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非质量),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上的今天 3月5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r 5 08:45:01 2007), 转信
周恩来诞辰(1898年)-----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生于江苏淮安,早年留学日本。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
运动。
1920年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1922年发起组织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入
中国共产党。
1924年回国,先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27年先后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八一”南昌起义。后到上海,是主持中共
中央工作的领导人之一。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任苏区中央局书记、红一方面军政委、中
央军委副主席。在遵义会议上坚定地支持毛泽东,为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随后参与指挥红军完成长征。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他作为中共全权代表,立即奔赴西安妥善地处理了这次
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战争期间,他任党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在国统区进行统战工作及我党的组织
工作。抗战胜利后与毛泽东一起赴重庆与国民党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后在延安任
解放军总参谋长,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了国务院总理,并曾兼任过外交部长以及中央军
委副主席、政协副主席和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在国际事
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重大外交政策,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倡
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去印尼万隆,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高举团结反帝的旗帜
,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为亚非国家团结反帝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1972年2月,与应邀来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举行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宣布两国对抗20多年的关系走向正常化。
同年9月,还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举行会谈,达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议
。“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非常困难的处境
中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保护大批党内外的干部和爱国民主人士费尽了心血。
周恩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以及外交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得到了全国和世界人
民的爱戴。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甘地一欧文协定签订(1931年)-----
1931年3月5日,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与英印政府总督欧文勋爵(即哈里法克斯伯爵
)签订《甘地一欧文协定》(即《德里协定》)。
1930年开始的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给予英国殖民政府沉重打击。武力镇压无效,殖民政
府寻求某种妥协。在未得国大党讨论同意的情况下,甘地与欧文在德里签订此协定。甘地
同意完全停止不合作运动,并派代表参加国大党曾抵制的伦敦圆桌会议。欧文同意恢复国
大党的合法地位。协定还规定,释放除“暴力罪”之外的全部政治犯,停止对群众运动的
镇压,废除戒严法令,而有关恐怖活动和“共产主义威胁”的法令除外;政府依然垄断食
盐生产,对少数几种商品实行保护关税等。
协定受到尼赫鲁等部分国大党领袖和其他爱国人士的反对。在甘地影响下,国大党在
1931年12月举行的卡拉奇年会上通过承认德里协定的决议。同年9月甘地赴伦敦参加第二
次圆桌会议,英国仍拒绝甘地提出的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的要求。
《星条旗永不落》的曲作者苏泽去世(1932年)-----
1932年3月5日。约翰·菲利普·苏泽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这位音乐家活了77岁。
苏泽出生于华盛顿,父亲曾在海军陆战队的一个乐队工作。
他9岁时就到这个乐队去学习。26岁时成为这个乐队的队长。
他手下的乐师们曾为5位总统演出过,最后一位总统是本杰明·哈里逊。
苏泽是位作曲家,他的作品都是爱国主义的。他谱写的《塞姆珀·菲德利斯》和《星
条旗永不落》将与以他命名的乐器“苏泽低音号”一样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教育家蔡元培病逝(1940年)-----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
蔡元培早年苦读经书,崇尚宋儒,并取得功名,连中举人、进士,在翰林院供职。甲午战
争后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提倡新学,同情维新变法。1902年在上海创办了我
国最早的女子学堂一爱国女子学校,并任校长。同年,与章炳麟等创立中国教育会,出任
会长。1904年与龚宝铨等在上海成立光复会并任会长。1905年在上海经何海樵介绍,加入
了同盟会,并参加了暗杀团,进行反清活动。1907年留学德国。
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
。1912年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辞职下野。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新青年)主编陈
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
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
动。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后,任国民党南京政府大学
