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何时了啊何时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生产展览会与抗日根据地经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30 14:22:56 2006), 转信
严清华 杜长征
(武汉大学商学院 武汉大学发展经济研究中心 430072)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
内容提要:举办生产展览会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通
过有形展示、现场观览和人际交流,生产展览会对抗日根据地生产技术的扩散、经济制度
的衍化和社会文化的嬗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生产展览会 抗日根据地 技术扩散 制度衍化 文化嬗变
一、生产展览会的举办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促进抗日根据地(主要是其巩固区)经济的增长方面,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主要生产部门和税收来源,农业的产出不断增加。以陕甘宁边区为例
,1938年至1944年谷物产量增长了37.8%。在进口替代的自给运动中,较简单的制造业也
迅速地建立和发展起来。1938年至1943年陕甘宁边区的布匹产量增长了1315.2%。①其他
主要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与陕甘宁边区相若。是什么使中共成功地实现了根据地经济的增长
呢?可以注意到,举办生产展览会这一得力举措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在陕甘宁、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
主要抗日根据地共举办了59个生产展览会。②按展地分,各地区举办数量分别是:陕甘宁
27个;晋绥6个;晋察冀3个;晋冀鲁豫9个;山东6个;华中8个。其中,陕甘宁边区最多
,它在生产展览会的发展上也一直起着试验和示范作用。按展期分,各年度举办数量分别
是:1938年1个;1939年2个;1940年2个;1941年9个;1942年2个;1943年14个;1944年
22个;1945年7个。③各年度数量在波动中趋于上升态势。
根据地生产展览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底到1939年底,生产展
览会初步发展。数量少,规模比较大,展地集中在延安,展览内容有一定的专业性;第二
阶段从1940年初根据地开始遇到严重经济困难至1942年底,生产展览会在曲折中进一步发
展。展览会的举办扩散到其他抗日根据地,展览内容综合化倾向明显;第三阶段从1943年
初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结束至1945年战争胜利前,由于受到高度重视,生产展览会的
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数量大幅度增加,展览会向社区扩散,展览内容专业化与综合化相
辅相成。在陕甘宁边区等根据地,展览会的举办逐渐制度化和体系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美]Peter Schran《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经济
史论著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157、160页。
②此数据是笔者整理的。参见中国革命博物馆编《解放区展览会资料》,文物出版社
1988年版,第397—401页。从生产展览会的举办体制和根据地报纸的报道来看,实际举办
数量当远不止于此。仅举一例,1941年山东省战工会为筹备全省生产展览会,号召各县举
行生产展览会,而此后各县展览会见诸报道的则没有。参见《战工会号召各县举行生产展
览会》,《大众日报》1941年9月13日第1版。
③中国革命博物馆整理的《解放区展览会年表》有误。陕甘宁边区首届农产竞赛展览会是
在1939年1月举办的,而不是1938年11月。参见《解放区展览会资料》,第397页。1945年
的数量是指战争结束前的。
举办生产展览会是中共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如陕甘宁边区首届工业展览会,
“中共中央决心要使边区物质经济建设工作中起一个重大坚决的转变,首先举行这个边区
工展会,希望它能提起大家对于工业生产的注意”。①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指出,
总结成绩、积累经验以推进生产运动的任务,应该由生产展览会担负起来。②展览会的大
量举办,鲜明地体现了中共用以促进根据地经济增长的意图。根据地各级政府是最主要的
展览会举办者,其次是军队和包括工厂、农场、商店和学校在内的公营企事业单位。
由于自身特殊的属性和功能,生产展览会可以起到中共所期望的作用。展览会是一种具有
一定自组织性的社会信息系统,在有形展示和现场观览中,参展者与参观者可以直接进行
信息交流。同时,参观者又是信息传递的“信息栈”,有助于社会信息网络的扩张和社会
信息交流活动的展开。因此,一般的展览会对于传播社会信息具有重要价值;更重要的是
,通过展览过程中的人际交流,展览会可以促进变革要素(Change Agents)的扩散。③如
徐特立所说的,“展览会最有刺激性”。④因而可以为中共实施其构造理性支配的经济干
预政策提供用武之地,藉以刺激经济增长。根据地自下而上集中展品、自上而下宣传展品
的公共办展机制,以及大部分生产展览会与劳动英雄大会联合举办的策略,有力地保证了
变革要素的扩散和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对根据地生产技术的扩散、经济制度的衍化和社
会文化的嬗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经济增长。
