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inu (石弩),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上的今天-6月26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6日14:38:0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1929年6月26日 中国共产党举行六届二中全会
1946年6月26日 解放战争开始
1946年6月26日 刘善本驾机起义
1965年6月26日 “六·二六”指示
1983年6月26日 邓小平再谈和平统一
1933年6月26日 当代指挥大师阿巴多生日
1954年6月26日 尼赫鲁评价“五项原则”
1929年6月26日 中国共产党举行六届二中全会
1929年6月26-30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六届二中全会。全会听取了
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报告,听取了关于政治、组织、农民、土地及士兵运动等方面的报告
。会议检查总结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确定继续深入土地革命,开展
游击战争,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纠正非无产阶级意识,加强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等项
任务。在六届二中全会前后,党的白区工作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此期间,中共中央还
先后整顿和改组了一些省委,加强和健全了党在白区的组织,使党的基层组织有了较快
的发展。到1929年,全国产业支部发展到100多个,并先后向苏区输送了许多干
部、物资,支援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这次全会基本上坚持了党的“六大”制定的
正确路线,同时继续贯彻并发展了“六大”的缺点、错误,“左”的倾向得到了发展,
在富农政策上,将原决议中“无条件地反对富农”,仍是错误的改为“必须坚决的反对
富农”,仍强调党的工作重点以城市为主;在组织问题上强调唯成份论等等。这些“左
”倾思想和“左”倾政策,进一步助簪了党内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机关存在着的“左”倾
思想的发展。
1946年6月26日 解放战争开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斗争下,国共
两党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中国共产党严格履行这个协定,但国民党对
停战毫无诚意,在停战令下达的同时,即密令其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不断调动
军队向解放区进攻。蒋介石在完成了内战的准备之后,不顾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一手
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
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内战爆发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
。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暂时占有优势。它有430万军队,占领
着3亿以上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他们还接收了1
00万投降侵华日军的全部装备,并且有美帝国主义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有120万人,不及国民党军队的1/3,装备是“小米加步
枪”,并且被分割在十几块根据地里。解放区只有1亿多人,其中大部分地区土改刚刚开
始,反动封建势力还没有被肃清,革命的后方还不够巩固。同时,解放区基本上没有外
援,一切靠自力更生。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为了打败国民党的军
事进攻,毛泽东在1946年7月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党内指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9月又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党内指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提出了打败国
民党的军事方针。
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军事方针。战争初期,我军采取以歼
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前4个月
,我军胜利地完成了中原突围战,并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的胜利。后4个月,我军又取得
了莱芜战役一次歼敌7个整旅近30万人的胜利。战争第一年,即消灭国民党军队112万人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1947年7月,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我军用劣势装备战胜了拥有优势装
备的强大敌人,取得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6年6月26日 刘善本驾机起义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空军第八飞行大队上尉飞行参谋刘善本等11人驾
机飞抵延安。
当天,刘善本奉命将无线电器材从成都空运昆明。飞上天空后,他立即发动机组成
员张受益、唐世耀等起议,驾驶530号B-24型轰炸机投奔共产党。
29日,毛泽东、朱德接见刘善本等11位驾机归来者。
1965年6月26日 “六·二六”指示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
认为,当时卫生部的工作只为全国人口的15%服务,而这15%主要还是“城市老爷
”。广大农民却得不到医疗,他们一无医,二无药。再这样下去,卫生部可改名为“城
市老爷卫生部”。医疗卫生工作应该把主要人力、物力放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
存在的病的预防和医疗上。城市里的医院应该留下一些毕业一、二年,本事不大的医生
,其余的都到农村去。根据毛泽东的这些意见,卫生部党委提出《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
放到农村的报告》。
1983年6月26日 邓小平再谈和平统一
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再次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谈到实
现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一些设想。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对中华
