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lio (芷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闲扯印度(上古篇)(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r 14 19:15:43 2005), 转信

时间:7/20/2004 4:56:36 AM
作者:AleaJactaEst ( 中文论坛西西河 cchere.com
标题:【文摘】闲扯印度(上古篇)

积分:7592
乐善:6
声望:79
[发短信]
[AleaJactaEst] 
注册:7/14/2004 11:36:43 PM
从五品上:朝请大夫|游骑将军

http://www.cchere.net/cbbs/Ps/RA2.asp?BID=340&AID=213695

多年前刚上网时,小蚂蚁君写的<罗马人的故事>,内容系统连贯,深入浅出,给我留
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直以为他的专业是西方历史(尤其是法律和政治史)的。后来有幸
收到他的回邮,才知道是搞化工的。不过这样的例子也非罕见。受到他的启发,我也
想写一点关于另一个文化的,不同于历史教科书的通俗读物。提起一些兴趣。
但是有顾虑。一则我才疏学浅,文笔生涩,怎比小蚂蚁君娓娓道来,文采飞扬。二则
现实的印度也确实比古代罗马难写。她是一个及其复杂,头绪繁多的统一体。其历史
文化的多样性,多源性,我的粗略感觉,要超过我们中国,或者整个欧洲。我怎能愚
公移山不自量力?
想一想退几步海阔天空,不如就改成现在的题目。无知者无畏,向大家保证一点,就
是你看到的,都是我瞎写的东西,没有一点是保证真实,值得当真的。如果有错误,
都是故意留的破绽,以免过于完美。

第一篇,闲扯之前的闲扯
这里说的印度,有时是广义的,文化的,有时又是狭义的,国家的。前者代表整个所
谓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还有尼泊尔。也牵涉到阿富汗

后几国人可能会抗议。他们想强调自己文化属性的独立性。尤其是一些巴基斯坦人,
不是没有台独“历史从马关条约开始”的劲头,没那么极端就是。然而从一个外人看
来,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文化确实血肉相连,难以分割。这也是印度人心里永远的疼。
我们只知道一个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已不属中国,越南河内(?)在宋朝曾经是中华文化
重镇。可是印度的学生都知道巴基斯坦,孟加拉是印度文明的脏腑之地,有如我们的
关陇周原。当年分家时,演出流血千里的人间惨剧。几十年来大战两次,小战不断,
硝烟未曾片刻熄灭。在印度,问中等家庭七八岁的男孩子长大干什么,很通常的回答
就是当兵扛枪打巴基斯坦!没去过巴基斯坦,估计那里对印度的敌意更大,因为国家
相对弱小。两国在边境岗哨横眉立目,是旅游者不可错过的一景。
具体地说,伊朗和缅甸之间,西藏以南,所谓印度文明就在这块土地上滋生,发展,
向外幅射,影响所及,覆盖整个东南和东北亚。我中华文明,也受惠实多。为什么在
这个特定区域有一种文化的同一性?这和地理条件有关。用唐僧的话,印度“北背雪
山,三垂大海”。在西方殖民势力从海上侵入之前,相对封闭,稳定,所以发展形成
了独特的区域文化。今天的印度国家,仍然享有与美国类似的优越地缘政治环境:孟
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之间,唯我独大,想扶植邻国牵制我,很难。所以大国都争先拉拢
她,没人跟她为难叫板。唯一的缺口,就在西北部,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十米(开伯尔
山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外敌都从这里由阿富汗侵入。由此阿富汗地区对印度文明
,就象蒙古高原对汉农业文明。一股股骠悍的游牧民族南下,带来烽烟,杀戮,征服
,融合,加入新血,连上原本的复杂基因库,使印度成为世界人种博物馆。无论是金
发碧眼的高加索人,蒙古人种,尼格罗人,印度应有尽有,而且都为数不少。我在印
度想逃避针对外国人的高价门票,就一贯冒充印度人。(很少成功就是了,不是因为
外貌的原因。外地人谁看不出来?装你个头!)
在同一性之外,根据内部文化差异,大概可以分为北部兴都斯坦文化(印度河,恒河
流域) ,南部达罗毗荼文化(德干高原以南) ,和东北部的蒙古人种部落文化三大部
份。
以上是概括性的简介。后面的章节还要一再谈到这些内容。
最初的章节不能不从已知的历史源头开始,按时间的顺序铺陈。事实上我最不喜欢历
史。正好印度人传统上也不重视历史,他们更关注永恒。凡事物如果是时间变量的函
数,则不必在意。所以关于历史的,只有无年代的口头故事。想想我们的司马迁,贰
拾四史,历代王朝的史官,汗牛充栋的典藏中多少是史籍。这好像是传统中国和传统
印度最显著的差别。近代化之后,她的国家,民族观念极为强烈,努力依靠外国人的
记载(唐僧因为大唐西域记成为每一个受教育的人都知道的人物) 建立历史构架,由
文化教育系统传布灌输。从此历史就成为印度各民族共享的遗产,成为人心里活生生
的东西,现实的一部份,