二、对生产技术扩散的影响
中共确立其在抗日根据地执政地位之前,当地经济十分落后,处在低水平均衡发展的
前工业化时代;一遇到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就处于崩溃的边缘。贫穷的、但却是有效的
传统农业延续着20世纪30年代的凋敝,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的新力量以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
和农产品的价值含量,才能打破这种危险的“边缘均衡”状态。同时,零星存在着的近代
工业和日趋衰落的家庭手工业,也只有引入新技术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在偏僻落后的根
据地,信息成本比较高,对新技术的尝试往往停留在狭小的区域内。技术的扩散对根据地
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是相对过时的技术都是如此。
由于信息的外部性使技术供给者的边际收益远低于边际成本,所以在落后的小农经济
条件下,市场自发的技术供给严重不足。根据地政权如果要在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中引入技
术要素,就必须担当起技术供给者的角色,诱导小生产者改变经济行为。这正是生产展览
会出现的重要缘起。对展览会促进技术扩散的作用,根据地政权是有清醒认识的,并寄予
厚望。1938年陕甘宁边区农产竞赛展览会编制的宣传大纲即明确指出:举办展览会“是一
个教育群众的良好机会”;⑤目的是“推动人民积极参加生产,改进技术,使边区民众对
于改进农业得到一个深切的了解”。⑥利用展览会促进技术扩散的方针在此后得到了切实
有效的贯彻。
作为一种特殊的政府推广形式,生产展览会促进了技术的“源扩散”。技术扩散的实质就
是技术信息的扩散,使技术的潜在接受者首先对技术有明确的认知。因为其有效的宣传功
能,生产展览会被当作“边区在经济建设上的成绩的尺度”。⑦展览会主办机构通过各级
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边区工业展览会的意义》,《新中华报》1939年5月13日第4版。
②林伯渠:《边区生产展览会是一年来生产斗争的缩影》,《解放日报》1943年10月
13日第1版。
③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和中国清末民初由官方举办的展览会中,有很多是以“劝工会
”或“劝业会”命名的。这种称呼反映出时人对展览会可以促进变革要素扩散已经有一定
的认识。
④徐特立:《卫生展览会的重要意义》,《解放日报》1944年8月13日第4版,《卫生》专
刊第58期。
⑤竞展筹委会:《陕甘宁边区首届农产竞赛展览会宣传大纲》,《新中华报》1938年9月
15日第4版。
⑥康白:《边区工展会之召开与抗战之经济建设》,《新中华报》1939年4月28日第4版。
⑦《林伯渠同志讲演词》,《新中华报》1940年2月3日第6版。
权渠道,选拔和征集各地最好的生产技术,集中到展览会上。①大型展览会的展品数量庞
大,例如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会暨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的展品有6596件之多,另外
还有1987件辅助展品(照片和图表)。②对生产技术的介绍,强调了实用性、简便性和兼容
性。介绍方法注重效果对比和过程展示,直观生动。在中央直属机关个人生产展览会上,
杨家岭机关“陈列了橡皮弦的制造法、加速轮的试制过程、接弦的五种方法、做锭耳子方
法、锭葫芦的演变过程和自动抽纱手摇纺车的模型、图表等”。③有的生产展览会还计划
“以后将每月举行一次”,即办成常设展览。④优秀的展品和出色的展示,对参观者的习
惯认知形成冲击,激发了引用新技术的热情,当时根据地报纸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网络,生产展览会促进了技术的“流扩散”。展览会的参观
者大体分为两类,即选拔出来的和自发前往的。无论哪一类人,都会在事实上成为技术信
息交流的代理者。只要参观者在改变认知后引用新技术,就会对周围生产者造成或大或小
的影响,并由点及面,使新技术得以逐渐推广开来。在促进技术扩散方面,选拔出来的劳
动英雄们被赋予更大的责任,根据地政权希望他们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和“生产运动
中的旗帜”,宣传经验,影响别人,使来年的“技术能向前大大的推进一步”。⑤在具体
措施上,晋绥边区把劳动英雄“作为种棉和纺织的特约试种户、试纺户,并解决其种籽、
工具、资本上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多种方便和资助。⑥
生产技术的扩散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增长。大量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许多新生产部
门从无到有地建立和发展起来。例如,在农业方面,当时,棉花、高产的狼尾谷和金皇后
玉米的种植范围急剧地扩大,无疑得益于展览会对这些作物种植效益和技术的大量展示;
在制造业方面,纺织业复兴了,纺织能人日益增多。纺织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也迅
速地上升了。⑦不仅纺织业,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都因为展览会而取得了“提
高边区生产技术,创造大批优秀的熟练的技术工人”的成效。⑧
三、对经济制度衍化的影响
抗日根据地经济的落后,不完全是因为生产技术的落后,还因为经济制度的不合理和
低效率,阻碍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出的增加。经济制度的不合理和低效率表现为占有和
分配关系上的地主经济和封建剥削,以及技术和配置关系上的个体经济和小农生产。对此
,中共采用了积极推动经济制度衍化的对策措施,具体办法是推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劳
