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公元前500年 VS 公元1500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上的今天 4月6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6 09:29:03 2007), 转信

司马睿建立东晋(317年)-----

    西晋末年,琅邪王司马曾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驻守建业(今南京)。
    公元311年洛阳被刘聪攻占,晋憋帝徙部长安,晋朝的政权实际上已转移到建康(晋
憋帝时将建业改为建康),于是,司马睿便被任命为丞相、大都督中外请军事。
    公元316年,刘聪攻占长安,晋憨帝被俘,司马睿称晋王,晋朝政权完全移到江南。
    317年4月6日(东晋建武元年三月初九日)司马睿得知晋愍帝被刘聪杀死,遂称皇帝
,是为晋元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美国飞机设计家道格拉斯诞生(1892年)-----

    1892年4月6日,美国飞机设计家,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创办人道格拉斯诞生。
    道格拉斯1914至1915年协助J·C·亨萨克在麻省理工学院建成第一座风洞。1920年创
办道格拉斯飞机公司。
    早期生产的道格拉斯式双翼机有2架于1924年4月至9月曾环球飞行,在制造DC-1型原
型机和DC-2型生产样机后,1935年生产了功率更大、性能更好的DC-3型“军用代号达科他
C-47)运输机。
    其他商用飞机还有4发动机的DC-4型(军用型在空军称C-54,在海军称R5D-1),DC-6和
DC-7型较为有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道格拉斯曾制造A-20、A-26轻型轰炸机和SBD俯冲轰炸机。
    战后生产的飞机包括DC-8、DC-9和DC-10喷气式运输机,以及A-4强击轰炸机。
    1957年他辞去道格拉斯飞机公司董事长的职务。1981年2月1日逝世。

孙中山受困旧金山(1904年)-----

    1904年4月6日,孙中山乘“高丽”号邮轮抵旧金山码头,英国移民局官员借口孙中山
所持护照有问题为由,不准孙中山上岸,并于次日将孙中山移送移民局仙人岛扣留所。
    孙中山是3月从檀香山启程往旧金山的。因清廷贝子溥伦定于4月20日到达美国,参加
圣路易博览会,清廷官员担心孙中山闹事,故命清廷领事伺机出面交涉,美国政府即命令
移民局官员在孙中山到埠时,以其所持文件有漏洞为借口,将其扣留直至溥伦离境时再行
处理。
    孙中山被困数日,经讯问后被判令出境。所幸他启程时,檀香山致公堂已电告旧金山
致公堂首领黄三德,黄去接船时,得知孙中山被困于仙人岛,便会同《中西日报》社长伍
般照,聘请律师向当局交涉,旧金山致公堂英文书记唐琼冒也从中斡旋。28日,孙中山恢
复自由。
    此后至8月间,孙中山由黄三德陪同到各埠宣传革命,在华侨中发展革命力量。

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1909年)-----

    1909年的今天,美国探险家皮里到了北极点,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
    地球像一个陀螺那样,不停地在自转。我们可以假想地球中间有一个轴,轴和地球表
面相交的地方有两个点,北面一个点是北极点,南面一个点是南极点。
    平常我们说的北极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叫北极地区或北极地方,北极点是北极地
区的中心点。
    北极地区非常奇特,那儿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连着是白天或者黑夜,短的一两天,长的
达到半年。在那儿能看到美丽的北极光。那儿有白熊,还有富饶的石油资源。
    北极地区气候奇寒,常年覆盖着冰雪、要到那儿去是很困难的。从十六世纪以来,许
多国家都派人到北极地区探险,但是一直没有人到达过北极点。美国探险家皮里前后用了
二十二年的时间,头三次都失败了,第四次才得到了成功。

