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四章 清代的记录也证实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7月19日10:26:49 星期六), 站内信件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能够证实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的
记录,在16世纪中期至少就有三个。关于再早的记录我尚不知晓,
但不管有无记录,应该肯定中国人在发现钓鱼群岛、给它命名的
当初,就把这里认做是自己国家的领土了。其中最大的钓鱼岛,
紧靠海岸处险峻的山崖林立,岛上最大的平地按当时的技术水平
也放不下几个人。他们不会想到要对这样一块弹丸之地予以特别
重视,但从他们特意将其列入沿海防御图来看,他们也没有认为
这里是无主地。并且在16世纪中期,三个文献都清楚地将这里与
别国领土区分开来,这决不是偶然的。那时,中国的东南沿岸受
到倭寇的欺辱,由于与倭寇的紧张关系,中国人在东南沿海的本
国领土与外国领土的区别上不得不十分敏感。

  郭汝霖之后,还曾有三位明朝的册封使分别于1579、1606、
1633年东渡琉球。我曾读了前两位的使录,但里面部没有像陈、
郭那样有关于琉球与中国的“界”的记述。最后一位使节的记录
我只看了一部分,所以不清楚有没有关于地界的记载。时过境迁,
不久后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琉球王也同样得到了清朝皇帝的册
封。清朝的第一任册封使是1663年进入琉球的,但在他的使记中
也没有关于中琉地界的论述。

  这样,在陈、郭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地界问题的记
载就成了空白,这也被奥原敏雄当成了钓鱼群岛是无主地的理论
根据之一。他怎么会想出这么一条理由呢?我感到莫名其妙。后
代的使节要仔细地阅读陈、郭以来的历代使记。(本来册封使记
就是写给当时及后世的朝廷及琉球使节们看的。它具有报告书的
性质,不是像琉球政府轻描淡写所说的那样,只是个人航海日
记。)所以他们应该十分清楚赤屿和久米岛就是中、琉的分界,
而在他们自己的使记中没有特别写上去的必要。

  清朝的第二任册封使汪楫,1683年出使琉球。在他的使记
《使琉球杂录》卷五中,有篇关于在赤屿与久米岛之间的海上,
举行避海难祭祀的记事。文中明确记载这里是“中外之界也”,
是中国与外国的疆界。他这样写道:

  24日(1683年6月),及天明见山,则为彭佳山也。……辰
刻过彭佳山,酉刻遂过钓鱼屿。……25日见山,应先为黄尾后为
赤尾,然未久遂至赤屿,不见黄尾屿也。薄幕,过郊(或作
“沟”),风涛大起。投生猪羊各一,倾五斗米之粥,焚纸船,
鸣锣击鼓。请军士披甲露刃(披上盔甲,戴上头盔,拔出战刀),
伏于船舷,作御敌之状,久之始止。

 在那里,汪楫问船长。

 “问:郊之义何也?”(“郊”的意思是什么?)

 对方回答,“曰:中外之界也。”(中国和外国的分界。)

 汪楫又问道;

 “界何以辨?”(怎么分辨那个界线呢?)

 “曰:揣度耳(只有推测)。然顷者恰当其所臆度也(不是胡
乱推测)。”

  上面的短文也许有必要加些注释。钓鱼群岛位于中国东海大
陆架的南部边缘地区,呈东西排列。群岛的北侧水深不足200米,
海水蔚蓝。群岛南侧以南的海沟,水深骤然达到了1000多米至
2000米以上。黑潮经过这里由西向东流过。特别是赤尾屿,它的
南侧紧靠深海沟,这里海上风大浪高。浅海的蔚蓝与深海的黑潮
形成了海水颜色的鲜明对比。

  对于海水颜色的对比,1606年的册封使夏子杨的《使琉球录》
中记载,“《前使录补遗》(我未看到过——井上注)中写有
《自苍水入黑水》,果真如此”。清朝初期,这一带被称为“沟”
或“郊”,也有称为“黑沟”、“黑水沟”的。册封使的船经过
这里时,都要献上猪、羊等祭礼,举行避海难的祭祀,这似乎成
了一个惯例。关于“过沟祭”的情况,除汪楫使录外,在1756年
出使琉球的周煌的《琉球国志略》、1800年出使琉球的李鼎元的
《使琉球录》及1808年出使琉球的齐鲲的《续琉球国志略》中都
有记载。

  在这些文献资料中,汪楫的使记把过沟祭描述得最为详细,
还将“沟”写为“郊”。明确记述了那里不仅仅是海难多发处,
还是“中外之界也”,这一点十分重要。另外,船长向初到这里
的汪楫所解释的“郊”的意思,我想也应该是中国航海家们的普
通认识。

