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laddin (红色男爵),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宛如梦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Nov 24 12:04:13 1999), 转信
发信人: Molooch (molo),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宛如梦幻三(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Nov 20 09:35:56 1999)
宛 如 梦 幻
——游戏、漫画中的日本历史(三)
文:赤军、驰骋
● 三章、从奈良到平安
元明天皇时代(707年~715年在位),在大和北部的奈良地方,仿照唐都长安,营
造了平城京。和铜三年(710年),从藤原京迁都到此,从此日本进入了奈良时代。
这是一个基本和平的、唐味十足的时代(包括当时的服饰打扮,不事先告诉你,你绝对猜
不到那是日本人)。游戏和漫画都很少用和平的时代来做背景,所以在下简直没有什么可
写的。少女漫画例外啦,不过我想读这篇系列文章的,很少Miss吧。哈哈,其实因为我也
基本不看少女漫画——
问问驰骋吧:“老弟你对少女漫画熟不熟?”
“你在问我吗?”扔过来一张臭脸。算啦,看你也不象用少女漫画骗小姑娘的成功
人士——喂,把丑脸转过去,专心写你的《镰仓幕府》吧。只会把无聊的章节推给我,这
人渣!
【白凤和天平】
咱们还是从战争开始写吧。呦喝,这可是我的强项。平安朝积极开拓边境。在东北,
向虾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708年新设出羽郡,712年改为出羽国,同时强迫东海、东山、
北陆三道的大量农民移居东北边境,开发该地区。在西南,镇压九州南部土著民族隼人的
反抗,设置大隅国,并
将势力延伸到种子、德之、屋久、久米等西南诸岛。
然而,随着大片新领土的增加,随着对外战争的频繁发生,国内各种矛盾深刻地反映
了出来。首先,自八世纪后半叶开始,班田收授法逐渐被破坏,大量地方庄园出现了,这
是割据豪强产生的滥觞。继而,朝廷内部也闹了起来。
撰著养老令的藤原不比等去世以后,他的四个儿子武智麻吕(这是日本自己创造的汉
字,把麻吕二字上下合为一字,读作まろ)、房前、宇合、麻吕迫死了左大臣长屋王,把
持朝政。737年,这四个家伙一起患天花死去,政权又落在葛城王橘诸兄手里。
橘诸兄执政时期,圣武天皇重用遣唐使玄肪、吉备真备等人,想要摆脱藤原氏的束缚
。740年,藤原宇合之子,当时任大宰少贰的藤原广嗣在九州举兵反叛。此次反叛虽然很
快被镇压下去,但橘诸兄因此失势,藤原武智麻吕之子仲麻吕又爬了上来。
藤原仲麻吕最大的功绩就是宣布实施已经搁置了39年的《养老律令》,但他同样逃不
过覆亡的命运。757年,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举兵反叛被镇压,七年后,失势的藤原仲
麻吕也步了他敌人的后尘。
继藤原仲麻吕被干掉的,还有受称德(女)天皇宠信,被任命为太政大臣禅师、法王
的道镜和尚(怎么总让人想起武则天身边的白马寺主持薛怀义)。
从大化改新直到迁都奈良,日本史上还称之为白凤文化;而整个奈良时代的文化,被
称为天平文化(中日两国曾经合拍了一部根据井上靖小说改编的电影《天平之甇》,就是
以此时期为背景的)。这两个时期的日本文化,可以说基本上是唐文化的翻版。
【桓武朝改革与庄园制的产生】
八世纪以后,日本的班田制和公地公民制日益动摇,封建的庄园领主制度开始产生。
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781年桓武天皇即位后,在藤原种继等人的支持下,发布了
一系列改革措施。
784年,离开守旧势力盘根错节的平城京,迁都长冈(今天的长冈京市,在京都市西
南方向约15公里处);延历13年(794年),都城又从长冈迁到葛野,称平安京。平安京
就是现在的京都,从此直到明治维新,它一直是日本的都城。而从本年直到1192年镰仓幕
府建立,史称平安时代。
班田制逐渐崩溃,国家为了保证财源,于是不得不出台了新的赋税征刻方式--田堵制
(负名制)。内容是让较殷实的农民与国家签订契约,承包一定耕地,这种承包人就被称
为"田堵"。刚开始的时候,田堵占有的土地很不稳定,每年春季都必须签订新的契约,到
十世纪前后,土地的私
人占有逐渐固定下来。这种土地称为“名田”,拥有“名田”者称为“名主”。日本中心
地区的名主,一般拥有田地不多,一至三町而已,故名为“小名主”,而边疆地区某些名
主则拥有相当多的田地,故名为“大名主”——大家明白后世“大名”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了吧。
于是,部分名田逐渐成长为庄园。从九世纪初开始,贵族庄园开始争取“不输”,即
