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lio (芷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闲扯印度(中古篇)(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r 14 19:16:51 2005), 转信
http://www.cchere.net/cbbs/Ps/RA2.asp?BID=340&AID=213697
AleaJactaEst
个人文集
级别:从七品上:朝散郎|翊麾校尉
积分:734
经验:2682
文章:223来自【禡·跮·艱·翲】【文摘】闲扯印度(中古篇)
cchere.com ◆AleaJactaEst 发于:7/20/2004 5:00:18 AM
第五章 少年英雄卡西姆 苏丹们 莫卧尔王朝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停下来,解释一下。我只是在大致按时间顺序讲故事,没有在写历
史。真诚严肃的历史需要年代,考证和甄别史料,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生产力生产
关系状况什么的,写人民民众的生活史。这样的书也有不多.
先回到传统的,肤浅的,人文的,愚众的,(小资)心灵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庸
俗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伊斯兰势力最早的扩张,好象是以阿拉伯人为主体,以军事征服的形式。大唐救援不
及,波斯被击破之后,印度就暴露在一手持剑,一手持古兰经的圣战者面前。伊拉克
总督, 就是那个曾对被征服者说“你们的头颅象庄稼一样,成熟了,等着我们来收割
呀的人(不提具体大屠杀的历史证据而成天引用这一句名言,有渲染之嫌) ,派出他
侄子,十七岁的阿拉伯少年穆罕莫德?本?卡西姆(Kasim, Quasim) ,率远征军直扑西
印度(今天巴基斯坦信德地区) 。当时虽然芨多王朝已经灭亡,印度陷入分裂。但是
这一地区的诸王公,不是没有动辄能出动战象上千,骑兵几千,战士数万的雄主。然
而卡西姆以区几千疲蔽之众,纵横驰骋,战无不胜,当之即亡。正在这时,他的叔父
病死,传统派失势,卡西姆象岳飞一样,被新哈里发急令召回,害死。直到唐义净和
尚游历到这一地区,还目睹战火之后,诸城残破的景象。
卡西姆的死和伊斯兰扩张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内部斗争联系在一起。内耗之后是调整,
扩张的势头就没了。二百年后,伊斯兰势力才逐渐控制了阿富汗和西北印度,这时的
它的主导权似乎已经由阿拉伯人转入突厥人手中。后者的政权在几百年前被唐太宗李
世民灭亡后,一些部落西迁,伊斯兰化,有的并以奴隶身份加入各统治者的军队,以
军功递升并控制了政权。这时正是公元后第一个千年。东方的大宋人民过着歌舞生平
的日子。
站稳脚跟之后,阿富汗国王加兹尼开始习惯性地,周期性地,最后是年度性地入侵北
印度,甚至一度到达中部,抢劫印度教社区生活的中心--寺庙里的金银财宝。 印度
教诸王公根本就没有抵抗能力。好在每次都是抢完就走,没有想生根。最后一次在回
家路上,加兹尼大概是被什么象荆柯一样的人暗杀,他的继承者突厥部将古里(Gohri
