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非质量),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上的今天 3月21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r 21 08:13:19 2007), 转信

瓦岗军开仓济粮(617年)-----

    隋末翟让领导的瓦岗(在今河南滑县)军,是河南一带起义军中比较强大的一支。 
    616年(隋大业十二年)曾经参加过杨玄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密,参加了瓦岗军。在
车密的策划下,引兵攻破了要过时金堤关(今河南莱阳东北)和莱阳等县。又设计击破隋
军,杀死了镇压起义军的晴朗大将张须陀,大振了起义军的威风,声势逐渐壮大。
    617年(大业十三年)春,李密与翟让率精兵7000人,一举攻克了洛阳东北最大的粮
仓兴格仓(在河南巩县境内),3月21日(二月初九日)打开粮仓,让人民取粮。男女老
幼,背筐载篓,从四方人方汇集而来。前采取粮的人有几十万。开始时,因没有人管理,
又没有"文券",听任随意拿取,多少不计,造成"力不能及,弃之于路,自仓城至郭门米
厚数寸,为车马所践踏;就食者以荆筐淘米,洛水两岸十里之间,望之皆如白沙"。 
    后加强了管理,改为凭文券籴粮。 

德国作曲家巴赫诞辰(1685年)-----

    1685年3月21日,巴赫生于爱森纳赫一个音乐世家。自幼因父母双亡由担任管风琴师
的长兄抚养,并教授他弹奏键盘乐器。1703—1708年在一些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后担任宫
廷乐长。1723年起在莱比锡圣多玛教堂及其附属歌唱学校任职,直到1750年7月28日逝世
。 
    巴赫的音乐创作基于德国民族音乐,他将复调音乐发展到高峰,促进大小调和声体系
的形成,确立了一系列音乐体裁和形式,对欧洲音乐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品有《马
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6首管弦乐《勃兰登
堡协奏曲》、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6首小
提琴奏鸣曲和组曲等。

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诞辰(1839年)-----

    穆索尔斯基,1839年3月21日生。自幼听保姆讲俄国神话故事,后来这些成为他的创
作动力。他随母学钢琴。后来习音乐,又试作曲,结识格林卡之后,其作品俄罗斯化加深
。退出军界后,立志专事音乐。1866年创作了一套歌曲。1868年开始创作音乐套曲和为歌
剧配乐。1869年完成歌剧《鲍罗斯·戈东诺夫》脚本,1874年其第二稿才得以首演。遇诗
人库图佐夫后创作了两组忧郁声乐套曲《没有太阳》(1874)和《死之歌舞》(1875—1877)
。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穷困潦倒,生活孤寂。1881年3月28日逝世。留下的未竟之作《霍万
希那》,由利萨科夫完成。 

英国商船私运华工(1852年)-----

    1852年3月21日 英国商船私运华工475人自厦门赴旧金山。
    掠卖华工的罪恶活动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19世纪初叶,而在19世纪50至70年代达于高
峰。最初,西方殖民者以澳门为据点,用拐卖和绑架中国劳动力、妇女以及儿童的方式偷
偷进行。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侵略者在厦门、上海、广州、汕头、香港等
地利用他们豢养的一批流氓、地痞、爪牙,疯狂捕掠和诱拐华工,其中厦门自1874年初外
船开始载华工出洋以后逐渐成为掠卖华工的最大中心。被捕掠的华工被侵略者称为“猪仔
”。 
    中国第一个留美毕业生容闳1865年归国抵澳门时,第一遇见之事,“即为无数华工以
辫相连,结成一串,牵往囚室,其一种奴隶牛马之惨状,及今思之,犹为酸鼻”。华工被
贩运出国前,剥得一丝不挂,并按各人预定输送地点,在胸前烙上C(加里福尼亚)、P(
秘鲁)、S(夏威夷)等字样,若有人反抗,则鞭笞吊打。装载华工的船,成为名副其实
的“浮动地狱”。这种非人的待遇,使华工在航行途中死亡率高达45%,最低也有14%。
 
    掠卖华工,实质上就是奴隶贸易,是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侵略中国的产物,是16至18世
纪贩卖非洲黑奴的继续。19世纪50年代,掠卖华工的航船大多属于英国,60年代,美国占
了首位。据估计,出国华工总数:1801—1850年,约32万人;1851—1875年,约为128万
人。其中贩往南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约50多万人以上,前往东南亚地区的近65万人。这
些为开发西半球和东南亚等地作出贡献的华工,就是今天许多华侨和外籍华人的祖先。在
“浮动地狱”上,华工们一有机会常常奋起反抗。 
    这次运往美国的华工以不肯卖身,于4月初发生暴动,杀死英船主,在琉球八重山岛
登岸逃亡。5月初,英船到琉球八重山岛捕拿华工80人,次年11月,琉球将遇难华工175名
送回中国福建,其余均病死或自缢。据不完全统计,1852—1861年,华工先后在17艘贩奴
船暴动。如美国白鹰号行抵马尼拉以东海面,500名华工愤起暴动。不幸楼梯被铁格子盖
上了,殖民者们用枪疯狂射击华工。子弹射出的火焰烧着了华工尸体的布衣,华工们死生
相继,拼命保住火种,使其燃烧扩大,与敌人同归于尽,白鹰号终于在烈火中沉入海底。
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牺牲精神。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

