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inu (石弩),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1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7 10:14:29 2000), 转信
发信人: victd (扎伦图布札萨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3)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Aug 19 12:12:40 2000)
可得到贤明的人时,政治就兴盛,得不到贤明的人时;政治就衰落。
孔子
第十章 中国文明
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
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当
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
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其原因在于中国较与世隔绝,它仅仅受到西北游牧民的侵略。中国无需与侵入印度的一
批批具有较复杂的文化,因而能在不同程度上保持其种族和文化特点的民族打交道。中
国人一开始都是蒙古种人,他们在向东扩张至太平洋、向南扩张到越南的过程中,同化
了那些游收入侵者和较为原始的部落。因而,中国人在他们整个历史上享有同一种族和
同一文化。在古典时期,这种同一性如我们将看到的,得到进一步加强,因为中国人统
一了文字,它使操各种极为不同的方言的人能互相交往。而印度则不同,那里今天仍有
14种“民族语言”;英语是其中的一种,用尼赫鲁的话来说,它在其他13种语言中起着
“连结”的作用。
在中国,与文化同一性一样重要的是,各时期都存在着惊人的政治上的统一。这一点在
相当大程度上可解释为:是由于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司阶级的
伟大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固然,皇帝也是祭士,他为了所有臣民的利益而向苍
天献祭,但是,他履行的宗教职责比起他的统治职责来,始终居于次要地位。因而,存
在于欧亚其他文明中的教士与俗人之间、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巨大分裂,在中国是不存在
的。中国也没有与印度史诗相当的东西,因为印度史诗饱含玄学,其内容多与个人的灵
魂得救有关。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
与臣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
根本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又由于中国人在这些世纪里实行一种独特的制度——在全国竞
争性考试的基础上选任文官——而得到进一步加强。与这类似的情况在西方或其他任何
地方过了二千年才出现。
以上所述的这些历史背景情况,可用来帮助说明本章所要阐述的中国文明和中国历史。
一、过渡时期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
事的时期(见第六章第四节)。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
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变革的根本原因如同在印度那样,是由于铁得到采
用。铁传入中国的时间很晚,直到公元前600年前后才大量出现。但是,到公元前5世纪
和 1世纪时,它已给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府留下了自己的标记。
铁发生影响的方式是大家熟悉的。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
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相当于从印度的印度河流域扩展到恒河流域)
。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大批的排水工程、为长距离施运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
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生产率有了巨大增长,生产率增长又转过来促进贸易和工业,并最
后使大部分经济商品化。货币在较早时候就已开始使用,通常以贝壳的形式出现。现在
又出现了铜币,并日趋广泛地使用于各经济部门。在经济商品化的过程中,产生一个新
的商人和匠人的阶级。他们自由且富裕,因而不再象过去那样依靠封建主;相反,他们
组成新的货币贵族,并很快向封建主至高无上的地位提出了挑战。
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
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象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
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即封建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经济的发展
和经济商品化为各封建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了建立中央集权所必需的财政资源。当时还新
开垦了不少土地,这些土地的管理不属于封建关系范围之内,所以地租都直接交入诸侯
们的府库,这一点尤其增加了建立中央集权所必需的财源。除此之外,诸侯们还为了牟
利,愈来愈对盐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垄断。其结果是,诸俟们能够把从前分给贵族们的
