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列传第四十二 儒林

------------------------------------------------------------------------
--------


  伏曼容 何佟之 范缜 严植之 贺蒨 子革 司马筠 卞华 

  崔灵恩 孔佥 卢广 沈峻 太史叔明 孔子袪 皇侃 

  汉氏承秦燔书,大弘儒训,太学生徒,动以万数,郡国黉舍,悉皆充满。学于
山泽者,至或就为列肆,其盛也如是。汉末丧乱,其道遂衰。魏正始以后,仍尚玄
虚之学,为儒者盖寡。时荀抃、挚虞之徒,虽删定新礼,改官职,未能易俗移风。
自是中原横溃,衣冠殄尽;江左草创,日不暇给;以迄于宋、齐。国学时或开置,
而劝课未博,建之不及十年,盖取文具,废之多历世祀,其弃也忽诸。乡里莫或开
馆,公卿罕通经术。朝廷大儒,独学而弗肯养众;后生孤陋,拥经而无所讲习。三
德六艺,其废久矣。 

  高祖有天下,深愍之,诏求硕学,治五礼,定六律,改斗历,正权衡。天监四
年,诏曰:“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
,风节罔树,抑此之由。朕日昃罢朝,思闻俊异,收士得人,实惟酬奖。可置《五
经》博士各一人,广开馆宇,招内后进。”于是以平原明山宾、吴兴沈峻、建平严
植之、会稽贺蒨补博士,各主一馆。馆有数百生,给其饩廪。其射策通明者,即除
为吏。十数月间,怀经负笈者云会京师。又选遣学生如会稽云门山,受业于庐江何
胤。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七年,又诏曰:“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
行,由乎经术。朕肇基明命,光宅区宇,虽耕耘雅业,傍阐艺文,而成器未广,志
本犹阙。非以熔范贵游,纳诸轨度;思欲式敦让齿,自家刑国。今声训所渐,戎夏
同风。宜大启痒斅,博延胄子,务彼十伦,弘此三德,使陶钧远被,微言载表。”
于是皇太子、皇子、宗室、王侯始就业焉。高祖亲屈舆驾,释奠于先师先圣,申之
以宴语,劳之以束帛,济济焉,洋洋焉,大道之行也如是。其伏曼容、何佟之、范
缜,有旧名于世;为时儒者,严植之、贺蒨等首膺兹选。今并缀为《儒林传》云。
 

  伏曼容,字公仪,平昌安丘人。曾祖滔,晋著作郎。父胤之,宋司空主簿。曼
容早孤,与母兄客居南海。少笃学,善《老》、《易》,倜傥好大言,常云:“何
晏疑《易》中九事。以吾观之,晏了不学也,故知平叔有所短。”聚徒教授以自业
。为骠骑行参军。宋明帝好《周易》,集朝臣于清暑殿讲,诏曼容执经。曼容素美
风采,帝恒以方嵇叔夜,使吴人陆探微画叔夜像以赐之。迁司徒参军。袁粲为丹阳
尹,请为江宁令,入拜尚书外兵郎。升明末,为辅国长史、南海太守。齐初,为通
直散骑侍郎。永明初,为太子率更令,侍皇太子讲。卫将军王俭深相交好,令与河
内司马宪、吴郡陆澄共撰《丧服义》,既成,又欲与之定礼乐。会俭薨,迁中书侍
郎、大司马谘议参军,出为武昌太守。建武中,入拜中散大夫。时明帝不重儒术,
曼容宅在瓦官寺东,施高坐于听事,有宾客辄升高坐为讲说,生徒常数十百人。梁
台建,以曼容旧儒,召拜司马,出为临海太守。天监元年,卒官,时年八十二。为
《周易》、《毛诗》、《丧服集解》、《老》、《庄》、《论语义》。子芃,在《
良吏传》。 

  何佟之,字士威,庐江灊人,豫州刺史恽六世孙也。祖劭之,宋员外散骑常侍
。父歆,齐奉朝请。佟之少好《三礼》,师心独学,强力专精,手不辍卷,读《礼
》论二百篇,略皆上口。时太尉王俭为时儒宗,雅相推重。起家扬州从事,仍为总
明馆学士,频迁司徒车骑参军事、尚书祠部郎。齐建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侍皇
太子讲,领丹阳邑中正。时步兵校尉刘献、征士吴苞皆已卒,京邑硕儒,唯佟之
而已。佟之明习事数,当时国家吉凶礼则,皆取决焉,名重于世。历步兵校尉、国
子博士,寻迁骠骑谘议参军,转司马。永元末,京师兵乱,佟之常集诸生讲论,孜
孜不怠。中兴初,拜骁骑将军。高祖践阼,尊重儒术,以佟之为尚书左丞。是时百
度草创,佟之依《礼》定议,多所裨益。天监二年,卒官,年五十五。高祖甚悼惜
,将赠之官;故事左丞无赠官者,特诏赠黄门侍郎,儒者荣之。所著文章、《礼义
》百许篇。子:朝隐、朝晦。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晋安北将军汪六世孙。祖璩之,中书郎。父濛
,早卒。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献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
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
,徒行于路。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
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
每服缜简诣。 

