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不朽的光荣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开罗会议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09日08:51:37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发信人: kilorocky (Wacht am Rhein),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不朽的光荣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开罗会议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May  8 18:00:12 2002) WWW-POST

摘录自郑浪平着 《》 第三十三章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时间: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到十二月
中国在开罗的「盟国」高峰会议中,虽然得到形式的礼遇与盟国支持的承诺,但是
却引发
后续的全面翻案,最终让中国遭到几乎全军覆没的伏击,结果是确定了盟国利用与
出卖中
国的阴谋。若从历史发展结果的角度来衡量开罗会议,它可以说是比中日之间的任
何一场
会战,对于中国的影响还要深远,中国唯一的成就就是确定收回被日本侵占的失地
,但是
从此她也被盟国送上孤立与分裂的历史悲剧之中。

国的对日抗战,当然没有打到非洲的开罗,但是开罗却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了
历史性
的重大影响,这是一场有关中国命运的历史性政略会议,也是划分战后亚洲历史发
展的重
要决策枢纽:在这场会议中,中国为亚洲争取到未来发展的机会,却因此为自己带
来了危
机。
开罗会议是中国在盟国地位的历史分水岭,在会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步步高升
,成为
创立联合国的四强,直到中国的领导人终于能够与英美两国领袖,在开罗平起平坐
的讨论
战争与战后的安排。但是,却也因为中国展现出大国的风范与复兴的斗志,因而造
成国际
强权的领袖,担忧中国在战后的兴起,将会影响到帝国与殖民主义的利益,所以丘
吉尔与
史达林决定,设法设计说服美国,好一起联手打击与出卖中国。
史达林决定,设法设计说服美国,好一起联手打击与出卖中国。
若从历史结果的角度来衡量开罗会议,它的后果可以说是极端的严重,因为中国在
开罗会
议所有得到盟国的允诺,立即在会后遭到近乎全面的翻案,在开罗会议之后,美、
英、苏
强权修订了的它们对亚洲政略的目标,就是在击败日本之后,绝对不能允许中国复
兴与强
大。
盟国于是以各种的政策花招,设法延迟打开援助中国的通路,这样中国就得不到极
其重要
的作战资源,她的国力自然无法成长与强大;同时还设法分散中国最后保存的一点
战力,
这样她必然遭到战场上严重的挫败。因而中国只有拖住日军的能力,却无反攻日本
的力量
,然后苏联的红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的侵略中国,英国也可以稳住它在亚洲殖民地
的利益
。战后的中国则因为实力耗尽,只能拥有战胜国的虚名,不但无法为自己在国际间
争取到
应有的权利,在国家重建上,更是百废待举而无法施展。
33.1 废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的珍珠港,造成美国正式参
加第二
次世界大战,全球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正式凝成一个新的盟国结构,这对于中国而
言,正
式结束了长达四年对日本的孤军奋战。中国与盟国并肩作战,正是中国整个抗日战
争中,
死里求生的唯一出路,也是她以空间换取时间,用无数的牺牲所支撑到的决定性时
刻之来
临。但是中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也正要开始面对另外一场更为艰苦的历史命运考
验。



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英美等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不断的侵略中国。最后当在日本
侵略的
矛头,指向他们之后,他们才想到,中国是对日战争中,作战最久与牺牲最大的伙




整个二次世界大战中,能够真正能有实力与日本法西斯作战的盟国,只有中美苏英
的四强
而已,但是英、美、苏三国都曾参与了一九○○年的八国联军阵营,对于中国进行
了肆无
忌惮的侵略,并取得剥削中国的各种特权。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英美等国眼睁睁
地看着
日本不断的侵略中国,这些国家都没有依据国际社会的公理,主持应有的正义,也
没给与
中国有效的援助。原因只是担心自己会卷入与日本的军事冲突之中。但是最后当在
日本侵
略的矛头,指向他们之后,他们才想到,中国是对日战争中,作战最久与牺牲最大
的伙伴
(没有中国撑住半边天,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必然要重新排列过)。
事实上,西方盟国在中国开始独力进行抗日战争,展现不屈不挠的作战意志之后,
就对中
国开始有些刮目相看,部分国家开始研议,将在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考虑废除
与中国
所订下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以做为对中国努力自卫成果的尊重与回报。
到了珍珠港事变爆发,西方国家在东亚才真正面对日本军力的打击,这些世界级的
强国,
在太平洋地区遭到日军攻击后,几乎全面溃败,这时他们才真正地亲身体验到日本
皇军的
威力,因此对于中国的独力抗战,更是加增了尊敬。当然立刻把中国纳入反法西斯
的同盟
国之中,在一九四二年元月所发表之二十六国的联合国宣言中,中国名列发起国家
之中的
四强。
当时美国与英国政府,更是愿意优先考虑对中国的援助,因为他们在东亚与太平洋
的作战
,可以说是一败再败,所以急切需要中国替他们先顶住日军的攻势,并吸收日军的
压力,
以分散日军的兵力,他们不敢想象,假如中国放弃对日军作战,超过八十万的日军
可以转
攻印度、中东,或是南太平洋,盟国就可能无法挡住法西斯的攻势了。
因此美国政府首先同意,在二月七日正式由国会批准,以五亿美元的信用贷款给中
国周转
(信用贷款不同于援助,将来要归还的),以协助中国稳住战时日益匮乏的经济。
另外英
(信用贷款不同于援助,将来要归还的),以协助中国稳住战时日益匮乏的经济。
另外英
国也几经谈判,在一九四三年同意以五千万英镑的信用贷款,支持中国的战时经济
。(不
过事实上,由于英美两国政府的官僚体系阻挠,这两笔贷款一直没有爽快与及时的
拨给中
国使用,而是催一下,给一点,弄得中国政府在调度上,非常的痛苦。事实上,在
抗日战
争之前,中国虽然穷,但是宋子文管理财政,从不要外国施舍,也极不肯发行外债
,假如
中国若不是因为对日本作战,国民政府的财政健全,根本可以自力更生而不借外债
,同时
中国的外债偿还信用极高,过去有关各种的桐油借款、棉麦借款,都是依照规定还
款,绝
无拖欠。)



单就美国能够肯定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扮演极其重要的战略角色,坚持要中国参
与成为
维护世界和平的四强地位,就已经可以看出,美国的确有其特别的历史眼光与领袖
胸襟


同时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也觉得中国已经成为反法西斯阵营的四强,若是仍然对
中国保
有帝国主义侵略时的不平等条约,实在是说不过去,何况日本政府也装模作样的宣
布,要
放弃对汪精卫伪政府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所以他们也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以废除
这些不
平等条约。首先在一九四二年的十月十日,由英美等国家带头宣布,废止过去所有
对中国
各地的租界权(除了九龙租界之外)、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中国境内驻军权
,以及
赔偿的款项,接着又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十日,与中国政府完成平等互惠的新约,从
此中国
才真正成为一个主权独立与国格平等的国家。
这是中国自从一八四二年的鸦片战争所签下南京条约之后一百年,也是中华民国建
立了三
这是中国自从一八四二年的鸦片战争所签下南京条约之后一百年,也是中华民国建
立了三
十二年之后,中国才真正的「暂时」得到国际地位的平等 [1] ,这全靠中国全体
军民在
抗日战争中的流血牺牲,才换得这样的成就。
事实上,由于美国本身是从殖民地独立建国的历史,使得美国有着反殖民主义的背
景传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曾经提倡民族自决,而引起与英法荷等欧洲殖民帝
国的严
重摩擦。但是在抗日战争之前,美国本身也没有以身作则的完全放弃在中国所拥有
的帝国
主义特权利益,不过单就美国能够肯定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扮演极其重要的战略
角色,
坚持要中国参与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四强地位,就已经可以看出美国的确有其特别
的历史
眼光与领袖胸襟,但是也就因为美国如此公开肯定中国的贡献与影响,也就种下中
国要在
盟国的政略中,遭到出卖的命运。
当时的大英帝国,在遭到德国凌厉攻势之下,几乎已经无法招架下去,幸好美国给
予英国
极大的军经援助,英国才勉强的撑住局势,而在美国正式的参战之后,英国的第一
件大事
,就是要确定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秩序,英国首相丘吉尔非常担心,美国会急
于先报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仇,而进行「先亚后欧」的战略安排。这样若是亚洲殖民地会先
光复,
而宗主国却还在苦战之中,那么殖民帝国将会无法维持下去。
同样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帝国苏联,一样的被德国法西斯打到几乎亡国,也是
靠着美
国大量的军援,才转危为安,苏联最希望的是,美国全力援助苏联,但是绝对不能
优先援
助中国,因为假如中国获得足够的援助,而展现战力,那么苏联就失去侵略中国的
机会了

