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何时了啊何时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西罗马帝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历史考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30 14:42:57 2006), 转信

杜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2

世界史20040 

【作者简介】零陵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006

    杜平(1964-),男,湖南祁阳人,湖南零陵学院教授,从事世界史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战争的破坏,统治者的榨取,致使地力衰竭,发生粮荒。滥伐森林,导致水
土流失, 进而引发瘟疫横行,人口减少,这一切成为西罗马帝国衰亡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英文摘要】The devastation of wars and extortion of the rulers caused soil 
fertilit y exhaustion and famine;deforestation leaded to soil erosion,and 
then br ought about plague popularity and population decrease.All these 
remained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causes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Western Roman Empire.

【关 键 词】西罗马帝国/地力衰竭/水土流失/衰亡/Western Roman Empire/Soil 
fertility exhaustion/Soil erosion/Decline and fall


【正 文】

    [中图分类号]K5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4)02-0016-03

    古代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以罗马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并通过一系列对外侵略扩张
 ,公元前27年,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
 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以新都拜占廷为首都,西罗马仍以罗马城为首都。然而,476年
 西罗马帝国就灭亡了,而东罗马帝国至1461年才灭亡。

    西罗马帝国为什么较早就灭亡了呢?前苏联史学家马什金认为:“古典世界灭亡的原
因 必须在社会关系的变迁中去寻找,罗马国家内在矛盾的发展,引起奴隶和隶农的革命
运 动,革命运动促使劳动者的奴隶制形式趋于消灭。如果革命把奴隶主力量削弱了,罗
马 帝国已经抵挡不住蛮人部落的攻击,西罗马帝国就在奴隶的起义与野蛮人的入侵之下
灭 亡了。”[1]仅从社会革命这一角度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不够的,事实上,
帝 国的灭亡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综合性结果。正如有学者指出:“没有任何一种单
一 的解释足以说明罗马衰落的原因: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2 ]其中生态环境恶化(地力衰竭、水土流失)是西罗马帝国衰亡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本
文 拟就西罗马帝国生态环境恶化作一番历史考察。

    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是指地力衰竭和水土流失。造成地力衰竭的原因大致有三种:1.
 农民服兵役,土地得不到耕种;2.战争的破坏,土地不能耕种,二者结果是土地杂草丛
 生、土地荒芜、土壤衰败;3.统治者的掠夺与榨取,农民过度种植谷物,土壤肥力枯竭
 。地力衰竭引发粮荒和饥馑,社会动荡,人口减少。水土流失是由于大规模砍伐森林造
 成的,植被遭破坏,容易引发洪水,洪水冲走泥沙。泥沙淤积河道,使之不能有效蓄水
 ,形成大面积的沼泽,侵蚀大片良田沃土。同时,洪水泛滥时,容易引起疟疾和鼠疫的
 横行,使大量人员死亡。

    在罗马的本土意大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罗马长期对外扩张侵略,大量农民当兵服
 役,意大利大量农田荒芜。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在意大利本土持续进行15年之久的战
 争过程中,汉尼拔军队践踏了许多农田,使更多的土地荒芜下来。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
 ,意大利中部和南部原先一些开垦的土地一直荒芜下来,再也没有耕作过。从第二次布
 匿战争结束后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期间,意大利从来没有能生产出足以供养它自己人口
 需要的粮食。古典作家斯特累波在他公元1世纪写作的《地理学》第三卷中写道:“南
 意大利变成了荒芜的土地,畜群就在这片土地上游荡。”科鲁美拉在《论农业》中则论
 述了意大利地区农业产量下降的情况,他指出公元1世纪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仅
 是种子的4倍;这与公元前1世纪的情况相差甚远,那时粮食产量是种子的15倍。与农业
 衰落相适应,土地价格在跌落,原来价值不下50万塞斯退斯的大田庄,现在竟卖不到30
 万。土地荒芜成为西罗马帝国衰亡诸因素中的一种[3]。

