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慕尼黑协定》签订纪实(1)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r 19 05:34:45 2000), 转信
1938年 9月29日至30日凌晨,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国家领导人签订了一
项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达成这一协定的是英、法、德、
意四国领导人,他们毫无顾忌地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排除在外。这项协定以他们举行
会议的城市名字命名,在历史上称为《慕尼黑协定》。
希特勒向东扩张的起点
1937年11月 5日下午,柏林举行秘密会议,决定德国未来的政策。参加这次会议
的除了国家元首希特勒外,其他成员大都是军人。有作战部长勃洛姆堡元帅、陆军总
司令弗立契上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空军总司令戈林上将,此外就是外交部长
牛赖特。这个时候,希特勒忠实的外交部长,香槟酒商人出身的里宾特洛甫还没有上
任。
此时,纳粹上台已有五年时间。希特勒认为,在这五年中,德国的实力和军备都
已经取得了在欧洲大陆的领先地位。但是,德国的未来不能靠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方法,
也不能用增加在世界工商业中份额的办法来保证,关键是地域问题,是争取德国“生
存空间”的问题。因此,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扩张德意志帝国的疆界。
会议的结论是,扩张的第一步就要立即调整大德意志帝国,使其扩张到中欧。从
那里,德国就能够取得粮食供应、原料和人力,作为进一步向东——向波兰和乌克兰
富饶的土地进行军事远征的准备。因此必须把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弄到手,作为更
大征服的前提。
1938年3月,奥地利被吞并,成为德国的一个省。
奥地利是在希特勒的武力威胁下被吞并的。同时,这个吞并过程又是以不发一枪
的所谓“和平”方式完成的。对奥地利的吞并使德国的领土扩大了 17%,人口增加了
10%,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了4%~5%,播种面积提高了30%。德国也因此控制了中欧的战
略要地,并且可以在公路、航运、铁路各方面对整个西南欧的交通进行军事上、经济
上的控制,形成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战略包围。希特勒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战略上的成
功,而英、法、美对此除了故做姿态的虚弱抗议之外无所作为。到 4月初,英、法、
美相继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撤回了驻奥地利使馆而代之以驻维也纳领事馆。
软弱的国际反应鼓励了希特勒的野心,他把扩张的下一个目标直指捷克斯洛伐克。而
且,希特勒早已选定就拿苏台德地区日耳曼少数民族问题开刀。
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奥匈帝国的基础上新生的国家。根据《凡尔
赛和约》,战前的奥匈帝国被 6个国家所继承,除奥地利和匈牙利以外,还有新生的
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此外,意大利和波兰也从原奥匈帝国得到了一部分领土。
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1400多万人口中,捷克人和斯洛伐
克人共有950多万。此外,国内还有500多万少数民族,其中又以日耳曼民族为主。当
时,捷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大约 350多万,集中居住在捷西部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区。
苏台德地区位于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边境,是一个浅山区,这里以及周围的山
区在对德防御上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也是捷克久已经营的对德小马其诺防线的一部分。
虽然苏台德区居住着近 300万讲德语的日耳曼人,但在巴黎和会上,捷克斯洛伐
克的创始人,第一任总统马萨里克和当时的外长贝奈斯(慕尼黑协定签订时的捷克斯
洛伐克总统)还是坚持认为,新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需要一道天然的山脉边界作为防
御之用,而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已形成了一个不应拆散的历史的和经济的单位。况且,
他们还强调,由于在许多地区捷克斯洛伐克人和日耳曼人都杂居在一起,所以不能按
照明确的语言界限来划分边界。就这样,马萨里克和贝奈斯赢了这一个回合,将苏台
德区划归捷克。而在得到苏台德区的同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必须正视这一地区复
杂的“少数民族”问题。
当然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日耳曼人除了在历史上曾经作过神圣罗马帝国
的臣民之外,从来没有处于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之下。但是,领土的变更仍然使他们日
耳曼民族属性的认同感受到了冲击。毕竟与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奥匈帝国不同,在捷
克斯洛伐克,他们成了少数民族!
