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可持续,有未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Aug 20 15:19:20 2006), 转信

作者:陈文华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3-12-18 23:19:54发布)

五.雕 塑

雕塑实际上可分为雕刻和陶塑。雕刻是以坚硬的雕刻工具在各种材料上进行加工。陶塑是
用陶土捏塑成各种造型,其中有时也会使用雕刻手法。

雕刻 

以材料区分,雕刻可分为木雕、陶雕、骨雕、牙雕、蚌雕、石雕和玉雕等。

从民族学材料看,木雕是很丰富的,如神像、生产工具、木制器皿以及乐器上都有雕刻或
完全用木材雕成。但是因为木材容易腐朽而难保存下来,故出土文物中很少见到木雕作品
。目前发现的木雕最早的当属辽宁省沈阳市新乐遗址出土的距今7300年鸟形木雕。在
一根椴树木棒的顶端雕出一只鸟,尖嘴,有翅膀,鸟身上刻有菱形花纹,通长约40、残
宽4.5厘米,这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以禽鸟为题材的木雕作品(36)。在浙
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也发现了木雕蝶形器等建筑构件,还出土了2件木雕鱼(37)
。

陶雕 

是指在陶坯上阴刻图案花纹,在河姆渡文化、赵宝沟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
文化诸遗址中都有出土,以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最多,主要在陶器上刻划猪纹、鸟纹、
猪穗纹、五叶纹、芽叶纹、鱼藻水珠纹以及几何纹等,许多图案的形象都相当准确、生动
,反映雕刻者的艺术功力(38)。在内蒙古敖汉旗小山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1件陶尊
,其腹部用单线压划鹿、猪、鸟等三种动物头像的外形轮廓,内填以细密而规整的刻划网
纹,并用几何纹托出动物主纹(39)。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除了刻划几何纹外,还
刻有花朵纹、谷粒纹、狗纹、斧纹、锛纹以及类似文字的图案(40)。在河南省安阳
市汤阴白营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在1件陶盘的足部刻划有两个裸体女像。在山西省
曲沃县曲村下坞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1件陶片上也刻划有形象生动的人物像。在河北省易
县神石庄乡北福临遗址中的1件距今约8000年的陶盂腹上和4件陶器的底部刻划有人
物像,这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在陶器上刻划人像的最早作品(41)。而江南良渚文化
遗址中出土的陶雕作品更为精美,如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遗址出土的陶鼎、陶壶和陶杯上
就刻有涡纹、连线纹、曲折纹、禽鸟纹和蟠螭纹,多层图案纹饰构成一幅精美画面,显示
雕刻者已具有相当高度的艺术水平(42)。

骨雕 

是指以动物骨骼为材料进行雕刻制作的艺术品。按雕刻技法可分为浮雕、透雕和圆雕。浮
雕多为线刻,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多年的线刻双鸟纹骨匕,在两端各刻三组
凹线纹和点线纹,中部刻两组对称的联体双鸟纹图案,形似水鸟,有冠,圆眼,钩喙,蹼
足,修尾。线条流畅,构图新颖,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骨雕珍品(43)。在陕西省
西乡县何家湾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1件骨管,其上浮雕三个相连的人面像,分别哭泣、愤
怒和嬉笑的表情,既写实又夸张,构图奇巧,刻工精细,实为原始浮雕的佳作(44)
。透雕的出现稍晚,出土的实物也较少。山东省邹县野店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过1件透
雕骨梳,长6.8、柄宽3.7、齿部宽3.2-3.2厘米,共有15齿。除柄部正面
上下各刻一道凸棱外,余均素面无纹(45)。圆雕是指利用一定骨料雕刻成立体形的
人物、动物或器物。如黑龙江省密山县新开流文化遗址出土1件距今近6000年的骨雕
鸬鹚首,是先将骨料磨制出雏形,再用圆雕和浅平雕手法雕刻,眼部雕成周围凹陷以突出
眼睛,长嘴两侧刻平行短道把上下颌分开,上颌长于下颌,前端雕成倒钩鹰嘴形,下颌扁
短与上颌相接而成闭嘴状。雕刻手法简洁流畅,各部比例恰当,是一件成功的圆雕珍品
(46)。山东省邹县野店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1件骨匕,其柄部雕成为蛇头,形象颇为
逼真(47)。陕西省西乡县何家湾遗址出土过1件仰韶文化的圆雕人像,系先用一段
兽类肢骨磨制成人头形,然后雕刻五官而成。平顶,眼眉用雕刻器具多次反复刻成两道凹
槽表示,眼睛是剔刻而成,圆而外突,周围凹陷。鼻脊突出,呈三角形,嘴部凸起,在凸
起部位刻划一横道表示口,下颏轮廓清晰,两耳隆起,颈部残,高2.5、头顶部直径1
.6、颈部直径0.9厘米,是目前发现的最早骨雕人头像(48)。在内蒙古西喇木
伦河两岸的红山文化遗址,也有不少骨雕女神像,乳房突出,腹部隆起,双手抚摸腹下,
或站或坐,形象古朴。此外还出土骨雕猪、蝉等文物(49)。

