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寄] 第二十四章约维安的当选。尤利安之死及其 buck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19日16:47:13 星期天),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ldwolf 的信箱 】
【 原文由 wolfinmoon.bbs@ytht.net 所发表 】
发信人: buck (媚羊), 信区: To_Be_Continued
标  题: 第二十四章约维安的当选。尤利安之死及其反响。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Sat Jun 16 10:22:59 2001), 站内信件

    第二十四章约维安的当选。尤利安之死及其反响。

    在与波斯的交战中,尤利安取得一定的胜利。然而他却被迫撤退,在底格里斯
河对岸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中,他身受重伤。他于363年6月26日去世。

    约维安的当选基督教的胜利以及帝国的巨大灾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应由尤
利安自己负责,因为他竟没有想到,为了实现自己未完成的计划,及时公正地选定
一个合作者和继承人。但属于康斯坦提乌斯·克洛卢斯皇族的仅只剩下他自己一人
了。

    而且如果他认真考虑要在罗马人中挑选一个最高尚的人来让他穿上紫袍,挑选
的困难,舍不得让人分享自己的权力,害怕选中的人忘恩负义,还有很自然的,自
信很健康,年纪很轻,前途还大有可为的种种考虑都会动摇了他的这一决心。他的
突然死亡使帝国忽然无主,也没有一个继承人,从而使国家处于自戴克里先当选以
后80年来从未经历过的混乱和危险之中。在一个几乎早已忘掉什么纯粹的高贵血
统的政府中,高贵出身已无关紧要,所居职位的高低不过是暂时现象,难以作准;
那么可以有希望登上空出的皇帝宝座的人便只能凭别人心目中的个人才能或是否有
希望受到人民的爱戴了。但当时一支饥饿的军队处于野蛮人四面包围之中的实际情
况使人不得不尽快结束这段痛苦的、细加斟酌的时间。在这可怕的痛苦环境中,已
死的皇帝的遗体按照他的遗愿如仪涂抹上香膏,然后在黎明时分,几位将军召开了
军事内阁会议,在会上决定邀请军团司令官、骑兵和步兵的官员一起来协助工作。
而在当天夜里会议之前的三四个小时里,各种勾心斗角拉帮结派的活动可是一刻也
没有停止;因而在大会上有人一提出一个皇帝的人选,宗派斗争马上便会搅得会议
无法进行。

    维克托和阿林泰乌斯纠合起当初君士坦提乌斯宫廷中的旧人成为一派;而尤利
安的朋友们则集中在高卢领袖达伽莱孚斯和涅维塔的周围另成一派;由于这两大派
的特性和利害关系互相敌对,执政的纲领互相敌对,甚至宗教原则也是如此相互敌
对,它们之间的不和有可能会导致最严重的灾难性的结果。而唯一能弥合它们的分
歧,使它们能同意同一候选人的便只有品德高尚的塞卢斯提了;如果不是他十分坚
决,谦虚而诚恳地一再称自己年高体弱,实难当此重任,这位德高望重的禁卫军卫
队长肯定马上会被推选为尤利安的继承人了。

    那些将军们对他的推辞颇感到吃惊和不解。也不免很愿听听一位下级军官的可
行的建议。他劝他们应该像皇帝因故不在时的情况一样进行工作;应该尽自己的一
切能力使这支军队摆脱目前的困境;然后,如果他们还能够幸运地到达达科米底亚
境内,他们可以再本着团结的精神共同商讨,选举出一位合法的君主来。在他们正
进行辩论的时候,有几个声音向当时最多不过算得是内廷侍从头儿的约维安高呼皇
帝和奥古斯都。在一片混乱中,这称呼立即传到在帐篷四周站岗的卫兵口中,并在
短短的几分钟内传到了最远地方的军营。这位新皇帝为自己的好运深感意外,匆匆
穿戴上皇帝的服饰,对着他刚刚还在求他们照顾并保护他的将军的面前宣誓效忠。

