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美国简史》——发展与改革时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n 29 09:29:18 2004), 转信

第六章  发展与改革时期

    「我们必须废除一切带有
    特权色彩的东西。」——伍德罗﹒威尔逊  一九一三年四月八日致国会谘文



    在两大战争--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已到达了成熟的年龄。在不到
五十年的时间中,它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边区业已消失。规模巨
大的工厂、钢铁厂,横贯大陆的铁路线,繁华的城市,广阔的农田,遍布在这块国土上。
但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诸如有些大企业力谋垄断市场及生产,劳动条件恶劣,以及因城
市的飞速发展,给妥善解决与日俱增的城市人口的居住和管理问题带来了困难。

    美国人民及其政治领袖--如格罗弗﹒克利夫兰、 q詹宁斯﹒布赖恩、西奥多﹒
罗斯福和伍德罗﹒威尔逊等,都反对这些弊病。这些改革者的头脑是清醒的,他们在哲学
上属于理想主义者,但在执行中却又是现实主义者。这段时期所取得的成绩,有效地制止
了因过度发展而产生的许多错误。



    和平使国家发挥活力
    一位作家写道:「内战在国家历史上刻下了一道很阔的印记;它一举而使二三十年前
开始发生的变化富有戏剧性……。」战争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制造业,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这种发展发展兴改革时期的基础是铁、蒸气、和电力的开发,战争的需求也促进了科学
和发明。一八六O年以前所颁发的专利证书只有三万六千份,但此后的三十年内,却颁发了

四十四万份;而在二十世纪的头二十五年内,新颁发的专利证书数竟达近一百万份。

    一八四四年塞缪尔﹒摩尔斯改进了电报技术后,美洲大陆相距遥远之地,随即藉电线
杆和电线网而联接起来。一八七六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展出了一部电话机,不
到半世纪﹒一千六百万部电话机就被用来促进全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一八六七年发明的
打字机,一八八八年发明的加法机和一八九七年发明的现金计数器,更加速了工商业的发
展。一八八六年发明了铸造排字机、轮转印刷机和折报机之后,一小时内就可以印刷二十
四万份每份八页的报纸。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爱迪生还发明了留
声机,并和 侵惟q伊斯门合作改进了电影。这些伟大的发明,加上其它许多科学和天才发
明的应用,使得各行各业的生产力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这种工业新秩序中,城市成了神经中枢,它集中了所有的经济力量:积聚了巨大的
资金、企业和金融机构、宽阔的铁路车场、烟囱林立的工厂,以及大批的职工。村子由于
吸收了从乡间或从海外涌来的人口,几乎在一夜之间,便变成了市镇,市镇又扩展为城市
。在一八三O年,只有十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八千人或八千人以上的居民区;到一八六O
年,比数已达六分之一;至一八九O年,更提高到十分之三。在一八六O年,没有一个城市
有上百万的人口,但三十年后,纽约一地的居民达一百五十万,芝加哥和费城人口也超过
一百万。在这三十年中,费城和巴尔的摩人口增加了一倍,堪萨斯城和底特律的人口增了
四倍,克利夫兰增加六倍,芝加哥增加十倍。明尼阿波利斯、奥马哈和其它类似地方,在
内战开始时仅是几间房屋的小村落,人口竟增加了五十倍甚至五十倍以上。

    与此同时,国家的基础工业--钢铁工业--因为受到高关税的保护,也迅速向前发
展。钢铁业以前集中于东部各州的矿区,但因地质学家发现新的矿藏,钢铁业在西部地区
也逐步发展起来了。最著名的是在苏必利尔湖顶端的大麦沙比铁矿,它成了世界上产量最
丰富的铁矿之一。其矿苗露在地壳表层,开采方便而经济,又因含化学杂质少,采用这种
矿石炼高级钢的代价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



    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钢铁生产大踏步地前进,主要应归功于安德鲁﹒卡内基。他十二岁时,从苏格兰来到
美国,由一家棉纺厂的接纱头学徒转业为电报局的职员,后来又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局找到
一份工作。他在三十岁以前,就精明而富有远见地进行投资,一八六五年开始,他把投资
集中在钢铁业。数年间,他自组公司或投资于其它公司,建造铁桥、铁轨和机车。十年以
后,他在宾夕法尼亚州孟农加希拉河所建造的钢铁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厂了。

    卡内基不但控制了新钢铁厂,并且还控制了焦煤、煤炭产品、苏必利尔湖的铁矿、五
大湖上的汽船、伊利湖上的一个港口和一条铁路联络线。他的事业和其它十几个行业联合
在一起,可以从铁路及航运上获得优惠的条件。他有扩大事业的充裕资金和人力,所以,
这样的工业扩展,在美国是前所未见的。