)决定留在印度。这就是几百年德里苏丹统治的开始。前三个统治者都是突厥人,所
以被成为奴隶王朝。后来又转入印度人当头。不过那时候,大家在印度已经很久,阿
富汗老家都被蒙古大军踩平,都是印度人了,而且主要的任务就是抵抗蒙古势力从阿
富汗入侵。 cchere AleaJactaEst
德里苏丹时期,有点象我国的五胡乱华。分裂变乱时期,传统的观念被颠覆,凸显出
人性的决绝,惨烈。国王既然可以是奴隶出身,什么女王,太监当国之类的各种变态
故事层出不穷。
在英国人统治的后期,印度民族意识觉醒,一些印度教知识分子,包括象泰戈尔这样
的人,着意宣传渲染这一时期伊斯兰征服者的血腥,残暴,兽性,和印度教诸王公的
“英勇无畏”,“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挑动民族矛盾。后来印巴分家,不能说
与此没有关系。连自己身边的族群的价值,尊严,情感都不能体会理解的人,也成天
谈什么全人类普世的博爱,还被吹到天上去。
一直到今天,由于印度不是靠流血建国,没有赫赫武功可以吹嘘,患荣誉饥渴症的人
一直把历史上王公阶层 (Rajput)当成勇武精神的寄托。
比如,一个非常流行的故事:德里王公晁汗(Chauhan)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完美英雄
,他以自己的男子气概赢得了另一个主要王公女儿的爱情,结果两人成仇,互不支援
。古里来犯,被晁汗大败生俘。晁汗将他释放。结果古里恩将仇报,趁晁汗不备再次
来犯,抓住了他,并把他双眼弄瞎加以折磨。晁汗说自己瞎眼也能射箭中靶,古里不
信,就叫手下给他弓箭。晁汗张弓不发,说自己虽被俘,仍是人主,必须古里发令才
肯尊从。古里开口下令,晁汗寻声发箭射死了他。其实那有这么美的事。 cchere
AleaJactaEst
还有那个著名的大魔王苏丹阿拉乌丁。这个人贵为苏丹的亲侄子,干儿子,却不肯读
书成了个文盲,而且身边从来不用读书人。他残忍地杀害叔父登基,据说是人类历史
上名列前矛的缺乏道德约束的君主。又加上他曾经妄图抛弃伊斯兰教创立自己的新宗
教,即使是穆斯林也少有说他好话的。据说在侵略中印度古吉拉特时打败另一个王公
月王神(RAMCHANDRADEVA),抓住他的王后大美人莲花仙女,纳入后宫。后来又再次打
败这个王公,抓住他女儿(也是大美人儿),由自己儿子霸占(他儿子后来被杀,这个
女人又被其他宫廷斗争的胜利者相继占有) 。这个王公后来投奔另一个王公,和其他
反抗阿拉乌丁的穆斯林一起,被大魔王消灭。这后一个王公的王后帕蒂蜜更是大美女
,只好自焚,保存清白。不受威胁利诱,战败不屈最后全家(主要是妻女)自焚成为王
公的俗套故事。印度人很多说起来,血液都沸腾了,好象那首满江红里的靖康耻,尤
未雪一样。那个血火年代时间上真和靖康耻差不多,就是这些岳飞似乎年头不对晚生
了八百年。我们中国人念念不往历史,提到更晚的扬州十日什么的也没那么激动。
实际上,由于印度教的等级制度,这些王公大概既不能调动中下层民众卖命,自己之
间也是你妒我恨,互不支援。最后难免被各个击破。而且很多也是委曲求全,纳税称
臣,效忠穆斯林统治者,并且为虎作伥,出兵跟随苏丹讨伐反抗者。反观穆斯林军队
,很多是从印度教的贱民阶层(就是比首陀罗还低的等级)反正加入伊斯兰教的,作战
时内心充满宗教虔诚和对异教徒上层阶级的仇恨,当然也有金钱美女军功章的吸引力
:只要作战勇敢,就能受封土地,成为军事采邑贵族,再加上美女战利品。能不所向
披靡吗?