  起家齐宁蛮主簿,累迁尚书殿中郎。永明年中,与魏氏和亲,岁通聘好,特简
才学之士,以为行人。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
著名邻国。于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建武中,迁领军长史。出为宜都
太守,母忧去职,归居于南州。义军至,缜墨绖来迎。高祖与缜有西邸之旧,见之
甚悦。及建康城平,以缜为晋安太守,在郡清约,资公禄而已。视事四年,征为尚
书左丞。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亮。缜仕齐时,与亮同台为郎,
旧相友,至是亮被摈弃在家。缜自迎王师,志在权轴,既而所怀未满,亦常怏怏,
故私相亲结,以矫时云。后竟坐亮徙广州,语在亮传。 

  初,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
“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
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
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曰: 

  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
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问曰:“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
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答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
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 

  问曰:“神故非质,形故非用,不得为异,其义安在?”答曰:“名殊而体一
也。” 

  问曰:“名既已殊,体何得一?”答曰:“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
,犹刀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
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问曰:“刀之与利,或如来说;形之与神,其义不然。何以言之?木之质无知
也,人之质有知也;人既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岂非木有一、人有二邪?”
答曰:“异哉言乎!人若有如木之质以为形,又有异木之知以为神,则可如来论也
。今人之质,质有知也;木之质,质无知也。人之质非木质也,木之质非人质也,
安有如木之质而复有异木之知哉!” 

  问曰:“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人而无知,与木何异?”答曰:
“人无无知之质,犹木无有知之形。” 

  问曰:“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答曰:“是无人质。” 

  问曰:“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矣。”答曰:“死者如木,
而无异木之知;生者有异木之知,而无如木之质也。” 

  问曰:“死者之骨骼,非生之形骸邪?”答曰:“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
形,区已革矣。安有生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骼哉?” 

  问曰:“若生者之形骸,非死者之骨骼;非死者之骨骼,则应不由生者之形骸
;不由生者之形骸,则此骨骼从何而至此邪?”答曰:“是生者之形骸,变为死者
之骨骼也。” 

  问曰:“生者之形骸虽变为死者之骨骼,岂不因生而有死?则知死体犹生体也
。”答曰:“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宁是荣木之体!” 

  问曰:“荣体变为枯体,枯体即是荣体;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
别焉?”答曰:“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也。又荣木不应
变为枯木,以荣即枯,无所复变也。荣枯是一,何不先枯后荣?要先荣后枯,何也
?丝缕之义,亦同此破。” 

  问曰:“生形之谢,便应豁然都尽。何故方受死形,绵历未已邪?”答曰:“
生灭之体,要有其次故也。夫惸而生者必惸而灭,渐而生者必渐而灭。惸而生者,
飘骤是也;渐而生者,动植是也。有惸有渐,物之理也。” 

  问曰:“形即是神者,手等亦是邪?”答曰:“皆是神之分也。” 

  问曰:“若皆是神之分,神既能虑,手等亦应能虑也?”答曰:“手等亦应能
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 

  问曰:“知之与虑,为一为异?”答曰:“知即是虑。浅则为知,深则为虑。
” 

  问曰:“若尔,应有二虑;虑既有二,神有二乎?”答曰:“人体惟一,神何
得二。” 

  问曰:“若不得二,安有痛痒之知,复有是非之虑?”答曰:“如手足虽异,
总为一人。是非痛痒虽复有异,亦总为一神矣。” 

  问曰:“是非之虑,不关手足,当关何处?”答曰:“是非之虑,心器所主。
” 

  问曰:“心器是五藏之心,非邪?”答曰:“是也。” 

  问曰:“五藏有何殊别,而心独有是非之虑乎?”答曰:“七窍亦复何殊,而
司用不均。” 

  问曰:“虑思无方,何以知是心器所主?”答曰:“五藏各有所司,无有能虑
者,是以知心为虑本。” 

  问曰:“何不寄在眼等分中?”答曰:“若虑可寄于眼分,眼何故不寄于耳分
邪?” 

