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后汉书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 第五十二
------------------------------------------------------------------------
--------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也)*,荀卿十一世孙也。[一]少有高行,博学而不
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
注[一]卿名况,赵人也。为楚兰陵令。著书二十二篇,号荀卿子。避宣帝讳,
故改曰“孙”也。
安帝时,征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一]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
皆师宗之。及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
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幸,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二]騳事明理,
称为神君。顷之,□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
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三]二县皆为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
,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四]
注[一]当涂,县名,故城在今宣州。
注[二]续汉书曰,淑对策讥刺梁氏,故出也。
注[三]礼记曰“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心,心丧三年”也。
注[四]绲音昆。焘音道。汪音乌光反。说文云:“汪,深广也。”俗本改作“
注”,非。“专”本或作“敷”。
初,荀氏旧里名西豪,[一]颍阴令勃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二]今
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阳里。
注[一]今许州城内西南有荀淑故宅,相传云即旧西豪里也。
注[二]左传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
坚,仲容,叔达。”
靖有至行,不仕,年五十而终,号曰玄行先生。[一]
注[一]皇甫谧高士传曰“靖字叔慈,少有俊才,动止以礼。靖弟爽亦以才显于
当时。或问汝南许章曰:‘爽与靖孰贤?’章曰:‘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
。’及卒,学士惜之,诔靖者二十六人。颍阴令丘祯追号靖曰玄行先生”也。
淑兄子昱字伯条,昙字符智。昱为沛相,昙为广陵太守。兄弟皆正身疾恶,志
除阉宦。其支党宾客有在二郡者,纤罪必诛。昱后共大将军窦武谋诛中官,与李膺
俱死。昙亦禁锢终身。
爽字慈明,一名谞。[一]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
称之,曰:
“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
八龙,慈明无双。”
注[一]音息汝反。
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
臣闻之于师曰:“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德为孝,[一]其象在
周易之离。”夫在地为火,在天为日。[二]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夏则火
王,其精在天,温暖之气,养生百木,是其孝也。冬时则废,其形在地,酷烈之气
,焚烧山林,是其不孝也。故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三]夫丧亲自尽,
孝之终也。[四]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崇孝道而克
称火德者也。往者孝文劳谦,行过乎俭,[五]故有遗诏以日易月。此当时之宜,不
可贯之万世。古今之制虽有损益,而谅闇之礼未尝改移,以示天下莫遗其亲。[六
]今公卿髃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
俗,以应乎下。传曰:“丧祭之礼阙,则人臣之恩薄,背死忘生者觽矣。”曾子曰
:“人未有自致者,必也亲丧乎!”[七]春秋传曰: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八]夫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故加刑罚;若上之所
为,民亦为之,又何诛焉?昔丞相翟方进,以自备宰相,而不敢踰制。至遭母忧,
三十六日而除。[九]夫失礼之源,自上而始。古者大丧三年不呼其门,[一0]所以
崇国厚俗笃化之道也。事失宜正。过勿惮改。[一一]天下通丧,可如旧礼。[一二]
注[一]火,木之子;夏,火之位。木至夏而盛,故为孝。
注[二]易说卦曰“离为火,为日”也。
注[三]平帝时,王莽作书八篇戒子孙,令学官以教授,吏能诵者比孝经。音义
云:“言用之得选举之也。”
注[四]尽谓尽其哀戚也。
注[五]易谦卦九三爻:“劳谦君子,有终吉。”
注[六]遗,忘也。
注[七]事见论语。致犹尽也,极也。
注[八]左氏传臧武仲之言。
注[九]前书翟方进为丞相,遭后母忧,行服三十六日起视事,曰:“不敢踰国
制也。”
注[一0]公羊传之文也。何休注云:“重夺孝子之恩。”
注[一一]惮,难也。
注[一二]礼记曰:“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臣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
有礼义。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一]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故文王作易,上
经首干、坤,下经首咸、恒。[二]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三]夫妇之
道,所谓顺也。尧典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降者下也,嫔者妇也。言
虽帝尧之女,下嫁于虞,犹屈体降下,勤修妇道。易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
[四]妇人谓嫁曰归,言汤以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春秋之义,王姬嫁齐,使鲁
