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gic (从头再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二章  垂涎三尺的“北极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4日15:25:4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二章  垂涎三尺的“北极熊”

第一节  祸水东渐

      紫貂就是神话中的“金羊毛”,
      掠夺成性的俄罗斯为之垂涎已久,
      那永不消逝的动人的魅力,
      驱使他狂奔疾走,
      横越整个大陆。

    中华北疆,物华天宝。

    沙皇俄国对我国广阔的土地和富饶的物产馋涎欲滴。他们深知,那中华北疆的

茫茫翰海中,滚动着的是令人心醉的财富。他们从偏僻处极目远眺,仿佛耳边响着

那悦耳的驼铃、雄浑的民歌,眼前闪过那长长的驼队、沉甸甸的财物。他们感叹:


      “天旋地转,
      岁月奔驰不息,
      茫茫沙碛,
      一望无边无际,
      牵骆驼人领着他们的驼队,
      迎朝阳,
      送落日,
      横越戈壁。”

    可是,羽翼未丰的沙皇俄国对泱泱东方大国和雄踞北疆的骁勇强悍的蒙古族又

望而生畏。

    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曾几何时,蒙古铁骑的征服浪潮,使俄罗斯举国震恐。哲别、速不台、拔都,

曾亲率蒙古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到黑海和波罗的海沿岸;俄罗斯王公

只能从征服者手中乞求权力。心有余悸的俄罗斯人对那段血腥、恐怖的历史记忆犹

新:
      当年征服世界的人,
      原是沙漠出生。
      他们离别未婚的情侣,
      佩桂锋利的刀剑出征,

    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统治,另立门庭,并斗胆称沙皇的俄罗斯首领,无法挥去

那记忆中的阴影。

    然而,狼子野心加上对“金采毛”的贪欲,驱使沙俄小心翼翼开始了一场持久

的追逐。

    “北极熊”举步南下。

                            一、我是蒙古人!

    狰狞的面目。

    预兆着战争,

    彪形的大汉,

    敢于冒险求逞。

    北欧海盗的子孙——哥萨克,以沙皇的名义,肆意烧杀掠掳。在他们扩张的途

中,武器不够精良,只凭强弓利箭,组织又不够严密的鞑靼人,难逃死亡或沦为奴

隶的命运。

    哥萨克为自己的胜利而欢欣鼓舞。推进的步伐加大了。

    在森林地区和冻土地带,江河四通八达,湖海星罗棋布,这些条件都对侵略者

很有利。但往南去,却是游牧民族世代居住的,既无森林又无河流的大草原,这里

情况迥然不同,地区开阔,有利于人口众多的牧民采取统一行动,他们健壮有力,

脉管中充满着战斗的血液,又具有征服其他民族的历史传统,他们不仅善于保卫自

己,而且他们攻击令人生畏。

    厄鲁特蒙古人就是这样的民族古代的地图绘制家十分风趣地描绘:

    “黄金汗”端坐在湖畔的毡帐里,周围簇拥着自己的妻子儿女,他的部众人丁

兴旺,俯首听命;他的牛羊成群,多得不计其数;还有一位赐予天恩的圣者来拜访

他,他不是长着翅膀,来自天堂的天使,而是由梵天佛士降世的“活佛”。

    的确,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厄鲁特蒙古人安居乐业,与鞑靼诸部落和睦相处。那

里,曾经是一块乐土。

    鞑靼人挡不住哥萨克南下的脚步。唇亡齿寒。所以,厄鲁特蒙古人就不得不拿

起武器,抵抗外侵。

    1607年。额尔齐斯河畔。

    群山巍峨,连绵不断,山上长满雪松,山麓上满布着低洼的草地。一切都是那

么和谐、宁静。可惜,这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哥萨克的皮鼓声已在耳边响

起。饱受欺凌的鞑靼人,和即将被侵略的厄鲁特蒙古人同仇敌汽,歃血为盟。执剑

佩弓的蒙古“头鹰”在宣誓:

    “马上生,马上死!冲击吧,为了不辱没祖先——成吉思汗!……”

    不可一世的哥萨克吉先发起了攻击。他们层层包围了额尔齐斯河畔的小要塞库

尔拉拉。结盟的厄鲁特蒙古人和种客人,勇猛抵抗;双方展开了猛烈厮杀。

    远道而来的哥萨克麻痹大意,三百多人宿营在额尔齐斯河两条支流汇合而成的

一个小岛上,夜里,阴雨蒙蒙,漆黑一片,被长途跋涉折磨得精疲力竭的部队,相

继进入了梦乡。

    得知这一情报的盟军,半夜里派出一支精兵,悄悄模向敌人的宿营地,他们渡

河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劳扑向敌人。在黑夜和混乱中,俄国人来不及拿起武器

几乎没有抵抗就被击溃。自以为骁勇无敌的哥萨克四散奔逃、或者被杀,或者落入

河中,因为盔甲太重而葬身河底。

    额尔齐斯河畔一役,哥萨克死亡二百余人,伤者近百人。

    沙俄吃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清醒之后,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赤裸裸的武力

征服是行不通的,必须软硬兼施、威逼诱骗。

    他们把矛头指向了克尔木克蒙古人。

    克尔木克蒙古是蒙古人的西支。克尔木克是音译,又作“厄鲁特”。十七世纪

时,它主要有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胞肯和和硕诗(和托辉特)。

    1607年,沙俄塔布拉城将军西拉·加加林公爵,打着和平亲善的旗号来到了额

尔齐斯河流域。这里居住着杖尔伯持部和土尔扈特部——曾经给沙俄下马威的族人


    这里又重新恢复了往昔的和乐、宁静。伪善的加加林受到了蒙古人的礼遇,领

略了这里的风光,了解了这里的富庶。

    这里积雪可达一俄丈,象狼一样的狗拉着雪橇,疾走如飞。雪野上,褐孤异常

醒目,一点也不怕生人,比别处的更漂亮、更优良。那神话传说中的“金羊毛”—

—紫貂,随处可见……

    加加林陶醉了。他恨不得把这片沃土扶上雪橇,运回本土。他鼓动三寸不烂之

后,极尽说服、威逼之能事。

    “全俄罗斯专制君主。拥有许多王国的领主、大君主和沙皇瓦西里·伊凡诺维

奇大公、英明神圣,垂怜遐迩。游牧人象没有根的树,没有源的水。还是转入俄国

国籍吧!”

    好客的蒙古人心平气和地打发走了加加林,不为所动。

    回到塔拉城的加加林,眼前似乎总晃动着额尔齐斯河流域那诱人的画而,白雪

褐狐、紫貂……仿佛在无声地戏弄着他。

    未能得逞的加加林寝食难安。两年后,他派戈鲁平再度出使士尔扈特部驻地。


    戈鲁平先是旧话重提,企图引诱蒙古人臣服。他的无理要求遭到蒙古人的严辞

拒绝。恼羞成怒的戈鲁平撕下伪善的面孔,咆哮道:

    “你们必须宣誓忠于沙皇,否则,不准你们游牧:哥萨克会更清楚地告诉你们
!”

    土尔扈特首领、蒙古人的“头鹰”和鄂尔勒克,勃然大怒,他“嚓”地一声抽

出佩刀,砍掉了桌子一角;面向众领主,慷慨陈词:

    “这是我们的游牧地,我们游牧民族,想到田里游牧就到哪里游牧。谁吃了熊

心豹子胆,敢阻拦我们,那他的下场就跟这桌子一样!”

    众领主齐声喝采,并扯出各自的佩刀,高高举起,以示决不臣服。

    戈鲁平仓惶逃出土尔扈特部。

    两次碰壁的沙俄,笃信“芝麻总会开门”。于是,就把目光转向了和硕特部。


    1605年,托本斯克总督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沃林斯基派出了一个负有秘密

使命的使团。

    使团里面有三名特殊成员:总督代理人,他们组织了一批商人,乔装成贸易使

团。认为采取这种方式,既可以蒙蔽他人,又可以减少沿途遭受袭击和抢劫的危险


    不料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发生了战争,使团不得不返回。尽管如此,他门也不是

一无所获,它带回了关于和顿特部的一些情报。

    俄国人把和硕特部首领顿垒乌巴什的称号“珲台吉”,译作“阿勒坦汗”,意

即“黄金汗”,这本身就给人以富有和威严的印象。在地理位置上,“黄金汗”的

领地是沙俄通向中华大国的唯一之路。因此,沙俄很想把该处据为己有。

    1616年,以丘麦涅茨和彼得罗夫为首的哥萨克远征队,带着以沙皇名义赠送给

“可汗”的礼品,肩负着使和顿特部臣服的使命,历经艰辛,来到了乌布萨湖畔。


    和硕特部以礼相待这远方的来客。

    顿垒乌巴什派幼子率领五十位领主,按照族内习俗,带上酒肉,到离营地两里

的地方,迎接“嘉宾”。那酵香四溢的马奶酒,着实令人心醉身醉;那蒙族人的盛

情,更是令人忘怀。

    在那金碧辉煌的蒙古帐内,倍受礼遇的丘麦涅获·彼得罗夫暄宾夺主、厚颜无

耻地宣称:“你们应以实际行动表达向沙皇归顺的愿望,就本地区所产物品向陛下

纳贡,按自己的习俗宣誓效忠……”