  问曰:“虑体无本,故可寄之于眼分;眼自有本,不假寄于佗分也。”答曰:
“眼何故有本而虑无本;苟无本于我形,而可遍寄于异地。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
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然乎哉?不然也。” 

  问曰:“圣人形犹凡人之形,而有凡圣之殊,故知形神异矣。”答曰:“不然
。金之精者能昭,秽者不能昭,有能昭之精金,宁有不昭之秽质。又岂有圣人之神
而寄凡人之器,亦无凡人之神而托圣人之体。是以八采、重瞳,勋、华之容;龙颜
、马口,轩、皞之状;形表之异也。比干之心,七窍列角;伯约之胆,其大若拳;
此心器之殊也。是知圣人定分,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万有。凡圣均
体,所未敢安。” 

  问曰:“子云圣人之形必异于凡者。敢问阳货类仲尼,项籍似大舜;舜、项、
孔、阳,智革形同,其故何邪?”答曰:“珉似玉而非玉,鸡类凤而非凤;物诚有
之,人故宜尔。项、阳貌似而非实似,心器不均,虽貌无益。” 

  问曰:“凡圣之殊,形器不一,可也。圣人员极,理无有二;而丘、旦殊姿,
汤、文异状,神不侔色,于此益明矣。”答曰:“圣同于心器,形不必同也,犹马
殊毛而齐逸,玉异色而均美。是以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
。” 

  问曰:“形神不二,既闻之矣,形谢神灭,理固宜然。敢问经云‘为之宗庙,
以鬼飨之’,何谓也?”答曰:“圣人之教然也。所以弭孝子之心,而厉偷薄之意
,神而明之,此之谓矣。” 

  问曰:“伯有被甲,彭生豕见,坟素著其事,宁是设教而已邪?”答曰:“妖
怪茫茫,或存或亡,强死者众,不皆为鬼。彭生、伯有,何独能然;乍为人豕,未
必齐、郑之公子也。” 

  问曰:“《易》称‘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而不违’。又曰:‘载鬼一
车。’其义云何?”答曰:“有禽焉,有兽焉,飞走之别也;有人焉,有鬼焉,幽
明之别也。人灭而为鬼,鬼灭而为人,则未之知也。” 

  问曰:“知此神灭,有何利用邪?”答曰:“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
,驰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夫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
怜穷匮者何?良由厚我之情深,济物之意浅。是以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
千钟委于富僧,欢意畅于容发。岂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无遗秉之报,务施阙于周
急,归德必于在己。又惑以茫昧之言,惧以阿鼻之苦,诱以虚诞之辞,欣以兜率之
乐。故舍逢掖,袭横衣,废俎豆,列瓶钵;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致使兵
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泥木。所以奸宄弗胜,颂声尚拥,惟
此之故,其流莫已,其病无限。若陶甄禀于自然,森罗均于独化;忽焉自有,恍尔
而无,来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
;耕而食,食不可穷也;蚕而衣,衣不可尽也;下有余以奉其上,上无为以待其下
,可以全生,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此论出,朝野喧哗,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 

  缜在南累年,追还京。既至,以为中书郎、国子博士,卒官。文集十卷。 

  子胥,字长才。传父学,起家太学博士。胥有口辩,大同中,常兼主客郎,对
接北使。迁平西湘东王谘议参军,侍宣城王读。出为鄱阳内史,卒于郡。 

  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祖钦,宋通直散骑常侍。植之少善《庄》、
《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遍治郑氏《礼》、
《周易》、《毛诗》、《左氏春秋》。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少遭父忧,因
菜食二十三载,后得风冷疾,乃止。 

  齐永明中,始起家为庐陵王国侍郎,迁广汉王国右常侍。王诛,国人莫敢视,
植之独奔哭,手营殡殓,徒跣送丧墓所,为起冢,葬毕乃还,当时义之。建武中,
迁员外郎、散骑常侍。寻为康乐侯相,在县清白,民吏称之。天监二年,板后军骑
兵参军事。高祖诏求通儒治五礼,有司奏植之治凶礼。四年初,置《五经》博士,
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
生必至,听者千余人。六年,迁中抚军记室参军,犹兼博士。七年,卒于馆,时年
五十二。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
得成丧焉。 