在美国的许多军政领导人中,也很清楚这个决策的历史性影响,因为假设美国优先
在太平
洋反攻与优先援助中国,这样亚洲会先得到和平与解救,而欧洲却仍然在战火中挣
扎,那
么西方国家,将面临从自新航路世纪之后,主导全球历史主流的龙头退位的挑战,
丘吉尔
全心全意要挽救大英帝国最后的国势,因此立刻赶到华盛顿,设法让美国政府接受
「先欧
全心全意要挽救大英帝国最后的国势,因此立刻赶到华盛顿,设法让美国政府接受
「先欧
后亚」的战略优先秩序。丘吉尔同时已经开始在盘算着,如何在战胜后继续维持英
国在亚
洲的殖民利益,他的亚洲策略是,击败日本,扶植法、荷,压制苏联,与孤立中国
。这样
英国才能在战后继续维持其日不落帝国的利益。史达林更是盘算着要扩大侵略中国
的策略
,哪里肯让中国获得援助?因此苏联主动切断了中国西北的国际援助通路。
33.2 盟国争取私利而出卖中国
说起对日本作战,英美两国可以说是心情矛盾,在历史上,美国开启与协助日本的
明治维
新,在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美国的舆论与政策,都是倾向日本这边的国家。而
英国更
是在一九○四年与日本结盟二十年,大幅拉高日本的国际战略地位,因此在亚洲各
国之中
,日本是受到英美最多友谊与支持的国家。不料日本因为要想称霸东亚,仍然与英
美产生
了利益竞争,最后恶化成为战争冲突。日本想要东南亚的战略与经济资源,就不得
不与英
美的利益发生冲突,日本在政略上,喊出亚洲人团结,推翻欧洲人殖民统治的口号
,更是
让英国感到危机四伏。


罗斯福却错估了丘吉尔挽救大英帝国的谋略,以及史达林赤化世界的阴谋,会对战
后世界
的正义与和平,产生无法估计的负面影响


有了这个历史的过节,更让英国感到警惕,不能再支持与扶植亚洲国家兴起,否则
大英帝
国就要退出亚洲与历史的舞台了。特别是蒋介石强调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同时为
了巩固
亚洲地区抗日的合作,竟然企图介入印度与英国的政治争议,中国主张朝鲜与中南
半岛在
战后独立,更是威胁到西方殖民主义的战后复辟。因此丘吉尔的亚洲战略,就有为
了英国
战后独立,更是威胁到西方殖民主义的战后复辟。因此丘吉尔的亚洲战略,就有为
了英国
的利益,而要出卖中国前途的构想。
而苏联完全继承帝俄对于侵略中国的「历史大业」,要在中国寻找可以进出太平洋
的不冻
港,同时要瓦解中国土广民众的大国架构与格局,而苏联同时面对与日本竞争与对
立的挑
战与威胁,因此史达林棋高数招的将计就计,让中日之间先爆发战争的冲突,然后
有限度
的支持中国对抗日本,这样日本与中国互相消耗国力,苏联就可以更为容易的侵略
中国,
苏联也就不必担心与日本的决战军力。
史达林很快就看出,二次世界大战对于苏联,虽然是一个历史危机,但是更是一个
历史扩
张的重要转机,因为西方国家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伤痕累累的代价,为了战胜轴心
国,还
要不顾意识形态的对立,拉拢与支援苏联参加反法西斯的战争,这样苏联可以用美
国提供
的力量,击败德国,扩大共产主义在欧洲的地盘,再利用对日本作战的机会,掠夺
在中国
的利益以及奠定在亚洲发展的基础。
而在反法西斯的盟国中,只有美国想要给战后的全球,一个更为公平与自由的世界
,因此
美国除了全力支持英国与苏联在欧洲击败德国之外,也想给中国一个复兴与发展的
机会,
以反法西斯的中美英苏四强,构建战后的国际新秩序结构。罗斯福总统四强架构,
在当时
可以说是具有历史远见的看法,因为他认为西方国家不能排斥苏联于国际社会之外
,也不
能低估中国的潜力与意志。
但是罗斯福却错估了丘吉尔挽救大英帝国的谋略,以及史达林构建赤化世界的阴谋
,会对
世界在战后的正义与和平,产生无法估计的负面影响。苏联对于中国加入四强的反
对最深
,英国也有极大的意见,但是在罗斯福的坚持下,一九四三年十月三十日,终于在
莫斯科
发表了四强宣言,从此中国跻身在这个全球最高身价「俱乐部」的斗争之中,但是
当时中
国的国力仍然有待发展,中国也没有多少外交折冲的能力,因此在国际强权的斗争
之下,
中国就面对另外一场更为艰苦的政略战争,在这个战场上策略的得失,往往要比与
日军几
中国就面对另外一场更为艰苦的政略战争,在这个战场上策略的得失,往往要比与
日军几
场大会战的胜负,对于中国利益的影响还要深远。
英美两国以血浓于水的历史关连,建立了紧密的对抗法西斯盟国关系,英美两国成
立了联
合参谋会议,共同决定两国的战略合作发展关系,但是英国最终的目的,不在构建
战后的
和平与历史的正义,而是企图挽救大英帝国的历史衰颓。丘吉尔看出史达林的谋略
,志在
利用这个历史的机会,以赤化而称霸全球,同时,丘吉尔也看出蒋介石复兴中国的
决心,
因此丘吉尔认为,打败德国与日本,只是巩固大英帝国的第一步,如何防止苏联的
扩张与
中国的复兴,才是英国的历史谋略所在。