第一篇: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印度河文明(哈拉帕文化)
好像很多国家都可以自称文明古国。然而这个词在历史学上好像有特定的涵意。世界
史早期独立演化进入文明时代的,似乎公认的只有四个,按时间顺序:古代埃及,古
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不知道古代希腊克里特文化,算不算,请专家指教

这里说的文明,是有高度分工,产生阶级分化的复杂人类社会结构。如果有下列之一
的物化遗存被考古确认,就可以候选古文明:
1) 高级精巧的器具或产品,尤其生产工具。复杂工具代表高度分工。
2) 有规模的城市(代表分工和阶级,及其伴随的财富和生活方式)
3) 和其他大型建筑。
4) 文字,绝对是最高度的分工产物。游牧民族创立和管理巨大草原帝国都不须要文
字。其他所有的意识表达交流方式,比如语言,音乐,美术,舞蹈,戏剧都不能表证
这个特定意义的文明。
埃及缺1和2。中国的商王朝缺3。都因为有4而当然入选。夏王朝只有2还很勉强,也
没有邀请洋人参加发掘,西方就不承认是中国文明史的一部分。

本来认为印度进入文明社会相对很晚,算不得文明古国。应该在佛陀以前很久,因为
他明显生于一个阶级社会。大概也应该在语言学家波里尼之前,因为固然梵语的文字
可能是借来的,然而如此繁复规整的语法,绝不是原始社会的东西。(请看下一篇“
雅利安人的故事”),只相当我国的春秋吧。文明的中心是北面东部的恒河流域。这
恒河对印度,就象黄河对我们的汉文明。

这一切都因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英国铁路工程师在西部印度河流域的伟大考古发
现而推翻了。这个文明因为早期发掘的两个最大城市之一遗址而被称为哈拉帕文明(
另一城市是著名的摩亨佐达罗,它们都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后来发现同一类型
的遗址散布整个印度河流域,跨印度巴基斯坦边界,与更西部伊朗的类型明显不同。
它的典型特征是精致的家居,完备的城市规划,拥有下水系统,巨大的公共建筑(大
水池),发达的商业,印章和封泥上的成熟文字,精致的工具,玩具。年代在公元前
2200-1700。相当我们的夏代。丘吉尔说英国一般人在二十世纪才赶上罗马帝国时代
的生活水平。那么印度的城市规划在英国人来之前也从未达到哈拉帕文明的水准。