  再者,周煌在《琉球国志略》卷十六“志余”中,重新证实
了一些以前使录中他感兴趣的、引起他重视的记述。其中他概括
了汪楫的记事,写道:“问沟之义,曰中外之界也。”也就是说,
在文字上也明确记载着他和汪楫都认为赤尾屿和久米岛之间是
“中外之界”,赤尾屿以西是中国的领土。另外,《琉球国志略》
与后面将要讲到的《中山传信录》,当时不但在中国人之间,而
且在琉球人、日本人之间也流传甚广。1831丰(天保2年)还出
现了日本版本。齐鲲在过赤尾屿时只写道:“过沟,祭海神。”
他的使记名为《续琉球志略》,是继周煌使记之后的意思。所以,
只要他对周煌的记述未加批驳或订正,就可以证明他也与汪、周
一样认为这里是中外分界线。那么,还能说赤屿以西是无主地吗?
还能说在中国方面的任何文献资料里都没有明确记载着钓鱼群岛
是中国领土吗?

  只有齐鲲之前的册封使李鼎元不是在赤屿而是在钓鱼屿举行
的“过沟祭”,并说琉球的航海长“不知有黑沟”,李本人也否
定有黑沟的存在。李鼎元是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者、他航海时往返
都遇上了少有的顺风好天气,丝毫未经历风浪。基于这种体验,
比起先人的记录来,他更相信琉球航海家的话。这时他最关心的
是海难多发处,而对“中外之界”的“沟(郊)”什么也没说。
我们不能根据李鼎元一人的经验,就去否定他前后的册封使们都
认同的“中外之界”。

  不仅如此,汪楫之后、周煌之前的使节徐征光(1719年出使
琉球),在他所著的著名的《中山传信录》中,也证实了这个
“界”。

  徐葆光在东渡琉球时,就一心想要澄清以前那些对这条航线
及琉球的地理、历史、国情等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为了制做各
种图录,他还特意带来了一位中国专家。他一到琉球王城所在地
首里,就立即着手研究王府所藏的文献资料,并经常与前面介绍
过的程顺则和比程小20多岁的蔡温①一起讨论问题。蔡温是位仅
次于程的年轻学者,也是整个琉球王国时代的最著名的地理学家。
徐葆光先后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研究琉球情况。《中山传信录》
就是这样写成的,所以他的记述可信度极高,出版后不久便传入
日本,并出现了日文版本。并且,这本书和前面提到的《琉球国
志略》成为日本人在当时至1867年前了解关于琉球情况的最主要
来源。书中引用程顺则的《指南广义》,说明了福州至那霸的航
线。这条航线与以往册封使的航线相同,都是出福州,向鸡笼头,
经花瓶、彭佳、钓鱼各岛的北侧,从赤尾屿至姑米山(久米岛)。
但徐葆光给姑米山注上了“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几个字。

——————————————————————
  ①蔡温曾到福州留学3年,专攻地理、天文和气象
学,后任王府的执政官。对琉球的产业开发、土木工程
等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出自《琉球史料丛书》第
五章的东恩纳宽惇写的“见解”。)
——————————————————————

  对于这个注解,以前讨论钓鱼岛问题的台湾学者和日本的奥
原敏雄等都认为是《指南广义》的作者程顺则本人所注。但我看
到的《指南广义》的原著上,没有这样的注解。我认为它是引用
者徐葆光所注。对这个问题的考证姑且不论②,但注解不管是程
顺则所注,还是徐葆光后加上的,实质上都是一样的。因为徐在
琉球逗留期间不必说,就是在他回国后也不断地与程交换意见.
才写出了《中山传信录》。甚至可以说这部书是俩人共同写成的。

——————————————————————
  ①这个考证在《历史学研究》1972年2月号的
论文中已做了简要论述。
——————————————————————

  如果徐葆光将久米岛写成琉球的“西南方界”,那就不正确
了。八重山群岛的与那国岛位于琉球列岛的最西端,而且那里比
久米岛更靠南。所以正确的琉球的西南边界应该在八重山群岛。
《中山传信录》的作者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他把八重山群岛明确
地说明为“此乃琉球极西南属界也”。他既然知道却仍然给久米
岛注上“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的注解,说明这个“镇”字有着
重要的意义。

  所谓的“镇”,指的是镇护国境、村界的镇,“镇守”的镇。
从中国的福州,经钓鱼群岛进入琉球领地必经久米岛。该岛是镇
护硫球国境的岛屿,所以说明上用了“界上镇山”几个宇。又因
为这里位于以冲绳本岛为中心的琉球列岛的西南方,故写为“琉
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单纯从地理上看,八重山群岛位于全琉球
的最西南,所以把它用“此乃琉球极西南属界也”和久米岛区分
开来。总之,中国人徐葆光(或琉球人程顺则)用“西南方界上
镇山”的注解,说明了久米岛是往来中国与琉球时的国境。这个
“界”的另一方是中国,与郭汝霖的“赤屿乃界琉球地方山也”
的“界”是同一意思。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