    约维安的最突出的一个条件是他的父亲瓦罗尼安伯爵的功绩,他曾长时间为国
效力,后来光荣退休,一直过着安闲生活。他的儿子自由自在作为一个不为人知的
列兵,一味嗜酒和追逐女人,不过大家知道,他却也始终未离开一个基督教教徒和
士兵的本份。在那些引起人的羡慕和嫉妒的出尽风头的特点方面,约维安虽无明显
表现,但他的朴实的外貌、愉快的性格、随和机灵的谈吐,却使他赢得了他的战友
们的好感;而两派的将军们对于这个不曾被自己的敌人的计谋操纵,纯粹由群众选
出的人物也便都默认了。这一意想不到的一步登天的际遇所引起的骄傲情绪,当时
就被就在当天随时都可能结束新皇帝的性命和统治的正当恐惧所冲淡了。情况紧迫
的呼吁声全都只能立即听从;约维安在他的前任去世不过几小时之后发布的第一道
命令是,进行一次唯一可能使罗马军队从实际困境中解脱出去的行军。

    敌人的尊重的最真切的表现莫过于他的恐惧;而恐惧的程度又可以从他在庆贺
脱身时的欢欣程度中准确地衡量出来。一个逃兵向沙普尔军营报告尤利安已死,这
个大受欢迎的消息立即使那位沮丧的君王忽然感到胜利在望了。他立即派遣他的皇
家骑兵队,也许就是那一万神兵,作为追击部队的后续增援部队;他把他派出的全
部兵力一起压向罗马军队的后卫。罗马军的后卫完全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以戴克里
先和他的善战的同僚们的名字命名的几个著名的罗马军团被敌人的大象冲散、践踏
;三位护民官在企图阻止他们的士兵逃跑时送掉了性命。最后战斗终因罗马士兵的
坚决奋战而有了转机;波斯军队由于人员和大象伤亡惨重被迫后退,罗马军队在酷
暑中经过整整一天的行军和战斗,终于在天晚时候到达底格里斯河岸泰西封上游约
100英里的萨迈拉。第二天,野蛮人再次对行进中的军队进行骚扰,却袭击了安
置于一深山幽谷中的约维安的营帐。波斯的弓箭手从山上侮辱、骚扰疲倦已极的罗
马军团的士兵们,一支亡命冲进禁卫军守护的门户的骑兵队,在一阵混乱的厮杀后,
在皇帝的营帐旁边被完全打散。当天晚上,卡尔克的营帐完全靠底格里斯河上的大
坝作为保护工事,罗马军队尽管不断受到追击的萨拉逊人的令人厌烦的骚扰,在尤
利安死去后仍在杜拉扎下营帐达4天之久。这时底格里斯河还处在他们的左面;而
他们已弹尽粮绝,濒临绝望的境地;一些急躁的妄以为帝国的边界就在前面不远的
士兵向他们的新君王提出准许他们冒险渡河的要求。约维安与他的一些最有头脑的
官员力图阻止他们的这种冒失行动,告诉他们即使他们确有能力、有勇气渡过这条
深不可测的急流,他们也只会赤身裸体、毫无抵御能力地落入已占据对面河岸的野
蛮人手中。但在他们的一再请求之下,他只得勉强同意由500名从小便熟悉莱茵
河和多瑙河水性的高卢人和日尔曼人作这一冒险尝试,以便为全军作个榜样或向全
军提出一个警告。在那个寂静的夜晚,他们游过了底格里斯河,袭取了一个没有戒
备的敌军岗哨,等天一亮便在彼岸发出了表明他们的勇气和幸运的信号。这项尝试
的成功使约维安立即听从了他的几位建筑师的建议,他们说,他们可以用充气的羊
皮、牛皮等连接起来,上面再铺上泥土和木柴便可以在河上建起一座浮桥。无比重
要的两天的时光花费在这无效的劳动上;已经每日忍受着饥饿苦难的罗马人这时只
能绝望地观望着底格里斯河前面的野蛮人,他们的兵力和决心都随着皇家军队的苦
难的加深更为增加了。