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于诸侯也。[五]今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
临尊,违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六]孔子曰:“昔圣人之作易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察法于池,鷪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七]今观法于天,则北极至尊,四星妃后。[八]
察法于地,则橥山象夫,卑泽象妻。[九]鷪鸟兽之文,鸟则雄者鸣鸲,雌能顺
服;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近取诸身,则干为人首,坤为人腹。[一0]远取诸
物,则木实属天,根荄属地。[一一]阳尊阴卑,盖乃天性。且诗初篇实首关雎;礼
始冠、婚,先正夫妇。[一二]天地六经,其旨一揆。宜改尚主之制,以称乾坤之性
。遵法尧、汤,式是周、孔。[一三]合之天地而不谬,质之鬼神而不疑。人事如此
,则嘉瑞降天,吉符出地,五韪咸备,各以其□矣。[一四]
注[一]语见易序卦也。
注[二]易干、坤至离为上经,咸、恒至未济为下经。
注[三]易系辞也。
注[四]易泰卦六五爻辞也。王辅嗣注云:“妇人谓嫁曰归。泰者,阴阳交通之
时,女处尊位,履中居顺,降身应二,帝乙归妹,诚合斯义也。”案史记纣父名帝
乙,此文以帝乙为汤,汤名天乙也。
注[五]公羊传曰:“夏单伯逆王姬。单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于天子者。何以不
称使?天子召而使逆之。逆之者何?使我主之也。曷为使我主之?天子嫁女于诸侯
,必使同姓诸侯主之。”何休注云:“不自为主,尊卑不敌也。”
注[六]易纬曰“阳唱而阴和”也。
注[七]皆易系之文也。
注[八]北极,北辰也。轩辕四星,女主之象也。
注[九]橥犹高也。易艮下兑上为咸。艮为山,夫象也。兑为泽,妻象也。咸,
感也。山泽通气,夫妇之相感也。
注[一0]易说卦之文也。
注[一一]荄音该。
注[一二]仪礼士冠礼为始,士婚礼次之。
注[一三]式,法也。
注[一四]韪,是也。史记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阳)**[旸
]*若;
曰哲,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五是来备,各以其□也。
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礼者,所以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人
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推祸福之所应,知兴废之所由
来也。觽礼之中,婚礼为首。故天子娶十二,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
降也。[一]阳性纯而能施,阴体顺而能化,以礼济乐,节宣其气。[二]故能丰子孙
之祥,致老寿之福。及三代之季,淫而无节。瑶台、倾宫,陈妾数百。
[三]阳竭于上,阴隔于下。故周公之戒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
,惟耽乐之从,时亦罔或克寿。”是其明戒。[四]后世之人,好福不务其本,恶祸
不易其轨。传曰:“□趾适履,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诚可痛也。
[五]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
费缣帛,空竭府藏,征调增倍,十而税一,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百姓穷
困于外,阴阳隔塞于内。故感动和气,灾异屡臻。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
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通怨旷,和阴阳。二曰省财用,实府藏。
三曰修礼制,绥眉寿。四曰配阳施,祈螽斯。[六]五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
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
注[一]白武通曰:“天子娶十二,法天,则有十二月,百物毕生也。”又曰“
诸侯娶九女”也。
注[二]左传曰,昔晋侯有疾,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为近女室,疾
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
,所以节百事也。天有六气,过则为灾。”于是乎节宣其气也。
注[三]列女传曰,夏桀为琁室、瑶台,以临云雨,纣为倾宫。解见桓帝纪也。
注[四]事见尚书无逸篇,其词与此微有不同也。
注[五]适犹从也。言丧身之愚,甚于□趾也。
注[六]螽斯,蚣蝑也,其性不妒,故能子孙觽多。诗曰:“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夫寒热晦明,所以为岁;尊卑奢俭,所以为礼:故以晦明寒暑之气,尊卑侈约
之礼为其节也。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一]春秋传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
人。”[二]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
昔季氏八佾舞于庭,非有伤害困于人物,而孔子犹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
洪范曰:“惟辟作威,惟辟作福,惟辟玉食。”凡此三者,君所独行而臣不得
同也。今臣僭君服,下食上珍,所谓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者也。宜略依古礼尊卑之
差,及董仲舒制度之别,[三]严*(笃)**[督]*有司,必行其命。此则禁乱善俗足用
之要。
奏闻,即□官去。
注[一]节卦彖辞文也。
注[二]杜预注左氏云:“器谓车服,名谓爵号。”
注[三]前书董仲舒曰:“王者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
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及逢卒,爽制服三年,当世往往化以为
俗。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
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一]
注[一]丧服曰:“夫为妻齐缞杖儙。”礼记曰:“曾子问:‘三年之丧吊乎?
