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广扬塔),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上的今天 2月15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15 08:48:23 2007), 转信

宇文觉建立北周(557年)-----

    宇文觉(542—557),一名陁罗尼,即北周孝闵帝。鲜卑族。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宇文觉继承其父宇文泰的官爵,袭太师、柱国、大冢宰。其
后又被封为周公。 
    宇文觉在中山公宇文护的支持下,于557年2月15日(北周孝闪帝元年正月初一日)代
西魏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宇文党建周后,封西魏恭帝为未公,未几就将他杀死。
宇文护则开始居功自傲,自任大冢宰,专断国政。 
    557年9月,宇文护废大王宇文觉,将其贬为略阳公。不久宇文觉被毒身亡。 

顾炎武逝世(1682年)-----

    顾炎武(1613——1682),字忠清,初名绛。明朝灭亡后改字为宁人,号亭林。江苏
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少年时参加复杜,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曾在昆山、嘉定一带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遍游华北,致力于边防和西
北地理的研究,并联络同道,以图恢复明朝。 
    顾炎武的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
的训诂之学皆有研究。他反对理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心、理、性
、命”,注重广求证据,开清朝朴学风气。他提出”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古训,
他还特别重视廉耻,认为“土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在政治上,他提出“以天下
之权,寄天下之人”,要求君主分权而治。 
    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肇域志》等。 
    1682年2月15日(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日)病逝。 

鸿章诞辰(1823年)-----

    李鸿章生于1823年2月15日,安徽合肥人。1861年辅佐曾国藩,配合外国侵略军攻陷
苏、常有功荣升为江苏巡抚。1865年任两江总督,调淮军6万多人镇压起义军。1870年经
曾国藩力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军政、外交大权。后为挽救晚清,大办洋务,陆
续开办制造局、招商局、织布局、煤矿、铁路等企业,主张官办,向国外购买军火、扩充
淮军实力,建立北洋舰队,成为洋务派的首领。李鸿章反对抵抗外国侵略,主张妥协投降
,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
《中俄密约》等;对内反对维新变法,镇压义和团。 
    李鸿章1901年离开人世。 

俄国音乐家格林卡逝世(1857年)-----

    格林卡,1804年6月1日生。1818—1822年就读于彼得堡高等教育学院,同时随菲尔德
与迈耶学习钢琴。作为音乐爱好者,曾创作歌曲和相当数量的室内乐作品。在意大利的3
年,对贝里尼和唐尼采蒂的音乐深为喜爱。然终因思乡心切,产生按俄罗斯风格创作之念
。曾创作俄罗斯主题的管弦乐曲(1834)。歌剧《为沙皇献生》使他因此成名。在此期间
,还写了一些最优秀的歌曲。1842年他的第2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上演。1845年
在巴黎由柏辽兹等人指挥演出了他的两部歌剧的选段,这是俄罗斯音乐在西方上演的先声
。最后一部著名作品是为亚历山大二世加冕舞会写的《节日波格涅兹舞曲》(1855)。他
的作品不多,但成为俄罗斯优秀作品的基础,对以后的作曲家,如巴拉基列夫、鲍罗丁与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有明显影响。 
1857年2月15日逝世。 

美西战争爆发(1858年)-----

    1858年 2月15日,美战舰“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引起美西战争,这是世界
历史上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当时,美国自独立后已日益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企图获得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决定先从衰老的西班牙五国入手。古巴是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殖民
地之一,是通向中美洲、加勒比海水域和巴拿马地峡的战略要地。当时,为反抗西班牙在
古巴的血腥殖民统治,古巴的民族解放运动十分高涨。美国就利用这一情绪,在古巴的土
地上,用古巴人民的血肉,向西班牙挑起了战争。“缅因”舰神秘地爆炸只是挑起战争的
一种借口。在这次战争中,西班牙在古巴的舰队全部被歼灭,军队全部投降。12月10日美
西双方签订了《巴黎条约》,把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割让给美国
。古巴形式上独立,实则也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华兴会正式成立(1904年)-----

