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资源不足 VS 体弱多病),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环境史研究的人文取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Sep  2 22:31:21 2006), 转信

作者:徐再荣    转贴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6/05/30    

     环境史研究之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兴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史学作为史学家对当代环境危机的学术回应,成为现代环保主义的组成部分。二是环境史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同时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领域,成为史学研究的一个创新点和生长点。值得肯定的是,无论在理论探讨,还是在实证研究方面,国际史学界在环境史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环境史的研究方法的独特之处,环境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的不同,环境史是否是继政治史、经济史、社会/文化史之后的第四种历史书写范式,这些仍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并将继续引起史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环境史既然是史学家对当代环境危机的学术回应,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环境问题的性质方面探讨环境史研究的特点。
     众所周知,人类既是其环境的创造物,又是其环境的塑造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主要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表现出来。人类活动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环境,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环境问题的起因来看,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如地震、火山活动、海啸、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等。由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或人为环境问题,如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资源损耗。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消费方式的变化,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强,所谓的原生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渗透了人类因素,同时人为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伴随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协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关系,另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利用环境资源过程中发生的利益冲突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根源。对人类社会来说,环境问题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是生态问题,而且也是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观念问题。要研究环境问题,不能脱离对其背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人文因素的研究。
     环境史研究固然要考察自然的环境变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但其重点应该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所谓环境史研究的人文取向,就是强调环境史研究的最终落脚点不应是自然环境,而是环境问题及其背后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环境史学家沃斯特认为,环境史主要探讨“自然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但环境史更应探讨人类在自然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环境史研究应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具体条件下环境变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如何导致局部、区域和全球范围的环境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考察人类社会适应和回应这些变化的过程。由此,环境史可分为自然环境史、环境经济史、环境社会史、环境政治史和环境文化史等若干个层面。诚如奥康纳所指出的,既然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结构与过程决定了环境的利用方式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那么从理论上说,环境史就是对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历史的兼容。由于环境史学的跨学科性质,环境史研究者需要掌握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的理论知识。不过,对人文历史学家来说,环境史研究不在于对历史上的环境变迁做出详尽的科学解释。环境史应是人类史而不是自然史的一部分,因而可更准确地称为“人类环境史”。环境史与其说是研究自然环境的历史,还不如说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历史。
     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发生冲突的产物,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的表现,说到底环境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因此,环境史研究要体现史学家的人文关怀,就应以新的人文价值观审视和评价历史上人类文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当代环保主义运动中,存在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大主要流派的争论。这种争论同样表现在国内外环境史学的研究中。如何全面理解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如何超越或调和这两大派别的争论,这是环境史研究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人类虽居于主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全球环境变迁的历史表明,人类行为的选择是有限度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需求和影响不能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只能在全球生态极限内进行活动。因此,我们反对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反对为满足人的短期利益或局部利益而随意破坏环境。不过,强调服从生态规律和尊重自然并不意味着人类对大自然俯首贴耳,顶礼膜拜,更不意味着人类应停止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保护自然与维护人类利益并不矛盾。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本身,都是不可或缺的。”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报告指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更加明确地指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他们应享受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活成果的生活权利。”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一思想是人类发展到特定阶段,由人类根据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需要提出来,因而它深深根植于人类利益的土壤之中。
     强调环境史研究的人文取向,不仅意味着环境史应重点研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环境问题背后的人文因素,而且意味着环境史研究者应确立新的人文价值观,以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评价历史上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反思人类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观念,审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揭示人类与环境这一矛盾的实质,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对环境史学者来说,对环境历史的关注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


--


   人真的很奇怪,会莫名其妙地在人群中感到孤独,会无缘无故地在黄昏的时候伤感。

※ 修改:·trijif 于 Apr 31 12:34:56 修改本文·[FROM: 127.0.0.1]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unknown]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