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eedspeed (天外飞仙),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新中国的生死之战--试论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中)1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l 26 09:24:24 2000), 转信
发信人: later (心静自然凉),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Jul 24 17:12:12 200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redarmy 所发表 】
新中国的生死之战--试论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中)
------------------------------------------------------------------------------
--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20日21:58 新浪
三、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华政策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即由于美国的介入而迅速扩大为一场多方干预的国
际冲突,中美直接交战,彻底断送了两国关系的前途。近年来开放的许多信息又显示,杜
鲁门政府没有进攻中国本土的意图。"联合国军"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强烈要求动用台湾的国
民党军队支援朝鲜战场,甚至轰炸中国沿海城市,杜鲁门不予批准,并最终撤了他的职,
战事也基本局限在朝鲜境内(9)……等等。那么美国究竟为什么而打仗呢?国际上对此同
样议论纷纷。对于上述事实,本文仍然相信其可靠性,与此同时坚持对它们进行分析,力
求揭示美国参战举动的两面性。作为对外政策的主要手段,战争和外交有一个虚虚实实的
相似特征。西方教科书说:外交,谎言也;我国兵法家孙子说:兵者,诡道也。我认为,
孙子同西方教科书一样有绝对化的缺陷,因为谎言或诡道太多就难免失效,只有傻瓜才会
轻易上当。但孙子的概括同样不无道理,而且更接近残酷的战争现实,所以在战争领域中
更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美国对华政策的对象和利益基础,我认为并未随着朝鲜战争的爆
发而变化,因此不再探讨。本节从美国的参战行动入手,由表及里地分析美国政府的真正
意图,以及对华政策目标和策略的动向。
1、美国侵朝的地缘含义
以历史和地缘眼光来审视,无论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是否跨过了鸭绿江,美国的干涉
行动都决不会没有更大的目标。在亚太地缘政治舞台上,朝鲜属于一个战略要冲,它位于
俄、日、美、中几个大国之间,构成太平洋列强登上中国大陆的一块结实的跳板。在近、
现代历史上,无论日本、美国或者别的什么国家,入侵朝鲜都不过是继续扩张的序曲。19
世纪后期,日、俄两强就在这里揭开了争夺东亚霸权的序幕,日本从仁川登陆后,不等拿
下整个朝鲜便直取辽东半岛的俄军。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所以人们常说,朝鲜与我国山
水相连、唇齿相依。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得不把对朝鲜的任何外部入侵视为敌对行为。
当然,由于时空条件和国情的差别,1950年的美国不敢向驻东北的苏联陆、海军部队实行
"热战",进而吞并中国。但可以肯定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动机决不限于解决朝鲜问题,而
是发动针对中国和苏联的地缘攻势。(10)实际上,"朝鲜"现象遍及全球,例如第二次世界
大战初期欧洲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指出:"国家和民族的大大
小小的利益毫无疑问都是极为复杂地和变化多端地交织在一起的。"(11)试想假如其他某
个强国入侵墨西哥,并声明与美国无关,美国政府会无动于衷吗?1962年苏联把导弹部署
到小小的加勒比海岛国古巴后,肯尼迪总统为什么连续失眠,美国政府为什么反应强烈?