牙雕

是利用象牙(偶尔也有用猪牙)为原料来雕刻的艺术品。最早的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距今
约7000年的象牙雕小盅、象牙雕蝶形器、双鸟朝阳象牙雕佩、象牙圆雕鸟形匕。象牙
小盅是利用象牙雕成盅形器,在用线刻法在口沿下部刻一圈三角形纹饰,又在腹部刻饰蚕
纹,形象逼真,姿态各异,高2.4厘米,外口径4.8厘米。双鸟朝阳象牙雕佩长16
.6、宽5.9、厚1.2厘米,在中部阴刻5个由小渐大的同心圆,外圆上端刻出熊熊
烈焰,两侧对称各刻一鸟,喙部锐利微勾,圆眼,翘尾,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构图新颖
。象牙圆雕鸟形匕长15.8、宽3.4、厚0.8厘米。选用长条形牙料,用圆雕手法
在柄端刻出鸟头,柄部刻出鸟的躯体,匕身作鸟尾,柄身两侧和背部刻短线表示双翼和羽
毛,头部穿一小孔表示眼睛,整件器物也显得匀称圆润,甚为精美(50)。比河姆渡
文化较晚的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6000-5000年)也发现许多牙雕,其技法更为
成熟,并出现了透雕和镶嵌等新技法,器物种类有牙雕猪头、筒、梳、琮、镯、环、管、
珠等。大汶口遗址第26号墓出土1件象牙梳保存相当完整,长16.7厘米,有16个
细密的梳齿,齿长4.6厘米。梳的顶部刻有4个缺口,近顶部穿3个圆孔。梳把中部镂
刻由15组三道平行排列微弧短条孔组成的"8"字形孔,在其左右和上部镂刻8条短孔组
成"门"字形,构成一幅简洁的装饰图案。大汶口遗址第59号墓出土1件象牙雕筒,周身
以透雕四方连续四瓣花朵纹与其之间的小圆孔组成的图案作装饰,十分秀美。在邹县野店
62号墓出土1件象牙雕筒,器表上下端及中部刻有3组平行线,将全器分界成上下两段
。在上段正面镶嵌4个等距离排列的绿松石,颇为别致。(51)。在江苏省邳县刘林
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牙雕猪头,是在猪牙的一端用圆雕的手法雕刻出猪头,嘴、鼻、眼
、耳俱全,形象逼真(52)。象牙非常坚硬,用非金属的雕刻工具来雕刻很不容易,
表明当时的雕刻技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蚌雕

是利用蚌壳为材料进行雕琢磨制,造型较为简单,一般都是小件的装饰品,如环、镯、坠
之类,出土的也较少。在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32件蚌饰,其中精雕
琢磨成一定造型的蚌雕制品只有13件,有3件较为精致,1件呈半圆形周边作锯齿状,
顶部穿一小孔,长4.3、宽1.6、厚0.2厘米。另2件呈半身人像形,酷似半身人
像的侧影,细颈,肩、胸平直,上端穿一圆孔,是系挂用的装饰品,高3.4、最宽处2
.7、厚0.3厘米(53)。西安半坡遗址出土过蚌雕手镯和各种形状的坠饰或串饰
件。蚌镯1件,断面呈圆形。长方形饰品1件,平面呈长方形,长3.3、宽2.7、厚
0.2厘米,中间穿一大圆孔,上边又穿一小圆孔。两对角和上下两长边均阴刻有直线纹
。(54)山东省诸城县呈子遗址出土大汶口文化一期的蚌雕链式手镯,系用40枚大
小只有0.5-1厘米的中间带有圆孔的蚌雕小圆饼串成,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左手腕,
墓主的耳旁还有一件蚌坠。(55)。蚌壳质地坚硬而易碎,不易雕刻,故蚌雕艺术不
甚发达。

石雕

在原始雕刻中相当发达,占有重要地位。除了一些小件的的人体装饰品外,主要是人像和
动物模型。在四川、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古等地都有石雕人像出土。首次发现新石器
时代的人像石雕是1959年在四川省巫山大溪遗址60号墓,出土1件双面人雕石雕像
,是用质地细腻、富有光泽的黑色火山岩为材料,先加工成扁平椭圆形,再进行磨光。前
后两面各雕一人面像,都是大张嘴、大圆眼、直鼻梁,耳不显露。一个面颊圆润丰腴,似
为女性。一个稍微瘦削,似为男性。近顶部左右各镂刻一个椭圆形孔,可穿线悬挂。高6
、宽3.6、中部厚约1厘米。其雕刻方法是用浅底平雕法挖凿镂刻而成,人面轮廓线以
内的低凹部分未经磨光,其年代距今5000多年(56)。辽宁省丹东市后洼遗址出
土1件距今6000多年的半身人体石雕像,头作披发状,深目大口,身上刻划出似衣带
的纹样(57)。吉林省农安县元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1件距今6000多年的人
体下半身的石雕像,是用砂岩圆雕而成,裸体,两腿一粗一细,男性生殖器显露。高8、
宽5、厚3.5厘米,雕刻较粗糙(58)。河北省滦平县金钩屯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过
一些小型石雕人体像,有立式、坐式之分,或举手,或盘膝,姿态各异。小者仅高6厘米
,大者高达34厘米,眉目清晰,双手抚于胸腹间,双足相连,足底雕成近圆锥形,推测
应是直接插在地上的(59)。年代最早的是内蒙古林西县西门外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
的距今7000多年的2件裸体女雕像。大者通高67厘米,小者高40厘米,高的双臂
内屈双手抚上腹,矮者双臂分开向上弯曲,双眼及嘴内凹,鼻子隆起,双耳较小,双乳突
出,鼓腹,女性特征明显。下身未雕腿足,而是雕成钝尖圆锥体,可能是祭祀活动时插在
地上或是插于有銎的台座上(60)。河北省滦平县还出土6件距今6000多年的圆
雕裸体石雕像,其中4件保存完好,有的双臂抚膝,阴部显露,刻成竖沟。有的双臂内曲
,双手交错抚腹,屈膝呈"V"字形下垂,阴部显露,呈张开状。髋部肥硕,坐于圆柱形基
座上,极像孕妇临产的蹲踞姿态(61)。显然,这些显露生殖器的石雕人像都是与生
殖崇拜有关的神像。石雕动物像出土的更多,主要有家畜和鸟兽昆虫等10多种。在山东
省泗水县尹家城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1件圆雕石猪,造型逼真,从其头身的比例观察,应
是家畜。此外辽宁东沟后洼、河北丰宁天桥、山东兖州王因等遗址也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
石猪或滑石猪(62)。在北京市平谷县上宅遗址出土距今7000-6500年的小
石猴,顽皮可爱,出土的石猪头和石羊头憨态可掬,是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石雕动物
(63)。发现石雕动物最多的是辽宁省丹东市后洼遗址,出土一批6000多年前用滑石
雕刻成的龙、虎、猪、狗、鸡、鹅、鸟、鹰、蝉、昆虫和鱼等。最大者高6厘米,最小的
高约2厘米,技艺娴熟,造型生动。其中一件"回首鹅",巧妙地利用石料的自然形状,进
行艺术的夸张,将鹅处理成回首张望的姿态,维妙维肖,堪称佳作(64)。辽宁省岫
岩县北沟遗址还出土1件小如豆粒的石雕海螺,其年代为距今约4500年,可算是我国
微雕艺术的源头了(65)。