    虽然卡内基长时期支配着钢铁业,但是他却未能全面垄断与钢铁有关的自然资源、运
输和工厂。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有些新公司起而向他的优势挑战。卡内基被这种竞争惊得
目瞪口呆,他扬言要建造一个规模更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但是卡内基那时人已年老,精力
衰退,他终于听从了劝告,把他的钢铁厂与一个新组织合并,而这个新组织后来吞并了美
国多数重要钢铁企业。

    一九O一年合并后组成的新公司,便是美国钢铁公司,它说明了三十年前开始的演变:
把独立的工业企业组合成联合的或是集中化的公司。这种在内战时期就有的趋势,到十九
世纪七十年代后日见显着。因为企业家都知道,如果把互相竞争的公司组成一个机构,就
可以从大规模生产中实现规模经济的目标(降低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在全国市
场上推销他们的货品,甚至控制生产和市场。而联合公司和托拉斯也就成为实现这些新兴
大企业的手段。

    联合公司可以收集大量可用的储备资金,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生命和管理的持续,以获
得预期的利润吸引投资者,并且即使企业失败,各自要承担的职责也是有限的。托拉斯实
际上是联合公司的综合体,每家联合公司的股票持有人,把他们的股票交给受托人,由受
托人管理一切业务,这样可使联合公司在更大规模上联合,使管理和行政集中化,并可把
专利汇合在一起。它们雄厚的资金可用于企业的再发展,推行生产合理化,进行大规模生
产以实现规模经济的目标,建立销售、服务和赊购网,从原料供货商和铁路运输方面取得
优惠条件,与外国公司竞争,并可以与这时已开始有效地组织起来的劳工组织进行讨价还
价。它们还可以对政界施加影响。

    标准石油公司是创设最早、实力最强的联合公司之一,随着该公司的创设,许多其它
联合公司--棉子油业、铅业、糖业、烟草业、橡胶业--也迅速地组织起来。有干劲的
工商业者,不久也径自划定他们的工业领域。以亚摩和斯威夫特为主的四家肉类罐头公司
,联合成立了一个牛肉托拉斯。麦柯密克一家,则在收割机事业上占优势。一九O四年的一
次调查表明,原来的约五千家独立企业,这时已归并为三百家左右的工业托拉斯了。

    在其它领域里,特别是运轮业和电讯业,合并的趋向也很突出。西联公司是最早最大
的电讯联合公司,随之而起的是贝尔电话公司,接着又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一个名叫科
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的人,他早就看到了欲求铁路的经营有效,必须把线路连接起来。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他把十三条独立铁路线,合并为一条路线,把三百八十公里外的布法
罗与纽约市连接在一起。在此后十年中,他又修通了通往芝加哥与底特律的铁路,纽约中

央铁路公司就成立了。其它方面的合并也在进行。不久,美国各主要铁路线,就被合并成
「系统化」干线了。



    改革矫正经济弊端

    民主党人克利夫兰,于一八八四年当选为总统。他懂得致力于改造这个国家的种种力
量,并设法加以控制。铁路方面有不少弊端需要加以纠正,如抬高对小客户的运费,给大
客户以优惠的做法,和有些铁路在某一些地点之间,不顾距离之远近,因人而异地任意提
高运费的做法。


    此外,有些城市之间,由于有数条铁路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的运费因竞争而
减低了,但另一些只有一条铁路连接的城市间,却收着超额的运费。因此,从芝加哥至纽
约一千二百八十公里路所需的运费,竟低于从芝加哥到离它只有几百公里的地方的运费。
各铁路公司也曾试行联合行动以避免竞争--实行联营--根据参加竞争的各公司事先拟
定的计划来分配货运业务,并把业务总收入集中起来再行分配。

    公众对于铁路当局这些措施的不满情绪,促使政府作种种努力,对铁路进行管理。虽
则这些办法也发生了一些好作用,但是这是全国性的问题,需要国会采取行动。

    一八八七年,克利夫兰总统签署了「州际商业条例」,这一个条例禁止了超额运费、
铁路联营、回扣客户以及不等价运输,并成立「州际商务委员会」,以防止违法行为,协
调铁路运价和运输办法。

    克利夫兰还大胆地向关税壁垒提出挑战。原来以战时的紧急措施而推行的高税率政策
,已沿用为永久性的国策。克利夫兰认为这一办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民生活费用的增
加,以及托拉斯的迅速发展。许多年来,关税从未成为政治上的问题。一八八O年,民主党
要求实行一项「为岁入而定税」的政策。不久就响起了要求改革的呼声。克利夫兰在一八
八七年的国情谘文中,竟不顾应避免涉及这一个爆炸性问题的警告,谴责保护美国工业免
受外国竞争的原则被推向极端,因而使国人感到震惊。

