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hl (飘渺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14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5 12:50:02 1999), 转信
发信人: bluebird (子衿),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Jun 21 20:06:44 1999), 站内信件
发言者:cloud 于 1999年6月20日, 北京时间16:28:32时写道: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3)---造园术(3)
(五)构园造景中的因借之妙
人们只知道避暑山庄有七十二景,无锡奇畅园
有五十二景,不知构成这些景观的景物并不都在园
中。景物虽不在园中,却又为造园所用。这正是我
国造园手法的奥妙之处,即构园造景中的因和借。
古典园林造园,不是绘画的二度空间,舞台艺术
的三度空间,而是在四度空间里还要考虑空间流动
和季相的演替,以及这些流动和演替带来的多种因
素的变化。
因和借是造园家实现布局的具体措施,按照多
样统一的原则,一方面因地制宜创造景观, 同时又要
相互资借,组织景观,增加园景园趣。即把本来有限
的园林空间变得无限,构成一座变化统一、自然和谐
的古典园林形象。
因,是指在特定的空间里造景,有什么样的环境
条件,就布置什么样的景物,从选址定位、形体结构,
及至色彩的配置都是因地制宜,随势而立。依山造
屋,屋前凿池,隔池堆山,山顶置亭,轩阁临水,岸边
建榭;水上搭桥,桥头栽柳,柳间夹桃,……这些都是
常见手法。特别要精心于制高点和大水面岸边处
理,这些地方视线开阔,景物显露,最容易引起游人
注意,处理得好能收到画龙点睛效果。
借,是借景,是景物之间相互资借关系处理,以
丰富园景,增加园趣,扩大景观效果。古典园林里的
景点、景物,既各自保持独立的景观特征,又相互资
借掩映,融汇在一个和谐统一的园林整体之中。
借景不受空间的限制,有远借、邻(近)借、仰借、
俯借、应时而借等多种形式的借。事实上许多名园
的佳景,往往来自借景手法的巧妙运用。北京“三山
五园”是借用自然山水;杭州西湖有“山外山”、“楼
外楼”,也是资借;镇江焦山北借长江,登上吸江楼。
江山一览,“水天皆赤”;扬州平山堂把江南诸山借到
堂下,获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景观效果。
昆明大观楼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好大的气
魄,能否眼底尽收五百里且不去管它,作为一种文学
语言,已经意味无穷了。
因、借是一个完整的造景手段,为了更深刻理
解,不妨具体地看一座江南名园。
无锡寄畅园向来以其精湛的造园技艺和独特风
格享有盛名,借景是其造园的重要手法。它得天独厚
地坐落在锡、惠二山之间,一旁是自然之美,绿影一
堆,另一旁是人工之趣,塔光回环,其间还有一道清
清的泉水,俏悄地流入园中。古人说的“古庙依青
嶂,行宫枕碧流”,这儿“青嶂”、“碧流”,一应俱有。
当然,自然景色再美,对于造园家说来,只能算
是素材,问题在于善于运用。寄畅园的建造者面对
美的景色,胸有成竹,方寸不乱。首先引泉人园,以
水造景,堂堂五十二景竟被因水造景占去大半。例如
九曲清流、清响、知鱼槛、涵碧、锦汇漪、八音涧……
皆真是“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无怪康熙、乾隆
对寄畅园都倍加赞赏,亲书“山色溪光”、“玉戈金
枞”,乾隆还在颐和园另僻一隅,依照寄畅园的格调
仿建了一座“谐趣园”,方遂心愿。
寄畅国内的锦汇漪为全园精华,借景手法在这
里得到充分运用。仰观惠山,一座绿障对面而峙,满
目青山;回头望,锡山塔影悠悠忽忽,神迷莫测;眼前
是一池春水,塔影徘徊,山色轻浮,好一幅天然图画。
锡山、惠山不在园中,胜如在园中,本来只有二亩半
的窄长地段,现在却景物层层叠叠,深远无垠。
再看“八音涧”,“淙淙乳泉落,涧道石林幽”,叮
叮咚咚的水击声,悦耳动听,叫人不由想起欧阳
修的《醉翁亭记》自序开头的一段话:“琅琊幽谷,山
川奇丽,泉鸣空洞,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
辄欣然忘归。”设想这里再注入一点“琴趣”,甚至把
锦汇漪西端的“环翠”改称琴室,让悠扬的琴声在泉
水叮略的伴送下,回荡在月夜奇峰茂林的上空,引得
锡、惠二山,陶然欲醉,久久地在那里倾听着,令人怡情。
--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修改:.coco 于 Jul 5 00:07:26 修改本文.[FROM: 202.97.]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o.bbs@bbs.m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