玉雕 

是从石雕分化出来的,因为人们在制造石器时常常将玉石和其它石头混在一起,以后才注
意到玉石质地坚硬而且美丽,加以爱惜,逐渐将它作为装饰品的材料,并且雕琢成各种题
材的艺术品。在出土的各种史前雕刻艺术品中,以玉雕最为绚丽多彩,极富艺术魅力。从
艺术角度而言,除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外,以玉雕人物、玉雕动物和玉雕礼器最具艺术价
值。玉雕人体像只在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发现过1件,是用玉
片雕成,身材匀称,头部略大,双手屈举于胸前,腰有束带,其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
。其身上刻划的服饰是研究史前人们穿着情形的珍贵材料(66)。山东滕县岗上村大
汶口文化遗址发现1件玉雕人面像,高3、宽3.6厘米,用阴线刻划人面轮廓和椭圆形
眼眶,眶内刻短线表示眼睛。三角形鼻,口用短横线表示。人面神情恬静含蓄,距今约5
000年(67)。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墓葬中出土1件玉雕人头像,头顶束髻
,微张嘴,鹰钩鼻,头右侧用阴线刻画大眼眶,高4.5、宽4厘米(68)。湖北省
天门市石家河文化墓葬中也出土2件玉雕人面像。一件刻在扁三棱形玉片上,另一件刻在
直径约2厘米的圆柱形玉料上,用阴线刻五官,清新俊秀,头上还裹着一缠头巾(69)
。此外,山东省临朐县朱封山龙山文化墓葬中也出土1件玉雕头簪,簪首刻有3个浮雕
人面像,雕工精细(70)。玉雕动物在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
化遗址中都有发现,种类有龙、虎、猪、鱼、龟、鸟、枭、蝉、蚕、蝗、螳螂、飞鹰等。
其中较突出的如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高26、直径23-29厘米,是
用墨绿色的玉雕制的,龙体卷曲呈"C"形,吻部前伸,微上翘,闭嘴,双睛外凸,眼睛上
挑,额及颚底用阴线刻饰方格纹。背脊雕成钩形利刃,龙尾内卷。龙背有一个对穿圆孔,
供系绳之用。当将玉龙悬挂起来时,龙头和龙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上。可见当时雕刻技术
的成熟并且还掌握了平衡原理,构思也很巧妙。其年代距今5000多年(71)。陕
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和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都出土过玉虎(72)。辽宁阜新县胡
头沟红山文化遗址和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遗址都出土过玉鱼和玉龟(73)。陕西省
神木县石峁遗址还出土过玉蚕、玉蝗、玉螳螂。胡头沟遗址出土过玉枭。湖北天门市石家
河遗址出土过玉飞鹰。胡头沟遗址和反山遗址以及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都出土过玉鸟
(74)。玉雕礼器主要有玉琮、玉璧、玉钺等。以良渚文化最为常见,其中又以玉琮最具
特色。玉琮分为镯状筒形和内圆外方的方柱体两类,后者在东南沿海原始文化都有发现,
但以良渚文化最多也最精美。一般琮体上大下小,中间圆孔系对钻而成,外表呈四方形长
柱状,两端用减地法雕出短圆口,四面又雕出两两相对的凸面,每一凸面中间有一直槽,
将凸面一分为二,并有横槽把凸面分为若干节,节数视器体大小而定,最多的达17节,
最少的只有2节。形体大小悬殊,大者高达33.5厘米(最高者为江苏省新沂县花厅遗
址墓葬中出土的1件,高近40厘米(75))。最小者仅高1.8厘米。小琮较少见
。大琮多见,又分为薄壁大孔和厚壁小孔两种。器表常雕刻有精美的神人兽面纹。以浙江
省余杭县反山遗址第12号出土的1件玉琮为例,高8.8厘米,射径17-17.6厘
米,孔径只有4.9厘米,重达6.5公斤,被誉称为"琮王"。其纹饰亦与众不同,分为
两个区,其中一区以转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上下雕刻两组相同的简化神人兽面纹。另
一区位于四个正面的直槽内,四周雕刻8个纹饰基本相同的人像。人面作倒梯形,怒目、
宽鼻、阔嘴、张口、咬牙切齿。头上戴冠帽,冠帽外层是高耸宽大的冠,冠上刻单双相间
的放射线,可能是表示羽毛,简报称之为"羽冠"。内层为帽,刻10余组紧密的卷云纹。
脸面和冠帽均为浅浮雕。神人上肢的姿态为耸肩、张臂、曲肘、拇指上翘,余四指并拢,
叉腰。下肢呈蹲踞状,脚露部分为三爪鸟足。四肢及躯体上遍饰阴线刻画的短直线、弧线
与卷云纹,肘部与膝部均有小尖角外伸。胸腹部又以浅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刻出兽
面纹。整个画面构图巧妙,雕刻精细,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而且还寓意深邃(76)。
良渚文化墓葬中也多出土玉璧,有时一个墓就出土数十件,最大者直径26.2厘米,最
小者只有12.9厘米。反山墓地每墓只有一二件,磨制精致。江苏吴县张陵山良渚文化
墓地曾出土1件玉璧,色彩斑斓,浅绿色中点缀着暗绿色、黄褐色斑点,边缘一白色蚀变
的痕迹(又称玉浸)。直径23.、好径4、厚1-1.1厘米(77)。玉钺较为少
见,只出土10几件,都是浙江良渚文化的产物。反山遗址出土5件,瑶山遗址出土6件
,均出自墓中。反山12号墓出土1件系青玉制成,质地优良,磨制抛光精致,有透光性
,光洁明亮。近刃部左角两面均有一浅浮雕加线刻而成的人神像、兽面纹,右角两面均有
一浅浮雕加线刻而成的鸟纹,其纹样与同墓所出的"琮王"上纹样相同,故亦被称为"钺王"
。玉锛只在山东两城镇龙山文化出土1件,近顶部饰有阴刻细线构成的餮餮纹,体薄刃锐
,无使用痕迹,应是属于礼器之类(78)。