’孔子曰:‘礼以饰情。三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后公车征为大将军何进
从事中郎。进恐其不至,迎荐为侍中,及进败而诏命中绝。献帝即立,董卓辅政,
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
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因从迁都长安。
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
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着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又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
语。又作公羊问及辩谶,并它所论□,题为新书。凡百余篇,今多所亡缺。
兄子悦、彧并知名。彧自有传。
论曰:荀爽、郑玄、申屠蟠俱以儒行为处士,累征并谢病不诣。及董卓当朝,
复备礼召之。蟠、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意
者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
濡迹以匡时。[一]荀公之急急自励,其濡迹乎?不然,何为违贞吉而履虎尾焉?
[二]观其逊言迁都之议,以救杨、黄之祸。[三]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
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四]
注[一]濡迹,解见崔骃传。
注[二]易履卦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又曰:“履虎尾,不咥人亨。”
王辅嗣注云:“履虎尾者,言其危也。”
注[三]杨彪、黄琬也。
注[四]老子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逶迤,曲也。
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闲,
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沉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
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虽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
迁黄门侍郎。献帝颇好文学,悦与彧及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
累迁秘书监、侍中。
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篇。其所
论辩,通见政体,既成而奏之。其大略曰:
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一]五典以经之,群籍以纬之,咏之歌之,弦之舞之
,前监既明,后复申之。故古之圣王,其于仁义也,申重而已。
注[一]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
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
不除,则政末由行矣。夫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
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道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得充其
求矣。[一]是谓四患。
注[一]肆,放也。
兴农桑以养其*(性)**[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
以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人不畏死,不可惧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以善。虽使契布五教,嚱陶作士,
政不行焉。[一]故在上者先丰人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二]国无游人
,野无荒业,财不贾用,[三]力不妄加,以周人事。是谓养生。[四]
注[一]尚书舜谓契曰:“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谓嚱陶曰:“汝作士,
明于五刑。”
注[二]籍田事,解见明纪。礼记曰:“季春之月,后妃斋戒,亲东向桑,以劝
蚕事。”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宫仞有三尺也。
注[三]言自足也。
注[四]周,给也。
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化者,必乎真定而已。故在上者审
定好丑焉。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暛于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惑诈伪,以荡
觽心。故事无不核,物无不切,善无不显,恶无不章,俗无奸怪,民无淫风。百姓
上下鷪利害之存乎己也,故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回惑,外无异望,则民志平
矣。是谓正俗。
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
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
,况于辱乎!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
之涂。是谓章化。[一]小人之情,缓则骄,骄则恣,恣则怨,怨则叛,危则谋乱,
安则思欲,非威强无以惩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虞,以遏寇虐。安居则
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二]是谓秉威。
注[一]章,明也。
注[二]国语齐桓公问管仲曰:“国安可乎?”管仲曰:“未可。君若正卒伍,
修甲兵,则大国亦将修之,小国设备,可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注云:“*(正
)**[政]*,国政也。言修国政而寄军令,邻国不知。”
赏罚,政之柄也。[一]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人主不妄
赏,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
立矣。是谓统法。
注[一]韩子曰:“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四患既蠲,五政又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无为为之
,使自施之,无事事之,使自交之。[一]不肃而成,不严而化,垂拱揖让,而海内
平矣。是谓为政之方。
注[一]老子曰:“为无为,事无事。”又曰“故德交归”也。
又言:
尚主之制非古。厘降二女,陶唐之典。归妹元吉,帝乙之训。王姬归齐,宗周
之礼。以阴乘阳违天,以妇陵夫违人。违天不祥,违人不义。又古者天子诸侯有事