    处在这种无望的境地中,罗马人的已完全崩溃的意志忽然在一阵和平的呼声中
又复苏了。在沙普尔心中一度出现的狂妄想法很快消失了;他十分不安地看到,在
多次胜负难分的较量中,他失去了他的最忠实、最勇敢的高级官员,他的最勇敢的
部队和他的大部分大象部队,而且这位经验丰富的君王也惧怕挑起殊死的抵抗、惧
怕命运的无常、惧怕罗马帝国竭尽全部兵力,前来解救尤利安的继承者,或甚至为
他复仇。苏雷纳斯本人带领另一位波斯总督来到了约维安的营帐,声称他的君主宽
大为怀,将不反对在他将提出的一定条件下同意给恺撒和他的已被俘虏的残余部队
留一条生路;并放他们回去。生还的希望立即瓦解了罗马人的斗志,皇帝在他的军
事会议的建议下和士兵们的呼声中不得不同意接受和平协议;他立即派出禁卫军卫
队长萨卢斯提和阿林泰乌斯将军一起前去听取大国王的意见。而这位狡猾的波斯人
却寻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制造新的问题,要求进一步解释,提出某种变通办法,
从他们已经同意的条款中后退,提出更高的要求等等,就这样使尽谈判的手段,足
足拖延了4天时间,以致耗尽了罗马军团仅存的一点给养。如果约维安能够采取大
胆而慎重的步骤,他应该毫不松懈地继续他的行军,议订和约的进程必会暂时阻止
野蛮人的进攻;那么在这四天时间里,他可能便已安全到达相距仅一百英里的忠心
的科尔杜恩省了。

    这个优柔寡断的皇帝,不知道冲破敌人的计谋,却一味地耐心等待命运的安排,
最后不得不完全接受了他已无力拒绝的屈辱的和平条件。原由沙普尔的祖父割让给
罗马的底格里斯河以南的五个省份又归还给了这位波斯君王。他就凭一纸文书马上
得到了坚不可摧的尼西比斯城,这座城曾经受住了他的三次大军压境的围攻。辛加
拉和摩尔人的城堡这些美索布达米亚的最坚强的据点,也都一并从罗马帝国的疆域
中被分割出去。当时还作为一个优惠条件,容许这些要塞的居民在撤离时带走自己
的财产,但这位战胜者强硬地坚持罗马人必须永久放弃亚美尼亚国王和王国的要求。
这两个敌对国家签订了长达30年的和平,或更应说是停火协议;并为保证信守条
约进行隆重的宣誓和宗教仪式;同时双方还交换了特殊地位的人物充当人质,以保
证协议条款的执行。

    那位安条克诡辩家利巴纽斯愤怒地看到他的英雄的权杖落入一个软弱的基督教
继承人手中,不禁公开表示,他认为沙普尔的温和态度实在令人钦佩,他竟然仅从
罗马帝国割去这么小一块地方就满足了。他还说,如果他把自己的狂妄的领土要求
一直扩展到幼发拉底河畔,他保险不会遭到拒绝的。

    而且即使他确曾要把奥龙特斯河、库努斯河、桑迦阿里乌斯河,甚至色雷斯的
博斯普鲁斯作为波斯的边界,约维安宫廷中也一定不乏向这位懦弱的君主保证剩下
的国土仍完全足以满足他的权势和奢侈的要求了。对于这种恶意的讥讽,我们虽不
能完全接受,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一如此屈辱性的条约所以会顺利签订,的确与约
维安的个人野心有关。这位没没无闻的侍仆头目凭运气,而非凭才能一举登上了皇
帝的宝座,迫不及待地要从波斯人手中脱出身来,以便他能阻止统率着美索不达米
亚军队的普罗科皮乌斯的阴谋计划,并使他能在那些对这次在底格里斯河畔的军营
的混乱中匆匆进行的选举尚一无所知的军团和省份中,也建立起自己的胜败难卜的
统治。于是,同在这条河的附近,在距离要害地点杜拉不远的地方,10000名
希腊人,没有将领、没有向导、没有给养,就这样,在距离他们的家园1200多
英里的地方被完全抛弃掉,任凭一位得胜的君王去处置。他们的行动和胜败结果的
不同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性格,而非他们的处境。他们拒绝恭顺地把自己的命运交托
给一个个人,让他凭他个人的见解去做出决定,这些希腊人的联合会议完全表现出
了一次群众大会的慷慨激昂的情绪,在那一会议上,每一个公民的思想中都充满了
对荣誉的热爱、对自由的自豪感以及对死亡的藐视。他们很清楚自己在武器和训练
方面都优于野蛮人,他们不能甘心屈服,他们决不投降,一切困难都可以依靠他们
的耐心、勇敢和军事技术得到克服;这值得怀念的万人大撤退完全暴露出并嘲弄了
波斯王国的虚弱。