    关税问题成了下届总统选举争论的问题,为保护政策作辩护的共和党候选人本杰明﹒
哈里森嬴得了胜利。哈里森政府实现了他的诺言,于一八九O年通过了「麦金莱关税法案」
。这一措施不但是要保护根基稳固的工业,而且还要扶植正在成长的工业,并且还以令人
却步的进口税去促进新工业的建立。新税则偏高的税率,立刻影响了零售商品的价格,不
久,便引起了广泛不满。

    在这段时期,公众对托拉斯的不满情绪增长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受到改革派亨利
┣q 治和爱德华┍q 拉米等激烈抨击的各大联合公司,也成了激烈争论的政治问题了。一
八九O年通过的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就是为了打破垄断的;它禁止妨碍州际贸易的一
切合并,并规定了几项强制执行和惩处办法。因为该法律用词含糊,所以刚通过时收效不
大。不过,十年以后,因西奥多﹒罗斯福政府有效地执行法律,却使总统荣获了「托拉斯
打击者」的尊号。

    纵使有这些显着的趋势,但这个时期的政治景象,是不出色的。一位卓越的历史家曾
经写道: 「对于那些只关心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根本调整的政治力量的公民来说,在一八
六五年至一八九七年间,只有两三个联邦法例值得长期重视。」人民的精力集中在别的地
方,这在西部发展史上反映最明显。



    西部地区的开发机会
    一八六五年,已开发的地区的界线只伸展到密西西比河沿岸各州的西部,突出部分包
括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的东部。在这个开有新农场的狭窄地带以外,还有大片无人占据的
荒地。这荒地联接着广阔的大草原,大草原又与布满山艾树的平原接壤,一直延伸到落基
山脉。在这绵延一千六百公里的巨大山脉里,蕴藏着丰富的金、银及其它金属。山的西侧
,荒无人烟的平原和沙漠一直伸展到丛林满布的海岸线和太平洋。除了加利福尼亚州定居
区及零星小村落外,居住在广大内地的,只有印第安人。

    仅在四分之一世纪之后,所有的土地都已被划分为州或准州了。一八六二年的「定居
法案」促进了人口的定居。该法案规定:一个公民只要他能在那里定居和开垦,就可以免
费获得六十四公顷土地。根据这一法案,至一八八O年时大约已有二千二百四十万公顷的土
地落入了个人手中。同时,与印第安人的冲突也已经结束。在山区,到处都有矿工。他们
在内华达、蒙大拿、科罗拉多等地开掘矿道,并建立了许多小村落。养牛的牧民,把从得
克萨斯州到密西西比河上游广阔的草原占为己有。牧羊人也同样在山坡或山谷上找到了他
们的牧场。农民们蜂涌似地移居平原、河谷,把东部和西部联接了起来。到一八九O年,已
没有未开发的地区了,此时五六百万男女耕种的地方,二十年前,却是野牛出没之地。


    铁路加速了定居。在一八六三年,国会投票通过授与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筑路许可证
,这使铁路由依阿华州的康斯兰布拉夫斯向西延伸。与此同时,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也开
始修筑自加州的萨克拉门托地方向东的铁路。两条铁路不断接近时,全国上下都为之振奋
,最后在一八六九年五月十日,两条铁路终于在犹他州的普洛蒙托莱角接轨了。从大西洋
海岸到太平洋海岸旅行的时间,原来需要长 景仙婕 个月,现在可以大大缩短。铁路网继
续发展,到一八八四年,已有四大铁路干线把密西西比中部河谷地带与太平洋海岸联接起
来了。

    大规模迁往极西地带的移民,大多集中在山区。在那里,加州于一八四八年发现了金
矿,十年后在科罗拉多和内华达州,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蒙大拿和怀俄明州,十九世纪
七十年代在达科他的黑山地区都先后发现了金矿。采矿者开发了这些地区,建立了村镇,
打下了永久定居的基础。不过,在山区采矿的同时﹒有些移民已看到这些地区有从事农业
和畜牧业的可能。后来虽然少数城镇专门从事采矿业,但蒙大拿、科罗拉多、楼俄明、爱
达荷等州的真正财富,也和加州一样,还是在草原和沃土中。

    在得克萨斯州,养牛早就是重要事业,战后尤见繁荣,大胆的赶牛人赶着德州的长角
牛,穿过开放的公共地带,向北走去。牛群边走边吃,到  萨 怪莸 铁路运输站时,已长
得比出发时更大更肥壮了。不久,这样的「长征」就成为常事了。向北移动的牛群,在几
百公里的征途上,留下了无数的足迹。养牛业迅速超出了密苏里地区。在科罗拉多、怀俄
明、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和达科他等地区,都出现了巨大的牧场。西部的城市因成了屠宰
业和调制肉类的中心而繁荣起来。