    奉令行事的和硕特王子,领主悉尽地主之谊,对沙俄使节的过份要求未作制止

他们采取了克制的态度。

    沙俄使节被安顿在离硕垒乌巴什的毡帐的半里地的地方。

    几天以后,和硕特部举行传统的拜佛仪式。顿垒乌巴什珲台吉决定在拜佛仪式

上接见沙俄使节。他派人送马到俄使驻地,由自己的宠臣玛穆泽来作陪同,把俄使

迎到呼图克科礼拜寺。

    呼图克图礼拜寺一派节日气氛。

    毡帐内拧满了各色花布,地上铺着毯子、毯子,墙上挂着用羊皮纸画的图画。


    诸领主身穿彩色绸缎的节日盛装,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一人:他就是甘顿特部首

领硕垒乌巴什珲台古。沙皇心目中的“阿勒坦汗”。他虽年逾花甲,却体态魁梧结

实,脸上一簇黑髭更显得仪表堂堂。他身穿金缎长袍,盘腿坐在半膝高的毡座上。


    当俄使致辞时,硕垒乌巴什依礼脱帽,问候沙皇健康;俄使呈上以沙皇名义赠

送的礼品,他也恭谨地接受了。

    之后,盛大的拜佛仪式开始了。硕垒乌巴什命令他的先知呼图克图,率领诵经

班照经卷涌经,诵经后,硕垒带领众领主,设宴款待俄使。

    第二天,是宗教仪式的高潮,硕垒和通经班和众领主一起,高举黄金铸成,形

如孩童的神像,进行跪拜。

    至此,呼图克图礼拜寺拜佛仪式便宣告结束。

    拜佛仪式后的第四天,顿垒委派两名使臣,带上礼物,与俄使同行,前去觐见

沙皇。他还向使节赠送了礼物,食品:每人良马三匹,饰有海狸、紫韶皮的羊皮斗

篷一件,年轻姑娘一个、生羊十六只。

    善良的和顿特蒙古人仁至义尽。可那表面伪善、背地里狼子野心的沙俄又是怎

样领受他们的善意呢?得意洋洋的丘麦涅茨和彼得罗夫到处吹嘘说“阿勒坦汗已归

附俄国”,井绘声绘色地描述那神秘的“入侵籍仪式”——实际上是拜佛仪式。蒙

古人根本没有宣誓效忠的习惯。他们向佛像献上哈达,并随着音乐缓缓举起,只是

一个古老相传的仪式罢了。

    俄国人从硕垒呈给沙皇的菲薄礼物中悟出了事实的真相,但仍然自欺欺人。

    就在丘麦涅茨和彼得罗夫出使和硕特部的同时,沙俄也派使节立陶宛托米尔科

·彼得罗夫来到了哈萨克帐落。达里是准葛尔首领巴图尔的游牧地。

    剽悍的蒙古族人平日里牧马放驼,当钟声响起时,便胯下马背、驼峰,用那健

壮的大手执定经书、摇铃,虏诚地涌经、磕头。战时,则乘骏马,佩快刀,奋勇冲

锋。

    这里的游牧人象敬奉佛祖那样敬奉明朝皇帝。他们心悦诚服地向皇帝交纳贡赋

骆驼两百峰,马、羊各千头;他们尝试着信汉人的宗教——佛教,学习汉人的文字


    显然,这里已经成为中华大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到实情的托米尔科知趣

地离开了这里。

    侵略成性的沙俄不达到目和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一年后,肩负着同样使命的托博尔斯克哥萨克头人伊凡科·萨雄利耶夫,再度

出使准噶尔部,来到了哈萨克帐落。

    巴图尔对俄使的再度来访极度厌恶,命令手下人给他们安排住处,就让他们在

离台吉营帐三箭射程远的地方落脚。受到冷遇的沙俄使节用毯子和大袍勉强搭了个

宿处。

    入夜,哥萨克使节饥寒交迫。他们依偎着度过了一个漫漫长夜,简陋的帐子外

天阴沉,风怒吼。

    翌日,巴图尔下令召见俄使。

    营帐内毡毯铺地。威武的巴图尔盘腿而坐,两旁待立着儿子、正妻和喇嘛。

    内心空虚的俄使者调重弹,劝说巴图尔归附沙皇。巴图尔谈笑风生,不置可否

沙俄使节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声称“阿勒坦汗已归附俄国”。精明的巴图尔十分警

觉,决定答应俄便派人觐见沙皇的要求,想趁机派人刺探虚实。

    巴图尔考虑到沙俄诡计多端,阴险狡诈,于是就选派了老成持重的布噶和能言

善辩的科沃丹,随俄使去朝见沙皇。

    布噶和科沃丹受到了沙俄使节事务部秘书们的接见。

    使节事务部的秘书们盛气凌人,象连珠炮一样发问:

    “你们奉巴图尔台吉派遣出使俄国的使命是什么?”

    “你们是否持有巴图尔的书信?”

    老成持重的布噶从容应对:“我们没人识字,更没人会书写,因此并没带来什

么书信,但我们愿意转达巴图尔让我们向陛下陈述的事。”

    狡猾的秘书波亚科夫说道:“金帐汗国的阿勒坦汗,衷心希望臣服,事事听从

沙皇陛下,这是明智的!”

    科沃丹机智地问:“阿勒坦派使臣到这里,那未免太远了。来见沙皇的,大概

是他兄弟派人来的吧?”

    “你们对真实情况一无所知,怎么可以这样说呢?”萨瓦秘书有点沉不住气了


    “你们有什么可以让沙皇高兴的东西?你们应该明智些,早早寻求沙皇庇护。

波亚科夫加重了语气,目露凶光。

    科沃丹鄙夷地说道:“你们要什么干脆直说。至于别的,我们没奉巴图尔台吉

的命令,绝不能轻易答应!”

    言毕,科沃丹、布噶就要求返回准噶尔部。

    沙俄无计可施,只好以礼相待,送他们回国。

    四处碰壁的沙俄决定改变方式。他们从出使通好的过程中了解到,准噶尔部和

和硕特部之间有矛盾,于是企图从中挑拨,削弱中华北疆边防,坐收渔人之利。

    真可谓机关算尽!

    蒙古高原上的游牧人豁达、克制,嫉恶如仇。他们决心以火与剑迎接那凶残的

哥萨克,以哈达和美酒善待那些“和平”使节,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他们的光明

磊落、爱憎分明,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凛然昭示:我是蒙古人。

    与之相反,在谦谦君子面纱掩盖下的沙俄,却是一副可憎,卑劣的面孔。

                           二、聪明反被聪明误

    沙皇亲自出马了,他要扮演“渔翁”的角色。

    全俄罗斯专制君主,拥有许多王国的领主,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大公

亲自致函顿垒乌巴什·巴图尔。在信中沙皇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他一面声称硕垒

面临巴图尔的进攻,一方面又装成对被侵扰者绝不袖手旁观的诈子,明确表示他的

西伯利亚总督们会保护他的安全的,他以同样的手段欺骗巴图尔。

    性情暴烈又缺乏冷静思考的蒙古人,原本多摩擦,再加上沙皇的从中挑拨,干

柴烈火,哪有不燃之理?

    于是,同室操戈。

    美丽的额尔齐斯河畔,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静谧的哈萨克帐落,杀声震天,

尸横遍地。

    莫斯科的沙皇从西伯利亚总督们那里闻讯,喜不自禁,在宫中摆酒宴庆贺,击

节称快。

    在和顿部蒙古人征战连绵的日子里,首领顿垒乌巴什病逝。长子俄木布继位。


    沙俄频频派出使节,拉拢俄木布。

    年纪尚轻、阅历尚浅的俄木布,依先王旧制,恭谨克制,以礼相待。

    沙皇把俄木布的谨恭礼让理解为态度暖昧,于是,又于1636年派斯捷布格列恰

宁出使和硕特部。

    库逊塔凯河畔,俄木布营帐里,事务繁忙,对沙俄没什么好印象的俄木布,下

令接见俄使。

    他端坐在毡帐中,不怒自威。

    他手下的一名礼仪官,一本正经地向俄使问候沙皇的健康。

    格列恰宁对此十分不满。他急促地说:

    “尊敬的汗,如果您想问候沙皇的健康,就该站起来,亲自开口!”

    俄木布息事宁人,制止了欲动武的部属,接受了俄使的请求。

    格列恰宁对俄木布的向候作了回答,并呈上国书、礼品。之后,他开始宣读训

令:

    “……我的奴仆,你理应使吉尔吉斯,这个桀骛不驯的民族循规蹈矩,理该亲

自宣誓效忠……

    俄木布闻言,勃然大怒:

    “蒙古人耻于受人奴役,在我们的传统中不允许由首领本人出面向别国君主宣

誓效忠!”

    克制已久的俄木布拂袖而去。

    格列恰宁呆若木鸡。

    几周以后,精明的俄木布还是克制着与沙俄做了笔交易,沙俄提供少数武器装

备,用“臣属”代替“奴役”;和硕特部迫使吉尔吉斯等异族部落就范。

    此时的俄木布,似乎不敢过分违反先王旧制,所以很克制。故而,格列恰宁总

算不辱使命,但两年后,俄木布已经更清楚地看到沙俄狼子野心;1638年再度出使

的瓦西里·斯塔尔科夫、斯捷潘·涅维罗夫的遭遇,与格列恰宁就有天壤之别了。


    斯塔尔科夫和涅维罗夫一行,翻过白雪皑皑的山岭、河湖;途中还险些命丧民

风骠悍的牧民之手,并且花费了许多“买路钱”,才终于抵达库逊塔凯河畔。

    他们苦苦等了三周,才受到接见。

    接见仪式上,双方对谁先问候谁一事产生了分歧。

    最初,双方都保持缄默,都要求对方先讲。

    斯塔尔科夫坚持说:“既然你们已承认了沙皇的宗主权,就理该先向沙皇问候
!”