  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虽在暗室,未尝怠也。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
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之,卒不知何许
人也。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
佣赁,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
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其义行多如此。撰《凶礼仪
注》四百七十九卷。 

  贺瑒,字德琏,会稽山阴人也。祖道力,善《三礼》,仕宋为尚书三公郎、建
康令。 

  瑒少传家业。齐时,沛国刘献为会稽府丞,见蒨深器异之。尝与俱造吴郡张
融,指蒨谓融曰:“此生神明聪敏,将来当为儒者宗。”献还,荐之为国子生。
举明经,扬州祭酒,俄兼国子助教。历奉朝请、太学博士、太常丞,遭母忧去职。
天监初,复为太常丞,有司举治宾礼,召见说《礼》义,高祖异之,诏朝朔望,预
华林讲。四年初,开五馆,以瑒兼《五经》博士,别诏为皇太子定礼,撰《五经义
》。瑒悉礼旧事。时高祖方创定礼乐,蒨所建议,多见施行。七年,拜步兵校尉,
领《五经》博士。九年,遇疾,遣医药省问,卒于馆,时年五十九。所著《礼》、
《易》、《老》、《庄讲疏》、《朝廷博议》数百篇,《宾礼仪注》一百四十五卷
。瑒于《礼》尤精,馆中生徒常百数,弟子明经封策至数十人。 

  二子。革,字文明。少通《三礼》,及长,遍治《孝经》、《论语》、《毛诗
》、《左传》。起家晋安王国侍郎、兼太学博士,侍湘东王读。敕于永福省为邵陵
、湘东、武陵三王讲礼。稍迁湘东王府行参军,转尚书仪曹郎。寻除秣陵令,迁国
子博士,于学讲授,生徒常数百人。出为西中郎湘东王谘议参军,带江陵令。王初
于府置学,以革领儒林祭酒,讲《三礼》,荆楚衣冠听者甚众。前后再监南平郡,
为民吏所德。寻加贞威将军、兼平西长史、南郡太守。革性至孝,常恨贪禄代耕,
不及养。在荆州历为郡县,所得俸秩,不及妻孥,专拟还乡造寺,以申感思。大同
六年,卒官,时年六十二。弟季,亦明《三礼》,历官尚书祠部郎,兼中书通事舍
人。累迁步兵校尉、中书黄门郎,兼著作。 

  司马筠,字贞素,河内温人,晋骠骑将军谯烈王承七世孙。祖亮,宋司空从事
中郎。父端,齐奉朝请。筠孤贫好学,师事沛国刘献,强力专精,深为献所器
异。既长,博通经术,尤明《三礼》。齐建武中,起家奉朝请,迁王府行参军。天
监初,为本州治中,除暨阳令,有清绩。入拜尚书祠部郎。 