但是没有任何已知史籍和传说提到过这个高度发达,疆域广大的文明。而与它同时代
的埃及和巴比伦都是闻名遐迩的古国。听说在巴比伦发现了哈拉帕文明得印章,说明
两地的贸易关系。去伊拉克的人可以留意一下那里的博物馆。因为文字未能破解,没
人知道它的主人是谁,哪里去了。
因为它的灭亡比起雅利安人南下早二百年,破灭的原因也是个迷。
因为雅利安人的经典<吠陀>记载它们南下征服的是达罗毗荼人。人们很自然联想到印
度河文明的主人是不是达罗毗荼人,他们在自己高度的文明毁灭后又在这里坚持了一
段时间,直到雅利安人出现才南下。一个有力佐证:印度河流域是雅利安人语系区,然
而就象汪洋大海的孤岛,一群讲一种达罗毗荼语(布拉诙)的人却生活在印度河流域。
这至少说明历史上在雅利安人南下之前,是有达罗毗荼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所以一
些书上(包括中国中学世界史)明指印度河文明是达罗毗荼人的文明。然而南印度达罗
毗荼人的历史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他们自己引以为傲,一贯极力保存维护。他们从未
被雅利安人彻底征服过。为什么自己在北方建立的,超出后世千秋的灿烂文明却在他
们的传说和典籍中一点痕迹也没有?连文字也忘光了,后来又重新另造?另外今天的
达罗毗荼人瘦小,我在印度德里博物馆看见的印度河文明遗址的骨骸,都属于高大的
高加索人种(看门齿也是典型的白人) 。当然这可能和优裕的城市生活有关。 cch
ere AleaJactaEst
后来的考古发掘,似乎表明印度河文明是逐渐消亡的,不管他的主人是谁,文化的一
些东西应当传给了住在这里的达罗毗荼人和雅利安人,比如大水池子,就在印度教庙
宇里一直保存。
另一个好像最早在印度河文明出现,后来流传到世界的事物,就是那个万字符。这也
是我在博物馆看见的。佛教和党卫军都用了它。