    而俄木布的幕僚则说:“我们台吉既蒙你们尊为‘汗’,并且身为成吉思汗的

后裔,出身高贵,怎么能先问候沙皇?”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俄木布命令手下,把讲使赶出金帐,把沙皇的礼物扔出去,收回分给他们的食

物。

    当夜,俄木布率众迁往克穆齐克河冬营地。临走前下令,不准供给俄使食物。


    俄使整整饿了四天。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被打了下去。

    后来,又经通融贿赂,俄木布又重新接见了他们,仪式草草收场。

    在归国途中,准噶尔属部吉尔吉斯人截住了他们,涅维罗夫经哀求、送礼才免

于拘禁,吉尔吉斯人藐视地对他说:

    “今后不准俄国使节再通过我们的地区!”

    斯塔尔科夫·涅维罗夫倍受羞辱,仓惶归国。

    一直是恭谨克制的蒙古人,已经失去了那种委屈求全的耐心,已经明白贪恋财

物极为危险。

    沙俄“派使通好”之举,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沙皇为使节遭受的冷遇而震怒。他咆哮如雷,而其远行的急先锋——哥萨克更

是摩拳擦掌,扬言要蛮人尝尝北欧海盗子孙的厉害。

    “北极熊”的脚步向蒙古地区迫近,形势越来越严峻。

    游牧的蒙古人纷纷归附新兴起的清朝。祖国也对这些远方的游子张开了博大的

胸怀。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兄弟阅于墙,而外御其侮。

    1640年。在塔尔巴哈台,蒙古四十四部首领共同议事,制定了《察津·必祉克
》,
即《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各部首领一致同意:联合抵抗外敌入侵,严惩

发动内战的败类……

    会后,准噶尔部巴图尔洋台吉怒斥俄使,决意不惜一切力量抗拒沙俄。有其父

更有其子。巴图尔病逝后,长子僧格继位。同样是怒斥俄使,拒绝称臣;并且与土

谢图汗联合,严惩内奸额琳沁(俄木布之子)。

    大清王朝,威名远扬。

    神圣《法典》不容亵渎。

    游牧人的心并不游离。多年来,他们曾互动刀兵,兄弟相残。在民族生死存亡

的紧要关头,他们尽释前嫌,携手御敌,此情此义,天地可鉴。

    苍茫朔漠,众志成城。

                             三、图穷匕首现

    硬来不行,拉拢又不成。坐镇莫斯科的王公们殚精竭虑,苦思不得良策。

    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要死了,但仍没忘记告诉其子孙……征服那桀骛

不驯的民族。继位的沙皇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也未达到其目的。继之,“遗

训”又被性情粗野的彼得一世承继。

    1686年,莫斯科的王公贵族一片惊慌。

    一向自负强劲的俄罗斯人实在不愿相信,大清帝国一举收复了雅克萨,北欧海

盗的子孙——哥萨克被打得溃不成军。

    众位王公垂首侍立,彼得大帝在焦躁地走动,他那冷酷、旁若无人的吼叫,令

在场的人心惊胆战,宫殿似乎都在瑟瑟发抖。

    冷静下来的沙皇敏感地意识到,大清已经开始了军事行动,有必要忍让一下,

签订和约,但也有必要采取强硬措施,给那些游牧人点厉害。

    签约。动武,这项使命非同小可。它要求使节具有高度的机智,又有军事征服

时必须的组织能力。谁能当此重任呢?沙皇选中了一个年轻人:三十五岁的费·阿

·戈洛文。

    戈洛文虽然年轻,但学识渊博、精明强干,为人自负又很残忍。他善于外交应

对,又颇懂攻城掠地之术。深受沙皇器重。

    野心勃勃的戈洛文欣然领命。他亲自挑选译员,文书、两副使、20余名随员和

500名火枪兵,组成了一个“大全权使节团”,也许是因为这次出使不同以往吧,

皇特授洛文外交和行政全权。

    大权在握的戈洛文审时度势认为当务之急是掌握蒙古王的确切消息。于是,他

派出了得力干将斯捷潘·拉罗文,先行一步在使团未达之前,便已向蒙古诸王公送

礼、送信联络感情。

    戈洛文一行沿途又招募了六百名骑兵,浩浩荡荡地经西伯利亚、伊尔库斯克、

乌丁斯克。最后抵达色楞格斯克。

    1687年秋,色楞塔斯克。

    阿尔泰山这不住那强劲,凛例的西伯利亚寒流,高原清冷异常,色楞格河已经

被厚厚的坚冰封住。

    经过长途跋涉,他有些面色憔悴、疲惫,但他不肯休息,反反复复地问自己:

“怎么办?”

    回想起途中跟蒙古使节的接触:尽管自己威风凛凛,身边站着雄纠纠的火枪兵

可是那些车臣汗、土谢图汗的蒙古使节不仅不惊怕,反而敢于大声斥问:既为友谊

和安宁而来,为什么还要率军人带枪械,究竟意欲何为……

    戈洛文凭直觉感到,在俄满冲突中,蒙古人与大清是一条心的。他也深知,自

己拥兵而来,很难使蒙古人相信,是单纯为了保护使团安全。

    他信手翻开了桌上的案卷,取出一份份驻军呈报来的材料,挑选出那些关于
“蒙古人骚扰”的材料。他翻阅着,忽然计上心来,猛地一掌击在桌上:总算师出

有名了!

    几个月以后,戈洛文下令:严惩“蒙古马贼”。

    武器装备精良、凶狠异常的哥萨克们,首先闯入蒙古族塔帮古特部。

    侵略者们用火枪打死马匹,然后用军刀对付那些手无寸铁的蒙古人。他们惨无

人道地杀人取乐,剖心为食。色楞格河畔,血流成河。

    以“严惩蒙古马贼”为借口的侵略者们最关心两样“东西”的得失:貂皮和女

人。

    他们在用军刀杀人前总忘不了只恨恨地追问:

    “韶皮藏在哪里,说!”

    他们到处追逐妇女。把未能逃脱的妇女装人布袋,扔上马背,作为战利品带回

营地,肆意蹂躏。

    穷凶极恶的戈洛文又把眼光转向了希洛克河畔的游牧人。

    他明目张胆地命令哥萨克:“多杀几个人,没关系,但要尽量保住马群、牛羊

和帐幕!”

    尝到甜头的哥萨克倾巢而出。

    他们冲人蒙古毡帐,杀死奋起反抗的蒙古族壮汉,奸淫妇女,毫无准备约蒙古

游牧人无法应付这种突然袭击。

    哥萨克们大施淫威后,把妇女、马牛羊和毡帐带回了色楞格斯克。

    蒙古人尸横沙漠冶流成河,但杀人成性的戈洛文仍不满足。

    他的真正意图是杀一敬百,要让所有的蒙古人臣服,逼迫他们臣服!

    1683年冬,色楞格斯克。

    在戒备森严的议事厅中,面色阴沉的戈洛文端坐上方,面前的长条桌上,摆放

着黄金铸成的俄罗斯时钟和一套办公用具。

    在他下面,站着十余名伤痕累累,衣衫槛楼、仍然怒气冲天的蒙古人。

    他们是被哥萨克俘虏的喀尔喀台吉。

    在侧面,一位翻译正在宣读一份文书:

    “……永世臣服沙皇,永不背叛,无论什么入侵犯沙皇臣民,都要率领军队,

协同沙皇军队作战;对沙皇臣民,不得有任何侵害,违者严加惩处。每个台吉每年

向沙皇缴纳牛羊各五十只……”

    当那译员念完冗长的文书后,戈洛文下令:

    “来人。帮诸位台吉签约!”

    野蛮的哥萨克士兵用绳索捆起台吉们的双手,把军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逼使

他们去亲吻俄军火枪枪口。

    之后,他们又用军刀斩杀了八条狗,威逼台吉们去用舌头舔剑。剑在滴血,蒙

古人的心也在滴血!

    最后,野蛮的哥萨犯强令台吉们每人喝一杯冰冷的水,并松开众台吉的手,让

他们动手签字。

    为人父、为族长的台吉们一个个老泪纵横,他们很想一死了之。但是,素来强

劲的“头鹰”们不愿舍下族人,让他们遭受欺辱。

    骂信黄教(喇嘛教)的台吉们相信因果报应,干尽坏事的沙俄终究会受到天谴

值此危难之际,他们决定以自己的下地狱,换得后辈子孙的生存。

    台吉们忍辱签约,带着精神和肉体的严重创伤,归回部落、他们向民众的血泪

控诉,使得辈古人愤怒了。

    游牧人心中腾起一股怒火。先人那铁骑西征的历史激励着威武不屈的蒙古人,

他们绝不屈服,一定要用血来偿还血债。

                            第二节  迎头痛击

                           一、血战贝加尔湖畔

    胸挂显示尊荣的金锭,

    身着标志官阶的盛装,

    俄国使节涌出克里姆林巍峨的宫门,

    遍访东南西北,

    异域殊方。

    沙俄一面派使与克尔木克蒙古人“通好”,实行“文明入侵”。一面对其他游

牧部落则采取血与火的征战!