  七年,安成太妃陈氏薨,江州刺史安成王秀、荆州刺史始兴王憺,并以《慈母
表》解职,诏不许,还摄本任;而太妃薨京邑,丧祭无主。舍人周舍议曰:“贺彦
先称‘慈母之子不服慈母之党,妇又不从夫而服慈姑,小功服无从故也。’庾蔚之
云:‘非徒子不从母而服其党,孙又不从父而服其慈母。’由斯而言,慈祖母无服
明矣。寻门内之哀,不容自同于常;按父之祥禫,子并受吊。今二王诸子,宜以成
服日,单衣一日,为位受吊。”制曰:“二王在远,诸子宜摄祭事。”舍又曰:“
《礼》云‘缟冠玄武,子姓之冠’。则世子衣服宜异于常。可著细布衣,绢为领带
,三年不听乐。又《礼》及《春秋》:庶母不世祭,盖谓无王命者耳。吴太妃既朝
命所加,得用安成礼秩,则当祔庙,五世亲尽乃毁。陈太妃命数之重,虽则不异,
慈孙既不从服,庙食理无传祀,子祭孙止,是会经文。”高祖因是敕礼官议皇子慈
母之服。筠议:“宋朝五服制,皇子服训养母,依《礼》庶母慈己,宜从小功之制
。按《曾子问》曰:子游曰:‘丧慈母如母,礼欤?’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
子外有傅,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有?’郑玄注云:‘此指谓国君之
子也。’若国君之子不服,则王者之子不服可知。又《丧服经》云‘君子子为庶母
慈己者’。《传》曰:‘君子子者,贵人子也。’郑玄引《内则》:三母止施于卿
大夫。以此而推,则慈母之服,上不在五等之嗣,下不逮三士之息。傥其服者止卿
大夫,寻诸侯之子尚无此服,况乃施之皇子。谓宜依《礼》刊除,以反前代之惑。
”高祖以为不然,曰:“《礼》言慈母,凡有三条:一则妾子之无母,使妾之无子
者养之,命为母子,服以三年,《丧服齐衰章》所言‘慈母’是也;二则嫡妻之子
无母,使妾养之,慈抚隆至,虽均乎慈爱,但嫡妻之子,妾无为母之义,而恩深事
重,故服以小功,《丧服小功章》所以不直言慈母,而云‘庶母慈己’者,明异于
三年之慈母也;其三则子非无母,正是择贱者视之,义同师保,而不无慈爱,故亦
有慈母之名。师保既无其服,则此慈亦无服矣。《内则》云‘择于诸母与可者,使
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此其明文。此言择诸母,是择人而为此三母
,非谓择取兄弟之母也。何以知之?若是兄弟之母其先有子者,则是长妾,长妾之
礼,实有殊加,何容次妾生子,乃退成保母,斯不可也。又有多兄弟之人,于义或
可;若始生之子,便应三母俱阙邪?由是推之,《内则》所言‘诸母’,是谓三母
,非兄弟之母明矣。子游所问,自是师保之慈,非三年小功之慈也,故夫子得有此
对。岂非师保之慈母无服之证乎?郑玄不辨三慈,混为训释,引彼无服,以注‘慈
己’,后人致谬,实此之由。经言‘君子子’者,此虽起于大夫,明大夫犹尔,自
斯以上,弥应不异,故传云‘君子子者,贵人之子也’。总言曰贵,则无所不包。
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则知慈加之义,通乎大夫以上矣。宋代此科,不乖《礼》意
,便加除削,良是所疑。”于是筠等请依制改定:嫡妻之子,母没为父妾所养,服
之五月,贵贱并同,以为永制。累迁王府谘议、权知左丞事,寻除尚书左丞。出为
始兴内史,卒官。 

  子寿,传父业,明《三礼》。大同中,历官尚书祠部郎,出为曲阿令。 

  卞华,字昭丘,济阴冤句人也。晋骠骑将军忠贞公壸六世孙。父伦之,给事中
。华幼孤贫好学。年十四,召补国子生,通《周易》。既长,遍治《五经》,与平
原明山宾、会稽贺蒨同业友善。起家齐豫章王国侍郎,累迁奉朝请、征西行参军。
天监初,迁临川王参军事,兼国子助教,转安成王功曹参军,兼《五经》博士,聚
徒教授。华博涉有机辩,说经析理,为当时之冠。江左以来,钟律绝学,至华乃通
焉。迁尚书仪曹郎,出为吴令,卒。 

  崔灵恩,清河武城人也。少笃学,从师遍通《五经》,尤精《三礼》、《三传
》。先在北仕为太常博士,天监十三年归国。高祖以其儒术,擢拜员外散骑侍郎,
累迁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灵恩聚徒讲授,听者常数百人。性拙朴无风采,及解
经析理,甚有精致,京师旧儒咸称重之,助教孔佥尤好其学。灵恩先习《左传》服
解,不为江东所行;及改说杜义,每文句常申服以难杜,遂著《左氏条义》以明之
。时有助教虞僧诞又精杜学,因作《申杜难服》,以报灵恩,世并行焉。(僧诞,
会稽余姚人,以《左氏》教授,听者亦数百人。其该通义例,当时莫及。)先是儒
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于浑,论浑不合于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
一焉。出为长沙内史,还除国子博士,讲众尤盛。出为明威将军、桂州刺史,卒官
。灵恩集注《毛诗》二十二卷,集注《周礼》四十卷,制《三礼义宗》四十七卷,
《左氏经传义》二十二卷,《左氏条例》十卷,《公羊谷梁文句义》十卷。 

  孔佥,会稽山阴人。少师事何胤,通《五经》,尤明《三礼》、《孝经》、《
论语》,讲说并数十遍,生徒亦数百人。历官国子助教,三为《五经》博士,迁尚
书祠部郎。出为海盐、山阴二县令。佥儒者,不长政术,在县无绩。太清乱,卒于
家。子俶玄,颇涉文学,官至太学博士。佥兄子元素,又善《三礼》,有盛名,早
卒。 