利用种种借口,取得免租的权力;十世纪以后,又争取到了“不入”的特权,即不承认国
家在庄园内部的司法权和警察权。“不输不入”化的庄园,是以后割据封建领主的滥觞。
小庄园主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往往将自己的庄园名义上进献给中央贵族和大的
寺社,每年缴纳一定贡赋,奉之为领主(“领家”),而自称“下司”或“预所”。领家
们也有可能将名下庄园再名义上进献给更有权势的贵族,每年缴纳一定贡赋,奉之为“本
家”。这种寄进的庄园
领主土地等级所有制,也是日后武家领主等级所有制的滥觞。
【藤原氏的摄关政治】
日本中世纪四大姓氏(源、平、藤、橘)中的藤原氏,考其祖上,出自掌管祭祀的神
祗官。在大化改新和以后多次的政权交叠中,这一家子时沉时浮,始终不倒。到了九世纪
下半期,这株毒苗终于破土而出,创立了对当时和后世都影响深远的“摄关政治”。
所谓"摄",是指在天皇年幼时代其主政的“摄政”一职,此职向来由皇室成员充当。
而到了藤原良房(804~872)因为外戚关系成为第一个非皇族的太政大臣以后,进而得到
清和天皇(良房的外孙)“总摄庶政”的诏命,正式开始了人臣摄政。良房死后,其养子
藤原基经继任太政大臣
和摄政,并于887年使宇多天皇下诏说:“其万机巨细,已统百官,皆先关白太政大臣,
然后奏下。”“关白”一词本来是汉语,指告诉、禀报。自此,日本的摄关政治开始了(
即外戚在天皇年幼时摄政,在天皇成年后关白的政体)。
藤原氏有四个分支,而以北家最贵。摄关政治对以后的影响是,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
传统,太政大臣和摄政关白世代都必须以藤原北家的子弟来充任。大家这下明白700年以
后的丰臣秀吉,挖空心思要当藤原家的干儿子,其中有何奥妙了吧。
摄关政治完全架空了天皇,皇室当然不肯顺从,还要最后挣扎一下。藤原基经死后不
久,醍醐天皇即位,取消摄关,实行亲政。这位天皇似乎是位明君,在位时整顿吏治,关
注民生,还完成了《延喜格》和《延喜式》的编撰(醍醐天皇的年号为延喜)。这两本书
,和之前的《弘仁格》
、《弘仁式》、《贞观格》、《贞观式》(当然不是中国的贞观),总称《三代格式》。
《三代格式》和《大宝律令》、《养老律令》,形成了日本早期封建国家一套完备的法典
制度。
醍醐天皇以后,比较英明的君主还有村上天皇。村上天皇年号“天历”,这段时期,
即被称为“延喜、天历”之治。这恐怕是古代史上天皇掌握实权的最后一个太平盛世。此
后,藤原氏重掌政权,再开摄关,到了著名的藤原道长时代,他竟然吟诗说:“此世即我
世,如月满无缺”,成
了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国王。日本公家政权(朝臣执政的政权)日益腐朽,虽然并非藤原氏
一家之过,但现在再回想摄关政治,总给人一种蝉眉公卿吟花弄月、奢糜无度的联想。武
家政权(武士执政的政权)就此应运而生,一步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花边旧闻·日本人的姓和名
说到日本人的姓名,首先要从中国谈起。古代日本从中华文明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
姓名文化也不例外。随便找几个日本名字来,用日文发音读一读,简直怪异拗嘴到了极点
,但写成汉字,则大多什么“秀树”啊、“由美”啊,都是漂亮字眼。由此可见一斑。
先说中国人的姓氏,请问,商鞅姓什么?姓商?错。姓卫?错。姓公孙?更错!因为
中国上古,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所谓姓,指的是一个人的血统(当然
只有贵族才有闲空研究或者附会自己的血统),而氏,则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商鞅是卫
国的公族,卫是周朝的
同姓诸侯,所以商鞅的姓,应该是周的国姓--姬。他是卫国人,所以以国名卫为氏,称之
为卫鞅;他是卫的公族,所以也称为公孙鞅;仕秦被封在商於,所以也称商鞅。这卫、公
孙、商,正是他的氏。再如,姜子牙姓姜,但是吕氏(大概是出生地)、太公氏(被周武
王尊为太公);秦始皇
姓嬴,但是赵氏(生在赵国)、秦氏(秦的国君)。诸如此类。
因此,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习俗,也就是说,同一个祖宗的男女不可以婚配(比起
古日本和古埃及的皇室,往往兄弟姊妹结婚,号称保持血统纯正,要科学和进步了数万倍
)。而同氏则没有关系,今天张三当司马,以官名司马为氏,称司马三;明天司马三给踢
走,八辈子打不着的李
四上台,称司马四--你可千万别以为那哥俩是亲兄弟。当然,这一姓、氏分开的制度,汉
以后就逐渐被大家遗忘了。
日本也差不多,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藤原是姓,朝臣是氏(大化改新以后赐的
