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慕尼黑协定》签订纪实(3)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r 19 05:36:33 2000), 转信
从伯希特斯加登到哥德斯堡再到慕尼黑
英、法的绥靖主义者是早已决定不惜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避免与德国冲突
了。
9 月13日,法国内阁开会讨论形势,认为法国不能冒与德国武装冲突的危险,他
们宁肯把防止战争的担子都推给英国。达拉第亲自约见了英国大使,吁请英国首相火
速同希特勒谈判。
希特勒接受了张伯伦关于立即商谈,“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的要求,地点就选
择在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的别墅。
元首甚至傲慢地不肯在德国境内选择一个距离伦敦较近的地点。而张伯伦也毫无
怨言地以69岁高龄第一次长途乘坐飞机,历时 3个小时于15日到达伯希特斯加登。并
且从这里带回了希特勒要求的、按照民族自决使苏台德德意志人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
克的基本原则。
张伯伦返抵伦敦后,立即同法国政府共同起草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后通牒条款,
并于9月19日送至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最后通牒声称,捷克斯洛伐克如果不立即把主要是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割让给德
国,“和平的维护和捷克斯洛伐克切身利益的安全,便不可能获得切实的保障”。
英、法政府表示,在捷克斯洛伐克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后,它们同意参加对捷克
斯洛伐克新疆界的国际保证。但同时,他们也直接威胁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不改变
态度,法国“将不履行它的条约义务”,英国也将“置身事外”。
无可奈何之下,9 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照会英、法政府,声称“捷克斯洛
伐克政府为时势所迫,不得不对这种毫无商量余地的劝告表示让步,只好以沉痛的心
情接受法、英两国的建议”。
见奈斯总统在向国民演讲时悲愤地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被抛弃了。”
第二天,张伯伦就带着以此为基础的英、法两国建议,再次飞到德国,在哥德斯
堡和希特勒第二次会谈。但是,希特勒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希特勒说:“我极其
抱歉,所有这一切已经不再有用了。”他接着提出了新的要求:德意志族占居民 50%
以上的地区,由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德意志族不占居民多数的地区,应由“公民投票”
决定其归属;同时还要捷克斯洛伐克满足匈牙利和波兰所提出的领土要求。
张伯伦不能不对希特勒的出尔反尔、贪婪蛮横感到震惊和气愤,他尤其害怕德捷
冲突会把英法卷入战争,并且担心他以个人名誉担保要维护和平的努力失败。因此他
答应把希特勒的新的苛刻条件转交给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从伯希特斯加登到哥德斯堡,希特勒步步进逼。他的贪婪、讹诈在整个欧洲引起
了强烈反应。
捷克斯洛伐克全国掀起了抗议的浪潮,要求政府抵抗侵略。25日,捷克斯洛伐克
驻英公使向英国首相递交了拒绝照会,随后发布了动员令。
苏联政府在 9月20日、22日和23日多次声明,苏联将按照互助条约的规定承担义
务,对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有效的援助。为此,苏联在西部集结了30个步兵师,并且命
令空军和坦克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25日,法国政府宣布,如果捷克斯洛伐克遭到攻击,法国将履行法捷条约的义务
向捷提供援助,并于27日宣布部分动员。
在国内外反对意见的压力下,张伯伦也不得不向希特勒发出“警告”:“法国政
府已经通知我们,如果捷克人拒绝那份备忘录,而且德国向捷克斯洛伐克进攻,他们
就要履行其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要是法国军队因此而转为与德国交战,我们
觉得有义务支援他们。
欧洲的局势又紧张起来。
在紧张之中,希特勒一方面对捷克斯洛伐克及其领导人大肆攻击、谩骂和威胁,
并且蛮横地限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必须在9月28日下午2时以前接受德国的要求,另一
方面又别有用心地对英法摇动橄榄枝,声称德国并不希望和英、法打仗,并感谢张伯
伦争取和平的努力,重申这是他在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而张伯伦在从哥德斯堡回来之后,仍执意向希特勒退让。他表示:“不论我们多
么同情一个强邻压境的小国,我们总不能仅仅为了它的缘故就不顾一切地把整个大英
帝国拖入一场战争。”因此,他两次致电贝奈斯,要求捷方接受德国人对苏台德区“
某种有限度的占领”。他还威胁说:“这个计划如果不被采纳,取而代之的就只有武
力入侵、武力肢解这一条路。”
就在这种微妙的情况下,德国的法西斯朋友出来救场了,墨索里尼提议,召开一
个有英、法、德、意四国参加的国际会议。
9 月28日,希特勒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发出了邀请。29日,张伯伦第三次飞往
德国,在慕尼黑同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讨论肢解捷克斯洛代克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也就在28日这一天,苏联政府也提出了建议,立即召开国际会议,
