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gic (从头再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十章  失落与困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4日15:35:2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十章  失落与困境

第一节 多米诺效应

一、震撼世界的东欧剧变
    历史缓慢地但却是顽强地向前发展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和以美

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集团在对抗中互求生存。在军事上,两大集团之间可谓势均力敌

互不相让。你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我就有华沙条约组织与之相抗衡。但在经济上

东欧社会主义集团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却远远地落后于资本主义各国,且差距越

来越大,引起了东欧社会主义各国人民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在这种情形下,东欧社

会主义阵营各国不得不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力求摆脱经济的困境,寻求新的发展道

路,这为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政策”找到了突破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政治风云变幻,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会主

义“大家庭”在瞬间瓦解了。长期困扰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

经济和政治上的改革,使社会主义各国“和平”或“流血”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19
85年,年轻的苏联新一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提出了他的改变世界

格局的“新思维”。重新制订了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放松了对东欧各国和蒙古等

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于是各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仿效苏联,实行改革。自然,只

有经济领域里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对本国政府又提出了政治上的变革要求,

社会主义各国内部各种势力借机纷纷起动,还出现了反对共产党一党统治的反对派

组织,加上西方世界的推波助澜,使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更加复杂化和尖锐化。在

短短的几年间,东欧各国及苏联的共产党都丧失了执政地位,有的沦为在野党,有

的被取缔,有的改名为社会党,各国政局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出乎世人的预料。

一时间,东欧各国及苏联上空浓云密布,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几成众矢之的,我们首

先来看看东欧及苏联发生的剧变经过:

    首先被西方打开突破口的是波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波兰经济陷入严重危

机的情况下,反对共产党执政和团结工会在席卷全国的浪潮中宣告成立。其主要领

袖为工人出身的瓦文萨。团结工会成立后,成为波兰共产党几十年未遇的强有力的

政治对手。团结工会迅速发展和壮大,引起波兰政府的恐惧和镇压。团结工会十年

来的历史,正如它的外文名称中的第一个字母“S”一样,经历了一个兴衰沉浮的

折过程。它曾经盛极一时,会员遍布全国各地,后又江河日下,被共产党执政的政

府宣布为非法组织而被取缔。瓦文萨也尝到了铁窗的滋味。但在风云变幻的1989年

它竞又东山再起,并通过合法的选举,击败了共产党,夺权成功,取代了执政达
40
年之久的波兰共产党——波兰统一工人党,从而使波兰这个拥有二千八百万人口和

三十一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变了发展方向,1990年11月,团结工会

领袖瓦文萨当选为波兰总统,波兰的社会主义制度消失了。瓦文萨在波兰实行完全

的经济改革,并大量向西方外国求援。正当波兰脱出社会主义大家庭对,在匈牙利

首都布达佩斯的教堂里却钟声齐鸣,此时正是1989年6月16日中午12时,匈牙利政

和人民为纳吉举行了“隆重的重新安葬仪式。纳吉是匈牙利的领导人,于1956年被

宣布为犯有“组织推翻匈牙利人民民主国家制度罪”和“叛国罪”而处死。现在匈

牙利政府却为他彻底平反,称他是“杰出的国家领导人”。并且为他举行隆重的国

葬仪式。这是匈牙利政府改变发展方向的信号。此后不久、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就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沦为在野党。匈牙利也紧步波兰的后尘,驶向了资本主义

世界的方向。

    就在同一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人昂纳克、克伦茨先后被迫辞职,共产

党在东德的统治岌岌可危。两德统一,拆除“柏林墙”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势

不可挡的洪流面前,1990年10月2日迈向3日的夜晚,对于近八千万东德和西德的人

民来说,非同寻常。当时针指向3日零时时,在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前,伴随着联邦

国的国歌声,特制的旗杆上徐徐升起了黑、红、黄三色的联邦德国国旗,分裂了
45
年的德国重新统一了。于1949年10月7日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从世界地

上消失了。前民德共产党领导人昂纳克被迫到苏联避难,后又被遣回到德国,被柏

林地方法院审判。民主德国合并于西德,前民主德国的共产党的地位一落千丈,到

处受到歧视和排挤。社会主义大家庭又少了一个成员。强大的日耳曼人是否会重温

当年日耳曼帝国的美梦,欧洲及其周围国家不禁心惊。

    1989年圣诞节的前几天,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布加勒斯特突然炮火连

天,枪声大作。原来是反政府武装同保卫政府的军队之间由于人们的示威游行而爆

发出激烈的战斗。此时,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正在伊朗访问,他急忙

飞回国内进行弹压,但形势已无法挽回,情况越来越有利于反对派。就在圣诞节那

天,执政近25年之久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被推翻,他和他的妻子被反对派救国阵

线逮捕,几天后被秘密处死。又一个共产党国家从地球上消失了。此外,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捷克斯路伐克、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共产党,也都逐渐失去了执政党的地

位。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消失了。

    面对东欧的剧变,作为其领袖的苏联难道就甘心袖手旁观吗?苏联眼看一个个

小兄弟背他而去,岂有不心痛之理?奈何苏联自身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无暇顾及东欧。自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行激进的改革措施,苏联国内固有的各种

矛盾重新暴露并且日益尖锐起来。其中尤其是民族矛盾、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的矛

盾特别突出。1991年8月,共产党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企图推翻戈尔

乔夫的统治,但这场政变很快就失败了,政变只维持了两天就失败了。戈尔巴乔夫

重新执政,但他的政治地位也不牢固,于91年度被迫辞职,让位于更加激进的改革

者叶利钦。1991年,苏联解体了。一个在地球上横跨欧亚大陆、占据10个时区的超

级大国的分裂,宣告了从1922年起就在这块国土上飘扬了近70年的镰刀和锤子的苏

联红旗的消失。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这面红旗,于1991年12月25日,在凛例的西

伯利亚寒风中完成了它的历支使命、凄凉地随着雪花降了下来,代之而起的是白、

红、蓝三色的俄罗斯旗帜,存在了六十九年的苏联正式解体,一个庞大的、统一的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世界地图上消失了。前苏联就象一只百足之虫,死而

不僵,外强中干,分裂为十几个独立的国家。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有

的已发展成武装冲突。苏联的共产党也被宣布为非法。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至此也放弃了当初其缔造者的最初愿望,走向了他们愿望的反面。这样,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如泥沙所筑的大厦,一夜之间,消逝得无影无踪。其变化给世界