丘吉尔的地中海攻击方案,几乎是一个纯粹理论的奇想,在后勤与军力调动上几乎
都不可
行,何况美国已完成直接渡过英法海峡,及早在西欧打开第二战场的方案


所以丘吉尔的谋略是,假如不能压制苏联在欧洲扩张势力,就不如将苏联的势力,
同时的
带入亚洲,这样增加美国将会立刻遭到苏联全面的挑战,这样美国就不但无法挑剔
英国维
持殖民帝国的政策,甚至还要拉拢英国支持美国来对抗苏联了。因此丘吉尔提出一
个锐利
但是关连的战略:假如美国支持英国在欧洲的地中海登陆计划,英美联军由地中海
的义大
利与南斯拉夫北上,与苏联军队在东欧会师,攻击德国,那么英国就答应中国与美
国的要
求,反攻缅甸,打通支援中国的交通线;假如美国坚持从法国开辟攻击德国的第二
战场,
那么英国就不会支持中美反攻缅甸的提议。
从战略观点而言,英美盟国从地中海北上,与苏联军队会师,一起由东向西进攻德
国的方
从战略观点而言,英美盟国从地中海北上,与苏联军队会师,一起由东向西进攻德
国的方
案,与英美联军由法国登陆,由西向东夹击德国的方案比较,前者可以说是非常的
不合战
略的常理。因为无论从作战的效果、后勤的支援以及西欧国家流亡政府的支持而言
,当然
都是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作战方案,以夹击德国,要有利太多了。
丘吉尔的地中海攻击方案,几乎是一个纯粹理论的奇想,美国军方人员,在审慎评
估这个
所谓的作战方案时,发现在后勤与军力调动上几乎都不可行,何况美国已完成直接
渡过英
法海峡,及早在西欧打开第二战场的方案 [2],可以迅速击败尚未进行西线防御作
战的德
军,因为当一九四三年,德军主力都在东线与苏联部队进行决战,美、英国部队可
以说是
乘虚直捣德国,甚至可以迅速将军力由西延伸到东欧,防止苏联对东欧的席卷,但
是丘吉
尔却将不可行的地中海作战方案,作为英国玩弄政治权谋的棋子,硬是把反攻欧陆
的日期
往后拖。而苏联当然更不可能接受英美的地中海北上的作战方案,因为这样一来,
苏联的
整个世纪扩张计划,就要受到英美的直接牵制。结果在中英美苏之间,就产生了决
定历史
命运的政略与战略的选择争辩 [3]。
另外,丘吉尔对于蒋介石的「野心」,也有极强的反应,蒋介石曾在一九四二年二
月间,
访问印度,企图调停印度与英国之间严重的政治纠纷,其实蒋介石访问印度的主要
用意,
是希望能够劝服印度寻求独立的领袖们,如甘地与尼赫鲁等人,能够先共体时艰,
协助英
国人击败法西斯力量的威胁,以后再谈独立与自治的问题。但是蒋介石的访问印度
,并没
有赢得印度领袖的友谊,而更使得丘吉尔满心的不高兴,认为蒋介石竟然要串连印
度,来
瓦解大英帝国。加上蒋介石又在一九四三年发表了代表其政治抱负的著作《中国之
命运》
,表达了中国抗拒帝国主义侵略,与在世界寻求发展和复兴的决心,更是引起所有
帝国主
义国家意识形态者,强烈的反弹,丘吉尔与史达林当然都看出蒋介石要带领中国走
向独立
强大之路。
总之,对于罗斯福总统而言,眼见盟国之间的政治立场纷歧,以及彼此对于战略的
方向的
总之,对于罗斯福总统而言,眼见盟国之间的政治立场纷歧,以及彼此对于战略的
方向的
冲突,而对于战后的秩序与利益的分配与安排,都需要及早举行四强的高峰会议,
因此罗
斯福一再出面邀请,史达林前后拒绝了七次,蒋介石也不愿意主动的拜会罗斯福 
[4]。
只有丘吉尔再三的纠缠罗斯福,要推销以英国利益为观点的战略安排,在四年之中
,他与
罗斯福会面十一次,不断的争取到美国对英国的支持。
33.3 美国支持中国的立场
但是罗斯福一直认为,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强领袖,不能总是避不见面,许多重
大的决
策,不能只靠部属的传话与协商,


罗斯福对于蒋介石的处境相当肯定,一个领导停留在十七世纪社会结构的中国军方
领袖,
能够坚持如此不屈的抗战精神,因此实在值得美国助中国一臂之力。

因此在罗斯福的再三情商与利诱威胁之下,四强领袖会议终于分成两个梯次举行,
那就是
在一九四三年年底的美、中、英开罗会议,以及接着召开的美、苏、英德黑兰会议
。这是
因为史达林不肯与蒋介石直接见面会谈,会议竟然要分成两组进行,就已经可以看
出这场
四强领袖高峰会议的内在矛盾与危机了。
主张召开四强领袖会议最为心切的罗斯福,早已熟习丘吉尔那一套维护大英帝国殖
民利益
,可以死缠烂打到底的精神,不过罗斯福认为,英国这种构建在十七世纪架构的殖
民帝国
政体,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但是罗斯福却对于苏联的领袖史达林,有着一种非常
浪漫的
想法(当然罗斯福也受到美国政府中同情左派的技术官僚的影响),他认为苏联经
历过这
场几乎亡国的大战之后,假如能够有机会受到世界各国的平等与尊重,它应该会改
变对于
西方国家的敌视态度,何况苏联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公开解散第三国际,不就是一个
非常正
西方国家的敌视态度,何况苏联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公开解散第三国际,不就是一个
非常正
确的改变讯号吗?此外,罗斯福对于蒋介石的处境相当肯定,一个领导停留在十七
世纪社
会结构的中国军方领袖,能够坚持如此不屈的抗战精神,因此实在值得美国助中国
一臂之
力。
虽然罗斯福的个人才略突出,却不能掩饰美国人缺乏历史深度的重大缺点,就是在
短短一
百五十年的美国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历史性大奸大恶的冷血枭雄。史达林的深沉
凶残,
必须从俄罗斯长久以来一直被欧洲主流历史所排挤,近千年处在被亚洲攻击能力最
强的游
牧民族的屠杀、恐惧之情结下,加上完全无情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三重深
沉历史
所铸造而成的枭雄性格来理解,因此罗斯福一番以诚心待人的善意,完全的就被史
达林操
控,也被丘吉尔所利用与迷惑了。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其实是一会两开,形成了一个影响世界历史方向的政治战场
,结果
是中国实力与谋略不足,因此先胜后败,美国的实力无人能及,但是谋略缺乏历史
深度,
先后被英苏所蒙敝与利用,英国谋略深沉,但是实力不足,只能借力使力,苏联的
实力与
谋略都是有备而来,成为历史短期的最大赢家。



就开罗会议这种历史性的会议而言,国民政府的准备与策略,可以说是都犯了错误
,中国
不但是犯了阵前易将的兵家大忌,同时还允许反中国战区最力的史迪威出席会议


一九四三年十月,蒋介石因为史迪威介入与操纵中国的权力斗争,最后导至宋子文
等政学
系军政要员遭到整肃,原本中国与美国进行的各种重大外交与军政交涉,都是由宋
子文全
系军政要员遭到整肃,原本中国与美国进行的各种重大外交与军政交涉,都是由宋
子文全
权负责。宋子文与包括罗斯福在内的美国战略决策阶层,有着很深与很频繁的接触
与关系
,他多次为中国战区的利益,与美军决策首长进行辩论与交涉,他非常了解英美战
略决策
人事与背景,原本应是最佳出席开罗会议的最佳人选之一,但是此时却为史迪威所
斗争遭
到政治软禁,所以改由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出席这次事关中国历史命运的会议。而更
为致命
的是,是由史迪威代表中国战区出席这个历史性的军事会议,中国的命运就注定要
被强权
践踏出卖了。
当然若以中外的妇女界而言,在那个时代,宋美龄的确是罕见杰出的政治人物,但
是若是
与宋子文的能力与对外关系相比,仍然是差了一大截,何况她并非政府的里决策阶
层,出
席这场会议,实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只给西方国家增加了封建的「家族政治」
的印象
。宋美龄要想在政治与军事专业上,与丘吉尔、马歇尔、蒙巴顿等人较量,当然更
是屈居
下风了。就开罗会议这种历史性的会议而言,国民政府的准备与策略,可以说是都
犯了错
误,在代表团的阵容而言,中国不但是犯了阵前易将的兵家大忌,同时还允许反中
国战区
最力的史迪威出席会议。这样的中国代表团既缺乏可以独当一面的外交与战略大将
,又有
严重的内鬼通外神的隐忧,一旦蒋介石有所疏忽,那么中国的利益就被盟国所算计
了[5]

何况蒋介石于会前,在其《中国之命运》一书中,相当明白的批判国际强权对于中
国的欺
凌,同时表达了他希望中国复兴的强烈民族主义观点,蒋介石的这本书也许对中国
的内政
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却遭到英美苏各国政治与战略专家的强烈警觉,更为加深这
些西方
强权中的政客,要给中国一些暗算的共同心理准备。因为他们认为,假如让蒋介石
领导中
国完成抗战,与复兴中国的历史大业之后,那么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帝国主义利益,
就要遭
到中国的挑战了,蒋介石没有想到,在所谓四强领袖的历史会议之中,会爆发如此
可怕的
倾轧与出卖的危机。
倾轧与出卖的危机。
33.4 中国为战后亚洲奠定发展方向
开罗会议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登场,罗斯福与蒋介石在大体上颇能互相尊
重,蒋
介石则是过于信赖罗斯福,而低估了丘吉尔。罗斯福对于蒋介石意见的尊重,引爆
了丘吉
尔「诱敌深入」的大反击布署。事实上,丘吉尔原先希望英美领袖能够先行在马尔
他会面
,集中力量讨论,全面反攻欧陆的策略,因为丘吉尔认为,亚洲问题根本就是分别
由英美
两国领袖,各自私下决定就可以了,但是罗斯福认为,亚洲的问题,应该尊重中国
的意见
。所以丘吉尔对于罗斯福如此「迁就」蒋介石,未来必然会影响到英国对于亚洲的
控制,
当然心生不满,丘吉尔决心非除掉蒋介石不可,蒋介石可是从来没有遇过这样世界
级的政
治斗争,丘吉尔是先佯退然后再突击,于是蒋介石就掉入政治会战的包围之中了。