2、美国侵台的政治含义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军事行动并不限于朝鲜半岛。对朝鲜和台湾的入侵行动是同
步实施的,侵台构成美国参战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6月27日即朝鲜内战的第
三天,中国还未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美国就以举世罕见的效率双管齐下,向朝鲜和台湾
一起出动。杜鲁门总统一方面命令远东美国海空军对韩国军队提供"掩护和支持",另一方
面宣布派遣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侦察巡逻",并且一反自己不到半年前的立场
,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12)在短短一个多月内,美国紧锣密鼓地完成了一系列占领台
湾的后续军事行动:海军第七舰队先后进驻基隆、高雄两大港口,空军第13航空队进驻台
北空军基地,在台湾海峡组织演习,在台北设立隶属于远东美军总部的台湾地区指挥机构
──"驻台考察团"……等等。若非蒋介石对美方的意图怀有戒心而持保留态度,美国控制
的程度还要高得多。(13)1950年的政治环境与1945年截然不同,中国并没有邀请美军前来
会战日军。这些不速之客的举动纯属干涉内政,不仅干涉内政而且介入(尚未结束的中国)
内战,不仅介入内战而且入侵领土,是不折不扣的敌对行为。
就美军占领台湾的意图而言,最明显的一点当然在于保护、支持与新中国处于内战状
态的国民党,从政治方面遏制新中国。但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美方在意识形态外表之下怀
有阻止中国统一从而限制、削弱整个国家民族的动机,无论统一的力量来自国内何方。美
国与大英帝国一样,传承安格鲁-萨克逊文化中传统的二元或多元机械平衡思想,在国内
、国际事务上都惯于分而治之,如国内的三权分立、国际上的德国分治等。美国不断干涉
世界各地的诸多争端和冲突,而且经常支持劣势的一方,自称"锄强扶弱",人称"离强合
弱"。稍有头脑的人都懂得,国家的行为不可能象西部好汉那样单纯,无原则地"锄强扶弱
",无非是感到其他强者"妨碍"了自己。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已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
国就有了建立世界霸权的雄心,并把亚洲划入其势力范围。它的决策者们意识到中国是个
上升的亚洲大国,有朝一日可能难以驾驭,因此从来不希望我们统一。国民党自大陆撤退
后,台湾问题就成了美国制约中国最有效的手段。(14)几十年来,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对美
国的分而治之均有体会,在近几年的学术活动中,本人曾不只一次遇到倾向国民党的台湾
华人和外籍华人语重心长地介绍他们的感受。从长远来看,分而治之的手法后患无穷,但
给使用者带来的短期效益不容忽视。
诚然,美国占领台湾后始终原地踏步,没有直接向大陆进攻,因而美国侵台不象侵朝
那样令人瞩目。有些人以此为根据,推定美国对中国没有战争意图,看来他们有所不知,
自古以来战争的性质就不决定于谁先开火,中西军事理论家多有相关的论述。孙子说得精
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
城之法,为不得已。"(15)克劳塞维茨也深刻地指出:"战争与其说是随征服者一起出现的
,毋宁说是随防御者一起出现的,因为入侵引起了防御,而有了防御才引起了战争。征服
者总是爱好和平的(如拿破伦一贯声称的那样),他非常愿意和和平平地进入我国。"(16)
由此可见,美国侵犯台湾的行动本身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行为,效能之大甚至不失为这方
面的一个现代"范例"。
3、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综上所述,就美方而言,朝鲜战争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两个分战场。美军在朝鲜明火
执仗,硝烟弥漫;在台湾暗藏杀机,硝烟未起。事实雄辩地证明,美国的对华政策目标已
经修改,由分化变为反华。基于上一节的分析,我相信真正的转折点应该出现在中苏结盟
,到朝鲜战争爆发才表面化。中苏结盟后美国国会反应强烈,麦卡锡分子大肆围攻、清算
政府(尤其国务院)"丢失中国"的严重过错,对华政策的政治环境大变。根据西方民主政治
的运行特点来推测,杜鲁门政府失败的分化政策在党派压力下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改弦更
张。杜鲁门总统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绝不能无所作为,而且必须在摔倒的地方爬起来,在
关系重大的中国问题上狠捞一把。然而政府的对外姿态却与国会形成对照,保持沉默直至
朝鲜战争爆发。根据他们进攻型的民族性格来判断,这种极不寻常的迹象恰恰预示着暴风