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三世界来说,更是特别严重和深刻。

                             二、树倒猢狲散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各国的剧变,使这些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前东欧各国

的经济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而前南斯拉夫一直战火不断,前苏联各国国内物

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困难,经济改革也一时难见成效。前苏联的继承者俄

罗斯联邦国内也面临困难,它自身还要靠西方的援助度日,所以没有能力再象以前

那洋去援助别国了。这对蒙古、越南、古巴以及非洲一些专靠苏联贷款和援助的弱

小国家来说,不啻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阴雨。我们知道,蒙古国家所需的日用

消费品中,百分之八十是依靠苏联提供的,现在俄罗斯自身难保,自然无暇顾及他

人。前苏联于是就减少甚至停止了向蒙古出口石油等工业产品和日用消费品,这使

得蒙古叫苦不迭,却又有苦难言,给蒙古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宾巴苏伦由于无法解决经济问题而提出辞职,他在辞职中谈到

蒙古的经济危机,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1991年,工业总产值下降10%以上,

贸易总额下降60%,国民收入减少约13%,全年国民总收入只有l.8亿美元。”他

把这一切都归因于东欧和苏联的剧变。并且还说:“事实已经证明,政府没有能力

充分保护其人民和国家在历史进程中免遭由激进的改革引起的动乱之苦。”的确,

经济危机给蒙古国家带来了灾难。一九九一年底到九二年初,蒙古广大地区又遭受

了三十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灾害,更是雪上加霜,使其经济危机加剧。

    我们来看看由于苏联的解体而给蒙古人民带来的危害:

    我们已经知道,前苏联由于实行所谓的“生产专业化”和“国际分工”政策,

使本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蒙古放弃了石油的开采,所需石油及石油制品全部由苏联

供应。苏联解体后,其国内的石油生产锐减,供应本国需要都还不足,哪里还有剩

余石油供应蒙古呢?由于前苏联的石油供应锐减,蒙古全国发生了严重的石油短缺

不得不对全国的燃料实行限额配给。蒙古国营石油进口公司官员说,蒙古目前只有

不到两星期的天然气和其他燃料储备,如果不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话,我们不得不

骑马。现在蒙古的公路和空中运输减少,天然气实行定量供应。蒙古人由于缺少石

油,不得不以马代车,甚至又回到几百年前的生活状态中去。

    蒙古首都乌兰巴拓至乔巴山市的公路上,停着一列长长的车队,造成交通中断

后面汽车里的司机不知出了什么交通事故,只得耐心坐在车里等候,虽然牢骚满腹

却也无可奈何。过了许久,他们才明白,原来并非出了什么交通事故,而是前面公

路旁有一加油站,大量汽车涌到该站加油,而加油站却无油可加,因而发生了争执

以致造成交通阻塞堵车的现象。因为直到现在,半年时间内,前苏联还没有供应一

吨石油或天然气给蒙古,蒙古人象疯了似的,四处寻找石油。他们现在才体会到,

石油比水珍贵的道理。与此同时,乌兰巴托整齐宽敞的大街上、高头大马牵引的中

世纪时的四轮马车重又耀武扬威地夹杂在汽车行列里流动,特别引人注目。在首都

乌兰巴托机场,候机的人们正在焦急地翘首盼望,离飞机预定起飞的时间已经过去

了几个小时,可那架停在跑道上的飞机丝毫没有要起飞的迹象,它静静地躺在那里

懒懒地看着人们在它身旁踱来踱去。焦躁不安的乘客们不时和机场工作人员发生争

执,一位工作人员苦笑地说:“我们也希望飞机升空,要是它不需要燃料的话。”

乘客们只好摇头叹息离去,望着蒙古高原深邃的天空出神……。由于燃料供应困难

蒙古国家航空公司无限期地停止了国内航班的运行。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供应燃料的

减少,不仅使蒙古深受其害,其他原来主要受苏联援助的国家也出现了同蒙古类似

的情况。据报道,古巴首都哈瓦那街头最近突然增加了骑中国出产的自行车上班的

人流。原因也是苏联对古巴的石油供应锐减,使古巴人只能望着汽车兴叹,不复不

恢复传统而古老的交通工具,向中国进口大量的不需要任何燃料的自行车。哈瓦那

街头的自行车和乌兰巴托街头的骏马,引起了人们的深深思索。

    一天早晨,乌兰巴托市委书记走进他那位于市中心的市府办公大楼内,得意而

舒适地往柔软的沙发上靠去,随后习惯性地去取桌上秘书为他准备好的蒙古人民革

命党的机关报《真理报》,这是他每天必须完成的例行工作之一。当他拿起报纸,

扫了一眼报上的日期后,却发现报纸是过时的,于是他生气地唤来了他的秘书,责

问他为什么没有把当天的《真理报》准备好。秘书委屈地说,当天的报纸,邮局没

有送来。书记大怒,立即叫秘书打电话到邮局责问,邮局也正在抱怨说,印刷厂没

有将报纸送到。于是层层追查,最后竟查到国家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头上。原来,当

