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走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文革—毛泽东的无字遗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1月06日20:01:15 星期六), 站内信件

    西方各国老百姓生前写遗嘱早已成为一种约定的习俗,平常得很。遗嘱多半涉及遗产分崐
割的问题,因此立遗嘱时,十分慎重,一般需要律师到场协助。洋人生前多数不公布遗嘱内容
,去世之后由律师宣布。在外国,为遗产发生的经济纠纷,多如牛毛。兄弟阋墙,手足相残是
洋人的家常便饭,毫不稀罕。在柯南·道尔、阿加沙·克里斯蒂的笔下,大侦探福尔摩斯和波
洛不知破了多少洋人为遗嘱而发生的血案。
    不过普通中国老百姓却没有写遗嘱的习惯。几千年来,老百姓穷惯了,一箪食,一瓢饮,
居陋巷,过着“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的生活,就这么点家当,三五个子女,遗
嘱写不写都无所谓。但是中国的最高政治领袖──皇帝则不一样,都特别重视遗嘱,也就是所
谓“身后事”。遗嘱书面的也有,口头的也有。
    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何以与中国凡人不同,要特别重视遗嘱呢?那是因为按中国的传
统习惯,改朝换代,叫做“打江山”。中国历朝江山绝大多数是靠“打”而得,没听说哪个皇
帝的江山是靠庶民“投票”而得。中国老百姓可怜,古时候称之为“匹夫匹妇”、“子民”、
“黔首”、“群氓”,现在的诨名则叫做“劳力”、“打工仔”、“工薪族”。都是下里巴人
,不足以登大雅之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那些有资格投票选举洋首脑的洋匹夫
、洋匹妇、洋劳力相比,天生就矮了一大截。打江山,自然“不是请客吃饭”,历来血雨腥风
,生灵涂炭,刀把子里面出政权,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一旦打下江山,天下便成了自家的私
产,从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了江山便有了一切,遂有“大风
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得意与豪迈;丧失江山便丧失一切,遂有“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的哀婉与凄绝。如何能够保住这鲜血换来的万里江山,传子传孙,“二世、三世至于
万世,传之无穷”?如何能够有效地防止阴谋家、野心家觊觎自家的万里锦绣江山?当然是历
代开国君王所特别重视的头等大事,也是皇子皇孙们头等大事。开国皇帝驾崩前,要立遗嘱,
也在所必然。
    中国古代的皇帝的遗嘱,叫做遗诏,一般不涉及遗产的分割,绝大多数是指定接班人来继
承大统。几千年来,皇位接班人由皇帝指定,地方行政长官由朝廷指派,是中国的一绝,历崐
久不衰。有时立好的太子,不中意,废掉,又立另一个,以后又废又立,废废立立,如同儿戏
,这是中国的第二绝。候选接班人之间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爆发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层出不
穷,以致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甚至弑父杀子,伦常丧尽,这是中国的第三绝。
    遗诏中也有涉及子孙们如何遵守“祖制”、“家法”的问题。所谓遵守“祖制”就是如何
把自己开创基业时的政治思想、政权结构、路线长期传下去,虽然具体政策允许后代根据情况
可以适当改变,但“祖制”不能变。接班人的主要作用无非是保存江山,维护基业,忠心贯彻
自己政治理想和抱负,使“祖制”传之万世。祖宗规定了的,祖宗讲的话,素来是金科玉律,
不能有所怀疑。办任何事都得先翻一翻记载祖宗言行的小册子,看看祖宗讲了没有?这叫做“
不逾矩”。后人哪怕是改革一点点不合理的,也被斥之曰:离经叛道,从而千夫所指,十恶不
赦。所以,清朝男人,上至朝廷命官,下至黎民百姓,根据祖制,脑后都拖着一根邋里邋崐遢
、虱子成堆的小辫,几秒钟就可以剪去的小事,但一拖就拖了两百多年,一直拖到清朝灭亡。

    书写遗嘱一般在领袖们头脑清醒时刻或年富力强时。有时也有在弥留之际口述的,如秦始
皇;抑或请人代笔,如伟人孙中山。尽管孙先生闹革命,打江山,为改朝换代,推翻满清政府
,建立中华民国,多年流落海外,长期受过西方文化的薰陶,但大限来临时,也逃脱不了这个
传统,还得叫汪精卫代笔,书写遗嘱。孙先生的遗嘱,叫做“总理遗嘱”,不涉及遗产分割,
也没有指定接班人,“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是他寄予国民
党的希望。解放前,“总理遗嘱”,中小学学生个个必须背得滚瓜烂熟,自然,国民党党魁蒋
介石也一定背得滚瓜烂熟。
