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plio (RR10),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红卫兵档案-1<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r 28 13:23:53 2002) , 转信
发信人: semture (MMM),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红卫兵档案-1<ZZ>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2年03月27日21:35:13 星期三), 转信
年轻的朋友们,你可了解你的父辈们年轻时代的情况吗?
你可知道什么叫老三届么?
你可知道你们的父辈年轻时代的英雄创举么?
稍微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老三届”指的是在1966-1968年三年中毕业的初、
高中生。他们在接受文革前期的大洗礼后,被伟人一声号令,打起铺盖卷一并送入“大
自然”中,接受“再教育”。这批人历经磨难和艰辛,承受身体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带着一颗满目创伤的心,在十年中陆续返城。返城后的他们在城市中处于最底层。他们
中大多数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好的对象。他们岁数大、工资低、没有住房,有
的还有“孽债”。他们象一批被弃儿,他们茫然,不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到了1977年,托老天爷的福,在那伟人过世以后 ,“老三届”们居然还有一次凭
自己的本事去考试上学的机会。这一消息对当时尤其是老三届中的优秀人群来说,就象
是沉闷多年土地上的一声惊雷。他们欢呼,奔走相告,把积尘多年的书本找出来,静静
地读....。当时的老三届中的大多数都带着婴幼儿,有的正在孕期或生产期中,就我当
时亲眼所见,我们同考场的人中就有7、8个月的孕妇、头上缠着布条18天的产妇,而我
本人也是有着一个刚满2岁正在住院得重病的孩子,拖着满身疲惫走上考场的人。据我
了解,当时象我们这样艰难的一批考生,全部考上大学,无一落榜。我为我的同龄女性
感到骄傲,因为这种苦难,男人们是无法体会的。
“老三届”中大约可以分三个阶层:
第一个阶层是有门路的人,这群人家有靠山(有的是自己寻找的),他们可以凭关系
进中专、大学(主要是工农兵学员)、参军、出国,当然有些是所谓“推荐”的,但里面
的内容甚广。
第二阶层,是中间阶层,是大多数,他们的智商、情商一般,没有关系,没有后
门,苦苦等待“政策”的降临,如上海1978年知青返城风,基本上都回到了上海(这在
“孽债”影片中可以看到),而目前社会上一大批下岗人员中这一阶层的人占了很大的
比例,因为他们年龄大,又缺少文化知识。
“孽债”影片中可以看到),而目前社会上一大批下岗人员中这一阶层的人占了很大的
比例,因为他们年龄大,又缺少文化知识。
第三阶层是“老三届”中的优秀人群,他们在校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的智商、
情商都超过前二类人,也就是说,一有机会他们便会“蠢蠢欲动”。当然1977、1978年
恢复高考,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占领了大学的位置。这群人少有关系,否则他们早就去上
什么“工农兵大学”了。这批人是社会的栋墚,目前许多单位的技术部门都由他们把
持。他们虽然受过震,但是他们勇敢地迈过了这一坎,最后他们凭自己的努力,终于在
这个社会上立住了脚!
“老三届”是那特殊年代里的特殊产物,是“伟人”的“焚书坑儒”的愚民政策的
充分体现。记得当年一位八旬老太颠着小脚颤巍巍地说“这世道真是弄不懂,读了一个
小学、中学就算是‘有知识了’,没有那个朝代不让孩子们读书的!”。老三届们经历
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往事不堪回首!现在大多数老三届人都已到了或接近“知天命”
的年龄,但当老三届聚在一起,谈起当年的遭遇,无不感慨万分!现借这块小天地谈一
点见解,希望朋友们来信交谈
--
欢迎光临下乡知青的家
希望年轻朋友了解我们的蹉跎岁月,祝福下乡知青焕发第二青春
http://www.qdjpk.com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7.33.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