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监察院院长。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赞同中共提出的国内团结、共御外侮的政治
主张。1932年,他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担任副主席。
1937年冬,上海被日军侵占后,蔡元培移居香港,直到病逝。遗著收入《蔡元培全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1949年)-----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
柏坡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委员34人。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报告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入城市。报告规定了中共
在夺取全国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将采取的基本政策。
大会讨论和决定的主要问题有:(1)确定了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的方针
;(2)指出中共工作重点应从农村转向城市,并以生产建设为中心;(3)阐述了在全国
胜利后仍会存在两种基本矛盾,一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一种是中国人民和帝
国主义的矛盾;(4)强调了加强党纲建设,规定了禁止给领导人祝寿、禁止以领导人的名
字命名街道、企业等,防止对个人的歌功颂德;(5)肯定了军队的作用,通过了《关于
军旗的决议》。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共中央领导人办公处所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还提出了解
决国民党残余军队的三种方式“即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绥远方式。天津方式,即用战斗
去解决敌人;北平方式,即迫使国民党军队用和平方法,迅速彻底地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
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绥远方式,即有意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大体
上不动,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其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参加会议的还有王首道、邓颖超、王震等候补中央委员19人;李井泉、杨尚昆等12人列席
了会议。
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逝世(1952年)-----
1952年3月5日,交响诗《彼德和狼》的作曲普罗科菲耶夫在莫斯科附近逝世,享年61
岁。
他创作了7部协奏曲、7部交响曲、9部奏鸣曲。尽管受到政府的迫害,直到逝世他一
直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普罗科菲耶夫13岁时就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20多岁时他创作了著名的《古典
交响曲》。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乘船前往美国为芝加哥歌剧演出公司谱写了《三只柑桔的
爱情》。1934年他返回俄国。1940年创作了优美动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45年又创
作了《第五交响曲》,这些都被指责是资产阶级情调。
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去世(1953年)-----
1953年3月5日晚,俄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因患脑溢血抢救无效
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3岁。
苏联电台和《真理报》推迟6小时宣布斯大林逝世的消息。《真理报》由斯大林在40
年前创刊,后来和列宁共同编辑。《真理报》头版印着黑框,刊登斯大林的遗像,以及一
篇向苏联人民发出的告诫。
斯大林的遗体要在克里姆林宫停放几天,然后安葬在列宁墓。由苏联高级领导人组成
的委员会负责安排斯大林的葬礼,委员会主任是苏共中央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
一位苏联领导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斯大林具备的水平。其中包括他的冷酷无情,
他对党内官僚政治的熟悉程度,他精明的外交策略以及他的极权统治。斯大林在热战中是
西方的盟友,而在冷战中又成了西方的敌人。这一转变成为历史上最精彩的传奇故事之一
。斯大林是一个可以使富兰克林·罗斯福着迷的领导人,同时又是一个能精心策划暗杀托
洛茨基的领导人。
斯大林曾受到托洛茨基以及其他反对者的批评。他们说斯大林参加革命太晚,披着列
宁的外衣而寻求反革命政策。在列宁死后,托洛茨基以及斯大林的另外两个盟友季诺维也
夫和加米涅夫抱怨说自从1922年斯大林任苏共总书记之后,他所采取的经济政策过于保守
。这三位领导人都遭到斯大林的清洗。他同时还清洗了数以千计的各级领导人。后来季诺
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处决,托洛茨基在墨西哥一次精心策划的谋杀事件中被暗杀。
斯大林处理国际事务同样冷酷无情,也许是他下命令在卡庭森林杀害了数以千计向苏
军投降的波兰军官。波兰爱国者在华沙惨遭屠杀,而斯大林则袖手旁观。斯大林与罗斯福
总统会谈时,拼命讨价还价,和毛泽东谈判时同样如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
是他首先打败了希特勒。苏联以至整个欧洲一直都在享受着斯大林胜利的果实。
三年后的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投下了一颗震动整个世界的炸弹。他在对苏联共
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严厉指责已故的斯大林极度自负和恶劣透顶的背信行为
及恐怖行径。据说,他当时不时流泪,将这位前独裁者描述为“有着病态疑心、极不信任
他人的家伙”,认为他应对官方屠杀“数千名诚实、无辜的共产党人”的做法负责。在发
表这篇惊人的长达4小时的抨击演说的过程中,赫鲁晓夫还攻击斯大林篡改和歪曲正式的
共产党历史,甚至批评他的战争行为,指控这种行为导致惨重的失败,使死亡人数高得骇
人。为此,斯大林的遗体从红场上列宁墓旁的陵墓中被挖了出来;他的塑像被砸碎;他的
名字从苏联和东欧数千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和街道中被抹掉。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
开展了学习雷锋的活动。
雷锋是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班长。1939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今长
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成为孤儿。1957年加入共青团。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入