    纵观中国历史,自秦汉以降,众多开国皇帝的遗嘱,被左右宠臣,亲属子女,视为金口玉
条而遵守的俯拾皆是,但没有遵守甚至推翻了的却也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天子的书面或口头
遗嘱对自己身后的接班人并不一定绝对管用。例如公元前195年,打下前汉两百一十年江山的
汉高祖刘邦病危时,虑及妻子吕雉野心甚大,遂召集列侯群臣,宰杀白马立誓:“此后非刘氏
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如违此约,天下共击之!”临终之际,吕雉问他:“‘陛下百岁
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陈平可以
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后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
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前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这些就是刘邦的遗嘱

刘邦刚咽气,吕后秘不发丧,当即就把刘邦的遗嘱抛到九霄云外,和她亲信审食其紧张秘商,
竟想谎称主上病重,把萧何、曹参等功臣召集起来,悉数杀光。后因郦商劝阻,此计未行,四
天后才通告天下发丧,害得刘邦死后直挺挺的躺在那里,四天无人过问。刘邦的遗嘱,“非刘
氏不得封王”,吕后也当做耳边风,后来不但封了外家的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自己还临
朝称制,做了八年没带帽子的女皇,直叫两千年后的江青为此羡慕得要死。
    也有儿子撕毁老子遗嘱的。例如打下大明两百七十六年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立其长子朱
标为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 为皇太孙,不料朱标短命,先他去世,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时
,颁下遗诏,指定他的孙子朱允继承帝位,说他的孙子“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并殷殷叮嘱“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佐,以安吾民。”(《明史》,卷三,本纪)殊不知他的
第四个儿子朱棣,根本就没把他老子的遗嘱放在眼里,遗诏在朱棣看来,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
。三年后,朱元璋尸骨未寒,朱棣借机发难,带兵攻入南京,火焚南京皇宫,他的侄儿建文帝
失踪,侄媳妇被烧死。朱棣屠杀一大批政敌后,率性自己南面而王天下。
    其实,这样的事例,不仅古代如此,近代也是这样,孙中山的遗嘱,国民党党魁蒋介石也
没有遵守,“必须唤起民众”变成了“必须镇压民众”,“总理遗嘱”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几十年枪林弹雨,南征北战,从井岗山一直打进北京
紫禁城,终于从枪杆子里面打出了政权,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丰功伟绩,举世公认。他
是中国几千年来很少有的一个伟大杰出历史人物。他的历史知识之广博、兵法之纯熟、洞察幽
微之能力、临敌制胜经验之丰富、魄力和胆略之雄伟、见微知著之神通、兵不厌诈使用之精妙
,不单是在中共历史上无人可与匹敌,就在整个中华民族史上,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也不算为过。毫无疑问毛泽东自己认为他的政治抱负、理想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放
之于四海而皆准”,是正统马列主义,非“修正”的,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必须代代相传。凡
是同事与他的主张和意图相左的任何意见,他认为统统是“修正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
,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必须打翻在地,并踏上一只脚,教他永世不得翻身,尤其是在
前苏联出了赫鲁晓夫之后,更是如此。古今中外,杰出的政治领袖一般都有这样强烈的自信心
和铁一般的手腕。毛泽东1976年9月9日去世时,正值文革动乱期间,没有留下任何书面或口头
遗嘱交代身后事。1976年报上刊登所谓“按既定方针办”的毛泽东临终嘱咐是假的,是开口闭
口就是“主义”、“学说”的“四人帮”精心设计的古今第一骗局,蒙骗了天下苍生,审讯“
四人帮”时,他们已供认不讳。我们的疑问是:毛泽东是何等精明的一个人物,对自己的后事
何以没有片言只字的遗嘱交代?