天的报纸根本就没有出版。这在蒙古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原因却非常简单,就是

国家的新闻纸已经用完,印刷机不得不停工。蒙古使用的新闻纸几乎全部从苏联购

买,苏联解体后,蒙古的印刷工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没有纸张,而蒙古国家自已

又造不出质量高的新闻纸来,许多印刷工厂不得不关机停业,工人失业,工厂停工

报刊、杂志停办。蒙古政府宣布,除国家的主要报刊杂志如《真理报》、《党建生

活》等外,其他民间刊物,一律禁止出版发行。这并不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而是

出于纸张短缺的缘故,蒙古政府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措施。

    蒙古国家的经济由于苏联的解体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中。燃料短缺,食品供应不

足,电力供应中断,物价上涨,生产下降,百姓怨声载道。人民对新政府的改革信

心日益不足。从前衣食不愁的蒙古人,现在不得不为一块面包而奔忙。从前擅长豪

饮的蒙古牧民,现在不得不为一瓶“伏特加”酒而大打出手。商店里的货架,陈列

着数量不多的食品,而却有那么多的人在店门外对它虎视耽既。身着裘皮服装的牧

民们在蒙古一个小镇——哈沙特上唯一的一家百货商店里耐心地排着队,等着购买

定量供应的每户一磅的阿富汗葡萄干。这是他们那年冬天所能期望得到的唯一干果

了。而同样的景象在首都乌兰巴托也出现了。五十名市民在中央百货商场等着购买

牛奶,是否有货,他们也没有把握。蒙古这个人均拥有牛的头数居世界第五位的牛

生产大国,竟然没有牛奶喝,确实出人意料。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有些气愤但又无

可奈何地说道:“我排了一整天的队,可什么也没有买到。”在蒙古各地,人们到

处都能听到同样的议论,等着买东西的队伍越排越长,物价却发疯似地往上涨。而

货架却空空如也。人们再也不能悠闲地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策马奔驰,再也无心

欣赏那美丽的草原风光了。他们不得不花最大的精力来寻求食物,满足人类最原始

的需要。

    在蒙古实行市场经济的第二个年头,食品店门前一大早就挤满了等待购买红茶

和面包的人们。对他们来说,迟到一步就可能面临无情的饥饿,在这场杂乱无章、

争先恐后的“面包之战”中,有人甚至被拥挤不堪的人踹成重伤,送进医院。有的

商店的窗户、门锁因而被挤破,被砸烂,到处是因饥饿而发疯的人群……。根据蒙

古官方统计,1992年第一季度,蒙古猪肉、鸡蛋的供应量分别只有132.8吨和410

个,比去年同期减少489吨和250万个,乌兰巴托市酸牛奶供应量比去年减少170万
升,
只有300万升。由于能源供应不足和原材料匮乏,日用品和食品的生产仍在不断下
降,
食品价格在实行自由价格以后却上涨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而且还在持续上涨。但在

食品商店里,货架空空,而在一年多以前,货架上还可以看见黄油、果酱和各类罐

头等食品。现在,蒙古全国人民只能凭每月发一次的购物卡购买少量食品。1992年

5月,每人可购买一等面1.7公斤,大米200克,四人以下的家庭可购买一瓶酒,五

人以上的家庭可购买两瓶,每家可购买2包烟和二十盒火柴。而在4月份,每人还可

购买一等面2公斤,大米400克,此外还有植物油、奶粉、香皂等。这个一向以肉、

奶为主食的民族,如今每月只能限量供应2.7公斤肉。现在人们要用一半以上的工

和更多的精力为填饱肚子而奔波。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乌兰巴托市46%,即六万四千

五百个家庭的生活水平降到每月347图倍里克(l美元:40图)的贫困线以下,有1

6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不足200图。由于摄入量的不足,目前蒙古人至少有30%营养

不良,目前蒙古人均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日摄入量,比世界平均低75%、

96%和78%,蒙古人现在生活在半饥饿状态之中。蒙古现在什么东西都缺,甚至其

产的肉类和乳制品也无处可购。食糖、食油和黄油,以前是定量供应、但是随时能

买到,现在只能在黑市上找到它们、其价格之高是大多数人不敢问津的,俄国人已

停止供应石油、天然气及使蒙古炼矿保持正常运转所必需的零配件,造成能源短缺

这在冬季气温有时达零下40度的国家里可能威胁到人的生命。住宅区和工厂停电已

是常事。人们对此也习以为常了。与此同时,浪费现象却相当严重。政府部门的暖

气过热,大多数窗户整个冬天都敞开着。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关掉那些照亮乌兰巴托

夜空,纯属宣传性质的巨型霓虹灯。虽然乌兰巴托市的夜空星光灿烂,可又有多少

蒙古包和住宅区被黑暗的阴影包围着呢?相对来说。农村居民的情况比城市居民要

好一些。虽然蜡烛、香烟这类生活必需品很难搞到,但奶、肉、柴不缺,他们最大

的问题是缺乏汽油。这样,他们就有可能中断同城市的联系。

    蒙古民族本是一个豪爽善饮的民族、但由于经济的困难,政府也不得不实行配

酒制度。每月每家定量供应两瓶伏特加酒,这虽不能满足蒙古人的需求,却也令他

们神魂颠倒。为了得到剩余的伏特加酒,蒙古人聚积在临时销售点周围。那里很快

余出现在雪中和碎酒瓶中发生冲突的场面,经过一番艰辛的搏斗,成功地夺得战利

品者情不自禁地在一种胜利与失望交织在一起的气氛中,就地对着瓶口喝起了伏特

加酒。近年来,为一瓶酒而伤人的事在蒙古已多次发生,甚至有顾酒不顾命的。人

们最原始的激情都发泄到了喝酒上。人们的金钱意识强化,亲情友情淡薄。在家庭

矛盾和生活压力下,一部分人铤而走险,少数人甚至自寻短见。为了自我生存,大

家各自奔波,很难想到别人。

    由于经济恶化,生活水平的下降,还带来了失业、犯罪率上升以及家庭关系紧

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据蒙古劳动部门统计,1989年,有失业者2.64万人,而到
19
92年5月已上升到8万人,年底将达12万人。这对一个只有215万人口的国家来说,

啻是个沉重的负担。自93年以来,盗窃公私财物的案件分别增长了百分二十二和百

分之七十二。据估计,在拥有50万人口的首都乌兰巴托市,诸如凶杀、盗窃、强奸

之类的暴力事件约上升了50%,蒙古社会也处于动荡之中。

    在苏联在减少蒙古石油、原材料、日用消费品供应的同时,还大量撤走在蒙古

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给蒙古的经济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在1992年4月,约有六千

苏联专家滞留在蒙古,而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也要离去。而在一年前,前苏联在蒙古