,必告于庙。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书事。[一]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君举必记,善恶成败,无不存焉。下及士庶,苟有茂异,咸在载籍。或欲显而
不得,或欲隐而名章。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善人劝焉,淫人惧焉。[二]宜于今
者备置史官,掌其典文,纪其行事。每于岁尽,举之尚书。以助赏罚,以弘法教。
注[一]礼记曰“天子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
于其中,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也。
注[二]淫,过也。左氏传曰“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书齐豹盗三叛人
名,以惩不义”也。
帝览而善之。
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诏尚
书给笔札。辞约事详,论辨多美。其序之曰:“昔在上圣,惟建皇极,经纬天地,
观象立法,乃作书契,以通宇宙,扬于王庭,厥用大焉。先王光演大业,肆于时夏
。[一]亦惟厥后,永世作典。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章法式,三曰通
古今,四曰着功勋,五曰表贤能。于是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
。世济其轨,不陨其业。[二]损益盈虚,与时消息。臧否不同,其揆一也。汉四百
有六载,拨乱反正,统武兴文,永惟祖宗之洪业,思光启乎万嗣。
圣上穆然,惟文之恤,瞻前顾后,是绍是继,阐崇大猷,命立国典。于是缀□
旧书,以述汉纪。中兴以前,明主贤臣得失之轨,亦足以观矣。”
注[一]诗周颂曰:“我求懿德,肆于时夏。”郑玄注曰:“懿,美也。肆,陈
也。
我,武王也。求美德之士而任用之,故陈于是夏而歌之也。”
注[二]济,成也。
又着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年六十二,建安十四年卒。
韩韶字仲黄,颍川舞阳人也。少仕郡,辟司徒府。时太山贼公孙举伪号历年,
守令不能破散,多为坐法。尚书选三府掾能理剧者,乃以韶为赢长。[一]贼闻其贤
,相戒不入赢境。余县多被寇盗,废耕桑,其流入县界求索衣粮者甚觽。
韶愍其饥困,乃开仓赈之,所禀赡万余户。主者争谓不可。韶曰:“长活沟壑
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太守素知韶名德,竟无所坐。以病卒官。同郡
李膺、陈寔、杜密、荀淑等为立碑颂焉。
注[一]赢,县,故城在今兖州博城县东北。
子融,字符长。少能辩理而不为章句学。声名甚盛,五府并辟。献帝初,至太
仆。年七十卒。
钟皓字季明,颍川长社人也。为郡着姓,世善刑律。皓少以笃行称,公府连辟
,为二兄未仕,避隐密山,[一]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同郡陈寔,年不及皓,皓
引与为友。皓为郡功曹,会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者?”皓曰:
“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门亭长陈寔可。”寔闻之,曰:“钟君似不察人,不知
何独识我?”皓顷之自劾去。前后九辟公府,征为廷尉正、博士、林虑长,皆不就
。时皓及荀淑并为士大夫所归慕。李膺常叹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
注[一]密县山也。
皓兄子瑾母,膺之姑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风,与膺同年,俱有声名。膺祖
太尉修,常言:“瑾似我家性,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复以膺妹妻之。
瑾辟州府,未尝屈志。膺谓之曰:“孟子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一]
弟何期不与孟轲同邪?”瑾常以膺言白皓。皓曰:“昔国武子好昭人过,以致
怨本。[二]卒保身全家,尔道为贵。”其体训所安,多此类也。
注[一]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注[二]国武子,齐大夫。齐庆克通于齐君之母,国武子知之而责庆克,夫人遂
谮武子而逐之。事见左传。
年六十九,终于家。诸儒颂之曰:“林虑懿德,非礼不处。悦此诗书,弦琴乐
古。
五就州招,九应台辅。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皓孙繇,建安中为司隶校尉。[一]
注[一]海内先贤传曰:“繇字符常,郡主簿迪之子也。”魏志曰:“举孝廉为
尚书郎,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少
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刺)*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
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
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
近闻者,咸叹服之。
家贫,复为郡西门亭长,寻转功曹。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
文学掾。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一]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
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二]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
。
伦后被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轮氏传舍。[三]伦谓觽人言曰:“吾前为侯
常侍用吏,陈君密持教还,而于外白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
,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
德。
注[一]檄,板书。谓以高伦之教书之于檄而怀之者,惧泄事也。
注[二]请从外署之举,不欲陷伦于请托也。
注[三]轮氏,县名,属颍川郡,今故高阳县是。
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旬月,以儙丧去官。复再迁除太丘长。[一]修
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二]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
。”
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以沛相赋
敛违法,及解印绶去,吏人追思之。
注[一]太丘,县,属沛国,故城在今亳州永城县西北也。
注[二]司官谓主司之官也。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觽无所恃。
”
乃请囚焉。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