    贝加尔湖畔,生活着市里亚特蒙古游牧部落。布里亚特人归喀尔喀蒙古土谢图

汗,车臣汗管辖。

    贝加尔湖畔是一个美丽、肥沃的地方。

    四周群山环绕,山势巍峨起伏,山顶浑圆整齐,仿佛刹那间凝住的巨浪,一个

挨着一个浮积着,在贝加尔湖上空勾划出一道线纹:夏天,饰满常青松林的波浪;

冬天,饰有参差多变的银边。

    贝加尔湖安坐在群山怀抱中,无拘无束,波澜壮阔。当地人传说,它不容异物

无论人还是畜,溺水而死湖中后,都会被抛上来。故而当地人称之为“圣海”。

    身材魁伟、体倍强收的布里亚特蒙古人,世代生活在这里。他们骑劣马执强弓

围猎、放牧。他们敬奉这里的山和湖,经常献上祭品,顶礼膜拜。

    生于斯、长于斯的布里亚特人安居乐业,与世无争。

    十七世纪二十年代,灾难开始降临到布里亚特人头上。那灵异、神奇的群山,

和那波澜壮阔的“圣海”,都无法保全自己的子民。

    1634年,巴加尔湖畔。

    一伙黄发凹眼凸鼻的异族人忽然出现在这里。他们也骑马,手里端着一种布里

亚特人从未见过的东西,腰里佩着长长的弯刀。

    布里亚特人无法知道他们的来意,也弄不清他们的归属。好客的蒙古人为他们

建起了房子,送未了肉食,并派人服侍。

    这伙人的头目叫瓦西里·杜纳耶夫,是六十人长。

    “远方来客’休息了几天后,突然开口讲话。精通蒙语的通译告诉布里亚特人


    “我们是全俄罗斯专制君主、受许多国的领主拥戴,大沙皇差遣来探视他的臣

民的。你们世代安居,全仗沙皇庇护。知思应图报,他们要献上好的貂皮……”

    一向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布里亚特人,当即表示:“我们只有先祖成吉思汉

从没听先人说过沙皇。貂皮不能给异族人!

    奸诈的杜纳耶夫低估了蒙古人的实力。他命令兵士开枪,当场行死数人。

    愤怒的蒙古人纷纷上马,分成四路,象围猎野兽一样、勇猛冲杀过来,箭如雨

马如虎。

    哥萨克们挤成一团,来不及装火药就死于箭雨之中。贝加尔湖畔,留下了五十

二具入侵者的尸体。

    侥幸活命的杜纳耶夫,只带着八名哥萨克逃走了。

    神圣的贝加尔湖不容异物。

    一年以后,杜纳耶夫卷土重来,他率领一百多名分副武装的哥萨犯,气势汹汹

地来到了贝加尔湖畔。

    蓄意报复的哥萨克见人就杀,见帐篷就烧。从不畏强暴的布里亚特人,奋力反

击。他们先是纵马射杀敌人,马被射死后就步战,用猎刀箭作武器,与敌人展开贴

身肉搏。

    一时间,贝加尔湖畔血流成河,手持刀剑的布里亚持人伤亡惨重,但没有一个

蒙古人心甘情愿地放下武器。

    齐布齐贵是布里亚诗人的英雄。他精于骑时,骁勇过人。他率兄弟与俄军激战

数日,马被打死,身边人所剩无几,自己又身负重伤。当狂喊着遇向他的哥萨克们

靠拢时,他大喊:“哥萨克们,我决不活着落到你们手里!”

    他手执猎刀、连续杀死数名哥萨克,最后身受重伤,壮烈牺牲。

    此次一役,哥萨克们胆战心惊。

    从此以后,沙俄用了六十年的时间,强行占领了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游牧地。

    他们先后建立了伊尔库斯克、色楞格斯克、和乌丁斯克。

    暴虐的异域人妄图长治久安。然而,不屈的布里亚特人从未停止过抗争。因为

保佑他们的“圣海”训诫时刻激励着:异物总会被逐走。

    他们不断袭击哥萨克,缴获武器,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马匹,杀死狂妄的沙俄

征税官。沙俄统治者也多次征伐。他们取得的每一份利益都是以剑和血作代价的。


    对于沙俄的侵略行径,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车臣汗一方面派使节去莫斯科抗

议,另一方面,刀兵相见。

    1668年。贝加尔湖以西,耀武扬威的哥萨克终日高枕无忧。虽然不时受到蒙古

人的“骚犹”,但哥萨克们深信,那成不了多大气候,所以,有许多哥萨克离开了

色楞格斯克、乌丁斯克、在贝加尔湖以西建立了一些堡寨。

    土谢图汗决定派骑兵突袭哥萨克堡寄,杀一下沙俄的威风。

    精锐的骑兵从天而降。妄自尊大的哥萨克面临“天兵”,惊慌失措,匆匆应战


    蒙古骑士的铁骑如风,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勇猛冲杀,把哥萨克打得溃不

成军。当闻讯急忙赶来接应的大批哥萨克到来时,迎接他们的只有满地尸体和冲天

的火光。

    蒙古铁骑,雄风犹在!

    几年以后,土谢日汗再次重创俄军。

    1685年。色楞格斯克城郊。

    驻守城内的哥萨克结队出城,到散居郊外的村落里去抢牲畜,好久不曾掳掠的

哥萨克们得重洋洋,带着抢来的牲畜往回返。一路上,哥萨克们欢声笑语。

    闻讯的土谢图汗认定,这是一个打击沙俄的好机会。当即命令铁骑兵拦截敌人


    蒙古铁骑卷起漫天沙土,直追哥萨克。

    在离色楞格斯克约三十里的地方,双方交锋。蒙古健儿视死如归,歼敌迅捷,

很快,俄军就溃散了。刚刚抢来的牲畜又被夺回。

    侵略者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们希望和士谢图汗等人正面交锋,以便报仇雪恨


    1688年,色楞格斯克。

    土谢图汗的弟弟巴图炙珲台吉,亲率十万蒙古铁骑,兵临城下。

    蒙古铁骑迅速、准确地袭击哥萨克侦答部队,烧毁哥萨克储备的杂草。并且切

断了色楞格斯克和外界的联系。

    沙皇宠臣、“全权大使团”团长戈洛文心急如焚。

    入夜,城外土坡上满布着蒙古铁骑,灯火通明。

    戈洛文想乘夜派人去乌丁斯克求援。他派出五名哥萨克,连夜出城。结果,蒙

古铁骑戒备森严,他们刚出城就被发现,两人被当场追杀,其余的逃回城人内。

    戈洛文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只好下令出战。

    仓惶出城的哥萨克人们然敲着鹿皮战鼓,列成方阵。但显然已经惧怕了。

    三军可以夺帅,但不可以夺志。已经被夺“志”的哥萨克,刚与铣骑军接触,

便退守城内,再也不敢出战。

    铁骑军士气大盛。

    只可惜,祸起兼墙。准噶尔部首领、沙俄走狗噶尔丹,突然从背后袭击。色楞

格斯克侥幸保全下来。

                           二、碾碎俄罗斯之梦

    森林尽处便是茫茫草原,
    一名射手正在弯弓搭箭,
    木条构架的蒙古包在他背后出现,
    里面铺着毛毯,
    外面盖着毛毡。

    这首描写蒙古风情的诗,是俄罗斯人为那些替沙皇效力的蒙古人所写的赞歌。


    厄鲁特蒙古人本来是荣耀异常的。

    早在十七世纪初,厄鲁特蒙古人就率先给北欧海盗的子孙一记响亮的耳光,迫

使沙皇改变初衷,由武力征服改为拉拢利诱。

    在伪善的沙俄不断“遣使通好”的岁月里,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和

硕特四部,由恭谨克制到严辞拒绝,逐渐认清了沙俄的狼子野心。

    他们的确不曾辱没蒙古魂,不曾有愧于大清龙庭,不曾亵渎神圣的《1604年蒙

古——卫拉特法典》。

    准噶尔部一直是厄鲁特蒙古人的骄傲。巴图尔洋台吉、僧格珲台吉,都是抗俄

英雄,都曾为民族存亡而奔波。

    可惜,子孙不肖,辱没了先人英名。

    僧格是在权力倾轧中即位的,沙皇俄国对强硬拒俄的僧格恨之入骨,暗中收买

僧格政敌,害死了僧格。

    曾经以“呼图克图’名义,表示愿意臣服的噶尔丹,甩掉喇嘛架裟,在兄长尸

骨未寒之际就杀死了兄长僧格的次子,夺取了统治权。

    沙俄拍手称快。

    七十年来力主杭拒,桀骛不驯的准噶尔部名存实亡。噶尔丹领导下的准部,成

了残害民族兄弟、分裂祖国的急先锋,成了实足的沙俄帮凶。

    沙俄不遗余力地拉拢、收买噶尔丹,允许他使用西伯利亚牧场,声称不准本国

臣民进入准噶尔部……

    噶尔丹感激涕零,不但派使称臣,而且还与沙俄结成军事联盟,分裂民族,分

裂祖国。

    1688年,噶尔丹武装进攻喀尔喀蒙古兄弟,解除了色楞格色克城戈洛文的窘境

以取悦沙皇。

    1690年。噶尔丹营地。

    噶尔丹心神不安。他派往伊尔库次克去的特使达尔罕至今杳无音信。噶尔丹派

他去是为了请求沙俄援助,可俄国方面一直没有消息。是吉还是凶?阴险的噶尔丹

实在猜不透。

    正狐疑间,侍从来报:

    “达尔罕宰桑陪贵客到!”