    作为作出屈辱性让步的代价,罗马皇帝也可能曾提出为他的饥饿的部队提供足
够的食物,容许他们通过波斯人架设的桥梁渡过底格里斯河等要求。但看来如果约
维安敢于提出这种合法合理的条款,也一定遭到了这位曾宽宏大量饶恕他的国家的
入侵者不死的傲慢的东方暴君的严厉拒绝。萨拉逊人不时阻截掉队的罗马士兵,但
沙普尔的官兵们却信守停火协议,并容许约维安寻找最合适的地点渡河。从大火中
救出的他的船队中的几条小战船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靠这些小船皇帝和他的亲信
们被首先渡过河去,然后,经过多次往返,把大部分官兵都渡了过去。但是,由于
每个人都为自身安全担心,又害怕最后被抛弃在敌区的岸边,有些士兵等不及行动
迟缓的船只,冒险靠一些轻巧的竹篱或充气的牛皮渡河,在他们后面还拽着他们的
战马,企图这样游过河去,有一些成功了。但进行这种大胆冒险的人有许多被大浪
吞没;还有很多被湍急的水流裹挟而去,最后成了贪婪、凶残的野蛮的阿拉伯人的
送上门的猎物;部队这次渡过底格里斯河所遭受的损失不亚于一天战斗的伤亡。在
罗马军队全部到达西岸以后,他们算是摆脱掉了充满敌意的野蛮人的追击;但在穿
过美索不达米亚200英里的大平原的艰苦行军中,他们又忍受了极度的饥渴的折
磨。他们必须横穿一片绵延70英里的沙漠,一路看不见一叶绿草或一眼甘泉,而
另外那些冷漠的荒凉地带则从未出现过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的足迹。军营中如能发
现少量的面粉,每20镑便有人抢着花10块金子买去,部队的运载的牲畜早都被
杀来充饥,沙漠上随处可见罗马士兵丢弃的武器和行囊,他们的破烂不堪的衣服和
面黄肌瘦的容颜充分表现出他们过去的苦难和实际痛苦。在部队还远在吾珥城堡时,
有人带着少量给养前来迎接;由于这件事表明了塞巴斯蒂安和普罗科皮乌斯的忠心,
因此这点给养愈显得令人感激。皇帝在提尔萨法塔非常亲切地接见了美索不达米亚
的几位将军,这支曾经十分兴盛的部队的残余人员现在终于能在尼亚比斯城下好好
休息一阵了。约维安的信使早已用恭维的言辞向国人宣布了他的当选,他的和约和
他的归来,并说这位新君已采取了最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欧洲部队和各省对他的忠
诚,办法是把军队指挥权交给了那里的官员,这样他们出于利害或思想倾向方面的
动机必将坚定地支持他们的恩主的事业。

    早先,尤利安的朋友们曾满怀信心地宣称,他这次远征必将取得胜利。他们因
而一厢情愿地相信众神的神殿将堆满东方掳掠来的战利品,整个波斯将成为由罗马
法令和行政官员统辖的一个处于附庸地位的省份;野蛮人将改着他们的征服者的服
饰,采用他们的习俗和语言,而且阿克巴塔纳和苏撒的年轻人都将拜希腊老师,学
习艺术和修辞学。尤利安的军事进程中断了他与帝国的联系,而他渡过底格里斯河
以后,他的那些拥戴他的臣民便对他们的君王的命运和前途一无所知了。他们对胜
利的美好的幢憬不幸被皇帝已死的传说搅乱;直到他们对这一传说不能不信的时候,
他们仍一直坚持对这个重大噩耗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约维安的信使开始散布有关议
和的明智和必要性的似是而非的说法,但更为响亮和真实的传闻的声音却明白告诉
他们新皇帝如何丧权辱国,并透露出了他所接受的屈辱的条约内容。当人民得知尤
利安的卑贱的继位者断送了当年伽勒里乌斯一战而胜取得的五个省份,并毫不知耻
地把东部诸省的重要城市、最坚强的堡垒尼西比斯都拱手奉献给了野蛮人,心中无
不充满震惊和悲伤、愤怒和恐惧。一个深刻和危险的问题,在公众信念已变得和公
众的安全不能相容的时候,人民还应不应该坚持那种信念,在人民的谈话中不时引
起激烈的争论,更有些人抱着一种希望,相信皇帝会玩弄一次光辉爱国主义的背信
弃义的活动,以为自己的贪生怕死的行径赎罪。罗马元老院的顽强精神一向拒不承
认罗马军队在被敌人俘虏后会被迫接受不平等的条款,如果为了维护帝国的尊严确
有必要将一位有罪的将军交给野蛮人去处置,约维安手下的臣民中绝大多数都将接
受古代的先例,欣然默许。