陶塑 

陶塑是以泥土为材料,以捏、贴、堆、筑等手法,并配合线刻、剔划、雕刻、镂孔、镶嵌
(有时还要加上彩绘)等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动物或器物模型,晾干后再经过焙烧而成。
有单独成形的独立雕塑,也有是附塑在陶器上作为装饰的。主要有陶塑人物、陶塑动物和
陶塑器物等。

陶塑人物 陶塑人物可分为人头像、半身像和人体像三种。

人头像 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于半坡遗址,系用泥巴捏塑焙烧。头作扁平状,脸
近方形,嘴、鼻、眼都是用泥片粘附上去的,眼眶内锥刺成洞以表示眼睛,高鼻大耳,双
耳下各穿一小孔。头高4.7、连耳宽6厘米,属于仰韶文化。后来在陕西省华县护泉村
遗址139号灰坑也出土1件仰韶文化人头像,头作扁椭圆形,眼、鼻、嘴均剔刻而成。
在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还出土1件塑绘人头像,脸呈近圆形,头顶平坦,脸部丰满,鼻梁
挺直,嘴、眼雕镂成洞孔,头发用锥刺纹表示,整个头部施红陶衣为底色,眉毛、胡须用
黑彩描绘,双耳扁平,各穿有小圆孔。高7.3、宽9、厚1厘米,距今6000多年
(79)。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1件属于河姆渡
文化的人头像,头作长圆形,颧骨高,眼、嘴用线刻,通高4厘米。70年代末,在河南
省密县莪沟北岗遗址第35号灰坑出土1件属于裴李岗文化的人头像,头扁脸方,前额较
平,眉脊粗壮,左右相连,深目宽鼻,下颏前突,嘴、眼剔刻而成,年代距今7000多
年,是迄今已发现的最早人头像(80)。80年代中,各地发现了更多的人头像。如
内蒙古熬汉旗赵宝沟、安徽省蚌埠市淮河东岸双墩遗址、湖南省澧县宋家台、吉林省农安
县左家山等遗址都出土过人头像,其中安徽双墩遗址出土的1件距今6000多年的人头
像,面部五官俱全,是个儿童形象。在额头正中有一同心圆纹饰,鼻端两侧的面颊中部一
对称的呈一字形排列的戳印点纹,每边5点,等距分布,应是先民文身(面)的表现,是
件难得的陶塑作品(81)。1984年在辽宁省东沟县后洼遗址出土6件距今600
0多年的陶塑人头像,其中一件是女人头像,用细线刻出弯月眉,面目清秀。另一件塑成
陶祖(男生殖器)形状,圆形脸,圆孔睛,弯月眉,下颏有皱纹。还有一件为两面人头像
,一面为男性,一面为女性,应有特殊含义(82)。此外,20世纪60年代初在山
东省潍坊市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2号灰坑出土过1件人面像,70年代末在湖南省安乡县
汤家岗遗址也出土过1件大溪文化的陶塑人面像,亦可归入人头像范围(83)。

半身像发现的较少,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黑龙江新开流遗址采集到1件新开流文化
的陶塑半身像,呈葫芦形,头呈圆顶三角形。70年代末在宝鸡北首岭遗址下层出土1件
仰韶文化的半身像。80年代中期在宝鸡福临宝遗址出土1件仰韶文化的半身像。90年
代初,在河北省迁西县西寨遗址出土1件6000多年前的陶塑人体半身像(84)。