但是,即使这样,在捷克斯洛伐克历史的头15年,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还是很
少制造麻烦的。他们也确实得到了比中东欧其他少数民族较好的待遇。与其他国家里
的少数民族的情况相比,他们的不满情绪是较少的。但是,自从希特勒上台以后,这
种不满的情绪马上就被煽动发展起来。他们以苏台德德意志人党为代表,领导人就是
康拉德·汉莱因。从1933年起,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就开始和德国纳粹党保持联系。并
且接受德国纳粹党的经费。
到1938年的前后,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看起来就更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纳粹党,而
汉莱因也更像一个苏台德地区的“小元首”。就在1938年的 3月,在苏台德区举行的
庆祝奥地利并入德国的游行中,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的党徒们拥向汉莱因的座车,为的
就是哪怕摸一摸车门把手或是车的脚踏板,或抓住他的雨衣或亲他的手。这种场面,
向来只是在德国元首经过时才会出现。
很显然,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和汉莱因是把纳粹德国作为所有日耳曼人的保护者,
而抛弃了对所在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认同。同时,在柏林面前,则又把自己打扮成捷克
境内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的卫士,并继而提出了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要求。这一点正
好和希特勒的扩张政策合拍,为希特勒吞并捷克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元首需要一个契机
在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奥地利之后,希特勒将目光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但元首需
要一个由苏台德人自己发端的契机来执行自己的计划。
1938年 3月28日,苏台德德意志人党的领导人汉莱因被召到柏林,希特勒接见了
他,就在这次会见中,希特勒和汉莱因讨论了新行动的基础。希特勒说,德意志人党
现在必须认识到它已经获得了一个有7500万人的民族(指德国的日耳曼民族)的支持,
7500万人不能容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继续压迫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因此,党(指德
意志人党)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要在伟大的解放戏剧中演好自己的角色。党
的任务是向布拉格政府提出必要的要求,保证党获得它所向往的特权。
心领神会的汉莱因回到他在阿舍的总部后,马上拒绝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关于少
数民族条例的建议。 4月24日,他在卡尔斯巴德(现卡罗维发利)提出了苏台德地区日
耳曼少数民族的“合理要求”——卡尔斯巴德纲领。这个纲领不仅包括了苏台德区德
意志人自治的苛刻条件,而且为进一步向捷提出领土要求打下了基础。它的要点主要
包括:不承认德意志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地位,要求德意志人和捷克人完全
平等;通过立法在苏台德地区建立一个德意志区,实行完全自治;德意志区全部官职
由德意志人担任;结束苏台德德意志人自1918年以来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释放纳粹
政治犯等等。而且,汉莱因还在以后的讲话中表示,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完全改变其与
法苏结盟的对外政策,废除它同法国、苏联所签订的盟约,转而完全依附于德国。汉
莱因明确提出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必须完全改变其对外政策”。因为他认为“
捷克迄今为止的外交政策已把该国置于与日耳曼民族为敌的地位。”
对于元首来说,这些“合理要求”是由捷克斯洛伐克日耳曼少数民族自己提出的
而不是由德国直接提出来。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一旦布拉格政府拒
绝这些要求,他就成功了。他就可以以“所有日耳曼人的保护者”的身份出现,他就
可以达到既定目标。事实也正是这样发展的。
但是,对于捷克斯洛伐克来说,它是无法同意这样的纲领的,哪怕是作为谈判的
基础。正如一个研究慕尼黑协定的专家所评价的:任何政府都不会心甘情愿地欢迎特
洛伊木马进入它的城内,而且还要喂它草料。
布拉格在苏台德区德意志人自治的问题上所能作出的让步不能使柏林满意,这是
希特勒早已预料到了的。何况他的野心也决不仅限于苏台德区。因此,在 3月末苏台
德区的问题首次冒出来之后,德国就一直没有放弃对捷克进行军事占领的决心和准备。
而且,从 5月以后,希特勒在德、捷两国边境集结军队的意图和行动都日益明显和加
强,中欧的局势紧张起来。
中欧的紧张局势使英、法领导人如坐针毡。
--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