苏丹们的军队在西北方顶住蒙古人,还能集结兵力向南方出击,攻破那些经营几百年
的深沟高垒的要塞。尤其是阿拉乌丁,曾经打到次大陆极南端的马杜赖城,这是阿育
王都没有到达的,其卓越的军事组织能力可见一斑。在有的人的戏剧化的描述里,他
就象那“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的楚庄王。不过他在那里也
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南方一如既往,还是印度教割据势力的天下。而且就是中部
和北部各地打下来之后留守的大将也很快独立。德里苏丹的意思,不光是讲定都德里
,而且也是指他控制的区域就那么一块而已。建立形成大帝国的行政制度还没有建立
起来。
第六章 莫卧耳王朝的大帝们 泰姬陵 西瓦吉 欧洲人
以后慢慢会看到印度的莫卧耳王朝在很多方面都很象中国的大清王朝。莫卧耳就是蒙
古的意思。这个名字的来源在于阿富汗军阀巴卑尔(Babur) 宣称自己一身同时拥有成
吉思汗黄金家族和帖目儿大帝的血统,贵不可言。那个帖目儿大帝也宣称自己是成吉
思汗后裔,有权掌“扎撒” 。不管是不是真的,他们的集团其实都是突厥化的,和
蒙古的文化传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几个世纪来一直抵抗蒙古入侵的印度人来说,
巴卑尔在德里北部帕尼普特(著名战场,好象中国长安的潼关或者洛阳的虎牢关)打败
洛迪苏丹人数众多机动性很差的军队,标志着抵抗的最终失败,和一个新的时代的开
始。
巴卑尔接下来的征战,使整个北方都臣服于他。但是他死后,儿子胡马庸是所谓的第
二代“瓶颈” ,被比哈尔(东边接近尼泊儿的地方)诸侯舍尔沙驱逐,被迫西窜,流
亡波斯。舍尔沙是一代英主,不但名义上统一北方,而且建立了真正有效的官僚行政
制度。但他也没有好的继承人,死后帝国崩裂,胡马庸被一些人从伊朗迎回德里。经
过长期的流亡生涯,他的家庭和集团已经波斯化了。而这个时候的北印度,可以说是
群雄并起:“天下N分,德里疲敝” 。胡马庸自己很快就死了,由在流亡途中出生的
十三岁儿子接替。要是中国人可能就起名“路生” 什么的,但这个人在历史上被称
为阿克巴大帝。好象阿克巴就是伟大的意思。
他建都阿格拉,统一整个印度北方和中部,仿照舍尔沙的模式建立行政体制,奠定莫
卧耳王朝的根基,并罕见地对西北方采取攻势。其文治武功可比康熙大帝,但是在历
史故事中其个人形像更象李世民。据说他心胸宽广,知人善任,各族群的重臣都效忠
于他,君臣相得,善始善终,极少有反叛的。高级文官也只有一个被处死,他后来还
非常后悔,认为定罪的证据不足。 cchere AleaJactaEst
在整个伊斯兰统治北方印度的时期,西部的拉贾斯坦(王公斯坦)这个地方,一直是印
度教王公势力的堡垒,他们一直反抗,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从没有被完全征服,
而且很少有穆斯林人口。一直到今天也不例外。主要原因恐怕不是什么普遍宣传的吃
面的民风强悍尚武。而是这里一直干旱贫瘠,沙漠丘陵很多,物质贫乏,对于征服者
来说,是打下来也站不住脚,实在赶不上东边吃米的地方潮湿富饶,人口众多。这个
道理不用看书扯淡争论,去那儿走一倘恐怕就全明白了。
阿克巴大帝善待印度教众,取消他们的异教徒税,并和拉贾斯坦王公结盟。甚至任命
他们作手握重兵的诸侯统帅。当然也有不服的,拉纳普拉塔普就是一个著名的刺头。
关于阿克巴的的争议主要在他对待伊斯兰教的态度。他曾经召集各教学者辩论,也曾
经想创立融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新宗教。本来统治者就象司机,手里方向盘都是即
能向左也能象右的。一个人一辈子在不同的情况下不知说几万句话,字面上意思相反
的不会少。又加上印度的历史是口传的,可以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所以各个族
群的史观经常大相径庭。不管是教义,还是组织,伊斯兰教也是很宽泛模糊的。不过
总的来说,他好像总是在伊斯兰教义之外寻找真理。不论是以当时,还是现在的一般
