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十)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10日20:32:22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发信人: immortelle (蒙娜丽莎看着我), 信区: ARTS        
标  题: (十)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Jun  3 18:47:26 1999) 

发信人: cox (您有信件), 信区: Arts  
标  题: (十)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十)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  
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  
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  
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  
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  
,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俯  
的格调。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其中著名的有常  
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  
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  
。其中《真赏斋帖》可谓明代法帖的代表。《停云馆帖》收有从晋至明历代名家  
的墨宝,可谓从帖之大成。  
    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  
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  
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  
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  
体”。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  
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明代近三百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  
突破和创新。所以,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  
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其代表书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  
  
1、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  
沈”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他曾自述学书经过说:“初师颜平原  
《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  
示表》、《力命表》、《还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  
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  
”(《画禅室随笔》)由此可见,他对于古代名家墨迹是认真临摹的,在用笔用墨  
和结体布局方面,能融会贯通各家之长,《明史·文苑传》称他:“始以米芾为  
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他的楷书用笔  
有颜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草书植根  
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书法至董其  
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同时他又  
善于鉴赏,品题书画虽片语只字,也被收藏家视为珍宝。包世臣在《艺舟双楫》  
也说:“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  
    ★其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琵琶行、草书宋词卷、烟江叠嶂图跋、临怀素自叙  
帖、草书诗册等。  
    1)白居易琵琶行:  
    董其昌书。他的草书很少,且不甚好。此卷前人曾说是“笔势纵横,神气飘  
    逸,出入张,素之间。”他自己说“白太傅(白居易)琵琶行,恨不逢张伯高  
    之,余以醉素笔意仿佛当时清狂之状,白相似不?”现在看来,此卷虽系学  
    张、素,实则姿态秀逸,笔力不足,仍是他自己的本色。  
    2)草书宋词卷:  
    董其昌作。草书。该作品极富清远散淡的情致。用笔清疏,流畅,意境深远,  
    似信手写来,实则笔法严谨,一丝不苟,孕神采于笔墨之中,使行笔具在法  
    度之内,而无雕琢的痕迹。  
    3)烟江叠嶂图跋:  
    董其昌作。草书。以淡墨入书,浓淡兼施,加上流畅的行笔,空灵的行款,  
    那种淡雅幽静的书法,的确将人们带入一个超越尘世的意境中去。  
  
  
2、文征明(1470-1559)   
    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  
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  
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  
七年,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   
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卯、   
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  
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明谢在杭《  
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征明小楷:“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  
《乐毅论》皆带行笔。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  
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  
八面观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他的大字有黄庭坚笔意,苍  
秀摆宕,骨韵兼擅。与祝允明、王宠并重当时。  
    ★其代表作品有:草书七绝、奉天殿早朝诗、大行书七绝诗轴、行草七言诗  
轴等。  
    1)草书七绝:草书,纸书,高109.6厘米,宽30.6厘米。诗为:  
          玉泉千尺泻湾漪,   
          天镜分明不掩疵。   
          老去常思泉畔坐 ,   
          莫教尘土上须眉。   
    这是文征明的大草作品,现藏苏州博物馆。  
    2)奉天殿早朝诗:  
    行书。笔法苍劲有力,结体张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左右映带,血脉  
    相通,气贯神溢。  
    3)大行书七言诗轴:行书。结体开展奔放,有黄庭坚的神韵,清人梁献说文  
    征明“晚年作大字宗黄,苍秀摆宕,骨韵兼擅”,此书即可为证。  
  
3、祝允明(1460-1526年)   
    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  
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  
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其书《出师表》谨严浑朴。晚  
年,临写《黄庭经》不注重点画的形似,而结构疏密,转运遒逸,神韵益足。嘉  
靖末的书法家王樨登说:“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十数家,然皆泥于点画形  
似钩环戈磔之间而已,......枝山公独能于矩绳约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他  
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得意之  
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  
》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其代表作品有:唐寅落花诗和前、后赤壁赋  
    1)唐寅落花诗:  
    祝允明作。草书。纸本,纵21.2厘米,横248.3厘米,每字有一寸见方。此卷  
    潇洒飘逸,神韵洋溢。有不少章草的笔法。用笔浑厚,含筋骨于笔画之内。  
    是祝允明草书中含蓄一路的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2)前、后赤壁赋:  
    狂草书。纸本,现藏上海博物馆,内容是宋代苏轼的两篇散文。据考证,此  
    卷为祝晚年杰作,千古绝唱之文,经生华之笔,构成变化万状的“画图”,  
    堪称“双绝”精品。此卷下笔变化丰富,行笔沉着痛快,信手而作,随意而  
    行。正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所说,祝允明草书“变化出入,不可端倪,  
    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结体上也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  
    趣。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  
  