开罗会议的三巨头(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摄)

在开罗会议中,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先分别会晤,就各种的战略方案,以及战
后的世
界与亚洲的安排,进行意见交换。蒋、罗之间的会谈,大体上都顺利与和谐,中美
对于十
大问题,都有不少的共识:一、中国成为主导战后国际社会的四强之一。二、日本
皇室地
位将尊重日本人民的意愿。三、中国协助美国,军事占领日本。四、日本应以实物
赔偿中
国。五、所有被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应该归还中国,琉球地位未定,香港问题以
后磋商
。六、中美军事合作,美国军援中国,中国开放军事基地供美国使用。七、朝鲜、
越南、
泰国应该协助其独立。八、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九、外蒙古与唐努乌梁海问题,
应该与
苏联协商解决。十、中国与美国建立联合参谋首长会议。
而在中英之间,蒋介石知道,丘吉尔绝对不会讨论香港的问题,对于反攻缅甸,英
国也有
而在中英之间,蒋介石知道,丘吉尔绝对不会讨论香港的问题,对于反攻缅甸,英
国也有
极强的意见,因此不便公开产生对立或是破裂,蒋介石相信罗斯福有能力解决这些
问题的
歧见,因而只旁敲侧击的提议将香港改为自由港,试探罗斯福的支持。英国全力的
反对允
许韩国、中南半岛在战后独立,在双方激辩之后,英国只在韩国独立的问题上让步
,美国
在中南半岛的独立上妥协,香港问题只有以后再议。
由于当时中国退到西部地区,对外的国际交通几乎完全的遭到切断,而西南内地原
本的生
产力就不足,是无法长期的负担抗日战争的庞大的消耗支出。因此重庆控制地区,
早已发
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军公教人员的待遇,几乎已经接近难以为继的危机
地步。
因此蒋介石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另外给予重庆政府十亿美元的贷款(当然是要还的
),以
控制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毁灭性威力,同时也为中国提升军备的战力,以配合盟
国在亚
洲大陆的反攻作战,做好准备。这点罗斯福也表示相当的同意,罗斯福表示,他将
与财经
首长研商之后,再提实际的做法。向美国要求十亿美元的信用贷款的协商,由宋美
龄全程
参与,因此宋美龄「误认为」,罗斯福总统已经正式答应对中国的经援,不料事后
这竟然
成为中美之间最大的冲突所在。



中国对琉球有过长期的主权宗主关系,琉球的战略地位又极其重要,因此无论是回
归中国
,还是能够真正的独立,在中国未来战略发展上,都是非常的重要


在领土问题上,罗斯福曾经非常郑重的提到琉球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蒋介石则依
据事实
指出,琉球群岛过去只是中国的属国,并非中国的领土,因此中国并不打算收回琉
球群岛
指出,琉球群岛过去只是中国的属国,并非中国的领土,因此中国并不打算收回琉
球群岛
,但是可以将琉球群岛先予以国际托管,以后再决定其命运。这点蒋介石是有些精
明,但
是却也缺乏远略,假如能够坚持宣布琉球独立的政策,那就太好了,因为美国远在
十九世
纪,初次到达西太平洋之时,就有控制琉球的战略规划。假如蒋介石展现中国有控
制琉球
的意愿,那么绝对会被丘吉尔与马歇尔当成有野心的头号「公敌」,认为中国作战
没有贡
献,却有霸权西太平洋的野心,中国恐怕连台湾与东北的主权都会要不回来。中国
对琉球
有过长期的主权宗主关系,琉球的战略地位又极其重要,因此无论是回归中国,还
是能够
真正的独立,在中国未来战略发展上,都是非常的重要,无奈中国自顾不暇,没有
国力去
要回自己的地方,只有交给美国托管,结果竟然又回到日本侵略者的手中。
而蒋介石则两度主动的提起有关旅顺军港开放给美军使用的问题,因为蒋介石认为
,在历
史上,无论是日本还是苏联,都因要控制这个军港,才给中国带来无穷的兵祸,而
中国是
一个需要重建的弱国,因此只有美军的介入,才能稳定这个敏感的战略地区,但是
罗斯福
没有明确的反应。蒋介石在琉球与旅顺的态度,可以看出,蒋介石知道中国即使能
够战胜
日本,在相当的时间之内,中国还是一个弱国,特别是是在海洋上,因此中国希望
美国能
够多关照这个地区,中国则尽力发展陆上的实力。
此外罗斯福也与蒋介石谈到越南的归属问题,因为法国根本是战败国,在亚洲作战
更是毫
无贡献,所以罗斯福两度询问蒋介石,中国有无收复越南统治权的意愿,蒋介石明
白的拒
绝了,因为蒋介石了解,越南过去只是中国的属地,血统文化都有相当的差距,所
以拿回
越南,不但是违背民族自决的历史潮流的做法,更会平白的得罪法国与英国。
33.5 史迪威开始进行报复
而在开罗会议的军事幕僚策略会商中,中国依照规章,是请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
,作为
中国战区的当然代表,而史迪威与蒋介石相处是势同水火,原本就不断的对美国政
府,提
供中国战区完全负面的报告,何况史迪威才刚刚被迫向蒋介石低头认错,心中充满
了屈辱
供中国战区完全负面的报告,何况史迪威才刚刚被迫向蒋介石低头认错,心中充满
了屈辱
心理的报复意志。所以在这次的会议中,史迪威当然是继续做尽任何可以打击重庆
政府威
望的工作,这就是蒋介石在开罗会议致命的错误,软禁宋子文,重用史迪威,造成
中国在
开罗会议的历史性失败与危机。
在会议全程活动中,史迪威一再的扭曲事实与加上恶意的攻讦,把蒋介石所领导的
中国抗
战,说得一无是处与毫无贡献,史迪威认为在整个大战之中,中国是盟国的负担,
而没有
真正的贡献,甚至盟国不必认真的援助中国,因为中国的领导人会将盟国的援助,
做为扩
张自己割据力量的资源,不会真正的用到战场上。所以虽然蒋介石的各项见解与请
求,原
则上,都能得到罗斯福相当的支持,但是丘吉尔是已经决心杯葛到底,而罗斯福的
军政幕
僚们,也都站在史迪威的否定方向,尽量的改变或是削弱罗斯福的指示。
有关中国参加联合参谋团会议(Joint Staff Conferences)的请求,原本是蒋介
石在珍
珠港事变之后,就积极争取的安排,但是一再的被英美参谋首长所拒绝,这次虽然
由罗斯
福指示,重新的考虑,而在丘吉尔反对,与史迪威的运作之下,英美联合参谋团,
首先否
决了中国参加联合参谋会议的权利,这样中国根本无法直接与事先的提出中国战区
的需要
,也很难改变既定的军事策略,这是蒋介石日后在盟国政略战场上,一败再败的主
要原因
,既不能让罗斯福得到真确与及时的中国战区情报,罗斯福的指示,又不能得到决
策执行
单位的密切配合。
而在盟国联合反攻缅甸的决策上,丘吉尔、马歇尔、史迪威都有不同的观点与立场
,而由
于宋子文没有出席这个军事幕僚会议(宋美龄也没有出席这个纯粹军事战略会议的
名义与
能力),中国军方就由史迪威充当全权代表,史迪威不但不能为中国的立场进行力
争,反
而主动提出负面的批评,因此军事幕僚会议对高峰会议的决策,也就无法为中国战
区的需
要,做出有利的评价。




在丘吉尔看来,当时的中国,只不过是一个为自己存亡命运挣扎的衰落国家而已,
竟然对
于战后的亚洲事务,就有这样大国的风范,那么在战后,中国一旦复兴之后,她必
然会领
导亚洲殖民地脱离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控制