伊斯兰正统观点,恐怕都难以接受。
阿克巴死后,他的儿子贾汗吉尔和孙子沙加汗相继登基。他们延续阿克巴的政策,坐
享其成。都是艺术的鉴赏家和支持者。帝国的扩张停止了,在西北转入守势。各种社
会矛盾也开始发展。沙加汗的杰作是泰姬陵,据说是为了纪念老婆。所以小资女人感
动到心跳停止。实际上哪有那么回事,主要是对建筑的嗜好。伊斯兰教的建筑因为不
允许偶像崇拜,所以庄严宏阔,优美流畅,和印度教庙宇顶着一个大高帽子,上面千
百神像正好形成对照。
花花皇帝沙加汗的三皇子奥朗则布是个异类,他生性虔诚严峻,质朴少文,十几岁就
任南方边省德干总督,执掌军机,呕心沥血,开拓疆土。到后来挥兵北上阿格拉夺位
时,他的父兄承平日久,“几曾识干戈” ,根本不堪一击。普通都认为他改变阿克
巴的政策,恢复异教徒税,压迫印度教众,穷兵渎武,是帝国走向衰落的开始。实际
上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以少数统治多数本来就是勉强的事情,
社会矛盾已经深化,财政紧张,不铤而走险也是死路一条。
奥朗则布放弃政敌势力根深蒂固的阿格拉,到德里建都。但是他的关注一直没有离开
德干。因为那里有他一生“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劲敌,马拉塔(分布在孟买以南
地区) 国王西瓦吉(湿婆吉SHIVAJI), 一个低种姓出身的首陀罗。他为和奥朗则布的
大军对抗,创立了马拉塔轻骑。这种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骑
兵,机动性极强,善于长途奔袭。在没有电报的时代,敌人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就
要面对突然出现的遍布原野的骑兵攻击,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西瓦吉自己出身卑贱,
艰苦朴素,与士兵同甘共苦,据记载,一个访问者在他军中只见到两顶薄毡,一个他
自用,另一个给生病的将士用。他又能礼遇吸收当地印度教上层有政治经验的人士加
入政权,作宰相和国师,所以马拉塔人上下一心,成为奥朗则布的眼中钉,肉中刺。
西瓦吉大奥朗则布十岁,死在前面。奥朗则布闻讯大喜过望,亲率大军南征,抓住了
他的后继者。马拉塔骑兵也不能抵挡奥朗则布摧城拔寨。但是西瓦吉的伟大之处就在
于,虽然他儿孙无能,他创立的政权也没有人亡政息。首都可以被攻破,国王可以被
擒获,但是政权军队组织都更加壮大,马拉塔国家已经建立在马拉塔人的心中,牢不
可破。而这正是当年西瓦吉起兵举义之后,写给德干总督,皇子和后来的皇帝陛下的
信件中表述的。看来他对人性,和建立在人性上面的人类的组织力有深刻洞察力。他
发展的政权基础,倡导的精神,创立的战术,都直指帝国死穴,绝杀无解。奥朗则布
无法扑灭有组织的反抗,回到德里病故,死前深知帝国大厦将倾,必然亡于马拉塔人
之手。
这大概是1700年的事情。欧洲人已经在次大陆南方的泰米尔地区建立了据点(和莫卧
耳帝国和马拉塔人隔着迈索儿和海得拉巴) 。在北方,终奥朗则布一世,殖民者的势
力不及于舰炮之外,不敢放肆。但是,如果说中印度的原野是马拉塔骑兵驰骋的疆场
,那么蓝色的海洋就是欧洲人自由的领土。只是象乾隆皇帝一样,奥朗则布没有意识
到后者的威胁。
第七章 英国人征服印度
说来好笑,欧洲人最早来到印度传教,到的是西南部的科拉拉邦这个地方。他们发现
原来在公元后一点点,天主教就在那里扎根了,比欧洲还早。如果以对耶稣的信仰作
为开化的标准(现在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难免会很尴尬。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印度固然后来被英国人统治二百年,但是在传教上进展极其有限。现在不论是次大陆
本土还是海外,印度人中信基督的,似乎还是天主教的多(而不是西欧的新教),而且
相当多的属于本土的老天主教,和赶时髦没有太大关系。(不是说印度人不崇洋,而
是没有明显体现在宗教上) 。