民族作出贡献。邓小平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
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司法独立,终审权可以不需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
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
,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1933年6月26日 当代指挥大师阿巴多生日
阿巴多沉醉在优美的音乐中
阿巴多1933年6月26日生于米兰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米兰音乐学院小提琴
家兼教授;母亲是作家,还是位很不错的钢琴家;哥哥是钢琴家、作曲家兼帕尔马音乐
学院院长。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阿巴多耳濡目染,8岁学音乐,不过,他起初想成为
美术家,而不是音乐家。16岁那年,指挥大师伯恩斯坦在米兰就认为阿巴多有一双天
生做指挥的眼睛。于是,阿巴多正式进入威尔第音乐学院主修钢琴、作曲,并随指挥家
沃托学指挥。当时指挥大师朱利尼为学生乐队上合奏课,阿巴多从中学了许多乐队指挥
方法,获益良多。
给年轻阿巴多鼓舞最大的是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大师的姐姐是阿巴多的教母,在
她的引荐下,大师1954年听了阿巴多演奏巴赫的《D小调羽管键琴协奏曲》,对他
极为赞赏。父亲终于吸收他加入青年乐团,阿巴多第一次公开演奏并指挥了《D小调羽
管键琴协奏曲》,但他的初次登台并未引起轰动。
好学不倦的阿巴多继续他的学业,听各种讲座,并欣赏了不少音乐会。毕业后,他
又赴维也纳深造,在梅塔推荐下,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随斯瓦洛夫斯基学习指挥。斯瓦
洛夫斯基的教学非常严厉,要求以最节省的动作获得最大的音乐效果,不过,他的数学
化的教学理论分析过多,这与热情的阿巴多的个性格格不入。不管怎样,这是阿巴多一
生中最重要时期,也是他最开心的日子,他学了不少东西,给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8年,阿巴多在意大利边境小镇黑牙斯特首次指挥歌剧《三个橙子的爱情》
。同年,阿巴多到美国唐格伍德参加库塞维茨基国际指挥比赛,结果获得一等奖。不过
,胜利并未给他带来声誉,他回到意大利,搞些音乐学院室内乐课程的指导工作,偶尔
也指挥一些交响乐、歌剧。这时期他熟识了不少20世纪的音乐作品。
两年后,他应邀参与纪念斯卡拉蒂诞生300周年音乐会,首次在米兰拉·斯卡拉
歌剧院登台指挥演出,并组成米兰独奏家室乐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30岁,阿巴
多赴纽约参加第一届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比赛荣获第一名,在一个乐团中作为纽约爱
乐团伯恩斯坦的助理指挥。至此,性格优柔寡断、从不爱自我宣传的阿巴多,仍然寂寂
无闻,而他的同学梅塔已在国际乐坛上树立声誉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卡拉扬在电视中看到阿巴多的指挥,便邀请他于1965年
8月14日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中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团演出马勒的《第二交响曲》。这
次成功的演出为他终身指挥铺平了道路,奠定了他在国际乐坛的地位。
殊荣给他带来了名气,也给他带来了合约,35岁,首次在拉·斯卡拉歌剧院指挥
歌剧演出并获任乐团首席指挥,9年后升为音乐总监。在18年中,他大胆实行改革,
大力扩充演出剧目,除了传统剧目之外,还指挥上演了一系列的现代歌剧。另外,他实
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面向民众,深入基层,培养了一大批新一代的观众,在
歌剧大众化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歌剧院恢复了威望。阿巴多胸襟宽阔,落落大方,
没有染上“同行是冤家”的恶习,传为佳话。
38岁时,阿巴多与不设常任指挥的VPO订立了终身指挥合约,嗣后,带领乐团
展开了一系列的世界性巡回演出。
1979年,46岁的阿巴多出任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作为音乐总监兼指挥,自1978年起,阿巴多经常有计划地联同欧洲共同体青年
乐团在欧洲各国演出;1981年,他是欧洲室乐团艺术顾问;1982年他创办了拉
·斯卡拉爱乐团,把处于次要地位的意大利交响乐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1986
年,他又创办了马勒青年乐团,并兼任音乐总监;次年,他还创建了维也纳现代音乐节
。除此之外,他还是芝加哥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世
界乐团等极受欢迎的客席指挥;1984年阿巴多首次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威尔
第的歌剧,两年后,出任该院音乐总监。
大器晚成的阿巴多,凭着百折不挠的意志,独揽了维也纳、柏林主要音乐团体的指
挥大权,终于立足于世界一流乐团“歌剧院”的峰顶上,成为卡拉扬之后乐坛上的新帝
。
为了表彰阿巴多在音乐上的卓越贡献,各国给他许多赠衔。他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指
挥演出穆索尔斯基的歌 剧荣获最佳歌剧奖;意大利政府颁发给他最高国家奖章;维也纳
爱乐团赠予他尼柯莱金奖;国际马勒协会授予他金奖等。
阿巴多的指挥有自己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意大利风格,热情、明快、如歌、流利、
敏锐,双手极富有魅力,眼睛里有音乐。他的曲目十分广泛,对罗西尼、威尔等意大利
作风家的歌剧作品,他的演绎尤为出色,堪称一绝。他也擅长指挥德、奥、俄的交响乐
以及现代作品。有人认为,他有时过分追求戏剧性,动作有点过火,有时过分注重细节
。不管怎样,他是一位尊重总谱的指挥家,他没有准备好是不会站到指挥台上的。例如
,《沃采克》就排练了40次;为了掌握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他足足花了10
年研究时间。
1954年6月26日 尼赫鲁评价“五项原则”
1954年6月26日,尼赫鲁为应邀赴印度访问的周恩来举行招待宴会,他在宴
会上致词,高度评价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尼赫鲁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以及和平共处。这些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
,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些原则很可以作为一个榜样。假如这些
原则在更广的范围得到承认,那末,对战争的恐惧,就会消失,国际合作精神就会得到
发扬。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01毫秒