不过在领袖的决策会议中,罗斯福却全力支持蒋介石,罗斯福甚至动用个人的威望
,表达
盟国应该将反攻缅甸的作战,列为优先的战略布署。一方面罗斯福认为,若要以较
少的伤
亡,较短的时间击败日本,就要充分武装中国军力,利用中国的战略地缘与人力的
优势,
一方面罗斯福也表达对于中国过去抗日所做重大牺牲的关切与补偿。丘吉尔力争无
效之后
,只在表面停火,其实丘吉尔准备联络史达林,进行会后的翻案大反击。
总之,中国在开罗会议中,反而为中国以外的事务,例如保存日本皇室、韩国战后
独立与
中南半岛的前途,都争到决定性的发言权与影响力。在这些方面,罗斯福是支持蒋
介石的
立场,因而与丘吉尔产生不少的摩擦与辩论,也就更为坚定丘吉尔要防堵甚至打击
中国的
成见。因为在丘吉尔看来,当时的中国,只不过是一个为自己存亡命运挣扎的衰落
国家而
已,竟然对于战后的亚洲事务,就有这样大国的风范,那么在战后,中国一旦复兴
之后,
她必然会领导亚洲殖民地脱离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控制。何况,罗斯福完全的同意
,中国
在战后,可以收复被日本所夺取的所有失土,那么中国要回香港、九龙,也只是时
间迟早
的问题而已。
由于丘吉尔自始至终全面的杯葛蒋介石,让会议进行得相当的不顺利,连罗斯福都
感到十
分的忧虑,因而明白的向蒋介石表示,会议的最大问题,就是丘吉尔不愿意中国强
大,不
分的忧虑,因而明白的向蒋介石表示,会议的最大问题,就是丘吉尔不愿意中国强
大,不
过蒋介石了解,中国当时仍然是个弱国,又就在生存危机与实力有限的困境之中。
加上中
国一向缺乏攻击的个性,因此对于一些关于自身利益的问题,并没有针锋相对的坚
持到底
,以免会议破裂,或是增加罗斯福的困扰,对于蒋介石而言,在开罗会议中,能够
确定收
回中国历史失地、决定反攻缅甸作战,以及取得美国十亿美元的援助贷款,蒋介石
认为,
单是这三项的成果,就足以称为成功了。
因此在最后的开罗会议宣言中,明白表示盟国团结一致,对日本作战到底的决心,
并且列
出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当然归还中国,以及让韩国在战后独立的公开宣言。开
罗会议
在形式上,单是中国元首能够英美两国领袖,平等的举行高峰会议,共同发表了历
史性宣
言,就足以代表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已经大幅的提升了。因此蒋介石还算满意的离开
开罗,
留下史迪威等候德黑兰会议之后,盟国对于反攻缅甸的具体军事行动决议,但是真
正出卖
中国的阴谋,却开始在开罗会议之后,正式临到中国。在接着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中
,史达
林与丘吉尔联手策划,最后造成罗斯福改变立场,使得在开罗会议中,绝大部分对
于中国
的承诺,都被推翻或是修改。
33.6 德黑兰会议全面大翻案
开罗会议才刚刚结束的第二天,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德黑兰会议就接着登
场,这
场西方盟国英美苏领袖之间,第一次的高峰会议,原本就在史达林的全面设计之中
,史达
林以极高的政治谋略,争取罗斯福的好感,要求英美承诺,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以加速
结束对德国的作战,其实是使苏联能够独占攻占东欧所有的战略利益。史达林并且
正式提
出,苏联考虑在德国投降之后,对日本宣战,这样苏联也可以成为提早结束对日本
战争的
主要战力来源。
当然史达林非常技巧的推销中国没有真正用全力抗日观念。这个概念一直由马歇尔
设法扩
大传播,又有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马歇尔的密友)之「第一手报告」的坚决支
持,加
大传播,又有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马歇尔的密友)之「第一手报告」的坚决支
持,加
上国务院左倾政治人物的唱和,丘吉尔也是站在同一战线助阵。这个观念主要的目
的,在
防止罗斯福大力的援助中国,因为假如中国因为获得援助而强大,就会严重的妨碍
到苏联
红色帝国在亚洲的发展,与英法殖民帝国的复活。



丘吉尔最高的战略优先观点是,要维持大英殖民帝国的利益,西方国家在亚洲打败
日本之
后,英国唯一要对付的,只有中国了,而延后反攻缅甸,是迫使中国崩溃与衰弱的
最高战



罗斯福的战略观点是,一心希望能够越早结束大战越好,这样能够减少美国军民的
死伤,
同时他缺乏历史战略布局的远见与耐心,另一方面,由于苏联在政治、社会上组织
严密,
因此军队动员能力强,又有不错的工业基础,加上美国大量的援助后,其作战兵力
的数量
与质量均佳,对外又善于宣传作战的表现,所以罗斯福对于苏联在结束二次世界大
战,扮
演重要的角色,寄予厚望。罗斯福在得到史达林参加对日作战的保证之后,开始动
摇武装
中国部队承诺的信念。
而丘吉尔发现,既然无法阻止苏联在东欧形成支配性的扩张,同时能够早些击败德
国,对
于英国本土国力的恢复,更有实质的利益,英国必须依赖这个抢先的时机,力图恢
复在亚
洲的殖民帝国,因而将尽全力的迫使罗斯福打消反攻缅甸的承诺。丘吉尔最高的战
略优先
观点是,要维持大英殖民帝国的利益,因此,反资本主义的苏联若是在战后强大,
必然会
威胁美国,美国既然受到苏联全球的威胁,当然就要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这样美
国就就
威胁美国,美国既然受到苏联全球的威胁,当然就要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这样美
国就就
不会在战后,强迫英国放弃殖民地的统治,那么西方国家在亚洲打败日本之后,英
国唯一
要对付的,只有中国了,而延后反攻缅甸,是迫使中国崩溃与衰弱的最高战略。
因此,丘吉尔全程的陪同罗斯福往返开罗与德黑兰,用尽每一个机会,游说罗斯福
放弃支
持蒋介石反攻缅甸的决定,在史达林的巧妙协助之下,罗斯福最后竟然被说服,美
国不是
要「放弃」反攻缅甸,而只是「延后」反攻缅甸或是「缩小」反攻缅甸的作战而已
,罗斯
福经不起丘吉尔与史达林的联合攻势,最后竟然就倾向同意「延后」反攻缅甸的承
诺。这
样就等于将极待援助的中国战区,置于危机的刀锋之前[6] 。
在德黑兰会议结束之后,罗斯福与丘吉尔又同时回到开罗,与英美双方的高级军事
参谋,
进行会后战略行动计画的具体会商,这时丘吉尔还是没有放弃对罗斯福游说,放弃
全面反
攻缅甸的作战计画,丘吉尔这种「精诚所至」、死缠烂打的功夫,终于扭转了罗斯
福的坚
持。此时的罗斯福与美军将领,几乎已经完全的陶醉在诺曼地登陆战的历史伟大场
景中,
因此决定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都投入这场登陆战上[7] ,这样登陆印度洋的安
德曼岛
,以切断日军在东印度洋的作战力量的方案就无法执行,反攻缅甸的计划,就无限
期的延
后了。
事实上,罗斯福原先是非常坚持他对蒋介石的承诺,但是在考虑史达林答应,苏联
将会对
日本作战,以及反攻欧洲的诺曼地登陆作战准备,必须要万无一失的状况下,盟国
很难再
抽调海军登陆艇到缅甸,所以罗斯福最后同意,盟国反攻缅甸计画只有延期。罗斯
福在做
出延后反攻缅甸的决定时,曾经最后召见史迪威,询问中国的抗日战力究竟如何,
史迪威
竟然「保证」,中国事实上已经处在不堪一击的状况之下,只要日军再发动一次类
似鄂西
的攻势作战,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必然崩溃,因此美国是否履行对中国的承诺,打通
缅甸援
助中国的通路,根本就没有实际的意义。
这样罗斯福认为,中国既然连自保都有困难,也就根本没有力量协助美国提早打败
日本,
这样罗斯福认为,中国既然连自保都有困难,也就根本没有力量协助美国提早打败
日本,
同时苏联答应要帮忙进攻日本,那么美国只有放弃对中国的承诺,延后反攻缅甸,
罗斯福
并且还忧虑假如蒋介石垮台之后,美国应该如何收拾中国的残局[8] 。
33.7 盟国对中国背信弃义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五日,蒋介石还在等待盟国反攻缅甸的佳音,但是罗斯福突然致
电蒋介
石,举出盟国因为要全力反攻欧洲,因此发生无法调拨兵力投入反攻缅甸的困难,
所以要
求蒋介石同意延后反攻缅甸的计划,事实上,蒋介石了解到,假如中国没有英美两
国全力
的协助,中国是不可能抽调足够的兵力,单独反攻缅甸的,因此只有被迫同意。这
样重开
缅甸的陆上通路,以使中国获得援助的计画,在可见的将来已经是不可能,中国的
作战力
量也到了接近枯竭的地步。
很令人感伤的是,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中,虽然为韩国、泰国争到独立,甚至为日本
力争以
保留日皇的制度,同时为越南的独立,也留下发展的伏笔,但是为中国仅仅确定到
台湾、
东北的领土回归,却无法要回香港,以及争取到中国在外蒙古与唐努乌梁海的应有
权力,
蒋介石也非常大度的放弃对琉球与越南的主权,以及没有积极回应派兵占领日本建
议。中
国是为东亚地区国家争取到的好处,甚至超过自己。