的专家却有一万四千多名。他们的撤离,使蒙古的数十项工程,从公共住房到首都

重要发电厂的新锅炉,多半被放弃了。有的大型工程刚刚建设到关键时候,苏联专

家却两手一拍,双手一挥,“拜拜”。蒙古自己又没有能力接着苏联留下的工程干

下去,只好干瞪眼看着那些欲罢不能,弃之可惜,欲干不能的工厂工程出神。这给

蒙古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在苏联帮助下建成并在过去由苏联技术人员管理的

许多蒙古工厂正在仓促地培训蒙古工人,以便接管工厂。剩下的前苏联专家也正在

离去,因为没有人向他们支付工资。他们可不愿意留在蒙古挨饿,于是就不顾蒙古

政府的苦苦挽留,还是和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告别了。他们走了,他们给蒙古留下

的,是一座座未建成的厂房,一堆堆苍白的图纸;蒙古人深深地感到,现在一离了

苏联专家,蒙古的经济建设就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这也引起了蒙古政府以及其他主

要依赖外国援助的国家的深深思考。在80年代中期,苏联的帮助相当于蒙古国民收

入的30%,而现在,由于前苏联自身的困难状况,这种援助停止了,蒙古国没有了

外来的依靠,对它的经济发展是个沉重的打击。

    蒙古几十年来一直是苏联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卫星国,一切东西都依赖苏联的供

应,蒙古由于自身历处的地理条件的限制,对外依赖性特别大。但执政的蒙古人民

革命党几十年来奉行对外只依靠苏联的政策,使自己失去了走向世界的大好机会。

严格说来,蒙古国家几十年来仍处在比较封闭的状态中。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极少。

故而,苏联的解体才会对蒙古造成那样大的危害。蒙古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后继续恶

化。92年头6个月中。蒙古的工业产值回去年相比,减少了23.7%,物价上涨了
122
%。经济危机的根源,人们普遍认为在于它同一度是其思师的前苏联的关系已陷于

崩溃。不仅如此,据世界银行估计,仅1991年,蒙古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下降了16%

而目前物价却以每月10%的速度上涨。蒙古总理宾因苏伦承认,在前苏联停止援助

的情况下,导致了蒙古经济的变化。1991年,国民收入只相当于1990年的87.2%,

工业产值退到l985年的水平,对外贸易比1990年下降58.6%,通货膨胀率达35%以

上,商品奇缺,连向棉面包的供应也十分紧张。92年第一季度,蒙古的生产继续大

幅度下降,食品、日用品价格比七年同期上涨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据官方报道,蒙

古有百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率高达8%,犯罪率以12%——14%的

率增长,百姓怨声载道。

                  三、我怀念过去,那时候有苏联人给东西

    由于经济状况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能源供应短缺,失业率增加,犯罪率

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对蒙古现任政府的改革能否成功的信心有了动

摇,有的人甚至怀念起旧时蒙古人民革命党执政的那段时光来。人们对这个1990年

执政的多党制政府的信心有了明显的不足,由清一色主张改革的少壮派组成的政府

在1990年仿效苏联,结束了共产党对权力的垄断,宣布它已步向世界市场经济之路

这个新政府本以为能把这个节奏缓慢的亚洲内陆国推向二十一世纪,用资本主义和

外贸来振兴国营经济。然而,情况却走入了他们良好愿望的反面,经济不仅没有振

兴,反而更加恶化。于是人们对新政府逐渐产生了不信任感。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

宾巴苏伦为平息人们的不满情绪,于1992年1月提出辞职。但这似乎并末减轻普通

费者的不满情绪。一位排了一整天的队最后却一无所获的蒙古老太太说:“我怀念

过去,那时候还有苏联给东西。”现在。正在蒙古进行的民主改革充满了苦涩的滋

味。这对大多数蒙古人来说是这样的。失业预计数字(14-20%)令全部蒙古人感

到不安。他们也许正在担心自己也会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这种普遍的担忧正在

成为对这个国家的民主演变的一个潜在威胁。一个自称不问政治的蒙古人指出:
“在共产党经济时期,商店里毕竟还有东西和吃的可买,价格现在疯长、越来越多

的人因失去生活手段而偷窃。”表现了对现政府的相当不满。这对新政府的确是一

个严重的威胁,失去民心的政府是不会长久的。在普通群众中间,这种不满情绪却

有增无减。一位名叫赛伦道尔吉·纳拉图亚的蒙古老人,一辈子都在蒙古的戈壁沙

滩上放羊。他同他村落里的许多人一样,宁愿要苏联人给的社会主义,而不要民主

这位头发灰白的七十岁老人抱怨说:“所有这些新的政党统统去他们的吧。谁需要

他们?”蒙古在1992年6月又要举行大选了。但是,这个北亚国家广袤的草原和沙

上,到处都酝酿着不同政见,在实行了两年的多党民主制以后,居住在中国帮助援

建的斯巴达式简朴住房里的居民们,深情地谈起从未受到挑战的蒙古人民革命党统

治的岁月。这位老人在回顾1990年要求民主的活动分子的抗议活动并最终迫使执政

党与他们并同掌权的情景时说:“他们以绝食开始,结果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饥饿。

新政府面临着夭折的危险,蒙古的民主改革也会半途而废。蒙古政府也认识到了这

一点,普通消费者责备政府,是因为他们受到大米和食品定量配给的影响,并面临

着电力和肥皂供应短缺的威胁。蒙古的官方通讯社也曾哀伤地说:“如果不出现转

机,追随苏联七十年的蒙古总有一天会断热、断水和断电,经济将会瘫痪。”

    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对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产主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接受苏联

援助较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诸如蒙古、古巴等国,其后果更为严重。苏联的崩溃

使蒙古的政治,经济也随之发生改变。政治上,蒙古也不得不随着苏联的后尘,顺

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变革,以挽救濒于崩溃的国民经

济,企图振兴全国经济。蒙古的改革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希望的署光毕竟出

现了。

                           第二节  艰难的转轨

                              一、迈向改革

    蒙古自1924年宣布“独立”以来,一直只有一个唯一合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蒙古人民革命党执掌国家的政权。同其他共产党国家一样,蒙古人民革命党多年

实行的也是一党统治,它不允许国内有反对派组织的出现。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几乎

是终身制的。自1925年党的创始人苏特蒙赫逝世后,乔巴山一直是蒙古党和国家的

领导人。此后,泽登巴尔继承了其权力,长达30年之久,一直到八十年代初。一党

统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它的统治下,并没有真正的选举自由,公民的许多权

利得不到保障。在治理蒙古全国的经济以及政治活动中,蒙古人民革命党追随苏联

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重复了苏联的错误,给蒙古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危害。党在