    牧场的建立带来了一种多姿多采的生活,衣着鲜明的牧牛人,就成了这一种生活的中
心人物了。美国第二十五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他在达科他的个人经
历时说:「我们过着自由而粗犷的生活,骑着马、带着枪,在仲夏的烈日之下工作。广阔
的平原,在热泪中闪烁着;我们也经历过晚秋的夜里,守护牛群时难忍的寒冷。……不过
,我们感到我们的脉搏与这粗犷的生活在一起跳动,在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工作的荣耀和
生活的欢乐。」

    在一八六六年至一八八八年间,大约有六百万头牛从德州放牧到科罗拉多、怀俄明、
蒙大拿等地的高原上过冬。养牛业的兴旺发达,到一八八五年已到达最高峰,当时的草原
,已经不足以供这么多长征牛群吃草的需要了,而且这些草原,也开始被纵横交错的铁路
线所割裂。在牧牛人身后不远之外,有许多草原篷车在吱吱作响,农民把他们的妻儿,还
有拉车的马、乳牛和猪群也带了来。根据「定居法案」,他们圈定了所得的土地,并用铁
丝网围起来。原来未经合法手续取得土地的牧牛人都被赶了出去。不久,这片具有浪漫气
氛的「西部荒原」,便不复存在了。



    机器和科学帮助农民
    尽管工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农业始终是国家的基本事业。农业的革命--和战
后的制造业相似--使手工劳动变为机械耕作,从维持生计变为商业化的农业。在一八六
O年至一九一○年间,美国的农场数目增加了两倍,自二百万个增加到六百万个,耕地的面
积扩大了一倍多,从一亿六千万公顷增至三亿五千二百万公顷。

    从一八六O年至一八九O年,各种基本农产品的生产,如小麦、玉米和棉花等,都超过
了美国以前的产量。同一时期,全国人口也增加一倍多,城市人口的增长尤为显着。然而
,美国农人生产了足够的粮食和棉花,提供了充足的猪肉和牛肉,收剪大量的羊毛,不但
可以供给美国工人及其家庭的需要,并且剩余量日益增加。

    取得这一特殊成就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向西部的扩展,第二个原因是机器
在农业上的应用。在一八○○年,一个农民使用镰刀,在一天之内,可望收割五分之一公
顷小麦,但三十年后,使用  禾镰刀,每天就可以收割十分之?公顷。到?八四O年,使用
了麦柯密克研究了差不多十年而造成的神奇的割禾机,竟出现了一天能收割二公顷到二公
顷半的奇迹。由于他的远见,他便去西部新兴草原市镇芝加哥,在那里他开设了收割机工
厂。到一八六O年,他售出的收割机共有二十五万架之多。

    其它的农业机器也迅速地出现:自动捆扎机、脱粒机及收割脱粒两用机等。播种机、
切割机、去皮机、去壳机也出现了,还有奶油分离机、撒肥机、种薯机、干草机、孵卵机
,和其它上百种的发明。

    在农业革命中和机械几乎同等重要的是科学。一八六二年,根据「莫里尔公地兴学法
案」,国会把公用地分配给各州,以便建立农业和工业学院。这些学校一方面是教育机关
,另一方面,也是农业科学的研究中心。后来,国会又拨款在全国各地遍设农业实验站,
并直接拨款给农业部作研究用。在新世纪开始时,在全国各地的科学家都在广泛地进行农
业科学研突。

    其中一位叫马克﹒卡尔顿的科学家,受农业部之聘到俄国去旅行。他在那里发现并运
回了一种能抗锈穗病和抗干旱的冬小麦,现在半数以上的美国小麦都是这个品种。另外一
些科学家,如马里 鳗q多塞克服了可怕的  疫,乔治﹒莫勒克服了口蹄疫。另一位研究员
从北非带回了高梁;另一人从土耳其斯坦带回了黄花苜蓿。加州的卢瑟﹒伯班克培植了许
多水果和蔬菜的新品种。威斯康星州的斯 俜药q巴布科克设计了测定牛奶中油脂分量的方
法。在亚拉巴马州的土斯克琪学院,一位伟大的黑人科学家乔治﹒华盛顿﹒卡佛,发现了
花生、甜薯和大豆的几百种新用途。



    农民面临艰苦
    虽然有了这些不平常的进展,但美国农民在十九世纪中,曾一再地受到困厄。这有好
几个基本因素:土地的贫瘠化,自然情况捉摸不定,谷物生产过剩,自给自足能力的衰退
,以及缺少适当的立法保护和援助。南方的土地因为长期种植烟草和棉花而变得贫瘠了;
在西部,甚至在平原上,土地也受到了侵蚀,还受到风灾、虫害的袭击。


    密西西比河以西农业的迅速机械化,所带来的不单是幸福。它促使许多农民不自量力
地扩大耕地,使粮食作物大量集中,使大农场主明显地对小农场主占有优势,加速了租佃
制度的发展。在普遍接受现代土壤保持技术以前的许多年中,这些问题的大部份一直都没
有解决。