    噶尔丹顿时喜上眉梢,急步迎出帐外。

    来客叫基比列夫,他带来了戈洛文的文书和一份协同作战计划。

    戈洛文在信中许诺:

    “只要您博硕克图汗去进攻蒙古人,沙皇陛下就不会停止攻打蒙古乌卢斯。”


    基比洛夫亲自为噶尔丹讲解协同作战计划,帮晨噶尔丹分配兵力。

    噶尔丹有恃无恐。

    1890年,噶尔丹率军二万,挥师南下。大清王朝洞悉沙俄阴谋。9月,裕亲王

全大败叛军于乌兰布通。

    噶尔丹贼心不死,沙俄意犹未尽。

    沙俄答应派火枪手一千名、大炮若干门、火药、铅弥弹干,帮助噶尔丹。

    噶尔丹借沙俄之势,二次南犯。

    大清龙庭震怒了,康熙帝御驾亲征,一举平定噶尔丹叛乱。

    沙俄利用噶尔丹控制蒙古、进逼中国的阴谋虽然被击得粉碎,但其扩张野心仍

然不死。

    1756年。哈萨克阿布汗汗营地。

    阴险狡诈的阿睦尔撤纳由于准噶尔人民的反对,避居此处。他谋杀政敌、投顺

大清、发动叛乱。其目的只有一个:专制西域。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阿睦尔撤纳

只能寄人篱下。他失意、消沉,但野心未泯。

    他每日游来逛去,看似无聊,实则在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无孔不入的沙俄见有机可乘,便秘密派使者拜访阿睦尔撤纳。当他从来使卡斯

基诺夫手里接过奥伦堡总督的亲笔信时,才相信这是真的。他捧读信札,当他读到

“请来奥伦堡,这里将有您的宁静和安全”时,不由得热泪盈眶,豪气勃发。

    阿睦尔撤纳那潜伏着的野心又活跃地跳动了。他潜回了塔尔巴合台。

    这里曾是神圣的《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诞生之地。对沙俄感激零涕的

阿睦尔撤纳就选择了它作为反叛基地。

    阿睦尔撤纳派使求援可沙俄正和普鲁士作战,无力他顾。阿睦尔撤纳只演出了

一幕闹剧,最终兵败塔尔巴合台,客死他乡。

    沙俄再度竹篮打水——一场空。

    历史无情地戏弄了三番两次编织美梦的沙俄。

                            第三节  两强勘界

                              一、委屈求全

    1689年8月9日。尼布楚城外,石勒喀河、涅尔查河之间。

    中俄双方的帐篷紧挨在一起。俄罗斯帐篷覆盖着鲜艳的土耳其毛毯,内设铺有

豪华毛毯的桌子和圈椅,桌上陈设着精美时装和金质墨水瓶。清使帐篷是用朴素的

麻布制成的,一张普通的桌子后面摆了一条宽板凳,板凳上铺着毡子。

    在贝加尔湖畔大施暴虐的戈洛文趾高气扬。他身穿金黄色锦缎水袍,外披金黄

色斗篷,在三百多兵护卫下,来到了这里。

    此时的戈洛文,外表显得极为平静。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无须做作就能自然

而然地显示自己的身份,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精明老练,更主要的,是战场上的暂时

优势使他有恃无恐。

    清使中不乏聪明、稳重的人。索额图,佟国纲和阿尔尼,无一不是大清重臣。

但是。他们都缺乏对中国以外世界的经验。所以,他们一开始就很谨慎,生怕陷于

对方圈套。

    由于会谈地点设在两河之间,所以清使必须渡河。对此,大家意见不统一,佟

国纲认为:“沙俄阴鸷,我们必须严加防范。如果俄方在船上胁迫我们,或者把船

打沉,那如何是好?”大家都不无担忧。

    随行的译员,葡萄牙人张日升(托马斯·贝瑞拉)则认为:

    “如果花了这么多钱,许了这么多诺言,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我们竞没有打

开我们所敲的门,到了俄国人的家竟没有和他们见而,这会使皇帝奇怪,成为全世

界的笑柄。”

    虽然大家也认为有理,可仍然不愿渡河。最后,稳重明达的阿尔尼同意渡河,

别人也只好同意。

    清使乘三只船渡河。

    谈判开始。

    两国使团同时进入各自的帐篷,同时在桌后就座。俄罗斯使节戈洛文和伏拉索

夫坐在圈椅上,谢苗·克尔尼茨基坐在板凳上,随从军职人员侍立。清使索额图等

人盘腿坐在一条宽板凳上,众随行文武官员、随从呈半圆形侍立。

    互相寒喧过后,戈洛文请求俄使审查他的授权国书,并要求索额图出示国书。


    索额图沉声答道:

    “我大清一言九鼎,以信义为尊。不必验看什么国书,我持有我皇御玺。自然

拥有全权。”

    言毕,恭谨地捧出御玺。

    在谈判中,双方在我国蒙古地区和中俄中段边界上分歧较大,双方相持很久。


    谈判开始后不久。我大清首席使节索额图就提出:

    “修建涅尔琴斯克(尼布楚)、阿尔巴津(雅克萨)和色楞格斯克(色楞格域

的那些地方、以及这些地方附近的布里亚特人和其他族贡民游牧的地方,一直到贝

加尔湖整个这一个地区,都属于我国,因为这些地方全都在南部地区,而且曾经领

有这些地方的那些酋长们,如今还健在,居住在他们那里。”

    清使力主在蒙古地区划界。

    戈洛文坚决反对。他申辩道:“许多异族人居无定处,至今住在双方,既住在

沙皇陛下方面,也住在博格德汗殿下(中国皇帝方面:从来都不应以这样的逃亡者

划分疆界。”

    戈洛文主张以阿穆尔河(黑龙江)为界。清使断然拒绝。

    谈判陷入僵局。

    双方三番两次地重复自己的观点,完全不接受对方的反驳。

    戈洛文等人从高高的圆椅上不时伸手去取那些银杯,饮水频频。我大清使臣则

按老习惯频频从那些只深有薄薄一层漆的木杯子里饮茶。

    谈判从上午持续到苍茫黄昏,双方没能达成协议。

    次日,谈判继续进行。

    寒喧之后,索额图再度提出从蒙古地区划界,再次指出:

    “贝加尔海这边的土地,完全属于我皇所有,因为贝加尔海这边的土地全是蒙

古汗的领地,所有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臣民。”

    戈洛文申辩,这些地区是属于沙皇陛下的,呼吁:“停止其他不必要的谈论,

着手确定边界。”

    索额图据理力争,并宣布:“贝加尔地区属于我皇,所以边界必须在它之外,

如果员大使根本不曾奉有考虑这种边界的指示,那也不必再谈什么。”

    清使臣表示,必要时不惜退席复命。

    戈洛文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大声嚷道:

    “难道。大使们奉本国君主之命,不是为了缔结永久的和平条约的划分边界吗
?”

    索额目审时度势,用满语跟佟国纲、阿尔尼商量了一番,决定作出让步,提出

以尼布楚为界。

    戈洛文见状,便提出了相应的新建议,沿阿穆尔河支流结雅河划界,从结雅河

开始,阿穆尔河左岸属俄罗斯,右岸属中国。

    已经放弃蒙古大片地区的清使团立即拒绝了这一无理建议。

    索额图怒气冲冲地说道:“除尼布楚外,我们不再提议其他边界,没有什么可

谈的了!”

    谈判再度陷入僵局。

    两国使节团客气地道别,各国驻地。

    当夜,索额图命令随从:“开会已无必要,从会议地点将帐篷撤回。”

    谈判几乎到了破裂的边缘。对沙皇极为不满的索额图决意不再让步。

    后来,由于形势变化,索额图等人为预全大局,派张讯升知会戈洛文:“奉我

垒谕旨,提出以同样从左面流人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这是最后的意见。”


    戈焰文严辞拒绝:“如此划界,沙皇陛下将让出阿尔巴津堡和颜尔古纳堡。我

未受权划分蒙古诸汗和俄国领地。”

    双方又几经努力,终于达成了协议:

    第一条:以绰尔纳河附近自左面流人石勒喀河之格尔必齐河为界。南侧河流归

中国,北侧河流归俄国。阿穆尔河附近的河流。山岭和土地,留待后议。
    第二条: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岸归中国,北岸归俄国。
    第三条:拆毁阿尔巴律,居民及军队撤回俄国。
    第四条到第六条规定了交换逃人、贸易和边界纠纷等问题。

    这就是《中俄尼布楚条约》。

    大清使臣虽然据理力争,要求解决蒙古问题,但由于沙俄早就把蒙古视为自己

版图内的一部分,极力回避这一问题,所以谈判未能就中俄东段边界达成协议。

    大清使臣委屈求全,蒙古地区搁置一边。贪欲无穷的沙俄利用中段边界未划定

的机会,紧锣密鼓地侵略扩张。大清龙庭也洞察沙俄的扩张意图,以及那潜在危胁

制定了相应的对蒙政策。

    表面恢复了往日平静的蒙古游牧地,实际上正经历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两强

相较,到底“鹿”死谁手呢?

                              二、讹诈订约

    千年流淌的额尔齐斯河那苍老的而颊上,接着一丝难得的微笑。这里曾经有蒙

古族兄弟相残,这里也曾有过“北极熊”那凄厉的吼叫。如今:这里获得了片刻的

安宁。没了刀光剑影,也没了血雨腥风。

    媚态十足,狡猾异常的黑狐,又开始和轻信的猎狗嬉戏。安居乐业的蒙古重操

旧业,骑马执箭,弯弓围猎。

    一派太平盛世的气象。

    这里是《中俄尼市楚条约》划出的“两不管”地带。但利欲熏心、侵略成性的

沙俄不可能袖手旁观。沙俄商人打着和平贸易的招牌,巧取索夺;俄罗斯军人奉令

窃取情报,深入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测查自然资源,绘成地图;哥萨克还强行修

筑工事。当然,大清龙庭也不会旁观,索额图等王公重臣,念念不忘尼尔楚谈判的

委屈求全,刻意扶持喀尔喀蒙古人,发展与蒙古人的贸易。

    一派样和的额尔古纳河畔,实际上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角逐。只不过,没有刀

光剑影,硝烟弥漫。

    野心勃勃的彼得一世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很想了解清朝博格汗

(皇帝)的意图。但是,耍想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狡诈的彼得一世不想

做出一种过分关心边界问题的姿态,以免被清朝小瞧或抓住把柄。那么,怎么办才

能两全其美呢?

