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sos (存在与虚无·曲水流觞),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文明在中世纪的艰难脚步 (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27 21:18:29 2006), 转信
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家们继续了希腊哲学的理性传统,但适应世界化了的社会需要,他们
进一步把理性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人的处境和状况,即消弱了同城邦之间联系的孤独的
个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在一个更广大、更复杂的世界中的个人命运。因此,哲学
的出发点不再像希腊哲学那样是公民与城邦的关系,而是孤独的个人与扩大的世界的关
系。它试图解决个人因削弱了与城邦的联系而产生的离异感,减轻人的精神忧虑和危机
感。它鼓励人们用理性控制自我,争取道德上的独立性,以便在一个充满敌意、激烈竞
争的世界中获得幸福。在希腊化时代流行的主要哲学是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主义,此
外还有怀疑主义和犬儒主义。其中,尤其是斯多亚主义通过确立世界国家――人类之国
的概念,从理论上论证了世界主义。认为宇宙包括所有的人包含着理性法则逻各斯,同
希伯来人一样,确立了人类同一的思想。理性给人并使人承认个人的尊严,因此,人应
当根据支配宇宙的自然法则――理性原则,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自我克制,提高道德修
养,摆脱痛苦和烦恼,达到最高的善和幸福,即心灵的和谐宁静。这些思想后来都被融
进了罗马法律哲学、基督教思想以及现代自由主义。这里,希腊化哲学表现出一种平衡
人的心理、消除人的烦恼、慰籍人的灵魂的作用,这种精神化倾向在以后的发展中表现
得越来越明显,逐渐与宗教思想结合起来。此外,在希腊化思想世界,神秘崇拜和犹太
教思想也正在得到接受和传播,为以后基督教的形成作了准备。
早在希腊文化由繁荣走向衰落之前,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希腊文明的另一处文明,即罗马
文明便已在意大利的台伯河两岸崛起。当希腊文明之光黯然失色之后,罗马终于取代希
腊城邦和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而成为文明世界的霸主。不过,正象古希腊罗马史权威
M. 罗斯托夫采夫在《希腊主义世界的社会经济史》中所讲的那样:希腊主义世界的“罗
马化”是轻微的,而扩张的拉丁世界的“希腊化”则是明显的。 罗马文明受到希腊主义
文化的全面而持久的影响,它继承了希腊的遗产,与希腊文明是一体化的,可以称之为
希腊主义的罗马文化。有的学者把希腊化文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就叫做“希腊-罗马阶段
”。 事实上,罗马文明继承了古典理性主义传统,保持了希腊主义的文化精神,并将它
进一步传播给其它民族,更加扩大了希腊文化的范围。
罗马的共和国时代带有明显的希腊化文化特征。此期,宗教在罗马的社会生活扮演着一
个重要的角色。由于受到希腊化文明的影响,罗马人的宗教同希腊人的宗教相似,都是
世俗的和注重实际的,既没有超越世俗的内容,也没有伦理道德的说教。人同神的关系
是表面的,机械的,带有为了彼此的利益而签订契约的性质。不过,罗马人的宗教更富
于政治性,而缺少人性。它是为保卫国家免遭敌人进攻,增强其威力、使其繁荣而服务
的。与此相联系,罗马宗教具有较强的僧侣因素,一个有组织的祭司阶层是政府的一个
分支部门,而不是人与神之间的心灵沟通者。关于这种宗教对罗马社会生活的影响,希
腊史学家波利比乌曾作了一些的描述:“我认为,罗马共和国最明显与众不同的特点是
罗马人对宗教的信仰。我想这正是这种执着认真近于迷信的信仰――它在其他民族可能
被讥为一种羞辱――保持了罗马国家的凝聚力。这种信仰在罗马人的公私生活中都采取
极为隆重的形式,而且可以说已达到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过它们的程度。许多人对此疑惑
不解,但至少我个人认为,罗马人这样做有其政治原因。如果一个国家都由智人组成,
这种做法可能并不需要。但民众往往是感情多变,充满着放纵的欲望、无理智的冲动和
暴烈的愤怒,他们就必须用敬畏神明这种精神力量加以箝制。由于这个原因,我认为古
人在公众中引进对神灵的信仰和对阴间的恐惧是有所考虑的,而文明当代希腊人却极为
轻率地抛弃了这种信仰,结果是世风日下,不可收拾。其他事情不说,仅就政府官员而
言,只要小有才干会耍手腕,那么即使有十个书吏、同样多的印章和双倍的证人层层设