    意大利沿海平原与谷地上的农民不得不与那些从河流水道中冲刷下来的大量泥沙作斗
 争,这些泥沙堵塞了排水渠道,常常使谷地与平原的土地变成沼泽,使许多沿海与谷地
 上的农民被迫抛弃土地。公元395年,仅在意大利的坎佩尼亚地区就有528,000犹格荒
 地,因水土流失而遭灾害,佩斯图姆的荒废是一典型的例证。佩斯图姆位于意大利西海
 岸,公元前8世纪前后,希腊人曾在此地建立了殖民城市。希腊人在城中修建有3个壮观
 的神殿,并在城郊役使原居民耕种土地。公元前273年罗马并吞了这个城市,在以后两
 个世纪中,它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海港和商业中心。到公元前1世纪,高原上冲泻下来的
 土屑堵塞了河道与排水渠,造成了严重的沉积障碍,并在佩斯图姆这块曾经是非常肥沃
 的沿海平原上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后来淤泥又堵塞了港口,最终使它报废。到罗马帝
 国行将崩溃时,它已变成一个仅有着古希腊神殿废墟的小村落。在此后八百多年中,一
 直处于沙漠化状态,到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政府才开始排除这片沼泽地的积水,把它
 改造开垦以供重新耕作。

    在罗马的各行省,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罗马从所属的行省领土上以供品或以商品
 形式,输入了大量粮食,行省的土地则遭受了严重的掠夺。例如,北非的土地遭到了严
 重的滥用与毁坏。“最高产量就是一切——要给罗马运来更多的小麦、肉食、羊毛与橄
 榄油!”这就是对每一任统治北非的总督的首要命令,为了罗马的利益而不惜掠夺和榨
 取北非土地的这种政策,从公元前146到公元439年汪达尔人攻占北非为止,一共持续了
 近六个世纪。罗马人并非故意毁坏土地,但是他们需要北非生产的面包、肉食和橄榄油
 ,而且频繁地定期需要,顾不得土地将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代价是巨大的:土地的生产
 力逐渐降低,由于作物的产量变得越来越少,土地的垦殖强度就越来越加大了。耕地向
 南推进得越来越远,一直开垦到沙漠的边缘,尚存的草地也年复一年更加超量地放牧。
 结果产生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恶果,遭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地力衰竭!

    具体地看埃及,3世纪埃及农业生活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荒地和贫瘠土地的不断增多,
一 份纸草文书反映有的土地几乎没有收成,或者需要穷耕苦作。这些土地日趋荒废的主
要 原因是由于西罗马统治者对埃及境内堤堰运河系统的疏忽修理,从而陷于崩坏的缘故
。 公元250年左右,当时迦太基主教圣西普里恩对北非的将来抱着强烈的悲观态度,他
在 给罗马驻非洲总督迪米特里厄斯的信中写道:“……你必须知道世界正在衰老,丧失
了 先前的活力。它正显现出衰亡的迹象:雨水和阳光都在减少,矿藏几乎用尽;耕作者
从 他的土地中再也得不到收成……许多过去突突冒出清滢泉水的喷泉现在只是在可怜地
哭 泣。”值得注意的是,圣西普里恩在哀叹土地生产力衰退的时候指的是整个地中海世
界 。虽然圣西普里恩在给迪米特里厄斯写信时心中想到的很可能是北非,但是他的足迹
遍 布罗马帝国,他在其他地区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情况。

    同样的情形在小亚西亚地区也可以看到,在那里,卡里亚和弗里吉亚公元1世纪时,
森 林大部分被砍光。数十年后,皇帝哈德良不得不下令禁止任何人接近叙利亚残留下来
的 森林,因为砍伐的森林,数量已经太大了。

    希腊地区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对此,古典作家斯特累波、普鲁塔克、波桑尼阿都有记
 述。普鲁塔克的同年代人狄奥·克里索斯托曾访问过希腊各地,他曾形象地记述了在希
 腊所见到的荒凉的情景,他写道:“目前,我们的土地差不多有三分之二是荒芜的,因
 为无人照管和缺少人口”,“现在城门之前的土地也变得荒芜了,土地绝对赋闲并且露
 出忧愁的神色,大有处在沙漠中间而不是在城门之前之势。”(《优卑亚演说》)狄奥·
 克里索斯托所记的虽然是优卑亚的情况,但可类推到希腊其他地区。关于罗马帝国希腊
 地区荒凉的原因,前苏联学者库德列捷夫将它归之于希腊城邦的危机[4]。这种说法似
 可商榷,希腊的荒凉很可能与西罗马帝国统治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有关。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富饶辽阔的地中海盆地,由于日益严重的大面积土壤侵蚀,已
 不再是主要的产粮区。”[5]粮食生产急剧下降的情况并不仅仅局限在意大利地区,到
 图密善当政的时候(8-96),整个帝国面临粮食极度短缺的危机,致使图密善不得不发布
 文告禁止在意大利本土种植葡萄,并下令让意大利以外省份的每一个庄园主将他经营的
 葡萄种植毁掉一半。但是他无力推行这一命令,最后只好撤回成命。然而即使他使命令
 付诸实施,粮食生产能否显著回升,还是一个疑问。那样的话,说不定只会加快土地毁
 坏的速度。

