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上甘岭战役已过去整整五十年 昔日英雄今何在?(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1月03日12:59:08 星期天),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 讨论区 】
【 原文由 leonado 所发表 】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过去已整整50年了。上甘岭战役留给我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
富,这就是广大指战员们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
,压倒一切敌人”的崇高精神,至今仍在鼓舞着我们。而当年从上甘岭前线走过来的部队
,无论将军和士兵,也无论英雄和平民,都如同上甘岭精神的种子,播向四面八方,像
怒放的鲜花,开放在50年岁月中……
二级英雄易才学,回到家乡领导民兵战天斗地
易才学是上甘岭战役中涌现的44位各级英雄中幸存下来的少数英雄之一,事迹特别
动人。那是1952年10月14日夜晚我军进行的第一次反击。易才学所在的七连二排负责攻
占2号阵地。排长孙占元带领战友们追逐着炮火,攻上了阵地,突然遭到敌人一组子母堡
的火力拦阻,部队有严重伤亡。这时,一发炮弹炸断了孙占元的双腿,他没有倒下,拖
着两条断腿爬行着继续指挥战斗。在一个弹坑里,他发现了易才学正在架设缴获的机枪
准备还击。他立即下达命令:我来掩护,你设法去炸掉那组地堡。易才学没有迟疑,带
上几颗手雷就出发了。他熟练的利用地形地物,很快接近了地堡。然而,绵密的火网压
着头顶,难以撑起身子。他爬在火力下冷静地观察着,发现三座地堡成倒丁字分立,几
挺机枪交替射击,相互依存,相互交织,一时难以下手。所幸的是,三个地堡都是用厚
钢板制成的,中间开着门和眼,却没加顶盖。他思考着,如果先炸任何一个,都会遭到
另两个的支援和报复,必须在同一时间内把他们干掉。他机警地运动到三角堡的中间地
带,待到后面的母堡换弹夹的瞬间,迅速跃起向它投进一枚手雷,又立即转身向前方的
两个子堡分别投进手雷,接连三声巨响,地堡上了天,战友们一下冲上了主峰。
易才学正在昏迷中,突然,一股敌人从侧后进入阵地,拥向孙占元射击点。孙占元
立即用断腿支撑着,嚯一下挺起胸膛站了起来,双手拉响手榴弹,滚进了敌群内跟敌人
同归于尽……战后,领导机关给孙占元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易才学荣立特
等功,授予二级英雄称号。
部队回国后,易才学进入军事学校深造。可是,严重的脑震荡,使他难以完成学习
任务,他要求复员回乡。领导同意了他的请求。他回到家乡贵州省黔西县,担任武装部
长。他带领民兵们战天斗地,总想改变山乡的穷面貌。可是,直到八十年代初,一位首
长去探望他的时候,他仍然一家八口三代人,挤在一间不到50平方米的平房里。首长有
些寒心,找到县委书记说:“这是上甘岭的二级英雄呀!”书记摊摊双手说:“我们都知
道。可是,你看看我们县城里哪有三层以上的高楼?困难呀。”首长无奈,回部队后跟战
友们说了,很快由战友们凑足基金,为易才学在原址上加盖了一栋二层小楼,作为英雄
晚年的居所。
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伤愈回部队甘当普通一兵
当黄继光扑向敌人正在疯狂扫射的枪口的刹那,万福来和正在并肩指挥的营参谋长
张广生几乎同时啊了一声,迅即冲向前去。万福来急忙抱起烈士黄继光的遗体,只见他
胸部一片焦黑,再没有流淌一滴血。张广生指挥部队冲上了零号阵地,万福来安顿好烈
士遗体,急速地向主峰冲去。突然,一发子弹从斜面射来,穿透了他的面颊,打落一排
牙齿,炸伤了整个下颚。他被送下战场,并转到上海一家医院治疗。一年以后,他才恢
复进食和牙牙学语的机能。这时,医务人员也逐渐知道他就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连长,