    北伐军攻占武汉以后,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
推翻军阀统治,配合北伐进军,先后于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举行了三次武装起
义。前两次起义由于准备不足等原因而失败。于是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去组织领导上海
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周恩来当时担任中央军委书记兼江浙区委军委书记。他和江浙区委负责人罗亦农、赵
世炎以及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一起,为起义做了周密的准备。他们迅速恢复被打散的
组织,出版《平民日报》、《工人快报》、《上总通讯》等刊物,印发传单,在工人中进
行广泛的宣传工作,并召开上海临时市民代表会议,推选出由各阶层代表31人组成的执行
委员会。以周恩来为首的军委,制定出起义计划,组织并训练了3000人的工人纠察队,作
为起义的骨干力量。铁路工人预先举行罢工,切断了敌人对上海军阀部队的援助。
    1927年3月20日夜,北伐军占领龙华,进逼上海,起义条件成熟。3月21日,中共江浙
区委发出起义指令。从中午12点起,全市实行总同盟罢工、罢市、罢课。参加罢工的工人
达到80万人。起义队伍在预定地点集合后,从下午一点起,在南市、虹口、浦东、吴淞、
沪东、沪西、闸北等7个区同时向敌人发起进攻。全上海枪炮声四起,喊杀声震天。经过
激烈巷战,除闸北区以外的警察署和兵营都被攻下,电话局和电报局也被占领,电灯熄灭
,自来水断流。市民们踊跃参战,主动拿出木板、砖头、布袋,构筑工事;饭铺的伙计赶
做饮食,送往前线;佩戴红十字标志的济难队员,运送伤员,往来于战火纷飞的战场。到
21日晚,除闸北外其余6个地区相继解放。 
    闸北是敌人防御力量最强的地区,在20个军事据点上,守敌用机关枪、大炮、铁甲车
进行顽强抵抗。起义工人奋不顾身,英勇战斗,到22日下午6点,终于消灭了敌人。市民
们欢呼雀跃,庆祝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胜利解放。这次起义震动了全国
和全世界,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使长期被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的上海重又回到
了人民手中。不久,蒋介石发动了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篡夺了上海工人用生
命和鲜血换来的革命果实。

印度甘地领导反盐税法运动(1930年)-----

    1930年3月21日,印度甘地开始了一场旨在反抗英国统治印度的运动,他号召民众起
来,结束英国的统治。 
    圣雄甘地率领示.威者行进到坎贝湾,然后在那里制盐,以抗议英国人颁布的由政府
垄断食盐生产的法令。他在演讲说,为了反对盐税法,必须做好最坏的、甚至是死的准备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1960年)-----

    1960年3月21日,南非沙佩维尔的黑人群众为反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种族歧视法令
——“通行证法”,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
80多人被枪杀,300多人被打伤,造成震惊世界的大惨案。为了消除不合理的种族歧视,
纪念不屈的沙佩维尔黑人,1977年12月14日,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把每年的3月
21日定为“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南非发生“沙佩维尔惨案”(1960年)-----

    1960年3月21日,南非德兰士瓦州沙佩维尔镇的非洲人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
南非殖民当局推行的种族歧视的“通行证法”,遭到南非殖民当局的镇压,有70余名非洲
人被枪杀,240多人被打伤。该暴行激起了南非人民的极大愤怒,反对“通行证法”的斗
争迅速在全南非展开。 

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告独立(1990年)-----

    1990年3月21日晨零时,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庄严宣告独立。 
    零时钟声响后,在温得和克体育场,一面由白窄条间隔的篮、红、绿三色和一轮金色
的太阳图案组成的纳米比亚共和国国旗冉冉升起。当共和国的旗帜飘扬在体育场上空时,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萨姆·努乔马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主持下,宣誓就任纳米比亚共和国
首任总统;现年49岁的哈格·根哥布在温得和克宣誓就任新独立的纳米比亚共和国政府总
理。
    努乔马总统庄严宣布,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纳米比亚人民终于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
获得了国家的独立。他说,从今天起,纳米比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纳米比亚人民成了自
己国家的主人,他号召全体纳米比亚人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为建设自己的国家加强
团结共同努力。
    宣誓仪式结束后,人们载歌载舞,热烈欢庆这个伟大的时刻。 
    当天凌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出席并主持在温得和克举行的纳米比亚
独立的升旗仪式,他高度赞扬非洲前线国家和全世界所有为推动纳米比亚独立做出贡献的
国家和组织。纳米比亚共和国将成为联合国第160个成员国。 

《沉默的羔羊》获第6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影片(1991年)-----

    1992年3月,由美国奥利安公司出品的彩色影片《沉默的羔羊》获第64届奥斯卡最佳
影片奖。导演:乔纳森·德默;主演:朱迪·福斯特、安东尼·霍普金斯。 
    影片讲述的是刚被分配到联邦调查局的见习特工克拉丽斯·斯塔丽(朱迪·福斯特饰
)接受了一项任务:缉拿一个杀人成性的性变态罪犯。为了了解这个罪犯的特殊心理,她
不得不去狱中访问一个精神病理学家但有杀人嗜好的汉尼巴尔·勒克泰博士(安东尼·霍
普金斯饰),经过斯塔丽真诚的请教,博士终于向她提供了线索,斯塔丽找到了罪犯“野
牛比尔”并击毙了他,为社会除了一害。 
    影片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变态犯罪的问题,也因此获1992年度第64届奥斯卡最佳
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五项大奖。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承担使命的方式。1980年代,当媒体与社会全面“围剿”桌球厅的时候,《南风窗》曾拿出自己的营业收入举办了与杂志内容毫无关系的中国第一场桌球大赛,目的只在于促进社会更加多元,让人们有理直气壮地追求娱乐和消费的权利。

而今,“娱乐至死”风靡社会,并成为传媒经营法则时,《南风窗》抽身半步,回归践行“责任”的传统,举办公益的大学生调研活动,资助学生走出校园,观察和记录他们眼中的中国。

新一代大学生注定要在庞杂的问题社会中打拼,对于这些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不仅仅是对于国运兴衰的关注,更是对一个个身处其中的个体命运的关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1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