    但更复杂而又较易立刻对其采取行动的,是价格问题。农民把他们的产品在竞争甚烈
的世界市场上出售;而他们所需的物品、设备和日用品,则要从不许竞争的受保护的市场
上购入。农民出售的小麦、棉花或牛肉的价格,由国外市场决定;而他们购入的收割机、
肥料、铁丝网等价格,却必须由在关税保护下可随意定价的公司来决定。从一八七O年到一
八九O年,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都有不规则的下降,因而使美国农产品的价值,只增加了
五亿美元。但在同一时期,制造品的价值,却增加了六十亿元之多。

    这种经济不平衡的现象,促使农民们成立组织,研讨共同苦衷和提出解救办法。大部
份农民组织,是按照一八六七年所创设的保护农业社的成规而设立。短短的几年中,几乎
每一个州都建立了保护农业社,全部会员有七十五万多人。这些组织以社团形式开始时的
主要工作,是加强农民们的团结,后来转而讨论商业和政治问题。不久,许多保护农业社
又建立了它们自己的销售系统和商店、农产品加工厂以及其它工厂。在中西部一些州,它
们还选出会员为州议员,这些人对通过直接影响他们福利的法案起了很大作用。

    但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繁荣,保护农业社所经营的许多企业都失败
了,它们的重要性也减弱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由于干 到 临到
草原,小麦和棉花的价格暴跌,保护农业社再次兴起。

    一个名为农民联合会的新组织纷纷成立,到一八九O年已有会员二百万人。这些组织除
了提出广泛的教育计划外,还积极要求政治改革。没有多久,农民联合会会员就组织为一
个政党--民粹党--积极反对老的民主党和共和党。



    民粹党主张增加货币流通量
    在美国政坛上,从来没有像民粹党那样的狂热,他们的热泪横扫了草原和棉田。农民
在地里辛勤工作了一天之后,还驾起他们的轻马车,带领着妻子儿女,赶到集会的地方,
去为他们的领导人动人的演讲鼓掌。在一八九O年的选举中,这一个新政党在十多个南方和
西部各州中,获得巳Γ⑶已〕隽硕霾我樵焙椭谝樵辈渭庸帷C翊獾秤昧苏?次胜利以后,拟定了一项谋取改进的政纲,要求广泛的改革,包括建立累进所得税,全国
性农业贷款制,铁路国有,一天八小时工作制,以及自由而无限制地铸造银币,以增加货
币流通量。

    在一八九二年的选举中,民粹党在西部和南方显示了惊人的力量。虽然他们的总统候
选人得到了一百多万张选票,但还是由民主党的候选人格罗弗﹒克利夫兰获选。四年之后
,生气勃勃的民粹党,几乎在每一地区都和民主党联合起来,劝说民主党的新领袖们,把
货币问题当作一个主要的政治问题提出来。

    美国自开国以来,一向采用复金本位制,这就是说,政府随时把送进造币厂的金银铸
成钱币。一八七三年,国会改变了货币制度,其中一项是把在国内流通的钱币里,剔除了
银元。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因为那时的银子很稀少。事实上,银币已有四十
年之久没有流通了。但是这一情形因西部各州的山地里发现了新银矿而发生剧变,同时,
有些欧洲国家的银币也停止流通,银的供应量大大增加了。

    其时,适逢国家的经济减速,西部和南方主张土地均分者的领袖们--受到东部工业
中心劳工团体的支持--要求恢复无限制地铸造银币。他们相信他们的困难是因流通货币
短缺造成的。这些团体认为,扩大货币的流通量,将间接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工人的工
资,这样就可还清债务。另一方面,保守主义者却深信这一政策将引起金融危机,通货膨
胀一旦开始,必将无法阻止,而政府本身也将被逼破产。他们认为,只有采用金本位,才
能维持稳定。

    银币拥护者--民主党员和民粹党员--找到一位内布拉斯加州 耐q 材供q布
赖恩为领袖,并推他为一八九六年的总统候选人。不过他的党是脆弱的,而他的敌手却很
强。因此威廉﹒麦金莱遂以五十万票的优势嬴得了选举。可是,布赖恩参加竞选一事,后
来却成了传奇故事,并且除了币制政策外,民粹党和主张土地均分的民主党的大多数意见
,后来均被写进了法律。更重要的,是这次选举,乃是内战以后联邦团结一致的有力证明
。虽然农民的牢骚不少于奴隶主,但他们此刻却没有谈论要不遵守国会法令或脱离联邦。




    对西班牙战争
    全国统一团结的局面,在一八九八年对西班牙战争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那时,西班
牙还统治着佛罗里达半岛以南的小岛古巴,而美国与古巴的贸易当时正非常兴旺。一八九
五年,古巴人对西班牙暴政的愤怒终于爆发成为争取独立的战争。