表示要尽最大努力为他整容。医生用最好的技术为他镶牙、添肉、植皮,又整整用了两
年时间。定型修饰又用了一年时间。万福来除了面颊上留下一片小小的疤痕,一切功能
都恢复了。
1956年8月,他伤愈回到部队。见到当年并肩战斗的战友,有的进了军事院校,大都
升职晋级,有的下属也成了自己的上司。当谈到他对这种局面的感受时,他说:“我感
谢人民给予的信任和荣誉,是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我。我当普通一兵,会永远感到
幸福。”
一级英雄柴云振,三十年后才授勋膺誉
在一次反击作战中,八班长柴云振带领5个战士,分成两个战斗小组,趁敌不备,从
侧面悄悄接近敌人,突然一阵猛打,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不知哪里杀来的神兵。有个地
堡里窜出一个敌人,摆着手,让大家别惊慌,可是,没等他开口,柴云振一个点发,啪
的一下,敌人就倒下了。柴云振一步窜上去,见地堡里还有人在打电话,就往里扫了一
梭子。这一下敌人全乱了套,拼命往另一个山头跑。山上的敌人忽然见自己的人跑了过
来,也不敢打枪。可是柴云振带着战斗组尾随着逃跑的敌人,追上了第二个山头。一阵
猛打,又攻占了第二个山头。接着又趁敌人混乱时攻下第三个山头。前后仅半个钟头,
攻占三个山头阵地,消灭敌人二百多,其中柴云振一人毙伤敌人百余人,我军无一人伤
亡。当敌人稳住阵脚后,大炮开始向我军阵地轰击,柴云振头部负了重伤。后续部队接
替阵地后,柴云振被送往医院。
战后,八班荣立集体功,柴云振评为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在住院期间,
由于头部伤势严重,完全失去了记忆,伤愈后又在荣军学校里疗养,几年后才恢复记忆
,想起了家乡的父老兄弟,便要求复员回乡。部队为了写英雄传记,曾到柴云振的家乡
和全国各大医院查访,音讯全无。直到1983年部队写军史时,又提到柴云振和他的事迹
。编辑人员提议,在《重庆日报》上登寻人启事,上面登出了柴云振的头像照片和英雄
事迹。幸好被柴云振的儿子看到,柴云振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竟成了一级英雄。他在儿女
的支持下凑足路费,找到了部队的驻地。15军军部大门敞开着,可是当柴云振喜滋滋慢
步近前时,被年轻的卫兵挡住了。柴云振急忙掏出报纸,指着那则启事说:“我叫柴云
振。”卫兵看看报纸,又看看面前的干巴老头,弄不清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电话报告
部队首长,首长又转告军史部门。幸好负责军史的宣传部长李天恩,是当年英雄传的撰
稿人,便上门热情的接待了他。可是,当年跟柴云振并肩战斗的战友,都先后离队转业
。于是,李天恩又陪同他走访了河南、陕西、山西一些城市,才找到几位相识的战友,
证实了这位饱经战斗风云和生活艰辛的老人确系柴云振。接着,部队为柴云振专门组织
了授衔大会,武汉军区首长也专门接见了英雄。柴云振穿一身崭新的军装,行过庄严军
礼,接受了奖状和证书,还有一枚闪光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
。当首长问他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柴云振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崇高的荣誉,我只
表示感谢!”柴云振又回到家乡继续当党支部书记,并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
1200名来自上甘岭的老兵,在北大荒创业立新功
1958年4月,1200名来自上甘岭的“老兵”抵至边城佳木斯,王震将军特意从密山赶
来接见了他们。他勉励说:“你们来自英雄部队,一定要继续发扬上甘岭战场那种压倒
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在开发北大荒的战场上再立新功。”
4月29日,队伍高举战旗来到汤原,与先期到达这里的数百名老铁道兵一道,在小兴