    毛泽东知道接班人的重要性,也完全知道遗嘱的重要性。1961年9月22日,毛泽东和熊向
晖谈话时,评论了前苏联领袖斯大林,他说:“共产党没有王位继承法,但也并非不如中国古
代皇帝那样聪明。斯大林是立了继承人的,就是马林可夫。不过呢,他立得太晚了……斯大林
生前没有公开宣布他的继承人是马林可夫,也没有写遗嘱。马林可夫是个秀才,水平不高。1
953年斯大林呜呼哀哉,秀才顶不住,……”(李峰华主编,《毛泽东大典》 ,第827页,沈
阳出版社,1993年)马林可夫其人如何,是否马林可夫继位就会按斯大林那一套办法治国,笔
者不敢妄说,不过从当时的口气来看,毛泽东认为斯大林没有公开宣布继承人,又立得太晚了
,又没有写遗嘱,是一个错误,引以为遗憾。
    毛泽东发动文革时已经是73岁高龄,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处于这种年纪的老年人,不管身
体如何健壮,考虑最多的是后事。他何尝不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来日无多。早在一九六一年九
月二十四日他与英国蒙哥马里元帅谈话时就说:“我现在只有一个五年计划,到七十三岁去见
上帝。我的上帝是马克思,他也许会找我。中国有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
去。(笔者注:毛泽东于八十三岁高龄去世)”(熊向晖:《我眼中的毛泽东》,河北人民出
版社,一九九零年,第201页)一九六四年他接见阿尔及利亚客人说:“我就要垮了,要去
见马克思了,医生也不能保证我还能活多少年。”语言有无可奈何的味道。他毕竟是一个人,
不是神,他不能脱离一般老年人的心理,他当时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安排后事问题,也就是谁
是最好接班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后人能否继续贯彻,哪些人忠于自己,哪些人不忠的问题。
他自己也承认他自己“人老总想后事。”(李峰华主编,《毛泽东大典》 第一卷,717页,沈
阳出版社,1993年)按几千年来的常规,按照他在1961年评论斯大林时的思想状态,他在临终
前,或者在1961年以后会有遗嘱的。不过毛泽东一向出奇制胜,用兵如神,他做的事往往悖于
常理,常人无法揣测。毛泽东虽然没有口头或书面的遗嘱交待身后事,但并非他不关心他缔造
的中国共产党和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换来的万里江山。在前苏联出了赫鲁晓夫后,“党和国家
的前途”倒是他日夜忧思的重大问题。
    1962年9月26日, 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提出要提高警惕,防止国家“走向反面”。
1963年5月9日,在对《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所作批示中,他忧心如焚地说
:“……那就不要多少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
反革命的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
颜色了。”(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第1147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年)。1963年10月2日,他在接见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巴卢库时说:“如果我们再不搞
,再过10年,中国也会出修正主义。”(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第5
28页,1989年)
    他晚年经常讲的“修正主义”,其实就是他的同事与他持有不同观点的政治上的岐见。本
来一个政党领袖们之间对某个问题出现岐见,是正常情况,尤其在国内建设的问题上。建国以
来,在中共领袖们之间出现的众多岐见中,并不一定就是毛泽东的意见正确,相反,他在国内
建设问题上,他的意见大多是错误的,他的同事看法与做法倒是正确的。但是毛泽东晚年精神
上似乎有些变异,他决不容许他的同事和他有政治上的岐见。一旦有了歧见,他立即拔高作为
“修正主义”、“路线斗争”、“阶级斗争”来处理。
    无疑,自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毛泽东是十分焦虑“党和国家前途”,尤其是晚年,虽
然没有写过遗嘱,但他指定过接班人。中国古代开国君王极其重视皇位接班人挑选,共产党“
也并非不如中国古代皇帝那样聪明。”在1964年7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编辑部文章《关于赫
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时,毛泽东亲笔加上一段话,说挑选
接班人“是我们能不能防止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在中国重演的问题。总之,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
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
计。”