人体像出土较多,最早发现的是1963年内蒙古赤峰市西水泉遗址出土的属于红山文化
的小型人体像残躯,胸部有两个对称的乳房,是科学发掘获得的第一件陶塑裸体女像
(85)。20世纪70年代初在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1件属于河姆渡文化的小
型人体像,捏塑,颧骨突出,眼、鼻刻划而成。这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人体塑像。
70年代末在浙江省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出土1件属于马家浜文化的立式男性裸体全身像,
挺胸直背,上肢残缺,两腿短而微屈,腹下两腿间塑有夸张的阴茎和臀部,其年代距今6
000多年,应与生殖崇拜有关(86)。1982年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出土
2件小型陶塑裸体孕妇立像,头及右臂均残缺,腹部圆鼓,臀部肥腴,左臂弯曲手抚上腹
,腹下阴部显露。一件残体高5、一件残体高5.8厘米(87)。1983年有在辽
宁省建平县与凌源县交界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了一批女性头像和肢体残片,大小有
与真人相当,甚至有比真人还大两三倍者。有一件人头塑像的眼窝内还嵌有圆形玉片为眼
睛,眼稍上挑,炯炯有神,颧骨较高,大嘴剔刻而成,外咧,颏尖丰满,向前突出,长圆
大耳,三角形鼻,鼻孔剔刻成两个小圆窝,脸部丰腴,涂有红彩,头残高22.5、脸高
16.5厘米。另外还有许多乳房残块。此处出土的人体像都属于女性,个体大小不等,
年龄老少有别,造型丰富,姿态各异。故该处发掘的祭祀建筑遗址被称之为"女神庙"
(88)。90年代初在陕西省扶风县案板遗址仰韶文化晚期的灰坑中出土了8件小型陶塑
人体像,有4件保存较为完整,均戴帽,形体皆小,最大者通高6.6、最小者通高才只
有2.7厘米。有1件头戴圆形尖顶帽,鼻梁无鼻孔,圆眼、小嘴、大耳。鼻子和帽子为
捏塑,耳为贴塑,眼、嘴、耳孔为戳剔而成。另一件头斜戴平顶帽,蒜头鼻,圆眼,大嘴
,鼻为捏塑,眼、嘴戳剔而成,帽子和上肢为贴塑。还有一件裸体孕妇陶塑像,头部和四
肢残缺,唯身躯保存较完整,乳房丰满,腹部隆起,腰部曲线优美,体态丰腴。这是黄河
中游流域仰韶文化遗存中的首例(89)。

还有一类人像是雕塑在陶器上的,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多。其部位是在器皿的盖纽
、口部、肩部、腹部或把手上。因限于篇幅,略举数例:甘肃省秦安县寺嘴村出土1件仰
韶文化红陶瓶,器口为圆雕人头像,面部五官俱全,睁大圆眼是在眼孔周围堆加一圈泥条
表示,鼻呈微翘的三角体,微启的嘴用镂短横孔表示,双耳皆有小圆孔,额上一排短发是
采用堆塑手法塑成。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1件仰韶文化人首形彩陶瓶,器口作圆
雕人头形,脸部丰盈,嘴、眼用雕空的洞表示,鼻子隆起呈蒜头形,头发的发式用写实手
法刻划,头的两旁及后部刻划披发,前额刻划一排垂着的整齐短发,两耳各穿一孔,瓶身
绘有黑色几何纹图案,整个器物造型匀称美观,富有观赏性。半坡博物馆1977年在陕
西省洛南县文化馆征集1件仰韶文化史家类型的人首壶,高颈,鼓腹,平底,颈上塑置人
头像。面部较扁平,头稍上仰,颏部外凸,鼻梁修长,双目远眺,张嘴,嘴唇上翘,下唇
稍长,两耳残缺,耳根有穿孔供系坠饰,造型似一老年妇女,为实用器,构思非常奇妙。
浙江省嘉兴市大坟遗址出土1件崧泽文化的人首葫芦形瓶,全器呈双葫芦形,体近圆形,
顶端圆雕女性头像,器身犹如一穿筒裙的孕妇体形,器口位于胸部,似乎是摹拟孕妇之造
型,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是江南首次发现的人头形陶器,甚是珍贵。青海省乐都县柳湾
遗址还出土1件马家窑文化裸体彩陶壶,是在壶的外壁上贴塑一个裸体人像。人头贴塑于
壶颈上,头发、眼、鼻、嘴、耳俱全,嘴呈张开状。身躯位于壶的上腹,贴塑出双臂和两
腿,两手、两足刻划而成。胸部堆塑一对男性乳头,两旁又堆塑一对对称而丰满的女性乳
房,并用黑彩点绘出乳头。腹下两腿间还夸张地塑绘成既似男性生殖器又似女阴的样子,
成为男女两性的复合体,是两性同体崇拜的产物。宋兆麟先生认为是一种男女交合巫术的
法器(90)。

陶塑动物 

陶塑动物是以陶土为材料塑造各种动物形象并经焙烧的作品。主要种类有家畜家禽和野生
动物等。家畜家禽有猪、牛、羊、狗、鸡。野生动物有鸟、猫头鹰、象、熊、豹、猴、鼠
、龟、鳖、鱼、蛇、蛙、蟾蜍、蜥蜴、壁虎等等。其形式可为动物雕塑、动物装饰、动物
形陶器等。现只摘要介绍几件以家畜家禽为题材的作品。