第二篇:雅利安人的故事:梵文,印欧语和希特勒
历史学家勾画出这样的画面:在大概公元前1500年,一股一股的高大白晰的游牧蛮族
,从西北阿富汗进入印度北部。他们毁灭了先进城市文明和水坝等灌溉系统,征服了
原住民:矮小黑瘦的达罗毗荼人,没有杀戮光的都变成了奴隶。这一切都反映在他们
的口头相传的典籍<吠陀>,尤其是其中的<黎俱吠陀>中。<吠陀>里面没有阶级的内容
,也没有后来印度教的大神体系。它之是提到了部落神的名字,比如司雷电的战神因
陀罗,火神阿耆尼等。和古希腊的原始神类似。
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雅利安人没有文字。<吠陀>是以雅利安人的语言是梵语口头传
承的。后来他们用婆罗米字母,又用一种叫天城体的字母记音。这些字母的来源不清
楚。达赖喇嘛还说可能是从他们藏人那里学的。到了后来,一个叫波里尼的人语言学
家规范了梵语文法。他成为印度文化史上的名人,那是公元前五六百年的事。后来梵
语分化成几天北印度各种语言。又随着印度文明的传播影响到东南亚。新加坡就是一
个百分之百的梵语词(狮城)。所以梵语在南亚,就象拉丁语在欧洲。
因为它己经不是生活中的使用语,我们中国人一般就称为梵文。拉丁语不也一般叫拉
丁文吗?
两千多年后,英国贵族,学者威廉琼斯爵士来到印度当官僚,业余研究起了这个梵文
。结果不得了,整个人类文明史都被改写了!
大家听新闻经常说旁遮普邦的锡克人怎样,这个旁遮普是五河的意思(印度河五个支
流) ,Punjab,
Pun就是梵文五的词根。尼赫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那个词开始也是这Pun(拼成
Pan,发音更接近Pun)。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英文是puntagon,这是个拉丁词,pun
也是拉丁词的五。一模一样。威廉琼斯搜集了很多这样的词汇,向欧洲学术界发表。
实际上后来的研究发现,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古伊朗文,和今天欧洲一切语言,
有相当的共同语汇。西方语言学界把他们划属于一个同源的印欧语系,认为都是从古
雅利安语分化演变而来。为了研究古雅利安人的发源地和社会生活,他们分析了印欧
语的共同语汇。发现这些词集中在几下几个方面:
1) 数词
2) 亲属
3) 和马,战争,君主(比如梵语王公Raja, Raj和拉丁语Royal) 有关的词
另外一些描写环境的词,好像和草原什么的有关,没有和海有关的。所以古雅利安人
,是内陆草原上的军事游牧民族。今天印欧语分布的中心好像在南俄高加索地区,那
里也确实是大草原。所以就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的老家。白人被称为高加索人种,就是
这个道理。
当然白人的语言也不都属于印欧语。一个明显的例外就是犹太人的希伯来语,还有阿
拉伯语,都是属于闪含语系。突厥人也是不属于雅利安人的白人。
所以在没有生物和考古学佐证的情况下,单凭语言学的证据,一副历史画卷就被西方
人勾画出来:公元前三两千年,南俄高加索草原上,生活着高大英俊白晰没文化的雅
利安人,只会数数,骑马打仗。他们可能不是一个部落,(因为神不一样)而是一个游
牧部落联盟。后来可能是天气太冷,人口太多,他们陆续开始向外迁移,攻击周围大
河流域沿岸近海地区的农业和城市文明,把他们都一一征服,并且定居下来。因为他
们是征服着,所以自己的数词(这在战争组织,交换商品战例品时最有用),头衔,马
术,亲属称喂一类的词往往被保留下来。其他的概念词语,包括文字,都用当地人的
。最早挪窝的是往西奔中东去找埃及人的麻烦的,叫赫梯人,他们的神也有一个叫因
陀罗的,说明和印度的雅利安人很近。往东南的一路杀向伊朗,一路杀向印度。他们
也很接近,因为古伊朗语和梵语最近,而且伊朗这个词,其实就是雅利安,发音略有
不同。后来又有杀向欧洲希腊罗马找腓尼基人麻烦的。还有一些处于野蛮状态比较长
,很晚才向西出发的,就是日尔曼人。
很多印度人对此很自豪,尤其是北印度高种姓的人,因为他们和白人攀上了亲戚,比
他们长得更象白人的阿拉伯人都攀不上。曾有印度人因为我恭维说他们是白人眼泪都
感动得流下来了。也有人很反感,说是英国人瞎编出来让印度人觉得被外来人(比如
他们英国人)统治是正常地,有先例地。英国人来印度,是串亲戚,虽然有点远,但
是这一串,也算是亲上加亲嘛。恐怕大部份人没那么政治敏感,他们接受这个学说,
也充份认识今天的印度传统和西方文化是两码事。
这个学说可能是有点无聊,因为雅利安人的文化低,所以他们的活动在世界文明史上
没什么太大意义,就象你去几个公园,都看见后墙跟有小字刻着‘王狗蛋到此一游’
,小小发现,值得几秒钟惊喜而已。当然人们对历史总有兴趣,而且要构造体系只能
根据已知的东西。英国人可能有意无意地在政治上利用这个学说,不过未必保多大指
望。因为他们借以征服别人的骄傲和力量似乎不寄托在这上面。其他的欧洲民族,比
如意大利之类,也不会吃饱了撑的越过古罗马的辉煌,把自己的民族特征往游牧时代
扯。他们都以自己多源流的丰富文化遗产自豪。
但是有一群人,怎么说呢,你看我是土鳖,我看你也是土鳖,贵族是缸里多几斤存粮
的土鳖,平民是田里刨食的土鳖。不服,察祖宗三代,N代都是土鳖。除了会呜呜啊
啊拉吹几件乐器给自己听,什么吹牛的资本都没有,到哪儿都被人看不起。急红了眼
,干脆以打出祖传绝对纯种土鳖旗号,以此为荣。所以把雅利安学说奉为至宝,在一
个叫歌德的人带领下,全民族掀起学习,了解梵语文化以及中亚历史的热潮。后面的
事情大家都知道,也不太光彩,和印度的雅利安人也没什么关系,就省略了吧。
第三篇 种姓 佛陀 亚历山大 阿育王