党,不久任班长。他苦练军事本领,积极学习毛泽东著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牺牲。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授予雷锋生前所在的四班为“雷锋班”。
1月23日,共青团中央发布决定,追认雷锋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人民日报》
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后,又发表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的题词,推动了学雷锋活
动在全国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全国各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贵品质。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
、展览会纷纷举行。雷锋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感
染了全国人民。雷锋精神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人与
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的象征。
国民党元老陈诚病逝(1965年)-----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浙江青田人。1896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月4日生。
1919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次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北伐时任国民
革命军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三团团长。1927年任第二十一师师长。后投靠蒋介石,任南京国
民政府军委会军政厅副厅长,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1934年任国民党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
第三路军指挥,率部充当蒋介石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的主力。1935年任宜昌行营主任
,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第十五集团军总司
令、湖北省政府主席等。抗战结束后,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先后指挥国民党
军队向山东、东北解放区进犯,被击败。1948年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后任国民党
行政院院长、国民党副总裁等职。1965年3月5日因肝癌在台湾病逝。
中国新宪法颁布(1978年)-----
1978年3月5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正式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名义审议通过
新宪法。
这部宪法基本上恢复和坚持了1954年宪法的一些好的原则和制度,用根本大法的形式
规定了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为四个现代化确立了法律基础,坚持了民族团结,民
族平等的原则和国际团结的原则。
但由于当时“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影响,所以仍有一些“左”的历史痕迹,反映了
一些错误的和过时的政治理论观点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有些条文的规定上欠严谨、
具体和明确。
我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边防部队奉命撤回中国境内(1979年)-----
1979年3月5日,新华社奉我国政府之命发表声明,声明说,由于越南侵略者不断对我
国进行武装挑衅和入侵,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
。中国政府宣布,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中国政府重申,我们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绝不容许别人侵犯我国领土。我们要的
只是和平和安定的边界。我们希望中国政府的这一正义立场,将受到越南政府和世界各国
政府的尊重。我们正告越南当局,在中国边防部队撤出以后,不得再对中国边境进行任何
武装挑衅和入侵活动。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己从越南全部撤离完毕
,回到我国境内。
拯救臭氧层世界大会召开(1989年) -----
1989年3月5日到7日,在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倡议下,拯救臭氧世界大会在英国伦
敦召开。
有123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包括80名部长级代表,另外还有国际组织的代
表、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发展中国家参加《蒙特利尔议定书
》。《蒙特利尔议定书》是1987年在蒙特利尔保护臭氧层国际大会上通过的一项条约,它
规定“工业化国家在本世纪末把氯氟烃使用量减少50%”。在这次伦敦大会上,20个国家
表示希望在议定书上签字,另有12个国家表示将认真考虑。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逝世(1990年)-----
1990年3月5日,儿童故事专家、儿童教育家。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12月31日,孙
敬修塑像在北京市少年宫落成。
孙敬修1901年10月12日生于北京,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毕业于“京幽
师范”,从此开始教书生涯。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故事,探索用讲故事的方法对
儿童进行教育。他长年和孩子们在一起,熟悉他们的语言和心理,逐渐形成通俗口语,自
然亲切、爱憎分明,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讲故事风格。他出版有《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
》等19部书,共计200多万字。
先后被授予全国和北京市少年儿童行进工作者称号,1981年获全国“热爱儿童荣誉奖
章”。
--
╭─────── ╭─────────────────╮ ───────╮
│ ︱ ╭─┼─╮ 独立之精神 品一壶清茶 ╭─┼─╮ ︱ │
│ ─┼─╮ │ │ │ 自由之思想 翻二三古书 │ │ │ ╭─┼─ │
│ │ │ ╰─┼─╯ 入昔日梦幻 ╰─┼─╯ │ │ │
│ │ │ ╰┼╮ ╭┼╯ │ │ │
╯ ─╯─╯ ──╯╰──(5)文化艺术─◆History──╯╰───╰─╰─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4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