驼一峰,白马八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九自之贡”。精明的
满洲人也多次到喀尔喀蒙古部慰问,准许他们选择水草肥美的地方游牧,灾荒年境
可以越境游牧,不遗余力地维护他们的利益。清朝的笼络政策确实生效。当沙俄策
动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并把矛头指向喀尔喀蒙古时,喀尔喀蒙古
人在宗教首领哲布尊丹巴率领下,沿着苍茫大漠,南迁内蒙古;长途跋涉使许多蒙
古族优秀儿女丧身翰海,南下之路铺满了血泪情仇!然而,威武不能屈的喀尔喀蒙
古人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厄鲁特蒙古各部与清朝的关系富有戏剧性。在厄、清交往的历史舞台上,既有
册封臣服、诚心纳贡的大团圆,又有听信沙俄谗言、反目成仇的闹剧,也有万里归
中华的义举。当年,偏僻的西北疆域也曾皇思浩荡。顺治帝御赐顾实汗盔甲弓箭,
加封“遵文行义敏慧顾实汗”。大清的思宠使厄鲁特蒙古人心说诚服,纷纷纳贡称
臣。后来,对中华大地垂涎三尺的沙俄从中挑拔,声称“我与中华,一道同轨”的
尼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率先发难而惨败,野心勃勃的辉特部首领、噶尔丹
的外甥阿睦尔撤纳再度发难。当然,分裂祖国是没有好下场的,两次发难都被大清
王朝从容消解。1771年,远离故土、寄人篱下的土尔眉特部,不远万里,不畏万难
,
不惜生命,回归祖国。
厄鲁特蒙古终于全部归属大清龙庭。
满洲人痛感“以蛮制蛮”的弊端,为了进行有效的行政管辖:在内蒙古和外蒙
古地区设立盟、旗,并且规定,“凡内外札萨克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
囊,越入他人之地者,罚俸半年”。
内蒙古和外藩蒙古成为属地。蒙古高原仍旧魅力无穷、风采特异。只是,这里
的富庶之地全被满洲人占领,成为大清王朝的牧场。
千里高原龙旗猎猎。高原成了清朝的军事大本营,与此同时,高原上的勤劳民
族也亲手创出了巨大物质财富。
神勇剽悍的蒙古族人,在休养生息的时日里,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哺
育着大清王朝。在烽烟连绵的时日里,他们跨上骏马,拿起武器。浴血沙场,虽九
死而不侮,痛击沙俄,维护祖国边疆。
蒙古人虽然没有了当年金戈铁马撼欧亚的雄采,可雄心犹在,雄风不减当年,
多么强劲,神奇的民族,多么灵异。富庶的高原!
真不愧为大清帝国的擎天柱!
--
╭─────────────────────────╮
│ ◆ 我不能隨波浮沉 為了我至愛親人 ◆ │
│ ☆ 只 不 過 是 從 頭 再 來 ☆ │
│ ◆ 再苦再難也要堅強 只為那些期待眼神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7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