动互助和合作运动。经济制度的衍生和变化,离不开行为主体对利益变化的认知。根据地
政权认识到,只有使生产者切实感受到制度衍化可能给其带来利益与实惠,才能顺利地推
进这个衍化过程。生产展览会作为诱导生产者的激励工具,在制度实施机制中扮演了重要
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际上技术的原始供给者是一般群众。政府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部分地补贴
其技术供给的收益。从中可见根据地生产展览会的公共产品属性。
②参见《两大盛会隆重举行闭幕典礼》,《解放日报》1943年12月19日第1版。
③《中直个人生产四个月成绩超过去年同期两倍》,《解放日报》1944年5月29日第2
版。
④《太行实业社举办太行生产展览会,群众性手工业生产将在全区展开》,《新华日报》
华北版1943年3月7日第1版。
⑤《两大盛会隆重举行闭幕典礼》,《解放日报》1943年12月19日第1版。
⑥《对生产展览及劳动英雄大会的希望》,《抗战日报》1942年12月10日第1版。
⑦参见[美]Peter Sehran《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经济
史论著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页。
⑧《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志》,《新中华报》1938年1月10日第4版、20日第4版。
出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考虑,含有减租减息内容的展览会不是很多。这也可能是考
虑到普通农民对这一政策天然的认同。在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会陇东分展上,有一
个“可以看出旧社会农民生活的贫困和现在丰衣足食生活的鲜明对比”的范例,来自未实
行这一政策地区的参观者对此表现了羡慕之情。①可见展览会的诱导效果是相当很明显的
。
展览会对经济制度衍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组织劳动互助与发展合作社的促进上。
1942年底召开的中共西北局高干会议,确认组织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关键措施。劳动
互助组织在根据地本来就零星分布着,在陕甘宁,是变工队和扎工队。问题是,普通农民
对互助的需求仅仅限于维持小生产,而且互助组织是不固定的。在当时经济条件下,集体
劳动和个体劳动的生产率有高下之分。②然而大部分农民对这种生产组织的认知还是有限
的。生产展览会注意展现“组织起来”的效果,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说服参观者。例如,陕
甘宁边区绥德分区“王家桥开小展览会,把变工和不变工的庄稼,摆出来比一比”。王家
沟的人参观后很受触动,都说:“明年咱们要操心变工哪!”③有的展览会“还以很生动
的人物活动描写参加扎工队的好处”,并“以三个典型乡的材料来比较集体与个体开荒的
效率”。④经过有力的宣传,劳动互助组织在根据地迅速发展起来。
合作社的发展及近代生产方式的引入在初期经历了不少曲折,主要原因是农民对合作
社的兴趣不大,也缺乏资金和经验,倾向于回避风险。在改变群众的认知方面,生产展览
会因势利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会以典型示范的方法
,详细展示了“合作社的模范”延安市南区合作社的经营成绩,宣传了毛泽东的“南区合
作社的道路,就是边区合作事业的道路”的观点,在政策上引导了合作运动。⑤不仅是生
产合作社,对消费合作社和运输合作社,不少展览会也注意展示其成绩和经验,并提出进
一步改进的意见,对参观者产生了很大的鼓舞和启发。有的合作社单独举办了生产展览会
,对合作社经营方式的绩效进行了富有说服力的宣传。⑥有的展览会的举办还直接引致了
合作社的创办。⑦展览会促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合作制度的优势,合作社的数量随之出现了
较快的增长。
此外,生产展览会也宣传了公有企事业单位某些比较有效的新经营方式。例如,陕甘
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农场的“包按”(含有雇佣关系的公有土地包干)方式,便是在边区建设
展览会上被介绍出来的。⑧后来为其他一些农场所采纳和实行。
总之,生产展览会促进了经济制度向合理有效方向的温和衍化,减缓了社会震荡,保护了
社会生产力;削弱了制度安排的阻力和障碍,使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得以在新的产权结构
基础上,顺利引人到农业中去;改进了社会激励机制,释放了农民受旧制度压抑的生产积
极性,最大限度地动员了根据地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改善了技术生产
关系,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绩效;帮助抗日根据地“找到了发展生产的好方法”。⑨
这些无疑最终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陇东分区的生产展览会》,《解放日报》1943年12月22日第4版。
②参见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合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
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98页。
③苏虹波:《王家桥开小展览会》,《抗战报》1944年11月10日第2版。
④《边区生产展览会盛况空前,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辉煌成果》,《解放日报》1943年12
月4日第2版。
⑤《边区生产展览会盛况空前,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辉煌成果》,《解放日报》1943年12