    1904年2月15日,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推黄兴为会长,宋教仁
、刘揆一、秦毓鎏为副会长。会员有陈天华等约500余人,多属知识分子。提出“驱逐鞑
虏,恢复中华”的革命口号。为避免清朝官吏的注意,“对外用办矿名义,取名华兴公司
”。另设“同仇会”为外围组织,专门联络会党,设“华汉会”联络新军。准备于11月16
日慈禧70寿辰那天预埋炸弹,武装起义。未发事泄,黄、宋等逃亡日本。 

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

    1912年2月15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通过建都南京的
决议。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玩弄阴谋和权术,即以革命压清廷委
任他以军政大权,又软硬兼施,压南京临时政府妥协。他在南京临时政府保证让出政权以
后,又策动军队和官僚压迫清帝退位。 
    2月12日,清朝隆裕太后颁降懿旨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
既倡义于前;北方将领,亦主强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
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
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这样,清廷政权交给了袁世凯。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
共和。14日,孙中山至参议院辞临时大总统职。15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至此,南京临时政府和清政府都把政权移交给了袁世凯。参议院同时建都南京,是根
据孙中山的辞职条件做出的决议。孙中山的目的,是要袁世凯离开他长期盘据的北方势力
圈子,以受到南方革命环境的制约。孙中山同日亲谒明孝陵,既是为了向推翻蒙古统治的
明太祖致敬,又是一种政治姿态,意在表明南京才是革命的首都。 

汉字注音字母诞生(1913年)-----

    1913年2月15日,由读音统一会制订的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拼音字母诞生了。     1918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在国内公布。拼音字母由24个声母符号,16个购母符号组成。它的
特点是字母全部都以笔画简单的古汉字。音节的拼写采用声、介、韵3拼法,声调则另加
标记。注音字母显然优于传统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国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汉字注音符号
,它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普通话、普及拼音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缺点是没有采
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形式,也没有采用音素拼写法,所以字母拼写与实际读音仍未切合
。 

东北抗日联军发表统一建制宣(1935年)-----

    1935年2月15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发表。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人民武装抗日,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
,其中包括一部分接受中共领导的抗日义勇军。这支部队人数最多时曾达55000多人。统
一编成第一至七军,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夏云杰、李学福分别任
军长。 

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1937年)-----

    1937年2月15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宋庆龄等人联名提出《恢
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杨虎城等人提出了西安方面关于
抗日救国8项议案;李宗仁等人提出保障言论自由、保护爱国运动、解放群众及加强救国
运动案等。 
    会上,尽管国民党没有放弃反共立场,但在对内政策上基本确定了停止内战,实行国
共合作的原则。 
    这次会议是国民党向着和平和抗日的方向转化的开始,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战
争开始,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1948年)-----

    1948年 2月15日,中共发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的党内指示。 
    “不要性急”,要“先组织贫农团”,“再组织农民协会”;“不要全面动手”;要
“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反革命分子必须镇压,但严禁乱杀”。 
    工作步骤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打击地主,中立富农;二是平分土地,对待富农应有区
别。

乔治六世下葬(1952年)-----

    1952年2月15日,乔治六世(2月6日逝世)下葬在温莎城堡乔治教堂。他的遗孀伊丽
莎白(即现在的太后)及其女儿(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其
他国家的君主、总统和委员们向他告别。 
    乔治是在1936年,也就是在他兄长爱德华八世退位并与“我爱上的那个女人”沃利斯
·辛普森结婚之后继承王位的。乔治在位期间正值英国处于最困难的时候,但是他和他的
妻子不断激励他们的臣民们渡过了与希特勒作战的艰苦岁月。在伦敦遭到了轰炸时,他们
就呆在这个城市,人们经常看到他们为这次战争效力的情景。 
    乔治的长女,伊丽莎白二世将替他统治英国。这位当年25岁的女王得知父亲突然驾崩
后,中止了非洲的旅行,同他的丈夫爱丁堡公爵立即飞回伦敦。这对夫妇有两个孩子,查
尔斯和安妮。 