封地转变为由他们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员管理的行政单位。这一发展过程是很缓慢的,
可是在其发生的地方,大大增进了统治者的财力和权力,并相应地削弱了首都的周王朝
。实际上,秦统治者所以能成功地征服整个中国,一个基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率先采取了
上述这些措施,并因此而得益。我们将在本章第三节论述秦朝。
二、哲学家和经典
我们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思想象,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
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
创造力的时期,它使人联想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和印度的怫陀以及其他宗教改革者
在类似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
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
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
百家”时期。这里,我们将探讨存在过许多世纪、对中国文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几家
学派。
虽然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往往是一些大胆的改革者,但他们几乎全都认为在遥远的过去有
一个黄金时代,渴望能从这一黄金时代得到启发。这一倾向在大多数文明中都可见到。
黄金时代不仅存在于中国作品中,也在《伊利亚特》、《埃涅阿斯纪》和《吠陀》中得
到描述。但是,对过去的意识和崇拜在中国人中表现得特别强烈。因此,他们小心地保
存和研究较早时期的著作,认为这些著作是处理私事和公众事务所必不可少的。
这些古代著作中最重要的是与儒教相联系的《五经》。按照通常论述它们的次序,第一
部是《易经》,即占卜用书。这部书充满民间流传的预兆和占卜术。例如:
如果一只公羊冲撞树篱,而且回不来或进不去,那么,你要做的事将完全失败。
第二部是《书经》,即历史书。此书由周朝早期的历史文件和演说辞组成,不过其中有
些材料据现在所知,是后人伪造的。第三部是《诗经》,即诗集,由约300首诗组成,其
中大部分诗始于周朝初期。第四部是《礼经》,即仪礼书,由最广泛的哲学见解至最详
细的日常生活行为准则汇编而成。最后一部是《春秋经》,是一部简短的编年体历史书
,记载了公元前722年至481年间影响鲁国或在鲁国发生的诸重大事件。鲁国是孔子的祖
国,这部编年史是孔于按照传统,依据较早的地方记录整理而成的。
从这些经典转向研究、利用它们的哲学导师,比较起来最为杰出的是孔子。他的影响极
度深远且持久,所以过去2O00年间,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特点可以公正地用一个词即“儒
教”来表示。孔子(孔夫子的拉丁名字,即孔大师)于公元前551年出身于下等贵族的一
个贫困家庭,他必须在这个世界上求得成功。而他当时面临的世界是没有希望的,到处
是封建割据的混乱状态,无论在宗教还是世俗方面,都没有一个较高的权力可以赢得国
民的忠诚。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
理想政治的见解。他确实得到过几个较小的职位,但他对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是微不足
道的,所以,他转而教育年青人,希望他们能较有效地贯彻他的训导。
孔子终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加以发挥。他证明自己是一个具有罕见的热情和擅长教育的
教师。他的教导和他个人的品格都记录在《论语》一书中,此书最古老的本子似乎成于
他去世约一百年时。这书不是一部以殉难结尾的充满自我牺牲的史诗,但是它记录了一
个人的迷人的个性——明智、仁慈、为其成年时的愚笨而苦恼;这些记录使人相信,他
能够恢复平静,此外,他还具有一种可取的幽默感。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
君、臣臣、父父、于子”。不过,在他坚持统治者有统治的权力的同时,他还坚持统治
者应在正确的道德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统治。他和柏拉图一样,要国王做贤者;认为,如
果他们具有一个绅士的五条美德——诚实、正直、忠诚、恩惠和仁爱(也就是通人情)
,他们就能成为贤者。
孔子在迷信严重、恐惧超自然物的时代里,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当时的人坚信梦在预
言方面的重要性、种种占卜术以及死者的灵魂具有令人畏惧的力量。孔子虽然承认鬼神
和上帝,但在其学说中基本上对它们持置之不理的态度。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又说,“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
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
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
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
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正如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在提醒汉朝的缔造者
时所说的,“你可以在马背上赢得天下,但不能在马背上治理天下。”
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
研宪对象。直到20O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