大概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之间没有任何历史记载),雅利安人摆平了原著民的反抗,安
顿下来,建立了很多小国,成为阶级社会,确立了所谓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自己分为
三等:婆罗门掌祭司和教化,刹帝利掌军政,吠舍经农商,达罗毗荼人成为奴隶,叫
首陀罗。婆罗门建立了印度教,以创造神梵天,毁灭神湿婆,保护神毗湿奴三主神,
三位一体合成为大神大梵天。原来的部落神成为更次等的神格。因为三主神不在吠陀
里,所以有人认为是从被征服者那里接收的。好像游牧民族放弃自己的神不是很难的
事。每个神都有很多肉身,这样就把本来繁复的各民族民间传说都统一于印度教神系
,也使得神话传说内容极其丰富,远远超过希腊神话。印度教庙宇上的千百彩色人物
,都是诸神故事,以后会提到一些。今天印度教的派别很多,但是基本上分为湿婆派
和毗湿奴派。梵天惨点,原因大概是,如果得不到保护,或者得罪了毁灭神,创造了
又有什么用?印度教的社会规范,伦理都集中在<摩奴法典>里,有如中国的儒家纲常
。另外从吠陀起,印度的文明也是连续传承不断,和我们中国一样。他们就是不记年
代,什么都是很久很久以前。

就在这统一前的漫长分裂中,在其中一个小国诞生了释迦族的智者。天不生佛陀,万
古如长夜。他的事迹就不说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容易漏馅。西方知识界,特喜欢佛
教,可能因为希望他山之石能帮助解决一些他们固有的宗教哲学伦理没解决好的现实
社会问题。佛教学说里面似乎很有智慧,知识分子钻进去,一辈子都绕不出来。不过
他们一到中国,看见吃斋念佛的多是勾娄着腰的干憋鸡皮老太,大概就会很失望,所
以就想寻找“真正”的原始佛教。他们构造出的早期佛教,是在反婆罗门的沙门思潮
中建立的所谓部派佛教。和后来汉藏两地的大乘不太一样。倒和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的

小乘佛教类似。

在这一时期,西方地平线上还曾出现过一支强悍的军队。它的领导者,就是出身于古
希腊文明圈落后边陲地区马其顿,后来却征服整个希腊,又东征灭亡希腊的宿敌波斯
,挥军直抵印度河区域的亚历山大大帝。这大概是第一次串亲戚。

据说是由于将士厌倦了无休止的征服,思乡情切,亚历山大不得不留下一些人筑城镇
守,大军主力分水陆两路撤军。不过也有认为是印度西北的地方势力击退了敌人,至

少在精神上是这样,让敌人知难而退。而且后来打败了亚历山大留守的将军,不过似
乎双方合好了。从此西北阿富汗地区就被希腊化进程。这个东西融合的文化在考古学
上留下的结果,除了一些希腊文铸币,就是所谓的键陀罗艺术。大家看见象大卫那样
希腊发式面容的佛陀,就是了。

再往后不久,摩揭陀国的阿育王,通过四处征伐,统一了除极南端以外的整个印度,
这就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孔雀王朝。据说在征服另一大国乔萨罗时,杀戮太
重,使阿育王蹯然悔悟,归依我佛。弘扬佛法,终成大治。这大概在我国秦或者更早
一点。据说他还让自己的儿女去斯里兰卡传教,称为斯里兰卡历史的开源。
但是除了佛教徒念念不忘,阿育王时代的历史记载极少。英治印度期间,在印度各处
陆续出土一些高大的石柱,上面刻的,是某个统治者的一些事迹,敕令。他的头衔一
大堆,有时还集体出现。因为印度没有编年史,一开始一直不知道是谁。后来终于发
现一个事迹和阿育王对上了号。原来就是他。再往后就更明白了,因为很多石柱刻文
都是弘扬佛法地。他下令在当时知道的佛祖诞生地蓝毗尼(这个地方后来被英国人割
给了尼泊尔,作为对尼泊尔帮助英国镇压印度人反抗的回报)建立纪念建筑。八百年
后唐僧路过此地,已是一片荒凉,石柱仆地。再壹仟二百年后我去时,石柱又被挖出
立起。
佛教徒的说法姑且不论。不过似乎印度教的那一套,确实很难作为一个大帝国的意识
形态基础。独立前夕,尼赫鲁在英国人的大牢里,思考能为各地区民族接受的未来独
立国家的象征,就想到了阿育王的孔雀王朝。后来印度国徽上就有了阿育王石柱上的
四面狮象。
第四篇:芨多王朝的辉煌盛世,两大史诗,佛教式微,伊斯兰势力登上舞台