罗斯福个人的意志,却在完全负面的情报中动摇,无法坚持自己原先对中国的承诺
;蒋介
石又过于相信罗斯福的善意与保证


从开罗会议的记录可以看到,在中国赢得战胜之后,蒋介石并非要完全的放弃对日
本索取
从开罗会议的记录可以看到,在中国赢得战胜之后,蒋介石并非要完全的放弃对日
本索取
战争破坏的赔偿,当时会议具体的结论是,中国准备要日本以实物,来做为战争破
坏中国
损失的赔偿,同时蒋介石也企图运用一些政治手法,例如两次对罗斯福提到开放旅
顺为自
由港,希望能够引进美国力量,牵制苏联的可能勒索(旅顺问题,当时蒋介石是出
于预感
的防卫,没想到会恶梦成真),并且在香港问题上采取低姿态,以避免刺激丘吉尔
阻拦反
攻缅甸的作战计划。但丘吉尔根本不但不领情,反而是绝对不归还香港,反攻缅甸
也决定
杯葛到底。
检讨开罗会议,假如不是史迪威、马歇尔从中不断的进行负面破坏,假如不是史达
林在德
黑兰背后的出手,假如不是丘吉尔锲而不舍的打击中国,假如宋子文能够出席开罗
会议,
那么对于中国与整个亚洲的利益而言,开罗会议应该是可以圆满成功的。但是罗斯
福个人
的意志,却在完全负面的情报中动摇,无法坚持自己原先对中国的承诺;蒋介石又
过于相
信罗斯福的善意与保证,而不能了解,国际会议之中的角力,实际上要比一场与野
蛮敌人
的肉搏战还要可怕。
蒋介石起先认为,盟国对中国至少要比敌国仁慈一些,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所有
会议的
公开结论,会被盟国私下改得面目全非,从此以后,中国的命运,就一再的遭到「
盟国」
的出卖与践踏,中国实实在在的成为盟国获取战争红利的牺牲品。最为可悲的是,
中国当
时还以开罗会议为中国带来了突破性的成就,谁知道开罗会议的结论,一再遭到任
意的修
改。盟国既不会优先打通缅甸的通路,美国也不会给中国十亿美元的贷款,中国却
要从万
分吃紧的战区中,抽调最精锐的部队,让史迪威在缅甸的原始森林中,作没有战略
意义的
消耗,同时更严重影响到中国本身的安危。这就是在一九四四年日军全力进攻下,
中国战
区出现全面崩溃的主因。
开罗会议是中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分水岭,在形式上而言,中国在开罗会议
之时,
刚刚走出长期挫败历史记录的阴影,迈向国际历史四强舞台的强国巅峰,中美英三
国领袖
刚刚走出长期挫败历史记录的阴影,迈向国际历史四强舞台的强国巅峰,中美英三
国领袖
能够平等协商,完成对于战后亚洲历史布局的安排,但是中国再也没有想到,西方
盟国竟
然会联手,把中国当成一个出卖打压的对象。虽然史达林、丘吉尔的心胸奸险,以
及罗斯
福总统的缺乏远见与坚持,都是出卖中国的利益的原因,但是中国自己内部四分五
裂,出
席会议的阵容不强,又有史迪威这种通敌的内奸,中国要想在世界顶尖谋略的会议
上,争
取自己国家的利益,当然会容易遭到暗算。
33.8 恶梦开始降临中国
开罗会议结束不过十天,恶梦就开始降临中国。罗斯福突然告知蒋介石,盟国因为
要全力
进行诺曼地登陆战,所以要延后全面反攻缅甸的计画。蒋介石接到这个消息,可以
说是遭
到极大的打击,这等于说开罗会议的实质结果作废,中国所有的希望,就是放在打
开缅甸
的国际通路,接受美国大量的援助,以提高作战能力,击败日本,重建家园。但是
延期反
攻的决定,就使得中国面对更为艰苦的战局。
在缅甸通路迟迟无法打通的情形下,苏联又继续封锁西北通路,单靠每月一万吨的
空运,
是无法支持中国战区的民心士气与作战资源,蒋介石担心,中国经济危机的状况,
迫使中
国可能无法再支持六个月以上。因此蒋介石只有向罗斯福提出,增加空运数量到达
每月两
万吨,以及根据开罗会议时候的协定,拨给中国十亿美元信用贷款,以因应中国战
区处理
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增加作战抵抗能力的需求。其实这两个要求,本来也是在开罗
会议中
,蒋介石得到罗斯福同意的,但是却竟然「意外的」引起了中美之间爆炸性的冲突

首先是美国驻华大使高思(Clarence Gauss)在十二月九日,急电华盛顿,提出与
蒋介石
要求完全相反的看法,高思表示中国根本不需要美国新的援助资金,要想解决中国
严重的
通货膨胀问题,中国所需的是大量物资的援助,但是除非打通缅甸的通路,美国根
本无法
将援助物资运到中国,所以美国政府目前根本不要答应蒋介石的贷款要求。而史迪
威更是
站在绝对反对的立场,他向马歇尔报告,这是蒋介石惯用的政治勒索手腕,史迪威
宣称,
站在绝对反对的立场,他向马歇尔报告,这是蒋介石惯用的政治勒索手腕,史迪威
宣称,
因为美国不能履行承诺,打通经由缅甸援助中国的陆上通路,蒋介石就开口要十亿
美元做
为「交换的条件」。 没想到这个由史迪威捏造的[9]「交换条件说」,竟然会刺激
了整个
美国政府上下一心的强烈反弹,从陆军部到财政部,从参谋长马歇尔到财政部长摩
根索(
Henry Morgenthau),都对蒋介石要求十亿美元的借款,产生敌忾同仇、连成一气
的看法
,加上随后蒋介石,又依照中美的协议,要求美国支付在成都修建战略空军基地,
以及驻
华美军费用的钱,当这个消息经过美国驻华大使高思传回美国之后,蒋介石立刻成
为美国
政府内,人人喊打的「公敌」了(美国政府对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都没有过这样的
情绪反
感)。
而所有的美国政府官员,竟然没有一个人「记得」,十亿美元的信用贷款,是罗斯
福在开
罗会议中,同意加以考虑的,而支付美军在中国的机场与生活费用,更是美国政府
主动同
意支付的款项 [10]。