月4日第2版。
⑥参见《妇女合作社展览会开幕》,《解放日报》1944年3月5日第2版。
⑦参见《郝家桥模范村农村小型妇纺展览会》,《解放日报》1944年3月27日第2版。
⑧林间:《机关生产的一年(边区建设展览会介绍)》,《解放日报》1944年12月29日
第4版。
⑨摘自朱德在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会上的发言。参见《两大盛会昨日隆重开幕》,
《解放日报》1943年11月27日第1版。
四、对社会文化嬗变的影响
生产技术的扩散和经济制度的衍化,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嬗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
和意识形态,给新的变革要素的引入设置了无形的阻力,需要付出大量协调成本。因此,
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考虑,必须推进社会文化的嬗变。社会文化的嬗变离不开有效的文化影
响机制,即究竟以何种方式把新文化引入到社会中去,使广大人民对新文化产生好感与认
同。在此影响机制中,生产展览会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①
对根据地人民而言,展览会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冲击着他们传统的观念和认识。以
陕甘宁边区首届农产竞赛展览会为例,“最初有一部分群众对它的意义很不明了,竞把农
展会当作怪物展览会来看待”,以致征集展品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②后来,这一情况
得到了根本改观。展览会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的劳动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得到
了物质和精神奖励。展览会宣扬了劳动光荣的观念,赋予劳动英雄们很高的荣誉和地位,
激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热情,在许多生产展览会上都发起了劳动竞赛倡议。根据地有组
织、有系统、自下而上地征集展品的办展机制,呈现了强烈的经济计划色彩,对小农观念
产生了冲击,使小生产者认识到经济干预的合理性。展览会的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可,越
来越受欢迎。从参观者的数量来看,有的大型展览会已达到10万人之多。③
爱国主义是社会文化嬗变的主旋律。生产展览会使传统的乡村自保意识上升到爱国主
义的认识高度。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农工展览会上的讲演中指出,边区老百姓积极
参展“对打日本有大道理”,“这是老百姓同志的热心”。④生产展览会上展示的成就鼓
舞了根据地人民,增强了他们对于抗战胜利的信心。冀中土货展览会宣传了土货生产,号
召“抵制仇货”。⑤这是抗战中经济斗争的缩影和经济爱国主义的表现。有不少生产展览
会是与战绩展览会联合举办的,二者交相辉映,更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战争的压力和经济的困难,要求最大限度地释放根据地的劳动力潜能,包括妇女的劳
动潜能。生产展览会促进了妇女解放,使其广泛地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去。大量展览会宣传
了妇女生产的成绩和女劳动英雄,对长期受压迫的广大妇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展览会对
纺织技术的介绍和演示,推动了妇女纺织运动的蓬勃开展。陕甘宁边区一个模范村的妇女
主任说:“一个小展览会比开十次妇女会还顶事。这类小规模的展览会是发动妇女生产的
好方法。”⑥生产展览会还在改造“二流子”和鼓励脑力劳动者参加生产方面,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
此外,生产展览会还传播了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绝大多数生产展览会都是在含有浓郁新文化气息的日期举办的,例如十月革命节、三八
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七七事变纪念日,这显然有助于宣传新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
。
概言之,生产展览会不仅是经济动员的一个环节,同时还是政治动员的一个环节。1943年
,一位燕京大学外籍教授在两次参观中共中央和军队直属机关生产展览会后所做的评价是
:“一个令人敬服而详细的展览会,一个无可比拟的起政治领导作用的范例。”⑦一致的
意识形态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有利于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爱国主义导致人们自
私心理的克制,激励个体做出有利于整体利益的选择。⑧大量事实“证明了展览会可以提
高群众的劳动生产热忱,这样可以使得我们经济建设得到大量的发展,供给长期抗战的需
要”。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方面,抗日根据地举办的134个其它主题的展览会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②刘毅:《边区农展会印象记》,《新中华报》1939年2月7日第3、4版。
③参见刘毅:《边区农展会印象记》,《新中华报》1939年2月7日第3、4版。此数据是推
算出来的。
④《毛泽东同志讲演词》,《新中华报》1940年2月3日第6版。
⑤《冀中各界举行抵制仇货扩干会并举行土货展览会》,《晋察冀日报》1941年6月22日
第3版。
⑥《郝家桥模范村农村小型妇纺展览会》,《解放日报》1944年3月27日第2版。