  
4、唐寅(1470-1523)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29时,  
乡试第一,故有“南京解元”之称。进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下  
狱,经吴宽保举出狱,妻子改嫁,精神上连受打击。后游历名山大川,专事书画  
诗文创作,并以此为生。作品中常流露遭受打击后的忧郁之情和消极出世的思想。  
他以绘画最为擅长,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代四  
大家,又称“吴门四家”。著有《六如居士集》。  
    其代表作品是:  
    1)行书七律诗轴:  
    纸本,高146.5厘米,宽36.2厘米,共四行,释文是:“  
  
                龙头独对五千文,   
                鼠迹今眠半榻尘。   
                万点落花都是恨,   
                满杯明月即忘贫。   
                香灯不起维摩病,   
                樱笋消除谷雨春。   
                镜里自看成大笑,   
                一番傀儡下场人。   
              漫兴一律,晋昌唐寅书。”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俯,此幅更见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  
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  
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州山人稿》)  
  
5、王宠(1494-1533)   
    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子、雅宜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王宠博学  
多才,工篆刻,善山水,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为明代  
中叶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楷书初学虞世南、智永,行书师法王献之,到了晚年形成了自己风格,  
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他是继文征明之后的著名书家。所写诗格调亦清隽可喜,  
山水画与唐寅齐名,当时称为“三绝”。  
    ★其代表作品有:  
    1)滕王阁序: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极为疏淡恬静圆润虚灵,有  
    晋人遗意。  
    2)送友生游茅山诗:草书。疏朗萧散,俯仰多姿,饶有情趣,不失为高格调  
    的佳作。  
  
  
6、张瑞图(?-1644)   
    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至大学士,  
善画山水,草书气魄宏大,笔势雄伟。清代秦祖永说:“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  
外,另辟蹊径。”(《桐阴论画》)《评书帖》云:“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  
,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瑞图行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  
学东坡草书《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铎)、张二家,力矫积习,独标  
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   
    ★其代表作品是: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  
    行草。该作能把横直笔画密集在一起,纵横牵掣,大折大翻,给人以极少使  
用圆转用笔的印象。在章法上,他依靠点画的疏密来体现字的节奏感,由于翻折  
的运用,横画得以突出,加上其行距拉开,形成字紧行疏的特殊行款,黑白对比  
十分鲜明,与王宠、董其昌的清疏典雅风格不同,大有咄咄逼人之势。  
  
  
7、宋克(1327-1387)   
    字仲温,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号南宫生,洪武初年任凤翔府同知,博涉  
书史,喜欢走马击剑。《明史·文苑传》称他“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  
名天下。”杨慎评他的真、行书在明代应数第一。宋克直承赵孟俯,他所写的《  
李白行路难诗》笔墨精妙,风度翩翩。楷书有钟、王法度,但是过于流丽圆熟,  
当时就有人说:“国朝楷、草推'三宋',首称仲温,然未免烂熟之讥,又气近俗,  
但体媚悦人目尔。”(《詹氏小辨》)  
    其主要作品有:唐宋诗稿、急就章。  
    1)唐宋诗卷:  
    今草。是他三十四岁的早期作品,杂有章草的笔意,锋芒毕露而精神外耀,  
    然而也因此遭来“波险太过,筋距溢出,遂成佻卞”之议。不过从每个书  
    法家都应该追求自己的个性这一角度出发,这些贬词恰恰说明宋克的草书  
    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而所非之处也正是宋克学古能化的明证。  
    2)急就章:  
    草书。是他四十岁时临皇象的得意之作,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  
    神离”,给人活泼清新热情奔放的感觉,笔画粗细变化强烈,较之赵孟俯  
    写的《急就章》更为生动精彩,富于感染力。  
  


--
 半涉浊流半席清,倚筝闲吟广陵文。
 寒剑默听君子意,傲视人间笑红尘。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