动物雕塑中以陶猪出土最多,出土的地点也最广泛,年代可早到七八千年以前,并且其造
型都脱离了野猪形态,反映了我国养猪地域的普遍和养殖历史的久远。年代最早的是北京
市平谷县上宅遗址出土的1件距今8000年陶塑猪头,造型相当逼真,虽然猪的头部较
为瘦长,但还是具备家猪的特征。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出土2件距今7500年左右
的陶猪头,造型较简单,眼用剔刻椭圆孔表示,但已突出了家猪嘴短的特征,张口,有圆
形鼻孔。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也出土了1件距今约7000年的陶猪,猪头低垂,猪
嘴前拱,腹部下垂,作奔走状,长6.3、高4.5厘米。也是具有家猪的形态。湖北省
天门市邓家湾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造型更为生动,其造型膘肥体圆,四肢直立却颇
富动感,好像在争斗,石家河文化时代较晚,距今只有四五千年,其艺术水平理应比前面
几处要高。除了上述几处外,辽宁东沟后洼、河南永城王油坊、浙江桐乡罗家角、辽宁沈
阳新乐、山东曲阜尼山、浙江吴兴邱城、辽宁大连郭家村等地也都出土过陶猪或陶猪头
(91)。陶狗出土的较少,其年代也相对较晚。江苏省邳县大墩子遗址出土2件大汶口
文化的陶狗,虽然捏塑粗糙,但造型还相当逼真。西安半坡遗址也出土1件陶狗,两眼注
视前方,颇为机警。湖北天门邓家湾等石家河文化遗址也出土一批陶狗,有的回首、翘尾
,有的昂首、竖耳、垂尾,甚为生动。此外,湖南安乡汤家岗、河南伊川马回营也出土过
陶狗或陶狗头(92)。陶羊以河南裴李岗遗址出土的年代最早,为一陶羊头,羊角大
而粗,塑造较简单。浙江河姆渡遗址第四层出土1件陶羊,昂首卧地,作小憩状,神情自
然。湖北邓家湾石家河文化层出土较多的陶羊,有肥瘦两类。瘦者昂首,长颈,大羊角向
前卷曲,瘦体,直立,垂尾,身前倾。肥者亦昂首,角亦向前卷曲,但较小,颈肥而短,
胴体肥圆,短尾斜挺,直立,身前倾。虽没有表现出眼、耳、嘴,但整体造型却很生动,
颇为可爱。另外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也出土过陶羊头。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也出土过陶羊
(93)。陶牛出土很少,目前只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遗址发现1件陶牦牛,安徽省望
江县汪洋庙遗址发现1件陶牛头,张口,两个角已残断,为一水牛头。(94)。陶鸡
出土也不太多,在山西省襄汾陶寺遗址出土1件陶鸡,河南伊川马回营遗址出土1件鸡形
陶塑,湖北省均县乱石滩遗址出土1件陶鸡,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遗址出土1件陶鸡。湖
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和邓家湾遗址出土多件陶鸡,较为生动。邓家湾出土的母鸡,昂首
,短嘴,短颈,躯体肥硕,短尾上翘,立足,形象逼真。(95)。陶鸭的出土更少,
目前只在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和福建省武平县岩石门丘山遗址发现过陶鸭,其时代距
今最多只有4000多年,表明家鸭的驯化远较家鸡的驯化为晚(96)。

动物装饰是将动物形象雕塑在陶器上。其中以圆雕鸟头盖纽较常见,偶尔也有在陶器外壁
贴塑猪头、牛头以及青蛙、蛇、蜥蜴、蟾蜍等纹饰。半坡遗址出土过1件圆雕鸟头盖纽,
嘴、头、颈俱全,用锥刺圆圈表示眼睛。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遗址常有出土,
鸟头皆捏塑而成,多用贴塑泥饼表示眼睛,喙尖,有张嘴的,也有闭嘴的,造型多样生动
。在辽宁省阜新县查海遗址39号房址内出土1件属于查海文化的红褐陶罐,直腹,罐外
表下半部饰浮雕蟾蜍,呈匍匐爬行状,背面饰窝纹以表现表皮上的疙瘩。另一面饰浮雕蛇
衔蛙图案。手法写实,造型逼真,年代距今约800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殿村仰韶文化
遗址出土的1件陶罐上,饰贴塑双蛇缠绕于器身,两蛇头相向攀附于陶罐口沿,并向器内
俯视,蛇口微张,蛇眼圆睁,呈觅食状,为浮雕与圆雕相结合的作品,颇富有动感。陕西
省铜川县前峁仰韶文化史家类型遗址出土过1件人首蜥蜴合一的双耳罐,呈仰卧状,尾粗
长,尾端向左摔,贴塑而成。上海市青浦县崧泽遗址出土1件陶,腹壁一侧贴塑猪头像
,眼、鼻、嘴、耳俱全,猪嘴外伸为流。江苏省南京市营盘山遗址出土1件距今6000
年的陶罐,腹壁饰贴塑兼刻划水牛头。(97)