)九条是苗字(苗裔之意),兼实是名。后来氏逐渐很少使用了,咱们看到的平安以后大
部分日本人名,冠在名字前面的,基本上都是苗字,不是姓,只是象中国变成以氏为姓一
样,日本也变成了以苗
字为姓。在本系列的后面许多篇幅中,大家都会看到诸如“源的义元”、“橘的正成”,
或者“平的北条”、“藤的菊亭”,等等称呼,这源平藤橘,才是真正的姓。
比如,武田氏出于源的新罗三郎义光,其后裔一支任甲斐守护,如武田信玄,一支任
若狭守护,如武田元光。再比如,战国名将中,有不少号称北条氏,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一
个是真正名门平的北条之后裔:北条早云祖孙三代,原姓源流不清不楚的伊势氏,为了名
正言顺称霸关东,而冒
姓北条;大将北条纲成,本是今川家臣福岛正成之子,因为娶了北条氏纲的女儿,而赐姓
北条,是冒姓之冒姓;上杉谦信麾下名将北条高广,其实本姓毛利(他的家徽也是一文字
三星),只是以住处为姓,才变成了显赫的北条氏……
姓氏谈完,再说名字。日本的贵族和武士(农民一直只有小名和绰号,商人再加个商
号,要到明治维新以后才有姓和大名,不在咱们讨论之列),一般有两个名字(改名啊、
被赐以苗字啊,姑且不算):小名和大名。部分人出仕而有官位,部分人出家而有法名、
院号,部分人仰慕汉学
而有表字--为了表示尊敬,这些东西也往往随名字一起带出来,形成长长的一串。一般规
律,是有官位以官位代替小名;有法名、院号的,在家修行称法名,前加“入道”二字,
在寺修行或死后称院号。
比如,武田晴信,因为很年青就做了大名,有了官位,所以小名知道的人很少(转载
者记得好象是叫胜千代),一般称为“武田大膳大夫晴信"。他出家入道后(在家修行)
,法名信玄,因此再加四个字,成为"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入道信玄”(武田信玄是不那么
恭敬的简称)。死后,则
多以院号称呼他,为“武田德荣轩”。同类的还有“长尾喜平二景虎”(转载者记得喜平
二好象是景胜的小名,景虎是平三,不过我也不是很有把握),最后称为“上杉近卫少将
辉虎入道谦信”,简称上杉谦信;“伊势新九郎盛时”,最后称为“北条相模守盛时入道
宗瑞”,因为院号早云
庵,简称北条早云。再如,信玄的军师叫“山本勘介晴幸入道道鬼”,有蝮蛇之称的美浓
领主叫“斋藤山城守秀龙入道道三”,等等。
再看看咱们最熟悉的丰臣秀吉吧。他是农民出身,小名日吉丸,混上武士以后,改了
个高雅点的小名,叫藤吉郎,冒木下姓,并起大名秀吉,称为“木下藤吉郎秀吉”。当织
田信长给了他近江半国以后,赐以羽柴姓,以显示威仪(木下,谁都知道不是高贵出身,
羽柴嘛,反正新造的,
也无从考证,听着好象有点古朴味道),则称为“羽柴藤吉郎秀吉”。这时候,他已经是
堂堂诸侯了,没有官位终究不象话,于是赐以筑前守之官职,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等
秀吉取了天下,官高位显,可惜不是源、平二姓出身,无法开幕当征夷大将军(他曾一度
冒充源氏,又散布谣言
说自己是天皇的私生子,结果反造成很坏影响,只好收手)。正好藤原北家穷的叮当响,
他就凑上去叫声干爹,弄成“藤原右大臣秀吉”,想往关白位子上爬,然而还是满地的嘘
声。天皇无奈,赐姓“丰臣”(这是源、平、藤、橘以后,第五个天皇赐姓)——这就是
“丰臣关白秀吉”的由
来。简称"丰关白",退位后简称“丰太阁”。
在读日本人姓名的时候,还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多于两个字的小名、官位、院号等,
往往简省成两个字。如木下藤吉(藤吉郎)、柴田权六(权兵卫六郎)、前田又左(右左
卫门)、武田典厩(左马助这一官位的相对应唐朝官名)、马场美浓(美浓守)、织田上
总(上总介)、高阪弹
正(弹正忠),等等。这最后两个,省略一字就正副不分,好比现在咱们见了不是正职的
领导,也最好把“副”字省了,肯定皆大欢喜。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日本人对汉字,不象咱们用得这么严谨,许多意思和发音,从中
国找了两个甚至更多的字去对应。因此后世的人名和官名,发音相同,却往往有数种写法
——千万别以为那是不同的两人。如宇佐美定满(或写作定行)、山本勘介(或写作勘助
),等等。倒楣的是,
还要和被赐以苗字或自己找个理由改名的家伙区分开来,实在是累人。大家还记得《るろ
うに剑心》中有个相乐左之助吧,许多读者写信写成“左马助”、“左之介”,闹得作者
很不开心。但其实,“左马助”是误写,“左之介”的写法,却并不算错误。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6.111.63.46]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asp.bbs@bbs.net.tsi]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