    美国对于这一次战争的进展,日渐关注。大多数美国人同情古巴人,但克利夫兰总统
却决定保持中立。不过,三年以后,麦金莱总统当政,美国战舰缅因号停泊于哈瓦那港口
时,忽遭摧毁,并有二百六十人丧生。此事立刻激起全国民众的愤慨。麦金莱这时还想维
持和平,但几个月后,他认为拖延无补于事,于是他就主张武装干涉。

    对西班牙的战争进展迅速,并具有决定性。战事进行的四个月中,美国从未遭受重大
挫折。宣战一星期后,在香港的乔治﹒杜威海军准将,率领六艘战舰的舰队,驶向菲律宾
。他下令要阻止以菲岛为基地的西班牙舰队在美国领海骚扰。他要不折一兵地摧毁整个西
班牙舰队。同时,在古巴方面,大队美军在圣地亚哥附近登陆,迅速地赢得了一连串的胜
利后,又炮轰海口。西班牙四艘装甲巡洋舰,仓惶逃出圣地亚哥海湾,数小时后。便被轰
击成为废船。

    在圣地亚哥获胜的消息传到时,从波士顿到旧金山,汽笛声响彻云霄,旗帜到处飞扬
。报馆赶派记者前往古巴和菲律宾,鼓吹新的民族英雄的业绩。其中最主要的是马尼拉战
役中出了名的杜威,以及领导他自己所征募的一个志愿骑兵团到古巴服役而被称为「强悍
骑士」领袖的西奥多﹒罗斯福。不久,西班牙求和,在一八九八年十二月十日签订了条约
,西班牙把古巴让给美国,在古巴取得独立前暂由美国占领;西班牙割让了波多黎各和关
岛,作为战争赔偿;又以二千万美元的代价把菲律宾让给美国。



    中国和门户开放
    美国在菲律宾立足之后,就产生了和中国从事大规模贸易的希望。自从中国在一八九
四至九五年败于日本以后,许多欧洲国家都在那里取得海军基地、租界,和划定了势力范
围。它们不但取得了垄断贸易的权利,并且获得了投资铁路建筑以及开发沿线矿产的特权


    美国政府与东方早期的外交关系,始终坚持各国的商业特权均等,此时,若要维持这
一原则,就必需作出大胆的行动来。一八九九年九月,国务卿海约翰致送一备忘录给有关
各国,促使它们同意各国在华都能享受「门户开放」政策--这就是在它们控制的地区中
的贸易机会均等(包括关税、港务税、以及铁路运费的均等)。

    但在一九OO年,中国发生了抵制外人事件,六月间,义和团控制了北京并包围那里的
外国使馆。海约翰立即向各国宣告,美国将反对对中国领土或行政权或「门户开放」政策
的干扰。当骚乱平定以后,海约翰又需充分运用技巧,以执行美国计划,保护中国免于赔
偿的沉重负担。十月间,英、德两国又再一次表示它们遵循「门户开放」政策,并维持中
国的独立。不久,其它各国也作了同样的表示。

    同时,一九OO年的总统选举,使美国人民有对麦金莱政续,特别是对他的外交政策下
一判断的机会。共和党在费城召开的大会上,对于与西班牙战争所获得的胜利结果,繁荣
的恢复,以及通过 「门户开放政策」而获得新市场感到欢欣。因此,麦金莱和西奥多﹒罗
斯福的合作竞选总统和副总统,胜利早在预料之中。但是麦金莱总统却没法享受他的胜利
成果。一九O一年九月,当他正在参观纽约州布法罗一个展览会时,竟被人行刺而死。麦金
莱之死,使罗斯福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社会批评与改革的年代
    无论是在国内事务还是在国际事务方面,罗斯福当政正好与美国政治生活的新纪元相
巧合。人们已在大陆上定居,再也没有未开发的地区了。美国从一个小小的、为自身存在
而奋斗的共和国,一跃而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这个国家的政治基础,经过国内国外的战争
的变动,和经济上的繁荣与萧条的冲击,仍然屹立无恙。工业农业都有巨大的进展,免费
教育总的来说是实现了,新闻自由得到维持,宗教自由的理想得以延续。然而,善于思考
的美国人,对于他们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现状,依旧不能心满意足。因为大的企业似乎
更加根深蒂固,地方政府和市政府往往为腐败政客所把持。一种物质主义的幽灵,似乎日
渐影响到社会。

    大约自一八九O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大众反对各种邪恶的呼声使美国在政治和思
想方面反映出它的特点。它并不全是一个新声音。自从工业革命早期以来,农民们就一直
和城市及日益上升的工业巨头分庭抗礼。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社会改革者即对当政人
物把政府官职分配给他的支持者的事实加以严厉的批评。经过三十年的奋斗,社会改革者
终于在一八八三年使「彭德尔顿文官任职法」得以通过。该法案规定了政府文官的考续制
度,标志着政治改革的开端。