这时的美国政府上下,一致的认为,中 国不但不想出兵作战,反而要求大量的援
助。突
然间蒋介石成为「勒索盟国」的 公敌了


更糟的是,蒋介石在十二月十八日,任命史迪威全权统领中国驻印军,开始在胡康
河谷进
行攻击日军的军事行动,以掩护雷多公路的修建。不料这时史迪威与蒙巴顿竟然自
己「私
下」决定,乘机提前发动缅北的局部反攻作战计画,以拖住中国的军队,同时可以
减轻英
军在印度所遭到的军事压力。因为当时日本的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大将(扩
大卢沟
军在印度所遭到的军事压力。因为当时日本的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大将(扩
大卢沟
桥事变成为中日全面战争的元凶),正在准备对印度发动全面的攻击作战。
史迪威然后透过马歇尔,要求罗斯福对蒋介石施加压力,要派遣接受美援装备的华
军出兵
支援,这原是蒋介石所坚决反对的进攻缅甸「替代」方案。而原来罗斯福也同意蒋
介石的
看法,就是若盟国没有配合从印度洋进攻缅甸的行动,中国不宜单独进行缅北作战
,因此
蒋介石拒绝出兵是有充分正确理由的。但是罗斯福在马歇尔的误导下,居然认为是
蒋介石
出尔反尔,史迪威与蒙巴顿现在要出兵反攻缅甸了,蒋介石竟然不肯出兵配合! 
罗斯福
在十二月数度致电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合作,出兵反攻缅甸。这时的美国政府上下
,一致
的认为,中国不但不想出兵作战,反而要求大量的援助。突然间蒋介石成为「勒索
盟国」
的公敌了,中美之间的关系,几乎面临破裂的危机。



其实真正要感到愧疚的应该是美国,自己推翻了对中国军事反攻的承诺,以及扭曲
十亿美
元贷款的考虑


事实上,真正背信弃义的是美国,因为是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中,亲自答应蒋介石的
两个项
重大决定,一是盟国合力反攻缅甸,二是考虑贷款中国十亿美元。蒋介石回国之后
,正式
向罗斯福提出要求十亿美元的贷款,完全是依据开罗会议的结果行事,毫无过分之
处,更
和盟国延后反攻缅甸的作战计画无关。但是美国政府却「认为」这是蒋介石狮子大
张口的
「交换条件」。其实真正要感到愧疚的应该是美国,自己推翻了对中国军事反攻的
承诺,
以及扭曲十亿美元贷款的考虑。
以及扭曲十亿美元贷款的考虑。
但是此时的美国政府,上下一致的认为这是蒋介石的勒索,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指
出,中
国原先的五亿美元贷款都只用了一半而已(当时美国一直以空运困难,拖延中国购
买黄金
,收回法币的财政计画,所以导至资金无法依照计画使用),而中国严重的经济的
问题需
要等到重开滇缅公路,可以将大量的物资运到中国之后,才能稳定中国的严重的通
货膨胀
问题 [11] ,所以美国财政部坚决的反对给中国新的借款。
对于蒋介石依照中美的协定,要美国偿付修建机场费用,以及驻华美军的开销,美
国政府
则借口说,蒋介石要求的一美元兑二十法币的官价汇率,可以说是极端的不合理(
当时黑
市汇率为一美元兑二百三十元法币),所以美国财政部也反对到底。蒋介石的答复
是,中
国政府必须维持法币官价的汇率,否则中国的财政信用会崩溃,因此坚持不肯改变
汇率。
这点当然更是蒋介石借机敲诈美国的滔天罪证。
美国财长摩根索的观点,说中国需要为要大量增加物资的供应固然有其道理,但是
要收回
发行过多的法币,更是克服恶性通货膨胀不可或缺的金融政策,中国当时的经济状
况,的
确相当的危急。不过,中国政府坚持维持官价固定汇率,完全的脱离市场价格,在
当时虽
然是见仁见智的经济政策问题,但是以后见之明而言,恐怕是蒋介石与孔祥熙一个
严重的
错误政策决定,因为以这样水准的汇率,使得美国政府无法对国会交待,援助中国
换算美
元的费用成本,竟然会达到完全不合理的地步。其实国民政府应该直接以美元换法
币的方
法,来回收超额发行的法币,而不要用黄金收回法币,结果因为这个操作,因为战
时交通
极端的困难,经常发生延误,而造成政府信用的破产。
更为不幸的是,此时蒋介石对美国政府采取压力的交涉,蒋介石通知美国驻华大使
高思,
假如美国坚持不支付驻华美军的费用,中国政府实在已经无力负担美军在华所有经
费的支
出了(单是为了在中国建筑大量的空军基地,就让中国前前后后支出了近百亿法币
的代垫
资金,造成地区性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国民政府要求,假如美国政府再不依协
议付款
资金,造成地区性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国民政府要求,假如美国政府再不依协
议付款
,那么最迟在一九四四年三月,驻华美军要自己设法张罗供应品,这原是盟国之间
常用的
谈判手段,但是美国政府却为此事,出现更为激怒的反应。



罗斯福从失信于蒋介石的感到遗憾,一变而为对蒋介石的「勒索」感到不满,这种
变化之
大,简直无法理喻


这时罗斯福已经直接介入中、美之间的争执,罗斯福要求蒋介石出兵,以支援史迪
威与蒙
巴顿的缅北作战计画,但他「忘记」了中美之间的缅甸作战共识,是中国绝对不能
单独进
行缅北作战,因为这种局部反攻,既不能击败缅甸的日军,反而造成中国战区实力
不足的
危机,此时马歇尔却极力的批评蒋介石,他指出这就是蒋介石一向的阴谋,中国拿
了美军
的援助,却不肯让部队参战,因此美国政府应该以中断对中国的援助,来压迫蒋介
石出兵
参加缅北作战 [12]。
这时候,罗斯福从失信于蒋介石的感到遗憾,一变而为对蒋介石的「勒索」感到不
满,这
种变化之大,简直无法理喻,但此时中美关系,突然就濒临破裂的边缘。马歇尔这
回可抓
到机会,可以置「盟友」蒋介石于死地,因此马歇尔全面煽动美国政府的反蒋情绪
,在一
九四四年一月二十日的美国政府联席会议上,一向极端左倾的财政部次长怀特(
Harry
White), 以充满煽动的言词,猛烈的批评中国的要求,因此财政部长摩根索等人
提议(
非常奇怪的是,国务院竟然缺席),美国干脆中止对中国的支持,停止在中国修建
机场,
撤退所有美国在中国的军事人员。陆军供应部长索摩维尔甚至提议,干脆悬赏一亿
美元,
撤退所有美国在中国的军事人员。陆军供应部长索摩维尔甚至提议,干脆悬赏一亿
美元,
收买在中国的政客,动手进行政变推翻蒋介石,另外组织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
整个会议,简直成为对中国的一个私设裁判法庭,与会人士全都成为「中国私刑队
」的成
员,以最为刻薄的方式,声讨中国借钱的滔天大罪,其程度比后来对东京大审日本
战犯的
声讨,还要严厉的多 [13]。
这个会议的结论,当然得到马歇尔与史汀生的全力支持,他们认为,只要这个备忘
录能够
传到重庆,那么保证中美关系全面破裂,美军也会撤离中国战区。幸而在最后关头
,罗斯
福总统请国务卿赫尔(Cordell Hull)介入,参加意见,赫尔力排众议的指出,假
如美国
政府这样对待蒋介石,美国的对日本作战,将会失去中国的合作。假如中国与日本
停战,
那么整个亚洲的局势将会全面的逆转,美国就没有把握控制亚洲的战局,这才点醒
「中国
私刑队」情绪化决策的不当,美国绝对不能没有中国在亚洲的支持,否则美国再多
花两百
亿美元与一百万部队,也不一定能挽回亚洲、太平洋战场,因失去中国所造成的危
机。
因此在国务卿赫尔的斡旋之下,最后达成一项协议,美国每月最多支付二千五百万
美元的
驻华军费,原先的十亿美元贷款免谈,修建机场的费用也免谈,汇率另行商定(最
后是以
一美元兑七十法币达成协议)。史迪威的缅北作战计划,蒋介石必需要出兵协助,
否则美
国绝对不再援助中国军队。
这场中美之间,莫名其妙的「离奇」冲突,可以说是荒谬已极,盟国不但在战略上
欺骗、
出卖中国于先,又背信于援助中国的承诺,最后突然完全怪罪中国向美国勒索,同
时还不
顾中国战区的安危,强迫中国出兵进攻缅甸北部,进行一场最耗费军力,得到最少
战果的
作战。这个冲突使得中美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精疲力竭的中国要更为孤单的面
对来自
盟国的遗弃与打击。