奥朗则布死后,莫卧耳王朝就名存实亡了,诸侯割据,皇帝变成蹲在德里红堡内的傀
儡。这个时候马拉塔人要是南下消灭迈索儿或者海得拉巴,就会直接面对后来北上的
欧洲人,印度的历史可能就会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宰相选择了北上。
莫卧耳王朝既然虚弱,先是西边的波斯,后来西北的阿富汗又开始频繁入侵劫掠德里
。一开始马拉塔人还幸灾乐祸,后来因为诸侯皇上都来巴结,他们就改变了一贯的受
压迫者心态,以主人自居,出兵驱逐阿富汗人,骑兵一度追击直到开伯尔山口,大有
“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气概。然而阿富汗军队其实是有秩序的撤退,了解对方虚实
。所以很快就杀回来,与合兵一处的马拉塔诸部在德里北部帕尼普特决战。这时的马
拉塔军队已不比当年,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和家眷,仆役等非战斗人员,又加上轻敌,
最后全军覆没,几乎匹马未还。阿富汗军队的强悍也可见一斑。对比英国人后来各个
击破早已腐朽不堪的马拉塔诸侯都是那么艰难,他们最后在阿富汗的失败也没有什么
奇怪。
决战失败,马拉塔人原气大伤,而且再也没有团结一致。他们诸侯割据,互相残杀,
而且各部常常与东印度公司结盟,攻打其他割据势力,甚至其他马拉塔诸侯。
东印度公司在东南的泰米尔地区打垮了法国人,占据马德拉斯。法国人仍然拥有几个
小块的殖民地,后来合称PONDICHEERY(通常的译名是本地治理) 。到现在还有一些殖
民地遗迹。一些人从法国外籍军团退役后在此养老,有时战友们唱起军歌,回忆为法
兰西征战四方的戎马生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葡萄牙人继续占据西岸的果阿,一直
到印度独立。
英国人的军事扩张,一是从陆地北上消灭迈索儿和海得拉巴,二是由海路从东海岸北
上孟加拉打击莫卧耳王朝在那里的总督。其中消灭迈索儿尤其艰难。因为铁普苏丹父
子是少见的励精图治的优秀军事家(也是野心家)。东印度公司需要和马拉塔人和海得
拉巴结盟,又加上苏丹军队的内奸,经过三次迈索儿战争才能得逞。这是日不落帝国
征服史上的关键一战。我在新加坡不止一次看到描绘迈索儿陷落的油画,把铁普苏丹
描绘成小丑。对于殖民史固然不应当简单否定,但是在今天对儿童灌输这种史观除了
让他们出门找抽以外,有什么益处?有的人极其痛恨自己族群的传统和价值,一心想
让下一代只吸收学校教给的“主流” 文化价值观。不过在外人看来,他们自己成长
的环境再觉得不好,好歹还成家立业,养育了子女成人(还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而他
们复出牺牲寄托希望的下一代有不少人连起码的生活元素都凑不起来。
那个著名的二流子出身的东印度公司总督克莱武,在殖民地人民看来是恶魔。但是从
另一方面,也未尝不是投笔从戎的班超式的人物。
东印度公司在东北打败了莫卧耳总督后,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总部(加尔各答) ,并
以此为中心,向西各个击破了马拉塔诸侯。这时的马拉塔军队,已经以攻城略地的步
炮兵为主,但是英国人仍然非常忌惮他们的闪电骑兵。接着又战败的更西北的锡克人
(他们信仰师尊创立的非印度教伊斯兰教之外的锡克教,由于长期和莫卧耳帝国抗争
,极其尚武强悍) 。最后被阿富汗人击败。向东他们又征服了缅甸,使之成为英属印
度的一部份。这样整个次大陆都被东印度公司征服,是史无前例的大统一。
东印度公司让服软的王公继续治理自己的封土,在公司直接控制的土地上,实行所谓
的“柴明达尔”( 包税人) 制度。这个似乎凝结了所有殖民罪恶的制度很复杂,我不
懂。好象包税人虽然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但是只要他能交上税,对土地的支配权就不
能变更剥夺,和地主差不多。中国的村干部的权威如果永久化,家族化,不受监督地
腐朽下去,会不会就成为类似柴明达尔的阶层?