雨前的宁静,即美国将中国列入了"黑名单",伺机下手加以整治。正所谓:"先拉后打,
拉不成就打"。朝鲜内战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机会,于是倒霉的朝鲜和中国就以不同方式成
了冷战(包括美苏较量)的分战场。
迄今为止,许多人仍然过分强调麦克阿瑟将军和杜鲁门总统的将帅不和一事,这是混
淆了政策和策略的结果。撇开个人因素不谈,我认为他们的将帅之争属于策略分歧而非政
策冲突。连美国国内都广泛承认,杜鲁门总统担心麦克阿瑟的极端主张会招致苏联的干预
而不予批准,仅此而已。麦克阿瑟称台湾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企图征调台湾的国民
党陆军支援朝鲜战场。杜鲁门既然从不赞成扩大战争的方案,为什么还要下令掌握这艘"
不沉的航空母舰"呢?远东美军的大本营日本距朝鲜半岛仅一百多公里,那里用得着上千
公里以外的台湾!归根结蒂,两个人敌视中国、打击中国的政策倾向是基本一致的,只不
过杜鲁门总统从策略出发选择了不见硝烟的对华战争。
此外,如何看待朝鲜内战的起源,也与解读美国的对华政策转变不无关系。长期以来
,鉴于朝鲜曾长驱直入攻到韩国东南部洛东江一线,国际上普遍把美、韩看成被动反应的
一方。我对战前美、韩一方的表现作了一番推敲,深感其中疑点重重。积累了两次世界大
战丰富经验的美国政府,面临山雨欲来的朝鲜内战却扣留了重武器,仅向韩国军队供应美
国国民自卫队的轻装备,声称防止有反共狂的韩国总统李承晚寻衅闹事。与此同时,李承
晚总统的"空城计"唱法也不符合"虚则虚之"的要领,他反而在三八线上大肆摩擦,美国却
不加阻止。(17)这种极不正常的表现,以美国不了解朝鲜半岛的战略价值(18)为理由来解
释是不够的,须知杜鲁门政府"丢失"中国之后,在国际事务上就再也输不起了。因此从军
事观点来看,美国不象在学诸葛亮唱空城计,让朝鲜象司马懿那样惊疑而退,而象是巧施
"能而示之不能"的诱敌之计(19)。从政治观点来看,这象是精心策划、因势利导的遏制行
动,为美军撤出一年后重返朝鲜半岛、从而削弱中国和苏联的影响创造条件。(20)由于美
国早已占领日本并保持了强大的驻军,它首选近在咫尺的朝鲜半岛为战场完全合乎逻辑。
上述某些分析和推断尚未得到证实,难免受到"证据不足"的指责。本人之所以明知故
犯,是由于意识到许多政治内幕可能永远得不到证实,民主国家也不例外,只不过方式不
同。他们的定期解密制度有益于知识和信息的利用和传播,值得我们借鉴,但解密决不会
没有条件和选择。有些机密过了解密期限(如美国的30年)后仍不宜公布,就继续封存;有
些核心机密可能及时处理,甚至始终不留任何痕迹,造成令后人无可奈何的历史悬案。一
般说来,只有发生苏联解体一类的政治剧变,国家机密才可能出现"和盘托出"的现象。而
美国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保密、解密两方面一直相对平衡,珍珠港遭袭、肯尼迪遇刺
等重大历史事件至今还是不解之迷。所以,政治研究离不开那些看不见而摸得着的"暗箱
操作"(21),否则就无所作为。
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分析,美国参战行动的两面性同样隐约可见,钱币的正面写着:朝
鲜,背面写着:朝鲜──中国──苏联。在美国的这项战略计划中,目标的重要性与隐蔽
性成正比,苏联是最大而又最隐蔽的目标,朝鲜与之相反,我国则介于两者之间。美国政
府就是为了这样的目标而来打仗的,压倒一切的遏制战略,以及分配给我们的战略棋子角
色,决定了两国潜在的利害冲突迟早要表面化,变为公开的政策冲突。他们的干涉行动不
仅粗暴地践踏了我们的民族利益,而且对我国前途构成严峻的挑战,
四、美国参战的潜在威胁
我们为三年抗美援朝战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几十万人阵亡,物质破坏和消耗难以计
算,还购买了大量的苏联武器装备而欠下几十亿债务。由于美国的政治制裁和经济封锁,
我国无法对外开放近30年之久。这一仗值得打吗?本文以为,这个问题不容回避,值得认
真思考。假如我国对朝鲜战争袖手旁观,将付出什么成本?根据美国的意图和能力,让它
在朝鲜为所欲为对中国的利益究竟会造成多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才能令人信服地作出抗
美援朝是否符合国家利益的结论。由于我国政府事实上没有袖手旁观,其"前景"只能按照
时代条件和历史经验进行合理的假设。众所周知,如果得不到其他国家的有力帮助,朝鲜
在"联合国军"的凌厉攻势下无疑独木难支。根据以上各节的分析来推断,美国一统朝鲜后
东亚地区的均势将被打破,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激变,各方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加剧。
具体说来会形成种种可以区分的不同险情,最终导致一种不可收拾的混乱结局。
--
消灭美帝,捍卫和平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k.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