    毛泽东明确宣布的接班人开头是刘少奇。1961年9月22日,他在同熊向晖谈话时说:“前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改名换姓了,不再姓毛名泽东,换成姓刘名少奇,是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选出来的。以前,两个主席都姓毛,现在,一个姓毛,一个姓刘。过一段时间,两个主席都
姓刘。”(李峰华主编,《毛泽东大典》,第827页,沈阳出版社,1993年)1961年9月24日毛
泽东接见英国蒙哥马利时,蒙问及接班人是谁?毛泽东明确回答:“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
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熊向晖:《我眼中的毛泽东》,河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零年,第201页)。后来刘少奇不中他的意,他还没有“去见马克思”,刘在很多
场合就不赞同他的意见,尤其是对国内建设方针上,他感觉与刘少奇“背道而驰”。一九七零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毛泽东接见斯诺时,斯诺问及他何时“感觉到要把刘少奇这个人从政治上搞
掉? ”毛泽东回答: “那就早罗。1965年1月,二十三条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史通鉴》 ,红旗出版社,第三卷,834页)。刘少奇终于在1966年被废掉,三年后含冤
去世。
    他在1966年指定了林彪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八日林彪在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上,狂热地鼓吹个人崇拜,大肆拍马,语惊四座,谀词媚言如潮水般地涌出,肉麻之至:
“……毛主席已经70多岁了,身体很健康,可以活到100岁。……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斯列宁
主义者。毛主席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斯列宁主义,把马克斯列
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毛主席在全国,在全世界有最高的威望,是最卓越、最伟大
的人物。……毛主席是天才。……19世纪天才是马克斯、恩格斯,20世纪天才是列宁和毛泽东
同志。……我们现在拥护毛主席,毛主席百年之后我们也拥护毛主席,毛泽东思想要永远流传
下去。……毛主席活到哪一天,90岁,100多岁,都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他的话都是我们行
动的准则。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在他身后,如果有谁做赫鲁晓夫那样的秘密
报告,一定野心家,一定是大坏蛋,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普遍真
理,永远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第三卷,第3734页,团结出版社,1996年)不料毛泽东说他对
林彪的这个讲话“总觉得不安”,何以“不安”呢?半个月后,即一九六六年六月十日,毛泽
东在杭州对胡志明说:“我劝你,你们的人不是都忠诚于你的。忠诚的可能是大多数,但有小
部分可能只是在口头上叫你‘万岁’,他叫你‘万岁’要注意,要分析。越是捧越是靠不住。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第1167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
)一个半月后,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他给江青的那封信中说:“像他那样讲法过去还没有过。
他的一些提法,我总觉得不安。我历来不相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样大的神通。现在经他一
吹,全党全国都吹起来了,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助
钟馗。我就在20世纪60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了。”所谓打鬼实际上就是林彪等想扳到刘少奇
、邓小平等,争夺继承权。他表示,他不愿批发林彪狂热鼓吹个人崇拜的五·一八讲话,但又
不得不批,并说:“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从这些话中清
楚表明,他之所以“不安”是不完全相信他指定的接班人林彪。1971年第二接班人林彪叛逃摔
死,不废也废了。
1973年,心境极度孤寂落寞的毛泽东,把目光投向了王洪文,鉴于林彪事件,没有明确宣布为
接班人。王洪文平步青云,从一个无名小卒,街头混混,一跃成了中共副主席,在中共十大上
还结结巴巴作了修改党章的报告。在十大的中共五个副主席排行榜上,赫然名列周恩来之后,
排行第二。哪知王洪文不争气,不学无术,只会斗鸡走马,风花雪月,除了拉拉帮派,喊喊万
岁,唱唱造反歌,做做哈巴狗外,别无他长,难以服众。1976年,迷惘之中毛泽东只好又指定
华国锋当总理,并升为中共第一副主席,但也没有明确宣布为接班人,毛泽东只是用铅笔歪歪
扭扭写道“你办事,我放心”,这不能完全算是指定接班人,在领袖手下办事的人而领袖放心
的比比皆是,机要秘书,办公厅主任难道不放心?
