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越南四:抗法战争(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Nov  4 10:27:59 1999), 转信

发信人: ego (我),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Jan 20 18:33:54 1999)

说到法国和越南大打出手,越南人自不是法国人的对手.越南人除了从
日本人手中缴获了一些枪械外,大多是刀,矛,弓箭.兵工厂生产效率低,
且质量低下,而法国则是全套美式装备,真如"大象踩蝼蚁"一般.法国人
用重炮轰击港口重镇海防市,越南军民伤亡两万多人.该城完全无能力抵抗.
法国预计六个月即可结束战争.法国原来的殖民军被日本人解除武装后,
并未返国,现在又被武装起来,这些人熟知当地风土,直与土著无异.法军更是
如虎填翼.

可是越南人打的是"人民战争",有老百姓的支持,越南军队在1947年10月的
越北战役中,挡住了法国二万余人的大举进攻,竟也站稳了阵脚.不过越南
方面始终处于劣势,处处困难重重.更为尴尬的是,胡志明的民主政府
在国际上无任何人承认,被讥为"影子政府".

就在越南政府孤立无援,举步维坚的困难时刻, 49年国际形势上发生重大
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50年1月中国率先
承认越南政府的合法地位.此举真如雪中送炭,胡志明立即赶赴北京,请求
援助.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经过再三考虑后,决定全面支持越南的抗法
战争,并派出了以陈赓,韦国清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和以罗贵波为首的政治顾问团.

中国共产党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其军事将领的战略战术的确不简单.
中国一加入,形势立即大为不同. 50年9月陈赓将军亲自指挥了中越边境战役,
并指挥越军发动东溪战役, 全歼法军8000余人,生俘法国三名上将和大批军官.
抗法战争打了四年多, 这是越南人打的头一个大获全胜的歼灭战.从此中越边
境被打通,法国人开始向南撤退,战局大为改观.

不料世界局势又燃战火,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和法国签订协定,给法国
大批援助,并派出军事顾问,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也在向越南移动,为法国
壮胆.但此时越南军队今非夕比,在中国顾问指挥下,连挫法军.其游击战术和人民
战争理论也大有长进.法国人没讨到便宜,而此时法国国内的反战运动此起
彼伏,有妇女卧轨阻止军列通过,有水兵散发反战传单,士气大受挫折.

法军不甘失败,拉开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之序幕.1953年11月法军空投大量伞兵,
占领了中,老,越交界处小城奠边府,之后陆军增援部队跟进.此举意在切断
越北供应线,并以此为跳板进攻解放区.此处山高林密,法国在此建起坚固要塞.
越军攻下周围地区,用四万兵力包围奠边府,尚有二十余万民工踊跃支前.法国声称
要塞坚固无比,并有畅通的空中补给线.此时是攻是退,事关重要,胡志明考虑再三,
决心决一死战.54年3月,越军万炮齐发,发动进攻.法军被紧紧压在城堡之中,坐守
孤城.

4月,越军第二次进攻.法国一看不妙,急向美国求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口气很大,
说美国海军可以参战,必要时可以动用原子弹.法国人吓了一跳,美国参战决非
所愿,原子弹更是可怕的怪物,于是急忙表示只要美国空军轰炸即可.但53年7月,
美国刚在板门店签了停战协议,对中国心有余悸,思前想后,终未发兵.再说守城法军
毫无退路,越南天气酷热难当,加之越军炮火封锁,空中补给愈发困难,军心大动.
5月1日,越军反动总攻,法军防线一触即溃.几架飞机冒险飞来,投下成箱的勋章和
白兰地.法国士兵喝了白兰地,头脑倒是清醒了许多.5月7日,法军从司令到士兵,
全部举手投降.

此役法军被歼被俘一万六千余人,遭到致命一击,抗法战争就此结束.是役,固然
是越南军民同仇敌忾,殊死战斗起了决定作用,但中国顾问也功不可没.
据说,指挥这场关键之战的部分功劳是记在韦国清将军帐下的.就连日后成为反华集团
首领的黎笋也承认说:"没有中国的帮助,我们是不可能打败法国人的."

九年战争,法国损兵56万,耗资100亿美元,更换八任主帅.越南则军民死亡人数
超过50万.之后,在日内瓦签订了日内瓦协议,规定法国从越南撤军,并以
北纬十七度为临时分界线,将越南分为两半,北方由越南共产党控制,
而南方由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控制.但美国拒绝在日内瓦协定上签字,
为日后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二战之后,老牌殖民强国受到削弱,殖民地纷纷独立,美国则到处伸手,极力填补
英法留下的真空.
欲知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在南越作何勾当,请看下回之"吴庭艳政权"....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li.bbs@bbs.net.tsi]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