人们心目中的威信日趋下降,倘若不采取措施,人民革命党有失去执政党地位的危

险。

    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主的春风终于越过了西伯利亚,吹进了这个

封闭的广袤的草原之国。随着苏联实施改革,蒙古也仿效苏联,在全国掀起了一场

改革运功。改革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蒙古经济由于几十年来一直依赖外援,

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民族工业,经济呈畸形发展。为探求富国之路,蒙古政府了

不得不首先在经济领域实行大的改革,蒙古正式提出改革是在1987年12月召开的蒙

古人民革命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当时党的总书记巴特蒙赫作了《关于发展畜牧

业和改善牧区劳动者文化与生活条件的任务》的报告。这位毕业于苏联共产党中央

社会科学院的总书记在报告中首次提到了蒙古正在进行经济管理的改革,这是蒙古

通向改革的第一步。虽然蒙古改革的步伐十分缓慢和小心,但毕竟在它几十年严重

的僵化统治后,有了一些微小的转机和变化。历史的潮流毕竟是不能阻挡的。巴特

蒙赫虽然不是全新的改革者,又在苏联受过“陶冶”,但他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明和

解放的。乌兰巴托上空的乌云开始慢慢地散去了,草原之国的曙光似乎将要降临了

此后,在1988年12月召开的蒙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巴特蒙赫作了《关于改进党

的组织与思想工作的新任务》的报告,这位总书记在报告中说,要在蒙古进行政治

体制的改革,要实行党政分开,精简机构,改革选举制度,明确各级政权机构的职

责,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修改党章、宪法和历史教科书等。全会还点名批评了

蒙古人民共和国前领导人乔巴山和泽登巴尔等。这是蒙古人民革命党在政治领域要

进行改革的尝试。乔巴山和泽登巴尔,以前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就象高悬在蒙古

大草原上的太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是国家的象征,人们把他们当作神一样

的崇拜和敬畏。现在,笼罩在他们头上的神秘光环被慢慢揭开了,普通群众才恍然

大悟,原来那么神圣神秘的党和国家的伟大杰出的领导人竟也犯有不可饶恕的错误

人们开始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既而是愤怒。于是人们对现任政府的改革抱有极大

的热情,非常支持蒙古当时进行的各种改革措施,刚开始的蒙古改革呈出一派蓬勃

生机的景象。

    经济领域的改革还不是最困难的,难的是政治领域的变革。几十年来实行的一

党统治,似乎人们已经习惯了,现在要突然进行变革,就象往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

粒石子一样,荡起了无数的水波。蒙古的现任领导人认为,改革政治首先应该从承

认党的失误着手,蒙党召开了党中央非常会议和大人民呼拉尔非常会议,会议解除

了前领导人,掌握蒙古政权达30年之久的泽登巴尔的职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

议,在蒙古人民革命党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意义。泽登巴尔一贯追随

苏联的政策,在国内压制、排挤和打击持不同政见者,流放驱逐了一大批党的领导

人,并使蒙古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障碍。在他统治时期,是蒙击人民生活比较困难

的时期,它给蒙古人民带来的是饥饿和恐惧。然而,在此之前,蒙古的各级宣传机

构却极力吹捧泽氏的功绩,仿佛他是蒙古人民的“救星”似的。这次会议解除了他

的职务,是蒙古迈出政治改革的关键而重要的一步。这次大会还有一项成就,那就

是选举了有改革思想的58岁的巴特蒙赫为新任党中央书记和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

席。他上任后,立即就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进行了改革。在1989年12月召开的蒙古人

民革命党第十九届七中全会上,巴特蒙赫作了《关于加强贯彻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的报告,指出:“改革不是从社会主义作丝毫倒退”,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进一步

完善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的发展达到新的质的阶段。”他强调,必须加快党的自

身改造工作。

                          二、执政党:面对绝食

    由于蒙古人民革命党在政治上实行改革,放松了全国的言论控制,人们的自由

获得了解放,也敢于对政治发表评论了。在这种情况下,在89年底和90年初,蒙古

出现了几个与蒙古人民革命党相对立的反对派组织,其中最主要的有民主党、联合

党和民族进步党以及社会党等。这些反对党派多是接受了西方的思想,要求在蒙古

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1989年底,这些反对派结成联盟,在世界局势和东欧

剧变的影响下,在蒙古国内刮起了一股以反对社会主义、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为主

要内容的“民主”浪潮。1990年初,他们在首都乌兰巴托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和群众集会,发表演讲,要求政府答应他们的条件,最后甚至组织了几百人的绝食

队伍。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蒙古人民革命党于1990年3月召开了十九届八中全会

讨论当前局势。巴特蒙赫在会上作了《关于当前政局及其结论》的报告,迫于反对

派的压力,他建议政治局和书记处集体辞职,并且放弃宪法中关于蒙古人民革命党

领导作用的条款,实行党政分开。在党纲宣言中规定:蒙党的最高目标是“建设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巴特蒙赫还分别请求辞去国家元首职务。这是蒙古人民革

命党对反对派作出的重大让步,也是执政的共产党同意放弃它对权力垄断的体现。

在这次会议上,选出61岁的比巴特蒙赫更有改革思想的激进改革派贡奥其尔巴特为

党的总书记,并选出了一个由五位年轻得多的成员组成的全新的政治局。党中央委

员会经过几天的讨论和辩论,最终满足了近几周刚成立的以民中联盟为主的反对派

组织提出的全部要求,并且得到中央政治局的批准。全会还决定撤销蒙党1984年关

于对前总书记泽登巴尔功绩评价的决议,并将他开除出党,全会还通过了为在
1962
——1964年遭到清洗的所有党的领导人恢复名誉的决定。这次会议,是蒙古共产党

向反对源妥协的一次会议。反对派取得了胜利,蒙党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然而,反对派组织并不满足、他们在这次会议召开后不久就指责政府在许诺实

行民主方面搞欺骗、并组织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还要求政府解散议会,要求国家

的领导人不隶属任何党派,要求实行选举。在这种情况下,1990年4月蒙古人民革

党开始第十九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党中央领导机构选举规定,新任党的总书记贡奥

其尔巴特在党的特别代表大会上指出,我党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前进,坚决深化改

革,革新党”,称党的政策旨在使国家‘彻底摆脱危机状态、以人为中心,尽力发

挥人们的才干”是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政策的基础。提出要建立“人民当家做

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党政分开,精简党的机构,与其他党派在民主的基础上共同

参与竞选。并决定在1990年7月举行全国性的大选。于是,在蒙古国内,以民主党

反对派组织的一方,以蒙古人民革命党为一方,在全国采取各种措施,极力拉拢选

民。在90年春天,蒙古就已经实行了多党制,但那并没有经过真正的选举。这次,

是蒙古历史上真正平等的竞选。蒙古人民革命党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充分利用了自

已执政党的有利地位,采取了顺应民心的措施力求以“实绩”在民众中树立起新的

形象,以确保在大选中处于有利地位。人民革命党对党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彻底改组