统治地位。实际上,即使那时以后,孔子的影响也还继续存在,因为总司令蒋介石权力
主张要献身于孔子学说,要运用孔学的原则来解决民国所存在的问题。直到现在,台湾
的民族主义政权仍将孔子的生日作为国家节日——教师节来庆祝。
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
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民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孔子学说强调的是礼仪、顺从和
社会责任,而道家学说则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的伟大模式。这一模式
被解释为“道”,也就是“路”,所以道家学说的信徒现被称为道教徒。顺从道的关键
在于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胳
、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填饱
肚子。…无为而治。”
与孔子学说和道家学说完全不同的是法家学说。法家人物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而
不是哲学家;他们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使诸侯们能进
行战争,用武力统一国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
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些可有可无或多
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由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
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指导统治者行为的不应是受儒家学者赞美的仁慈
和公正这些传统的美德,而应是现实政治中的种种需求,不管这些需求的内容是什么。
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
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
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
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则如前所述,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因为要由政府来保护和支持一家官
方教义,这正是法家的一个原则。诚然,胜利了的儒家学者从未掀起过官方正统思想守
护者所特有的迫害异端的狂热;相反,他们满足于独占社会尊重和政府职位。这样,其
他学派被渐渐淡忘了;道教因为吸收了民间流传的各种迷信和有关精灵、恶魔的传说,
成为未受过教育的群众的宗教,虽然受到儒家文人学士的鄙视,但也得到了一定的宽容
。
三、秦帝国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
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
领导的政权。
策动第一次大革命的是秦国的领导人。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地理位置本
身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难进易守。秦统治者可以进攻东面的其
他国家而无后顾之忧。地处边远地区的位置也使秦军队由于经常要对蛮族作战而处于战
备状态。事实上,秦人是最早用钢制武器取代青铜武器、用骑兵取代战车兵的中国人。
秦胜利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
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使秦与中国其他国家的关系有点如同早先马其顿与诸希腊
城邦的关系那样。最后,秦统治者是些能干而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
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凭借上述这些有利条件,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
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
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
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
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
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
皇帝还通过绞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请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
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
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种文字不是以表示一个词的语音
成分的若干注音符号为基础,而是由大量的书写符号即汉字所组戍,每一汉字表示一个
物体或一个抽象概念。这种方法正同于西方的数字表示法。尽管西方人可以把“5”念成
five、funf、cinque或cinq,但所有西方人都知道符号“5”的意思是什么。汉字这种表
意文字的情况也是如此,它们有意义而无声音。它们和数字一样,可以表示既念,但每
个读者念的时候却可以根据自己的方言发音。因之,秦朝这种新的统一文字(它经过数