防,也不能保证忠诚。可是罗马管理大量金银财物的官员却能保持廉正之风,正是因为
他们信守对神明的誓言,因而始终忠于职守。在其他国家,要找到不侵吞公共财物的人
绝非易事,相比之下,罗马人的有关文献记载却清楚表明,在他们中要找一个犯这类错
误的人相当困难”。 罗马宗教的这种特征直到在以后的发展中被基督教所取代。
在希腊文学的影响下,罗马共和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杰出的戏剧家普劳图斯(约公元前25
4-184年)和泰伦提乌斯(约公元前190-159年),伟大的抒情诗人卡图卢斯(公元前
87-54年)。在哲学上,希腊化影响的一个最明显的后果,就是罗马上层阶级接受了伊
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主义。卢克莱修继续阐发伊壁鸠鲁关于摆脱超自然的恐惧,以获得
灵魂安宁的主张。斯多亚主义是在罗马最有影响的哲学。著名而伟大的政治家、雄辩家
和哲学家西塞罗(公元前106-43年)采纳并发展了了斯多亚主义的信条,坚持自然的理
性法则支配着宇宙,适用于万物,理性对所有人都是共同的,每个人都有能力从理性导
向高尚的道德。他还由此提出了一个永远公正的法律概念,它高于政府的法规和法令,
因为它不是由人制定的,而是自然理性的产物,是人们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根源。他还第
一个否认国家高于个人,因为政府是人们为了实现相互保护而达成的契约的产物。西塞
罗的学说经过公元2、3世纪的法学大师之手,极大地影响了罗马法的发展,并被称之为
“自然法之父”。
公元前30年,罗马在奥古斯都(公元前63-公元14年)征服了希腊化世界的最后一个国
家――埃及托勒密王朝之后,开始了罗马帝国的时代。罗马共和国的城邦政体一直无法
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始终未达到罗马的鼎盛。是具有统治天才的屋大维(奥古斯都)
终于突破了城邦统治的狭小范围,将地中海世界统一于和平和法制的状态,从此开创了
罗马最伟大的时代。此时,“罗马帝国的疆域从日落处和西面海洋到高加索山和幼发拉
底河,通过埃及上大埃塞俄比亚和通过阿拉伯远达东面海洋,所以它的疆界东至太阳神
上升的海洋,西至太阳神降临的海洋;同时他们统治了所有地中海岛屿以及海洋中的不
列颠”。 在奥古斯都之后二百余年的帝政时代里,“不会有什么争议的是,我们看到一
些皇帝如奥古斯都、尼禄在塞涅卡执政时期的前五年、图拉真、尤其是哈德良、安东尼
乌斯?皮乌斯和马可?奥勒留等,努力要实现‘圣明之君’的思想,最高统治者按照正义
原则治理国家,把‘公众福利’视为自己最高准则的思想”。 这个带来了和平、安全、
秩序和法制的世界国家,使地中海世界充分享受了“罗马和平”的赐福,使这段历史被
称之为“幸福的时代”。
帝国时代的希腊-罗马世界的文化继续承袭着理性的传统。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说在哲
学、科学等精神文化方面,罗马人始终逊色于希腊人,那么在政体和法律方面,罗马人
的表现则是出色的。在一支由职业军人构成的强大的常备军的支持下,罗马人通过健全
行省制度、给予各城市以自治权,建立了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以一套人数不
多但却效率极高的行政机构统治着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臣民超过一亿的庞大帝国。强
大的罗马军团捍卫着漫长的国境线,条条大道的铺设把罗马和各行省联接在一起。更为
令人叹服的是,罗马人使法律成为理性的杰出作品。可以这样说,希腊人的最大悲剧是
他们不能解决城邦之间的政治冲突,雅典人和斯巴达人的战争注定了希腊文明的劫数。
亚历山大大帝梦想一个没有种族区别的世界,遗憾的是除了施加暴力以外,却不知道任
何实现这个世界的方法,而罗马人成功了。正象罗马诗人维吉尔指出的那样:希腊人也
许是更优秀的雕塑家、雄辩家和思想家,但唯有罗马人才懂得如何统治一个帝国。 罗马
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
家,克服了城邦意识的局限性,发展了一种在整个帝国范围内通用的法律和公民制度,
即“万民法”。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逐渐地消除了罗马公民和拉丁公民、罗马公民和行
省公民之间的差别,使帝国境内的所有男性都享有公民资格,使原来狭隘的民族情结逐
渐淡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民族矛盾,从而发展出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人类意识,即
“世界主义”。不仅如此,在罗马法中除了针对罗马公民的公民法、针对所有人的万民