    正当彼得一世一筹莫展的时候、荷兰人、外交事务衙门长官、韶皮库司库维尼

乌斯前来遇见。他向沙皇求情。请赐准他的同乡伊兹勃兰特·杰义斯,到中国经商


    伊兹勃兰特·杰义斯,是荷兰人。他曾在德国汉堡经商,后来,为了更好地施

展自己的经商才华,来到了俄国,起了个俄文名字叫叶利札里。‘他通过同乡、沙

皇宠臣求请,想望批准他取道西伯利亚前往中国,他同时想清沙皇思准,借国库六

千卢布,一半付现金,一半付貂皮和其它毛皮;为了便于跟中国人做生意,他还想

请沙皇赐他个官商衔。

    此外、杰义斯别无奢望。

    得知此事的沙皇正中下怀。这不仅是因为,杰义斯是“自费出国”,经费全部

借支,他从中国运回绸缎及其他货物出售后,就清偿贷款,更主要是因为,解了他

心中的一个难题。

    彼得一世当即召见杰义斯,当场批示:

    “……命你出使中国,办理本大君主对中国皇帝之事务,并授予你,叶利扎里

本大君主致中国博格达汗之亲善国书。”

    杰义斯喜出望外,他本来只想去中国做主意,向沙皇贷款,可如今竟成了使臣


    外交事务衙门受沙皇之命,给了杰义斯一份训令。维尼乌斯再三叮嘱:

    “应亲自将训令作为绝密文件保存、除和你同行的外交事务衙门司书外,不能

让任何人知道内容!”

    这份神秘的训令包括:

    “探悉博格达汗陛下是否愿意信守和约”;
    “释放沙皇陛下的俘虏,交还俄国逃犯,交还大君主沙皇陛下的布里亚持人和

翁克特人”;
    “准许在中国境内建教堂”;
    “应必要时告知清廷大臣,无极讨论边界问题;探询清廷希望如何解决待议地

区的问题”;

    1693年11月,杰义斯一行来到北京。

    清政府深知俄罗斯人狡诈,来者不善,因此严加防范。他们把俄罗斯使团安置

在“四夷馆”。由于不明来意,他们委婉拒绝了倘使自由进入市场的要求,限制他

们行动。

    十天后,康熙帝下诏,在皇宫接见俄罗斯使节。皇家威仪,规正矩方。一切都

是按礼制行事:召见,迎送,赐宴……

    康熙帝当时出于礼貌,接受了信和礼物,但第二天便派人专程送回了信和礼物


    杰义斯只是在与康熙宠信的耶稣会士、法国人张诚交谈时得知,皇上欣然接受

和约,无意侵扰沙皇城寨。

    受命而来的杰义斯只带回了康熙的和平意向这一令人宽慰的消息。清朝官员严

加提防,他无法得知大清想在何处划界,因为一直有清朝官员陪送,所以他也无法

记下边界上的标志。

    回国后,杰义斯传达了口信,并交上了清朝“理藩院”致沙皇的文书。

    结果当然不能令人快慰。大清王朝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沙俄的种种无理要求。

    杰义斯只是一个“使臣’”,而不是戈洛文那样的“全权大使”,因而杰义斯

使华不能说是外交失败,但至少,彼得一世美梦落空。

    得知大清王朝和平意向的沙俄,变本加厉。哥萨克明目张胆地修建堡垒哨所,

强占恰克图;俄罗斯商人牟取暴利,掠夺财富;一心向道的神甫高举十字架,传福

音,收教徒;俄罗斯官员四处送礼,拉拢蒙古王公。

    彼得一世一方面扩展势力,另一方面,想作出和平的姿态。1720年,他决定再

派使使华。

    这次,沙皇选中拥有军人和外交官双重身份的列昂·瓦西里也维奇·伊兹玛依

洛夫,近卫军上尉,驻丹麦外交官,

    在出发前,沙俄外交事务衙门、商务部,都分别对伊兹玛依洛夫作了详细训示

另外,也对随从的一等秘书劳伦特·朗克作了同样训示。

    沙俄训令冗长,商贸是主旨,其内容之详,简直抵得上一部商务法典。由此可

见,沙俄仍想重施故会,玩弄那回避边界谈生意的游戏。

    1720年11月,伊兹玛依洛夫一行抵达北京。

    康熙帝先后十二次接见来使,其中,三次为正式跟见,包括递交国书、正式觐

见、辞行觐见,另外还有九次私人会见。

    在私人会见中,心胸开阔的康熙帝声明:

    “……且我两国无必争之理,俄国为严寒察远之国家,联如派兵前往,必致全

军覆没,且纵有所获,于联究有何益,俄国君主亦同。假如为对抗朕躬而调兵遣将

于贵国人民所不习惯之炎热地带,岂反使之无端而死耶?战争究于两国有何利益?

两国皆有许多土地以图自存也。”

    伊兹玛依洛夫当即表示,一定将陛下的这番好意转达沙皇。

    在会谈中,康熙帝顺便请俄使转告沙皇,清朝曾经多次致函,商讨蒙古边界问

题,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回音。

    对此,伊兹玛依洛夫早经外交事务衙门授意,不涉及细节问题。

    沙俄分明在回避康熙帝已经察觉到这一点,但恭俭礼让的圣主还是以礼相待,

为了表示大清诚意,他授意理藩院,允许劳伦特·朗克留在北京,充任沙俄驻华代

表同意让一块地给沙俄,作建教堂之用倡议为防止私人商队入境,中俄双方实施印

信制度。

    伊兹玛依洛夫大喜过望。

    临别前,康熙帝把自己的披风和留皮帽子赏赐给他,并和伊兹玛依洛夫握手道

别。

    沙俄闻讯,举国欢腾。

    小人之心的沙俄,错误地把我大清龙廷的诚意房解为屈服沙皇陛下。对于康熙

的国书所提的归还选民,议定完边界等问题顺之不理。

    康熙龙颜震怒。

    理藩院议定,采取强硬但不过激的措施,以示不满,扬我龙廷国威。

    他们召见沙俄驻京代表,对沙俄的回避,以及拉拢蒙古王公等事实,表示强烈

抗议。

    狡猾的朗克声称,他本人不是外交官,无权对沙皇陛下的事务作出解释。

    与此同时。清政府派到色楞格斯克,交涉归还越境蒙古牧民的和节,也遭到西

伯利亚总督切尔卡斯基的托辞拒绝。

    潘政府忍无可忍。理藩院郑重声明冶中俄两国的边界问题和进入俄境的蒙古族

牧民归还问题未得到解决以前,中国政府不允许俄国人在中国停留。

    之后,朗克被强令离境。

    俄国商队被赶走。

    中俄贸易完全中断。

    风景秀丽、独赋神韵的额尔古钠河畔,依旧是景致可人的太平盛世,仍旧是大

清龙廷和沙皇俄国争夺的焦点。

    岁月不饶人。戎马一生、威震八方的圣主康熙帝驾崩。康熙第四子雍正继位。

不可一世,攻城掠地的沙皇彼得一世也已作古。继位的是女皇叶卡特琳娜一世。

    雍正秉承先皇遗志,决意解决蒙古边界问题。

    大沙皇则急于解决商务问题。

    沙皇惯使武力征服的伎俩。可如今,大清旗帜飘扬的蒙古地区,满蒙铁骑严阵

以待。沙俄纵有狼子野心,也不敢轻举妄动。

    万般无奈,女皇只好派使。名义上,使华是庆贺新皇帝登基,宣布女沙皇叶卡

特琳娜继位,而实际上另有所图。

    女沙皇最关心的是中俄商贸问题,因此她命令外交事务衙门,一定要选一个精

明的商人。外交事务衙门斟酌再三,选定了萨瓦·卢其迟·务拉的恩拉维赤。

    萨瓦出身于高贵的波斯尼亚家庭,他很早就开始经商。1702年,他只身一人来

到俄国,开设商号经营毛皮。他曾经多次为沙俄政府办事,深得彼得大帝赏识。彼

得大帝赐他房屋并多次派他去威尼斯、罗马,参与各种谈判。因此,他养成了条理

准确和清楚的习惯,非常着于应付微妙的商业谈判和外交事务。

    女皇认定,俄国在它的对华谈判中,从来没有找到过这样有才智,这样称职和

这样忠诚的人物。她任命萨瓦为“特遣驻华全权大使”。外交事务衙门和商务部分

别对萨瓦进行训戒。其中外交事务衙门强调:

    利用一切手段和、一切人,尤其是那稣会教士与中国缔结商约,或者至少也应

恢复中断了的商务关系;如果中国方面坚持要先解决边界问题,可以让步。当然,

要要求延迟划定国界,越迟越好。

    商务部仍是旧话重提,把当时寄托在伊兹玛依洛夫身上的希望,又再次寄托在

萨瓦身上。

    踌躇满志的萨瓦,携带了价值一万卢布的礼物、国书和一件“秘密武器”——

一封意义重大的信。在离开彼得以前,萨瓦把房子租给了法国大使康普里顿。感恩

戴德的大使为他起草了一封给法国耶稣会教士的介绍信,它把萨瓦和以巴多明为首

的耶稣会士拉近了。后来,这帮了萨瓦的大忙。另外,萨瓦还带了三千卢布活动经

费,供行贿之用。

    1776年11月25日,中俄双方开始了第一轮会谈。

    会谈一开始,气氛就很紧张。大清兵部待郎图理探首先指出:

    “沙俄侵我大清所属蒙古大片领土,拘我喀尔喀牧民,我皇圣心仁慈,唯愿和

为贵,不愿刀兵相见,便望速还我河山!