⑦《中直军直生产展览会闭幕》,《解放日报》1943年11月24日第1、2版。
⑧关于社会文化对经济影响的行为经济学解释,参见[美]Mullainatban,Sendhil
and Thalor,Richard H:Behavior Economics,NBER working paper 9784,2000。
⑨《刘景范同志致开幕词》,《新中华报》1940年2月3日第6版。
五、促进经济增长的绩效分析
作为技术传播机制、制度实施机制和文化影响机制的重要环节,生产展览会促进了根据地
生产技术的扩散、经济制度的衍化和社会文化的嬗变,从而引致了一个也许称不上奇迹,
但却十分引人瞩目的经济增长。一般而言,贸易展览会作为交易区域化的一种形式,可以
直接拉动社会需求的增长。与此迥然不同的是,在抗战期间的短缺经济条件下,展览会的
作用主要是推动了战时供给的增长,特别是在展览会数量多、质量高的陕甘宁边区,情况
更是如此。1939年陕甘宁边区“工农展览后,边区进行了生产运动,工农各方面产品,都
有了很快的增长与改进,这就表现出来了我们展览会的意义和作用”。①
展览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绩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精英指导和群众参与的密切结合。战
时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全面的经济动员。根据地政权在抗战初期的经济干预措施有一定的局
限性,乡村社会经济生活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严峻的形势迫使中共认识到,乡村社
会经济根本性转变的动力来自乡村内部。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新的经济政策,体现
了在经济方面强调群众参与,使精英指导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观念。②作为变革
要素扩散的重要平台、载体和信息空间,生产展览会是最适于试验这一观念的经济干预措
施之一。
从下到上征集展品、从上到下宣传展品的办展机制,贯彻了中共提倡的“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有利于综合群众的经验,“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
,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③主办机构充分发
挥了中共在组织上的优势,注意利用传统的庙会、集市和骡马大会的时机,广泛发动群众
参展和参观,以致有的展览会“有从二百多里路外赶来参观的”。④同时,为了更好地调
动群众参展的积极性,还发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竞赛,且奖品相当丰厚。在办展过程
中,政府还承担了展览会社会交往的部分信息成本,以期减轻群众负担,推动更多群众的
参与。如晋察冀边区生产展览会,“征集到之展览品,由县实业科负责整理、保管、展览
、运输,购买费、包装费及运费,均由县府预备费支销”。⑤这些措施有力地焕发了群众
参展的热情。在很多展览会上,“从头到尾,参观的人看不够,有的还看第二遍,看第三
遍,看的太眼热了,都舍不得离开”。⑥
尽管强调群众参与,中共依然没有忽视生产展览会中的精英指导。林伯渠认为,边区
生产展览会“应起着批评、指导、教育的作用,巩固生产热情与成绩,纠正缺点与偏向,
提高生产技术,并指出继续发展的正确方针”。⑦除来自于组织者、领导者层面的精英指
导外,中共还十分重视在群众中树立英雄典范,以发挥劳动英雄在群众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因而在展览过程中各地都非常重视展示劳动英雄的经验。毛泽东强调,应当把这些生产
经验“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以求得这些经验成为指导全边区人民合作生产的方针”。⑧展
览会是一个教育的组织,它传播了变革要素的信息;它又是一个动员的组织,常常提出指
导性的生产计划。
正是这种精英指导与群众参与的密切结合,增强了生产展览会的社会信息传播功能,促进
了技术、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变革要素的扩散。现有资料表明,一个大型生产展览会直接影
响的社会半径约有几十华里,人口上万乃至上十万,间接的影响则更为远大。抗日战争时
期,随着根据地生产展览会的发展,变革要素的“扩散——集中——扩散”的矛盾运动周
而复始,迭次进入更高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地的经济变革不断酝酿和展开,经济
增长不断得到实现,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刘景范同志致开幕词》,《新中华报》1940年2月3日第6版。
②参见[美]Mark Selden著,魏晓明、姚祟义译《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204、248—252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887页。
④《生产展览会劳动英雄会与骡马大会同时开幕》,《解放日报》1943年11月9日第2版。
⑤《晋察冀边区生产展览会展览品征集办法》,《晋察冀日报》1944年6月21日第1版。
⑥《展览会开幕》,《晋西大众报》1944年12月20日第3版。
⑦林伯渠:《边区生产展览会是一年来生产斗争的缩影》,《解放日报》1943年10月13日
第1版。
⑧《毛主席参观生产展览会与劳动英雄亲切交谈》,《解放日报》1943年12月13日第1版
。
--
我们为什么热爱,我们为什么痛切,我们又为什么选择?我们是为了爱而痛,还是为了痛而
爱,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放松?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5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