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文化史的新方向(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12 18:51:08 2000), 转信

  现代化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太平天国平定之后,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正式展开,此
后史学家 在所有的层面上从思想以迄经济都必须将现代化过程纳为分析对象。可是一 
旦对中国历史上国家与社会构造里尚不见现代化的时代,要运用现代化模型所提供的概
念架 构,问题就产生了。换言之,将适用于分析1860年以后中国历史现象的框架,用在
更早的时 期,乃是一种年代错置。最后,我们会以目的论式的论证收场,将历史现象化
约为它们从来 不是的东西迈向现代化过程的“步骤”或“障碍”。这种依据“现代化”
的量尺, 对中国的过去所做的“正面”或“负面”解读,曾经是最近好几个世代史学家
的研究典范。 这种过度强调“现前”(所谓的“现代性”)是“过去”准绳的偏颇之论,
其中所包含的反历 史(ahistorical)偏见,已经被后现代论者成功地揭发了。现代化依
然是近代中国史的重要 探究对象,但是它已经不再是评价前现代中国的整体框架了。
  自从60年代以来,欧洲结构主义一直势力鼎盛,特别是在法国;其中最重要的遗产
,或许 正是功能论。在当今的西方文化史里,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知
识考古学” 和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再生产”两种取向,广泛被用
来描述与分析精 英在社会与政治生活里,维持其对财富、权力和声望的支配时所运用的
文化霸权形式。福柯 的论点是现代欧洲的国家及其精英的“霸权”,为了将人民控制与
圈制在新崛起的资产阶级 和资本主义经济之下,组构了监狱和医院。布迪厄的“再生产
”模型,则明确取代了60年代 初期以“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做为评估一个社
会的社会动态的主要标准的做法。 杜克海姆(Durkheim)对于教育在社会固有的“分工之
再生产”里的角色,曾经进行的先驱性 的分析;布迪厄更进一步,赋予关于政治和社会
支配之文化形式的研究新的生命,在上一代 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这些课题原本是以经
济决定论来分析的。
  然而,当代历史社会学里新功能论分析的振兴,给史学家带来了许多问题。对于文
化现象做 功能论的描述,就像先前结构主义的经验一样,不能妥当地处理施事者(agen
t)的意图和这 些意图付诸实践后所产生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后果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福
柯看来,欧洲史上 监狱和医院改革在制度方面的结果,所有牵涉在改革过程中的施事者
都有责任,即使他们的 个人意向跟历史后果千差万别。爱德华·萨依德(Edward Said)
追随福柯,认为西方所有研 究亚洲的学者,从马可·波罗(Marco Polo)到费正清(John
 Fairbank),都必须对正当化了 的19世纪到20世纪帝国主义在亚洲行径的“东方主义”
(Orientalism)的产生负责。但是那些学者的真正意图,对功能方面的后果却毫无意义。


--
孩子不该长大,
姑娘不该变老,
邻居不应该在那年搬走,
流泪时,情人呀,你不要掉过头!

※ 修改:.zcm 于 Oct 12 18:50:38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166.111.7.152]
--
※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melon.gznet.]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