次修改后一直存在到现在〕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所操
的方言常常彼此听不懂。基于同一原因,这种文字也是外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过
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或越南人都能阅读汉文,但不会说一个汉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
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
从后来的历史看,当时的这些改革不管其理由多么充分,却侵害了许多既得利益集团,
引起了激烈的反对。就文人学士而言,情况尤其如此,因为法家的学说和政策是他们最
憎恶的。因此,始皇帝决定下令“焚书”,使文人学士丧失知识方面的靠山。于是,所
有的经典都被付之一炬,只有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书,如医学、农业和卜筮方面的书,给
保存了下来。但是,“焚书”计划实际上失败了,因为那些文人学土不惜冒一切风险把
书藏起来,或者在交出之前将它们整本地背下来。后来,秦王朝覆灭之后,传统文献中
的大部分作品又由于先前藏下的书和老人们的回忆而恢复原状。不过,秦的迫害有效地
阻抑了周时期所特有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思想上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知识方面的损失由于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所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而得到抵
销。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修筑的驰道网以首都为中心,向各方伸展到
大部分边远地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驰道,皇帝统一了中国两轮车的车轴长度—
—这一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车轮在松散的沙土上留下了很深的车辙,使每一辆车子
要么循着现有的车辙走,要么以新的车轴来适应之。皇帝还利用国家的统一和力量将疆
界向南扩展到现在的越南。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
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长城西起内蒙古,东至大海,延袤1400哩。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
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
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正如文人学上诅咒皇帝“焚书“那样
,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正是这种普遍的憎恶,加上秦王朝缺乏能干的继承人,说明了民众奋起造反和公元前20
7年、也就是始皇帝去世才四年时秦王朝覆灭的原因。不过,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
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中国已由分封制的国家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并
一直存在到 2O世纪。如果说中国的西方名宇(China)由秦(Ch’in)而来,那是恰当
的。
四、汉帝国
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
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在开头时,他将封地授予他的儿子们
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从前周时期的封建国家的面积要小;而且,它们被散置
在由国家官员直接治理的行政区之间。后来,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
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
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秦始皇建立的帝国结构又渐渐恢复,只是没有原
先的恐惧和压迫。因之,汉帝国繁荣了四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
汉帝国就其辽阔的领土来说,也和罗马帝国相似。在最初的60年间,汉统治者主要是集
中全力恢复国家的力量和巩固王朝的统治。但是,到了“好战的皇帝”武帝(公元前14
1—87年)时期,帝国的疆界大大地向四面八方扩展。南面的部落地区被并吞,不过在帝
国的这一部分地区开始由操汉语的人居支配地位之前,经过了长达好几个世纪的中国人
移居该地区和当地诸民族被同化的过程。最大的扩张发生于西面,在西面,中国探险队
穿过中亚,与印度西北部的贵霜帝国建立了联系,从而大大增加了取道丝绸之路的贸易
量(见第七章第二节)。
游牧匈奴在骑兵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取之不尽的马匹。事实上,
中国人为了他们骑兵部队所需的马匹,也只好与游牧部落进行贸易交往。但是,中国人
拥有一种起决定性作用的新式武器,那就是他们在封建战争后期发明的弩。弩上装有钩
弓弦的机括,一板扳机,就射出矢来。比起普通的弓,弩的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由
于这种武器和大帝国可调度的种种资源,汉朝时期的中国疆域已开始初步呈现现在所具
的规模。
不仅在领土范围上,而且在人口数量上,汉帝国也可与罗马帝国相比较。公元1年的人口