前苏联军队全部撤出阿富汗(1989年)-----

    1989年2月15日,驻阿富汗苏军司令格拉莫夫中将乘坐装甲车从阿富汗北部城市海拉
顿来到苏阿边界。他和最后一批苏军人员通过苏联西南部乌兹别克共和国与阿富汗交界的
阿姆河上的“友谊桥”进入苏联国境。这标志着一个历史性事件的结束:根据1988年4月
签署的《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苏联军队按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是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以后在调整外交政策方面的重大决定,
是他的新思维在外交方面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苏联为改善国际形象所做出的明智抉择。 
    1978年4月,阿富汗发生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总统的政权。但是,在苏联支持
下夺取政权的人民民主党内部矛盾很深,1979年9月,人民民主党第一任主席塔拉基被当
时任总理的阿明杀死,阿富汗政局日趋混乱。1979年12月,苏联悍然武装入侵阿富汗,处
死阿明,扶植流亡国外的旗帜派领导人卡尔迈勒上台,从而拉开了阿富汗战争的序幕。 
    苏联的武装入侵激起了阿富汗全国范围内的抵抗,这个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成
了一块苏联吞不下的硬骨头。阿富汗问题一直使苏联在国际上处于空前孤立的地位,它不
仅使苏联在与美国的争夺中十分被动,更重要的是它成了苏联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
发展关系的障碍。联合国曾先后通过10项决议,谴责苏联对阿富汗的侵占和占领。只有撤
军才是苏联摆脱困境的出路。 
    苏联人民日益增长的反战情绪是促使戈尔巴乔夫撤军的另一因素。当然,最重要的因
素还是阿富汗人民不屈不挠的武装抵抗。尽管承受着巨大的民族牺牲,近100万人死于战
乱,500万人沦为难民,然而国破山河在,阿富汗人民同仇敌忾,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
助下,同用现代化武器武装起来的苏军和喀布尔政府军展开了长达9年的游击战。
    1982年,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巴基斯坦政府和喀布尔政权开始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
的间接会谈,并于1988年4月在日内瓦达成协议,苏联和美国作为执行协议的保证国也在
协议上签了字。这项协议肯定了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要求保证阿富汗难民安全体面地返
回家园,并且规定了苏联撤军的时间表,即苏军在1989年2月15日前全部撤出阿富汗。
    《日内瓦协议》的执行基本上是顺利的。用主持巴阿间接会谈的联合国秘书长私人代
表科多韦斯的话来说就是,尽管出现某些困难,但那都是“次要的,合乎逻辑的”。驻阿
富汗的苏联军队于1988年8月15日撤出了一半,约5万人,至1989年2月15日,苏联军队全
部撤出了阿富汗,从而结束了苏军对阿富汗长达9年的占领。 

美国等四国就联合反毒签署《卡塔赫纳声明》(1990年)-----

    1990年2月15日哥伦比亚总统巴尔科、 玻利维亚总统帕斯·萨莫拉、 秘鲁总统加西
亚和美国总统布什在哥伦比亚沿海城市卡塔赫纳就国际范围的联合反毒行动举行高级会晤
,并签署了《卡塔赫纳声明》, 宣布4国将配合行动,控制毒品的生产、加工、交易与消
费。 
    会议前夕有消息说,哥伦比亚毒品大王与恐怖分子签订了一个悬赏3000万美元刺杀布
什的合同,还说将用一种肩上发射的导弹攻击布什的座机等,因此会议采取了严密的保卫
措施,除四国首脑随行的保安人员外,哥伦比亚政府出动了5000名训练有素的保安人员,
海军封锁港口,直升飞机在豪华旅馆上空盘旋,甚至动用了号称“杀手”除弹机器人。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階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