美国对德国宣战(1914年)-----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
    1915年5月,德国潜艇击沉英船“鲁西塔尼亚”号,死难乘客1000多人中,有114名美
国公民,这一事件加深美德之间矛盾。
    1916年后,美国与协约国集团的贸易激增,同时美国对协约国的军事贷款迅速增加。
在亲英的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财团的压力下,威尔逊政府准备介入战争。
    1917年,德国为彻底击溃协约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受重大损失
,美国遂与德国断交。
    以后,协约国作战失利,俄国发生革命,协约国陷于困境。
    美国担心协约国失败会导致美国对外贷款的损失,为维护经济利益与控制战局,美国
于1917年4月6日,以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为由,对德宣战。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1921年)-----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校长邓艺园报告该校成立经过,邓说本大学
目的有三:一研究学术,二培养人材,三指导社会。并请杜威到会演讲:《大学之旨趣》
。厦门大学创办人为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的爱国华侨陈嘉庚。他是在明末郑成功演武
场遗址上倾资创办的。此前,他在集美、厦门等地先后创办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
、水产、商船专科学校等各级学校多所,还设立了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教育推广部
等。
    陈嘉庚于1874年出生福建厦门市集美村。家境贫寒,17岁就漂洋过海,外出经商,艰
苦奋斗,惨淡经营,后来成了南洋巨富。1919年秋回国,一心在家乡办学,先后办起了小
学、中学、师范……统称集美学校。在世界经济危机时,英国垄断集团故意为难他,不让
他办学,他愤然地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了自己的资产,把学
校坚持办了下去。
    他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筹款20多万元,光复福建。在抗日战争中,他从人财
物各个方面支持抗日,从1937年到1940年募捐总数达30亿元(旧币)之多。
    他生活朴素,自奉菲薄,居旧室,自定伙食标准不超过5角。他的座右铭是:应该用
的钱,一分也不吝惜,不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花。临终,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国
家。
    1962年,厦大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厦门大学77年(截至1998年)来为实现陈嘉庚先
生“培育英才,改造社会,振兴祖国”的宏愿,自强不息,奋力开拓,取得了辉煌业绩。
厦门大学已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12个学院,27个系,62个本科
专业,63个硕士学科点,21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基地;拥有中科院院士6人,在校生11000人。
    近几年来,厦大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在科学研究方面,全校科研项目、经费、成
果等呈持续上升趋势。
    厦大77年的办学历程,倾注了无数海内外华侨华人、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深情厚望
。近10年来,校园中相继建起的近10幢大楼以及即将拔地而起的、以颂恩楼为主的嘉庚楼
群,都是由海外华侨、校友捐资建造的。由社会各界捐资的15类奖教学金和基金,也在厦
大的建设和发展中起了作用。

台儿庄大捷(1938年)-----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矶谷师团集中了4万人的兵力,配有坦克七、八十辆,各种炮
100多门,向台儿庄(现属山东枣庄市)发动进攻。
    4月4日,国民政府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按预定的计划在台儿庄附
近集中了40万人的兵力,包围进攻台儿庄的敌军,并击退由山东临沂增援的敌第五师团一
部。
    4月5日午夜,我军一举夺回台儿庄的大部地区。
    4月6日上午,日军弹药库被我军击中,火光冲天,爆炸声连绵。日军肌谷师团在国民
党五十九军官兵的喊杀声中逃往峰县。台儿庄战役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肌谷、板垣师团的
主力2万多人,取得了震动中外的台儿庄大捷,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苏联和芬兰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48年)-----

    1948年4月6日苏芬两国在莫斯科签订《苏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5月31日生效
。全文共8条。
    条约规定:芬兰如遭德国或其盟国侵略,或“侵略国家通过芬兰而以苏联为进攻目标
时,芬兰愿负起主权国家的责任击退侵略”,“必要时由苏联予以援助或同苏联共同行动
”;在遇有上述的侵略威胁时,“双方应相互协商”;双方保证“不参加旨在反对缔约另
一方的同盟或联合”;双方“遵守互相尊重对方国家主权、独立以及不干涉对方国家内政
的原则”;发展和加强两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条约有效期为10年。
    1955年和1970年双方两次签署了延长条约20年的议定书。

拉斐尔的诞生日、逝世日(1952年)-----

    今天是意大利艺术巨匠——拉斐尔的诞生日,也是他的逝世日。
    拉斐尔的父亲是位画家,拉斐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他跟著名画家卑鲁琴诺
学习了三年,不仅学习绘画技巧,还学了很多文学、哲学,自然科学和建筑学的知识。十
七岁他就开始独立创作。
    拉斐尔画过许多圣母像。当时教堂里的圣母像大都是冷冰冰的,让人看了并不可亲。
而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充满着爱,成为幸福的象征。他经常从生活中寻找创作
的源泉。他以一位花匠女儿劳动的情景作素材,画出了《花园中的圣母》;他还以一次在
吃饭时看到的一位抱着小孩的年轻母亲做模特儿,画了《座椅中的圣母》。
    拉斐尔二十五岁的时候,接受罗马教皇的邀请,制作梵蒂冈教皇宫里的壁画。画壁画
,拉斐尔这还是第一次,他虚心向前辈美术大师学习,向建筑师学习,向老工人学习,最
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一幅叫《雅典学派》的壁画,是画古代哲学家的一次聚会,居主要
地位的是伟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拉斐尔通过这些人物歌颂了人的智慧。