讨论防止侵略和避免新的大战的措施。但是,无论在英国还是在德国心目中,都在有
意地排除苏联,不让它参与解决欧洲的政治问题。
几家欢乐几家愁
四国领导人在慕尼黑的谈判几乎没有什么好谈的,协定是完全按照希特勒的要求
作出的。
捷克斯洛伐克作为当事国,它的代表也被召到了慕尼黑,但是,却一直被排斥在
会议之外。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之一马萨里克博士就当时的情况写道:“晚上10点(9月29日),
霍拉斯爵士(英国代表)把新计划的要点告诉了我们,并交给我们一张地图,上面标明
了将要立即被占领的地区。我提出了反对意见,对此他两次斩钉截铁地说,他对于他
所讲的话,没有什么可补充了。我们就对于我们来说极为重要的那些地方和地区发表
了意见,他对这些意见毫不注意。最后,他回去开会了。”
会议结束后,在30日凌晨大约两点一刻,在摄政宫饭店张伯伦房间里,张伯伦和
达拉第向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宣布了他们同希特勒达成的协定。
马萨里克博士后来在他的文章里描述道:“一个法国人用一种十分粗暴的态度向
我们解释说,这是一项无权上诉、也不可能改变的判决。”
面对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很清楚,1918年边界所确定的捷克斯洛伐
克共和国已不复存在了。
但是,其他国家的反应却与此完全不同。在布拉格正在发表公告时,在别处则是
一片欢欣鼓舞的景象。
在慕尼黑四季饭店,法国代表团一大早就被一大群人吵醒了。这些就要去上班的
人说,他们曾“非常害怕”,但是,现在他们只有一个想法:“不会打仗了。”他们
向达拉第发出了阵阵欢呼。当然,他们欢呼的还有德国的胜利。
在法国,当达拉第总理在机舱门口出现的时候,他望到的是一片真正的欢呼的海
洋,人群不断高呼“和平!和平!”、“达拉第万岁!”、“和平万岁!”、“法兰西万
岁!”站在拉斐特美术馆阳台上的姑娘们不断挥动着她们手中的小国旗。
在意大利,墨索里尼的专车是穿过勃伦纳山口回国的,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伯
爵记载说:“从勃伦纳到罗马,领袖受到的上自国王,下至农民的欢迎,是我从未见
过的。”
在英国,在赫斯顿机场,等待张伯伦的首先是国王乔治六世陛下的邀请:
“我派我的宫廷大臣送这封信给你,问你是否可以直接到白金汉宫,以便我可以
亲自向你表示我的衷心祝贺,祝贺你对慕尼黑的访问成功。”
“同时,这封信向你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由于你的耐心和决心,你赢得了整个帝
国的同胞的永恒感激。”
张伯伦后来向他的姐姐叙述了伦敦群众的热烈情绪——几乎是狂喜:
“甚至报纸上的描述也并不能使人想象出在我从赫斯顿机场乘车前往白金汉宫的
途中的场面。从头到尾,人们都夹道欢迎,各个阶层的人喊得嗓子都哑了,有人跳在
汽车的踏脚板上,靠着车窗,向车里伸出了他们的手,想要同我握一握。”
在唐宁街10号,首相挥动着他和希特勒签署的文件,对群众说:“我的好朋友们,
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二次从德国回到唐宁街,带回了体面的和平。我相信这是我们的
时代的和平。”而下面的街道上则响起了“善良的老维尼尔”的喊声。
这真是一种残酷而短视的欢乐。
《慕尼黑协定》实际上宣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死刑。使这个国家不但丧失了将近
1/5的领土、大约1/4的人口和 1/2的重工业实力,而且还打乱了它的整个铁路运输、
公路交通、电话电讯系统,使它丧失了重要的防卫屏障。在协定签订之时,希特勒就
制订了“清算捷克斯洛伐克残余部分”的绝密计划。在不到 6个月之后,这个协定就
和捷克斯洛伐克一起不复存在了。它被签字人之一的希特勒亲手撕毁。
《慕尼黑协定》对德国来说不但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巩固了希特勒在国
内的政治地位,造成了一种所谓“元首是一位征服者、英雄式的人物”的形象,大大
提高了希特勒个人独裁的权力和威望。
《慕尼黑协定》使英、法本身也受到沉重打击。英国出卖了他所谓的“遥远的国
家”,法国抛弃了自己的盟国。这使本来依附于英法的欧洲中小国家加剧了对英法的
离心倾向。此后,法国的同盟体系全盘瓦解,它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受到彻底动摇,给
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慕尼黑协定》使希特勒看透了英法的虚弱,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横行于欧洲大陆。
《慕尼黑协定》给了苏联所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一击。张伯伦对德国的绥
靖政策使斯大林对英法将法西斯祸水引向东方的企图不能不有所警惕。因此,说一年
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订立没有受到《慕尼黑协定》的影响是不客观的。
邱吉尔在同张伯伦就德捷问题进行争吵时曾经说过一句一针见血的话,可以作为
对《慕尼黑协定》的最好评价: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
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慕尼黑协定》本身是个短命的条约,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对于现代人来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风起云涌般疾变的形式下家喻户晓的许多事件和词汇,都早已
从他们所熟知的国际政治词汇中消失了。比如德奥的合并、第五纵队、吉斯林和贝当
的背叛以及租借法案等等。但是,慕尼黑和绥靖这两个带有贬义的词却流传下来,仍
然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使用。
--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