孔雀王朝衰亡之后,摩揭陀国都曾经被乔萨罗灭掉。纷争几百年后,又一次雄起,在
月护王时代再次统一印度大部,这就是芨多王朝。

印度历史上在英国人之前有过三个基本统一的时代,就是孔雀王朝,芨多王朝和莫卧
尔王朝。我们中国,除去极短命的统一政权和版图有限的弱宋腐明,也只有三个大统
一的王朝,就是汉,唐,清。时间正好和印度三王朝对应,不过是稍微晚一些。大致
是印度的王朝衰灭时,中国对应的王朝兴起。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对应远远不止是时
间的巧合。

芨多王朝正和中国的大唐一样,是文明的辉煌盛世。文学,戏剧等艺术都达到顶峰。
好像大作家迦利达萨(迦利是艺术女神,达萨是奴隶)就出于这个朝代。他最有名的剧
作就是<莎恭达罗>。讲的是因陀罗神害怕一个修行者成功得到法力,就派仙女勾引他
,生下女儿莎恭达罗。一个国王出游,引诱了她,又将她遗弃。她后来带儿子进京寻
夫,和国王相认。
歌德把这个剧作捧上了天。称为世界名著,不吝美言赞美她:春华灼灼,亦扬其芬;
秋实盈衍,亦蕴其珍。后来在中国演出,文化界名人都来附庸风雅,为一时之胜。
不过其实印度的很多东西,都要先有很多熏陶,进去以后才会真正喜欢。我也看过,
热闹一下而已。
按照鲁迅的说法,不太需要熏陶的是雕塑艺术。比如普通人也很容易从中国各朝的雕
塑中,指出那些属于汉,唐的来。一个古朴雄浑,心意辽远;一个华丽刚健,从容自
信。这种中华文明处于青,状年时期的进取,恣扬,宏阔的精神特质,反映在艺术品
上,就是所谓汉唐气象。
芨多王朝的雕塑也是一样。当然博物馆里那些满坑满谷的出土作品,呆板,单调的也
为数不少,但是精致之作,也非常的特出,扎眼,你绝不会搞错。这个时代的作品,
头部特征和气质明显地东方化,仕女额角都变圆了。眼睛也细了。姿态婀娜婉转,面
容灵动娴雅,栩栩如生。让人恨不得把石头也抱上床。
赶上文化盛世,顺便介绍一下两大口传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还有一个
黑天故事。虽然他们最早出现都在芨多王朝之前。
摩诃婆罗多讲的是般度族五王子因馋言失国流浪,后来大战夺回王位的故事。战争发
生在婆罗多之野,婆罗多就成为印度的自称(印度是别人对它的称谓,就象别人称我
们CHINA,而我们自称华夏一样)。既然是口传的史诗,就会经过一代一代人加工,越
来越长,细节越来越多,符合顾颉刚的“逆史” 学说。不过据说摩诃婆罗多的内容
繁杂,结构不统一,原始痕迹还是很多。而勉强可以提出作为中心思想的,就是它的
“薄迦梵歌“:阿周那(般度五兄弟和整个史诗中第一武士,好象希腊神话的阿喀琉
斯) 在和柯尔纳(和般度五子对立的堂兄弟中第一武士,好象特洛伊的赫克托耳) 决
斗前,心烦意乱:血流成河,兄弟相残,又是为了什么目标,值得吗?这时化身作为
他的架车手的黑天神(故事见下) 对他讲:人生只求明了并完成自己的责任,其他事
情不要瞎操心。
这个”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道理,看上去很简单,却经常被忽略,尤其是
那些喜欢不断反思分析总结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角色其实都是斗士,选手
,而不是裁判,更不是规则的制订者。印度普通人家的孩子,上不几天学,如果回来
不能答出薄迦梵歌的道理,就会被家长骂。