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
乃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
: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
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
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髃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之
。
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一]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
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征命,
遂不起,闭门悬车,栖彁养老。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遣使吊祭,海
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二]
注[一]敦,劝也。
注[二]先贤行状曰:“将军何进遣官属吊祠为谥。”
有六子,纪、谌最贤。
纪字符方,亦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廱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及遭党
锢,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遭父忧,每哀至
,辄欧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
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董卓入洛阳,乃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
,迁侍中。
出为平原相,往谒卓,时欲徙都长安。乃谓纪曰:“三辅平敞,四面险固,土
地肥美,号为陆海。[一]今关东兵起,恐洛阳不可久居。长安犹有宫室,今欲西迁
何如?”纪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二]宜修德政,以怀不附。迁移至尊,诚
计之末者。愚以公宜事委公卿,专精外任。其有违命,则威之以武。今关东兵起,
民不堪命。若谦远朝政,率师讨伐,则涂炭之民,庶几可全。若欲徙万乘以自安,
将有累卵之危,峥嵘之险也。”[三]卓意甚忤,而敬纪名行,无所复言。时议欲以
为司徒,纪见祸乱方作,不复辨严,[四]实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
。建安初,袁绍为太尉,让于纪;纪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卒于官。
注[一]前书曰,东方朔曰:“三辅之地,南有江、淮,北有河、渭,汧、陇以
东,商、洛以西,厥壤肥饶,此所谓天府陆海之地。”
注[二]左传曰,楚沈尹戍曰“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也。
注[三]累卵,解见皇后纪。峥音士耕反。
注[四]严读曰装也。
子髃,为魏司空。[一]天下以为公臱卿,卿臱长。
注[一]髃字长文。魏志曰“鲁国孔融才高倨傲,年在髃、纪之闲,先与*[纪友
,后与]*髃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也。
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着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
时旌命,羔鴈成髃,[一]当世者靡不荣之。谌早终。[二]
注[一]古者诸侯朝天子,卿执羔,大夫执鴈,士执雉。成髃言觽多也。
注[二]先贤行状曰:“豫州百城,皆图书寔、纪、谌形像焉。”
论曰: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一]士有不谈
此者,则芸夫牧竖已叫呼之矣。[二]故时政弥惛,而其风愈往。唯陈先生进退之节
,必可度也。据于德故物不犯,安于仁故不离髃,行成乎身而道训天下,故凶邪不
能以权夺,王公不能以贵骄,所以声教废于上,而风俗清乎下也。
注[一]放肆其言,不拘节制也。论语曰:“隐居放言。”
注[二]叫呼,讥笑之也。芸,除草也。
赞曰:二李师淑,陈君友皓。韩韶就吏,赢寇怀道。太丘奥广,模我彝伦。曾
是渊轨,薄夫以淳。[一]庆基既启,有蔚颍滨,二方承则,八慈继尘。[二]
注[一]曾之言则也。
注[二]二方,元方﹑季方也。荀淑八子,皆以慈为字,见荀氏家传也。
校勘记
二0四九页三行颍川颍阴人*(也)*校补谓案文“也”字误衍。沉家本说同。今
据删。
二0四九页一0行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三国魏志荀彧传裴注引张璠汉纪
,“汪”作“诜”,“专”作“□”。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专”当作“□”
。
二0四九页一0行时人谓*[之]*八龙据汲本补。
二0五0页七行梼戭按:“梼”原误“捣”,径改正。
二0五0页一一行淑兄子昱按:灵帝纪“昱”作“翌”,通鉴同。
二0五一页一一行未尝改移“尝”原作“常”,径据汲本﹑殿本改。按:常尝
古通作。
二0五一页一五行以自备宰相而不敢踰制按:刊误谓“以自”当作“自以”。
二0五四页一四行时*(阳)**[旸]*若据汲本﹑殿本改。
二0五五页一0行实府藏按:殿本“藏”作“库”。
二0五五页一四行昔晋侯有疾按:刊误谓玩文多一“昔”字。
二0五六页一0行严*(笃)**[督]*有司据殿本改。按:王先谦谓作“督”是。
二0五七页二行吊问丧疾按:刊误谓当作“吊丧问疾”。
二0五八页一0行灵帝时阉官用权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官”作“宦
”。
二0五九页一0行兴农桑以养其*(性)**[生]*申鉴“性”作“生”。按:下云
“是谓养生”,明“性”乃“生”之斗,今据改。
二0五九页一二行不可劝以善按:申鉴“劝”作“观”。
二0六0页五行必乎真定而已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申鉴“定”作“实”。
二0六0页七行物无不切按:“切”原斗“功”,径据殿本改正。
二0六一页二行*(正)**[政]*国政也据殿本改。
二0六三页五行韩韶字仲黄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御览二六八“仲黄”作“仲潢
”。
今按:御览乃引典略,“韩韶”作“韩攸”。
二0六四页一一行昔国武子好昭人过按:刊误谓“昭”当作“招”。
二0六五页二行九应台辅按:殿本“应”作“膺”。
二0六五页六行后为都亭*(刺)*佐王先谦谓“刺”字衍,亭长下有亭佐,寔为
之。今据删。
二0六七页七行中平四年年八十四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碑云春秋八十三,
中平三年卒。惠栋补注引赵明诚说同。两“四”字皆当作“三”。
二0六九页一行先与*[纪友后与]*髃交据殿本补。
二0六九页三行当世者靡不荣之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当世”下疑有脱字,
刘攽谓多一“者”字,非也。
------------------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0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