    产业工人也倾诉了他们的不平。一八六九年,他们组织了「劳工骑士会」,以保护他
们自己。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该会已拥有会员七十万人。嗣后,这一组织衰落了,
但不久又为「美国劳工联合会」所代替。这是一个手工业工人的有力组织。到一九OO年,
劳工就成了一股主要力量了。

    在这一时期中,几乎每一个著名人物,不论是政治家、哲学家、学者或文学家,他们
所获得的名气,总是和参与改革运动有关。这时的英雄们都是改革者,他们强烈地抗议从
十八世纪农村式共和国继承下来的一些原则和实施办法,因为它们被证明已不适合二十世
纪都市化国家的需要。

    自一九O二年至一九O八年,是伟大的改革运动的时代。好些年以前,即在一八七三年
时,马克﹒吐温就曾经以他的仔细观察,暴露了美国社会,写了一本「镀金时代」。那时
,许多严厉抨击托拉斯、财政、食品搀杂和滥用铁路等文章,不断出现于日报和流行杂志
上面,像「麦柯洛J杂志、「人人」杂志、和「科利尔」杂志等。厄普顿﹒辛克莱则以小说
为武器,出版了一本「屠场」,暴露了芝加哥大罐头肉食公司的不卫生情形,以及牛肉托
拉斯对于全国内食供应的控制。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金融家」和「巨人」,使人们了
解到大企业家的诡计。弗兰克﹒诺里斯的作品「陷阱」,叙述了主张土地均分者的抗议是
怎么一回事。林肯﹒斯蒂芬斯的「城市的耻辱」,暴露了政治的腐败。这些「暴露文学」
,对于鼓动人们采取反抗的行动,有重大的影响。

    这些不妥协的作家的强烈影响和逐渐觉醒了的大众,促使政治领袖们采取实际措施。
有好几个州制订了法律,以改善民众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例如,童工法得到加强,制订的
新法提高了年龄限制,缩短了工作时间,限制了夜间工作,以及要求强迫入学等等。



    改革有益于一般人民
    到这时,多数的大城市和半数以上的州,都在公共企业内建立了八小时工作制。几乎
同样重要的,是劳工补偿法的颁布,使雇主们在法律上要对职工们因工作所招致的伤害负
责。新的税收法也推行了,遗产税、所得税,以及公司财产和营业税的开征﹒把政府负担
转嫁到最有能力付税的人身上。

    许多人--尤其是罗斯福总统--清楚地认识到:改革者所关心的许多问题,如果不
在全国范围内处理,是无法解决的。罗斯福是一位热心于改革的人,他决心给人民以 「公
平待遇」,他在执行反托拉斯法的时候,从增强政府的监督政策入手。这种监督以后很快
地实施到铁路方面,并通过了两项重要的限制性法案。其中一条就是一九O三年的「埃尔金
法案」,使公布运价,成为法律的硬性规定﹒并使托运人也同样承担运费回扣的法律责任
。在这一法案下,政府成功地处罚了那些犯法的公司。

    罗斯福鲜明的个性和他「反托拉斯」行动,吸引着平民对他的进步措施的支持,也越
过了党派界线。加以此时全国丰衣足食的繁荣,也使人民对执政党感到满意。他在一九O四
年竞选获胜也就十拿九稳了。

    由于在选举中获得了势如破竹般的胜利,罗斯福怀着新的决心展开他的改革运动。他
在第一次国情谘文中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管理铁路,一九O六年六月,「赫伯恩法案
」通过了。它授与州际商务委员会以真正权力:规定运费,扩大其职权,并迫使各铁路公
司放弃其与轮船公司和煤矿公司的密切相联的利益。

    国会的其它措施,把联邦控制的原则又推进了一步。一九O六年所通过的「食物卫生法
」中规定,禁止在一切药品或食物中使用任何「化学的或防腐的有毒药剂」。这一法案通
过后不久,又制定另一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对州际买卖的肉食,都必须进行检查。


    这时,国会又新设了商业与劳工部,部长为内阁阁员,在部内又设置一个局,专门负
责调查大公司的合并事务。一九O七年,该局发现美国制糖公司逃漏了巨额进口税。结果该
公司被罚款四百万美元,公司的几个职员,也受到法律惩处。而印第安纳州的标准石油公
司,因为收受了芝加哥和亚尔顿铁铬公司托运货物的秘密运费回扣而受到控告。这一时期
的罚款总数,在一千四百六十二宗案件中,共达二千九百二十四万美元之多。这一个数字
,足以反映这一时期的精神面貌。



    罗斯福保护资源
    保护国家自然资源,制止对原料的浪费,以及对大片荒地的利用,都是罗斯福当政时
的主要成就。他早在一九O一年第一次向国会提出的国情谘文中,就曾经要求推行一项全面
的意义深远的保护森林水利、开垦和灌溉的综合计划。他前面的几任总统已拨出一千八百
八十万公顷的林地,而罗斯福则使它增加到五千九百二十万公顷,并开始有计划地作努力