法外,还有更为重要的第三部分自然法。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产物
。它肯定人的天性是相同的,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正如西塞罗所说;“真正的
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是普遍适用的、不变的、永恒的。在罗马和雅典不
会有不同的法律,现在以致未来也不会有别的法律,而只有一种永恒的、不变的法律,
它将在所有的时代对所有的民族都有效。” 这种抽象的法律原则显然是斯多亚主义及其
重要代表人物西塞罗影响的产物,同样也是希腊理性原则在罗马文明中的延续和展开。
罗马法的精神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代之以蛮族人的习惯法。不过,后来它却被收为东
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编撰的《查士丁尼法典》之中,一直传到较晚的中世纪。到
公元12世纪时,罗马法再获推行,成为中世纪除不列颠外所有西方国家习惯法的基础。
直到今天,几乎欧洲大陆所有国家的法律制度,都包含着许多罗马法的内容。罗马的法
律是罗马人最伟大的一项成就,表现了罗马人统治幅员辽阔和风云多变的大帝国的天才
,也是罗马人留给后来文化的一份最宝贵的遗产。罗马人关于世界帝国的政治概念,对
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马人的世界胸怀也体现在他们所奉行的宗教宽容政策上。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尤其
是皇帝崇拜,在帝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不过,罗马
人对非官方宗教的存在并不介意。罗马帝国在把各民族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的同时,
也把他们的神灵和宗教请到了罗马,以致罗马城成为各民族的公共庙宇。罗马帝国“这
种宗教运动的活力表现在希腊-罗马世界热衷于吸收外来的宗教礼拜仪式,表现在东西
方宗教的渗透和融合”。 即便是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也大量吸收了异教的一些仪式。
至于罗马城著名的万神庙,则更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神灵占据了每一个壁龛,以致罗
马皇帝哈德良不得不下令重建万神庙,以便接纳新来的神灵。从这种宗教上的宽容出发
,罗马“帝王和元老院在宗教问题上的政策始终既照顾到子民中的开明人士的思想,也
照顾到迷信较深的子民们的习惯。在罗马世界流行的形形色色的宗教活动,罗马人民一
概信以为真;哲学家一概斥为虚妄;行政官却一概认为有用。这样一来,忍耐不仅带来
了相互宽容,甚至还带来宗教上的和谐”。 任何宗教,只要它在政治上能与帝国相适应
,政府都会听任它的传播。当然,绝对的宗教宽容是不存在的。一旦某些宗教对帝国的
稳定安全和公众利益造成了危害,帝国政府也会毫不犹豫地予以铲除。
在创建帝国基业的过程中,罗马人特有的那种坚忍不拔、质朴务实的美德起到了关键的
作用。古罗马的历史学家阿庇安曾经不无骄傲地写道:“由于谨慎和幸运,罗马人的帝
国达到伟大而持久的地位,当取得这个地位的时期,在勇敢、忍耐和艰苦奋斗方面,他
们超过了所有其他的民族。在他们牢稳地巩固他们的势力之前,他们绝对不因为胜利而
骄傲;虽然他们有时候,在单独一天内丧失了二万人,在另一次丧失了四万人,又一次
丧失了五万人,虽然罗马城本身常在危急之中,他们也绝对不因为不幸而沮丧。饥馑、
时常发生的瘟疫、人民暴动,甚至所有这些事情同时发生,都不能挫折他们的热忱;直
到经过七百年胜负不能预测的斗争和危险,最后他们才达成现在的伟大,取得现在的繁
荣,作为老谋深算的报酬”。
罗马帝国对各地的统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城市实现的。“罗马帝国是由各城市或各城
邦有机地汇合而成的一个大联合。各城市宛如人体里的细胞,是最小的,可是最有活力
的有机体”。 通过积极推行的所谓“都市化运动”,罗马帝国的版图拥有了数以千计的
城市。帝国城市之多、城市之大,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堪称罕见。作为帝国的首都,罗
马城是所有城市中最为壮观、最为辉煌的一个。此外,一些富庶行省的首府,如埃及的
亚历山大里亚、叙利亚的安提阿、阿非利加的迦太基、高卢的里昂等,也都是著名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市化的运动不仅加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而且也造就了一种建
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使其成为帝国的经济基础。