罗摩衍那说的是罗摩夺回被恶魔强去的妻子悉多的故事。据说是由一个文人整理成内
容连贯系统的结构。因为他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结果蚂蚁在他身
上积土搭窝,所以得名“蚁土至” 。罗摩的执着,他朋友们的仗义,悉多的忠贞,
是印度民众道德的典范。就象我国从前的人,就算不识字,也从说书,戏剧中受到道
德熏陶,敬拜关岳的忠义,唾弃秦曹的奸佞。罗摩成为神的代称,圣雄甘地把他憧憬
的大同世界称为“罗摩之治” 。成千上万的群众在集会时眼含泪水,口呼“罗摩,

罗摩” ,甘愿牺牲生命,为政治家利用,绝非罕见场景。

黑天神克里希那是另一大堆故事的主角。
在中国,有时门廊呀,屏风呀,甚至扇子上,都画一些东西,比如一个肥壮汉子光着
上身跪在地上,后面一个老太婆拿个笔在他后背涂鸦。人们看见了,就会说,岳母刺
字!
在印度你不管看见什么画,都说:那个是克里希那吗?一般都对。就算不是,别人也
会说,啊,这一个正好不是,你也知道克里希那?真好!
克里希那就是黑的意思,他的皮肤往往被描成深色(黑色或者蓝色,所以也叫蓝神)
。这在以崇尚雅利安人白肤色,一白遮百丑的的印度,真是异类。又加上吠陀里没有
,所以有人自然地假设他本是达罗毗荼人的神。不过就是在北印度他也是大名鼎鼎。
黑天也是流落民间的贵种,小时候是个牧童,被一大堆挤奶的女孩宠着,后来成为国
王,天神。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无数坏人妖魔要害他,都被他一个一个玩死了。
克里希那是独一无二的文学形像。有点象胡斐,张无忌和韦小宝的混合,再轻松一些
。相关的故事如此繁杂,形像却又如此鲜明统一,说明他体现了印度民族一种共同的
审美情趣和人生价值。那是男人对幸福的理想极至:顽皮自由,快意浪漫,英勇无畏
。作母亲的未必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大力神海格里斯,或者萧峰,但都希望他是一个
小克里希那。我的印象中这是最常见的印度名字之一。

上面说的都是印度教的东西。在芨多王朝后,印度陷入分裂。唐僧他们就是这时访问
的印度,按他说的,那时有五天竺 ,佛教也面临衰落。有人说是因为它脱离群众,
在马鸣,龙树后又没有出现象印度教的商羯罗那样的人才。不过它在印度本土的最后
消失,还是在伊斯兰势力进入之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今天都把佛教灭亡的责任推给
对方。看来是同样具有平等色彩的伊斯兰教起的作用更大。在印度教底层的没有受过
什么教育的人众,如果向往平等,是加入玄而又玄的佛教,还是那以燎原之势,摧枯
拉朽的真主的队伍?


最后由 AleaJactaEst 在7/20/2004 1:41:12 PM编辑过
--
★无论我死了,还是我活着,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du.cn·[FROM: bbs.nju.edu.cn]
※ 修改:·klxn 於 08月03日10:58:12 修改本文·[FROM: bbs.nju.edu.cn]

--
   ◢◣     
   █ ◢█◣
 ◢    ◣ ◤
  ♀ ♀     
◥=· = ◤  
   █ ◣●  


※ 修改:·trijif 于 Mar 15 12:39:33 修改本文·[FROM: 210.46.64.14]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8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