「中国抗日无价值」的刻板宣传,有了中国战区大败事实的支持,成为在后来的雅
尔达会
议中,盟国毫不留情阴谋出卖中国的主要原因


结果当然是史迪威在缅甸,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与火力大胜日军,蒋介石的中国战区
,战力
被抽调一空,空军战力也受到分割使用,结果中国军队从北到南,都被日军击溃(
详情请
参看三十四章)。 美国政府的结论就是,史迪威是可以领导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的
「名将
」 [14] ,中国的军队必须交给史迪威统帅,蒋介石与中国军队完全不是日军的对
手,因
此中国军队在对日战争中,可以说是一无贡献。
这个「中国抗日无价值」的刻板宣传,有了中国战区大败事实的支持,造成罗斯福
逼迫蒋
介石,交出中国政府军队指挥权给史迪威的霸道做法,更成为在后来的雅尔达会议
中,盟
国毫不留情阴谋出卖中国的主要原因。
其实整个中国被否定与被出卖的历史,都是盟国的政治野心家一连串的政治陷阱所
设计造
成的,中国绝对没有想到,盟友会比敌国还要残酷。此时之中国正处在被盟国出卖
的全面
危机之中,但她仍必须要为自己的命运,做出最后的挣扎。
33.9 参考资料
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梁敬錞《开罗会议》,对于开罗会议的前因后果,
都有很
好的深入论述。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对于中美在开罗会议前
后的关
系变化,有非常珍贵与最新公开的资料。魏德迈的 《Wedemeyer Reports!》 对英
国惯以
狡猾的手腕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有详细的描述。



「中国抗日无价值」的刻板宣传,有了中国战区大败事实的支持,成为在后来的雅
尔达会
议中,盟国毫不留情阴谋出卖中国的主要原因


结果当然是史迪威在缅甸,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与火力大胜日军,蒋介石的中国战区
,战力
被抽调一空,空军战力也受到分割使用,结果中国军队从北到南,都被日军击溃(
详情请
参看三十四章)。 美国政府的结论就是,史迪威是可以领导中国军队击败日军的
「名将
」 [14] ,中国的军队必须交给史迪威统帅,蒋介石与中国军队完全不是日军的对
手,因
此中国军队在对日战争中,可以说是一无贡献。
这个「中国抗日无价值」的刻板宣传,有了中国战区大败事实的支持,造成罗斯福
逼迫蒋
介石,交出中国政府军队指挥权给史迪威的霸道做法,更成为在后来的雅尔达会议
中,盟
国毫不留情阴谋出卖中国的主要原因。
其实整个中国被否定与被出卖的历史,都是盟国的政治野心家一连串的政治陷阱所
设计造
成的,中国绝对没有想到,盟友会比敌国还要残酷。此时之中国正处在被盟国出卖
的全面
危机之中,但她仍必须要为自己的命运,做出最后的挣扎。
33.9 参考资料
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梁敬錞《开罗会议》,对于开罗会议的前因后果,
都有很
好的深入论述。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对于中美在开罗会议前
后的关
系变化,有非常珍贵与最新公开的资料。魏德迈的 《Wedemeyer Reports!》 对英
国惯以
狡猾的手腕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有详细的描述。


附注:
[1] 在一九四五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中国又失去这个地位。苏联对中国「友
好同盟
」的邦谊可见一斑。
[2] 美国提出的整套方案,代号为 BOLERO 及 ROUNDUP,盟军先在英伦三岛集结超
过一百
万的优势兵力,加上空、海军的支援打击,于一九四三年夏渡过英法海峡反攻欧陆
,但丘
吉尔用尽方法抵制此案,原因是丘吉尔想藉延长大战的时间,把德国彻底消耗掉,
好让英
国一劳永逸,从此少了一个最头痛的竞争对手。
[3]
有关丘吉尔由地中海仰攻德国的奇想,做为英国的政治斗争手法,在魏德迈的《
Wedemeye
r Reports!》 一书中,有非常深入的批评。
[4]这点非常的可惜,事实上,罗斯福在战争刚开对于蒋介石领导对抗日本的贡献
相当的
肯定,是美国友华派的领导人,蒋介石不能与罗斯福多主动接触,结果造成反华派
的军人
与官僚蒙蔽罗斯福的判断。
[5]宋子文虽然是蒋介石的姻亲,但是绝非一位迎逢的政客,他不但经常坚持自己
的看法
,而且与蒋介石闹翻过多次,不管他的做法是否正确,但他是一位很有坚持的政治
人物。

[6] 当时的英国与苏联,都已经获得美国几十亿到百亿美元的大量援助,才能撑住
战局,
而中国参战比它们还早,中国的国力原比它们还弱,所以中国需要先打通缅甸通路
,获得
实质的援助之后,才能展现战力,配合盟国的反攻计划。
[7] 登陆诺曼地的盟军作战,投入的力量是远超过作战实际的需要,根据作战实况
,盟军
其实只要使用一半的资源,同样可以成功的登陆。
[8] 这是史迪威最为恶毒的做法,身为中国战区参谋长,竟然专门做出卖中国战区
的工作
[8] 这是史迪威最为恶毒的做法,身为中国战区参谋长,竟然专门做出卖中国战区
的工作
,而预言中国将立刻被日本打败,根本就是史迪威自从七七事变以来的「职业」性
预测,
历史的事实证明,中国不但没有像史迪威过去所说的,在中日全面战争六个月之后
就被打
垮,也没有像史迪威又说的,中国再打一次鄂西会战就会崩溃,事实上,中国后来
又打了
比鄂西会战规模还要大的六次会战,她还是没有倒。
[9] 蒋介石根本就不知道盟国反攻缅甸以支援中国战区的承诺原是一个骗局,十亿
美元的
贷款,是中国在开罗会议中就提出,罗斯福同意优先考虑的。因此反攻缅甸与贷款
并无关
联,时间顺序也证明交换条件说的荒谬。
[10] 中国是美国的盟国,为了打败日本,她已经是牺牲到民穷财尽的地步,当时
盟国并
肩作战,由美国提供军火与经费支援,原是反法西斯同盟标准模式。中国比英国与
苏联所
做的牺牲,都要大得太多,但是得的援助却少之又少,更何况这只是贷款用来周转
与维持
国家的抗日战争而已,将来会全数还清的。美国政府可以不借,但不必把中国借钱
的要求
,当成头号公敌来对付。
[11] 问题是,盟国又自己推翻决议,取消了反攻缅甸的计画,重开滇缅公路已经
无望,
那么中国只有等死?
[12] 难道马歇尔忘了,盟国并未批准史迪威私自决定的缅北作战计划,蒋介石那
有义务
出兵支持史迪威个人的作战冒险,中国战区还要不要军力来维持了? 事实上,当
时中国
还没有拿到多少美国的援助,因为缅甸的通路没有打通呢! 此外,难道中国接受
美国援
助,是为了要当英国在缅甸的「佣兵」,而不顾自己国家的存亡?
[13] 对照其他盟国向美国要求的援助,总共都在百亿美元以上,而且有许多笔钱
是有借
无还的,中国是规规矩矩向美国借钱,而且保证会还钱的,竟然要受到这样的羞辱
,大概
美国嫌中国借得太少了? 是不是希望蒋介石应该向史达林学样,开口要个一百亿
美元(
而且是从头就打算赖帐的),美国总统反而会亲自将钱送来?
联,时间顺序也证明交换条件说的荒谬。
[14] 除了偶尔忘记自己是统帅大军的指挥官,把部队丢了就跑(详情请参看三十
章「滇
缅作战」)。



--
※ 来源:.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129.187.254.9]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4.5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