    毛泽东博古通今,熟读二十四史,当然知道不少皇帝的遗嘱接班人并没有遵守甚至推翻,
换而言之,天子的书面或口头遗嘱在自己百年之后并不一定管用。为了解决这个立不立遗嘱问
题,笔者认为他采取了两手,一是姑且立一个接班人林彪,看看到底管不管用。如果再不管用
,他的春秋已高,不可能花长时间的考察,何况长时间的考察也不一定“可靠”,如刘少奇,
考察了四十年他还不满意,再花四十年考察林彪是不可能的,那么他就必须另谋出路,准备另
一个厉害杀着,以代替遗嘱。他虽然没有留下书面或口头遗嘱,但他想了一个十分聪明的无字
遗嘱,他打算利用这个无字遗嘱制伏至少在百年之内和他意见相左的人,笔者觉得这就是他在
73岁高龄时,破釜沉舟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就是他的无字的遗嘱。
    毛泽东十分看重他发动的文革,一九七六年他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
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
,总算进了紫禁城。……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李峰华主编,《毛
泽东大典》第一卷,717页,沈阳出版社,1993年)
    我认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以代替遗嘱,是一个无字遗嘱的原因是:
    他想通过文革预演一场他百年后,在没有遗嘱情况下,或者遗嘱被推翻时,接班人不遵循
他的政治理想、抱负以及他设计的政策方针,怎样来一场“革命”,恢复他的理想和抱负。用
他给江青信中的话来说“这次文化大革命,就是一次认真的演习。”在同一封信中,他第二次
强调:“这是一次全国性的演习”。(1966年7月8日给江青的一封信,《人民共和国春
秋实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第691页)。他企图通过这场演习,教
育全党全国人民。
    毛泽东非常清楚,他设计的中共组织原则“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
,全党服从中央”并非绝对真理,而是利弊参半。他去世之后,万一和他政治上有岐见的人掌
握了中央领导权,利用这个原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他的政治理想、抱负、政策和路线全部
或部分“修正”过来。中国老百姓一向有“民从官,草随凤”的习俗,极易统治。自从前苏联
出了赫鲁晓夫后,毛泽东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中国会不会出现此种情况,假若他百年之后,中国
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遗嘱是不管用的。
    他设想过,如果中国出现了这个问题,可叫外国人来解决这个问题,1964年2月9日和29日
,毛泽东先后会见两个外国党的领导人时,他说:“中国如果搞修正主义,你们就不好混。如
中国出了赫鲁晓夫,搞资本主义路线,你们怎么办?你们要帮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中
国的修正主义。”(《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第244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
1964年4月金日成访华,毛泽东和他谈话中,也表达了类似意见,他说:“如果中国变成修正
主义,天就黑暗了,你们怎么办?要作思想准备,要高举马列主义的旗帜反对中国的修正主义
,这样中国人民会感谢你们的。”(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第57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后来他想来想去,这些方法,都不那么有效。自己生死与共的战友,都不那么值得
信赖,何况外国人。请客容易送客难,东欧各国就是最好例子。一九六四年六月八日毛泽东在
中央工作会议上,忧心忡忡地正式向中共高级干部提出了中国“如果出了赫鲁晓夫怎么办?”
的问题,他当时想到的办法是:“中国出了修正主义的中央,要顶住。”(丛进,《曲折发展
的岁月》,第53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能顶住吗?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我是自信而
又有些不自信。”(1966年7月8日给江青的一封信)
    一年以后,他最终思考出来的办法就是让下级造反,发动文化大革命。他在一九六五年十
月十日中央工作会议上突然提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这突如其来问题,使在座衮
衮诸公,无不面面相觑,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他接着疾言厉色地说:“如果中央出
了修正主义,你们应该造反,几个省可以联合起来,搞独立;现在你们要注意,不管谁讲的,
中央也好,中央局也好,不正确的,你们可以不执行。”(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
回顾》 下册,第114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966年4月,他在杭州又说:“我历
