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ge (金雕),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我们这1000年 (12)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Jan  3 12:11:00 2000), 转信


作者: 王则柯 (12/30/1999)
  从兽皮到纸币,从纸币到电子符号,“钱”的背后是市场、是整个世界经济体系。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需要必要的制度建设来规

  我国古代文明发达,经济活动也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就说广州,早在耶稣纪元
的头一个千年,就已商贾云集。可是,在第二个千年的后半段,这种格局颠倒了过来。
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让国人知道,我们积弱已久,图新何易。
  在第二个千年的最后几十年,中华民族正励精图治。千年回望,回顾来之不易的变
迁,展望并不平坦的前景,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可以让我们在“
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一无例外都
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钱”,说到底,仅仅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
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因为它便于保存、分割、携带,故而全世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
古今,逐渐都接受了它。而它的信用,则主要由国家法律支持。
  就在上一个千年之交的北宋,中国社会的经济交易中已经大量使用纸张印刷的货币
“交子”。交子作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流通和支付手段,最初是由四川商人联合发行的
,基本上只在四川境内流通,因为可以随时兑付,迅速得到社会承认。后来,虽然这些
“钱商”破产,但是“钱”的好处却没有破产,官府立即设立专门机构,发行“官交子
”,流通范围扩及各地,虽然名义上仍可兑付,实际上基本不能兑付,其信用仅由官府
强制保证。南宋年间,虽然铜钱和白银同样流通,但是纸币已是主要货币。元代在全国
范围实行纸钞流通制度,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统元宝钞”,虽然
开始的时候一度可以兑换,但是很快就停止,并且进而禁止铜和金银流通。明代发行“
大明宝钞”,则从不兑现,并且禁止铜和金银的流通,后来只是因为纸币信用太差,禁
止铜金银实际上行不通,朝廷才被迫解除禁令。不可兑换的纸币,其信用受发行量的影
响很大。正是由于宝钞滥发,急剧贬值,自宋朝开始的这种前现代形式的纸币流通,在
明代就逐渐退出经济活动。
  曾经在忽必烈汗宫廷供职的马可波罗这样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奇事”:“大汗国中
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竟与纯金无别。”一个“竟”字,让
我们知道中国的纸币对于当时外国的上智人士仍然是未曾想象过的事情。纸币,是中国
的伟大发明,今天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钱”的世界如何运转,即使现在电子货币登
场,纸币的社会角色仍然不容忽视。
  “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最近一千年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
围绕着那张轻薄的“纸”展开的。
  对“钱”的追求,开通了全球交往。以西方历史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代表,
西班牙发现美洲和葡萄牙人抵达印度,后来则有“海上马车夫—————荷兰”,以及
把“米”字旗插到世界各地的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
界。
  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欧洲国家是货品的净输入国。中国和中东国家都很少从欧洲
进口商品,这样,欧洲国家就需要支付金、银等“硬通货”。中东国家要求黄金,这促
使欧洲从非洲等地掠夺和开采黄金,用于中东贸易。中国要求白银,这促使欧洲人到美
洲等地掠夺和开采银子,与此相应的是始于18世纪的欧洲人地理发现的“白银时代”
。历史上中国长期实行的是银本位,所以货币都可以折合成“银两”,一直到民国初年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
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当年在中国一个盆地省份发
生的故事,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复活了。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宫廷借钱不还,
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在我国,清末民初时期山西的
票号也相当发达,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兑付信用极好,甚至一度代行了国家财政的部分
功能。随着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山西票号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类为什么要做生意?因为交易可以给双方都带来利益。二次大战以来,虽然局部
战争不断,但是没有再爆发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之所以成为当代的主题,这除了以中
国为中流砥柱的世界多元化格局起作用以外,贸易“双赢”的观念是有贡献的。如果能
够从贸易得到“钱”,未必你死我活地去征服,去掠夺。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使经济
活动的“蛋糕”越做越大,有足够的互利分割的余地。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统称知识的科学技术和人类智慧,是仅有的不受“报酬递减规
律”束缚的生产要素。别的生产要素在使用中都会消耗,但是知识却不会因为使用而消
耗。这是基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知识经济”的概念的主要脉络,是知识经济
观念的根本点,恰恰在这个要紧的问题上,发达国家占据着勿容置疑的优势。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占便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钱”在它们
手里,即它们占据着金融市场。如果一种符号能够作为信用被广泛接受,哪怕它最终把
纸张都免了,它也能起货币的作用。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
度提高,社会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又一次走到
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但是“钱”
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
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即1997年以来人们
谈虎色变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
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索罗斯们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破灭之间逞能。他们有资金,
有手段。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预言东亚金融危机
的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说,实质经济本来不错,金融仍然
可能出问题。在货币符号化电子化的时代,我们要格外小心。
  “钱”升腾为泡沫,可以说古已有之。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古老
形态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
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19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一时
间,炒得仅东京地区的地产价值,一旦变换为“钱”,就可以把整个美国买下。经济泡
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钱啊钱,认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
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值得作历史的审视。在19世纪,讲科学,英国走在美国
前面,讲人均资源和人均资本,澳大利亚比美国高得多,但是20世纪以来英国和澳大
利亚的经济发展一直赶不上美国。虽然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烧到美国本土,但是澳大利
亚同样占了这样的便宜。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
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迄今为止,没
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
骚的重要原因。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
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但是一旦形成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靠这种“国家增长能
力”的依托,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需要必要的制度建
设来规范。事实上,历史和现实都让我们看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也带来从小扒手到大
海盗、从以权谋私到豆腐渣工程等许多丑恶的东西。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的社会价值
观念变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我们的市场经济,一定要避免笑贫不笑丑、笑贫不笑恶
和让知识斯文扫地的可能性。我们能够避免这样的前景,政府肩负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从兽皮到纸币,从纸币到电子符号,“钱”走完了一千年的历程。后一个千年,“
钱”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直至“钱”真正看不见,人类社会最终进化到不需要“
钱”的阶段,货币最终消失。在此之前,人类如何在尽享“钱”好处的同时,能有效避
免“钱灾”洪水来袭,将是后一个千年一开始就面临的挑战。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