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1974年)-----

    1974年4月6日,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4月10日,邓
小平在大会发言,全面阐述了“三个世界” 的理论并说明了我国的对外政策。他指出: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坚决同第三世界其
它国家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而斗争,看作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

苏丹发生军事政变(1985年)-----

    1985年4月6日,苏丹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达哈卜宣布军队接管了政权,解除了
尼迈里的总统职务。政变后,武装部队纷纷致电达哈卜表示支持,人民走上街头欢呼政变
成功。
    这次政变的导火线,是人民群众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和罢工。3月28日尼迈里前往美
国访问的当天,由于国内基本食品涨价引起群众不满,开始示.威游.行,并与军政府发生
冲突。人民的抗议示.威浪潮一浪高于一浪,全国形势日趋紧张。4月3日起又接连爆发全
国总罢工,罢工人数达两万人左右,苏丹与外界隔绝,空中交通和电话、电讯联系全部中
断,反对政府的呼声遍及全国。军方鉴于局势的不断恶化宣布接管政权,并“将暂时继续
掌权”。
    观察家们认为,苏丹的发生政变,还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历史原因。近年来,苏
丹政府管理不善,计划不当,又仓促实行经济改革,使市场萧条,汽油奇缺,其它生活必
需品的供应也很紧张。最近又采取货币贬值和取消对面包、汽油以及其它基本生活品的物
价补贴,导致物价上涨,更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
    造成经济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苏丹连续四年遭受旱灾,农业大量减产,目前灾
民已达175万人。
    苏丹1985年实行的国内政策也是导致人民反对现政府的重要原因。1983年7月,尼迈
里为加强对南部的统治,把南部分成三个地区;9月尼迈里又宣布在全国实行伊斯兰法,
取缔酒类的生产和出售以及一些娱乐活动,这都大大加深了南北之间的种族、宗教和语言
方面的分歧和对立。南部人民绝大多数是基督教徒,普遍把这些措施看作是政府对南方的
歧视,南部反政府武装活动随之更趋发展。

我国与亚美尼亚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

    亚美尼亚共和国位于外高加索南部,东北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为邻,西、南同土耳
其、伊朗接壤,是一个内陆国家。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 364.5万,其中亚美尼亚
人约占90%,其他为阿塞拜疆人、俄罗斯人和库尔德人等。当地主要语言为亚美尼亚语。
亚美尼亚人信仰基督教。首都埃里温,约 120万人口。
    亚美尼亚于1920年11月29日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
索联邦,同年12月作为联邦一员加入苏联,1936 年12月5日直接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
国。1991年9月23日,亚美尼亚宣布独立并改国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同年12月21日加入
独联体。
    亚美尼亚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水力是主要能源。工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主
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业等。农业主要有种植业和畜牧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近一半。
    亚美尼亚独立后,于1992年3月2日加入联合国,1992年4月27日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和世界银行。
    我国政府于1991年12月27日宣布承认亚美尼亚共和国独立,并于1992年1月派政府经
济代表团访亚,1月9日在埃里温签署了两国政府间经贸协定。1992年4月6日,中、亚两国
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互派外交代表。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被劫持台湾(1993年)-----

    1993年4月6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3157班机在深圳飞往北京途中被两名劫机犯劫持到台
湾桃源机场,劫机犯被台湾警方扣留,机上人员当天安全返回广州。

总统座机坠毁,卢旺达布隆迪两国总统遇难(1994年)-----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
米拉结束在坦桑尼亚召开的有关解决部族冲突的地区性会议之后同乘一架座机返回卢旺达
首都基加利,当地时间21时左右,座机在飞抵基加利附近时突然坠毁,卢、布两国总统及
10来名随行人员全部遇难。据目击者透露,在飞机坠毁时,基加利机场地带有重武器射击
声。
    卢旺达和布隆迪两国长期经受部族冲突之苦。自1993年10月21日布隆迪前总统恩达达
耶被杀害以来,布隆迪的胡图族和图西族间的冲突不断,至总统遇难时为止,至少造成上
万人死亡。卢旺达的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内战也已持续了3年以上,为了制止骚乱,推
进和平,联合国已向卢旺达派驻了2500人的维和部队。
    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1973年担任总统。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是1994年1月刚
刚当选的新总统。他们同属两国的大部族胡图族。



--
    在崛起的过程中,力量会赢得尊敬,也会让别人警惕。唯有文明的创造,才会获得真正
的尊严。文明复兴的中国梦,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到全世界,更应该是让中国价值为世界文明
价值增添浓重的一笔。
  任何秩序从来不会自动建立,也不应该是你死我活的两分选择。秩序是在不同价值观的
融合中产生,在动态的平衡中获得延续的机会。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