更新了80%的中央委员,对同前总理和总书记泽登巴尔有牵连的领导人全部进行审

查,并且将其中的七人开除出党,对包括前国家元首巴特蒙赫和政府首脑索穗诺木

在内的人给予留党察看的处分。蒙党还大规模精简机构,党中央撤掉八个部和一个

处,国家机关取消十一个部委局,给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受政治迫害的人平反,提

高职工的工资收入,增加退休金,改善日用品的供应等。由于这是蒙古历史上实行

的首次大选,所以蒙古人民和蒙古人民革命党以及反对党组织都极为重视。蒙古共

产党毕竟在蒙古有着近七十年的执政经历,在群众中也有广泛的基础,加上选举前

又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竞选措施以增加民众的拥护,因而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而反对派组织虽然也努力作了宣传,但毕竟它们成立的时间不长,在全国没有基础

也没有执政的经验。因此,在这首次举行的极为关键的大选中,蒙古人民革命党获

得了胜利,它取得了大人民呼拉尔85%的席位和国家小呼拉尔62%的席位。蒙古共

产党虽然在大选中获胜,但由该党单独执政的局面已成为历史,它不得不和主要的

反对党民族复兴进步党一起组成了多党制的联合政府,在全国推行民主化和经济改

革。

                 三、先访中国而不先访俄国的蒙古国新总统

    蒙古实行多党制的联合政府后,面临着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难题。国外,苏联

的援助日益减少甚至停止;国内,实行新的经济改革措施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改革

成果,反而造成了全国经济的混乱,人民还不适应这种突然的大规模的改革。改革

也部分地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特别是消费品供应的短缺,更是引起人们的怨声载道

而反对派组织对政府的改革仍嫌过慢,他们要求实行更激进的改革措施,希望马上

在蒙古实现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并且在政治上更向西

方靠拢。蒙古的多党联合政府于是就决定实行总统制。在1990年7月蒙古举行首次

举后、蒙古共产党和反对源组织又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竞选总统的活动,经过一个多

月的激烈角逐,一个默默无闻且毫不引人注目的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彭萨勒玛

·奥其尔巴持当选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总统。这位年轻的总统于1942年生于蒙古扎

布汗省图德布泰县的一个牧民家庭,在他23岁时加入了蒙古人民革命党,同蒙古的

其他许多高级干部一样、他也在苏联接受教育。l965年,他毕业于苏联矿业学院,

并且获得了矿业工程师的称号。1965年——1967年,任工业部专家。从1985年起,

他担任经济联络委员会主席,对外经济联络和供应部长。在1990年3月起方被当选

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人们从他的简历里不难发现,他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政

绩。仅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从一个国内外都不大了解,并且被反对派讥为“什

么都不懂的放牧人”,成为国家总统,颇为引人注目。

    这位当选的总统是学矿出身的,大约他的思想也象蒙古草原一样宽广。虽然他

很少为世人所了解,但却是蒙古新一代改革领袖中的佼佼者。他仔细地研究了蒙古

人民革命党七十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得失,从中得出了许多

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他是一位在政治上比较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强调:“全面发展

与中苏两国的关系,是蒙古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他上任伊始,就发表了如下谈

话:“过去我们亲近一个邻国而疏远另一个邻国的做法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相反,

却失去了很多。”他把外交的重点放在改善和发展与中国的传统关系上。中国改革

的成功也强烈地吸引着他。为此,1990年3月,他就任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后,

先访问了中国,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热情接待。当然,他首先访问中国而没有象传

统习俗认为的那样去访问苏联,受到了苏联舆论的责难和蒙古国内的非议。然而,

这位矿业专家却毫不含糊地说:“我们没有先去访问苏联的义务。那种认为先访问

苏联的想法是旧思维的表现。”这表明了蒙古的对外政策有了很大的改变,想把这

个实际上处于半封闭状态的国家重新推到世界民族之林中去。

                      四、全盘西化:走不通的死胡同

    蒙古政治上的改革并没有就此停步。在1991年1月,蒙古人民革命党公布新的

纲草案,总的来说,这个草案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党反对社会阶级、集团内

的首富悬殊,坚决维护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利益,在经济管理上主张市场与

国家调节相结合,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谈到对外政

策时,党纲草案坚持在对外关系中奉行不结盟政策,首先全面发展与苏中两大邻国

的友好关系。它是蒙古人民革命党政策的重大转变。实际上,党纲草案体现了蒙古

现任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在91年6月,蒙古政府又起草了一部新宪法,新宪法体

了蒙古政府在政治改革中决定奉行更加激烈的改革措施。它规定:要在蒙古实行美

国式的总统选举,允许公民搞私营企业,并且明确了人权范围。同时决定更改国名

把共产主义味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改为“蒙古”。蒙古全国正在缓慢地放弃实

行了近七十年的社会主义,逐渐向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过渡。它也准备紧步东欧和

苏联的后尘,转而全盘西化。虽然这种变化很缓慢,

    不象东欧和苏联那样剧烈和明显,蒙古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蒙古人民革

命党执政,虽然该党已放弃了大部分马列主义理论。表面上,蒙古仍然是共产主义

在全世界所剩的最后几个堡垒之一,但实际上,蒙古正在脱离社会主义的大道,一

步一步向西方世界靠近。

    当然,蒙古的政治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有许多改革措施受到了老党员的强烈

反对。蒙古现任总理宾巴苏伦虽一再强调:“政治领域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在

蒙古推行“改革的新路线”,但阻力仍然很大。蒙古的改革举步维艰。有的党的领

导人也有保守思想。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总书记布·达希云登就驳斥了民主派要该党

解散的言论,他说:“民主派认为我们应该象苏共那样做,但我们是独立国家,不

是苏联的共和国。面对如此艰难的内外局势,宾巴苏伦总理于92年1月向蒙古议会

人民呼拉尔提出辞职,虽未获准,却也使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分裂在所难免。该党显