    在罗马帝国时期,多数农民之所以种植橄榄或葡萄,是因为粮食生产不再有利可图。
 按说种植粮食几个月后即可收获,比种植到几年后才能采收的葡萄或橄榄要轻易而简单
 得多,但是如今土地被侵蚀与耗竭到已再也不能长出获得好收成的谷物,土壤枯竭限制
 了人们劳动生产率的发展[6],农民不得不转种其他作物或干脆弃农,意大利农民是兼
 用了这两条办法。事实上,早在共和国时期,拉丁姆地区随着人口增加,过度种植谷物
 ,加上大规模砍伐森林,造成生态失调,使肥沃土壤变为薄土,发生饥馑与粮荒。[7]

    后期罗马帝国农业衰败的局面迫使人们必须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但是统治者由
 于种种原因认识不到必须开展这些事宜。他们试图用各种的经济和社会立法措施来勉强
 维持农业生产。公元193年罗马皇帝珀蒂纳克斯提出将帝国中任何遗弃的土地所有权授
 予任何前来耕作并定居的人,而且免除十年的税收。但是,没有人愿意在这些零星分散
 在意大利及其他行省中被侵蚀、损坏和遗弃的土地上定居和种植。皇帝戴克里先在公元
 284-305年间企图采用更强硬的措施来刺激生产。他发布文告强迫所有的自由农民和奴
 隶呆在他们应该耕作的土地上,后来君士坦丁又进一步强化了戴克里先的文告,发布补
 充法令,规定农民的儿子离开父辈曾耕作过的田地要受法律制裁。但是所有这些维持农
 业生产的努力都落得枉费心机的下场。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瘟疫流行。有关瘟疫的记载,在李维《罗马史》中
 不绝于书,公元前453年、公元前411年、公元前392年、公元前200年等不同时期,都发
 生过大瘟疫。又例如,马克·奥勒略统治时期(161-180)流传的一种可能是淋巴腺鼠疫
 的瘟疫持续了15年之久,到马克·奥勒略儿子康茂德在位期间(180-192)及3世纪中期又
 连续爆发瘟疫。接连不断的瘟疫和频繁进行的战争使帝国人口进一步减少。罗马帝国的
 人口从帝国早期的七千万减少到帝国后期的五千万。人口下降从三方面对帝国产生了不
 利影响。首先,人口下降迫使现存人口的赋税负担急剧加重,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其
 次,可用于农业——帝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的劳动力更少了。再次,人口的下降减少了
 军队的来源,因而迫使皇帝吸收日耳曼人来补充军队,导致了罗马军队的蛮族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重大危害:“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前,意
 大利及其它各行省农业地区的人口一直在减少。这种人口减少的情况部分是因为出生率
 较低,但更因为耕作者放弃土地的缘故,当局曾想出种种办法遏制这种倾向。如奖励剩
 余和立法规定奴隶和自由的佃农不得离开土地等等。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因为已经
 侵蚀耗竭了的土壤再也不能供养这些人了,再也不能负担起帝国苛税的可怕重压了。”
 [8]

   

收稿日期:2003-12-16

【参考文献】

    [1][苏联]H·A马什金.古代罗马史[M].

    [2][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10.

    [3][美]爱·麦·伯里斯.世界文明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331.

    [4][苏]O·B·库德列捷夫.希腊在帝国时代的荒凉,其原因及意义[J].古代史通报,
1 953,(2).

    [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1988.306.

    [6][美]符拉特米尔·G·辛柯维奇.重新评价罗马的衰亡[J].政治科学季刊,1916,
(3 1).

    [7]杨共乐.罗马社会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4.

    [8][美]弗·卡特,汤姆·戴尔.表土与人类文明[M].



--
  ╭─────── ╭─────────────────╮ ───────╮
  │   ︱      ╭─┼─╮  独立之精神 品一壶清茶   ╭─┼─╮      ︱   │      
  │ ─┼─╮  │  │  │  自由之思想 翻二三古书   │  │  │  ╭─┼─ │      
  │   │  │  ╰─┼─╯        入昔日梦幻        ╰─┼─╯  │  │   │      
  │   │  │    ╰┼╮                              ╭┼╯    │  │   │      
  ╯ ─╯─╯  ──╯╰──(5)文化艺术─◆History──╯╰───╰─╰─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