调查(据说是比较准确的)表明,汉帝国有1220万户人家,总人口是5960万人。而奥古
斯都(公元前27-公元14年)时期罗马帝国的人口据估计是,在欧洲有300O至5000万人,
在亚洲要稍微少一些,在非洲有不到2000万人。
居汉帝国之首的是皇帝,他不仅被授予全部的世俗权力,而且还要对其臣民的实际的幸
福和繁荣负责。对皇帝本人尊严的强调体现在他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体现在他主持
的朝廷或神殿的长时间的仪式中,体现在为每一种场合所规定穿的长袍上,体现在有大
群的官吏、朝臣、太监和妃妾侍侯在他身边,有漂亮的马车供他去旅行,还有宏大的陵
墓供人们日后用庄重的仪式去安放他的遗体。
居皇帝之下的是两名高级官吏,相当于现代的总理和首相。他们经常与皇帝接触,负责
政府的实际工作。在他们之下的是九卿,分掌如下职责:宗教礼仪,宫殿警卫,照管御
用车马,惩处罪犯,接受外国领导人的敬意和贡物,记录皇族、宗室的名籍,征收国家
税收,管理帝国财政。
除中央政府之外,还有往下依次管理州、郡、县、乡的地方官僚机构。基层官吏分派到
如下任务:征收捐税(包括谷物、纺织品或现金),捉拿罪犯,维护公路、运河和粮仓
,提供驿马和一连串的驿站来维持帝国的邮政。
据说,公元1世纪时,官僚机构中共有官吏13万名,平均每400或500个居民仅摊到一名。
与总人口相比,官吏的数目够小的;在中国整个历史上,这也很典型,可以解释为帝国
政府所起的作用颇有限。中国有句谚语说,“治理国家犹如煮一条小鱼:不宜过分”。
因而,在现代世界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那些为社会服务的职责,中国历代政府均不承担
,上述九卿的职责可清楚地表明这一点。更确切地说,中国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征收捐
税、保卫国家免遭外来进攻和巩固王朝不受内部颠覆。
官僚是个特权集团,但不是世袭的。汉时期,发明了一项独特的制度,就是通过全国竞
争性考试来选拔文职人员。公元前 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政
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时代结
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当考试这种形式后来获得充分发展时,考试分三种级别举
行;通过任何一级的考试均可获得三种学位中的一种。这三种学位大致相当于西方大学
中的学土、硕士和博士。原则上,所有的人都可参加考试,可实际上,由于投考者需经
过长期的学习,只有那些富家子弟才具备资格。不过另一方面,村庄、氏族或行会的捐
赠也常常使穷人的孩子得到求学的机会。
由于考试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所以帝国实际上是由儒家学者根据德家原则进行治理。
每个官吏都被分派到自己家乡以外的地方去做官,以保证他不能利用自己的职位在当地
发展家族势力。结果,形成一个行政制度,其效率和反应灵敏的程度远远超过现代以前
的任何别的行政制度。实际上,文职人员的选拔视功绩而定,是中国帝国制度从秦始皇
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过,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
认一家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傲慢,而
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后中国随西方的入侵而败落的一个原因。
虽然中国跨入近代以后由于科学和工业的落后而受到极大损害,但在汉时期,中国的情
况则完全不同。那时,中国在技术上与欧亚其余地区并肩而行;在许多领域还处于领先
的地位,并一直维持到最近几个世纪。在汉时期的数百年间,中国最重要的发明有水力
磨、可大大提高马的使用效率的马肩轭、铸铁技术、造纸术和陶器上釉术。破布制成的
优质纸从约公元100年起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条。但是由于纸
不象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很久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
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虽然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对后世来说具有无可估价
的重要性,但从保存中国文学作品的角度看,这一发明也许过早了。不过,最终使瓷器
得以产生的陶器上釉术的发明是一个纯粹的福音。那些上釉陶器不仅达到艺术创作的水
平,而且从讲究卫生出发也是一大进步;因为光滑的瓷器比从前使用的粗糙的陶器或木
制器皿更易保持清洁。
汉时期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主要表现在撰写历史上。历史著作是一个指望用过去的经
验来指导现在的民族所欢迎的。中国的五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
》、《春秋》)里包含有大量的各种史料。但是公元前1世纪时,出现了一部其内容比那
时以前的任何一部著作都要全面、复杂得多的历史著作。
这部历史著作就是《史记》。《史记》是父子两代人合写的,不过通常认为原作者是儿
子司马迁,因为他写了这部书的主要部分。司马迁作为朝廷的史官,有博览国家所藏图
书和档案的权利。此外,他还广泛地周游了全国各地,周游期间,利用了各地藏书楼的
资料。所以他撰写的这部史书与其说是一部有独创性的著作,不如说是一部所有他能接
触到的史料的汇编。只是在撰述他所处时代的各种事件和人物时,他才表达个人的看法
,写出有独到见解的历史。正如他谦虚地解释的,“我的叙述仅仅是使过去传下来的材
料系统化。因而,不是创作,只是如实地表述”。
这种方法有明显的不足,尤其是使作品缺乏在早期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常可见
到的戏剧性和前后统一的风格。不过另一方面,它确也为后世收集和保存了取自当时的