然在议会中拥有绝对的多数,然而,自1990年以来,这个前共产党已经分裂出蒙古

民族复兴党等几个对立的派别。该党内部对改革也有不同意见。人民革命党的不团

结,很可能给该党造成很大危害,给反对派组织以可乘之机。在这种为难情形下,

1992年2月,蒙党在乌兰巴托举行21大,这次会议进一步背离了马列主义。中央委

会书记巴嘎班热说,现任领导人认为,“目前没有必要改变党的名称,……我们党

不怕‘革命’这个字眼。”他是针对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主席布·达希云登在一次

讲话中说要去掉该党中“革命”二字而说这番话的。他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

还说,他的党已放弃了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和国

际社会主义等。然而他又称,党将继续坚持把人放在中心地位的思想。

    这种矛盾的政策,体现了蒙古政府在新形势面前的动摇不定的心态和对改革的

前途没有足够的信心。一方面,形势逼迫他们不得不做出改革的决定。另一方面,

许多守旧的思想仍不时在蒙党中体现出来,有时还表现在具体的政策上,改革本身

就是一艘摇摆不定的航船,没有现成的航路,只能在探索中小心翼翼地前行。

    然而,蒙古人民革命党和反对派组织的竞选活动并没有停止,也许永远不会停

止。1992年7月2是蒙古大选的日子,在两年前不甘心失败的反对派组织希望这次能

卷土重来,一雪前耻。为了在这次大选中获胜,蒙古五个主要反对党中的三个——

—社会民主党、复兴党、联合党于4月结成了大选联盟,其他两个反对党民主党、

族进步党也与之遥相呼应。他们攻击人民革命党是导致蒙古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
甚至宣称:“如果蒙古人民革命党获胜,蒙古人民将陷入苦难的深渊,国家将面临

灭亡的危险。”除了在国内进行这种耸人听闻的宣传外,这五个反对党的领导人还

联名给美国国务卿贝克写信,希望美国派人到蒙古训练政党,以助其在大选中获胜

寻求西方和美国的支持是蒙古反对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们企图借助外国的力量帮

助他们在国内“合法”地夺取政权。

    面对反对派咄咄逼人的宣传攻势,蒙古人民革命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多党制

政府成立两年来,蒙古经济继续恶化,人民多有怨言。因此,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便成为谁能在这次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为此,人民革命党在92年4月提出的竞选

领中提出了一系列阻止生产下降,恢复经济的主要措施。纲领指出,近两年政府为

“挽救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休克疗法”式的激进的经济改革“把经济引入了歧途
。”
强调坚持该党的“循序渐进地转入市场机制”的做法,以在“两年内稳定恢复经济

减少失业,保持人民生活水平不再下降。”由于该党承认了失误,而且其推出的竞

选纲领大多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有关,远比反对派空洞的恫吓宣传更有吸引力,更能

得到人们的支持和拥挤。因而在这次大选中,蒙古的反对派组织又一次尝到了失败

的滋味,他们失败得比第一次更惨,蒙古人民革命党以绝对优势获胜。虽然在两次

大选中,蒙古人民革命党都取得了胜利。但现时的蒙古,经济问题仍然困扰着全国

人们的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正在日益滋长。蒙古的改革进入了艰

难的境地,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大有夭折的危险。正在此时,在蒙古的南方,一

位巨人向他伸出了强有力的援助之手。

                       第三节  走向未来的中蒙关系

                         一、蒙古国的“中国热”

    中国和蒙古之间,本来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在蒙古没有从中国独立出去以前

还是一家。五十年代初,中蒙关系是非常睦邻友好的,中国曾经给蒙古以巨大的帮

助,有几万中国员工在蒙古工作。后随中苏关系的紧张和破烈,中蒙关系也经历了

曲折发展的过程。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国际格局的变化

蒙古也逐渐调整了对内对外政策,自1985年以来,蒙古领导人多次谈到要和中国发

展友好关系的问题,双方的交往也频繁起来,1989年3月,中蒙两国签订1989——
1
990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同月,蒙古外长贡布苏伦访问了中国,双方签署了关

成立中蒙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两国公民相互往来和恢复蒙古驻呼和洁特市

总领事馆的协议。7月,中联部长朱良访蒙,实现了中蒙两党关系正常化。中蒙
199
0年相互供货和支付议定书签字。中蒙同的贸易也有了显著的增长。1986年,中蒙

国政府签订了第一个长期贸易协定,1987年,中蒙贸易额达1700万瑞士法郎。蒙古

主要向中国供应白板纸、旧粒胎、机制地毯、工作靴、羚羊角、儿童靴等。中国主

要向蒙古提供运动衣、暖水瓶、排球、油刷等。到1988年,中蒙贸易总额就达
1358
万瑞士法郎,1989年,更增加到3700万。中国和蒙古双方在由专业化公司完成政府

规定的贸易总额任务后,还积极开展了协议外的易货贸易,仅1988年,双方这种贸

易总额就达到了530万多万瑞士法郎。与此同时,双方边境贸易日趋活跃。实行经

改革开放的中国和蒙古在经济方面的关系日益密切,长期奉行亲苏政策的蒙古,把

对华贸易作为恢复经济的良策之一。中国的内蒙古与蒙古的边界线长达六千多公里

以呼和浩特市为舞台的中蒙贸易日益活跃。

    六十年代初受中苏对立影响而关闭的蒙古驻呼和浩特市总领董事馆于91年7月

式恢复,它现在成了连接两国关系的重要桥梁。蒙古由于生活品的短缺,故在双方

的贸易中,中国向蒙古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大米、小麦和食糖等食品。91年8月中旬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那达慕大会,为期十天的“内蒙古经济贸易交易会”也

同时举行,蒙古派人参加了这次交易会,并达成了多项协议。中国的商品强烈地吸

引蒙古客商,在北京至乌兰巴托的国际列车上,常常可以看到许多蒙古商人带着中

国货物的大包小包。一位蒙古商人特地坐了十二个小时的火车,从乌兰巴托市赶到

呼和浩特市,他由衷地说:“此行的目的是购买中国的衣料,蒙古自己生产的远不

如中国的好。”蒙古和中国都是在近几年开始搞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以前的中

蒙边界虽长达六七千公里,但它就象一道戒备森严的鸿沟,把中蒙两国隔成完全不

同的世界,双方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现在,改革的浪潮终于使它们又

走到了一起。双方除在经济领域进行广泛合作外,其他领域的交往也日益密切。
19
88年,中蒙棋手在北京举行了国际象棋友谊赛,它是六十年来的第一次,蒙古驻华

大使鲁布桑·楚勒特本在希望运动员时说:“这不仅是一场比赛,也是一次友谊活

动,不论谁胜谁负,都是友谊的胜利。”1990年,第十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蒙古