动物形陶器是将整件陶器的造型都模拟动物形状,兼具实用和观赏价值,计有猪、狗、鸡
鸟、龟、蛙、螺蛳等。兹摘要介绍几件以畜禽的题材的器物。造型最为优美的当属山东省
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用写实手法圆雕而成,胴体丰腴圆浑,小头短
吻,双耳下垂,身后睾丸显露,可看出是只公猪,造型惟妙惟肖,富有艺术性。山东省泰
安市大汶口遗址也出土1件陶猪。猪首塑正面像,圆脸,张口,拱鼻,竖耳,四肢直立
,短尾上翘,昂首作乞食状,背部设一桥形提手,提手与尾间设一筒形孔,可受水,嘴可
注水,胴体肥壮,四肢粗短,是写实写意相结合的作品。江苏省新沂县花厅遗址出土1件
属于大汶口文化的猪形陶罐,以肥胖圆浑的胴体作罐身,臀部圆鼓,颈躯间无界线,猪嘴
微张口,拱鼻,嘴上方有一对线刻的菱形小眼,大圜底为腹,下附四矮锥状足,短双尾,
造型甚为生动,背部中央设一矮喇叭形口,供注水之用。胶县三里河遗址还出土1件狗形
,系模拟狗的形象塑成,狗仰首张口,双耳竖立,脖颈伸直,鼓腹卷尾,四脚蹬地,呈
吠叫状,把狗的机警表现得活灵活现,是件形神兼备的佳作。宁夏固原县程儿山乡水泉村
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出土1件泥质灰陶鸡首壶,小口微侈,颈较短,鼓腹平底。壶口斜置于
上部一侧,另一侧捏塑一个鸡头,张喙,三角眼,中戳一深孔作瞳孔,眼后下方又捏塑半
月形小耳,头顶隆起以表示鸡冠,短颈。壶口斜置与另一侧作装饰兼作把手的捏塑鸡首刚
好起了平衡作用,构思相当巧妙(98)。


注释

(36)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等:《沈阳市新乐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
8年4期。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等:《沈阳市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
报》1985年2期。
(37)(38)(43)(50)(64)浙江省文管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
1978年1期。浙江省文管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
1980年5期。吴玉贤:《河姆渡原始艺术》,《文物》1982年7期。
(3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内蒙古队:《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考古》198
7年6期。
(40)吴诗池:《浅谈大汶口文化陶器》,《考古与文物》1987年1期。
(41)拒马河考古队:《河北易县涞水古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88年4
期。
(42)上海市文管会:《上海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文物》1984年2期。上
海市文管会等:《上海青浦县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文物》1986年10期。
(44)魏京武、杨亚长:《近年来陕西新出土的仰韶文化原始艺术品》,《考古与文物
》1991年5期。
(45)山东省博物馆等:《邹县野店》,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46)黑龙江省文物考古队:《密山县新开流遗址》,《考古学报》1979年4期。

(47)山东省博物馆等:《邹县野店》,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48)魏京武:《我国最早的骨雕人头像》,《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
(49)宋兆麟:《中国风俗通史·原始社会卷》52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年第一版。
(51)山东省文管处等:《大汶口》,文物出版社,1974年第一版。山东省博物
馆等:《邹县野店》,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52)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
65年2期。
(5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
(5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第一版。
(55)昌潍地区文管组等:《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0年
3期
(56)四川长江流域文保会考古队:《四川巫山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记略》,《文
物》1961年11期。
(57)卜昭文:《后洼遗址出土四十多件原始图腾石雕和人形陶像》,《光明日报》1
987年5月18日。
(58)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农安县元宝沟遗址发掘》,《考古》1989
年12期。
(59)汤池:《滦平出土红山文化早期石雕像考察记》,《文物天地》1993年6期

