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neman (夜行人),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11)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Jun 30 09:39:07 1998), 转信
进入一九六○年,各地农民正成百万成百万地饿死,中国的粮食却在一船船
地运往国外。一九六○年又出口了二百六十五万吨!
要是留下出口的粮食,哪怕只把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年出口的六百八十万
吨粮食留下一半(六十八亿斤),送到缺粮最严重的地区,濒临饿死的农民是可
以得救的。然而,这不可能。因为中共中央的管家周恩来对粮食情况两眼一摸黑。
一九六○年一月二十六日,即饿死人的最高峰时期,中共中央竟发出了这样一个
乐观的文件:“当前粮食形势好得很。国家粮食库存在一九五九年六月底三四三
亿斤的基础上,一九六○年六月底将达到五百亿斤……”而实际一九六○年六月
底,全国的粮食库存仅一百二十七亿斤,少得甚至不敷粮库的铺底和正常周转。
正是在对粮食不摸底的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了一个极其荒诞的决定。当时外贸部
有人主张在国际市场抛售黄金,换取外汇购买粮食,可是周恩来却认为黄金价格
正低,是买进的好机会。他说“黄金不能卖,我们要以黄金作后盾”,结果非但
不卖,反而购买了几十万两黄金。
当时,只要十斤粮就能救济一个人不死,若周恩来将那笔购买黄金的钱用去
购买几十万吨粮食,一九六○年绝不会有那么多“非正常死亡”的。而残酷的事
实是:在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年间,中国出口了六百八十万吨粮食,购买了几
十万两黄金,农民则饿死了三千五百万。
以安徽为例,该省死了那么多人,同一九五九年冬出口了四亿斤粮食就很有
关系。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说一九五九年粮食可以“搞到一万
五千亿斤,农民就可以休息了,就可以放一年假。粮食多了吃不完”时,安徽省
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跟腔说“我们担心农作物的出路问题”,好象安徽的粮食多得
成了灾。当时若留着那四亿斤粮食不出口,用于接济缺粮最严重的三分之一的人
口,每人可分得四十多斤,那些“非正常死亡”们完全可以挺几个月熬到夏收而
活下来的。
当然,也可能安徽省的国家粮库有的是粮食,并不在乎卖了那四亿斤粮,问
题就是没有及时开仓放粮。所以一九六二年初刘少奇处理安徽问题时曾说:“(一
九)五九年调(安徽的)粮食是中央叫调的,死人同调粮食有关系,但不完全是
粮食问题,其他政策不当也有关系,例如:收回自留地、干部作风不好,水利搞
那么多。”
甘肃饿死十分之一人口之后,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钱瑛率领的工作组
就发现甘肃饿死那么多人完全是由于省委“肆意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不关心群
众疾苦,征收过头粮所造成的。”当年征购入库的粮食后来有百分之四十又返销
给了甘肃农民,但那是饿死人之后的事了。
全国各省大同小异,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反瞒产”,横征暴敛之残
酷、之普遍,使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望尘莫及。一九六一年五月,刘少奇在他老
家湖南老家对乡亲们说:“中央只晓得多征粮,搞得下面没饭吃,家破人亡。”
真是一语中的!
从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开始,无数农民成为饿殍,侥幸活下来的农民也因饥饿
而无力操持农活,荒废了农作物,有的干脆就没有种上。正如当时的中共中央西
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所说,春耕季节,“地里看不见人迹,村里看不见炊烟”。
这是第二年大幅减产的根本原因。恰好一九六○年风不调雨不顺,而饥饿的农民
无以对付天灾,抗旱、排涝都谈不上。河南省一九六○年农业产值下降三分之一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一九六○年是有天灾,但这不是当年大幅度减产的首
要原因,更与死人无关。
一九六○年春天,国家仓库里还有粮食,问题是县委书记怕不怕戴“右倾”
帽子。譬如作家赵树理当时在山西阳城县任兼职县委书记,在“反右倾”的声浪
中,他坚请上级拨给粮食,及时分发,救了不少人。赵在几年后的文化革命中被
斗争、整死前,有人到阳城县去收集赵的“罪行”,老百姓不予合作,说:“要
不是赵树理,我们早饿死了。”可见,当时只要县委书记们如实向上报告,还是
可以得到“返销粮”的。
当然,也有县委书记向上伸手而要不到粮食的情况。河南省唐河县陷入大饥
馑时,县委书记毕可旦曾五次要求上级拨给五百万斤粮食救急,可是南阳地委无
动于衷。毕可旦一粒粮食都没要到,反被点名批评为“反瞒产私分”不积极。结
果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子民一批批地活活饿死。后来毕可旦全家跳井自杀,还能
博得一些人的同情,原因也在于此。
据当时的河北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胡开明回忆:“鉴于蔚县死人太多,省委
工作队……来到蔚县……调查解决饿死人问题。他们惊异地发现,在大多数公社
死亡人数急剧增加的情况下,阳原片(丁注:蔚县后分为蔚县和阳原县,阳原片
指现在属阳原县的部分)却死人很少,特别是东城公社情况最好。”原来东城公
社的书记武万升瞒着县委秘密放粮,从公社的储备粮中分给每个农民十斤,由社
员领回家食用。相邻的公社闻讯,也秘密放了粮,今阳原县的农民就是这样获救
的。可见只要干部不在乎“右倾”帽子,不怕引祸上身,农民是不致饿死的。
反对虚报产量、把农民的口粮当做“余粮”交上去邀功的干部各省都有。但
他们往往要为说实话付出代价。山西河曲县委第一书记刘毅将本县虚报产量后征
购的二百万斤粮食压住,不让上交,结果不仅被撤职,中共中央还发了个一九六
一年第六六三号文件,把他“隐瞒产量”的问题通报全国。
由于“反右倾”运动清洗了一大批体察民情、敢讲真话的干部,许多干部打
肿脸充胖子,宁可让老百姓饿死也不愿向上级承认缺粮。饿死四万人的江苏宝应
县就是一个例子。若不是县委书记徐向东“死官僚主义,省里拨给他粮食他不要”
(当时的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语),宝应的四万农民是不会被困在家中活活
饿死的。
--
~~ ~~`` 我曾踏月而来
~~ ~~ 只因你在山中
~~ ~~ 在独自诉说着的热泪里
~~ ~~ 犹见你微笑的面容
~~ ---------我是Loneman,但是我并不孤独.........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7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