安岭南麓的漫岗坡地上摆开战场,开始了“一战荒原”的征程。漫岗上榛柴丛生,狐兔
出没。战友们挥斧砍树,用镐刨根,然后驾车耕翻黑油油的土地。个个虎口震裂,十指
出血,滴进泥土。累极了,夜间睡在四面透风的窝棚里,仍然睡得很香。
吴品庆,邱少云烈士生前的营参谋长
是他亲自率领邱少云连的战士们在敌人的眼皮下潜伏。当烈火烧上邱少云的躯体时
,他近在咫尺,闻到了呛人的焦烟味。但是,为了胜利,为了和平,他必须像邱少云同
志那样执行潜伏纪律,忍受刺心的痛苦。等到我军大炮轰鸣时,他一跃而起,率领战友
们冲上391高地,狠狠地惩罚了侵略者。今天,他来到了新的战场,心中仍怀念着牺牲了
的战友,虎口裂开血痕时,摘一片树叶裹一裹;留在腿上和肩胛上的伤口隐隐作痛,他
仍坚持着去搬运那些粗大的树桩。后来,他的关节炎发作了,两个膝盖骨像酥裂了一样
,他不动声色地扯上两只衣袋,悄悄把沙子炒热了,装进袋子,捂在双膝热敷,以减轻
夜间的痛苦,第二天,他又出现在披荆斩棘的战场上……
吴敬云,来自黄继光生前的团队
黄继光当时是三营营部通讯员,吴敬云是二营营部通讯员。大反击那天,吴敬云被
派往团部送信。第二天,当他听到黄继光壮烈献身的消息时,恨不得立即冲上前线,为
战友复仇,为祖国献身。
今天,他也来北大荒战天斗地。别看他个头不高,却能用单臂托起200斤重的粮袋装
上马车。一双手,开始还嫩朴朴的,没几天就粗糙得如同老树疙瘩。他担任第五生产队
队长,每天迎着朝霞下地,踏着夕阳的余晖入宿。春天,他用手拨开土层去检测播种的
深度、密度;夏天,他用手拨开土层,检查杂草的萌发和锄地的质量;秋天,他又用手
搓擦成熟的粮食,查看粮食的饱和程度和含水量。于是,两只手总是破了愈合,愈合了
又破,老茧子一层压一层。吴敬云的手成了这位模范队长的标志。五队很快成为全场的
一面红旗,不久,又跨入合江农垦局五好生产队的行列。当他走上领奖台捧上鲜红的奖
旗时,他默默地念叨道:黄继光,你与红旗长在……
1971年春节刚过,原汤原农场五队李忠山、高大和带领数百名城市知青组成的队伍
,作为“二战荒原”的尖兵,来到蒲鸭河畔安营扎寨。李忠山原是农场副场长,在部队
当过营参谋长,他雄风不减,以军人的风采,把这支来自沪、杭、京、津,从未接触过
锄把,也不分五谷杂粮的“知青”队伍,锤炼成一支敢打必胜的劲旅,不仅当年生产了
麦、豆、瓜、菜,还种植了地瓜、花生、烟叶,为全场报了喜讯。并且自己烧砖、制瓦
,盖起了五栋宿舍。
星移斗转,冬去春来,普阳迎来了80年代,迎来了改革开放大潮。新上任的场长王
玉亭是位上海知青,是志愿军烈士的儿子,爸爸在朝鲜战场牺牲时,他不到三岁,是在
上海工作的伯父把他抚养成人的。他一到农场,见父辈们大都来自朝鲜战场,感到格外
亲切,所以,各方面都干得很出色,终于成了“接班人”。配合他的党委书记是当年15
军司令部最年轻的少尉参谋张静宇,这一老一少,当然会得心应手。在市场经济的推动
下,普阳建起了年产百万只肉鸡的禽类加工厂,及配套的冷冻设备,兴建了大豆浸油厂
、米面加工厂、链条厂、小四轮制造厂,又在辽宁开发了百亩养虾厂,还在深圳、北京
等地设立办事机构。
历史进入90年代。老兵们都已先后离退。普阳党委早有安排,原在生产队任职的老
兵,全部安置在场部地区,还专门兴建了活动场所,建了农场史展览室。老兵们人退了
,上甘岭的战斗精神在普阳犹存。普阳大道上的“拓荒者”纪念碑上,镌刻着战荒原的
史迹。一幢幢高楼、一方方绿地良田、一棵棵青松翠柏,记录着历史的艰辛。从战争年
代过来的人,最能理解和平的可贵。当年我们在坑道里贴着“我们爱和平”的画片,看
到那两个捧着和平鸽的天真的孩子,真是喜不胜言,立誓要为保卫和平而战。50年过去
了,我们终于迎来了和平建设的大好时机。然而上甘岭的精神,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楼芹/文
--
已得意中人 从此不二色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14]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1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