(60)王刚:《兴隆洼文化石雕人体像》,《中国文物报》1993年12月5日。
(61)吴诗池:《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雕刻艺术》,《中国文物世界》第61期。
(62)陈文华:《中国农业考古图录》445、447、461页,江西科技出版社,
1994年第一版。
(63)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
89年8期。
(65)吴诗池:《中国原始艺术》83页,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66)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发觉简报》,《文物
》1989年4期。
(67)吴汝祚:《山东滕县古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80年1期。
(68)戴应新:《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77年3期。
(69)田园:《石家河出土玉器拾零》,《江汉考古》1989年1期。
(7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临朐县朱封龙山文化墓葬》,考古1
990年7期。
(71)方殿青、刘葆华:《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19
84年6期。
(72)分别见(68)、(66)。
(73)分别见(71)、(68)。
(74)三里河玉鸟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县三里河》,文物出版社,19
88年第一版。反山玉鸟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队:《浙江余姚反山良渚文化
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1期。其余分别见前面有关注释。
(75)南京博物院花厅考古队:《江苏新沂县花厅遗址1987年发掘纪要》,《东南
文化》1988年2期。
(76)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队:《浙江余姚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发掘简报》,
《文物》1988年1期。吴诗池:《中国原始艺术》87页,紫禁城出版社,199
6年第一版。
(77)南京博物院:《江苏吴县张陵山遗址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6辑。
(78)吴诗池:《中国原始艺术》87页,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79)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第一版。
黄河水库考古队华县队:《陕西华县柳子镇考古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80)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
》1978年1期。河南省博物馆等:《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
学集刊》第1辑。
(81)赵宝沟人头像见《考古》1988年1期《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一号遗址发掘简
报》。宋家台人头像见《文物考古十年(1979-1989年)》报导。左家山人头像
见《考古学报》1989年2期《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双墩人头像见《中国文
物报》1994年6月26日贾树宪文章:《双墩陶塑纹面头像》。
(82)卜昭文:《后洼遗址出土40多件原始图腾石雕和人形陶像》,《光明日报》1
987年5月18日。
(83)姚官庄人面像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姚官庄遗址发掘报告》,《文物
资料集刊》第5辑。汤家岗人面像见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安乡县汤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1982年4期。
(84)新开流半身像见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密山县新开流遗址》,《考古学报
》1979年4期。北首岭半身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文物
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福临宝半身像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队:《宝鸡市福
临宝遗址1984年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7年6期。西寨半身像见顾铁山
:《迁西出土六千年前石雕双人头像》,《中国文物报》1992年8月9日。
(8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考
古学报》1982年2期。
(86)河姆渡人体像见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发掘报告》,《
考古学报》1987年1期。罗家角人体像见罗家角考古队:《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发掘简
报》,《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学刊》,文物出版社,1981年。
(87)郭大顺等:《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文物》19
84年11期。
(88)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
,《文物》1986年8期。
(89)王建新:《陕西扶风案板出土陶塑人像》,《文物天地》1992年5期。
(90)寺嘴村人头红陶瓶见张彭川:《甘肃出土的几件仰韶文化人像陶塑》,《文物》
1979年11期。大地湾人首彩陶评见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甘肃秦安大地湾遗
址1978年至1982年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83年11期。洛南县人首
壶见张瑞岭:《仰韶文化陶塑艺术浅谈》,《中原文物》1989年1期。大坟人首葫芦
形瓶见陆耀华:《浙江嘉兴大坟遗址的清理》,《文物》1991年7期。柳湾裸体彩陶
壶见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青海柳湾》,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宋兆麟
先生的意见见其专著《中国风俗通史·原始社会卷》48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
1年第一版。按:有关陶器上的人物像各地出土甚多,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参阅吴诗池先
生的专著《中国原始艺术》121-124页,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91)上宅陶猪头见北京文物研究所:《北京考古四十年》,北京燕山出版社,199
0年第一版及《文物》1989年8期7页。裴李岗陶猪头见开封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等
:《裴李岗遗址1978年发掘简报》,《考古》1979年3期。河姆渡陶猪见浙江省
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1期。邓
家湾陶猪见刘安国:《天门石家河出土的红陶小动物》,《江汉考古》19980年2期
。其余各地出土的陶猪见陈文华《中国农业考古图录》445-447页,江西科技出版
社,1994年第一版。
(92)大墩子陶狗见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大墩子第二次发掘》,《考古学集刊》第
1辑。半坡陶狗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第
一版。邓家湾陶狗见刘安国:《天门石家河出土的红陶小动物》,《江汉考古》1980
年2期。汤家岗陶狗头见《考古》1982年4期351页。伊川马回营陶狗见《考古》
1983年11期1040页。
(93)裴李岗陶羊头见开封地区文管会等:《裴李岗遗址1978年发掘简报》,《考
古》1979年3期。河姆渡陶羊见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发掘
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1期。邓家湾陶羊见刘安国:《天门石家河出土的红陶
小动物》,《江汉考古》1980年2期。姜寨陶羊头见《考古与文物》1980年3期
19页。京山陶羊见科学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京山屈家岭》23、71页。
(94)诺木洪陶牦牛见《考古学报》1963年1期42页。汪洋陶牛头见安徽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望江县汪洋庙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6年1期。
(95)陶寺陶鸡见《考古》1980年1期21页。马回营陶鸡见《考古》1983年
11期1040页。乱石滩陶鸡见《考古》1986年7期593、596页。石家河陶
鸡见《考古通讯》1956年3期16页。屈家岭陶鸡见科学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
京山屈家岭》23、71页。邓家湾陶鸡见《文物》1990年8期2页。
(96)石家河陶鸭见《《考古通讯》1956年3期11、12页。岩石门丘山陶鸭见
《考古》1961年4期179-184页。
(97)半坡鸟头盖纽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
3年第一版。大汶口鸟头盖纽见吴诗池:《浅谈大汶口文化陶器》,《考古与文物》19
87年1期。查海蛇衔蛙陶罐见辛岩:《查海遗址发掘又获新成果》,《中国文物报》1
994年5月1日。前峁人首蜥蜴双耳罐见尚友德:《铜川前峁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考古与文物》1983年2期。崧泽贴塑猪头陶见黄宣佩:《青浦县崧泽遗址第
一次发掘》,《考古学报》1980年1期。营盘山贴塑牛首陶罐见南京市博物馆:《南
京市博物馆》,文物出版社。南殿村双蛇陶罐见张瑞岭:《仰韶文化陶塑艺术浅谈》,《
中原文物》1989年1期。
(98)三里河及泰安大汶口陶猪、狗形见昌潍地区艺术馆等:《山东胶县三里河遗
址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4期。花厅猪形罐见南京博物院:《1987年江苏
新沂花厅遗址的发掘》,《文物》1990年2期。水泉村鸡首壶见马奇海:《宁夏固原
出土新石器时代鸡首壶》,《文物》1991年6期。


作者:陈文华,江西省南昌市。330077,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出处:《农业考古》2003年第3期,编辑部惠寄 

--
人的逻辑是人世间的最高逻辑,强权的逻辑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最高逻辑,接受这个最
高逻辑的检验,只有这样做,强权的逐渐进化才有希望,社会进步的代价才可能减至最低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落实。否则,强权没有不走向大奸大恶的。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强权,而是不承认强权的原罪,败则天不假时,成则得意忘形。
手中掌握强权时的态度永远都应该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4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