,以防止森林火灾,并在伐木地区重新造林。

    一九O七年,罗斯福又指派一个内陆水道委员会去研究河川、土壤和森林的关系,以及
水力发展与水运等问题。在这个委员会建议之下,产生了一个全国资源保护会议的计划,
这个计划使全国注意力集中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上。

    委员会发布原则声明,着重于对森林、水源和矿铁的保护,并提醒注意土壤侵蚀和灌
溉问题。其所建议的事项,包括私有土地上的伐木问题,改善可供航行的河道,以及河川
流域的水土防护。结果,有许多州设置了保护资源委员会。一九O九年,全国保护资源协会
成立,以便在这问题上教育民众。一九O二年通过的「垦荒法案」批准了修筑几个大水坝和
水库。

    一九O八年竞选总统临近时,罗斯福的声望已达到顶峰「不过,他却不愿打破传统去竞
选第三任总统。他转而支持 q霍华德┧q 夫脱当选了总统;塔夫脱努力继续实施罗斯
福的计划,并取得一些进展。他继续处罚托拉斯,进一步加强州际商务委员会,建立邮政
储蓄银行和包裹邮寄制度,扩大文官制度,并提议制订了两项宪法修正案。


    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规定开征联邦所得税;一九一三年批准的第十七条修正案,规定
由人民直接选举参议员,代替过去需由州议员来选举的办法。但是,塔夫脱的其它措施,
如接受了自由分子为之愤慨的保护关税条例,因为亚利桑那州自由化的宪法而拒绝它加入
联邦,以及逐渐对党内过分保守分子的器重等,却抵销了他的那些成就。

    一九一O年,塔夫脱的党分裂了,于是民主党又以压倒性的优势票数控制了国会。两年
以后的总统竞选中,新泽西州的州长威尔逊与共和党的塔夫脱和罗斯福竞选。因为共和党
拒绝推举罗斯福为候选人,他就组织了第三党进行竞选,名为进步党。

    威尔逊在一场精神 端拥 竞选中,击败了他的两个对手而当选总统。在他的领导之下
,新国会执行了在美国历史上最引人瞩目之一的立法计划。它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改革关税
。威尔逊说:「关税必须改变,我们必须废除一切带有特权色彩的东西。」一九一三年十
月三日签署的「安德伍德税则」,切实削减了重要原料和食品、棉花和羊毛制品、钢铁等
税率;它还取消了对其它一百多种物品的课税。虽然这一税则仍旧保留了许多保护性的特
色,但它却是为降低生活费用一次真正的努力。

    民主党计划中的第二项工作,是整顿银行和通货制度。因为美国业已受信用和通货没
有弹性的苦恼,权宜性的立法,虽曾授权银行发行紧急通货,但银行和通货制度,早需全
面整顿了。威尔逊说:「管制必须归之大众而不是私人,必须由政府本身来执行,只有这
样银行才能成为商业和个人企业的工具,而不是主人。」

    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廿三日通过的「联邦储备银行条例」,符合威尔逊的要求。这个条
例,把当时所有的银行都纳入一个新的组织之中。该组织把全国分为十二个区,在每一区
里设立一所联邦储备银行,统由联邦储备局监督。这些银行,是作为参加这一体系的其它
银行的现金储备银行,为使货币供应有更大的弹性,并发行联邦储备券,以应工商业的需
要。

    下一步的重要任务是控制托拉斯并调查各公司的违法乱纪行为。以往的经验表明,实
行如同州际商务委员会对铁路实行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联邦贸易委员会受权发布命令,
禁止工商企业在州际贸易中运用「不公平的竞争方法」。另一种法规叫「克莱顿反托拉斯
法」,禁止许多公司迄今为止尚未受到谴责的经营方法--如联锁董事会,对购买人的价
格差别,以及一个公司持有同业的股票等。

    农民和劳工也没有被忽视。如 r联邦农贷法」,使晨民可以借到低息贷款。「克莱顿
法案」有一条特别的规定,禁止在劳工纠纷中使用禁制令。一九一五年的「海员法」,则
规定必须改 善远洋轮、内河和湖泊船只上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一九一六年的「联邦工
人补偿法」规定,对因工受伤而致残者,应发给津贴。同年的「亚当森法案」,则为铁路
工人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度。

    虽然这里纪录的成就与威尔逊总统的领导有直接关系,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主要并
不是因他对社会改革的无比热诚,而是由于神奇的命运把他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战
时总统所起的作用,和战后作为不稳定的和平的奠基人所起的作用。
  

--

  携书弹剑走黄沙
  瀚海天山处处家
  大漠西风飞翠羽
  江南八月看桂花


※ 修改:·glees 于 Jun 29 10:41:53 修改本文·[FROM: 211.94.163.17]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4.163.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9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