  卢广,范阳涿人,自云晋司空从事中郎谌之后也。谌没死冉闵之乱,晋中原旧
族,谌有后焉。广少明经,有儒术。天监中归国。初拜员外散骑侍郎,出为始安太
守,坐事免。顷之,起为折冲将军,配千兵北伐,还拜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遍
讲《五经》。时北来人,儒学者有崔灵恩、孙详、蒋显,并聚徒讲说,而音辞鄙拙
;惟广言论清雅,不类北人。仆射徐勉,兼通经术,深相赏好。寻迁员外散骑常侍
,博士如故。出为信武桂阳嗣王长史、寻阳太守。又为武陵王长史,太守如故,卒
官。 

  沈峻,字士嵩,吴兴武康人。家世农夫,至峻好学,与舅太史叔明师事宗人沈
麟士门下积年。昼夜自课,时或睡寐,辄以杖自击,其笃志如此。麟士卒后,乃出
都,遍游讲肆,遂博通《五经》,尤长《三礼》。初为王国中尉,稍迁侍郎,并兼
国子助教。时吏部郎陆倕与仆射徐勉书荐峻曰:“《五经》博士庾季达须换,计公
家必欲详择其人。凡圣贤可讲之书,必以《周官》立义,则《周官》一书,实为群
经源本。此学不传,多历年世,北人孙详、蒋显亦经听习,而音革楚、夏,故学徒
不至;惟助教沈峻,特精此书。比日时开讲肆,群儒刘岩、沈宏、沈熊之徒,并执
经下坐,北面受业,莫不叹服,人无间言。第谓宜即用此人,命其专此一学,周而
复始。使圣人正典,废而更兴;累世绝业,传于学者。”勉从之,奏峻兼《五经》
博士。于馆讲授,听者常数百人。出为华容令,还除员外散骑侍郎,复兼《五经》
博士。时中书舍人贺琛奉敕撰《梁官》,乃启峻及孔子袪补西省学士,助撰录。书
成,入兼中书通事舍人。出为武康令,卒官。 

  子文阿,传父业,尤明《左氏传》。太清中,自国子助教为《五经》博士。传
峻业者,又有吴郡张及、会稽孔子云,官皆至《五经》博士、尚书祠部郎。 

  太史叔明,吴兴乌程人,吴太史慈后也。少善《庄》、《老》,兼治《孝经》
、《礼记》,其三玄尤精解,当世冠绝,每讲说,听者常五百余人。历官国子助教
。邵陵王纶好其学,及出为江州,携叔明之镇。王迁郢州,又随府,所至辄讲授,
江外人士皆传其学焉。大同十三年,卒,时年七十三。 

  孔子袪,会稽山阴人。少孤贫好学,耕耘樵采,常怀书自随,投闲则诵读。勤
苦自励,遂通经术,尤明《古文尚书》。初为长沙嗣王侍郎,兼国子助教,讲《尚
书》四十遍,听者常数百人。中书舍人贺琛受敕撰《梁官》,启子袪为西省学士,
助撰录。书成,兼司文侍郎,不就。久之兼主客郎、舍人,学士如故。累迁湘东王
国侍郎、常侍、员外散骑侍郎,又云麾庐江公记室参军,转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
步兵校尉,舍人如故。高祖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专使子袪检阅群书,
以为义证。事竟,敕子袪与右卫硃异、左丞贺琛于士林馆递日执经。累迁通直正员
郎,舍人如故。中大同元年,卒官,时年五十一。子袪凡著《尚书义》二十卷,《
集注尚书》三十卷,续硃异《集注周易》一百卷,续何承天《集礼论》一百五十卷
。 

  皇侃,吴郡人,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也。侃少好学,师事贺蒨,精力专门,尽
通其业,尤明《三礼》、《孝经》、《论语》。起家兼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
数百人。撰《礼记讲疏》五十卷,书成奏上,诏付秘阁。顷之,召入寿光殿讲《礼
记义》,高祖善之,拜员外散骑侍郎,兼助教如故。性至孝,常日限诵《孝经》二
十遍,以拟《观世音经》。丁母忧,解职还乡里。平西邵陵王钦其学,厚礼迎之。
侃既至,因感心疾,大同十一年,卒于夏首,时年五十八。所撰《论语义》十卷,
与《礼记义》并见重于世,学者传焉。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昔叔孙通讲论马上,桓荣精力凶荒;既逢平定,自致光宠
;若夫崔、伏、何、严互有焉。曼容、佟之讲道于齐季,不为时改;贺蒨、严植之
之徒,遭梁之崇儒重道,咸至高官,稽古之力,诸子各尽之矣。范缜墨绖侥幸,不
遂其志,宜哉。 


  ------------------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3.5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