不仅派运动员参赛,还派遣了记者组和组成了亚运会啦啦队,使中蒙两国间的体育

交流跃上了新台阶。

    同时,蒙古为适应扩大了的和中国交往的需要,这个草原之国掀起了中国热。

在外语教学方面,以往主要开设俄语的学校开始设立汉语课程了。它反映出蒙古要

完全实现对华关系正常化的迹象。这个“草原之国”正在向疏远了六十多年的南方

大国递去热情的目光。于此同时,在蒙古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第一个由国家研究机构

的中国问题专家、大学的汉语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民间中国研究团体,——蒙古中国

学者联合会。该会的目的是要将因中苏对立等严峻的国际环境而被迫中断了的中国

学恢复起来,并在国内广泛宣传有关中国的知识。这对不熟悉中国情况的一般国民

起到了启发作用。

    在汉语教学方面,“蒙古俄语师范学院”从89年9月起改名为“外国语学院”

除俄语外,还开设了汉、日、英等学科。此外,蒙古还制定了新的外语教学方针,

打算在今后四年之内将普通中小学的俄语课授课时间缩短一半,以便腾出课时教授

汉语和其他外语。据乌兰巴托市报道,市内除大学和普通学校新设了汉语课程外,

还出现了许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汉语的学习班。“汉语热”正在席卷着整个蒙古,

这也是中蒙关系日趋密切的象征。蒙古社会之所以对中国社会产生如此大的兴趣,

是因为:一是重建陷于不景气状态的经济,有必要向在十年改革和开放中取得了巨

大成果的中国学习,二是通晓中国情况和语言的人才严重不足,培养骨干,交流人

才,已成为当务之急。90年1月、贡奥其尔巴特以蒙古人民革命党最高领导人的身

访问中国广州时提出:“中国的成果和经验对于目前正在从事改革放开的我国来说

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表明,蒙古领导人已率先做出了学习中国的姿态。

                          二、杨尚昆的蒙古之行

    八月的蒙古,天空湛蓝,像水洗过似的清澈透明;牧草青青,宛如绿绒毛毯铺

向绵延起伏的原野。地平线上,白云伴着枣红色的马匹、深褐色的牛群和灰白色的

羊群在缓缓地飘动着。牧草茂盛,牛羊肥壮,风光美丽、气候宜人。在这喜庆丰收

的美好季节,蒙古人民热烈地欢迎和热情地接待来自南方邻国的国家元首杨尚昆主

席;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30年来对蒙古的首次访问。对此,蒙古方面极为重视,很

早就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蒙古准备热情接待杨尚昆主席,恰好一场秋雨,使蒙古的

暴热尽消,碧空如洗,凉风习习,乌兰巴托市正以新姿态准备迎接来自中国的国家

主席。雨后的乌兰巴托市的街道两旁,青草如茵,五彩续纷的花朵艳丽夺目,阵阵

清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清新而甜醉的芳香。也吹散了蒙中两国关系上空的乌云。

为迎接杨主席的到来,首都乌兰巴托各主要街道清扫得干干净净,各主要交通要道

增设了疏通车流和维持治安的警察,主要大街两旁的灯柱上飘扬着中蒙两国的国旗

以及各色鲜艳的彩旗,标志着首都西大门的“友谊门”上悬挂着用中蒙两国文字书

写的“热烈欢迎中国贵宾”的巨幅标语。在乌兰巴托国际机场的主要建筑物上,中

蒙两国文字书写的“热烈欢迎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同志”的巨幅存语

在风中摇动,中蒙两国国旗迎风飘扬。蒙古国宾馆的负责人说,在杨主席访问期间

国宾馆将只接待杨主席一行,这次接待规模之大,是近年来所没有的。

    1991年8月26日,对中蒙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80岁高

的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健步走下飞机时,早已等候多时的蒙古国总统贡奥其尔巴特

快步步上前去,两双大手有力地握到了一起,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的

时代的重新开始。杨尚昆主席那浓重的四川音在国际机场上空飘扬,由远而近: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长期以来,我们两国人民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要把中蒙两国长达4600多公里的边界线建设成为和平的友谊

线,以促进两国共同发展。杨主席的这次访问,将给蒙古这个北方邻国带去了主要

经济援助,人们只要看看跟随杨出访的主要随员就会明白杨此行的目的了。他们是

中国的财政部长王丙乾,对外经济贸易部长李岚清,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铁道部

副部长孙永福等。在为期四天的访问中,中获双方共签署了五个协定:即《关于蒙

古通过中国领土出入海洋和边境运输的协定》,《关于中国向蒙古提供贷款的协定
》,
《关于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关于避免双重征收所得税和防止偷税漏税的

协定》。这些协定,对蒙古这个内陆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其中的一揽子商业

贷款,更如雪中送炭,使蒙古有可能渡过目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据协定,蒙古可

以利用中国的天津港作为贸易通道。为了保证交通,1993年1月,中蒙决定修筑一

天津——北京——乌兰巴托的高质量的公路,以利蒙古货物的外运。这对蒙古发展

对外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访问期间,杨主席说,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蒙

古人民的一点心意,他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向蒙古赠送大米、食品、药品等一大批

物资。

    杨尚昆主席访问蒙古,是在蒙古经济遇到空前危机的情形下进行的,它不仅给

广大人民带去了中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而且给蒙古经济的恢复带去了新的希望。中

国向蒙古提供了一大批经济方面的援助,这对蒙古坚持改革,恢复经济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在蒙古这个曾经是中国的兄弟般的国家的经济陷入危机的时候,它的南方

邻国并没有袖手旁观,而热情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向蒙古人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

助。只要有了中国的援助,蒙古的经济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中蒙两国人民的传统

友谊一定会得到巩固和加深。杨尚昆主席访问蒙古,是中蒙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 _\/ \/_ .
          \  \ /  /
        -==>: X :<==-         我願變作一片雪花,灑落在故鄉的土地
          / _/ \_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9.0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