图书和档案的数量惊人的史料。《史记》总共约150万字,实际上是一部综合性的通史。
它共有130章,包括编年史、清王朝年表、汉朝名人传记和有关礼仪、音乐、占星术、天
文学、经济、外国风土人情等的各种论述。后来的中国史学家对司马迁都很推崇,照搬
他的方法,所以,中国绵延几千年的编史工作留下了其他任何国家所望尘莫及的大量史
料。
所有的中国史学家也都相信“天命”这一观念。他们认为皇帝只要具有公正、仁慈和真
诚这些美德,就可以上帝代表的身份进行统治。当皇帝不再表现出这些美德,并施暴政
于国家时,他就会被自动地剥夺天命;那时,反对他的叛乱就不是一种罪行,而是上帝
借助反叛者给予他的惩罚。因之,中国史学家虽然常意识到促成王朝衰落的各种社会和
经济的因素,但总认为这些因素与他们所相信的一个更为根本性的因素——统治者是否
具有合格的道德品质——相比,处于次要地位。于是,中国的编史工作倾向于汇编各种
原始资料而不是让史学家本人对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分析。而史书的组织结构则是建立
在根据天命的作用所解释的诸朝代的盛衰兴亡这一基础上。
五、帝国的衰落
人们历来把中国历史解释成是一再重复的王朝循环史,这一传统的说法掩蔽了某些时期
在循环表象背后发生的一些根本性变化。当然,诸王朝的兴亡确是呈循环式。凡是王朝
的创立者总是一个有才干、有魄力的活动家,但是几代以后,在宫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其子孙后裔,很可能变得软弱无能、放荡不羁。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个强悍的统治者或一
个能干、忠诚的大臣来设法阻挡这种堕落,但总的趋向是朝下坡路走,直到成功的起义
推翻王朝,重新开始大家所熟悉的循环。
不过,比王朝循环更为根本的是所谓的经济管理的循环。这种循环是从每个重要王朝刚
建立时所共有的安宁和繁荣开始的。社会安定的恢复导致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从而相应地使收入增多、国库充实。但是,个人野心、家族影响和制度的压力这三者
的结合必然迟早会使皇帝们去承担过多的义务。他们将人力和财力分散到公路、运河、
防御工事、宫殿、宫廷铺张和边疆战争上。因而,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
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
为了弥补亏空,政府提高赋税,赋税大部分沉重地压在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自耕农头上
。每个朝代开始时,自耕农总是占农民的大多数。但是,随着赋税的增加,他们愈来愈
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让与大地主,而自己则沦为佃农。地主凭借与他们的财产相当的
政治影响,只交纳微不足道的税,所以他们占有的土地愈多,政府的岁入愈下降,落在
数目日趋减少的自耕农头上的赋税愈增加。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赋税增加,岁
入下降,公路和沟渠的整修被忽视,生产率下降,最后是饥荒、盗匪活动和全面的农民
起义。在这同时,边防可能也被忽略,招致游牧部落越境前来劫掠。常常正是这种内乱
和外侵的结合,使摇摇欲坠的王朝溃灭,为新的开端扫清道路。
这实质上是汉朝初期的模式。“好战的皇帝”武帝(公元前141-87年)赢得了一系列重
大胜利,把中国的疆界远远地扩展到中亚。但是在这过程中,使帝国的资源耗粮过度。
为了应付危机,他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货币贬值、出卖官爵和重建国家对盐、铁、酒
的垄断经营。虽然在他统治期间,他仍能设法对付支出,但他的后继者们由于纳税自耕
农的数目下降而更深地陷入困境之中。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甚至在朝廷,各种预兆也
被解释成是上帝的警告,说王朝的末日快到了。
实际上,王朝只是被王莽暂时地篡位(公元9-25年)。王莽原是很有权势的大臣,已控
制朝廷约30年。他大胆处理根本的经济问题,下令将私有大地产收归国有,重新分配给
纳税的农民。这一改革和其他一些改革使富裕家族疏远了他,他们激烈地反对这位篡位
者。在这同时,黄河下游的灾变使数百万人无家可归,驱使破产的农民加入盗匪和叛乱
活动。游牧部落也趁机利用这种混乱局面入侵中国,洗劫首都,并于公元23年在首都杀
死王莽。继承王莽王位的是前汉朝皇帝的一位远亲。
后汉(公元25-222年)的历史基本上与前汉相同。在前、后汉交替之间的长期战争中,
许多旧贵族和大地主被消灭。因此。在王朝复兴后的开始阶段,税收是足够的。但是,
纳税农民又开始被压榨,于是,向下的螺旋运动又一次开始了。184年,中国东部和四川
爆发大起义,直到215年才被镇压下去。王朝经过这次打击再也恢复不过来了。
当时的形势与罗马最后阶段的情况颇为相象。自耕农的大批死亡也毁坏了原先的农民应
征军,使其为职业军队所取代。职业军首先忠于的是他们的将领,因而将领们可以对中
央政府置之不理。大地主们也公然蔑视政府,他们逃税,并用种种合法和非法的手段来
扩大自己的地产。无依无靠的农民们为了躲避蛮族入侵者或政府税吏,只好沦为地主们
的实际上的农奴,以求得经济和人身的保障。大的家族把庄园改变为要塞,实际上在各
自所在地接管了政府的统治。他们的庄园基本上自给自足,所以贸易相应地衰落,城市
相应地缩小。公元222年,汉朝在纷乱的农民起义、军阀政变和游牧部落的侵袭中退出历
史舞台。中国进入长期分裂和混乱的局面,正和西方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情况相似。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02.38.240.17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hinu.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8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