    之后,清朝会谈代表提出一个个条约草案:在从贝加尔湖到安加拉河流域,一

直扩展到托博尔斯克的地方划定疆界。

    城府颇洲的萨瓦,惊诧于中国方面的气势。他不理解,图理积为什么会暴躁易

怒。不象贤明使臣的样子。他暗下决心,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萨瓦玩弄推诿、搪塞、偷梁换柱等口舌之技,尽力回避敏感的边界问题。

    会谈陷于争论之中,先后多达三十多次,双方提出的条约草案多达二十几个。


    谈判席上,双方斗智斗勇,谈判桌下,双方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大清不屑于做那些离间、拉拢的卑鄙勾当,但深知俄使居心区测,所以对俄使

所驻的四夷馆严加防范。

    俄使则极尽拉拢利诱、刺探之能事。他们在谈判前就已经跟巴多明等耶稣会上

取得了联系。经介绍,俄使结纳了康熙老臣马齐。在雍正殿下不得志的马齐,把先

皇皇思忘得精光,暗中自俄使通风报信,使萨瓦能及时了解清朝的态度。

    1927年4月1日,中俄双方商定了不在北京签订条约。双方初步议定,对乌第河

区未定界问题,另行议定;互相引渡边民,俄商可以来华贸易。

    萨瓦急忙派使通报女皇,说谈判顺利,中国方面敬畏女皇,渴望和平。女皇当

然很高兴。

    1727年7月4日。色楞格斯克以南的南布尔河畔。

    当年,就在这里,我大清使臣索额图、佟国纲、阿尔尼等人,委屈求全,与沙

俄以戈洛夫为代表的使团,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弹指一挥间,已是四十年

当年重臣、圣主已作古,只留下那苍老的、没有羁绊的名城作证。

    今天,迎接清使的又将是怎样一种命运呢?我大请代表隆科多等人,追忆先人

胸怀坦荡,决意据理力争,以求无愧于皇思。

    隆科多富于智谋,辩才出众,又天生威仪,他力主归还河山,划定中俄东面边

界。

    萨瓦感事态严重。他对隆科多的固执和坚定,无可奈何,谈判几乎停顿。

    隆科多算好,沙危急于解决中校贸易问题,不会一方中止谈判,所以一点也不

肯让步。

    无计可施的萨瓦只好“挖墙角”。他深知隆科多才是真正的劲敌,而图理积、

领附策芬等清使对于边界没什么科学概念,是蠢才,只要弄掉隆科多,事也就成了

一半。

    于是,萨瓦再次利用巴多明神父联系,托他贿赂康熙老臣马齐,弹劾隆科多功

高欺主,仗势凌人;阻挠谈判,一意孤行。

    偏听偏信、性情暴烈的雍正当即下旨,调回隆科多。

    忠心报国的隆科多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南布尔河畔。

    萨瓦等卑鄙小人如愿以偿。

    精明的萨瓦,面对一群资料缺乏的平庸之辈,当然轻易就能占上风。

    8月31日,在谈判不利的情况下,清朝代表,俄使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

定:

    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作为两国国界,由此东至额尔古纳河,西至沙华

纳依岭,为两国边界线,南归中国,北归俄国。

    在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适中平分设立鄂博堆,分界标志,作通边贸易地

点。

    疆界划完后,边民不得随便越界。

    紧接着。中俄双方又分别于10月23日,11月7日签订了《阿巴哈依图约》和《

楞格界约》。

    1728年6月25日,中俄双方在恰克图河畔互换文本,称《喀尔喀会议通商条约
》,
也就是《恰克图条约》。

    至此,中俄中段边界正式确立。

    沙垒敌国攫取了贝加尔湖一带的广泛地区。而这里原属我华夏河山。

    狭路相逢,勇者胜。谈判桌远比沙场残酷,“主帅”应该勇冠三军、先声夺人

了解对手的目的,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隆科多无疑是个中奇才,只可惜圣主偏信

致使后院起火,而这一切,全是沙俄的计谋。

    南布尔河畔,再次留下了一点缺憾。不知那当年曾委屈求全的索额图、佟国纲

阿尔尼,在九泉之下作何感想?恐怕,伤心总是难免的。

    不过,当时清庭几代以来,费尽心思,要解决中俄中段边界问题。从圣主康熙

到暴烈的雍正无一不竭尽全力。而今,不动刀兵,就正式解决了一个遗留下的争端

委实不易。

    中俄东段。暂时出现了各事其中、睦邻友好的场景。额尔古纳河畔,风光愈发

迷人。这里已经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无硝烟的战争。蒙古族人悠闲自得,骑马执箭,

弯弓围猎。

    百余年后,沙俄侵吞的野心再次狂喜地跳动,这里又是硝烟弥漫……

                      第四节  土尔扈特部万里归中华

                           一、身在曹营心在汉

    千年流淌的额尔古纳河哟,
    你悄悄地诉说什么?
    谁的悲哀。
    谁的忧愁,——溶进了你那宽广博大的胸怀

    这是一首古老的民歌。很难说清楚,这首苍凉的歌子确指什么。不过至少有一

点,那就是后人对往昔的追忆,在情怀激越时也难免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虎,是

惆怅,是感慨、是哀怨。总之,不会轻松就是了,如此,当然物也如此、因为人能

托物寄情、喻事。正因为此,所以后人反思及古老的额尔古纳河畔曾经发生过的事

存在过的人时总觉着额尔古纳河最可信,最有情、最公正。

    果如此,那么额尔古纳河该不会忘记土尔扈特人吧?远行的游子最令母亲挂怀

归来的游子母亲最喜欢。这是人之常情,想来灵异的母亲河许不会例外吧。

    额尔古纳河曾经哺育过一个神勇的民族——厄鲁特蒙古人。那时,母亲河还风

韵犹有。她沉默、宽容、非常宠爱自己的子孙。

    那时,厄鲁特蒙古人有四支: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杖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

或许是由于母亲河的大度,使他们活得满意,所以在骑射谋生之余,有了那种互相

攻击的问心,各兄弟之间经常刀兵相见。

    蒙古族上有过征服世界的历史和桀骛不驯的传统。更兼当时的蒙古各部位于天

高皇帝远的北疆,游离开祖国边陲,各部只能自成一统。缺乏象先祖铁木真那样的

“一代天骄”式人物,所以很难保全。

    同样是骁勇异常的土尔扈持人,可以舍身而赴敌,可当时是兄弟相残,于心何

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土尔扈特蒙古人首领和鄂尔勒克心灰意冷。他挚爱骑射游牧的中华北疆,眷恋

那豪爽勇猛的手足同胞,可他忍受不了那种兄弟相残的情景,他更不愿自己的族众

受到欺凌。他决定率族众全身而退,另寻乐土。

    1633年,和鄂尔勒克率领族众,携带毡帐等生活必需品,赶着畜群,北上寻找

安身之地。

    苍茫河山,何处可以安家立命?土尔扈特人远离故土,只身北上。那漫长的旅

途留下了多少酸楚的泪,那多情慈善的额尔古纳河记下了多少次再回首!

    游牧人离不开水和草。历尽艰辛的土尔扈特部族人终于遇到了一块乐土,伏尔

加河下游。这里荒无人烟,水草肥美,正适合骑射民族生存。土尔皇特人感激上苍

慈悲,慨叹终于找到了一块乐士。

    善良的土尔扈人定居下来在他们心目中,这里是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而实际

上,造化捉弄人。他们那辛酸的历史就从这里开始。

    客居异域的土尔扈特部格守祖先传下来的规矩。他们仍然住毡包,穿皮袍,骑

骏马,仍然骑射游牧。那多少年来约定成俗的东西、仍旧约束着每一位蒙古人:集

体决定部中大事,和平解决纠纷,礼佛敬喇嘛……

    只可惜,好景不长。对我中华北疆垂涎三尺的“北极熊”来到了这里,从此,

乐土有了许许多多的纷扰,有对沙俄逼迫的愤慨,也有对故土的眷恋。

    沙俄对当年铁骑西征、威震欧亚的蒙古人心存敬畏。他们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土尔扈特人就范。

    沙俄看中了土尔扈特部的皮毛,牲畜,于是,就不惜豁免原来每年三千卢布的

关税,变相地进行商业侵吞,妄想成为蒙古人最可爱的伙伴,达到结成同盟的目的


    狡诈的沙俄深知,让草原上的游牧人臣服很难,所以他们声称,如果不敢订约

那么哥萨克人会经常光顾这里。用武力逼迫的方式,先后和土尔扈特部签订了十二

个条约。

    为了民族生存,深明大义的和鄂尔勒无忍辱负重。他深感这里很难成为真正的

乐土。

    寄人篱下是蒙古人所不愿的。一向来去自由、桀骜不驯的蒙古人,戴上了枷锁

处在那异域的伏尔加心胸开阔,赐予了远方游子衣食丰足,人丁兴旺,可那伏尔加

河的不肖子孙,却在排挤他们,压榨他们,土尔勒克又何不是如此!土尔扈特部心

系故国。

    和鄂尔勒克死后,他的儿子书库尔贷青、罗卜藏诺颜曾感到习惯不同,言语又

不通,还是祖国好啊!