在都市化的过程中,罗马人在建筑和雕刻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闻名的建筑
物有直径长142英尺的圆屋顶的万神殿,能容纳65000名观众观看角斗比赛的大圆形竞技
场等。罗马人的建筑形式依然保存在中世纪教会的建筑中,直至今日,在西方各国重要
建筑的设计中,罗马风格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以诗人贺拉斯、维吉尔、
奥维德、尤维纳利斯等人为代表的文学成就,以李维、塔西佗等人为代表的历史学成就
,也为12世纪传遍欧洲的文艺振兴提供了必要的精神食粮。遗憾的是,罗马人在科学思
维方面缺乏创造性。但即使如此,也出现了两位杰出的科学家,一位是医学家伽伦(约
130-约201年),一位是数学家、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托勒密,他建立在一个错误前提
基础上的宇宙模式,对中世纪的宇宙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罗马帝国时代的哲学主要体现为晚期斯多亚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塞涅卡(约公元前4-
公元65年)、爱比克泰德(约公元50-138年)、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是晚
期斯多亚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一方面继续崇尚理性传统,但更多地却是关注人的伦理
道德问题,致力于寻求把人从生存的艰苦和邪恶之中挽救出来的方法,指出与真正的理
性相一致的生活才是幸福和美德;但另一方面,宗教神学观念也开始日益得到强化,他
们把神学目的论和伦理道德学说结合在一起,认为神是宇宙万物的理性或秩序,万物来
自神又复归于神。神的意志是人类生活的最高法律,人类的一切善都来自神。整个世界
是一个城邦,属于一个神,一个法律。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儿子,是同一个世界的公民。
人的理性由神流溢出来,因而违背理性就是违背神。晚期斯多亚主义在帝国后期被新柏
拉图主义所取代,其宗教信仰精神进一步为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人物普罗提诺(约公元
205-约270年)发展为宗教神秘主义。普罗提诺尽管依然把人看作是理性的人,但他所
渴望的却是将灵魂与至善即上帝融为一体。这种结合不能靠理智,为此需要的是一种神
秘的飞跃,一种灵魂的净化。认识自然世界和人类事务的价值在于认识上帝。这样,他
使哲学与神学融合起来,把哲学变成为一种达到“至善”的宗教体验。在这里我们可以
看出,古典文明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哲学思考开始逐步让位于宗教信仰,世俗的道德
价值正让位于宗教关怀,人间之国已抬起双目仰望苍穹,罗马世界的文化正在朝着探求
神的方向发展。因此,以理性为主导精神的古典文明随后代之以把信仰作为核心的基督
教文明是有其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原因的。事实上,奥古斯丁正是在接受新柏拉图主义
的神秘主义影响的基础上,确立了早期基督教神学体系,为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奠定了理
论基础。
公元529年查士丁尼大帝下令关闭最后一所雅典学园,这件事标志着古典的希腊罗马文明
的终结。然而,古典文明的遗产却为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中世纪
前期占统治地位的奥古斯丁神学体系奉行柏拉图主义的哲学,中世纪后期占统治地位的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体系则奉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哲学。他们都充分利用了古典文明遗留
下来的理性资源为信仰服务,强调信仰是出发点和目的,理性是手段和途径,确立了中
世纪特有的精神形态――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
--
<<社会契约论>>是一本好书,应当多读几遍
风味的肘子味道不错,我还想再吃它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25.11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0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