    但这位皇帝,无论他在宪法上的权力应有何种限制,他却是这个国家的法律和
军队的绝对主人,当初迫使他签订和约的动力现在照样逼迫他履行协议。他一心急
于牺牲掉几个省以换取帝国的安全,而那些可尊敬的宗教和荣誉的名称全不过用来
掩盖约维安内心的恐惧和他的野心而已。尽管尼西比斯居民理所当然地一再请求他
住下,谨慎和体面都不容许这位皇帝住进尼西比斯的皇宫;在他到达的第二天早晨,
波斯的特使宾涅塞斯便进入了皇宫,从阁楼上扬起了伟大国王的旗号,并以他的名
义宣布不服从者将处以流放或苦役的残酷刑罚的条例。在这个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之
前,还一直唯愿他们的君王能保卫他们的尼西比斯的绝大部分市民这时都匍伏在他
的脚下。他们恳求他不要抛弃他们,或至少不要把这个忠诚的殖民区就这样交给盛
怒之下的野蛮人的暴君,他由于曾在尼西比斯的城下连续三次进攻受挫已气得快发
疯了。

    他们仍然有武器,也有勇气,逐出入侵他们国家的敌寇,他们只求皇帝允许他
们用自己的力量进行自卫,一旦他们获得独立自主能力,他们仍会恳请恩准作为他
的臣民。他们的慷慨陈词,他们的合情合理的言论和眼泪全都无济于事,约维安显
得有些语无伦次地一味强调他已发过誓,无法更改;当他带着几分勉强接受下一顶
金王冠的礼物时,市民们完全看清一切已决无希望,他们的一个代表叙瓦努斯忍不
住叫道,“啊,皇帝陛下,但愿您统治下的所有城市都会这样为您加冕!”在短短
的几周时间内约维安便俨然摆出了君主的架子,他对自由十分反感,对真理更是厌
恶;根据他的推断,人民的不满情绪可能使他们投向波斯政府,因而他发布了一项
敕令,限所有的人在三天之内离开这座城市,否则将被处以死刑。阿米阿努斯曾用
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当时普遍感到万分绝望的情景,仿佛一切都是他以无比同情
的眼光亲眼所见。年轻的战士们怀着愤怒和悲伤的心情离开了他们曾全力保卫的城
池;哀悼死者的人们来到儿子或丈夫的坟前最后挥洒几滴告别的眼泪,他们眼看便
将落入野蛮的新主人手中惨遭亵渎了。上年纪的人亲吻他们家的门坎,抓住自己的
屋门不放,因为就在这里他们曾度过他们的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童年。大路上挤满了
悽悽惶惶的人群,在这人人难逃的灾难中,什么地位高低、男女之别、长幼之分,
全都不复存在了。每个人都尽最大力量要带走可以带走的自己的家产,但由于不可
能马上弄到足够的马匹或车辆,他们还是不得不把绝大多数的值钱的家产都扔下。
约维安的无动于衷的冷酷似乎更加重了这些不幸的逃亡者的苦难。他们终于在阿弥
达新建的住处呆下了;这座新兴的城市现在由于这数量可观的大批殖民者的来临而
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光辉,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首府。对于辛加拉和摩尔人的城堡,
皇帝也下达了同样的疏散命令,同时下令将底格里斯河以东五省归还波斯。沙普尔
对这次胜利所带来的荣誉和果实十分高兴;而这次屈辱性的议和则被正当地视为罗
马帝国走向衰亡的重要转折点。