    言毕,一饮而尽。他命令手下,拿大碗来,要与诸位大人一醉方休。

    来访的客人深为土尔扈特部的气氛感染,他们很理解也很同情这些游子。对于

这种眷恋故国之情。任何话都无法宽慰。他们也尽情地豪饮,与族众同乐、同醉。


    在他们居庄的十四天里,每天都有盛情的宴会,每天都能听到思念故土的言辞

看到那酸楚的眼泪。

    没有不散的筵席。大清来访的使臣要离开了。阿玉汗派自己的亲信阿扬尔,携

带礼物、信函回访永熙帝,阿玉汗的小儿子策楞敦多布还向康熙帝敬献一杆鸟枪。


    “娘家人”要上路了。阿玉汗率族众送行,阿从汗恳切、诚挚地请佛祖保佑圣

主唐熙,并再三请殷扎纳等人转达他向康熙的祝福。

    土尔扈特族人手捧檀香,双手合十,恭谨垂着,口中称诵:

    “尊贵的客人啊,佛祖保佑!”

    殷札纳等人也非常激动,有这样的子民,确实是皇上鸿福啊!他们饮下壮行酒

然后上马,与土尔扈特部族众挥手道别。

    草原上,清朝客人的马队已渐渐远去了。阿玉汗等人仍然立在那里、木然、凄

楚而又哀怨。他们那饱经磨难的心,跟着那来自故土的人去了,远去了……

    殷扎纳等人回国后,面见圣上,详细描述了出使情况,和土尔扈特部的心愿。

圣主康熙嗟叹不己。

    礼尚往来。旅居他乡的土尔扈持部、不断派人来清廷,或者礼佛,或者进贡通

好。清政府一直是礼遇有加,待如上宾。

    1731年,土尔扈特部台吉多尔齐派遣阿尔巴图、沙喇布丹津等人来到北京,请

求拜见达赖喇嘛,言辞恳切,唯恐皇帝不恩准。雍正帝不但很痛快地答应了他们的

请求,而且还就这件事给理藩院下了一道圣旨:

    “……他们住在遥远的北疆,多年来受俄罗斯压制,竟有这样诚挚的愿望,实

是我大清的荣耀。应该好好地提供粮草等物,送他们去礼佛,回来后,要多给他们

些茶叶、钱币。”

    阿尔巴图等人在清廷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拜见达赖喇嘛的神圣使命。土尔扈

特部欢欣鼓舞。

    1756年,阿玉汗之子享罗布喇什,再次派遣吹札布借道俄罗斯,历尽千辛万苦

花了三年时间,来到北京,进贡通好,顺便去西藏礼佛。乾隆帝接见了吹札布、并

派官员陪同他去西藏。

    第二年,吹札布结束了西藏之行,回到北京。

    乾隆帝再次召见,询问西藏一行的状况并表示慰问。吹札布表示!

    我们只是依附俄罗斯,而不是投降他们。我们怎么肯做俄罗斯的臣民?”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画出了土尔扈特部的疆域图,献给乾隆。

    土尔后特部和清廷又亲近了一层。

    派人互访、准许理佛,从政治上和宗教上缩短了那横在北京和伏尔加河之间的

茫茫万里路。血浓于水。身处异域的游子们心系故国,思念哺育他们先人的故士。


    善良、淳朴的蒙古人,在祈求佛祖保佑时,常常不约而同地提出同一个要求:


    “佛祖保佑,让我们的灵魂回到故土。”

    伏尔加河畔。蒙古人为生计日益艰辛,这里少了那蒙古人豪爽的笑产、骂声,

多了那苍凉悲壮的长调。他们在一次又一次吟哦那故老相传的英雄史诗,追忆雄风

靡然的老人和那惊心动魄的丰功伟绩。那一声声令人心酸的长调,仿佛在呼唤,在

催促:

    魂兮归来!

                            二、杀条归国血路

    伏尔加河下游,一片凋零的气象。

    体格健壮、性情粗野的彼得大帝,精力过人,智谋也过人。他企望走出内陆。

因为他已经拥有无数顷土地和领土、游牧为生的臣民,他想称雄海上。为此,他不

惜穷兵黩武,

    “钱是战争的命脉”。是彼得大帝的至理名言。为了钱,为了战争,残暴的彼

得一世不惜榨出人油。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人受尽盘迫。

    精通用兵之道的彼得非常看重蒙古人的勇武。在他看来,沉静果断的蒙古人远

比面目挣狞、杀人越货的哥萨克更胜任刀兵之事。于是,他不断抽调土尔扈特铁骑

强迫他们去杀人,去攻城掠地。

    彼得大帝死后,继位的叶卡特琳娜一世仍然挥师南下,征战不息。

    与此同时,沙俄不忘同化土尔扈特蒙古人。大批东正教士刻苦学习蒙语,操着

蒙语讲经布谊,借上帝之名强行给蒙古人施洗礼。

    土尔扈特蒙古人忍无可忍。

    1770年11月,伏尔加河变得出人意料的温顺。她没有冻结那仁慈的心,仿佛在

真诚地挽留那饱经沧桑的游子。

    游子意已决。

    北岸的一万多户士尔扈人也渴望与南岸兄弟携手南归,只可惜,温柔的伏尔加

河居然未结冰,留下了这些心系故国的子民。

    土尔扈特部首双握巴锡毅然向北岸兄弟辞行,率领十六万九千余人,和大批牲

畜,离开了七代人居住了70余年的伏尔加河。

    南归之路茫茫。土尔扈特人扶老携幼,众志成城。

    他们选派身强力壮的旅众,组成蒙古铁骑,攻克了四座阻拦他门的俄国城镇,

阻击了围追堵截的俄国骑兵,奋力南下。

    由于匆忙,土尔扈特部迷了路,进入了无水也无草的戈壁滩。由于环境恶劣,

老人和孩子死去很多。伤心欲绝的蒙古人不得不横下心,擦一把那难以擦干的泪水

带着那亡人的灵魂,南归,南归!

    苍茫渤海,留下了难以数计的血泪,父子诀别、夫妻永离,土尔扈特人心都碎

了。

    八个月的万里行程中,土尔扈持人无法找到饮水,只好喝畜牲的血,结果瘟疫

肆虐,死者无数。

    1771年6月,土尔扈特部终于抵达伊犁。

    “终焉思故国,遂而别殊伦。”

    远方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大家族。

    涯巴锡在会见伊犁将军时。含泪诉说那屈辱的历史,和那南归途中的艰辛。在

场的人无不泣下。渥巴锡为表示归国的诚意,献出了祖先1410年永乐年间受明朝策

封的一颗汉篆玉印。

    中华北疆的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很快就帮助土尔扈特人安了家。

    游子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

    1771年,热河木兰围场。

    乾隆行幄里,红毡铺地,彩灯高悬。江南那巧夺天工的织锦饰物,桂满了行幄

把看似简陋的帐子,装扮得富丽堂皇。

    渥巴锡奉圣旨来到了这里,面见圣上。

    当兴高采烈的宾仪官高呼“贵客到”时,乾隆帝亲自便服出迎,双手搀起匐匍

在地的渥巴锡,携手进入帐内,并让他坐在自己的近旁。

    最令渥巴锡的激动的是,乾隆帝竟然会讲一口流利的蒙语!

    乾隆一声“赛音拜闹”(你好啊!)使历尽万险,受尽凌辱的渥巴锡激动万分

虎目垂泪。

    接着,乾隆用蒙语和渥巴锡亲切交谈。谈历史,谈现状,十分关心土尔扈特人


    之后,赐宴款待渥巴锡。酒不能使豪爽的蒙古人醉倒,但这种故乡人的热诚,

却真的使他们醉了。

    同年九月,仿西藏布达拉宫建成的普陀宗乘庙在承德落成。乾隆携握巴锡前去

参加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盛大法会。

    乾隆帝向各界人士介绍了游子握巴锡,并封他为卓里克图汗(刚毅之意),立

碑为证。另外,分封土尔扈特请领主。把他们安置在准噶尔盆地南北部和西部。

    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再次感受到了浩荡皇恩。土尔扈特部人民更是难忘圣上思典


    土尔扈特人扬眉吐气。

    乐土就在脚下。百余年前,和鄂尔勒克率族众北上,为的是回避兄弟相残,另

寻农家立命处。当年,荒无人烟的伏尔加河流域收容了他们,可还未抚平他们那还

在滴血的心,灾难就降临到他们头上。从此,再无宁日。终点又回到起点。不屈的

蒙古人心系故土,万里回归,终于找到了一片真正的乐土。

    是啊,祖国母亲的臂膀最坚实;最可靠。想那当年负气出走的游子和鄂尔勒克

总该相信这一点了吧?

    永远留在他乡的人哟,魂兮归来!


 

--
▉  .  ★ .  .  .   .       .● . .  .  .    .▉
▉  .  .     ∴  .      下雪了        . (¤)  ▉
▉   .   ◢◣ . .     你在哪儿 ?  .     ║∴ ▉
▉   ∴ ◢◆◣.   .     ∴ ☆         ● ║  .▉
▉ .   ◢■■◣∴                     ▲*║   ▉
▉  .  ︶【】︶ (只有路灯他笑我呆)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0.0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