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hl (飘渺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7 乡土史与历史意识的建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5 11:39:19 1999), 转信

发信人: bluebird (子衿),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Jun 24 19:20:22 1999), 站内信件

乡土史适合培养历史观念

  乡土史凭其天生的亲切性格,给历史学注入清新活力,以挽救学院派专业
史学的枯寂。诚如莫哈遮(Charles Moraz)在五十年前所说的,一个次要史家(
minor historian)比同时期的一个主要专家(major  specialists)拥有更多的
群众。这个次要史家即一向被正统史学家所轻视的乡土史家。莫哈遮疑惑这是
谁的过错,公众?作者?或训练?他断然肯定是训练。他认为生命的气息没有
进入正统史学,所以专业史家的历史著作引不起公众的爱好。莫氏指出那种科
学的、以大学为基地的历史学已与公众隔绝,把自己关闭在象牙塔中,所以公
众只好利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历史渴望 (Moraz,  "Trois  essais sur 
histoire et culture",间引自 Paul Lauilliot上引文)。莫氏所焦虑的是正
统史学之丧失生机,但另一方面来看,乡土史似乎又得负起一个重责大任──
激发公众对历史的兴味和情感,把历史读者重新找回来,告诉他们什么才是历
史。

  绝大多数人恐怕都认为乡土史教育主要是培养爱乡的情操,以便进而爱国
。长年来我们习惯于把历史教育塞入民族主义的框架内,从极其狭窄的空间思
考历史教育的问题,设计历史教学的内容。所以把乡土史教育这样定位,并不
意外。我不否认民族主义的确有它的意义,我也不反对乡土史教育具有提倡爱
乡爱国的功能,但从上文关于乡土史研究的讨论,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把
它局限在爱乡爱国这课题上,是看得太小了。

  诚如上文所说,既为乡土史,设定的空间范围自然不大,作为教育媒介,
如果只著眼于具体的人和事,地方性的人和地方性的事,我将直率坦诚地指出
,真的其器亦小哉,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沦为乡曲之士者几希!我想这不
是我们对乡土史研究与教育的期望。所幸西欧的经验已经显示,乡土史可以走
出地方家族、人士的范畴,而以整体乡里之兴衰为关怀的焦点(Finberg, "The 
Local Historian and His Theme")。其实从上面的讨论,乡土史也不会只停
留在乡里兴衰的表相,历史家利用具体亲切的观察研究,还想从一两个小小的
个案提炼比较具有通则性的启示。乡土史比起国家史或世界史,总更容易使人
体察或感受到人在特定的环境、有限的资源,以及各种人为牵制中如何营造最
适宜的生活,如何创造他们的文化。这种过程的分析是具有超乎历史学之外的
普遍意义的,乡土史在这方面将成为人文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到底要教什么?目前在台湾的大学历史教授中意见还相当纷歧。且不
说乡土史里乡曲的人和事,即使是国家史或世界史的层次何尝不然?知道历史
上的伟人名字,能说上一些他们的成就功业就算懂得历史了吗?我们过去的历
史教育以记诵为天经地义的准则,对这类问题比较缺乏反省。历史当然不尚空
言,也不宜离事而言理,但如果满纸只有人名、地名和年代,而忘记借事件传
达历史观念,培养历史意识,这样的历史教育是本末倒置的。乡土史是教育历
史观念、培养历史意识而避免流于空谈的最佳门径,一个学习者接受地下考古
、地表景观、建筑艺术、宗教祭仪、父老传述等等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却是
最亲切、最生活化的,于是综合地体会个人在时间洪流与空间网络中的位置。
他将因而体认到历史不是那么遥远不可企及,我们也都是历史中人。


--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修改:.coco 于 Jul  4 23:02:26 修改本文.[FROM: 202.97.]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o.bbs@bbs.m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5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