    在约维安以前的统治者有时也曾放弃过对一些边远的、无利可图省份的主权;
但自从建立罗马城以来,罗马的守护神,守卫着共和国疆界的护界神,还从未曾在
进逼的敌人的战刀的威胁下后退过。

    尤利安之死及其反响约维安在履行了人民的呼声几乎要迫使他违反的协议之后,
他匆匆离开了这迫使他蒙受羞辱的地方,带着他的全部朝臣,前往安条克去享受奢
侈的生活。他完全没有考虑宗教热情的巨大力量,只是从人性和感激的思想出发,
向已死的君王遗体表示了最后的一次尊崇;因为失去亲人而真正十分痛苦的普罗科
皮乌斯,在要让他护送灵柩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免去了他对军事上的指挥权。尤
利安的遗体被从尼西比斯运到塔尔苏斯,一路行进缓慢,共用了15天时间,在队
伍走过东部各城市的时候,同时受到敌对两派的痛心的哀悼和破口大骂。异教徒早
已把他们的这位可爱的英雄归入由于他的力量才得以享受人间香火的众神之列,而
基督教徒们的咒骂声则直将这位背教者的灵魂追入地狱,将他的躯体送入坟墓。一
派人痛心他们的祭坛将面临毁灭,而另一派人则欢庆可喜教会又将获得解放。基督
教徒们用傲慢的含糊的曲调欢呼,早就悬在尤利安的头上的神圣的复仇之剑终于落
了下来。

    他们宣扬说,这位暴君之死,就在他在底格里斯河对岸咽气的时候,埃及、叙
利亚以及卡帕多西亚的圣徒们就已得到了神的启示;他们还不承认他是死于波斯人
的箭下,却说这一英雄壮举乃是出自某位不为人知一心向主的凡人或神人之手。这
个极欠考虑的论断却立即被不怀好意或出于轻信的敌对派接了过去,他们有的盲目
地跟着喊叫,有的公然断言,教会的领导人指使并领导了这次出于宗教狂热的谋杀
活动。尤利安死去十六、七年以后,利巴纽斯还在他呈提奥多西乌斯皇帝的一篇公
开文告中,严肃而激烈地提出这项指控。他的怀疑并没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我
们也只能因这位安条克的诡辩家对他的死去已久的朋友所表现的一片赤诚表示钦佩
而已。

    按照古老的习俗,罗马人在举行葬礼以及祝捷大会时,赞美声应用一些讽刺和
嘲笑声加以冲淡,在盛大的表现生者或死者荣耀的庆典上,也应将他们的缺点暴露
于世人眼前。这一习俗在尤利安的葬礼上可是充分体现出来了。那些对他向来轻视
和厌恶戏剧表演十分痛恨的喜剧演员们在基督教教徒观众的掌声中,生动而夸张地
表演了这位已死的皇帝的种种错误和愚蠢行为,他的多变的性格和独特的处世态度,
为滑稽和讽刺性的表演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施展他的超人的才能方面,他常常忘了
自己的高贵地位和尊严。亚历山大一变而为狄奥根尼斯——从哲学家又降而为传教
士。他的纯真的品德被极度的虚荣心所玷污;他的迷信思想扰乱了伟大帝国的平静
并危及其安全;他那动辄大发脾气的作法,看上去似乎是费尽心机有意装出,甚至
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实在应该尽力收敛。尤利安的遗体被埋葬在西利西亚的塔尔苏
斯;但他的位于该城中寒冷而荒凉的库努斯河畔的庄严的墓地却为那些对这位故去
的特殊人物十分爱戴的忠诚的朋友们所不善。那位哲学家曾表明他们合情合理的愿
望,柏拉图的门徒可能应该安息在学院的园林之中,而那位军人却又用更响亮的声
音喊道,尤利安的骨灰应该在战神的土地上,在古罗马高尚品德的丰碑中,与恺撒
的骨灰混合在一起。在全部帝王史中像他这样具有多方面成就的皇帝实不多见。



--
☆ 来源:.一塌糊涂 BBS ytht.net.[FROM: buck.bbs@ytht.net]
--
※ 转寄:.一塌糊涂 BBS ytht.net.[FROM: 202.118.224.14]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2.3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