来主张:凡中央机关作坏事,我就号召地方造反,向中央进攻。各地要多出些孙悟空,大闹天
宫。去年九月会议,我就问过各地同志,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很可能出,也
是最危险。”(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第1210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3年)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他同意在人民日报上公布了他在1939年在延安纪念斯
大林诞辰时讲过的一段话“马克思主义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国史通鉴》,第三卷,第478
页)。
    毛泽东知道“号召地方造反”不一定号召得起。一九五七年反右派运动,“余威振于殊俗
”(贾谊,《过秦论》),各界人士记忆犹新。前车之鉴,究竟毛泽东“号召地方造反”是“
阳谋”抑或是“阴谋”,不得而知,谁敢造反?但是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实现自己“演习”
的目的,必须“号召地方造反”。接踵而来的是:如果号召起来了,造反者何许人,有何企图
?真的就那么拥护自己?尚是一个谜,何况各种不可预见的事件都可能出现,风险极大,闹得
不好会天下大乱,说不定会毁掉中国共产党。他给江青那封著名信中估计到了这危险性,但他
乐观地说:“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如果乱了后不能治,怎么办?他说他自己“是准备
跌得粉碎的。那也没有什么要紧,物质不灭,不过粉碎罢了。”语言悲壮凄凉,大有“壮士一
去兮不复还”的气概。他当时所谓的“跌得粉碎”指的是什么,是他估计到文革大乱后可能不
能“治”,是他通过自己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可能毁掉中国共产党,以致全国兵荒马乱,狼烟四
起,山崩地裂,哀鸿遍野。纵令如此,他发动文化大革命之心已定,势在必行,无人可阻。1
966年7月16日毛泽东畅游长江,顺流而下15公里,向全球表示自己身体异常健康。1966年8月
18日,建国十七年来,毛泽东第一次穿上军装,走上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红卫兵,以示决心
。他就是要看看他在世时,通过地方造反,“向中央进攻”,能不能查出与他意见相左的同僚
。他就是要看看他千秋之后,能不能通过地方造反,“向中央进攻”,在没有他的遗嘱下,扭
转乾坤。他不能失败。
    毛泽东从来桀骜不驯,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这是一般政治强人通病。为了避免文革中发生
“粉碎”的情况,从1962年起,他有意纵容林彪、康生等搞他自己的个人崇拜,一九七零年他
接见斯诺时说:“过去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此外毛泽东也喜欢并十分欣赏个人崇拜,他一
直到去世,从没有禁止任何人高呼他:“万岁!万岁!万万岁!”,只不过文革期间达到高峰
而已。
    他之所以容忍林彪等人搞他的个人崇拜,笔者认为,一是钳制他同事的口,免得发动文革
时,他们抬出“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加以反对。二是造成他的神圣地位,万一文革出现
了那种“粉碎”的不幸局面时,他可以以他的绝对威望来收场。三则是可以鼓动起一大批涉世
未深、不知天高地厚青年学生,起来“造反”,“向中央进攻”,以实现预演他百年以后如何
恢复他的理想和抱负的宏伟场面。林彪手中有军权,有死党,古今往来,“玩兵如玩火”,毛
泽东也清楚这个道理。为了抗衡和牵制林彪,他动用了他二十五年来没有怎么动用的一颗棋子
,那就是1962年放出了江青,让她干预朝政。1962年9月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闭幕。在那次
会议上,毛泽东重提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出全党向左转的信号。闭会第三天,即9月29日,人
民日报头版头条异乎寻常地刊登了毛泽东接见印尼总统苏加诺照片,人们惊诧地发现,沉寂2
5年的江青,在那张照片中竟以主席夫人身份出现了,一对凤眼,阴鸷地注视着天下,这是一
个不祥的预兆。
    文革前,毛泽东和江青有时不大合得来,有时吵架分居,但是毛泽东和江青始终没有离婚
。夫妻拌嘴,家庭纠纷,在当今中国,是凡人琐事,无足为奇,主席也不例外。江青不甘雌伏
,有野心,人人皆知。做过多年夫妻,毛泽东深有体会,江青不好对付,有时管她不住。195
9年卢山会议期间,连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私下评论毛泽东都说,他是“能治天下,不能治左
右。”(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春秋出版社,第46页,1989年)所谓“不能治左右”,就
是管不住江青和他周围的工作人员。其实在提倡妇女解放的今天,中国有几个政坛上的女人甘
心受男人的管?又有几个男人能叫政坛上的自己女人变成小绵羊,温温驯驯,俯首贴耳?没有
必要苛求毛泽东。
    毛泽东看重江青,让她出马,干预朝政,掀起文革巨浪,除了观点雷同,夫唱妇随外,另
有他的道理。他给江青的信中两次强调文革是“演习”,“演习”没有演员如何演,如何习?