如果单从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孟买这三个殖民者建立的城市来看(象中国的上海,
越南的西贡),是带来了繁荣。但是城市不是封闭自足的的东西。如果把和城市联系
在一起的地区整体经济看,尼赫鲁的话很有概括性:越是最富庶的地方,英国人就来
的越早,统治得越久,最后那个地方也就越成为印度最贫困的地区。
我们可以想像“没有印度就没有大英帝国” 这句话的含义。日不落帝国二战后失去
了印度,就成为欧洲一岛国。当年英国对印度征服的高潮,也是它轻易放弃北美洲广
大殖民地和上面同文同种白皮肤子民的时候。对资源的定义,是和当时的开发力相联
系的。那时的资源,不是矿产土地,而是广大的软弱的易于压迫剥削的人口。那时英
国的官吏和他们的家属,要去印度,需要乘船一直向南到南非,绕过好望角,再延非
洲东岸北上印度洋,再向东过阿拉伯海。一路经过几个气候带,靠岸多少次,喝各地
的水,吃五谷杂粮,没有现代医学,有多少人死在途中。到站了也不是什么天堂,除
了南部的KADAIKANAL(相当我们中国的庐山,英国人在那里搞了气魄很大的水利工程
,截江断流,高峡出平湖,蔚为壮观,值得一看) 和西北的喀什米儿气候凉爽可以作
为休养地,印度这个湿瘴之地,让多少英国人水土不服,葬身异域。(殖民地这个汉
语词,单从字面讲用在印度都有点不通)。人家是为了什么?总不是当白求恩罢。
由于东印度公司不断蚕食王公的封土,侮辱他们和整个印度民族的尊严,到一八五七
年的时候,从军队哗变开始,爆发了大起义。如果没有这个事件,中国说不定又多几
个香港。著名的章西女王就是起义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奥德土邦也是一个大邦,当年
阿拉乌丁就是从这里起家)。由于英军中的印度士兵站多数,大部份都起义了,所以
东印度公司的统治几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所有的英国人一下子被杀光也不是没有可
能。幸好有一些王公,比如尼泊尔,站在英国这一边。急风知劲草,患难识忠臣。镇
压起义后,惊魂未定的英国中止了东印度公司行政权,改由大英帝国(当时改名英印
帝国) 女王陛下派印度副王直接统治。改变政策,善待王公(从此王公们都矢忠于英
王,再无谋反之意,一直到印度独立还哀求英国不要把他们丢给印度新政府) 。他们
同时废黜了被起义者抬出来的傀儡莫卧耳王朝末代皇帝,后来还迁都德里。以示自己
是印度国家落地生根之正统政府。
不过历史上德里的政权,都短命,往往一代而终。就象中国的南京,“王气黯然”
。历代王公,苏丹是这样,奥朗则布从阿格拉迁都这里,虽然他生性严朴,不喜富丽
,“以威武之姿,立艰难之世” 。但是建立的德里红堡仍然给人以纤巧的感觉,不
能比阿克巴大帝的阿格拉红堡那种虎踞龙盘的气势。莫卧耳帝国的皇权从他之后也形
同虚设。
迷信归迷信,英国人也没有逃脱宿命。
最后由 AleaJactaEst 在7/20/2004 1:43:19 PM编辑过
西西河中文(文化)网 www.cchere.com
点击:155 西氏春秋 精华区 工具:推荐 举报 [大 中] 回复 全看 汇U 短信
※※※ 相关贴 ※※※ 【文摘】闲扯印度(中古篇) (AleaJactaEst;字:15424;阅:155
7/20/2004 5:00:18 AM
Copyright ?2004 中文论坛西西河 版权所有,使用请征询作者并注明出处
--
★无论我死了,还是我活着,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du.cn·[FROM: bbs.nju.edu.cn]
※ 修改:·klxn 於 08月03日10:56:39 修改本文·[FROM: bbs.nju.edu.cn]
--
◢◣
█ ◢█◣
◢ ◣ ◤
♀ ♀
◥=· = ◤
█ ◣●
※ 修改:·trijif 于 Mar 15 12:38:51 修改本文·[FROM: 210.46.64.14]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0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