江青是戏子出身,30年代上海滩上大明星,擅长扮演各种角色,能以各种身份出现,以假乱真
,模仿得维妙维肖,妙不可言。以语言而论,戏子最里手,抑扬顿挫,圆转自如,扣人心弦,
具有极强的煽动性。从感情上而言,一个戏子的特长就是喜怒哀乐,瞬息万变,感情真伪莫辨
。这些专长,用来诱惑煽动一大批少不更事的青年起来造反,“向中央进攻”,是再好不过。
在朝廷显贵中,无一有此能耐,只有江青是最佳人选,何况江青是自己妻子,还有野心,想当
红都女皇,热中于接见、题词、训话、报告、坐主席台、送材料,一天到晚,乐此不疲。
    开头毛泽东放出江青四处活动时,她不过是中宣部一个副处级干部,但可找这个部长谈话
,找那个局长训斥。1966年又批准她参加中央文革小组,当了副组长,列席中央常委会议,1
969年批准她进入政治局。江青到处训斥、讲话、接见,叫人莫测高深,弄不清楚江青讲的话
是毛泽东的意见抑或是她自己的意见。这样毛泽东进可攻,退可守,即使主意出错了,砸了锅
,有错误时,可让江青担待。众怒难犯时,即便是要牺牲江青也在所不惜。钳制林彪,是否他
夫妻俩共同策划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他给江青那封信,的确
可以说明问题,在对林彪的看法上,双方并无分岐,并且从信中也看不出他夫妻二人感情上有
何纠葛。信中口气,毛泽东象似长者,又象是称职的丈夫,语气十分体贴。有关接班人如此重
大的问题,不与亲密战友们商量,却只写信给妻子,可见非同寻常。毛泽东从一九六六年起,
到他去世,十年内没有写过什么长文章,最长的一篇就是他给妻子江青那封1729字的信。从已
经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中,所有信件没有一封比那封信长。
    毛泽东部署好一切后,于1966年5月16日破釜沉舟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震惊全球,天翻地覆的无字遗嘱试验就这么开始了。在中国古代,皇帝的一个重大决策推
行时,明知谏阻会被杀头,但总有朝臣冒死出来谏阻,如魏徵等,甚至让人抬着棺木在宫门外
等候,准备谏阻一死,如海瑞。因谏阻皇上而被杀掉的臣子,乃至被剖腹剜心,如比干等,在
历史上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和斯大林滥杀无辜不同,毛泽东
宣布过,党内肃反,“一个不杀,大部不捉”,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延安整风以来,他没杀
一个党内反对派。可是,当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准备打倒刘少奇、邓小平时,满朝文武,
冠盖京华,在毫无杀头风险下,贪图禄位,眷恋荣华,竟无一人出来谏阻毛泽东,无一人出来
说句公道话,这叫后人写历史时从何着笔?忠臣又何在?直书吧,违禁,有大不敬之嫌。不直
书吧,“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有违史官良心,呜呼悲哉!
毛泽东无字遗嘱的试验终于失败了,并且失败得很惨。文化大革命一发动,就没有按他的意图
进行,他也无法左右错综复杂的文革的进程。开头打算三个月结束运动,然后延至一年、两年
……,殊不知打打闹闹,风风雨雨,一革就是十年,连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收场。自己患难与共
的战友打的被打倒,整的被整死。指定的接班人林彪叛逃摔死,国民经济陷入崩溃边缘,怨声
载道,民不聊生,自己急怒攻心,双目失明,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甚至站立、说话、写字都极
端困难。最后,他带着无上的遗憾,一言未发,一字未留,丢下一个烂摊子,悒郁地离开了人
间。
    文化大革命匆匆过去二十年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毛泽东
千算万算,最终还是忘记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这一极其重
要又极其普通的真理。同样,他也没有看到,中国老百姓,在共产党打下江山后,希望过安定
的日子,希望摆脱贫困富起来,而且希望尽快富起来,这是全国民心之所向。如果农民“辛辛
苦苦干一年,每天工资八分钱”是“社会主义”;如果过着的生活有无穷无尽的运动,无休无
止的批判,无法无天揪斗,上斗至国家主席,下斗至卖了两只母鸡的农妇,个个提心掉胆,人
人朝不虑夕,这才叫做“社会主义”;如果生活必需品极端匮乏,一人一年七尺布,一个月二
两油,连吃一块豆腐都要凭票,过这种生活也叫做“社会主义”。而在共产党领导下,生活略
微过好一点点,能安安心心种的种田,打的打工,做的做点小生意,教的教书,碗里有点肉、
有几块豆腐,有几场戏看,休说小康,老百姓就过过这种最起码的、稍稍象样一点的生活,就
是“修正主义”,领导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必须打倒,就必须整死,那么他
设计的无字遗嘱──文化大革命必然会失败就不难理解了。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自古皆然。
    在如今这样一个科学昌明,文化繁荣,商品经济浪潮汹涌的时代,想翻遍中外故纸堆,凭
老祖宗信口讲的几句话,随手画的几个框框,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管理方法,来管理一
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国家,岂非不智?聪睿圣明的毛泽东
何以会如此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5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